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车联网框架源码

车联网框架源码

发布时间:2022-07-21 13:17:50

㈠ 车联网都有哪些实际的功能

说实话,车联网我是只关注比较有名气的,好比依托腾讯大树的梧桐车联,落入实地是有各类"小场景"应用,包括途虎养车、36Kr、美团等高频头部应用,同时也包含如小宁静、阿哈路书这样的小众垂直应用,其次还有微信读书和定制化服务,几乎你想得到的都有,我第一次在长安试驾的时候也感觉很惊讶。

㈡ 网约车系统源码下载

如何编写出好的网约专车系统源码呢?这里分享下迪蒙网约专车系统关于编写系统源码的相关经验:
1、学习经验:因为网约车系统最近流行起来,经验不怎么丰富,故而在编写网约车系统源码之前可以先去取取经,多了解相关知识社区,学习一下他们的开发经验。
2、收取资料:学习了经验之后,也不要立即编写系统源码,我们还要收取一下资料,例如网约车系统应该包含什么样的功能,如何开发出适合行业使用的网约车平台等等。
3、进行研讨:学习了经验,收取完资料,就需要研讨,确定开发方案,着手准备开发。
4、尝试开发: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要开始尝试开发系统,编写系统源码。
5、修改确定:第一次尝试开发肯定有不尽如意的地方,还需要修改,直至最后编写出比较好的,比较满意的系统源码。
除此之外,网约车系统源码在编写时要细心、创新,编写出最好的众筹系统源码,提交满意的答卷。

