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仅靠头环就能检测注意力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陈宇峰 (ACC心理科普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近日,浙江某小学采用了BrainCo公司(强脑科技)的一款脑机接口产品---赋思头环(Focus1)。说是可以通过这一款脑机接口头环,以及配套的APP,将头环收集的大脑信号传递到电脑或手机上,能实时检测并计算学生上课、做作业时的注意力分数,用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图|BrainCo
根据BrainCo官方网站信息,该公司是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的华人团队,专注于研发脑科学产品。这款脑机接口头环还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项,看来就差一个诺贝尔奖了。
图|BrainCo
看到众多媒体都在关注这款头环把孩子当成机器来监测是否不太人道,以及这些大脑信息数据是否保密等等,作为一名曾经因收集和处理数据头秃的认知神经科研工作者,看到这么“好”的产品,我却忍不住心动了。
要知道这款产品价格低廉(售价3500元)却便捷好用。配上便捷可携带式的设备(头环)、实时处理技术(所谓的NASA算法和专注指数算法),能够自动生成结果图表并得出结论。所有过程几乎都可以在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完成。比起我们花一年半载才能从头到尾完成一个脑电实验,效率简直不能更高。
然而这款头环所采用的技术真的可以实时检测大脑注意力的变化吗?
本着科研工作者认真严谨的态度,我仔细分析了这款产品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仅靠一个头环能收集脑电波吗?
当我们看见美丽的景色,聆听美妙的音乐,这些外部信息都会产生电信号,然后一路火花带闪电,通过漫长的神经纤维传达到大脑神经中枢,最终产生知觉和情感。大脑在活跃的时候,脑神经细胞会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产生自发性或诱发性电位,我们可以通过脑电仪记录下这些电波变化,称之为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其示意图如下:
图|http://www.xjishu.com/zhuanli/05/201810565890.html
但脑电波非常微弱,它引起的电压变化数量级是以微伏来计算的,所以我们平时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也很难采集到。加上脑电波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当我们试图排除无关的脑电波,只提取有用的脑电波的时候,却很容易把想要的脑电波给过滤掉。所以对于脑电波的采集和解码是并没有那么简单。科学家们在研究脑电波的时候往往采用专门的脑电仪来记录脑电波的变化。脑电仪可以降低头皮与电极之间的电阻,同时放大脑电波的强度,这才能实现脑电波的采集和分析。
图|华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心
我们都知道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目前广泛使用的脑电仪为了定位到相应的大脑功能区域,采用了带有数十个电极的电极帽来采集电位,同时通过去除头皮上的角质和涂抹导电膏来减小电阻,此外还需要配置脑电放大器用来增强信号强度。这样收集的电信号才足够用来分析。
然后我们再来看BrainCo推出的这款头环,在视频宣传图中可见,它只有一个环加上两个电极。由于脑电波是一种电位差,必须要有一个参考电极,所以可推知这款头环的有效电极仅有一个。而且既没有采用减小电阻的措施,也没有配置相应的脑电放大器,这样真的可以采集到信号吗?我表示严重怀疑。即使可以采集到信号,这些脑电波也是极其微弱的,根本无法用来解码。
除此之外,这款头环还声称是采用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Brain Machine Interface,BMI)。这是一种可以实现大脑与机器之间的连接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对脑电波信号进行解码,并将其翻译成机器能够读懂的指令,从而实现人脑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但说到底这个技术仍然是基于脑电信号的记录和解码来进行的,由于脑电信号的衰弱性和分散性,所以信号的分辨率非常低,即使可以记录到信号,其解码也是既困难也不准确的。
脑电波的信号解码真的这么简单吗?
实时检测注意力是否集中,解码脑电波信号技术已经如此成熟了吗?从这款头环的设置来看,似乎脑电波的解码好像声卡对声音的解码和变声一样简单,但其实不然。目前对于脑电波的解码算法都类似于匹配法,也就是将某个时刻的脑电波与个体当时所做的活动匹配起来。例如让被试连续看10张图片,然后分别记录下这10张图片对应的10个时间段的脑电波。匹配完成后,就可以通过脑电信号的解码来分析被试当前所观看的图片是哪一张。当这些图片数量较少、内容比较简单的时候,匹配准确率大概可以达到70%-80%。但是随着图片数量增加、内容逐渐复杂的时候,匹配准确率就会骤降到随机水平以下。也就是说,目前来说,面对复杂的情景,脑电波的解码是非常困难的。
图|Cauchoix et al., 2014
然而这款头环检测的是学生在上课做作业时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可想而知这比起单纯看图片要复杂很多。这时候仅仅依靠两三个电极采集的脑电信号,就要对注意力进行解码分析,这个分析结果根本就不可信。
这款头环解码的脑电信号到底是什么?
