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用cp -rf 源目录 备份目录
cp是复制命令
-r 递归处理,指定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一并处理
-f 强行复制,无论目标是否存在
‘贰’ 如何对Linux进行备份
linux下不能用ghost进行备份的,在linux下好像用tar这个命令就能备份了(就是打个包),备份的目录主要有:/ /usr /etc /home 主要就是这几个了
ps:
linux的崩溃大多数是因为软件的原因造成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软件之间的冲突,这个在KDE环境下好像体现的比较突出(特别是在KDE环境下用GNOME的软件)
ps2:
如果lz指的系统崩溃是无法进入图形界面的话,那比较简单的是重新安装一下Xwindow就可以了,不需要大费周章的重新弄系统
ps3:
系统内核不一定要是最新的,只要稳定就可以了,比如现在比较稳定的内核版本是2.6.20-15的,千万不要去学Fedaro7,弄个2.6.21的内核,因为这个内核是不稳定版本。
关于更多Linux的学习,请查阅书籍《linux就该这么学》。
‘叁’ linux异地备份命令
linux本身不能通过命令实现异地备份。要说要说跨主机负责,可以用rcp和scp两个命令,都需要建立主机信任关系。rcp不加密,scp是基于ssh的加密拷贝。这两个命令都可以把A主机指定文件复制到B主机指定目录下。
但真正实现完整异地备份功能,一般都采用专业的备份软件,可以实现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甚至数据库备份功能。
‘肆’ linux都有哪些备份命令不要求详细只要求能全部列出来!谢谢
dd命令用的比较多。dd if=/dev/hda1 备份一个分区,ghost那样的备份,最好是dd
cpio和dd是一个类型的备份命令。
mp 适用于增量备份
rsync 同步备份
vmp系统备份
tar只能备份文件
ar集合备份
bzip,gunzip,compress类型的压缩备份
‘伍’ linux的备份命令是什么
liux系统之间传送用scp命令,linux文件放到windows系统中间架个ftp,linux向windows取文件用wget命令。
‘陆’ linux怎么备份系统
首先切换到root用户下,执行sudo su
并执行cd / 切到跟路径下,再按下面执行操作
执行命令df -h
查看分区磁盘情况,一些没有作用的分区可以不用备份的。比如说mnt,一般都是挂载的光驱文件,还有media等。
使用命令 tar cvpzf backup.tgz --exclude=/data --exclude=/datafile /
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舍弃,先分析一下你的各分区大小,在看看备份的路径分区大小够不够。我这里是将不用的datafile和data分区舍弃了,备份的文件名backup.tgz存放路径是“/”路径(因为足够大,就索性全备了)
ps:“cvpfz”是tar的选项,意思是“创建档案文件”、“保持权限”(保留所有东西原来的权限)、“使用gzip来减小文件尺寸”。
执行命令后,linux就立即开始了备份作业,备份过程截图备份完成后有如下的一个警告提示,应该是不影响的。
我们来看看备份的最终成果吧,在“/”路径下执行命令:ls -l
可以看到备份的文件backup.tgz了
也可以用命令df -h看看/根目录分区的使用状态,比未备份前少了8%,约7G左右
‘柒’ 几种Linux常用备份方法
(1)使用tar命令备份数据的格式如下:
$ tar cvf backup.tar /home/html
上述命令是将/home/html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打包成tar文件backup.tar.
