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亮剑》旅长原型人物是谁
《亮剑》旅长原型人物是陈赓。
在剧中,李云龙天不怕地不怕,胆子大的很,甚至在战斗中敢违抗命令,还因此被旅长拿掉了团长的职位。
但是李云龙的本事又确实在的,后来旅长又给李云龙官复原职,李云龙这会儿还傲娇了起来,不肯去上任,愣是要个说法。结果旅长一来,李云龙瞬间变乖巧,给他一顿骂,老老实实上任去了,两人可谓是相爱相杀。
剧集评价
该剧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剧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
该剧的最大突破在于:把社会潜藏着的传统审美心理变成了现实,把战争题材领域呼唤了几十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掘出了中国式的“巴顿将军”。
在完整版《亮剑》中加大了对战局的分析,充分展现了解放军战士的军事素养和朴素的军人素质。而解放后,李云龙与张白鹿的感情也是观众关注的焦点,此次的完整版也完善了这段戏的铺陈,既增加了故事的整体连贯性,又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生活的李云龙,使他的形象更饱满、更真实。
B. 一个军长能否命令下属的一个师下属的一个团的团长(命令与原师长的命令相悖)团长该这么执行命令
不可以。
军队组织模式,层层下达,严禁越级下达。
集团军司令→军司令→师长→旅长→团长→排长→班长。
理论上,不可以越级下达命令。所以军司令不可能直接命令旅长及以下干部。
如果能直接命令,那还不叛变。
C. 寻黔军柏辉章102师中第16团团长宋华轩的相关资料及信息,谢谢。
宋华轩小传
宋华轩(?-1950),贵州省遵义县南乡兴隆场南面水(今遵义市播州区龙坪镇兴隆村)人。原籍四川威远县,父名德荣,大清光绪初年迁于遵义。宋华轩生长于南面水,弟兄5人,其排于季,为人豪慨重义,少入绿林,尔后从军。任职至民国时代黔军43军(军长李燊)第2师第4旅旅长,25军(军长王家烈)独立第3旅旅长,另有一说官至师长,所任何师番号不详。“带兵风纪整饬,所至有惠声。”(喻圣域《宋德荣公墓志》语)。
辛亥(1911年)革命后 ,贵州进入军伐混战时代。1922年兴义系军伐袁祖铭收编黔北着名绿林罗成三部为贵州陆军第9团,罗成三任团长。驻桐梓松坎,守当孔道,得綦岸盐税之利,势力迅速壮大。宋华轩在第9团杨其昌营任连长。
1923年4月,周西成在遵义火并罗成三,罗死。当时杨其昌营守松坎,宋华轩守九盘子(今綦江境内)。宋华轩、曹天泉与王家烈大战于九盘子,兵败,随杨其昌入川投袁祖铭。由黔军第7旅(旅长何厚光)改编为第4纵队,宋华轩任纵队长,隶属于张廷光司令。1924年驻水城。1925年4月,与第9旅刘树槐第17团入驻平坝,不久调驻麻哈(今麻江县)。1926年随张廷光(湘黔边区司令)北伐入湘。
1927年1月30日,黔军北伐首领袁祖铭被唐生智指使部将杀害于常德,驻湘北伐黔军群龙无首,各寻出路。宋华轩随张廷光投奔驻鄂西的李燊(字晓炎)43军,任43军2师(师长张廷光)第6团团长,后升第4旅旅长。
1928年,李晓炎率43军回黔与周西成25军争夺黔省,9月10日在湖北来凤誓师讨伐周西成。10月,李晓炎集主力第1师、第2师经四川秀山进占松桃,11月19日围攻王家烈镇守的铜仁,围城十余日,久攻不下。周军援军赶到,李晓炎被迫撤围铜仁。12月2日,李晓炎率第2师主力宋华轩第6团、熊占元第5团退客寨,同日周军攻占寨英。3日,李晓炎命宋华轩、熊占元率兵反攻寨英,重创周军,再次占领寨英。4日,又被周军罗剑雄部击溃,寨英复失。6日至8日,宋华轩率第6团与副师长张旗率领的第4团、师独立营再次围攻铜仁,曾一度攻入城内,最终未克。11日夜,张廷光指挥宋华轩等偷袭周西成川硐场宿营地,被周军击退。经过黔东系列战斗,李晓炎败退到四川酉阳龚滩,周西成凯旋贵阳。1929年1月,李晓炎亲率张廷光、宋华轩、向茂章等官佐带精兵3000,取捷径长途奔袭贵阳,被周军廖怀忠部阻击于贵定。李晓炎督战负伤败退,经黔西南入云南境取护于龙云滇军。3月,李晓炎和龙云联军取黔。5月,周西成战死镇宁鸡公背,李晓炎入主贵阳就省主席职。此时滇省发生内乱,龙云率军返滇。李晓炎旋即被桐梓系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材联合击败。时有民谣:“民国十八年,汉板十八圈,主席十八子,只坐十八天。”
