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由程序员能干到多大岁数还是青春饭吗
程序员第一大职业风险就是被科技浪潮无情淘汰。
很多行业,从业者的职业生涯从入场到退场,像是在乘机场的自动传送带。人少的时候,你可以往前挪挪,或者伺机走一下快速道,越过那些挡在你前面的浑浑噩噩的家伙,但你能做的也就这些,快不了太多;人多的时候,你只能耐心排着,什么岁数到什么位置,前面的人不离场,你不能抢下他的位置。这一路你走的慢慢悠悠,四平八稳,但好歹,不那么辛苦,除非遇着剧变,你被踢出传送带的几率不大。
程序员不一样。从入场到退场,活脱脱一出 tomb run 的游戏:身后怪物穷追不舍,你只能不停地往前跑。虽然沿途可以收获很多金币(package),但你一旦放慢脚步,或者没能及时变道,就不得不主动出局或者被清场出局。主动出局一般是体面的 —— 当 manager,当法人,转 VC,转 sales,去教书,做庄德扑等等, 总之换个角色浪,从此和之前的角色相忘于江湖;被清场则是不体面的 —— 钱还没赚够,就被服务了多年的东家无情抛弃。为了养家糊口,只得 restart,重归赛道。可赛道哪是那么好挤回来的 —— 略微谢顶,银发中间或夹杂着些许黑发,肚腩厚实得,从上往下看,都看不见脚趾的奔四大叔,被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子面试:大叔,说说看,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
程序员的第二大职业风险是马太效应过于明显,有时候稍低的起点就意味着经年累月数倍于别人的奋斗。
2017年的计算机应届生,我听说到的白菜价是二十五万。我信,但这可能是 top 10% 在北上广深的水平。剩下的,平均收入至少要拦腰。五年后,这些 top 10% 平均水平能上五六十万,加上股票就没边了;而剩下的,平均水平可能还达不到他们同龄人五年前所谓的“白菜价”。
这个游戏是这么玩的:
你学习好,卯足劲上了 985,然后大学的四到六年又认认真真地学习和开发,毕业后工作找你,拿了 BAT 等一线的 offer,兢兢业业工作,工资水涨船高,公司股票翻番,周围还都是优秀的人,有闲得无聊读个 MBA 的,有出国接受更大挑战的,有跑去创业公司当 CTO 的,人比人气死人,你也就被逼不断学习维持优秀的状态,好让自己不至于垫底。市场上满满都是向你抛来的橄榄枝,挪个窝轻松二三成的涨幅,你却不待见;
你学习不好,仅仅够上了个一本,大学有点荒废,代码没写几行,毕业后你找工作,鞋底磨穿,勉勉强强有个外包公司收留,没日没夜地工作,但公司就这么个水平,薪水很难涨,周围的同事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你稍微努力点,就显得鹤立鸡群。想跳吧,履历不好,跳不出好结果 —— 给心仪的几个大公司发了简历,却好像荷叶上泻过的水,连个痕迹都没有。
这个行业就是这么操蛋:起点低一些,人生的轨迹就差了很多。你要认清这一点,如果你不幸是那个起点低,现状差的人,那就加倍努力,想办法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和咨询这种出生决定命运的行业,这一行还有很多证明你的水平的机会 —— 起码,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code 是行业的共识。
