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年薪百万的人都是从事什么工作,聊聊看
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失业,也有很多的企业倒闭,但是也有一些人在疫情期间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在疫情结束后会有一个求职的高峰期,很多人在疫情因为没能及时复工,所以副业的作用就凸显出来,有的人进军网络开始做主播,还有的直播带货可以说是各显其能,曾经的网络红人李佳琪一场直播销售额就破亿,他的收入也是非常高的。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收入群体出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是迎来了一系列的造富神话,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破产,那些年薪百万的人都是从事什么行业呢?主要就是互联网的高管,还有就是程序员,以及金融行业。
还有就是金融行业。金融行业一直都是一个利润比较高的行业。但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从事的行业,很多人从事证券或者股票等投资。有的人赚了,但是有的人也赔了,股票今年因为疫情影响,美国股市多次熔断,也是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中国的股票也是一直不稳定,所以很多人投身股市也是赔了很多。不管哪个行业,能拿到百万年薪基本也是各行业的翘楚了。
② 程序员一般年收入是多少
不同城市不同岗位不同公司都会对收入有影响。
小家电控制板、电子玩具程序员,这种程序员编写的程序种类多,另外需要懂一些电路板的知识,比如画板、焊接,这类程序员在北上广待遇10K起步(能够做公司安排的任务,下同),更多就要看公司规模和老板是否大方了。
工业设备程序员,比如电梯控制板、机械手臂等,这些程序员一般在一个行业积累时间较长,待遇同样也很不错,20K以上应该在北上广不成问题,但是需要长时间积累。
手机APP程序员,比如手机斗地主游戏、掌上网络等,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程序员,由于懂的人少,待遇很不错,刚入门2年的程序员在北上广就可以15K往上走了。
4.IT程序员,负责网络编程,待遇也行15K+,但是工作量比较多,加班是常事。
③ 学程序员前景怎么样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火热发展,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软件编程薪资待遇一直比较高,而且刚过完年,京东,阿里又要招聘相关从业人员,而且凡是进入这个行业的开发人员工资都是水涨船高,有个几年年的工作经验的反而会更好找工作,薪资会越来越高
编程算是一个门槛比较高的职业了,长期以来都是供不应求的,而且从这么多年看来,需求量始终不减,工资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即使之后学编程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是属于前20%的,何愁应聘时工资会降低呢
从个人角度来看,编程从现在以及随后几十年间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除非到了市场非常饱和,程序员遍地都是的情况,但目前显然不是,去任何一个公司招聘人员上看,互联网行业都算是比较火爆的行业,招录程序员的不在少数,工资比一般水平要高很多,即使像文科出身的,都想要在业余时间学编程,但可惜自学难度太高,又没有系统的时间去报班学习,实在是一大遗憾
那么,我们来聊聊编程难吗?
很多时候,做的事情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是我们把他想难了,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要学好一个技术做好一件事,必须要掌握一万小时定律,其实这个观点说对也对,说错也对,怎么讲呢?一万小时定律是需要成为专家级别的人语言奋斗的时间,而真正学习一门技术,如果只是入门,其实仅仅只需要二十小时,如果每天花两小时来建议,那么入门也就十天就可以搞定,编程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入门,其实真的在我看来找准方法,十天半个月足够了,当然如果说要找到工作,那估计要四个月到半个月的每天学习努力
怎么学习?