为了弄清楚这款头环解码的脑电信号到底是什么信号,我从BrainCo在京东的官方旗舰店的宣传视频中仔细研究了一下:
图|京东视频截图
从视频中可观察到的仅有两个电极。电极材质我们不予置评,结合产品宣传图,可以看出一个电极是位于使用者额头,一个电极是位于使用者耳后,不严谨地来说,前者的大脑区域定位是额叶,后者可以算是枕叶或颞叶。乍一看,这好像还挺有道理的,因为额叶跟人们的注意控制等功能有关,枕叶和颞叶则跟视觉功能是有关的。
但这个定位非常粗糙,无论是额叶还是枕叶、颞叶,这些对于大脑来说都是非常大的功能区,每一个区域都包含着非常多且复杂的功能,并不是整个额叶都只跟注意力有关系的,枕叶和颞叶除了视觉功能以外也还有很多别的功能,这个头环将电极定位到这些区域,根本无法说明这些脑电信号代表了大脑的哪些功能。
另外,从我们实验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个头环的检测功能也是极其不靠谱的,因为当孩子在听课做作业的时候,不仅仅使用了注意功能,同时还调动了记忆、想象和言语等很多其他功能,而且这些功能都在短时间内同时发生,根本无法得知此时孩子的心理过程是什么,仅靠这几个电极,也无法将这些功能一一匹配到相应的脑电波上。
所以这款头环收集到的脑电信号,几乎可以说是无效的,我们无法从中分离出注意力相关的信号。
既然头环是无效的,那为什么使用头环教学的老师和学生又评价说:学生的成绩有提高呢?
这个其实不奇怪。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学习的时候,老师一直站在你旁边监督你;工作的时候老板一直在你旁边观察你,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眼中,你学习能不努力吗?工作能不尽职尽责吗?
这种效应我们把它称为“霍桑效应”,即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时,会刻意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社会心理学中也把这种效应称为“社会助长”或“观众效应”,即当他人在场旁观时,会提高当事人的活动效率。
学生成绩的提升,只能说明学生自身是具有潜力的,只要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有相应的提升。而这款头环只是起到了监督的作用而已。
其实赋思头环跟最近出现的量子波动速读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人们对于自己不熟知的知识领域的敬畏,加上家长们和老师们对于孩子们的期望,共同导致了人们对于这些产品的迷信。
无知就是现代社会的封建迷信。在一项新技术出现在我们面前,声称可以改变社会的时候,一定要心存质疑,在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之后再作判断,否则只会坑了自己,害了孩子。
参考文献
Cauchoix, M., Barragan-Jason, G., Serre, T., & Barbeau, E. J. (2014). The neural dynamics of face detection in the wild revealed by MVPA.Journal of Neuroscience,34(3), 846-854.
张海军,王浩川.多导联EEG信号分类识别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 ,24.