此役后(具体时间不详)宋华轩投王家烈,任25军独立第3旅旅长。
1932年,黔军发生内讧,王家烈与蒋在珍开战。3月,王家烈委廖怀忠为前敌总指挥,率25军警卫旅、宋华轩独立第三旅,北征蒋在珍,占领遵义。4月30日,蒋在珍得川军刘湘支持复占遵义。5月初,王军再次向遵义进攻,廖怀忠克遵义,宋华轩率独立第三旅攻占湄潭。5月12日,蒋军杨家凤第4旅2000余人、外加黄守瑛两个营反攻湄潭,激战三日,宋华轩败北,退向茅坪大山。此次内讧,最终因黔军各派修好而罢兵。
1934年, 宋华轩时任25军军直独立第三旅旅长兼第18团团长,驻军罗斛(今罗甸县)。2月,长寨县(今长顺县由长寨和广顺两县合并而设)县长孙文光勾结土匪卢云奇, 明官暗匪,祸害地方。宋华轩派连长刘伯昆将其擒拿枪决, 地方得以安宁。3月,宋华轩调驻印江县,德江潮砥神兵围攻印江,宋华轩战败。
同年5月,贺龙红3军入黔,黔军各部与红军交战于黔东各县。9月28日,黔军5个团(宋华轩在内),从印江倾巢而出,占据老寨、岩口坪高地,向红军发起猛攻。红7师渡木黄河占将军山,红9师迂回占观音山、夕阳场,反攻黔军。被黔军重创,伤亡400余人,被迫转移。10月8日红军由小井、水田坝进攻沿河县。同日,宋华轩率独立第3旅16团(团长曹永兴)、17团(团长黄建侯)抵印江。由李成章指挥16团进攻红军,宋华轩指挥17团进驻德江接应。10月28日,黔军柏辉章率宋华轩、李成章等部,又与肖克红6军团战于石梁大河一带。红2、6军团展转黔东,无法站稳脚跟,转战他方。
同年12月,宋华轩调守台拱(今台江县), 是月,中央红军入黔。20日,台拱县被红军攻占,宋华轩转守施秉。25日,红军攻施秉,被宋华轩部击退。26日,红军增兵,集红2师、红15师再次围攻施秉。宋华轩战败,施秉失守,退守余庆。29日, 杨得志率红1 团攻余庆,城破,宋华轩败走。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不久转兵赤水。2月,又由赤水折回,经桐梓向遵义进攻。黔军柏辉章部刘鹤鸣第6团守娄山关,情势危急。宋华轩率第10团出板桥增援刘团右翼牛王屯、小箐等处。与红军邓国清红11团在黑神庙、小箐、观音阁交战。26日,宋华轩守娄山关右翼的点金山, 仓猝布阵, 被红13团猛攻,失守。随后得刘团胡集文营两个连增援,宋华轩组织督战队督逼士兵三次凶猛反攻,都被红12团击退。宋团阵亡营长两人及以下官兵甚众。继而红3军团向扼守小箐、关口的宋、刘两团发动猛攻,宋华轩团首先被击溃, 娄山关失守,宋华轩率残兵向东溃退。随后,遵义城也被红军攻占。黔军各部向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方向败退。3月14日,黔军组织宋华轩、周相魁两团由泮水反攻红军,宋华轩率队遮断红军后路。15日,被红13团、红10团击溃。此战中宋华轩被击伤。
4月,红军离黔后,王家烈在黔西整理黔军,柏辉章仍任第2师师长(注:稍后,第2师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02师)。宋华轩第10团因兵员太少,番号撤销, 余下兵员补充进第2师各团。宋华轩因伤编余,脱离军旅, 卸甲归田,闲居遵义。
闲居遵义不久,宋华轩因在地方上有较大影响力,被袍哥弟兄推举为人数最多的‘义字’总堂大爷, 张志清(曾任第34旅参谋主任, 务川县长.)为副。和‘仁堂’大爷张肇奎、‘礼堂’大爷柯南庭、‘智堂’大爷张绍安等统领遵义袍哥会。并与地方名流喻介凡(字圣域,遵义商会会长) 等交往密切。利用‘义字堂’弟兄商人居多的优势,勾结盐务局,垄断黔北盐市,获取巨利。
1945年12月。遵义县参义会选举, 宋华轩以地方绅士身份,参加县参议会筹备会, 随后当选为县参议员。1946年11月,因派系斗争, 新当选的牟(牟琳)派正、副议长无力正常开展工作,被迫辞职,参议会改选。宋华轩利用在四乡的影响力、张肇奎利用在城区的影响力, 鼎力相助喻(喻介凡)派刘肇基、胡滋椿顺利当选正、副议长。
