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纽约博物馆加密机

纽约博物馆加密机

发布时间:2022-06-21 06:38:45

1. 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诞生之时,人类正处于什么样了历史时期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哪里?很多人会回答诞生在美国,并且会认为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的ENIAC计算机(电子数字式积分器和计算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其官方文件中仅称它是世界“第一台全电子数字计算机”,为什么它的主人不称它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呢?

1997年10月21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帝国战争博物馆开始举办一个有关二战期间破译密码的展览,展览中赫然出现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科洛萨斯’”的字样。据称,“科洛萨斯”比ENIAC计算机问世早两年多,在二战期间曾破译了大量德军机密,战争结束后,它被秘密销毁了。

11月14日,记者驱车来到“科洛萨斯”计算机当年的服役地点、伦敦以北约80公里处的布莱奇利园区,在那里采访了布莱奇利园区基金会主任托尼·塞尔先生。布莱奇利园区是二战期间英国主要密码破译力量所在地,目前已辟为一个战争博物馆。

塞尔先生并不急于向记者介绍“科洛萨斯”计算机,而是先向记者介绍了很多二战期间盟军与德、意、日军之间破译密码的斗争。在一台从德军那里缴获的“洛伦茨”加密机旁,塞尔先生讲述了这种加密机的故事。“洛伦茨”加密机是二战后期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德军高级将领之间通信用的主要加密机,破译经它加密过的密码难度非常大,希特勒至死都认为“洛伦茨”是不可战胜的。

研制“科洛萨斯”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破译经“洛伦茨”加密机加密过的密码。塞尔先生说:“使用其他手段破译这种密码需要6至8个星期,而使用‘科洛萨斯’计算机则仅需6至8小时,因而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级军事机密很快被破译,盟军如虎添翼。”

“科洛萨斯”计算机是1943年3月开始研制的,同年底运到布莱奇利园区。19 44年1月10日,“科洛萨斯”计算机开始运行。

塞尔先生带领记者来到一处很不起眼的建筑中,在那里记者见到了尚未完工的“科洛萨斯”计算机的复制品。塞尔先生向记者出示了照片、图表等有关原始资料,并指出,“科洛萨斯”计算机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原先属于高级军事机密,直到70年代有关材料才逐渐解密,而且二战期间研制的10台同类计算机在战争结束后均被秘密销毁。他说:“‘科洛萨斯’计算机作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地位已被逐渐公认。”

“科洛萨斯”计算机呈长方体状,长4.9米,宽1.8米,高 2.3米,重约4吨。它的主体结构是两排机架,上面安装了2500个大小形状如同电灯泡的电子管。它利用打孔纸带输入信息,由自动打字机输出运算结果,每秒可处理5000个字符。它的耗电量为4500瓦。

“科洛萨斯”计算机研制工作的负责人是汤米·费劳尔斯博士。现年88岁的费劳尔斯目前在伦敦北区过着隐居生活,据其亲友介绍,他的身体非常虚弱。

塞尔先生不无遗憾地指出,尽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英国,但英国没有抓住由计算机引发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相比之下,美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鼓励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产业,从而崛起了一大批计算机产业巨头,大大促进了美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他说,目前全世界范围兴起了一场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谁能更好地把握这一机遇,谁就有可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完)