(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② 三光谱头皮检测仪是什么哪家最好
三光谱头皮AI系统由多光谱冷光照明系统、光学放大系统、影像传感器、DSP 处理器、控制系统、电源系统、信号处理传输系统等组成,再搭配计算机和头皮AI软件处理系统,实现图像采集、图像处理、自动分析检测、产品推荐、客户管理等各项功能。根据检测需求,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照明系统选择发出不同光谱,经光学系统放大滤波处理后,由影像采集芯片接收光信号,经影像采集芯片转换成数字光电信号,该光电信号传递给 DSP 处理器进一步进行处理和编码,形成上位机需求的标准USB 信号。该USB信号通过USB接口传输到计算机,由软件系统接收,通过运算、解码、数据处理形成实时的视频图像,最后由软件处理系统进行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进而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产品推荐。同时该软件处理系统还具有客户管理,云端数据处理等其他功能。
③ 脑电图是什么
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脑电图对脑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故多数情况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而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检查或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脑电图主要用于用于颅内器质性病变如癫痫、脑炎、脑血管疾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的检查。脑电图极易受各种因素干扰,应注意识别和排除。
检查目的
1.癫痫:脑电图对癫痫诊断价值最大,可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分型,判断预后和分析疗效;
2.脑外伤:普通检查难以确定的轻微损伤脑电图可能发现异常;
3.对诊断脑肿瘤或损伤有一定帮助;
4.判断脑部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特别对判断是精神病还是脑炎等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很有价值,还能区别癔病,诈病或者是真正有脑部疾病;
5.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检查前准备
1.头发洗净,不要搽油,以免影响检查;
2.饱餐,以防低血糖影响结果;
3.检查前3天停用各种药物,不能停药者要说明药名、剂量和用法,以便医生参考。
注意事项
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
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
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
英国医生理乍得·卡顿在1875年首先在动物身上观察到了脑电波。由于受到威廉·艾因特霍芬心电图获得成功的鼓舞,汉斯·贝格尔决定用弦线电流计来测定大脑的电活动。
图:彩色扫描所显示的电波。红色和黄色表示脑电活跃,而蓝色则表示不活跃。
首先,贝格尔将狗的大脑表面暴露,测定大脑外部的电流。然后,他把电极放在己在人脑手术中切除掉部分头盖骨的头皮下。终于他能够通过头盖骨记录下脑电波,并收集了他的家庭成员,朋友及其他志愿者的脑电图(简称“EEGs”)。
贝格尔第一个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脑电波,他分别称之为a 波和b 波,后来又用其他希腊字母命名了其他的波形。当人在思考、休息睡眠时,脑电图会显示出不同图形的电波。左图:癫痫发作时的脑电图轨迹。
EEGs在诊断癫痫时非常有用。癫痫是一种涉及感觉、运动和意识障碍的疾病。任何人都可能因事故、电击或高热诱发癫痫。那些特别容易发作癫痫的人应该服用药物,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人体组织细胞总是在自发地不断地产生着很微弱的生物电活动。利用在头皮上安放的电极将脑细胞的电活动引出来并经脑电图机放大后记录在专门的纸上,即得出有一定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的图形、曲线,即为脑电图。当脑组织发生病理或功能改变时,这种曲线即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病提供依据。 [编辑本段]脑电图临床意义:异常脑电图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
1.轻度异常脑电图 α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睁眼抑制反应消失或不显着。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β波。Q波活动增加,某些部位Q活动占优势,有时各区均见Q波。过度换气后出现高幅Q波。
2.中度异常脑电图 α节活动频率减慢消失,有明显的不对称。弥散性Q活动占优势。出现阵发性Q波活动。过度换气后,成组或成群地出现高波幅δ波。
3.重度异常脑电图 弥散性Q及δ活动占优势,在慢波间为高电压δ活动。α节律消失或变慢。 出现阵发性δ波。自发或诱发地出现高波幅棘波、尖波或棘慢综合波。出现爆发性抑制活动或平坦活动。 [编辑本段]脑电图异常对下列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1.意识障碍性疾病(嗜睡、昏迷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 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转移癌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3.癫痫。
4.颅脑外伤: 脑震荡、脑挫伤等。
5.脑血管病: 脑出血、脑血栓。
6.颅内炎症和脑病: 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对诊断脑血管病有何意义?
脑电图是将人体脑组织生物电活动放大记录的一门技术,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由于它反映的是“活”的脑组织功能状态,所以,自30年代出现以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一直发挥着重大作用。
脑电图主要用于癫痫、脑外伤、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脑血管病的脑电图,尽管无特异性改变,但对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以及与脑肿瘤的鉴别仍十分有意义。脑血管病急性期90%脑电图出现异常,主要是慢波增多,尤其是病灶侧更明显。
脑出血时常伴有意识障碍、脑水肿和脑室出血,只有部分轻症患者表现轻度局限性异常。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电图,由于动静脉畸形好发生于大脑半球的表面,可因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局限性或半球性异常。有时对侧亦可发生异常。随着病情的好转,慢波的波幅减低,频率增快。
脑梗塞发生后,数小时就可有局灶性慢波出现,这种改变常在数周后改善或消失。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损害,以大脑中动脉为最多见,故局灶性改变主要在颞叶。如果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发作间期脑电图可无异常。在发作期一部分脑电图可能出现异常,这类病人较易发生脑梗塞。
无论是脑梗塞或是轻度脑出血,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慢波增多。如果病灶广泛引起脑干受压时,可引起两侧弥漫性慢波。如果病灶小或位置较深,脑电图可无异常。
脑血管病与脑肿瘤用脑电图进行鉴别诊断也很有帮助。脑肿瘤患者脑电图的异常日渐加重,而脑血管病者则恰恰相反。
动态观察脑电图的变化,对判断预后也有重要价值。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脑电图异常改变逐渐减少或消失,预后较好;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脑电图呈进行性加重改变,预后不良。
头皮电极的安放位置及连接方法如何?
