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茅侃侃自称不适合创业这是什么情况
“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
2018年1月23日凌晨,昔日80后明星创业者、万家电竞CEO茅侃侃发出了生命中最后一条朋友圈,并配上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的画面。3天前,他刚刚在朋友圈分享了张韶涵在《我是歌手》里的《阿刁》,认为她“真的很会选歌”。
1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茅侃侃离世。随后新京报记者经多方求证后确认,茅侃侃确已于昨晚去世。
另一边,因员工欠薪,万家电竞60多位员工提起了仲裁。茅侃侃称,在不包含离职补偿的情况下,万家电竞欠员工220万元,“如果算上离职补偿可就不止这个数了,我们月均算上五险一金,加上正常人员流动,月均人力资源总成本在110万-125万之间吧。
❷ 茅侃侃去世他的兄弟李想说了什么
茅侃侃朋友圈的最后一条更新停留在2天前,他写道:“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他34岁的人生,亦走到结尾。而在他去世之前的几个月,围绕着茅侃侃的都是裁员、破产、电竞梦碎这样的关键词。
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是万家电竞的破产。早在2017年11月,万家电竞的办公室就已关闭。60多名员工被欠薪2个月后,正式了申请劳动仲裁。茅侃侃曾经透露,欠薪规模超过200万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万家电竞是茅侃侃与万家文化于2015年合资成立的公司,其中万家文化持股比例达到46%,茅侃侃持股比例为34%,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而从财务回报上看,万家电竞一直未能盈利。2017年半年报显示,档期亏损约为215万元;负债达到4812.7万元。此前所有的运营的费用,由上市公司万家文化以借款的形式注入。
打破这一现状的,是赵薇的龙薇传媒51倍高杠杆收购万家文化失败,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在证监会叫停这一收购案之后,股价大跌的万家文化只能寻求新的买家,万家电竞的融资计划被延后。
而在祥源控股进入万家文化、成为实际控制人之后,上市公司与万家电竞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祥源文化封国昌曾在与茅侃侃的往来邮件中说:万家电竞不符合祥源文化的发展战略,目前的亏损状态也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利润实现,希望快速推进(与上市公司的)剥离。
最终,茅侃侃也选择在朋友圈公开这一矛盾:我做了所有我能做的,还要我配合,配合你们不亏损吗?
“我的性格不适合创业”
事实上,从高中开始,茅侃侃人生的进度条就比别人快了很多。
2000年,17岁的茅侃侃因为地理会考两次不及格而选择从北京育英中学退学,同年,他考下了微软MCP(微软认证专家)、MCSE(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DBA(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三项认证。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茅侃侃频繁跳槽——从网站管理员、软件研发、创建技术网站,每份工作他都做过,也都没有做太久。
茅侃侃人生的高光时刻集中在2006年。23岁成为Majoy(时代兆美)的CEO,想将线上网络游戏变为真人实景。随后,他登上了《中国企业家》封面、受到央视《对话》《经济半小时》栏目的采访邀请。彼时,茅侃侃和泡泡网CEO李想、康盛创想CEO戴志康、视音频娱乐网站MyseeCEO高燃成为了“80后创业者”的代表人物。
而由于游戏产品定价过高,真人CS占领市场,Majoy的业绩并不乐观。2007年~2008年之间,茅侃侃就有明显抑郁倾向,睡眠基本依赖药物,“老预想各种倒霉的事可能会怎么发生”。他说自己能撑下来,都是靠忍。2014年,在接受《博客天下》采访时,茅侃侃这样说:
我的性格太急躁,不适合创业。
而这历时4年的首次创业,还是以与股东决裂的方式告终。