2. 类似于达芬奇密码的小说

1 最后的圣殿骑士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梵蒂冈史前古物展”的开幕之夜,四名圣殿骑士装扮的蒙面人突袭而入,人肆掠夺财宝,几乎杀死了所有在场之人。为了找回这批无价之宝,美国联邦调查局协同梵蒂冈派来的使节展开了对这四名骑士的大范围追捕,然而疑犯却接二连三地死十非命。这场看似单纯的劫案似乎暗藏重重玄机。
年轻美貌的考古学家特斯·蔡金是此次抢劫的幸存者,她目睹了整个掳掠过程,并偷窥到四名掠夺者中的首领仔细挑选了一件看似平凡、实则奇特的珍品——古老的密码机。
随后,特斯·蔡金与美国联邦调查局年轻有为的负责人肖恩·赖利通力合作,展开了一场生死追踪,一路把案子侦破到了1291年的十字军东征时代,他们发现,密码机所拥有的神奇而又重大的力量其实通向了一个让人噤若寒蝉的秘密。于是他们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从纽约前往梵蒂冈,途经土耳其,最终抵达希腊一个杳无人迹的荒岛……
众所周知,只要拥有圣殿骑士的巨大财富和那个秘密,就具备了能够全盘摧毁基督教的无上能力。特斯·蔡金和肖恩·赖利最终发现了那个秘密,但是在这个秘密跟前,他们作出了惊人的决定……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情节跌荡而又充满玄幻的上乘之作。在一次充满纷争,历尽艰险的宗教之旅中,每一个人都被置于现实与历史,信仰与颠覆,神秘与阴谋,生还与弃绝之间的无休无止的斡旋之中。溯源到十字军东征,传袭着圣殿骑士那个无人知晓的骇人秘密,各路势力在生死对决中都为了最终能够掌握这个秘密。于是,故事的时间从公元1291年蔓延到了当今……故事的地点从繁华绚烂的美国纽约一路拓展到了神秘的梵蒂冈,深入充满险境的土耳其,最终又抵达荒芜人迹的希腊群岛…… 但这一切没有停止,一切仍在继续,等待他们的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奇闻巨秘……

2 圣殿骑士遗命

1314年3月18日,骑士团最后一任团长雅克·德·莫莱受火刑而死,标志着创建于1118年的“圣殿骑士团”的分崩离析……圣殿骑士拥有骇人听闻的财富,他们控制着国王和主教,但雅克·德·莫莱在临死前始终不肯说出财富的埋藏之地,并且诅咒法国国王菲利浦四世和教皇克莱门特将在一年之内一起死亡。不幸这一毒誓应验,教皇于一个月后去世,而菲利浦四世于七个月后去世,它变成了历史的一段传奇。七百多年之后,人们还在对这些圣殿骑士充满了好奇。他们自称是基督的忠诚信徒,却不曾在教皇的脚下真正臣服;他们在外表上像修士僧侣,但其实质却是军人: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圣经》,也不是祈祷词,而是战争和征服:他们身穿修士式的外衣,而外衣下面却是骑士的甲胄……这里面有着无数后人希望解开的疑团。
在本书中,美国司法部高官斯蒂芬尼意外地收到了去世多年的丈夫的笔记本,为了弄清丈夫的死因,她带着这本写有密码的笔记本来到了丹麦。不曾想,此举竟然揭开了圣殿骑士守护多年的“伟大遗产”的秘密。阅读本书的体验,就像在亲历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全书充满着诡异的气氛,快节奏的情节发展,悬疑迭出的线索,让读者欲罢不能。在环环相扣的悬念中,读者将置身历史与现实,去探索人类历史中又一段惊心动魄的不解之谜。

3 圣殿骑士的血

本书讲述守卫耶稣墓的圣殿骑士团分裂为两派后的故事。
一次舞会上,十八岁的修道院学生大卫为保护好友施特拉,与“情敌”大打出手。受伤之后,他的伤口居然自动止血,继而神速痊愈,令医生万分费解。事后不久,大卫莫名其妙地被两拨神秘人物争来夺去,受尽苦楚。被绑架后,大卫惊悉,绑架者竟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他的父亲——圣殿骑士大师想尽快杀死他,而母亲——郇山隐修会的领袖却让佩剑大师日以继夜对他实施魔鬼式的训练。他们为何如此对待大卫?
分裂为两派后,郇山隐修会为了找到耶稣墓,占有圣杯,与圣蓼骑士团斗争了近千年。耶酥的裹尸布,圣殿骑士大师之剑,戳死耶稣的龙吉努矛尖,是进入耶稣墓缺一不可的遗物。通过三样遗物自身暗藏的秘密,双方最终找到了位于梵蒂冈的耶稣墓室。然而,圣杯的秘密又如何解开,它究竟是什么?这一切到底又与大卫是何关系?
直到两派在基督墓室里目睹圣杯的那一刻,真相才浮出水面……

