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北漂程序员回老家当小学老师,月薪一万变两千,你遇到这种事会如何选择
相信这段时间大家都已经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则让人非常震惊的消息,那就是有一名程序员在北漂的日子里面能够拿到月薪2万,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当小学老师,拿月薪两千这趟,很多网友对此非常的疑惑,认为这样做究竟不值得,但对小编来说,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好的。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我们愿意为这名程序员点一个大大的赞同时,也希望这名程序员以后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好,能够培育出更多的人才,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这种英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赞美和敬佩。
㈡ 北漂的结局都有哪些
北票,一个沉重的字眼,犹如三和大神,一线城市的努力的人,都被深深的烙上了印记。
40岁的程序员下岗,内核工程师,在外企工作了10多年,月薪2万,但还是下岗了,虽然他离开时公司损失超过50万,但他过着“安稳”的生活,忽然断断续续,北飘长老慌了:去哪?
北漂了20多年结果是什么?回老家能干什么?这就是老北漂的现状!
中年危机正如它所说的
40岁是找工作的尴尬年龄,这时候,大多数雇主都会被大多数雇主“反感”,35岁以上的人很少考虑,更不用说40岁的求职者了。
在互联网行业,对于程序员来说尤其如此,你的职业生涯可能就此结束,你需要考虑换线,一些业内人士总结了以下专业规则,虽然有戏谑的成分,但也暴露了这个行业的真实现状和苦涩。
对于这样的职业地位,一位互联网从业者气愤地说:卡龄是996,十年前,很多公司都有十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专家,卡时代很少见,现在996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大家都害怕了,老农精疲力竭,突然死去。
危机中的焦虑
许多年长的程序员正在考虑改变职业,他们将继续从事技术工作,很快将面临下一波裁员潮,在这个年龄,他们无法与年轻人在身体上竞争,他们的学习潜力下降,他们没有未来。
有的程序员早就计划好了:我是程序员,30岁就赚了税前2万,传统行业工资低,40岁了,我应该考虑一下我将来要做什么,如果薪水没有达到预期或一目了然,可以考虑副业或创业,有时也不要勉强自己失败。
中年危机言论肆虐,成长起来的基层员工十分心疼,很多一线城市苦于工作的职场人士,都在考虑回老家到三四线中小城市工作,以下网友的评论让不少996人羡慕不已。
我在一个小的三线城市教书,我的丈夫和妻子都是老师,他们的年薪接近20万元,2007年结婚时,他们全额买了一套房子,并在前一年开始提供第二套房子,房子里有两辆汽车和两辆摩托车,每个人都和丈夫一起开着自己的车,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干扰,我周六和周日开车出去寻找有趣的景点和美味的地方,生活很舒服,我在广州和深圳的朋友和同学生活压力很大,许多人仍然在不买车的情况下提供他们的第一套公寓, 您只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但“回家”的旅程不会那么顺利。
中年危机可能来得太晚,但不会缺席
许多人毕业后在大城市谋生,但他们想回到家乡,早些年,大概是因为面子的原因,终于学会了做人才,在大城市里没有立足之地,但现在,有些人想回老家,却发现没有地方,没有合适的工作,在大城市,月收入一万到两万,回老家也只能干几千份工作,这样的差距在短时间内是不可接受的。
例如,以下来自网友的叙述。
毕业后,因为害怕高房价和大城市的压力,我没有去一线城市的打算,平时,我的家乡城市小,环境好,生活节奏慢,很适合生活,但真的没办法选择回去,流入的四线城市确实没有就业机会,公司很少,都是小公司,连大学生都招不到,月薪在两三千左右,这个小城市没有工业,最可靠的工作是公务员。但是,小地方考公务员,难度很大。
我放弃了在家乡东北省省会做事业单位的机会,来到了北京,首先,很多家人和朋友不建议回去,其次,我觉得如果我回家,我的孩子可能会走上和我一样的人生道路,是的,他上的是同一个小学和中学,可能是我老师教他的,所以他就出来了。
现在在北京工作,工作比较忙,回想起来,我想说的是,无论我怎么选择,我都会后悔,我常常觉得回家就好了,仿佛来到了北京,整个人的世界观都开阔了,遇见了很多优秀的人,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同时也忍受了流浪的痛苦和心情,只希望以后想到的时候能笑一笑。
总结:换句话说,在小城市工作就像五十年后收到死亡通知,而在大城市工作就像拿着一张虚构的藏宝图,在大城市工作的你想回到家乡吗?回到家该干点什么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相互讨论学习!请大家多多收藏,点赞,转发!