㈢ 请问车联网软件开发的工作是什么以前学过java,做车联网可不可以

java肯定能去开发web啊

㈣ 车联网的国内现状

金龙客车和杭州鸿泉
2010年10月28日,网络“车联网”关键词第一次被搜索。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广州亚运会期间,80多台安装着G-BOS设备的苏州金龙智慧客车投入服务,这是亚运历史上首次出现“3G”客车。标志着车联网技术正式走向社会视野。
G-BOS系统由杭州鸿泉数字设备有限公司与苏州金龙公司2010年1月战略合作研发,在车联网概念明确提出的之前,推出车联网解决方案:G-BOS智慧运营系统。
杭州鸿泉G-BOS系统从10年7月份正式发布,到2013年已经管理车辆60000多部。2011年5月31日,交通部公示《交通运输行业第四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其中“G-BOS智慧运营系统的应用”榜上有名。成为引领车联网潮流的代表。
陕汽重卡与杭州鸿泉
2011年12月18日,杭州鸿泉数字设备有限公司与陕汽联合研发的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系统正式发布。成为重卡行业率先使用车联网技术的公司,具有开创性意义。国家交通部道路运输司副司长徐亚华和车辆处处长俞卫江等部委领导先后莅临陕汽视察工作,对“天行健”车联网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在得知“天行健”研发完全立足于重卡客户的潜在服务需求,核心功能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后,徐副司长明确指出:“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系统”是陕汽紧跟车联网技术发展以及国家关于建设道路交管平台要求的创新性产品,将会对重卡行业服务和公路交通安全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督促相关部门给予“天行健”大力的支持,并鼓励陕汽不断对“天行健”产品进行完善,保证产品可以持续满足重卡用户和公路交通安全监管需求。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多媒体研究室(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Laboratory, BWM)自2002年以来专注研究车联网专用短距离无线通信(IEEE802.11p/VANET)、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测试(LTE/LTE-D2D),视频图像处理及其在汽车和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是同济大学“985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内容之一。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项目有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863项目6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0项、工信部国家科技重大项目5项、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等。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11项,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2项,制订中国国家标准和上海市地方标准各1项,提交标准化提案10项。
主要的车联网科研课题包括:科技部主题863项目“车联网应用技术研究”(2011)、“车路协同系统设计信息交互和集成验证研究”(2010)、“基于移动中继技术的车辆通信网络的研究”(200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项目”Cooperative Forum on Internet of Vehicles (IoV) and its Worldwide Application Implementation”(2013)、欧盟第7框架项目(FP7)“Quality-of-Experience Improvement for Mobile Multimedia across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2013)、美国硅谷基金“Service Access on Highway VANETs(2009)、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下一代无线宽带互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的应用”(美国、法国、芬兰)(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车-车通信环境下多车型合作驾驶跟驰建模及仿真研究”(2009)、“面向业务的车辆通信网络自适应多信道MAC机制研究”(2011)、“高速公路上自适应于交通流的紧急消息分发机制研究”(2012)等。
2013年12月,借助于APEC车联网推广专项基金的资助,将在上海举行有亚太21个经济体参加的车联网论坛。
长安汽车和清华大学
长安汽车与清华大学“智能交通与主动安全”项目合作赠车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长安汽车赠予清华大学10辆悦翔作为试验用车,用于汽车安全技术研究。这是长安汽车创新“产学研”模式,关爱教育、助力高校科研进步的实际行动和又一重要举措,树立了行业新的典范。
汽车安全是事关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长安汽车一直十分关注。2009年,长安汽车对国内外智能交通和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产业化前景以及国内基础等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了重点发展基于智能交通的汽车主动完全技术的战略规划,并于2010年与清华大学开展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车道偏离和前方障碍物预警系统的研究,已经完成样车开发。该样车具备车道偏离报警、自适应巡航、前撞预警功能。在2013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长安汽车展示的主动安全技术中,清华大学负责了控制系统的开发。
宇通安节通
宇通客车新一代车联网产品安节通的车载终端和系统平台相继进入交通部合规目录,成功实现“双合规”。新版安节通的面世,是宇通自主研发能力的又一次突破,它有助于帮助交通运输企业实现车辆运营管理的数字化、动态化、远程化控制,实现安全、油耗、维保等全方位车辆管理。
宇通客车研制的安节通智能运营系统,并非简单的GPS定位系统。据了解,安节通从车辆技术、驾驶工作法、智能管理体系三方面为客户提供“人、车、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其主要由车载终端设备、无线传播媒介、服务器平台三大部分组成。在传统GPS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安全、能耗、运营、机务等智能化管理,并支持后续应用的扩展,为客车的安全、节能、运营提供高效管理工具。无论是车辆整体运行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或是个别车辆的监控与追踪,皆可做到上通下达的时时掌控与反馈互动。
实验室