常规脑电图是指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和安静舒适状态下按规定的统一方法和时间描记的头皮脑电图。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国际脑电图学会建议采用的标准电极安放法,其中FP为额极,Z代表中线电极,FZ为额,CZ为中央点,PZ为顶点,O为枕点,T为颞点,A为耳垂电极。上述记录电极的序号通常是用奇数代表左侧,偶数代表右侧。整个头皮及双耳上所安放的电极数为21个。这种安放法特点是:头部电极的位置与大脑皮质的解剖学分区较为一致,电极的排列与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比例,在与大脑皮质凸面相对应的头部各主要区域均有电极安放。
将电极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有目的地组合起来进行描记称为导联,描记脑电图常规应用单极导联和双极导联两种方法。一次描记中至少要有3~4个导联的描记,并有单极导联和双极导联的组合,以便观察异常放电和定位诊断。一般来讲,单极导联对癫痫灶定位较好,而双极导联的波形、波幅失真较少。
便携式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有什么不同?
所谓便携式动态脑电图是用一微型盒式磁带记录器,通过安放在病人的头皮上的电极,记录和贮存脑电信号,可对患者在清醒、各种活动和睡眠过程中的脑电图表现做24小时不间断记录。动态脑电图24小时监测,弥补了常规脑电图的不足,病人不但可随身携带,自由活动,并可做长时间记录,其诊断阳性率也高于常规脑电图,对癫痫的脑电图研究有较高的价值。
常规脑电图与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相比,经济方便,其缺点是不能对脑电状态做长时间的描记,因而捕捉到癫痫波的机会较少,对深入细致的研究脑电图有一定的局限性。
做脑电图应注意什么?
①将头洗干净,不要涂抹油性物质。
②脑电图室要安静舒适。
③前一天晚上要睡好觉(剥夺睡眠者除外),临做前要进餐。
④操作者态度要和蔼可亲,将要求给病人解释清楚,让病人能充分理解和合作,并严格按操作者的指令去做。
⑤安放电极板要轻柔、准确,使之密切置于皮肤上,这是做好脑电图的关键。
⑥对于年龄太小或不能合作者,必要时给以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
⑦对有高热惊厥者,最好在症状停止10天后进行脑电图检查。
正常脑电图是怎样的?
健康人除个体差异外,在一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脑电图都各有其特点,但就正常成人脑电图来讲,其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等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根据其频率的高低将波形分成以下四种:
β波:频率在13C/S以上,波幅约为δ波的一半,额部及中央区最明显。
α波:频率在8~ 13C/S,波幅25~75μV,以顶枕部最明显,双侧大致同步,重复节律地出现δ波称θ节律。
Φ波:频率为4~7C/S,波幅20~40μV,是儿童的正常脑电活动,两侧对称,颞区多见。
δ波:频率为4C/S以下,δ节律主要在额区,是正常儿童的主要波率,单个的和非局限性的小于20μV的δ波是正常的,局灶性的δ波则为异常。δ波和β波统称为慢波。
因小儿的脑组织正在不断发育与成熟之中,因此其正常脑电图也常因年龄增长而没有明确的或严格的界限,具体内容很复杂,一般非专业人员不易掌握。
影响脑电图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脑电图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个体差异、意识状态、外界刺激、精神活动、药物影响和脑部疾病等。其中年龄和个体差异与脑生物学特点及遗传心理因素有关。外界刺激与精神活动引起的脑波改变属于脑机能活动的一些生理性变化。药物影响和脑部疾病所产生的脑波变化往往是病理性的,但也可以是一过性和可逆性的。
(1)年龄和个体差异
脑电图作为客观反映大脑机能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如在小儿,脑电图可以观察到随年龄增加的脑波发展变化。年龄阶段不同,脑波可显示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小儿时期脑兴奋抑制机制发育水平的年龄差异,因而对内、外界各种因素影响的反应较成人显着,容易出现明显的脑波异常,而且异常的范围也较广泛,但相应的消失也较成人快。在小儿时期异常脑波的出现也与年龄有关。年龄不同,异常波型也不相同,在癫痫时尤其如此。到成年时,脑波逐渐稳定,中年后随着脑机能的逐渐减退,脑波又产生相应的变化。到老年期由于有脑缺血性损害或有脑萎缩存在,大多数也会出现有意义的脑波异常。关于脑波的个体差异多在1岁后出现,并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至成人时脑波差异已相当显着。许多研究结果认为脑电图与遗传及心理特征有一定关系,但出生后各种环境因素对大脑和心理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2)意识状态