1947年,国民党要员刘健群回遵义参加立法委员竞选, 专程拜访了宋华轩。刘健群得知宋华轩在遵义四乡的威望很高,担心宋华轩支持同选区竞选对手吴剑平(吴曾任遵务师管区司令,与宋华轩是儿女亲家.) 故登门拜访,请其助选。宋华轩作出两不相帮的决定,闭门家居两月有余。虽说两不相帮,实际是对刘健群有利。刘健群对宋华轩 "态度的爽朗,和言语的干脆 " 深表佩服, 对其形态描述:“他人很结实,说话短而有力。" (刘健群《忆选举 思故乡》一文中叙及此事。)
1949年7月,贵州省保安司令韩文焕到遵义组织实施‘防共应变计划’ 。10月,遵义县成立‘反共动员委员会’,县长沈麟书任主任,参议会长刘肇基任副主任,宋华轩、张肇奎等多人任委员。11月1日,遵义县‘城区防剿指挥部’ 成立,张肇奎任指挥、宋华轩任副指挥,队员由袍哥弟兄组成。19日,伪遵义专员卢杰逃向仁怀,遵义城区的防务由张肇奎、宋华轩‘防剿指挥部’负责。迫于形势,张肇奎、宋华轩接受了遵义中共地下党的领导,负责保护遵义城免遭败退的国民党军破坏,并维持地方秩序。
1950年2月,宋华轩跟随国民党蒋介石之心不死,在柏辉章、蒋丕绪(字在珍)指使下,按早前的‘应变计划’行动,在家中设立登记站,对国民党员、三青团员进行登记,与张志清、余明哲等人组织成立‘中国国民党反共救国会遵义分会’。联络城乡反动残余,进行反新政权活动。9月16日被逮捕,12月5日公审判处死刑并执刑,结束其绿林、军旅、邦首、商人贯穿的一生。
(收集到的资料有限,错漏在所难免。望知情者指正补充, 特别是看到此文的宋氏后人,如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请见谅。)
牟志军写于兴隆场
2020年4月
D. 旅长命令李云龙当团长,为何他要提无理要求
在《亮剑》里,李云龙的初次出场就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他所带领的1000余人不仅打垮了3000多人的鬼子,而且还打死了一个鬼子的大佐,这样大的功劳,放在哪个部队都是天大的功劳,而且还应该受到一番嘉奖。但李云龙并没遵守上级的规定进行突围,正是因为他违抗军令在前,所以战后就被撤掉了团长的职务,并被老总撵到了被服厂,并成了一位厂长。
而就是在王特派员的捣鼓下,李云龙手里的两位营长都被他给弄死了,而且连团里的政委也被谋害了。而这个政委虽然没有说明姓名,但是此人一直到被迫致死也没陷害李云龙。当然李云龙是非常尊重这位好政委的,所以在他的心里,没人能比这位政委更好了,直到他遇见赵刚。因为有了这个经历,所以李云龙便很反感有政委存在。
E. 旅长到被服厂找李云龙谈话,为何不直接进去
大家都知道李云龙是一个非常爱惹祸的人,一天不闹出点事情,他就浑身不舒服。在剧中,他本来是新一团的团长,在接到掩护总部撤退的命令后,李云龙就率部参加了吸引日军火力的战斗。等到上级领导转移完毕后,李云龙部为鬼子给包围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上级的命令又下达到了新一团,首长命令李云龙赶紧率部从侧面进行突围。不过李云龙却没有执行这一命令,而是选择了向鬼子的正面进行突围。后来李云龙不仅顺利的率部突围,而且还炸掉了日军的指挥部,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如果这个处罚的时间要是再长一些,也还还说,这李云龙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上面就让李云龙官复原职,而且还是总部直接命令旅长去找李云龙说这个事。细心一点的网友都能看出,老总是想找个人帮他“扛雷”。而旅长也知道李云龙得知这个消息会骂街的,于是便让警卫员先去告诉李云龙这个消息,等李云龙火发的差不多了,自己在踢开门进去骂两句李云龙,这样才不至于丢面子。
F. 旅长相当于什么级别,解放军旅长退休待遇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旅算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比如《亮剑》中,李云龙的顶头上司就是旅长。其实这个番号在现在基本上已经被取消,但是仍然有国家保留着这个番号。比如美国,到现在还是有斯特赖克旅。首先两个团为一个旅,两个旅为一个师。其次就是旅其实算是比较大的作战单位。最后就是旅这个单位之所以被取消,是因为军事改革。