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在渝揭牌。2013年4月11日上午,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在重庆科技研究院揭牌。今后,这里将作为国内研究“智能交通”的重要“练兵场”。
“前方车道已经堵塞,提醒后方车辆变道行驶。”今日上午,刚刚揭牌成立的“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起智能交通的相关研究成果。据介绍,这台造价20余万元的“操作平台”实际上就是按照1:12的比例制作成为的道路交通模型。
华为与中国电信
在“2011年天翼3G互联网手机交易会”上,中国电信集团政企客户部、集团物联网基地、集团研究院、全国车机重点厂商以及华为终端公司,齐聚CDMA“车联网”论坛,共同见证华为MC509车载模块发布。在通讯模块领域,华为围绕“移动互联网、数字家庭、物联网”三大课题,通过工业级通讯模块,支撑数以十亿计的行业终端互联。而车载领域则是华为实现战略投入的重要方向,华为此次率先发布的EVDO车载模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13年2月25日至2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华为展出了前装车载移动热点DA6810和汽车在线诊断系统DA3100,以及符合汽车标准的3G、4G通信模块,丰富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及产品能解决汽车信息化的问题,给汽车插上移动互联网的双翼,为车主带来愉悦便捷的驾乘体验,也为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商机。
DA6810能够在汽车等移动场景中,提供3GWi-Fi热点,解决车内移动上网的问题。不同于消费级的移动WiFi设备,车规级的WiFi设备要在高速、高温、振动环境中工作,对设备的稳定性、灵敏度提出更苛刻的要求。装备了华为DA6810的汽车,立即就变成了一台高科技互联网汽车,驾乘者可以在车内实现高速上网,体验影音娱乐,大大提升驾乘乐趣。
DA3100是汽车在线诊断系统,主要运用于保险行业及车队管理,通过获取汽车移动时的系统信息(包括汽车位置及汽车状况信息),将这些信息通过3G即时发送到TSP(远程通信服务提供商)的信息平台,保险公司客户服务人员可以通过车主的驾驶习惯推荐量身定做的保险方案。对于车队管理人员,则方便获知车辆位置和使用状况,实现高效率的调度和管理。而对于车主,则可以通过安装在手机里的APP随时了解爱车的使用状况,也可以远程控制车辆,实现鸣笛、闪灯、开关车窗等动作。DA3100功能强大,无须专业安装,无区域限制,无汽车限制,即插即用。车联网与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姜正新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中国联通将打造专业化队伍、成立专门的公司,为智能汽车产业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姜正新副总经理认为,通信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安全、新能源、无处不在(即通信网络)是全球汽车行业的三大趋势,除了无处不在的网络,安全、新能源两大趋势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保障。从安全角度,用户遭遇汽车故障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定位,进一步抢修急救;从新能源角度,电动汽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池状况的监控、充电桩的网络管理以及网络导航寻找最近的充电桩。
旺网车智汇
2014年7月11日,“旺网车智汇”总经理江总代表车联网产品供应商亚美科技、车联网方案提供商和服务运营商乐呵呵科技应邀出席了“2014汽车高新技术发展国际论坛”,并与会中做了《大数据时代车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为主题的演讲。
在会中,“旺网车智汇”重新定义了“车联网解决方案”的概念。车联网解决方案是根据涉车机构(如整车厂、汽贸集团、4S店集团、汽车维修厂、快修保养、汽车整容、保险单位、政府单位、车队、汽车俱乐部、车友会、驾协等)的不同需求,将车联网平台自身的客户资源和大数据与涉车机构自身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形成个性化的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综合解决涉车机构的业务、服务、流程、效率等经营管理问题。
在实施“车联网解决方案”上,“旺网车智汇”利用了云服务平台,通过车联网系统架构、终端集成模块和后台专业开发团队的资源支持,从而实现在车联网解决方案中的定制与开发,它包括车联网云数据分析与定制、车联网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手机APP的开发与设计、车联网终端硬件OBD的开发与设计等四个领域。而涉车机构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相应的领域内实现专属的车联网应用。
在“旺网车智汇”车联网解决方案中,涉车机构实现了安全、能耗、运营、机务等智能管理,为车辆的安全、节能、运营提供高效管理途径,以及提高了涉车机构与相应人群之间的黏度,为涉车机构业务经营起到很好维护和促进作用。而截至目前,“旺网车智汇”已和广汽集团、江淮、比亚迪、奇瑞、中国平安、中国人保财险等大型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为其制定车联网解决方案,相应产品将会在近期内陆续推出。
凯立德车联网导航
2014年6月26日,受邀出席2014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的图商凯立德在展场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战略、宣布将进一步深化车联网布局,打造以地图服务为载体贯穿应用、服务与商业模式的全新车联网生态圈。作为国内后装车载导航霸主,凯立德表示未来将结合自身优势探索车联网产业的更多可能,这一战略引发了在场人士的热烈讨论。
与其说车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不如将车联网视为特定用户在特定场景下需要实现特定需求的应用。凯立德将打造的是以地图服务为核心、以车载智能终端为基础,集数据、软件、硬件、服务为一体的车联网服务,借助地图服务实现B2B与B2C相结合,创造更为符合中国车主需求的凯立德车联网模式。凯立德认为,“地图”是承载商业模式的重要载体,而“服务”打动用户的“车联网”的关键,两者缺一不可。结合当前自有产品体系,凯立德将车联网全景进行了划分,其中车联网车载地图作为战略核心进行了平台延伸,结合web端与移动端地图服务,共同形成四屏无缝互联的服务模式,再依托凯立德线上下的渠道优势进行O2O服务模式的挖掘和众包及开放平台的深化,在确保基础导航服务的同时进行商业模式的进化。
网络CarLife
2015年1月27日,网络宣布推出车联网解决方案CarLife,借此全面布局车联网领域。网络CarLife是一款跨平台车联网解决方案,在车机端,无论是Linux、QNX还是Android,CarLife都可以适配;在用户端,CarLife可以支持Android和iOS智能操作系统,能够覆盖到95%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CarLife用户只需通过数据线或者wifi将手机连接到车载系统上,就可以在驾驶过程中使用各种应用。
国内奥迪、现代、上海通用三大汽车厂商在发布会之前都与网络签订了车联网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