此后,茅侃侃试水了移动医疗和移动交通两个领域,最后都无疾而终。直到2013年,加入了GTV(鸣鹤鸣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式踏入电竞领域。他曾说,这是2006年之后,他第二次想好好做的事。GTV也有着极佳的开局。完成A轮融资之后,2014年,GTV的净利润达到1400万元。良好的盈利表现也吸引了许多资本的关注,但这并没有对GTV产生什么加持,反而成了茅侃侃另一段不能回首的往事。他再次与GTV的合伙人决裂,在《中国企业家》的回访中说:
好好的公司变成了烂壳,说起来我就生气。
在种种创业焦虑中,他试图把宗教当做自己归宿,也曾拜泰国高僧古巴文利为师,皈依佛门。一度,茅侃侃认为这帮助他获得了内心的平静,睡眠状况也渐渐好转。但面对着万家电竞濒临清算的压力,他还是没有劝住自己。
茅侃侃的一位朋友这样说:
侃侃曾经劝我,创业心态取决于你拿公司当什么:当父母,便要走到最后;当儿女,长大就放手;当情人,三五年一个,别纠结。可见,他也多么会规劝自己;可见,人人孤独,背后悲凉难懂。
兄弟走好。
❸ 80后知名创业者茅侃侃自杀身亡,享年35岁,你怎么看
茅侃侃做生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创业者,但是,在后期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一些失误。本来是一个天才的创业少年。但是却是这样子的一个结局。所以呀,生活压力不要太大啦,想的问题不要太多啦,平平淡淡赚点闲钱就够啦。
❹ 知名创业人茅侃侃去世他为什么自杀
1月25日上午消息,据报道,80后创业标杆人物的茅侃侃于近日过世,年仅35岁。今日凌晨,不少茅侃侃生前好友在朋友圈对其进行悼念。
茅侃侃朋友圈最后一句话是“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一位互联网圈内大佬感叹说,不敢相信今夜竟是永别。痛惜。悲哉。
不管如何,兄弟,没有什么的解决不了的。
❺ 茅侃侃曾说他不适合创业,那什么样的人适合
有报道说,茅侃侃曾对外界称,“自己不适合创业”。不知道他是发自内心的这样认为,还是在压力之下的无奈之言,这些都不重要了,、
至于什么人适合创业,大概具备如下:
其一,有战略眼光。
选择大于努力,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不会具体做事倒是其次,但要学会判断大势,方向对了,就像雷军说的,猪都会飞。而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
尤其对于做到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创始人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因为,一旦方向错了,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如何判断趋势和方向,却是最考验创业者的问题。这需要对行业有深度的认知,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有深刻的洞察,甚至,还需要有一点直觉、天赋和运气。
其五,能承受失败。
创业成功从来就是一件低概率的事。所谓的,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是,结局就是失败。这不是悲观的话,而是客观的现实。
因此,对于创业者来是,必须认清这个现实。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如果失败,你将怎么办?你是否承受得了。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创业没有终点,永远都是在路上。今天的成功不代表明天的成功,今天的失败,不代表明天的失败。统计数据表明,通常第三次创业的成功概率会提高很多,也就是说,前面必须经过两次失败。
很多人,是脸皮太薄,不愿意接受失败,尤其是曾经成功过后来失败的人,会产生极大的心里落差。这个时候,需要脸皮厚一点。
总之,创业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生活状态,并不适合大多数人。没有上路的人,不要羡慕人家人前风光,背后其实一把辛酸;已经在路上的人,天各有命,且行且珍惜。
❻ 如何评价茅侃侃
80后创业标杆人物茅侃侃于近日自杀过世,年仅34岁。这消息也得到了茅侃侃好友的证实。自此,茅侃侃朋友圈最后的一条动态也停留在了2018年1月23日。
作为80后创业的代表人物,茅侃侃年少成名,23岁便创业成功,成立Majoy公司。与李想、戴志康、高燃成了那个时候80后年轻人的创业偶像,受到了追捧。
