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算法一般用什么软件c语言
Vim、C++编译器、Dev-C++、Code::Blocks、Visual Studio等。
Vim是一个类似于Vi的着名的功能强大、高度可定制的文本编辑器,在Vi的基础上改进和增加了很多特性。VIM是自由软件。Vim普遍被推崇为类Vi编辑器中最好的一个,事实上真正的劲敌来自Emacs的不同变体。
“Borland C/C++ 5.5.1 for Win32”是一个C/C++编译器,其功能完整、包含多种SDK,且容量极小,安装版本大小仅8MB。Borland公司的旗舰级产品“C++ Builder 5”内置的就是这一编译器。
2. 开发工具,仿真器,烧录器,编译器,交叉编译器到底是什么关系
房东太多的此长啊,不拉。
开发工具,仿真器,燃烧器,编译器:开发工具仿真器,燃烧器和编译器。仿真器只能烧一些简单的IC,少数还行。燃烧器的程序员更强大的通配符量单一类型的刻录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你编译程序写入片内Flash内的介质燃烧器改造,我从事烧伤,我为自己代言
3. 主流C51单片机编译器比对
int short 的大小是因机器而异嘛(准确点应该是编译器)。你都说了人家规定的是“最小”为16位,又不是只能是16位,也没有说两者应该相等(事实上是short不超过int就OK啦)。所以当然可以short类型为半个机器字长,而int类型则为一个机器字长的啦。
“C++标准规定了每个算术类型的最小存储空间,但他并不自知编译器使用更大的存储空间 ”
说简单点就是C++规定了个最小的值,但是将你的代码编译成机器码的编译器则确定了你这个长度值为多少。因为C++是一种语言,一个规范,或者说只是一种规定,然后要将你按这种规范写的代码编译成能在机器上运行的代码的是编译器。而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的程序的实际结构是不一样的,比如单片机与PC相差就很大。要将按相同规范写的程序在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机器上运行,就需要相应的编译器了。所以实际的大小是由你编译代码的编译器确定的。
PS:当然当前一般的PC上int都是32位,short16位的。因为现在32位的机子是主流嘛。如果你不写什么单片机的程序可以不用太在意这个问题。但是写单片机程序时就要注意了,因为一般一个单片机的编译器可以编译很多种型号芯片的代码,而这些型号有可能从8位到32位都有……
4. 做数据加解密项目,提到要使用加密芯片,加密芯片的品牌和型号太多了,应该怎么选取
加解密数据不仅只有算法的参与,还涉及到密钥,肯定是保证密钥的安全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啊
5. 关于编译器的产生
编译器本身也是程序,通常也是C语言写的,世界上第一个编译器的部分内容肯定只能用机器码写。。。但机器码建立的一些文本处理功后,自然就用这个功能处理宏文本来代替机器码。。。当然第一台计算机能用一种文本语言来代替机器码,自然可以用这个简单的编译器去编译复杂的编译器,一个复杂的去编译更复杂的。。。。
当然最终结果就是C语言编译器本身也会是C语言写的,区别只是PC机的C语言编译器,去编译一个非PC机上运行的程序的
程序的编译器。。。。即使编译器编译编译器。。。 比如java编译器是C/C++写的。。。还有现在的某款芯片的汇编编译器,本身会是C/c++语言写的,因为编译器也是程序,当然可以用C语言编译器去编译一个汇编编译器。。。 只就是锤子可以做机器,当然机器也可以生产锤子。。。
6. MCU的编译器有哪些
编译器与芯片要对应,不存在各芯片通用的编译器。
51,IDE是keil或tkstudio,编译器都是keil内置的
pic,IDE是mplab,编译器是picc
avr,不了解
freescale,IDE用codewarrior,不同系列版本不同,编译器内置
ARM,IDE是ADS(codewarrior改的),编译器内置
等等
7. 指令集、编译器、算法、CPU
CPU就是用来计算的,CPU可以做不同的计算,每种计算是一个命令,你可以用命令通知CPU做这种计算,所有的命令构成了指令集。
你写的代码CPU是不懂的,需要翻译成上面说的命令,这个翻译者就是编译器。
算法跟他们的关系稍远一些。如果把计算比作生产的话,那算法就是配方和工艺,指导着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
希望能帮助到你。
8. 求芯片C8051F320/1 对应的编译器
你指的是Keilc51吗?有关C8051FXXX更多的资料可以去下面的网址看看:
http://www.xhl.com.cn/
呵呵
