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GDP与收入是什么关系
1.GDP,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这是从生产力角度对经济整体的把握,反映经济整体盘面大小
2.收入,每个劳动者可以获得的报酬的多少,属于分配制度范畴的概念
3.因此,两者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即GDP高不一定收入就高
4.收入既然是分配问题,那么就和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很大关联,即政府是大政府还是小政府,小政府藏富于民,大政府需要巨额财政收入维持
5.总体来看,GDP提供的是经济发展的总量,即生产力发展水平,其中当然有质量高低问题,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反映了基本面,而国家的分配制度起到了调节作用,最后到手的才是收入。
6.其实与GDP相比,更能反映国民富裕与否的指标是国民财富,这必须基于企业利润,比较一下我国的企业与那些跨国公司的业绩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财富还远远不如人家,尽管GDP已经很高
‘贰’ 税收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是多少
比重不固定。1.一个国家的税收并不是越多越好。 合理的税负应在保证国家正常运行的同时确定合理的税率,尽可能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在国外一些国家,当政府的税收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政府总要想办法把税收还给人民。比如,在美国俄勒冈州,只要当年州政府税收超过预期总额2%以上,州政府就将部分税款返还给纳税人。
2。收税占GDP的比重并不是越大越好。税收的过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本应属于国民的财富,不利于扩大国内消费,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拓展资料:
1.税收是指国家按照规定,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无偿强制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法律。 税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2.税务特征的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强制性、自由性和固定性的特点,习惯上被称为税收的“三属性”。
3.强制的:强制征税是指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根据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来强制征税。有纳税义务的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税收法律法规。在国家税法范围内,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是税收法律地位的体现。强制性特征体两个方面:一方面,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是强制性的,即税收完全依赖于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另一方面,税收的征收过程是强制性的,即如果有税收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予以惩处。
4.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的部分收入通过税收转移给国家,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对价。税收的无偿性质与政治权力收入分配的本质有关。无偿体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在取得税收收入后,不需要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另一方面,这意味着政府获得的税收将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无偿征税是税收的本质。它反映的是对社会产品的所有权和支配地位的单边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税收收入的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与其他形式财政收入的重要特征。
5.固定性:税收固定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征收税款,即税收法律、法规预先规定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价方式和期限。有比较稳定的试用期,是固定的持续收入。税务人员和纳税人都必须遵守预先设定的税收标准。未经国家法律法规修改或调整,征税人、纳税人不得违反或改变本固定比例、数额或其他制度规定。
6.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强制是实现税收自由征收的有力保障,自由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固定性是强制性和自由性的必然要求。
‘叁’ GDP、财政收入与国家税收三者有什么关系啊
1.社会总产品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产品量。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社会总产值。它们都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总产值)扣除掉当年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部分,就是国民收入。所以,国民收入相对于社会总产品(总产值)来说,是一种“净产值”。当然,国民收入也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C某国当年表示消耗掉的生产资料,V表示工人工资,M就是利润。
C+V+M就是社会总产值(所有的新产品的价值),(C+V+M)-C=V+M (新创造的价值) 就是国民收入的价值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二者都包括着劳务的价值。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计算方法、计算范围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国民(人口)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居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创造的劳务价值全部计算在内,它不包括外国居民在该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所创造的劳务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土(国境)为计算范围,只要在本国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所创造的劳务价值都应全部计算在内,它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所创造的劳务价值。
3.国民生产总值包括着劳务价值,而社会总产值只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而且包括着当年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所以这二者无法比较大小。
‘肆’ GDP包括税收收入吗
包括
谈税收与GDP的关系