㈤ 什么是“生态车联网”目前在这一领域发展得比较好的车联网企业有哪些

生态车联网就是以人为中心的、通过超级ID和微信支付实现跨场景、跨终端的全时互联,让内容分配生态适配车载场景,促进应用生态繁荣的一个系统。目前腾讯车联一直在致力于生态互联网的研究,腾讯联合战略合作伙伴长安汽车,发布了“生态车联网”解决方案,将内容服务生态有机接入汽车中,打通车前、车中、车后的无缝化体验,实现智能场景化驱动的“千人千面+服务找人”,为用户提供更人性化的用车服务。腾讯的梧桐车联发布了针对语音和车载HMI定制的云端轻量化应用框架“腾讯小场景”

㈥ 车联网进入全局性时代 解读梧桐车联TINNOVE OS 3.0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车联网市场已经从混乱逐步走向有序,其市场发展也已从起步走到成熟,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爆发还有一定距离。究其原因,则是基础技术支持不足、以及用户体验提升缓慢导致的规模欠缺。
近年来国内市场出现了不少表现优异的车网互联产品,虽有进步,但总体上仍然呈现出场景单一、内容混乱的特征。现有的车网互联产品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少,缺乏个性化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车主的被动接受导致车联网付费意愿低,同时目前我国车联网行业还未形成规模效应,车联网用户呈现碎片化状态,渗透率低。而规模的欠缺又严重阻碍着车联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背景之下,市场亟待一款具有全局视野的产品以正视角,从而摆脱内容单一、场景单一、性能单一的“固有标签”,使车联网市场的发展摆脱混乱、重回正轨,重塑汽车生态。
梧桐生高冈 如今已凌霄
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车间通信的研究。2000年左右,欧美各国相继启动多个车联网项目,旨在推动车间网联系统的发展。与国外车联网产业发展相比,我国的车联网技术直至2009年才刚刚起步。虽然起步较晚,但并非发展上的迟滞。
在我国,车联网技术的起步是由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创新因素和汽车存量大幅增长,经济快速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共同推动的。
早在2016年,“城市大脑”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的时候,云计算巨头们就迅速布局。作为智慧城市概念的延展,“城市大脑”的发展与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是有着相同轨迹和相似目标的。
从由汽车厂商主导,以商业应用为主,走基于传感器的车载式技术路线;到借助车辆互联的网联式技术路线;再到网络、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切入,再到现阶段我国车联网以互联网企业为主的发展模式,我国的车联网行业发展已经经过了以上四个阶段。
随着AI与云技术的迅速发展,车网互联的可能性变得更多。在有“云”作为强大计算力支撑的前提下,AI能更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准确、便捷的服务。在此背景下,更多的车联网产品提供商加入了战局的厮杀之中。车联网公司+车企,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组合。
可惜的是,过去市场上的车联网产品并没有全局感,更像是智能手机在汽车上的一种投射。单一场景下的机械应用使得车网互联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消费者诟病为鸡肋的设计,但事实并非如此。
车网互联技术的目标并不仅止步于车与网、车与车之间的互通,它更应该是构建车与人、车与城市互通互联的桥梁。
2018年7月,由腾讯公司和长安汽车共同合资成立的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TINNOVE OS是由梧桐车联研发的汽车智能系统,其第一代产品最早搭载在2019年3月正式上市的长安CS85 COUPE车型上。
《出行财经》从梧桐车联上周发布的TINNOVE OS 3.0的前瞻视频发现,这家成立不足两年的公司已经完成了对驾驶场景的细化,开始引导中国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开发由单一性向全局性的转变。
相比起目前的主力产品TINNOVE OS 2.0,TINNOVE OS 3.0将在强化账号和数据等基础能力的前提下,具备更优的性能和硬件适配性,可以覆盖更多场景的小程序(包括更多的游戏),支持视频等更加丰富的内容类型。
前瞻视频显示,TINNOVE OS 3.0利用AI技术在两个方面进行了重大升级:首次在智能网联车载操作系统中,引入了“智能模式切换”的概念,以及“生路”、“熟路”两种导航模式的AI地图自动识别。
首先,不论是“智能模式切换”的概念,还是两种导航模式的提出,TINNOVE OS 此次升级得益于腾讯云平台和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成果。
其次,长安乘用车公司作为长安汽车自主板块的核心,它从2019年开始进入产品大年,一年上新5款新车,从SUV到轿车再到全新产品序列UNI-T,从而保证了TINNOVE OS的布局和技术升级的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长安乘用车的这一代产品展现了强大的产品力,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就呈现出了很好的市场表现力,CS75PLUS、CS35 PLUS、CS55 PLUS都进入到了热销状态。梧桐车联功不可没。
2020年的中国车市虽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较大,但长安汽车已已于4月份实现销量回暖,体现出了中国本土汽车一线品牌的实力。
如果说,过去梧桐车联的快速成长,让长安这一代新产品表现出了强大的产品力,那么随着这一代产品的畅销,反过来又能让梧桐车联具备更好的成长环境,不论是从数据收集还是成本摊薄方面。