9. PCM编译器芯片Tp3057
1. 点到点PCM多路电话通信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与增量调制(ΔM)技术已经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当信道噪声比较小时一般用PCM,否则一般用ΔM。目前速率在155MB以下的准同步数字系列(PDH)中,国际上存在A解和μ律两种PCM编译码标准系列,在155MB以上的同步数字系列(SDH)中,将这两个系列统一起来,在同一个等级上两个系列的码速率相同。而ΔM在国际上无统一标准,但它在通信环境比较恶劣时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点到点PCM多路电话通信原理可用图9-1表示。对于基带通信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收滤波器、发滤波器等。对于频带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调制器、解调器、发滤波器、收滤波器等。
本实验模块可以传输两路话音信号。采用TP3057编译器,它包括了图9-1中的收、发低通滤波器及PCM编译码器。编码器输入信号可以是本实验模块内部产生的正弦信号,也可以是外部信号源的正弦信号或电话信号。本实验模块中不含电话机和混合电路,广义信道是理想的,即将复接器输出的PCM信号直接送给分接器。
2. PCM编译码模块原理
本模块的原理方框图图9-2所示,电原理图如图9-3所示(见附录),模块内部使用+5V和-5V电压,其中-5V电压由-12V电源经7905变换得到。
图9-2 PCM编译码原理方框图
该模块上有以下测试点和输入点:
• BS PCM基群时钟信号(位同步信号)测试点
• SL0 PCM基群第0个时隙同步信号
• SLA 信号A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 SLB 信号B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 SRB 信号B译码输出信号测试点
• STA 输入到编码器A的信号测试点
• SRA 信号A译码输出信号测试点
• STB 输入到编码器B的信号测试点
• PCM PCM基群信号测试点
• PCM-A 信号A编码结果测试点
• PCM-B 信号B编码结果测试点
• STA-IN 外部音频信号A输入点
• STB-IN 外部音频信号B输入点
本模块上有三个开关K5、K6和K8,K5、K6用来选择两个编码器的输入信号,开关手柄处于左边(STA-IN、STB-IN)时选择外部信号、处于右边(STA-S、STB-S)时选择模块内部音频正弦信号。K8用来选择SLB信号为时隙同步信号SL1、SL2、SL5、SL7中的某一个。
图9-2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 U75:非门74LS04;CRY1:4096KHz晶体
•分频器1 U78:A:U78:D:触发器74LS74;U79:计数器74LS193
•分频器2 U80:计数器74LS193;U78:B:U78:D:触发器74LS74
•抽样信号产生器 U81:单稳74LS123;U76:移位寄存器74LS164
•PCM编译码器A U82:PCM编译码集成电路TP3057(CD22357)
•PCM编译码器B U83:PCM编译码集成电路TP3057(CD22357)
•帧同步信号产生器 U77:8位数据产生器74HC151;U86:A:与门7408
•正弦信号源A U87:运放UA741
•正弦信号源B U88:运放UA741
•复接器 U85:或门74LS32
晶振、分频器1、分频器2及抽样信号(时隙同步信号)产生器构成一个定时器,为两个PCM编译码器提供2.048MHz的时钟信号和8KHz的时隙同步信号。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译码器的时钟信号(即位同步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即帧同步信号)应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提取,方法如实验五及实验六所述。此处将同步器产生的时钟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直接送给译码器。
由于时钟频率为2.048MHz,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故PCM-A及PCM-B的码速率都是2.048MB,一帧中有32个时隙,其中1个时隙为PCM编码数据,另外31个时隙都是空时隙。