而这样的偏执带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极度偏科。2000年,17岁的茅侃侃因高一地理会考不及格而退学。而望子成龙的父母并不甘心,满怀期待地把他送到四川绵阳科技城的一所重点高中继续上学。让母亲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不到一年,这位少年时十分乖巧的儿子以想工作为理由再次提出退学。
茅侃侃的理由很简单:我有计算机技术。拗不过他的母亲在答应的同时提议他去计算机培训班和英语培训班里充电。两个月后,他拿下了微软MCP(微软认证专家)、MCSE(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DBA(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三项认证,当年在全亚洲18岁拿下三项认证的只有两人。半年后,他完成了“华尔街英语”的学习。
此后6年,在青春荷尔蒙的催化下,少年的冲突与这个世界的冲突没有丝毫平缓的迹象。从网站管理员转到办公软件研发,从成立公关公司到进入北京市科委负责整个中心CI项目的运行,凭着包裹着冲动的兴趣,他接连跳槽,6年间换了6份工作,并且另外成立了一家公司和创建了一个Linux技术网站。一次,他曾对着自己的客户大拍桌子骂道:“你懂还是我懂?”也因穿着随便我行我素而被领导叫去谈话。
性格的冲动加上年龄的叛逆,他初入世界的几份工作都无果而终。2005年底,他根据之前积攒的人脉和资源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关广告公司。其间,他和一位在北京市科委认识的长辈—北京时代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林琪聊天,在国有企业转型的问题上林琪提出如何依靠新项目来带动和促进民品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由于茅侃侃在科委期间参与了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项目的立项工作,他向林说:“是否可以从数字娱乐产业类的项目入手?”一句话引来了对方的兴趣,之后经过数次沟通,将网络游戏搬到实景中游玩的“真人实景数字引擎”创意逐渐清晰。2006年,Majoy(时代美兆)公司成立,23岁的茅侃侃成为公司的CEO。
同年,茅侃侃的一位公关朋友对他说《中国企业家》杂志有个专题想要采访他,一向爽快的茅侃侃直接答应了。“就当是给朋友帮个忙,也不知道是封面什么的。”他对《博客天下》记者说。
之后发生的事情更像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闯入名利场的故事。那期封面报道效果出奇得好,“80后”的概念迅速被媒体炒热。不久茅侃侃和其他三位80后创业者,泡泡网CEO李想、主攻社交平台与服务的康盛创想CEO戴志康、提供影音文件的视音频娱乐网站MyseeCEO高燃,同时收到了央视《对话》、《经济半小时》栏目的采访邀请。
这两期节目同一天晚上前后连续播出,这意味着,茅侃侃将在银幕上持续亮相90分钟。果不其然,5月14日《对话》播出当晚,刚过十分钟,茅的手机就在响,一个小时下来,200多条祝贺短信塞满了手机。
再之后,被誉为80后第一波创业者的茅侃侃4人开始频繁接受采访,上杂志封面,去高校演讲。“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哥儿几个就像歌唱界的五月天、飞轮海似的,四处同台作秀,捆绑促销。”茅侃侃回忆道。显然,他们已经成为了“明星”,而在当时“80后是垮掉的一代”呼声高涨的舆论中,茅侃侃等人则意外成为了“80后”的代表。
明星滋味
被央视《对话》栏目报道后,茅侃侃的确尝到了“明星”的待遇。他开始被各种采访聚焦,成为青年人的“创业励志偶像”。他被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带有VIP服务性质的公司锁定成了“优质客户”,并且能和他的偶像如张树新等同台出镜。
作为“80后”首批亮相的创业家,这些年轻人马上就尝到“明星”光环下的甜味,茅侃侃的Majoy“真人数字游戏”产品还未上线就接到大量订单,生意出奇地好谈。一次采访中,当时在做IT类垂直门户网站泡泡网的李想也坦承,自己省了2000万的广告费。
然而,享受“明星”优厚待遇的同时,也必然要承担明星效应下的负担。“我开始不断地接受各种采访并开始习惯对着镜头说话,可是那会儿还不知道对着镜头说话前得先过过脑子。我忽然不知道是接受采访重要,还是管理公司重要。”在这个名利场中,茅侃侃开始忘记了商业世界的真实要义,就是活着和不断赢下去才意味着能够享用名利。