最后就是旅这个单位之所以被取消,是因为军事改革。现在团以上直接就是师,这样可以方便指挥。毕竟如果多一个旅,那么师长的作战命令首先下达到旅长那里,然后再下达到团长那里,明显效率降低了。而且取消旅一级别的作战单位,还可以让部队减少人头费,那这个钱去为部队换装新的作战装备。更好的提升战斗力。当然旅这个级别的作战单位并不是不存在,只是少了很多。比如我们熟知的满广志就是一个旅长。
G. 部队旅里的命令都是谁下的
部队的命令只能由部队主官发布,而且要团以上首长才能发布命令,所谓部队首长就是指部队的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包括副职,但是只有正职才能下达命令,而且命令文书要有双主官的签字。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不是部队首长,而是部门首长,也就是司政后部门的首长,是无权下达命令的。
所以旅里的命令都是由旅长和旅政委共同下达的。如果是旅的上级下达的命令,哪一级发布的,就由哪一级签字下达。
H. 师长和旅长到底什么关系 师长下设置团长 那么旅长虽然比师长底但是有必要听从师长的命令吗
就看实际情况了,现在中国的师辖团一级作战单位,有些兵种会有旅一级编制,旅一级编制一般不辖团,直接到营,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信息化发展。战争的时候,如果防空旅、后勤旅、陆航旅配属到主力师的战斗序列中,那些旅长必须听从主力师长指挥,否则没有听从指挥的必要。
I. 《亮剑》中旅长到底是何来历,居然能让李云龙没脾气
《亮剑》中,李云龙的人设很有趣。他不同于以往抗战英雄一本正经,家国大义,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大侠”形象。
论脾气,李云龙的骑兵营说拿就拿,一口行军锅说背就背,平日里大嘴咧咧地李云龙站在面前像个三好学生,就这么牛。
事实上,李云龙对旅长更多的是尊重,因为旅长是李云龙的知己
原着中,李云龙打李家坡战役,击败山崎大队,就是陈赓旅长指挥的。
对于李云龙,旅长是太了解他了。没有把他放到第一梯队,也是对他的爱护和重视。当李云龙在团部因为没有上战场骂娘的时候,旅长的电话就打了过来,第一句话就是:李云龙,你小子肯定又在骂街,是不是?
士为知己者死,旅长就是李云龙的知己。
J. 旅长,司令员,团长哪个大些
司令员 >旅长 > 团长 。
1、在我军,司令和司令员没什么区别,不过司令员是正式称谓。军、兵种、武警总部、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卫戍区、警备区、海军舰队、军区空军和各基地的军事主官称作司令员。
2012年(壬辰年)10月28日各省武警总队总队长统一改称为:司令员。
其它国家军队没有司令员的叫法,一般都称呼司令。
司令员是规范的称呼;司令是口语,不规范,特别是在行文或着书时不应使用“司令”。但两种叫法的都是指某部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2、旅长,是军队中旅一级编制的最高军事指挥员,上级为军长或师长,下级为团长或营长。旅长一般由大校或上校担任。一般一个陆军步兵旅的人数在3000到9000人之间,每个兵种的旅人数不一,兵种内部视任务不同,所编制的兵员也不同。
3、团长,军队中一个团级单位的最高指挥官,一般由上校或者中校担任,每个团原来约一千多人 加强团可达3000人。上级为师长(或旅长) 下级为营长。在解放军中,和团长平级的是团政委,政委有部署命令的权力,只有团长署名未经政委副署的命令无效,由此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制度是在古田会议建立的。在团级部队有团党委,党委书记是政委,团长是副书记,在人事任免方面,政委居于主导地位,团长则负责军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