重视基础,这个不是喊口号,很多人学习编程眼高手低,觉得自己能看懂,能随便写点东西就算学会了,问了一些基础东西一问三不知,还不服气说会编程就好,要懂那些做什么,这是最大的错误,基础很重要,例如,你不知道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特点,你如何去做方法的封装?如何去做类的继承和如何能明白别人写这段代码的时候为什么要这么处理?这些都是基础能告诉你的
编程是个手脑并用的活,光看懂明白是没有用的,如果不用手去敲一下代码永远不知道自己会饭什么错,我曾经因为一个空指针问题排查了一个小时,也因为一个地方没写分号找了半天,这些都不是看书就能得来的经验,在我烦了这些错误之后我会总结,记下来,作为我自己的经验,然后下次再遇到就知道自己曾经在这里犯错了,就会小心不在犯错
④ 程序员真实薪水平均到底多少
⑤ 程序员的工资一般是多少
一个月8000左右吧,每个城市都不一样
⑥ 程序员的平均工资是什么水平
一线城市程序员的平均工资为13451元,工资中位数为1200元,其中95%的人的工资位于5250到30000元之间。
普遍认为,程序员是一份高薪的职业。从调查结果来看,工作 3 年内,1/5 的程序员群体年收入在 6 万以下。1/5 的程序员在 3 年内年薪就达到了 20-30 万的水平。大多数程序员年收入在 10-20 万之间,相比于其它一些行业,月薪过万已经是高收入水平。
在工作 3-5 年后,90% 以上的程序员达到了月薪 1 万 + 的水平,只有大约 10% 的群体年收入低于 10 万。超过 1/6 的群体甚至年薪达到了 30-50 万的水平。
10月24日是“程序员关爱日”。
由于信息量的单位1GB=1024MB,1MB=1024KB,这个数字就成为了程序员们表示自己身份的符号。
软件从业人员分为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现为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员,系统架构师,测试工程师六大类。“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很多程序员都曾这样感慨和抱怨过自己的生活状态。”
⑦ 程序员收入到什么水平可以年薪500万
一般来说达不到。我同事的孩子在北京当程序员,干了7年了,现在月薪才17000。达到500万的名校毕业,还得是大企业,一般的达不到。另外对于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⑧ 程序员真实薪水平均到底多少
领-袖级别:李彦宏,马化腾,马云,丁磊,刘强东等,年薪过亿!!
大-哥级别:一般直接向领袖级别汇报工作的,年薪应该在千万吧!
精-英级别:一般是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主要汇报对象是大哥级别的,年入百万没问题!
总-监级别:向精英类程序员汇报工作,年入50万应该可以的。
工程师级别:年入20万左右,有一定的车贷,房贷等。
包工头级别:年入10万左右,一般是一个小组的负责人;
民工级别:年入6万左右,程序员中的大部分阶乘。
码奴级别:年入3万左右,生活压力比较大。
⑨ 作为90后年入50万以上是什么体验
即使处于薪资链顶端的程序员,年薪(不含期权、股票等)超过50万,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在我们平台上能够斩获50万+高薪的程序员不超过3%。其中90后的身影更是渺渺。
那么这些90后,年薪50万+的程序员们,究竟做对了什么?他们有什么别致的体验?
注:为便于理解,下述回答中出现的所有和级别相关的信息皆参考阿里级别。
注2:回答略长,可能会占用你7 分钟的时间。相信你读完可以有所收获^^
我们深访了10+名这样的程序员,把他们其中最常见的三种途径梳理了出来,分别是:
1)在一家公司的初期加入,并伴随着自己的业务线在短期内共同成长为细分条线的负责人,拿到年薪50万+;
2)一步一步向知名大公司靠拢,通过自己技术的进步证明自己的实力,最后在一线知名互联网公司做到 P7及以上,拿到年薪50万+。
3)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精耕细作,以技术能力获取在 BAT 中的 P7岗位,并在 BAT 中拿到较高的绩效考评分,最后年薪50万+。
我们选取了用这三种方式拿到年薪50万+的90后候选人中的代表,用放大镜来看看他们的成长轨迹。
?D帆,90年,工作3年,在一家创业公司负责一条细分业务线
Java 后端工程师?D帆,凌晨两点下班,三点到家,五点紧急处理线上业务问题。这种工作状态已经习以为常了。?D帆如是说。最近已经算很好的了,春节回来以后第一次搞到这么晚,28岁的?D帆顶着两个黑眼圈平淡的跟我们聊起了他在这家创业公司加班的点滴。这两年 AI 很火,各条业务线的算法都需要大量离线计算资源,计算资源不够用了,线上服务也受到了影响。
踩在90后尾巴上的?D帆,刚好工作满三年,现在在某家独角兽公司负责一块单独的业务线,除了做好分内的工作,?D帆现在还需要技术选型、跨部门沟通等等。17年底?D帆涨薪之后稳稳的突破50万(不包含期权)。