(2)使用tar命令恢复数据的格式如下:
$ tar xvf backup.tar
上述命令将备份文件backup.tar恢复到当前目录下。
‘捌’ linux 文件备份命令
Linux备份命令详解
(2008-11-0807:58:34)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LINUX学习
vmp的常用方式:
1). 对于文件需要在只读方式下备份的文件,建议进入单用户:
# init s 或
>>>boot–fl s
2). 对操作系统各MOUNT点进行备份
3). # mount -a
# vmp -0uvf/dev/ntape/tape0_d1 /
# vmp -0uvf/dev/ntape/tape0_d1 /usr
# vmp -0uf/dev/ntape/tape0_d1 /var (如过var区是做为单独的文件子集也需要单独备份)
-f : 设备文件名 ( 比如 DDS tape driver)
-u : 更新/etc/vmpdates,用于增量备份
- v: 备份内容详细列表
- 0 : 零级备份
/dev/ntape0_d1: 系统执行完毕后,磁带停止在当前位置,可继续往下备份
/;/usr;/var : 各文件系统的MOUNT点
4). 其他说明
a、该命令方式对系统当前mounted的文件系统进行备份
b、备份级别说明
备份级别有0~9个级别,如果当前系统采用零级备份,当下一次采用5级备份时,系统仅将会对有变化的文件进行备份。
系统恢复常用命令--vrestore
恢复整个操作系统各文件系统的内容:
1). 准备工作:
a. 准备一个可用的新硬盘,容量大小和原盘基本相符。
b. 准备一套与备份系统相同版本的安装光盘
2). 用操作系统安装光盘启动到安装界面,调整新硬盘各分区大小后进入单用户。
* >>>bootdqa0 (dqa0 为SRM下的光驱设备号)
* 按正常安装步骤选着OK—》NEXT—》NEXT---》NEXT—NEXT---NEXT-CUSTOMIZEFILE SYSSTEM LAYOUT(调整分区大小)--》QUIT OR SHELL WINDOW。
* 注意:在调整新硬盘分区时一定要在引导块上选择ADVFS,并定义B区为SWAP
3). 创建操作系统的各文件系统。(如系统新盘为 dsk0)
mkfdmn/dev/disk/dsk0a root_temp (创建文件系统域)
mkfset root_temproot (创建文件子集)
mkfdmn/dev/disk/dsk0g usr_temp
mkfset usr_temp usr
mkfset usr_temp var(条件:在原系统中VAR为单独的文件子集)
注:在高级文件系统创建过程中,域名只要不和原来冲突,命名是任意的。但对文件子集命名方面最好和原来一致。(以避免不必要的修改工作)
4). 操作系统各文件系统的的恢复
#mount root_temp#root/mnt
#cd /mnt
#vrestore -xvf/dev/ntape/tape0_d1 (恢复该文件系统上所有数据)
#cd /
#umount /mnt
#mount usr_temp#usr/mnt
#cd /mnt
#vrestore -xvf/dev/ntape/tape0_d1
#cd /
#umount /mnt
#mount usr_temp#var/mnt (条件:VAR为单独的文件子集)
#cd /mnt
#vrestore -xvf/dev/ntape/tape0_d1
-f: 设备文件名
-x: 恢复磁带当前备份数据段上的所有数据
- v: 备份内容详细列表
5). 如果恢复硬盘与备份盘在系统中设备名的不同(如:备份盘为dsk0,恢复盘为dsk1)需要做以下修改:
#mount root_temp#root/mnt
#cd /mnt/etc/fdmns
#cd root_domain
#rm *
#ln –s/dev/disk/dsk1a
#cd ..
#cd usr_domain
#rm *
#ln –s/dev/disk/dsk1g
#cd /mnt/etc
#vi sysconfigtab
将swapdevice=/dev/disk/dsk0b修改为swapdevice=/dev/disk/dsk1b
6). SHUTDOWN系统,在SRM下,用新盘引导
恢复文件系统中某些目录或文件:
#vrestore –if/dev/ntape/tape0_d1
(/) add vmunixgenvmunix (在系统根区备份中只恢复vmunix和genvmunix两个文件)
(/) extract (开始恢复)
对个别或若干个目录单独恢复同上
操作磁带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磁带机在备份过程中是分段记录的,在恢复时一定考虑磁带的位置问题。按上述备份例子,在数据带上一共创建了3段独立的数据备份信息(/;/usr;/var)。以下命令可调整数据带的位置。
#mt rewind (磁带机回卷磁带到初始位置)
需要单独恢复/usr文件系统或个别文件信息:
#mt rewind
#mt fsf 1 ( 跳过第一个数据备份段 / )
如果以上需求发生在/var上则:
#mt rewind (跳过前两个数据备份段)
#mt fsf 2
‘玖’ linux下最常用的备份方式是什么
Linux环境下的基本备份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讨论了如何调用磁带设备,并且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决定使用回卷或非回卷设备。但是如何实现将系统的文件从系统中搬移到磁带设备上呢?这是各种备份工具的功能了。所有的Linux发布都提供了所有备份工具的祖先:tar(当然实际上dbppt和bppt,
a/k/a
mp
and
restor,才是Unix系统的备份工具的亚当)。tar命令在Unix
Version
7中出现的。该命令的名字来自于"Tape
ARchiver"。该命令被设计为能非常容易的实现将数据从系统备份到磁带中或者从磁带中恢复数据。
tar命令的基本语法为:
tar
-mode
-option
[files]
这里c表示创建(backup),-x提取(restore)或者-t内容列表(list),选项包括如下元素:如-v表示详细输出,-f
file表示目的(创建模式)或源(提取或者列表模式),更详细的信息,请看系统tar命令的手册(man
tar)。
使用tar做最简单的备份如下所示:
tar
-cvf
/dev/st0
lost+found/
var/
var/adm/
var/adm/LST/
var/adm/LST/log/
var/adm/LST/log/debug
var/adm/LST/log/history
var/adm/LST/log/cmd.trace
var/adm/LST/log/install.success
var/adm/LST/log/postin.failed
var/adm/LST/log/install.failed
var/adm/LST/analyse/
var/adm/LST/analyse/boot.img
var/adm/LST/analyse/boot.msg
var/adm/LST/analyse/boot.info
var/adm/LST/analyse/boot.diag
var/adm/LST/analyse/boot.params
var/adm/LST/database/
var/spool/
[...]