脑电图能够反映意识觉醒水平的变化,成人若在觉醒状态出现困倦时,脑电图就由α波占优势图形出现振幅降低,并很快转入涟波状态。入睡后脑波变化将进一步明显并与睡眠深度大致平行。在病理状态下,脑电图波形的异常又与病因及程度有关,除大多数表现为广泛性或弥漫性波外,还可见到一些其他的异常波型。临床上常根据这些异常波型来推断意识障碍的病因、程度,还可确定病位。
(3)外界刺激与精神活动
脑波节律一般易受精神活动的影响,如当被试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或做心算时,α节律即被抑制,转为低幅β波,而且精神活动越强烈,α波抑制效应就越明显,外界刺激也可引起同样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在做脑电图时周围环境要安静,受检者要放松、不要思考问题的缘故。
(4)体内生理条件的改变
临床上诸如缺血缺氧、高血糖、低血糖、体温变化、月经周期的变化、妊娠期、基础代谢等都直接影响脑组织的生化代谢,所以脑波也相应地出现变化。如脑组织酸中毒时,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将引起脑波振幅降低和出现快波化。
(5)药物影响
在临床上大多数药物对脑机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可引起明显的脑波变化。具体变化与个体差异、药物种类、服药方法、药量等都有很大关系。如口服给药,刚开始和增加药量时会出现脑波变化,有些在停药后的短期内脑波改变仍可持续存在,甚至会出现一种反跳现象而见到脑波增强,这就是临床上治疗癫痫不能突然换药或停药的原因。
什么叫脑电图伪差,引起伪差的常见因素有哪些?
脑电图的伪差又称伪迹或干扰,是指来自脑外的电位活动在脑电图中的反映。伪差的出现常给阅读、分析、判断脑电图造成困难,尤其是某些伪差与痫波很相似,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因此正确识别和排除伪差是很重要的。
引起伪差的因素很多,表现也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来自仪器和人体两个方面,其中来自仪器的伪差有:描记仪的故障,电极接触不良或故障,交流电干扰等。来自人体的伪差有:眼睑及眼球运动、肌肉收缩、心电图、呼吸、哭泣、皮肤出汗、血管搏动等。
④ 脑电图(EEG)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有什么区别愿意付出400分给最佳者!!!
一、获取方式不同
1、脑电图:是一种使用电生理指标记录大脑活动得方法,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
2、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以特殊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
二、目的不同
1、脑电图:是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脑电波监测广泛运用于其临床实践应用中。
2、事件相关电位: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课题进行认知加工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电位。
三、特点不同
1、脑电图:来源于锥体细胞顶端树突的突触后电位。脑电波同步节律的形成还与皮层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活动有关。
2、事件相关电位: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
⑤ 567像素(高)× 390像素(宽),头部宽度为248至283像素,头部长度为331至390像素,分辨率300dpi,图像文
恩,你的照片是不符合要求的,不够清晰,而且是侧光。建议你到专业的照相馆重新照,然后让他们帮你处理,这应该是标准的护照照片的要求,在职研究生考试上传也是一样的标准。如果他们不会,你可以参照以下的方法进行处理,用到的软件是photoshop。
步骤一
新建文档,单位改成像素,然后大小567× 390,分辨率300dpi。颜色模式RGB,背景色白色,然后你查看图像大小,文档大小自然的就是48毫米(高)× 33毫米(宽)。
步骤二
拖动参考线,因为每个人的头部特征不是一样的,所以你也看到了有一个范围的,那就折中吧。水平参考线就拖到350,垂直参考线就拖动到260。然后拖动你的照片到这个文档中,自由变换(ctrl+t),把头部缩放至这个框中(按照比例缩放),,这个框指的是两条参考线形成的框,然后确定。
步骤三
把照片放在中间,然后合并图层(ctrl+e)。
步骤四
保存图片,图片质量选择中等,并且可以看到图片的大小,在50KB以下就可以了,然后也可以根据要求设定图像的质量,符合上传要求就可以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照片是不符合要求的,背景需要时纯色的,白色,而且不能是侧光,并且是不能修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曲线或者是色阶来校正白平衡,偏黄或者其他的色彩偏差也是不符合上传要求的,可以用自动色阶来进行调整,或者用曲线来增加补色。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果有不懂的,可以网络HI我,或者是把图片发给我帮你处理。
⑥ 毛囊检测,到底是检测了个什么
毛囊检测主要检测什么?