程序员的第三大职业风险是诱惑太多,容易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里的诱惑主要是市场机会的诱惑。前面说了,局部供需严重不平衡,因而不乏挥舞着巨额钞票的工作机会。如果你没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也没有清楚地计算机会成本,那么就很容易被这样那样的高薪诱惑,从而在不合理的时间,不合适的机会上跳槽。当新的工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或者新的公司遭遇崩盘,你不得不止损出局。这时候,找下一份工作就相当棘手。市场不认可你的价值,而你却经历了由俭入奢的过程,不愿回头,于是下一份工作依旧是一个不够深思熟虑的选择。当连续几次错误选择之后,你的职业生涯就岌岌可危了。
我见过五年换过八份工作的人,也见过对自己没有稳定定位,在几个方向上来回飘的人。我还见过履历倒着来的人 —— 在硅谷,见得多的是 Google - FB - Airbnb 的职业切换,我却见过 FB - Google - MS 的切换(没有贬低 MS 的意思)。这种没有想清楚,仅仅因为 package 一时之高低就随意跳槽,是程序员们的《伤仲永》。
以上。希望能触发你的思考。陷入深深的沉思前:请先不吝赞赏
Ⅱ 程序员可以光靠技术度过中年危机吗
说起来是一个很悲催的话题。程序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到了45岁就应该退休了。这是因为你的大脑你的才华已经跟不上趟了。
如果想重新创业,那么就要重新的面对你并不了解的现实世界,去认真的触摸它们,采取小投资慢慢进的方式,从小的商业成功,来积累大的成功。
所以程序员没有什么中年危机。只是说生活在中年的时候可能变得会更宽阔一些,而自己要学会适应。
Ⅲ 程序员中年危机程序员一般做到多少岁必须要转行,转行都做什么,编程加班严重吗有朝九晚六双休生活吗
35左右,其实不止程序员这一行,除了医生什么的越老越吃香,很多行业也是这样,35岁上不了经理都会下来,一个普通人能拿上高工资是时间35就到头了,过了这个年龄,就不敢跳槽,一个27能年轻人,跟一个38的人,能力一样干一样的活,公司肯定给27的更多
网络,阿里脸书什么的,平均年龄28左右,程序员都加班很多的,都是跟bug打交道很头疼,没那种一直学习的心态还是不要做程序员好,要是还是想靠近程序近点那就去做软件测试把。
其实你在公司里面看一看周围人都是什么年龄的就知道了,上40,还留在公司的巨额大多数是高层,拿上极少部分,要是过了40还留在底层管理的,基本工资是被压得死死地
Ⅳ 计算机程序员一般干到多少岁就干不动了必须转行
我说下这个问题的发生本质:
究其原因是两方面
其一,是每个人生活境遇导致的。一个不用为生活发愁的程序员(不缺钱)家庭状况安心,那么再加上本身就很有工作能力完全可以一直干下去,反过来说工资不高或者跟自己的生活消费不匹配或是家庭不稳定那么势必影响工作,各种事情纷纷扰扰,程序员又是需要专注专心的,这种情况下试问谁哪有那么多精力心思铺在工作上呢?人到中年成家立室,照顾家庭孩子这是必然。
其二,承接上文,在普遍这种情况下势必需要"人才" 来管理领导那些新来的小年轻的不懂事的程序员,老板对有资历的程序员势必会看中叫他转成管理带领大家干活,这样对他来说岗位提升可能跟着待遇也会提高(意味着生活质量等其他方面跟着提高),再者这个年龄家庭事情很多转管理也算是在某些方面降低了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矛盾,无论从自身还是老板角度讲看似都是双赢的局面。
再啰嗦下国外,其实从以上能明白为什么人家很多程序员都花白胡子干到老,这跟他们的制度公司理念和待遇有很大关系,总体不外乎是很少存在我们这种情况,老板员工思维理念和制度、钱等都可以支持他们这样做下去。
好好寻思下是不是这样。
Ⅳ 作为一名程序员,怎样才能摆脱程序员的中年危机呢
那些70后的程序员都消失了吗?如果你现在去一家互联网公司看看,你会发现程序员的主力都是90后了,80后都很少,至于70后几乎绝迹。那么一个有趣的话题是:“70后的程序员都消失了吗?”
其实没有消失,而是70后的程序员已经成为各个互联网公司,各个IT公司的高层了。那么你会问:“一个公司就几个高层职位,哪有那么多职位给70后呢?”