《诗经》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是中国最早关于梧桐的介绍,一方面它介绍了梧桐生长在凤凰长鸣的高冈上,一如梧桐车联是基于腾讯和长安汽车两大股东的支持下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人讲“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但“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一如梧桐车联希望吸引和凤凰一样优秀的合作伙伴加入,能让汽车也变得智能起来,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走向更多元复杂的生活场景,能将人类的居家生活拓展,让车空间也不再是移动的孤岛,构成出新的互联互通大平台。
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一方面标明了梧桐车联的高效,另一方面也集中体现了两大股东深厚的实力:腾讯的技术储备和长安汽车的推新的速度。
TINNOVE OS 3.0第一次将车联网产品引入到全局视角,从而引发车联网生态的重塑,让我们感觉到,这片生于高冈的梧桐终于有了凌云之姿。
车联网生态或将重塑
TINNOVE OS 3.0大规模采用了腾讯公司在大数据和云平台方面取得的技术成果。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三种智能模式切换和两种导航模式所用到的技术。
首先, TINNOVE OS 3.0内置三种系统模式:儿童模式、私人模式和家庭模式。AI引擎会根据乘车人数、乘客年龄、导航目的地等信息,综合判断并提示驾驶者切换到相应模式。
第一,当AI引擎判断乘车者中有儿童时,会提示驾驶者切换至儿童模式。在儿童模式下,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各项事务和信息提醒,并可同时开启全息语音宠物功能。
全息语音宠物是腾讯TAR增强现实引擎驱动下的一款虚拟形象应用,采用裸眼3D技术,可实现智能语音对话等车载环境下的AR交互观感,并具有养成类游戏的体验。
全息语音宠物的闲聊功能集合了NLP引擎能力、数据运算能力和千亿级互联网语料数据的支持,同时集成了广泛的知识问答能力,可实现多种自定义属性配置,以及男、女不同的语言风格及说话方式,从而让聊天变得更睿智、简单和有趣。
全息语音宠物的闲聊功能,基于童声识别、声纹识别的基础能力,能够向不同的对象回复恰当的内容。该功能在大数据和知识图谱的基础上,博学并且覆盖更多的冷门知识,激发小朋友探索知识的兴趣。个性化语音包能够灵活设定成小朋友喜欢的动漫或者人物形象的声音,从而让聊天变得更睿智、简单和有趣。
第二,在单人出行的场景下,TINNOVE OS将切换至私人模式。借助全新的AI 场景引擎TINNOVE OS将主动发现用户的需求,感知车端的场景,为用户提供连贯的、个性化的功能与服务。该模式将依据驾驶者的驾驶习惯和场景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工作、生活、娱乐等场景化辅助功能。
在该场景下,腾讯小场景通过车载 HMI 展示和交互框架,可以实现基于语音和场景的“主动唤醒”。作为云端轻量化应用框架,腾讯小场景向所有开发者开放,开发相对简单,对硬件和系统的压力更小,可迭代能力和系统可扩展能力强。
在上班场景下,系统将启动全息AI助理,并配备“5G办公套件”。AI助理将自动打开会议日程,根据计算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自动推送相应的日程提醒及场景化的功能推荐,如实时路况共享、视频会议、预定咖啡等。同时,私人模式下还可自动推送全息FM等娱乐功能。在下班场景下,系统将侧重推送生活、娱乐、社交功能,如多人实时位置共享、餐厅信息(等位、停车位情况)查询等。
第三,家庭模式主要应用于自驾游场景。自驾游场景下,TINNOVE OS将利用移动通信技术、智能终端设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智慧出行理念。进入自驾游场景后,将开启自驾游导航模式,并基于自驾游途中的POI进行特色服务分发推荐。智慧出行服务包括:路线推荐、定制地图、车载社交、小场景、智能语音等产品和能力。
开启“副驾辅助”功能,副驾驶员将成为系统交互的主要对象。在该功能下,副驾驶员即为领航员,可随时帮助司机选择路线和沿途节点;并可实现“多车互动”,将车队队友加入领航员控制台,同队友即时沟通,实时位置同步。此外,家庭模式还可提供旅途记录视频智能生成、AR智能导游播报、实时天气预告、MR虚拟涂鸦游戏、全息音乐等社交/娱乐功能。
此外,依托腾讯AI lab智能语音交互、个性化推荐以及场景化分发能力以及腾讯云TCE数据支持,系统可根据目的地、导航路线不同,结合以往驾驶习惯及出行数据,将出行路线判定为“熟路”和“生路”,导航系统同时将切换至相应的“熟路模式”和“生路模式”。
在“熟路模式”下,系统将为熟悉路线设定简化导航过程。在“生路模式”下,导航系统给予了更多的信息提示,具备优秀的动态图形和视觉效果的AE地图能够更加直观的寻找目的地,并快速提供周边停车信息。
TINNOVE OS通过腾讯生态资源的整合,在大量车辆和用户数据的积累下,不断提升基于场景的智能服务推荐能力,真正做到服务找人。
由此可见,TINNOVE OS 3.0利用大数据和云是从全局视角下向驾驶者输出一整套的车联网解决方案,相较于过去需要人工对单一功能的逐个调节是车联网技术发展的重大进步,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
目前全球目前全球物联网联接设备已经超过100亿台,近年来的复合增速已经超过20%,而车联网在物联网发展初期具备用户规模大,易于铺设、易于推广等优势,因此车联网是物联网前期发展最快的领域,也是发展方向最明确的领域。
目前,我国的车联网市场渗透率尚处低位,在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的背景下,车联网市场在未来将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如何在如此广阔的市场上抢得先机,需要车联网企业做到:完善连接网络、增强通信能力、完善产品。而作为企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车联网产品必须走出同质化的误区,加强个性化服务。
《出行财经》相信,TINNOVE OS 3.0的出现,一方面将引导中国的车联网向全局视角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在重塑行业生态,由于全局视角下,系统对第三方应用整合能力迅速提升,资源向大平台倾斜的趋势也将日益明显。而车企为了提升客户对新车的体验感,也将越来越倾向于选择TINNOVE OS 3.0这样具有全局视角的技术解决方案,因此一些在AI和云技术领域积累不够的企业将逐步丧失市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㈦ 《车联网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明确标准体系建设