回望起自己从一个初级游戏后端开发师成长为现一个业务条线的小 leader,?D帆认为能够抓住一个一开始并不明朗的机会,抗住这个机会带来的所有挑战,最后的年薪50万,不过是对于他成长的一种肯定。
?D帆加入现在这家独角兽公司是个巧合,彼时的?D帆刚工作不到2 年,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深度,?D帆开始在市场上看机会。这家独角兽公司给出了30万+的年薪和大数据方向的岗位。?D帆综合衡量下觉得不错,便加入了。
进公司?D帆遭遇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加入的那个组从原来的大组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发组,专门开发某一基础业务。他成了这个组除了老大之外的2 号员工。这个业务以前只是调用的第三方 API。因为这个功能比较基础,再加上提供 API 的公司能够支撑的并发量太小了,所以当时公司就成立了一个新的团队,重新做。
虽然是2 号员工,但是这段日子却是?D帆在这个公司,相对最轻松的时候了。?D帆跟着老板从0 开始,做这个基础功能。老板负责框架和选型,我负责落实和 coding 相关的所有事情,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不断进步,不会就去想办法找资料、看书、问人,解决完一个问题,有时间写总结、复盘??D帆对于自己的工作状态十分满意。
这样的平静的工作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大概是17年第二季度开始,业务量进入爆发期,我们处理的数据量从百万级到了千万级,基本上每隔两个月,我们的业务量就翻番。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报警电话成为?D帆接到的第二多电话,最多的是外卖电话。
业务量不断增加的这九个月中,对于?D帆而言能够按照中国时间睡个完整觉就是最大的幸福。后端开发能遇到的难题、陷阱,17年那9 个月里,我们团队算是逐一把所有坑都踩了个遍,高并发、多线程等等,?D帆所在的这个刚组建不久的团队,经历了一个成熟团队中可能需要3 年,甚至更久时间才会遭遇的一系列问题。有的时候为了临时解决一个线上问题,?D帆会用一些自己都觉得可能未来会出岔子的办法临时应付掉。应付完之后,当然需要找个时间把这个可能会出 bug 的地方修复好,公司哪有时间给你优化、重构,只好等到一天工作结束,牺牲掉睡眠时间优化、重构,我的黑眼圈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有的。
业务增长的同事,团队也在迅速膨胀,17年下半年,?D帆作为最资深,最能干的员工,被提拔成了小组长。说是小组长,其实手底下也就两个人:一个校招来的新人和一个工作不到2 年的初级 Java 工程师。对于?D帆而言,现在的工作已经从单纯的技术工作开始逐渐走向综合化,我们组的业务需求基本由我负责,因此其中就会涉及到很多团队间沟通的工作。从最开始的思考如何在技术上有纵向的发展,现在?D帆已经需要调整自己的进步方向,考虑怎么样进行广度的提升了。
当我们问?D帆,工作这么辛苦,没想过跑路吗??D帆十分直白地回答我们,当然有,只不过真的太忙了,没时间准备面试,就这样一个有点啼笑皆非的理由,?D帆留在了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公司。
?D帆不仅留下来了,并且给公司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遇到一个机会,抗住这个机会带来的所有压力,不逃避中间的一系列的难题,大约就是28岁的?D帆之所以能够拿到50万+年薪的秘诀。
华荣,91年,工作5年,在某一线互联网公司P7
华荣的语速很快,说话很有条理,平常人需要花60分钟讲清楚的事情,他能提纲挈领地凭借着超快语速,30分钟内给你讲清楚。
对于华荣而言,他人生中最不自信的一件事就是学历了。二本出生的他,在找工作这件事上,并没有十分大的优势。我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上了二本才觉得自己需要好好学习,作为半路出家的学霸,华荣的每一次机会都来之不易。
13年本科毕业前夕,华荣拉着一个箱子,就去了北京。破釜沉舟,没想着怎么回去,带着自己的简历,华荣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最后终于在一家老牌互联网公司急招 Android 工程师的时候趁虚而入,成为了一名初级 Android 工程师。
能够拿到这个机会,华容十分珍惜。所以当遇到你去开发一个 app,公司暂时不会给你提供额外的资源的要求时,华荣迎难而上。把这个只是公司试水的实验性项目,做成了公司的明星项目。
