‘壹’ 人的年龄应该怎么正确的算
我国对年龄有不同的算法。
虚岁是按照农历进行计算的,一般算法是:当前年份-出生年份+1.您是1993年出生的即2018-1993+1=26虚岁。
当然也有例外,如果一个人出生在阳历的1月或者是2月并且还没有过农历新年那么这种情况算作赖岁。年龄算法是:当前年份-出生年份+2.
周岁算法是:如果已经过了今年的生日,那年龄的算法是当前年份-出生年份。
如果还没有过今年生日那么就是当前年份-出生年份-1即2018-1993-1=24周岁
官方计算年龄都是按照周岁算法,比如是否年满18周岁,是否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年龄算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第二条规定:“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也就是说,生日当天,还不满相应周岁,而要过了生日当天晚上24点,即第二天0点开始,才算已满相应周岁。严格地讲,第一个生日应该是每个人的出生日期,第二个生日应该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满一周岁时的生日,依此类推。所以,当一个人满十八周岁时,应该是过第十九个生日。
虽然这是一个有关刑事法律的司法解释,但最高人民法院没有对民法相关内容作出司法解释,那么在民事法律领域,也只能参考此司法解释了。至此,问题总算得到初步解决。
周岁的法律意义
也许有人会问,对于这个问题,用得着这么较真吗?生日这一天,满了周岁又怎样,没满周岁又怎样?即使没满,晚上睡一觉第二天起来不就满了嘛。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确实不是一个问题,但对少数人来说,其法律效力却可能有天壤之别。
(一)刑事法领域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是在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天,则属于未满十四周岁,不负刑事责任;假设法律上认定这一天为已满十四周岁,则应当负刑事责任。二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需要强调的,是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而不是指审判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所以,如果是在第十九个生日这一天犯罪,则不适用死刑;假设法律上认定这一天为已满十八周岁,则可以适用死刑。这关系到是否适用死刑的问题,意义确实重大。
此外,《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在这里,年龄也关乎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
(二)行政法领域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条规定:“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说明一下,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也关乎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
(三)民事法领域
《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民法总则》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则》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总则》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贰’ 中国人的年龄是怎么计算的
年龄的计算有周岁和虚岁两种计算方法。
虚岁的计龄方式为: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春节(古义即现在的立春)便增加一岁。但是有的人虚岁是比周岁大两岁,而此种算法是按照出生的那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来分的,在上半年出生的虚岁就只比周岁大一岁,下半年就大两岁(阳历或阴历)。
虚岁换算成周岁: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
(2)正确年龄算法扩展阅读:
虚岁的文化背景:
中国古人并无现代人的“生日”概念,与“生日”含义最接近的词是“生辰”或“诞辰”。生辰和诞辰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生日,生日是以日为最小单位的,而诞辰和生辰则是以时辰(时刻)为最小单位的,古人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称为十二时辰。
在中国古人的生辰概念中,日期仅仅只是记载生辰时间的一个要素而已,与年月和时是并驾齐驱的,并没有任何的侧重;而西方人的生日概念,强调的就是月份和日期,所以通常我们说生日,只说几月几日,不说年也不说具体时刻。这也就是中国古人不重视出生日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
‘叁’ 人的年龄是怎样计算的
人的年龄的算法:
1、虚岁年龄: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这种计算方法较为实用。
2、周岁年龄:
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3、确切年龄:
指从出生之日起到计算之日止所经历的天数。它比周岁年龄更为精确地反映人们实际生存的时间,但由于其统计汇总时较为繁琐,故人口统计中使用甚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除对不满1周岁的婴儿,特别是不满1个月的新生儿常常按月日计算外,一般不按日计算确切年龄。
‘肆’ 正确的周岁年龄计算公式是什么
正确的周岁年龄计算公式是当前年份-出生年份=周岁年龄。
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每满12个月即为1周岁。它计算的是出生后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以出生时是零岁为基数,故也可以计算尾数,如三岁零两个月,七岁半等。
周岁和虚岁区别
1、计算方式不同
周岁的计算方式是用出身满一年的方式计算的,而虚岁的计算方式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开始就记为1岁。
2、适用范围不同
周岁的计算方式在国际上是通用的,而虚岁的计算方式只适合在我国以及一些东南亚的国家应用。
3、计算日历不同
在计算虚岁时,我们国家的人一般习惯用阴历计算,而用阳历计算周岁。就比如过春节的日期我们都是按照阴历算的。
‘伍’ 年龄如何计算才算正确
年龄的计算方法