GDP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对象,税收收入是国家参与社会收入分配的结果,进行社会收入分配就会存在具体分配方式的应用问题。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收入分配的分配方式,我们在研究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时,不仅要考虑税收收入与GDP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要考虑作为分配方式的税收制度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一、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
在社会收入分配中,税收制度、税收收入和GDP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在既定的社会收入分配中,税收收入与GDP之间的比例关系由税收制度所确定。确定税收收入与GDP数量关系的税收制度包括国家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2.GDP增长与税收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在一定的社会收入条件下,税收收入与GDP的数量关系是在税收制度下形成。当税收制度发生变动时,国家就会根据变动情况对税收收入与GDP的比例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
3.税收制度的选择和变动体现了国家意志。税收收入的实现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通过主观因素实现的。税收收入是GDP在一定税收制度下分配的产物。由于社会经济制度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因此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并不是一种自然的、固定的数量关系,也不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关系,而是一种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分配结果。
二、税收制度与GDP的关系分析
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和实现方式对社会收入分配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社会收入分配中,GDP与税收收入的比例关系是一种事后的统计结果,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确定这种比例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税收收入和GDP的关系,就如捕鱼工具、捕捞量和鱼的总量之间的关系一样。人们使用不同的捕鱼工具,付出不同的劳动,其所捕捞量是不相同的。
我们把这种税收收入参与GDP分配的过程中税收制度的作用概括为“渔网理论”,渔网和捕鱼方式的关系就如同税收制度与税收征管方式的关系一样。我们在研究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时,不仅要研究GDP与税收收入的一般关系,更需要关注税收制度的内在因素及其变动对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影响。
简单地把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比喻为大海里鱼的总量和捕捞量的关系是不全面的,因为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目的并不是把所有收入都纳入国家税收收入中。“渔网理论”说明了在社会收入分配中,分配方式和手段的选择及其变动对分配结果的影响,目的在于强调在税收收入参与GDP分配的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分析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时,不能仅仅考虑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还需要考虑和研究影响两者之间数量关系的社会经济制度因素。
三、税制结构与GDP的关系
在税收制度中,现行税制结构的状况对税收收入的分配具有直接影响。由于税收收入与GDP增长之间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数量关系,而是一种多重变量与单一变量的复合数量关系。税收收入按其课税对象分类主要可以分为流转税和所得税收入,各税种的税收收入与GDP增长的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因此各税种的税收收入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有所不同。
流转税一般以商品流转额或劳务营业额为税基,采用比例税率,因此当流转税的税率与GDP增长率相同时,两者具有相同的增长率,但是当流转税的税率大于GDP的增长率时,税收收入的增幅就会大于GDP的增幅。企业所得税以企业销售净利润为应纳税所得额,即以企业销售收入扣除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必要费用和法定扣除项目后的净收入为税基,因此企业所得税收入与GDP的增长关系,不仅取决于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还取决于企业成本消耗水平的高低。具有同样GDP增量的企业,在不同的成本消耗水平下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就会产生不同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再加上企业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当企业单位经济效益提高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幅度会超过GDP增长的增幅。
四、财政体制与GDP的关系
税收制度是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财政体制及其变动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是我们在分析税收收入与GDP关系时必须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从根本上讲,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一种在财政承包制度基础上的财政分税制体制。国家税收制度的变动必然会带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格局上的利益调整,当国家税收制度发生变化并影响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时,各地为争财政基数和保财政基数,必然会采取扩大或减少税收收入的调整对策,进而影响所在年份的税收收入的正常增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税收收入的增长情况也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税收收入弹性曲线出现较大波动的年份,往往是我国财政体制发生重大变革或调整的时期。在我国经济政策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时期,税收收入与GDP增长的数量关系基本上是呈平稳向上的发展曲线。
研究税收制度、税收收入与GDP关系,其目的在于找出税收收入与GDP增长之间的客观关系,进而运用这种客观关系的规律指导税收计划和管理工作。由于收入分配对象与收入分配结果受分配方式或实现手段的影响,我们在研究中,必须考虑两者之间的经济制度因素及其变动情况对税收收入分配结果的影响。“渔网理论”的提出,不仅说明实现方式或手段对分配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也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完善我国税收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人们不能改变客观的经济关系或者说不能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但应当研究提高社会经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适应性,使体现主观愿望的社会经济制度更加适应客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伍’ 税收和GDP的关系,有大神解答吗