在名利场迷失的恶果最终在节目播出半年后集体爆发。2006年底,Majoy产品试营上线,茅侃侃在产品定价问题上与员工发生争执,大量员工选择辞职。他以国外真人实景游戏的标准为自己的产品定价为两个小时388元外加10%的服务费,而这一举动引来了公司营销部和市场部的质疑,在经过20多次的会议讨论后,当时23岁的茅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始终不肯改价格,甚至口无遮拦的说道:“我的责任就是做决定和把握公司的大方向,你们都按照我的决定来。再贵的东西都能卖得出去,你们营销和市场部门的责任就是研究怎么卖怎么实现效益,而不是来和我讨论决定本身的对错。”
然而事实证明,茅侃侃的这个决定是错的。2007、2008两年来,真人CS异军突起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Majoy连年亏损,财务报表惨不忍睹,团队人员大量离职。也就在这时,过度焦虑的茅侃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脑海里浮现的全是各种“玩完”的可能,严重失眠的他不得不使用安眠药入睡。
也就在茅侃侃在定价问题上焦头烂额时,李想从泡泡网转型汽车之家的想法也遭到了公司上下的反对,几百名员工集体辞职以示抗议。而一味利用媒体高调包装自己的高燃渐渐成为众矢之的,引起投资人的强烈不满,高燃辞去Mysee总裁职位,从此销声匿迹。短短几个月,20多岁的毛头小伙经历了天堂到地狱的戏剧性转折。
最终,茅侃侃不得不开始降价,推出10元/小时的体验价和真人CS血拼,和团队一起跑到一线商场去做地面推广。2009年,时代美兆彻底停止对现场运营游戏的支持,进而转为面向培训企业、军队提供基于Majoy技术平台的、定制化的培训系统和军事训练模拟系统。
“我发现定价这事儿谁说了都不算,只有市场说了算。”经过商业营销惨败的他第一次领教了市场的厉害,而此后的另一件事又让他与外界的冲突达到顶峰:他以一种近乎决裂的方式向董事会提出辞职。
2010年,由于已经获批的公司项目的立项手续迟迟办不下来,他在一次董事会上拍案而起:“你们这么拍脑门子是想这公司好还是玩完?你们有几个真的关心过项目的具体运作而不是摘花儿的时候才来?老子不干了!”
平稳回归
离开Majoy的那几个月无事可做,他比平常更频繁地去夜店喝酒唱歌来消磨时光。后来有朋友对他说,你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写书吧。茅侃侃同意了,“反正也是写字,又能挣酒钱。我不是为了写,就是想写。”给出版社交完定金,他静下心,仅用了两个星期便写完整本书的15万字。两个月后,另一本完稿,分别是《像恋爱一样去工作》、《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这些书都是讲述他的创业经验,这也是他第一次系统性地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反思和总结。
他告诉《博客天下》:“每个人都有他的优势,我的优势不在管理上,我的优势是在对外打交道,或者研发产品内容上。我是业务型的人,举个简单的例子,Google那俩创始人谁也不是CEO谁也不是总裁。”在经历大起大浮之后,他坦承:“我的性格不适合创业。”离开他一手创立的Majoy后,他停了两年的新浪博客重新开张,在删去了记录过去的105篇博客后,改名为“茅侃侃归来”。
此后,他又继续创办纵横经纬公司做交通APP“哪儿堵”,自己全权负责技术工作,而公司管理事务交给他的合伙人郭洁青。就在“哪儿堵”风生水起之时,他的一个朋友找到他希望他加入GTV做业务:“你说你满身纹身的做交通APP开发,人家还以为你是神经病,你还是应该做传媒。”茅侃侃半开玩笑地回应道:“我乐意你管得着吗?我想自由点儿。”两人闲聊之后事情不了了之。
GTV是北斗星空数字电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游戏电视频道,隶属于辽宁电视台。GTV游戏竞技频道和体育频道,除了定时播放原创游戏竞技视频外,还转播各种电子竞技大赛视频。2013年10月,在帮朋友融资的时候,茅侃侃来了几次GTV办公室,在朋友的再次劝说下,他发现他自身善于业务操作的特点和他这位善于管理的朋友极其搭调。“我这个哥们儿拉我来说我太适合传媒了,后来我想想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他能弥补我大量的有关管理上的缺陷。而且这个公司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茅侃侃对《博客天下》记者分析。
衡量了一番后,茅侃侃终于决定加入。这一次,他选择了十分平缓的方式——协商后卖掉APP“哪儿堵”,全心投入GTV,并带领团队进行互联网业务的转型。在创业世界里周旋了近十年后,锋芒不再的他终于抓住一次机会将人生平稳地落了地。
这位第一波80后创业者在事业平稳落地后,又开始寻找他人生的意义。2013年2月,茅侃侃拜泰国高僧古巴文利为师,遂皈依佛门。“一方面是我跟师父很有眼缘,第一眼就觉得很喜欢对方。另外是到了一定年龄你就想把事情做好,不想添更多的麻烦,你会变得更理性一些,其实我在想事情的时候还是感性的,但是具体到执行的时候我会变得更理性。”