①虚岁年龄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这种计算方法是不科学的。
②周岁年龄
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能正确反映人们的实际生存年岁,是人口统计中最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③确切年龄
指从出生之日起到计算之日止所经历的天数。它比周岁年龄更为精确地反映人们实际生存的时间,但由于其统计汇总时较为繁琐,故人口统计中使用甚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除对不满1周岁的婴儿,特别是不满1个月的新生儿常常按月日计算外,一般不按日计算确切年龄。
‘陆’ 如何正确计算自己的年龄如何计算自己年龄
1、虚岁年龄,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
2、周岁年龄,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柒’ 如何算年龄
年龄计算方法分为虚岁年龄、周岁年龄、确切年龄计算法三种。
1、虚岁年龄: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
2、周岁年龄: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
3、确切年龄:指从出生之日起到计算之日止所经历的天数。它比周岁年龄更为精确地反映人们实际生存的时间,但由于其统计汇总时较为繁琐,故人口统计中使用甚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除对不满1周岁的婴儿,特别是不满1个月的新生儿常常按月日计算外,一般不按日计算确切年龄。
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捌’ 周岁和虚岁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周岁的计龄方式为: 出生时为零岁,每到一个公历生日长一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明确规定,“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虚岁的计龄方式为: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春节(古义即现在的立春)便增加一岁。但是有的人虚岁是比周岁大两岁,而此种算法是按照出生的那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来分的,在上半年出生的虚岁就只比周岁大一岁,下半年就大两岁(阳历或阴历)。
(8)正确年龄算法扩展阅读
年龄分类
人类计算年龄方法大致有4种:
1、历法年龄
即年代年龄或者说时序年龄——为出生后按日历计算的年龄,也叫实足年龄,是最常用的计算年龄的方法,简单,易掌握,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记载。
2、生物年龄
(寿命)即生理学年龄:这是根据正常人体生理学上和解剖学上发育状态所推算出来的年龄,表示个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际衰老程度,可用来预计某一个体未来的健康状况,估计其寿命。如一位实际年龄60岁的人,生物年龄可能是60岁,也可能是50岁,也可能是70岁。
3、心理年龄
是心理学“智力测验”中的术语,指根据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测得的结果来衡量人体的智力水平,把心理学年龄与历法年龄相对照,就能看出智力绝对水平的高低。
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人的一生共经历8个心理时期,即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个心理年龄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4、相对年龄
即灵魂医学(soul medicine)相对有效年龄(寿命),是指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主要包括动物)的、由最高级灵魂所支配进行的、符合人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以及有利于自然、社会良性发展的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脑力活动所占用的时空。
‘玖’ 怎么计算年龄
人的年龄有三种,不同的历法有不同的作用:
一、虚岁年龄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
二、周岁年龄
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周岁—出生时为0岁,每过一个公历生日长1岁。
三、确切年龄
从出生之日起到计算之日止所经历的天数。它比周岁年龄更为精确地反映人们实际生存的时间,但由于其统计汇总时较为繁琐,故人口统计中使用甚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除对不满1周岁的婴儿,特别是不满1个月的新生儿常常按月日计算外,一般不按日计算确切年龄。
生物年龄
如果按照虚岁的算法,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那么和生物年龄就明显差别很大,而生物年龄的算法更贴切实际年龄。
这是根据正常人体生理学上和解剖学上发育状态所推算出来的年龄,表示个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际衰老程度,可用来预计某一个体未来的健康状况,估计其寿命。如一位实际年龄60岁的人,生物年龄可能是60岁,也可能是50岁,也可能是70岁。
‘拾’ 关于人的实际年龄计算,人的岁数究竟怎么算才正确
一般来说,年龄的算法有虚岁和实岁的说法。
主要看你想怎么算,一般是以下的三种算法
虚岁年龄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这种计算方法较为实用。
周岁年龄
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周岁—出生时为0岁,每过一个公历生日长1岁
确切年龄
指从出生之日起到计算之日止所经历的天数。它比周岁年龄更为精确地反映人们实际生存的时间,但由于其统计汇总时较为繁琐,故人口统计中使用甚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除对不满1周岁的婴儿,特别是不满1个月的新生儿常常按月日计算外,一般不按日计算确切年龄。
拓展
在灵魂医学这部专着中人类计算年龄方法大致有4种:
历法年龄
即年代年龄或者说时序年龄——为出生后按日历计算的年龄,也叫实足年龄,是最常用的计算年龄的方法,简单,易掌握,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