㈢ 北漂码农返乡教书,工资骤减却幸福,为何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返乡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有四个一线城市,分别是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在经济总量,现代化建设程度,人口规模,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水平等等方面远超于其它城市,属于发展程度上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虽然‘一线城市’这个名头并非官方说法,但却印证了这几个地区目前所拥有的巨大优势。正因如此,每年一波一波的人都在前仆后继地往这些地方扎根,因为发达地区意味着更高收入,更多的发展机会,甚至一定程度也成增长见识。
回老家虽然收入低点,但是更加自由,更加轻松,竞争没那么激烈。况且随着新一线城市崛起,这些地方的发展机会甚至比一线城市还要多一些。工资开始高了,消费也能接受,这也是年轻人返乡的一大原因。
㈣ 北漂的程序员想转行,各位给点意见。
你第一年5.8K跳槽第二年起码8吧,在跳次起码10吧3到5年的起码15+吧。销售底薪一般2K左右,其他的还是看个人能力的,不是行业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
㈤ 华为员工失业后去哪了
2017年年终,一名中兴通讯的程序员(以下称为老李),被告知将被裁员,自己的股权也将要被低价回收。
根据当天的监控显示,大约在10点10分,老李达到了中兴通讯大厦。
从一楼刷完卡之后,老李搭扶梯上了2楼。“上扶梯后不久,老李突然举起了双手,做了一个投降的姿势,监控画面可以看出老李的脸色非常难看!”
扶梯上了2楼之后,老李随即乘垂直电梯上了26楼。然后从26楼的窗户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42岁的生命。
老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南开大学硕士,毕业之后,在华为干了8年,之后又在中兴工作6年,是一名资深的工程师。
从老李的履历来看,他并非走投无路之人,是什么让其看不到了生活的希望,是什么让其世界的光突然熄灭,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呢?
他轻生的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每一位类似“老李”这样的中年人都极其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还不完的房贷和车贷,鲜亮的外表下的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中年人的普遍危机: 明明工作很努力,收入很高,却活得很累。整个家庭的财务状况,就像进入了死循环:收入越高,负债越多,只要一天不工作,整个家庭就要瘫痪,甚至破产。
他们就像《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作者罗伯特.清崎笔下的“老鼠”一样,深陷财务沼泽,不管怎样努力,都跑不出这个“老鼠圈”。
明明很努力的工作,收入也不少,却活得非常累,自身的财务危机重重。
造成这样的局面,其实很多“老李们”都有一个共性:没有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财务结构极其脆弱!
我们知道,优质的资产配置,能让我们面对人生的各种窘困的财务状况迎刃有余,让自己充满希望和信心。
如何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
手上有粮,心中不慌;手中无粮寝食难安。而我们做资产配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提前备粮”面对各种窘困的财务状况,让我们有所准备,不至于让“窘困”压垮我们生存的希望。
根据资产配置可以抵抗的不同“窘况”,我把资产配置分为了以下三个等级:
1)初级资产配置:保障基本的生活开支,即使短期失业(6个月内)也不怕。
2)高级资产配置:可应对经济危机、中期失业(12个月内)、重大的生活危机,比如重大疾病等。
3)超级资产配置:可应对中年危机,解决子女教育、夫妻养老退休、随时可以退休不工作。
2008年,汶川大地震,80%的房屋夷为平地,但却有20% 的建筑屹立不倒,很大的原因就是当初盖房子的时候,就是瞄着防8级以上地震去建造。我们的资产配置也是一样,只有我们提前做好配置,才能抵御相应的风险。
初级资产配置:保障最基本的生活
1)一套自住房
2)夫妻双方的社保
3)6个月的生活费
一套自住房和6个月的生活费都比较好理解,因为都属于在衣食住行的基本开支嘛,那为什么夫妻双方一定要买社保呢?
很多小伙伴觉得,社保一个月交1000多,一年就要交1万多,医疗报销也就几千块钱,觉得非常不划算。但其实,社保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能让我们享受很多“好处”。
社保带给我们的“好处”:
医疗保险,能在我们看病时,医疗医药报销70%-80%左右的费用;
社保所交的养老金,我们在退休的时候,可以领取做生活费,虽然不足以让你的生活滋润,至少让你有饭吃,饿不死;
外地孩子读书教育,需要父母有交社保;买房、入户,还需要3-5年不等的社保。
所以,你在一个城市生活,如果你连社保都没有,是连最基本的保障都享受不到的,如果你没有能力买商业保险,我建议你先买社保。
我们可以看到,初级的资产配置是比较脆弱的,一旦家里有人发生人生意外或者重大疾病,或者突然失业,长时间找不到工作,我们可能就会束手无策了。
㈥ 年薪30万在北京,算的上一份体面的工作吗
年薪30万在北京,算的上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只就北京而言,这样的收入水平,也应该是超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一般民众收入水平了。
㈦ 北漂程序员回老家当小学老师,月薪一万变两千,心理上需要作出哪些转变
需要做出的转变:
科学看待薪资的变化。这不是你个人能力不行,而是这两份工作的“核心价值”不同。
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生活习惯、生活观念,社交圈子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㈧ 北漂程序员都去周游世界了,我为什么还在原地焦虑
用不到焦虑,可能人家更努力更幸运,我也曾是北漂程序员的一员,从在北京的13k到现在回老家的6k,有落差也熬下来了。如果想要削尖脑袋往上钻,想留在北京发展生活,那还是要想方设法磨练技术多交际寻找更好机会。要么就放手,用在北京攒下的积蓄回老家买辆车买套房子讨个老婆,找个差不多的工作还还房贷,享受享受生活也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