面对《博客天下》记者,茅侃侃十分坦率地表示,自己是个性格太急躁的人,而皈依以后,他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他的确改变了很多。去年12月,茅侃侃开车送同事回家,返回路上一条查车车道收紧,车辆较拥挤。而这时另一辆车着急赶路,从旁边硬别进车队,两辆车差点碰上。突然,那辆车司机摇下车窗破口大骂茅侃侃并质问:“你怎么开的?”正在想事情的茅听到后却愣在了那里,反倒是一旁的交警挥舞指挥棒抬高语调问那司机:“你怎么开的?你让他先过。”在当天发布的朋友圈里,茅侃侃调侃道:“最近心情也太好了,这搁以前我早打起来了。”
“我就是这两年性格变化大了一些,虽然说话还是那德行。以前我创业的时候我脾气特不好,一天发8回火,现在一年多了就发过一次。”那一次,因为有人耽误了他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气急败坏的他顺手拿起手机准备摔下去,但立刻又冷静了下来,为了表示自己气愤,他摔了紧挨手机的打火机。
“里面还有通讯录呐。”他拿起手机,在《博客天下》记者面前晃了晃,表示即使再生气也不能摔手机。“我是这公司说话最和声和气的人,还真不是刻意要这样。因为经历告诉我发火真的不能解决问题,就像以前我还拍着桌子骂客户‘你懂我懂啊’,结果丢了一个大单。”
尽管31岁的茅侃侃不断表示,自己与过去那个“他”间已经进行了切割,但从一些细节上仍能看出他的叛逆与玩世不恭。一个例证是,与他左臂纹的泰国佛教经文相反的是,右臂纹的却是圣母玛利亚的画像。问他为什么信佛后还会纹基督教的画像,他很不介意地回复说:“我觉得这画很好看!”
眼前这位年轻人,可能在事业和性格均步入平稳期后会变得更加成熟,但一定不会失掉个性,他似乎比普通人拥有更漫长的青春期且叛逆未尽。
他说
2006年也不知道怎么就被当成80后代表了,我揣测是当时就业形势不好,当时有人跳楼吗不是,所以政府需要拿一些没上过大学的出来创业的例子来平衡一下舆论。当时我一个公关公司的朋友说《中国企业家》想做一个专题想要采访你,我说那行吧,就当是给朋友帮个忙,也不知道是封面什么的。
当时做完之后效果很好,《对话》栏目的制片人罗振宇看见了说,这专题挺有意思,说我们做一期对话吧。在做对话之前,不知怎么的,《经济半小时》又看见那篇报道了,说这有意思啊,那采访一下吧。那两个一播,就咕噜咕噜全来了,但到底因为什么选了我们我也不知道。《中国企业家》那期报道挺屌的。但当时一定是有设计和有安排的,但是我们不知道。
央视之所以只找我们四个,第一是因为我们都在北京,第二是当时的作者程苓峰说在川军本色请我们吃顿饭,但那天只有我们四个有空去了。当时也就闲聊扯淡,都没怎么聊工作的事。当时觉得四个人气场还挺合的。特别是李想,跟我住得又近,他老婆也是我朋友。什么方面都挺合的,这就是好朋友的感觉。
上了电视你会有这种感觉,很爽。当时对于我除了能认识更多的朋友,没有其他特别的感受。
其实我们真的代表不了80后,有太多的人做得比我们要好,李想不说了,汽车之家风风火火。戴志康,做天使投资反倒干得挺爽,在腾讯没干爽,走了,到天使投资赚high了。高燃,我现在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联系是有,偶尔微信聊一下,但我从来不问他在干啥,他又不在北京,他比当时学会懂得什么是低调了。
我后来其实挺不喜欢跟政府打交道的。我们这个公司平常几乎不跟政府打交道的。就是因为之前我跟政府打交道打多了,我觉得我的性格不适合跟政府打交道,我在科委待不下去也不是因为工作做得不好,我工作做得特好。我原来的老领导对我挺好的,但是我不行,没有像我这样上班的,反正我是有啥就说啥的,政府说一是二,他强调的是二,你听成一就不行了。其实那时候领导挺宠我的,小孩儿嘛,我进北京市科委才19岁。
事业单位相对宽松一些,业绩还是挺好的,因为着装问题领导找我谈话让我注意一点,跟外宾打个交道啥的要注意着装,我说好好好。其实我受不了这种体制。
2007、2008年时有点抑郁,因为我的性格,其实能侃的人也会抑郁。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是没有声音很安静,我就会胡思乱想,就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往最坏了想,像《蝴蝶效应》一样发生连锁反应。
我现在睡觉基本靠安眠药,每天来一片儿。平常的压力就忍着,不像以前非得去喝酒唱歌,因为耽误第二天的事儿,你底下有300多号人,你先抑郁了他们还干不干了,所以现在都不需要调整,都习惯了。