1、脱发区(稀疏部位)
主要是为了通过观察头皮以及发干现在的状况,观测头皮环境、头发密度以及毛孔直径等,以此来分析目前头皮和头发的真实情况,也能分析出接下来的脱发趋势。
针对不同情况适应的治疗方案不同,全面、科学、综合的了解现状和趋势,才能够做出标本兼治的完整方案,这个部位的检测决定了手术和非手术的治疗方向。
2、取发区
对于植发而言,供体资源是效果的基础保证,判断供区质量标准如下:
供体区原生发的密度和毛孔内单双头发的(毛囊单位)密度越高,单位数越多,供体越优秀。
供体区原生发的直径,毛干直径越大,说明毛囊越健康,这样的毛囊移植后也会长得更好,移植后的视觉效果就越浓密。
供体区头皮情况,观察是否有皮炎或毛囊炎等影响手术的情况。
3、颞区(耳朵两侧,太阳穴往后)
主要目的是为了医生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考虑周围头发的密度以及发丝直径,来方便制定更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⑦ 急!!!!怎样在PS里设置一寸照片头部的长度、宽度和像素急!!!!
1、首先在PS打开你要制作的照片。
⑧ 头部向肩膀左右倾斜15度以上就能躲过人脸识别系统吗
目前流行的人脸检测方法多源自Viola–Jones object detection framework(Viola),这里并不打算描述该过程,OpenCV Face Detection: Visualized(自备梯子)非常直观地展现了这一过程。基本上,了解了该算法,使用OpenCV自带的分类器,便可实现正脸的检测;但对于图像中人脸的其他姿态,则有较高的漏检率,这也就是为何题主及其引文将场景设为“头部左右倾斜 15 度以上”,其实还可以为“头部向下俯或向上仰15度以上”或“头部向左或向右偏15度以上”,只不过“头部左右倾斜 15 度以上”伪装或躲避镜头的意图不算太明显而已。特征提取方法繁多[,要在这个层面上达到反人脸识别,似乎难以做到,除非获知该识别系统可能使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即便如此,鲁棒的特征应该具备一定的不变性,比如光照、年龄、噪声等的影响,要做到破坏性,需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如果不想去推测或遍历当前流行的人脸特征算法,那么在这个层面上要做到反人脸识别,目前我只能不负责任地举出这个栗子:[视频]能骗过面部识别的人脸面具。
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势必对民众的隐私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是Google及Facebook尚未在其SNS系统中公开使用该技术的原因之一。对于大街小巷星罗棋布的监控设备,你我的身影或行迹总会不知不觉地记录在某块硬盘的扇区,尽管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等事件表明目前的技术并不像鹰眼 (豆瓣)中描述的那样神乎其乎,但做为想象成为拯救无辜人类的化身的技术宅,自然是要事先发起反击战--反人脸识别。
⑨ 女生,头发稀疏可以植发吗。中分发际线比较明显,可以看见头皮。
如果你的前额头发稀疏、发际线参差不齐或者头顶稀疏,影响美观,最好到医院做一次专业的毛囊检测,通过专业医疗设备的检测分析,可以更准确的判断是否属于脱发,是否需要植发或者是采取药物治疗。
毛囊检测一般是指毛发图像分析技术(PTG),在放大50~200倍的电子显微设备和专用的毛囊检测分析软件,对毛发的密度、直径、头皮状况、头发所处环境等情况进行分析,最后生成检测结果,得出头发生长状况和脱发程度的报告。
检测完成后,医生会根据发友的头皮毛囊数量与健康程度、毛囊萎缩与死亡的占比量,头皮油脂的分泌情况、发质受损状况等多维度的数据结合,给最适合发友的治疗建议。
如果你的头发如果看起来有点稀疏,做一下毛囊检测,了解一下自己的头发状况,然后考虑做不做植发。
⑩ 怎样分辨图片是否被PS过
1、观察照片上的光源是否一致
主要是观察场景内物体的阴影及光线反射、折射的效果是否一致。(如下图,黄花的光源明显与背景光源不一致)
5、注意事项:如果对照片的某个地方不太能确定是否PS,还可以疑似PS的地方用放大镜工具放大到像素级别,观察像素的边缘色块排列是否均匀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