3. 最早的恩尼格玛密码机现在在那里

于华沙展出的恩尼格玛机。盟军破解恩尼格玛机的过程直到1970年才公开。从那以后,人们对恩尼格玛机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兴趣,美国与欧洲的一些博物馆也开始展出了一些恩尼格玛机。慕尼黑的德国博物馆有一台3转子和一台4转子恩尼格玛机,还有几台商业用恩尼格玛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国家密码学博物馆有一台恩尼格玛机,来参观的客人可以用它来加密及解密信息。美国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英国的布莱切利园,澳大利亚堪培拉的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和德国,美国和英国一些地方也展出着恩尼格玛机。现在已经关闭了的圣迭戈计算机博物馆的展品中有一台恩尼格玛机,它在博物馆关闭后被送给了圣迭戈州立大学图书馆。一些恩尼格玛机也成为了私人收藏品。 恩尼格玛机有时也会被拍卖,20000美元的竞拍价是并不稀奇的。 恩尼格玛机的复制品包括了一台德国海军M4型的复制品,一台电子系统经过了改进的恩尼格玛机(恩尼格玛E型),各种计算机模拟软件和纸制模型。 一台罕见的序号为G312的德国情报局版恩尼格玛机于2000年4月1日从布莱切利园被偷走。9月,一个自称“老大”的人放出消息说他要得到25000英镑,否则就会将那台恩尼格玛机毁掉。2000年10月,布莱切利园的官员宣布他们会支付这笔钱,但是在钱付完之后敲诈者却没有回信。就在此后不久,它被匿名地送到了BBC的记者杰里米·帕克斯曼那里,但是三个转子却不见了。2000年11月,一个叫做丹尼斯叶茨的古董交易家在给星期日泰晤士报打电话要交还那些遗失的转子后被拘捕。事后那台恩尼格玛机被送回了布莱切利园。2001年10月,叶茨在承认他就是偷了那台恩尼格玛机并对被布莱切利园董事基丝丁·拉吉(Christine Large)进行了敲诈的人后被判了10个月的有期徒刑,但他坚持说自己只是为第三者服务的一个中间人。他在入狱三个月后被释放。

希望采纳

4. 计算机是哪一年发明的

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4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 ,1918-1963)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具体情况参阅网络----“约翰·阿坦那索夫”词条,希望大家记住ABC和约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后的教科书能够修改这个错误)。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

5.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资料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姜岩

何在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哪里?很多人会
回答诞生在美国,并且会认为1 9 4 6 年2 月1 4 日在
费城开始运行的E N I C A (电子数字式积分器和计算
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这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其官方文
件中仅称它是世界“第一台全电子数字计算机”,为什
么它的主人不称它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呢?

1 9 9 7 年1 0 月2 1 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
的帝国战争博物馆举办的一个有关二战的展览中赫然出
现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科洛萨斯’”的字样。
据称,“科洛萨斯”比E N I C A 早问世两年多,在二
战期间曾破译了大量德军机密,战争结束后,它被秘密
销毁了。

“洛伦茨”加密机是二战后期德军高级将领之间通
信用的主要加密机,破译经它加密过的密码难度非常大


研制“科洛萨斯”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破译经“洛
伦茨”加密机加密过的密码。使用其它手段破译这种密
码需要6 至8 个星期,而使用“科洛萨斯”计算机仅需
6 至8 小时,因而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级军事
机密很快被破译,盟军如虎添翼。

“科洛萨斯”计算机是1 9 4 3 年3 月开始研制的
,同年底运到伦敦以北约8 0 公里处的布莱奇利园区,
这里是二战期间英国主要密码破译部门所在地。1 9 4
4 年1 月1 0 日,“科洛萨斯”开始运行。

“科洛萨斯”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原先属于
高级军事机密,直到7 0 年代有关材料才逐渐解密,而
在二战期间研制的1 0 台同类计算机在战后均被秘密销
毁。