PCM信号码速率也是2.048MB,一帧中的32个时隙中有29个是空时隙,第0时隙为帧同步码(×1110010)时隙,第2时隙为信号A的时隙,第1(或第5、或第7 —由开关K8控制)时隙为信号B的时隙。
本实验产生的PCM信号类似于PCM基群信号,但第16个时隙没有信令信号,第0时隙中的信号与PCM基群的第0时隙的信号也不完全相同。
由于两个PCM编译码器用同一个时钟信号,因而可以对它们进行同步复接(即不需要进行码速调整)。又由于两个编码器输出数据处于不同时隙,故可对PCM-A和PCM-B进行线或。本模块中用或门74LS32对PCM-A、PCM-B及帧同步信号进行复接。在译码之前,不需要对PCM进行分接处理,译码器的时隙同步信号实际上起到了对信号分路的作用。
3. TP3057简介
本模块的核心器件是A律PCM编译码集成电路TP3057,它是CMOS工艺制造的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片内带有输出输入话路滤波器,其引脚及内部框图如图9-4、图9-5所示。引脚功能如下:
图9-4 TP3057引脚图
(1) V一 接-5V电源。
(2) GND 接地。
(3) VFRO 接收部分滤波器模拟信号输出端。
(4) V+ 接+5V电源。
(5) FSR 接收部分帧同信号输入端,此信号为8KHz脉冲序列。
(6) DR 接收部分PCM码流输入端。
(7) BCLKR/CLKSEL 接收部分位时钟(同步)信号输入端,此信号将PCM码流在FSR上升沿后逐位移入DR端。位时钟可以为64KHz到2.048MHz的任意频率,或者输入逻辑“1”或“0”电平器以选择1.536MHz、1.544MHz或2.048MHz用作同步模式的主时钟,此时发时钟信号BCLKX同时作为发时钟和收时钟。
(8) MCLKR/PDN 接收部分主时钟信号输入端,此信号频率必须为1.536MHz、1.544MHz或2.048MHz。可以和MCLKX异步,但是同步工作时可达到最佳状态。当此端接低电平时,所有的内部定时信号都选择MCLKX信号,当此端接高电平时,器件处于省电状态。
(9) MCLKX 发送部分主时钟信号输入端,此信号频率必须为1.536MHz、1.544MHz或2.048MHz。可以和MCLKR异步,但是同步工作时可达到最佳状态。
(10) BCLKX 发送部分位时钟输入端,此信号将PCM码流在FSX信号上升沿后逐位移出DX端,频率可以为64KHz到2.04MHz的任意频率,但必须与MCLKX同步。
图9-5 TP3057内部方框图
(11) DX 发送部分PCM码流三态门输出端。
(12) FSX 发送部分帧同步信号输入端,此信号为8KHz脉冲序列。
(13) TSX 漏极开路输出端,在编码时隙输出低电平。
(14) GSX 发送部分增益调整信号输入端。
(15) VFXi- 发送部分放大器反向输入端。
(16) VFXi+ 发送部分放大器正向输入端。
TP3057由发送和接收两部分组成,其功能简述如下。
发送部分:
包括可调增益放大器、抗混淆滤波器、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压缩A/D转换器。抗混淆滤波器对采样频率提供30dB以上的衰减从而避免了任何片外滤波器的加入。低通滤波器是5阶的、时钟频率为128MHz。高通滤波器是3阶的、时钟频率为32KHz。高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送给阶梯波产生器(采样频率为8KHz)。阶梯波产生器、逐次逼近寄存器(S•A•R)、比较器以及符号比特提取单元等4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压缩式A/D转换器。S•A•R输出的并行码经并/串转换后成PCM信号。参考信号源提供各种精确的基准电压,允许编码输入电压最大幅度为5VP-P。
发帧同步信号FSX为采样信号。每个采样脉冲都使编码器进行两项工作:在8比特位同步信号BCLKX的作用下,将采样值进行8位编码并存入逐次逼近寄存器;将前一采样值的编码结果通过输出端DX输出。在8比特位同步信号以后,DX端处于高阻状态。
接收部分:
包括扩张D/A转换器和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符合AT&T D3/D4标准和CCITT建议。D/A转换器由串/并变换、D/A寄存器组成、D/A阶梯波形成等部分构成。在收帧同步脉冲FSR上升沿及其之后的8个位同步脉冲BCLKR作用下,8比特PCM数据进入接收数据寄存器(即D/A寄存器),D/A阶梯波单元对8比特PCM数据进行D/A变换并保持变换后的信号形成阶梯波信号。此信号被送到时钟频率为128KHz的开关电容低通滤波器,此低通滤波器对阶梯波进行平滑滤波并对孔径失真(sinx)/x进行补尝。