易车讯近日,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工信部组织编制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着力构建车联网(智联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指导标准统筹规划,系统推进网络安全标准研制,注重与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标准体系的协调和衔接,促进强化标准落地实施,为保障车联网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建设目标是,计划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体系,重点研究基础共性、终端与设施安全、网联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安全保障与支撑等重点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完成50项以上重点急需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备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完成100项以上重点标准,提升标准对细分领域的覆盖程度,加强标准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支撑车联网产业安全发展。

建设思路是,在《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整体框架基础上,结合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工作实际需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急用先行、循序渐进,进一步明确安全标准建设的对象和重点内容,建立统一协调的标准体系框架,指导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化建设。

建设内容是,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总体与基础共性、终端与设施安全、网联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安全保障与支撑等六个部分。

总体与基础共性标准包括术语和定义、总体架构、密码应用等三类;终端与设施安全标准包括车载设备安全、车端安全、路侧通信设备安全和测试场设施安全等四类;网联通信安全包括通信安全、身份认证等两类;数据安全包括通用要求、分类分级、出境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应用数据安全等五类;应用服务安全包括平台安全、应用程序安全、服务安全等三类;安全保障与支撑类标准包括风险评估、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安全能力评估等三类。

㈧ 工信部: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

易车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目标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重点研究基础共性、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网联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安全保障与支撑等标准,完成50项以上急需标准的研制。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完成100项以上标准的研制,提升标准对细分领域的覆盖程度,加强标准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支撑车联网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总体与基础共性、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网联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安全保障与支撑等6个部分。在重点领域及方向,提出以下内容:

1、总体与基础共性标准

总体与基础共性标准是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总体性、通用性和指导性标准,包括术语和定义、总体架构、密码应用等3类标准。