GDP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对象,税收收入是国家参与社会收入分配的结果,进行社会收入分配就会存在具体分配方式的应用问题。
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收入分配的分配方式,我们不仅要考虑税收收入与GDP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要考虑作为分配方式的税收制度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一、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
在社会收入分配中,税收制度、税收收入和GDP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在既定的社会收入分配中,税收收入与GDP之间的比例关系由税收制度所确定。确定税收收入与GDP数量关系的税收制度包括国家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2.GDP增长与税收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在一定的社会收入条件下,税收收入与GDP的数量关系是在税收制度下形成。当税收制度发生变动时,国家就会根据变动情况对税收收入与GDP的比例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
3.税收制度的选择和变动体现了国家意志。税收收入的实现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通过主观因素实现的。税收收入是GDP在一定税收制度下分配的产物。由于社会经济制度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因此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并不是一种自然的、固定的数量关系,也不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关系,而是一种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分配结果。
二、税收制度与GDP的关系分析
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和实现方式对社会收入分配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社会收入分配中,GDP与税收收入的比例关系是一种事后的统计结果,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确定这种比例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税收收入和GDP的关系,就如捕鱼工具、捕捞量和鱼的总量之间的关系一样。人们使用不同的捕鱼工具,付出不同的劳动,其所捕捞量是不相同的。
我们把这种税收收入参与GDP分配的过程中税收制度的作用概括为“渔网理论”,渔网和捕鱼方式的关系就如同税收制度与税收征管方式的关系一样。我们在研究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时,不仅要研究GDP与税收收入的一般关系,更需要关注税收制度的内在因素及其变动对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影响。
简单地把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比喻为大海里鱼的总量和捕捞量的关系是不全面的,因为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目的并不是把所有收入都纳入国家税收收入中。“渔网理论”说明了在社会收入分配中,分配方式和手段的选择及其变动对分配结果的影响,目的在于强调在税收收入参与GDP分配的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陆’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怎么算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怎么算哪位大虾知道
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指财政总收入与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计算公式为: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财政总收入/生产总值(GDP)×100%
‘柒’ GDP和税收有什么关系(越具体越好)
1、很显然,一国税收的大小取决于GDP的大小,所以,GDP越大,税收越多;
2、税收对GDP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税收的税率和税种。
当税率很低时,税收收入无法为国家财政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这样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就会大大弱化,不利于经济增长;当税率很高时,虽然此时税收收入可以为国家财政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也很强大,但是过高的税率使私人经济的税负过高,大大降低人们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比如北欧国家,超高的税负使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大大折扣,显然过高的税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此外,税种的设置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作用,国家利用税收调控经济的方法就是设置不同的税种。比如说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所得税,这些税如果征收得过高的话显然是不利于GDP增加的,而遗产税,奢侈税的征收不仅不会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还可以调节收入分配;还有一些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税率和税收补贴,这些税收政策目的在于引导和培育高新技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GDP的增加。
‘捌’ 科学认识税收增长和GDP增长的关系
GDP增长速度与税收增长速度不存在直接的、量的对应关系,两者不能简单地比较,影响税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作具体分析。
一、GDP的增速与各税种对应税基的增速并不存在直接的、量的对应关系
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础,但影响税收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各税种对应税基的增长。由于GDP与各税种的税基增长速度不一致,GDP的增长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与税收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具体来讲,以销售额或销售量为税基的税种与GDP一般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资源税。当经济处于上升期时,GDP增长较快,这些税种的税基一般较快增长;当经济处于下行期时,GDP增速减缓,这些税种的税基的增速一般也会减缓。另外,一些税种与GDP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相关度比较小,如企业所得税,其税基是企业的利润,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但其增速与GDP增速的关联度很小;还有一些税种与GDP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如财产税、行为税等税种,与财产的存量和行为发生的数量等密切相关,与GDP没有直接的数量对比关系。