“科洛萨斯”计算机呈长方体状,长4 .9 米,宽
1 .8 米,高2 .3 米,重约4 吨。它的主体结构是两
排机架,上面安装了2 5 0 0 个大小形状如同电灯泡的
电子管。它利用打孔纸带输入信息,由自动打字机输出
运算结果,每秒可处理5 0 0 0 个字符。它的耗电量为
4 5 0 0 瓦。

“科洛萨斯”计算机研制工作的负责人是汤米·费
劳尔斯博士。现年8 8 岁的费劳尔斯目前在伦敦北区过
着隐居生活,据其亲友介绍,他的身体非常虚弱。

遗憾的是,尽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英国,但
英国没有抓住由计算机引发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机遇。
相比之下,美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鼓励发展计算机
技术和产业,从而崛起了一大批计算机产业巨头,大大
促进了美国综合国力的发展。目前全世界范围兴起了一
场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谁能更好地把握这一机遇,谁就有可能在2 1 世纪立于
不败之地。

6. 博物馆奇妙夜密室步骤最后一关

摘要 1. 摸蒙娜丽纱眼睛,出现投影

7. 《数字城堡》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数字城堡》([美] 丹·布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K335W2CFcm6JsOF_v_Ew

提取码:rtbl

书名:数字城堡

作者:[美] 丹·布朗

译者:朱振武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4

页数:309

内容简介:

世界上最隐秘的情报部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斥巨资建造了一台可以破解一切密码的机器——万能解密机。这台超级电脑帮助NSA挫败了无数恐怖分子的阴谋,但这台电脑也能截获普通人的电子邮件。这个世界已没有隐私和秘密可言!

NSA前程序设计师远诚友加针锋相对地推出了“数字城堡”,他声称这是具有不可破解的密码的加密软件,并以此要挟NSA,要求他们向世人宣布万能解密机的存在。不料,远诚友加在西班牙意外死亡,而刻有口令的戒指却神秘失踪。

NSA首席密码破解专家苏珊·弗莱切与男友——语言学家戴维·贝克猝不及防地被卷入了这一事件中。两人各自在扑朔迷离的情境中经历了险象环生的一幕一幕……

作者简介:

丹·布朗(Dan Brown)是美国当今最着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他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连续40周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全球销量已超过5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

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布朗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数学教授(曾荣获总统奖),母亲则是一位宗教音乐家。受父母的影响,布朗从小就对宗教和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妻子布莱斯则是一位艺术史学家和画家,为布朗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和帮助,是他生活的忠实伴侣及事业的得力助手。为帮助丈夫写《达·芬奇密码》这部小说,布莱思曾经多次陪同他前往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进行实地研究与调查。

丹·布朗早年曾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大学专门学习过艺术史,因此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独特的个人经历,无疑为他日后的小说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加上他本人对破译密码及秘密组织的浓厚兴趣,使他的文学创作注定要走一条高雅与通俗相结合的道路。他大胆而巧妙地将宗教、历史、艺术、符号学等领域的知识揉进他的小说中,可以说,丹·布朗渊博的知识是跟他的家人和生活环境分不开的。

8. 数字博物馆采用的是什么技术

数字博物馆具有数字化存储、数字化展示、远程教学等功能,其关键技术包括藏品的二维采集技术、三维采集技术、多媒体加密与数字水印等。

数字博物馆利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对展品进行管理以及保存,利用三维虚拟技术对展品进行展览,可以减少频繁的真实展示,有助于保护文物,减少展品受到的损伤并降低展品被偷盗的可能。数字博物馆的展示手段更加多样化,可以对全国各类展品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各个展馆实现资源共享。

(8)纽约博物馆加密机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参观博物馆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安排的充分时间,计划好去哪几家博物馆,选择一条最合适的线路。博物馆内不能大声喧哗,将手机调成振动模式或关机。博物馆内的展品不能随意触碰,拍照别使用闪光灯。

参观博物馆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安排的充分时间,计划好去哪几家博物馆,选择一条最合适的线路。博物馆内不能大声喧哗,将手机调成振动模式或关机。

9.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哪里

寻访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哪里?很多人会回答诞生在美国,并且会认为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的ENIAC计算机(电子数字式积分器和计算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其官方文件中仅称它是世界“第一台全电子数字计算机”,为什么它的主人不称它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呢?