该命令的c选项表示创建一个新的备份(c),并且使用详细模式(v),并且将整个系统备份输出到/dev/st0(f)。在这种情况下,tar操作将打开/dev/st0文件(设备),将数据流以tar的数据格式的写入到那个打开的文件,并且在所有的数据被写入以后,关闭文件。因为我们这里选择了回卷设备/dev/st0,文件(存储介质)将使设备驱动在tar关闭文件以后回卷磁带。
下一步将是验证数据被正确的写入到磁带中。不幸的是,Linux环境下的tar命令仅仅提供了一种比较模式的验证手段-磁带内容被重新读入,并和原始文件逐字节进行比较。然而,这仍然比没有验证要好很多。因为在进行恢复时发现磁带中有坏数据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情。
在恢复结束并且被验证以后,一切并没有结束,因为系统中的数据是不断变化的,一个保持不断变化的系统的备份的方法是持续进行定期的对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备份。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这样的备份,但是最方便的是增量(incremental)和差分(differential)备份。
‘拾’ Linux常用备份方法
用于备份的Tar
备份工具Tar是以前备份文件的可靠方法,几乎可以工作于任何环境中,Linux老用户一般都信赖它。 Linux中以.tar结尾的文件都是用tar创建的。它的使用超出了单纯的备份,可用来把许多不同文件放到一起组成一个易于分开的文件。tar是从Tape ARchiver备份工具起步的。包含在Linux中的GNU tar工具简便易用,包含了一个用来压缩的选项,且支持不断增加的备份。tar是一个命令行的工具,没有图形界面。使用Konsole或Kvt打开一个终端窗口,接下来是一个简单的备份命令: $tar cvf - /home > /temp/backup.tar
这个命令在/tmp目录中创建一个backup.tar的文件,/home目录中所有内容都包含在其中。接下来可以把tar文件拷贝到备份磁盘中。使用简单备份时,如果要使用压缩功能,改为下面命令: $tar czvf - /home > /tmp/backup.tgz
上面扩展名. tgz指出这是一个压缩文件。下一个例子可以用来直接备份到一个安装好的Jaz驱动器中,但这样做要确定有足够的空间: $tar czvf /mnt/jaz/backup.tgz - /home
对于一个磁带驱动器,使用设备名称: $tar czvf /dev/st0/backup.tgz - /home
如果有一个备份非常大,可以使用多卷选项。但是,这样做就不能使用压缩。当第一个磁盘或磁带填满后,tar将提示插入另一张: $tar cvMf /dev/st0/5mar2000.tar -home
要恢复备份使用下面的命令,以Jaz磁盘为例: $tar xzvf /mnt/jaz/5mar2000.tgz /home
表1列出了tar主要功能参数。此外还有很多可选参数,本文不再详述。
表1备份工具tar可以用crontab工具设置成基于时间的有规律地运行。例如,每晚2点把/home目录备份到SCSI磁带驱动器中,只要将下面语句添加到root的crontab中即可: 00 02 * * * tar cvf /dev/st0/homefiles.tar - /home
用于备份的Cpio
GNU cpio工具像tar一样从命令提示行启动程序。与tar相比cpio更复杂,但是也更为可靠。因为如果一个tar文件中某处有一个坏块,就不能对备份文件的其它部分进行访问,而使用cpio,只有坏块不能被访问。cpio创建一个称为-out mode的备份,备份存档中包含了文件和所有者、时间及访问许可等信息。cpio需要一个假定要备份的文件列表。创建列表的一个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使用ls命令。例如,要把/home目录备份到SCSI磁带设备中,输入下面的命令: $ls /home | cpio -o > /dev/st0
也可以使用find命令。它包括许多选项可以用来消减被存档文件的数量。例如,下面的命令对所有在上一个2 4小时内修改过的文件进行存档: $find /home -mtime 1 -type f -print | cpio -o > /dev/st0
- in模式把文件从备份存档中解出来。下面的命令会恢复前两个备份例子中的所有文件: $cpio -i < /dev/st0
你也可以对cpio的备份进行计划,用crontab工具设置成基于任何时间的有规律地运行。例如,要在每晚2点把/ home目录备份到SCSI磁带驱动器中,把下面的语句添加到root的crontab文件中即可: 00 02 * * * ls /home | cpio -o > /dev/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