术语和定义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主要概念,为相关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提供依据支撑。

总体架构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网络安全总体架构要求,明确和界定防护对象、防护方法、防护机制,指导企业体系化开展网络安全防护工作。

密码应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密码应用通用要求,明确数字证书格式、数字证书应用、设备密码应用等要求。

2、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标准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标准

主要规范车联网终端和基础设施等相关网络安全要求,包括车载设备网络安全、车端网络安全、路侧通信设备网络安全、网络设施与系统安全等4类标准。

车载设备网络安全标准主要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智能设备和组件的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包括汽车网关、电子控制单元、车用安全芯片、车载计算平台等安全标准。

车端网络安全标准主要规范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总线架构、系统架构等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

路侧通信设备网络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联网路侧设备的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网络设施与系统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网络设施与系统的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

3、网联通信安全标准

网联通信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通信网络安全、身份认证等相关安全要求,包括通信安全、身份认证等2类标准。信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蜂窝车联网(C-V2X),以及应用于车联网的蜂窝移动通信(4G/5G)、卫星通信、无线射频识别、车内无线局域网、蓝牙低能耗(BLE)紫蜂(Zigbee)、超宽带(UWB)等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身份认证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数字身份认证相关的证书应用接口、证书管理系统、安全认证技术及测试方法、关键部件轻量级认证等技术要求。

4、数据安全标准

数据安全标准主要规范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平台、车载应用服务等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句括通用要求、分类分级、出境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应用数据安全等5类标准。通用要求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可采集和处理的数据类型、范围、质量、颗粒度等,包括数据最小化采集、数据安全存储、数据加密传输、数据安全共享等标准。分类分级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数据分类分级保护要求,制定数据分类分级的维度、方法、示例等标准,明确重要数据类型和安全保护要求。数据出境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行业依法依规落实数据出境安全要求,句括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要点、评估方法等标准。个人信息保护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及相关技术要求,明确用户敏感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场景、规则、技术方法,包括匿名化、去标识化、数据脱敏、异常行为识别等标准。应用数据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相关应用所开展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使用等活动,包括车联网平台、网约车、车载应用程序等数据安全标准。

5、应用服务安全标准

应用服务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服务平台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要求,以及典型业务应用服务场景下的安全要求,包括平台安全、应用程序安全和服务安全等3类标准。平台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信息服务平台、远程升级(OTA)服务平台、边缘计算平台、电动汽车远程信息服务与管理等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应用程序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应用程序等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服务安全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典型业务服务场景下的安全要求,包括汽车远程诊断、高级辅助驾驶、车路协同等服务安全要求。

6、安全保障与支撑标准

安全保障与支撑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网络安全管理与支撑相关的安全要求,包括风险评估、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和安全能力评估等3类标准。风险评估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网络安全风险分类与安全等级划分要求,明确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和方法,提出车联网服务平台、整车网络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等相关要求。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安全监测、应急管理、网络安全漏洞分类分级、安全事件追踪溯源等相关要求,以及安全管理接口、车联网卡实名登记、车联网业务递交网关(HI)接口等相关规范。安全能力评估标准主要规范车联网服务平台运营企业、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基础电信企业等安全防护措施部署安全服务实施,提出网络安全成熟度模型、数据安全成熟度模型、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价准则、评估实施方法、机构能力认定、道路车辆信息安全工程等相关要求。

阅读全文

与车联网框架源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 浏览:233
3d的命令面板不见了 浏览:518
武汉理工大学服务器ip地址 浏览:139
亚马逊云服务器登录 浏览:515
安卓手机如何进行文件处理 浏览:62
mysql执行系统命令 浏览:921
php支持curlhttps 浏览:134
新预算法责任 浏览:435
服务器如何处理5万人同时在线 浏览:242
哈夫曼编码数据压缩 浏览:415
锁定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376
场景检测算法 浏览:608
解压手机软件触屏 浏览:339
方舟pv怎么转服务器 浏览:100
数据挖掘中误差值算法函数 浏览:119
php开发套件 浏览:191
服务器的spi板是什么 浏览:897
解压缩全能王中文密码是什么 浏览:81
javaftp服务器上传文件 浏览:104
算法设计中文版pdf 浏览: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