1997年10月21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帝国战争博物馆开始举办一个有关二战期间破译密码的展览,展览中赫然出现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科洛萨斯’”的字样。据称,“科洛萨斯”比ENIAC计算机问世早两年多,在二战期间曾破译了大量德军机密,战争结束后,它被秘密销毁了。

11月14日,记者驱车来到“科洛萨斯”计算机当年的服役地点、伦敦以北约80公里处的布莱奇利园区,在那里采访了布莱奇利园区基金会主任托尼·塞尔先生。布莱奇利园区是二战期间英国主要密码破译力量所在地,目前已辟为一个战争博物馆。

塞尔先生并不急于向记者介绍“科洛萨斯”计算机,而是先向记者介绍了很多二战期间盟军与德、意、日军之间破译密码的斗争。在一台从德军那里缴获的“洛伦茨”加密机旁,塞尔先生讲述了这种加密机的故事。“洛伦茨”加密机是二战后期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德军高级将领之间通信用的主要加密机,破译经它加密过的密码难度非常大,希特勒至死都认为“洛伦茨”是不可战胜的。

研制“科洛萨斯”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破译经“洛伦茨”加密机加密过的密码。塞尔先生说:“使用其他手段破译这种密码需要6至8个星期,而使用‘科洛萨斯’计算机则仅需6至8小时,因而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级军事机密很快被破译,盟军如虎添翼。”

“科洛萨斯”计算机是1943年3月开始研制的,同年底运到布莱奇利园区。19 44年1月10日,“科洛萨斯”计算机开始运行。

塞尔先生带领记者来到一处很不起眼的建筑中,在那里记者见到了尚未完工的“科洛萨斯”计算机的复制品。塞尔先生向记者出示了照片、图表等有关原始资料,并指出,“科洛萨斯”计算机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原先属于高级军事机密,直到70年代有关材料才逐渐解密,而且二战期间研制的10台同类计算机在战争结束后均被秘密销毁。他说:“‘科洛萨斯’计算机作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地位已被逐渐公认。”

“科洛萨斯”计算机呈长方体状,长4.9米,宽1.8米,高 2.3米,重约4吨。它的主体结构是两排机架,上面安装了2500个大小形状如同电灯泡的电子管。它利用打孔纸带输入信息,由自动打字机输出运算结果,每秒可处理5000个字符。它的耗电量为4500瓦。

“科洛萨斯”计算机研制工作的负责人是汤米·费劳尔斯博士。现年88岁的费劳尔斯目前在伦敦北区过着隐居生活,据其亲友介绍,他的身体非常虚弱。

塞尔先生不无遗憾地指出,尽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英国,但英国没有抓住由计算机引发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相比之下,美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鼓励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产业,从而崛起了一大批计算机产业巨头,大大促进了美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他说,目前全世界范围兴起了一场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谁能更好地把握这一机遇,谁就有可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10. 谁能列出达芬奇密码里所有提及的地点

这里比较全了 应该都有了
去看看
http://post..com/f?kz=85452549

阅读全文

与纽约博物馆加密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己购买云主服务器推荐 浏览:422
个人所得税java 浏览:761
多余的服务器滑道还有什么用 浏览:191
pdf劈开合并 浏览:28
不能修改的pdf 浏览:752
同城公众源码 浏览:489
一个服务器2个端口怎么映射 浏览:298
java字符串ascii码 浏览:79
台湾云服务器怎么租服务器 浏览:475
旅游手机网站源码 浏览:332
android关联表 浏览:945
安卓导航无声音怎么维修 浏览:333
app怎么装视频 浏览:430
安卓系统下的软件怎么移到桌面 浏览:96
windows拷贝到linux 浏览:772
mdr软件解压和别人不一样 浏览:904
单片机串行通信有什么好处 浏览:340
游戏开发程序员书籍 浏览:860
pdf中图片修改 浏览:288
汇编编译后 浏览: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