这不叫转型也不叫转变,就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做不下去了就换呗。你一直在坚持,坚持到最后发现是个死胡同,那该换就换。你得接受现实,这很正常。你可能看见有人创业800回了还在换。大家都看见牛逼了却没看见挨打的时候了,这样的人太多了。我觉得是人都会经历的,你创业你也会经历。
创业没有早晚,只是说你做的具体的事情有没有符合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创业刚好赶上好的机会,用雷军的话说就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是时机,还有合作的人,这是磨合出来的,谁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人行不行,都不是算命的。跟谈恋爱结婚是一样的,磨合对了就行了。
你像我就整天吊儿郎当,这不是说我不好好工作,而是说我们还不至于愁钱过日子,李想是一定要把爱好变成事业的。我记得2007年周鸿祎就说汽车之家你不可能做过汽车网什么的,你就不能做这个,但第二年汽车之家就排全行业第一了。他这个人就赌这一口气,我就是要这么干,甭管结果怎么样。戴志康是更有投资者的头脑,做事情越来越像一个特别棒的投资人,其实也是个嘻嘻哈哈的人。而我就是个纯粹的嘻嘻哈哈的人,但现在就会变得某件事你不喜欢但为了完成不得不做。这不是无奈,社会就是这样,也是人变大了。
我们这批人没有老一辈的隐忍和坚韧。他们也是练出来的,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年龄小的话的确有些弊端,眼光啊,格局啊,入世不深,想得不够长远。一定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因为沉淀不够。创业,什么年龄做都可以,本身也是一个沉淀的过程。
80后虽然还有点儿叛逆,但其实不上不下,在中间。75到85是一代,85到95是一代。我们从小受的教育还是正统的教育,只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始让我们去寻找些东西。最想放开手脚、最愿意放开手脚但多少还有些禁锢的。其实柳传志20多岁的时候也许跟我一样,差不了多少,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嘛。只是我们赶上了一个互联网爆发的好机会,其实70年代的人不也赶上了吗,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早晚死在沙滩上。
90后的叛逆挺好的,我从马佳佳还有她身边创业的人来看,就是这些人特别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的叛逆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参与到他们所从事的行业里面会让这个行业变得更有个性更时尚化,他们是不循规蹈矩的。
一生经历了很多风浪。
❼ 80后创业者茅侃侃为什么自杀
梦雨青蓝:
我感觉一个是之前出名太早,自己内心形成了一种自我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可能会让自己信心膨胀,即认为自己面对何种情况,何种困境,都会克服。
2,第二个可能就是实际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遭,与之前的优越感形成强烈的反差
3.可能遇到了强大的资金链问题,而这个问题让自己进入一种自我怀疑,甚至怀疑以前的成功。
4,压力太大。
5.纯属个人推测,仅供参考。
❽ 为什么老是睡不着觉
失眠睡不着怎么办,每个人都可以get到,失眠的你更要了解下!
3、长期服用安眠药发生意志不清
有些老年失眠患者吃了安眠药后不及时上床,当药物起作用时会出现站立不稳、头晕、困倦,严重时会摔倒、骨折。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吸收或代谢药物的速度不同,对药物反应的强弱也不同,即使是短效的安眠药,也可能让人第二天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
4、过度镇定
过度镇定与药物续残留有关,比如第二天起床昏昏沉沉,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副作用。
除了容易“上瘾”之外,目前还没有发现安眠药对健康的长期影响。有时安眠药会让人在白天感觉疲劳,从而影响注意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所以服用安眠药期间不宜驾车或操作机器。另外,青光眼患者和重症肌无力患者严禁服用安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