当反映主要税种税基的经济指标(如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交通运输、金融保险、邮电通讯、建筑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房地产业等的营业收入,烟、酒、汽车、成品油等大宗消费品的销售量(额),企业利润,进出口额,证券交易额等)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时,税收的增长速度就会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反之,税收的增长速度就会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一般而言,在经济恢复增长或快速增长时期,反映税基的经济指标会快于GDP的增长。相应地,税收的增长速度也会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如1999年~2007年,国家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采取的调控措施逐步发挥作用,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这一时期,主要税种税基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税收增长速度也高于当期的GDP增长速度。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反映税基的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会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使税收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如1994年~1996年,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而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经济增速逐步回落。这一时期,主要税种税基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税收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当期的GDP增长速度。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民经济出现减速运行态势。相应地,税收增长速度开始大幅度回落。10月份,税收开始出现10年来罕见的负增长。2009年及今后一两年,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许多挑战。从保持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初步判断,与2005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相比,今后一两年,国民经济仍将处于相对低速的运行态势。主要税种的税基,如工业增加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烟、酒、汽车、成品油等消费品的销售量(额),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的营业收入、企业利润,进口额和证券交易额等的增速,都会低于同期GDP增速。国家为保增长而采取的减税政策也将直接影响税收增长,从而会使2009年起2年到3年的税收增长和1994年~1996年一样,低于GDP增长。
二、GDP的增长结构与税收的来源结构并不直接对应
GDP由*9、二、三产业增加值构成,GDP增长速度是*9、二、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作为我国税收主体税种的流转税主要来源于第二和第三产业,来源于*9产业的税收比重较小。GDP增长结构和税收来源结构的差异造成了税收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并不直接对应。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一般快于GDP的增长,从而造成税收的增长快于
GDP的增长。在工业增长速度下滑时,部分年度第二产业的增速会低于GDP增速,从而造成税收增长低于GDP增长。
三、反映经济总量的GDP增长与经济质量的变化并不同步
GDP的增长反映的是经济总量和规模的扩大,这种扩大既可以是粗放式低质量型的,也可以是集约式高质量型的。在经济总量维持稳定的情况下,当经济质量和企业效益整体提高时,与经济质量密切相关的所得税收入增速会超过GDP增速。反之,当经济质量和企业效益整体下滑时,所得税收入增长幅度会低于GDP增长幅度,甚至可能会下降。
四、GDP与税收核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按照支出法(投资、消费、净出口)核算的GDP,在对净出口的核算方法上和税收的核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在支出法中计入GDP的是净出口额(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出口额在核算GDP时是增项,进口额在核算GDP时是减项。在税收统计中,进口额提供的进口税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总收入是增项,出口带来的出口退税对总收入却是减项。在经济繁荣时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一方面使得进口税收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在此情况下为缓解外贸顺差而实施的降低出口退税的调控措施,将使出口退税减少,从而使进出口环节税收增长进一步高于GDP增速。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迹象日益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造成进口税收下降,而国家为稳定出口而采取的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措施,会造成税收的大规模减收,一降一升,使进出口环节税收增速低于GDP增速。
五、税收政策调整会对税收产生直接影响
税收政策的调整、税种的开征、停征等,直接导致税率和税基的变化,会对税收产生直接影响,但这种变化与GDP的增减是没有关系的。
六、税收征管水平的变化对税收产生直接影响
税收征管能力的增强和征管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税收,从而提高税收的增长速度。但这种变化与GDP的增减变化同样没有任何关系。
此外,还有一些影响税收的因素与GDP并不相关。比如,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的调整会影响企业和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对所得税产生影响,而这种变化与GDP没有关系;部分累进或累退制税种以及税收与GDP的统计口径差异也会造成税收与GDP增长速度的不一致。
综上所述,税收增长速度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并不存在直接的、量的对应关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税收的增长速度可能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也可能低于GDP的增长速度。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变动性以及政府宏观政策的灵活性,税收与GDP增长不同步是必然的,税收与GDP同步增长则是人们的主观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