答案是:“20年前根本就没有多少IT公司,70后的程序员也没有现在动辄几百万的规模”。这20年来,整个IT和互联网行业扩大了100倍都不止,创造了海量的就业机会,无论是高层还是一线岗位。
一个人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活明白,既不知道怎样发挥自己的天赋,也拒绝承认自己的缺陷。在35岁以后,要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知道怎样扬长避短,最大化个人价值。能够做到这一步的程序员,人到中年完全不是程序员生涯的终结,反而会走向个人事业的巅峰。
Ⅵ 45岁程序员国务院网站发求职贴引发热议,你如何看待职场中年危机
职场中年危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都会亲身经历。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般美好。想要避免中年危机,就需要我们提升,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同时积极发展副业,使得自己收入结构,从单一模式变成多收入局面。
一位45岁程序员,辞职回乡休整,等到自己再次出来找工作时候,却发现很难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仅仅是年龄这一项,便让自己被拒在了求职门外,这样一个情况下,才发帖求职引发了网友热议。
以上便是我个人,对于职场中年危机的看法,这样一件事情,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Ⅶ 程序员的中年危机是什么该怎么解决呢
做为一个刚入职场的初学者程序员而言,中年危机一词常常在老前辈们的谈话内容中听见,实际上中年危机一直是这三年的热门词汇,将中年危机与一个特殊的职业挂勾,应当说与一些社会问题莫不关联,像前边的华为公司公布取缔34岁以上的职工的信息我坚信刷爆了中国的职场,职场人员一夜之间都逐渐讨论中年危机。
一些主要的事务管理交给手下来做,自身仅仅把把关,可是程序员的领导干部也需要开拓创新,要能融入新的工艺才可以更快的领导干部别人,因此这就是一个死扣。伴随着中国人民平均年龄的变动和时代的发展趋势,中年危机这一让人听来焦虑不安的话题讨论会渐渐地不容易再那么刺啦。不相信你看一下海外,50岁,60岁仍在职场冲杀,许多做着基本职位工作中的人数不胜数。
Ⅷ 大龄程序员都干什么去了
35 岁 + 这些资深或者已经到达管理层的程序员进入 A 轮公司,虽然会面临许多创业初期的风险,但是也会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IT行业曾一度被认为是吃青春饭的行业,甚至有不少人觉得到了30岁还在编程,是件很失败的事情。
其实,很多行业都会有它的“中年危机”,只不过IT行业的“中年危机”较之其他行业,来得早了一些。
也正是因为如此,IT行业的中年,在其他行业里,也不过正值“盛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可能被冠以专家,技术总监,公司高管等头衔;有些人可能成了创业者;有些人可能秉承了程序员的优秀特质,在其他行业里发光发热;也不排除有些人继续奋战在一线coding。
但优胜劣汰,是这个社会的丛林法则。在时代的浪潮中,有人顺应潮流,冲上浪潮之巅,也必然有人被淘汰出局。
把风险前置,认清眼前的现实,即使将来切换人生赛道,不再在IT行业发挥余热,人生,不是还有无数种可能吗?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一会是大数据,一会是人工智能......谁也不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被机器取代,没有人能保证有永远的“铁饭碗”。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唯有不断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拥有可迁移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最近这些年,看到一些有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并鼓励员工在家办公,尤其是这次疫情。甚至有人预言,未来每个人都将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
作为一名程序员,你应该能感知到这些新变化和趋势,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新机遇,何不未雨绸缪,让自己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先占有一席之地?
Ⅸ 程序员可不可以靠纯技术度过中年危机,要怎样规划职业呢
不能,程序员有一个不成文规定,就是到了45岁之后就要退休了,这是因为人到中年之后,大脑的运转速度就会跟不上。对于程序员来说,既要有技术,又要有自己的一个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对任何一个人,任何行业的从业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半以上的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初期经历都是烦的跳槽,看哪一家福利好就去哪一家公司。他们跳槽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涨工资。人都往高处走嘛,有薪资待遇更高的工作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跳槽。
那么除了以上三点的发展方向,我们还可以做其他的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们要有过硬的技术和这样的心态其次,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的进行学习。
Ⅹ 为什么其他职业都是越老越值钱,唯独程序员越老越容易失业
程序员其实本身确实也要看人,这么说这个整体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个职业的来源主要是以技术为主的岗位,因此站在这个角度说,这句话还是成立的。这个行业提供的岗位有限,另外还有毕业的每年七百多万的大学生。
自己如果有能力,或能集合一定的资源整合到一起,经过协商后办个工作室,从事这些未来技术方面的程序开发才是比较好的方向,大路人人都抢着挤着走,小路未必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