在通信工程中,主要用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来说明PCM编译码器的性能。
动态范围的定义是译码器输出信噪比大于25dB时允许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范围。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应大于图9-6所示的CCITT建议框架(样板值)。
当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超过其动态范围时,出现过载噪声,故编码输入信号幅度过大时量化信噪比急剧下降。TP3057编译码系统不过载输入信号的最大幅度为5VP-P。
由于采用对数压扩技术,PCM编译码系统可以改善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TP3057采用A律13折线对信号进行压扩。当信号处于某一段落时,量化噪声不变(因在此段落内对信号进行均匀量化),因此在同一段落内量化信噪比随信号幅度减小而下降。13折线压扩特性曲线将正负信号各分为8段,第1段信号最小,第8段信号最大。当信号处于第一、二段时,量化噪声不随信号幅度变化,因此当信号太小时,量化信噪比会小于25dB,这就是动态范围的下限。TP3057编译码系统动态范围内的输入信号最小幅度约为0.025Vp-p。
常用1KHz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来测量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图9-6 PCM编译码系统动态范围样板值
语音信号的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为了不发生频谱混叠,常将语音信号经截止频率为3.4KHz的低通滤波器处理后再进行A/D处理。语音信号的最低频率一般为300Hz。TP3057编码器的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决定了编译码系统的频率特性,当输入信号频率超过这两个滤波器的频率范围时,译码输出信号幅度迅速下降。这就是PCM编译码系统频率特性的含义。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PCM编译码单元工作原理,开关K9接通8KHz(置为1000状态),开关K8置为SL1(或SL5、SL7),开关K5、K6分别置于STA-S、STB-S端,接通实验箱电源。
2. 用示波器观察STA、STB,调节电位器R19(对应STA)、R20(对应STB),使正弦信号STA、STB波形不失真(峰峰值小于5V)。
3.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CH1接SL0,(调整示波器扫描周期以显示至少两个SL0脉冲,从而可以观察完整的一帧信号)CH2分别接SLA、PCM-A、SLB、PCM-B以及PCM,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位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M信号的帧结构(注意:本实验的帧结构中有29个时隙是空时隙,SL0、SLA及SLB的脉冲宽度等于一个时隙宽度)。
开关K8分别接通SL1、SL2、SL5、SL7,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4. 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5. 用示波器定性观察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开关K5置于STA-IN端,将低失真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1KHz正弦信号从STA-IN输入到TP3057(U82)编码器。示波器的CH1接STA(编码输入),CH2接SRA(译码输出)。将信号幅度分别调至大于5VP-P、等于5VP-P,观察过载和满载时的译码输出波形。再将信号幅度分别衰减10dB、20dB、30dB、40dB、45dB、50dB,观察译码输出波形(当衰减45dB以上时,译码输出信号波形上叠加有较明显的噪声)。
也可以用本模块上的正弦信号源来观察PCM编译码系统的过载噪声(只要将STA-S或STB-S信号幅度调至5VP-P以上即可),但必须用专门的信号源才能较方便地观察到动态范围。
10. x86与ARM架构下的编译器的区别
ARM是简单指令集。。。 指令集长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