我每天就琢磨,怎么样才能把这个 app 开发出来华荣回忆给自己带来第一桶金的项目,更加兴奋了。为了能够做出来这个 APP,华荣初生牛犊不怕虎地逆向了许多软件,最后终于倒腾出一个还不错的版本,拿着这个项目,华荣说服了当时的老大,拿到了后续跟进的资源,成了当时公司里一个令人瞩目的明星项目。
然后我就琢磨着跳槽,华荣十分直率的说出了后来的心路历程。第一份工作,我又是二本,能拿多少钱你们差不多也知道,这样的薪资在北京哪里活的下去。再加上有了这个项目的助力,华荣有了比学历背景硬的项目背景给他背书。
15年,华容通过我们平台入职了一家一线互联网公司。在新的公司,华荣除了接触项目上的一些事情外,也慢慢承担了一些项目沟通的工作。对我来说,如果工作有什么进步的诀窍的话,大概就是保持一颗刨根究底的心去做项目,华荣如此总结自己工作中让自己能够不断进步的经验。
17年底,华荣在职称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升到 P7级别,薪资也跟着涨了起来,达到了年薪50万。
探索是会上瘾的,这是对于华荣最好的概括。从大学里获得第一台安卓智能手机的兴奋,到后面发现做出各种 APP 的成就感,华荣的自信来源从来都是技术本身。
我也知道只提升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华荣在谈及未来发展时跟我们聊了聊他晋升之后的痛苦。公司希望我能够带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面对这样的发展毕竟之路,华荣也学会了迁移自己的成就感来源,把自己热爱的技术当成日常工作之外的探索,先完成好本职工作中需要的进阶。
思源,91年,工作3年,在某BAT,P7
思源的生活很丰富,每天差不多8-9点左右下班,去健身房运动,晚上看看 NBA 转播或者读一些历史书。周末是思源固定的充电时间,作为一个算法工程师,思源有一些基本的素养在坚持:每周一定要看看 paper,调调模型。思源会花上大半个周末的时光来研究这些新技术。
因为去年自己的一些模型被很多事业部采用了,思源拿到了不错的绩效考评,薪资上了一个台阶。
即使在同龄人里,思源除了进步速度远超于一般算法工程师,思源积累的时间也远远超过了刚刚工作3 年的算法工程师。
这事儿得从思源读研究生时候说起,因为在 GitHub 上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小项目,思源踏进了算法的坑。作为非 CS 专业出生的思源,为了说服导师能够统一他在研究生时就去公司找算法岗位的实习,思源费了不少功夫。
所以算上这段时间,思源在算法上的积累其实满打满算已经不少于5 年。凭借着实习期亮眼的表现,思源成功入职某知名外企的中国 office。工作1 年之后,思源看中 BAT 能够应用的庞大数据量的业务环境,以 P7级别加入 BAT。
和梦寐以求的大数据量的业务环境一并而来的是 KPI 考核制度。思源必须要在技术追求和KPI 指标中做好平衡。毕竟 BAT 不是慈善机构,你研究的前沿技术如果不能为现有的业务量进行服务,那么公司只能对你说抱歉。思源一开始在 BAT 的路,走的并不十分顺心。
我是一个对技术十分狂热的人,如果我知道了一个前沿的模型或者一个新的解决方式,不能让我在业务中有所尝试,我会觉得十分可惜。思源如此评价自己,但这并不是公司的出发点,更不是拥有庞大数据和实时流量的 BAT 的出发点。他们虽然也希望能够有显着的提升,但是这是在保证稳定的情况下。当个人的想法和公司的想法发生冲突时,只能调整心态来解决问题。
说服别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告诉他我想怎么做,而是直接做出成绩经过几轮和老板协商未果后,思源调整了自己的策略。当然不是盲目不计后果的干,只能牺牲自己的时间,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去做自己想要做的尝试。
抱着这样的心态,思源收获了几个明星业务部门对于他提出的解决方案的采纳。虽然我很不喜欢这样的方式:自己做的东西还要自己去卖思源忍不住发了些牢骚,但是被认可的感觉还是挺好的,牢骚之后,思源还是忍不住有些小自豪。
16年,思源进入某 BAT 企业时,对方企业为这位工作不足2 年的算法工程师开出了高级别,看中了他发展的潜力。1年多过去了,思源用自己的项目证明了他担当得起这个级别,甚至想要谋求更高的级别。
思源和?D帆一样,都是一个不爱打无准备之仗的人,转型算法这个仗,思源花了几乎整个硕士期间来进行准备。
因为热爱,所以能够跨越转型中的千辛万苦。
有人会说,思源的薪资多多少少收到了 AI 浪潮的影响。但对于思源而言,他爱上算法的那年还是13年。你永远没法追上市场的风口,你要做的只是坚守自己热爱的技术,追上他的浪潮就够了。
在这些拿到50万年薪的90后中,有很多看似虚无缥缈的,常用来评判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变得越来越清晰,有潜力、学习能力强、有自驱力、有责任心等等。这些闪光点具象化到操作上:
?D帆这类的程序员,采用了默默抗住压力,不断敦促自己随着目标的更改而修正自己的前行方向;
华荣这样的程序员则是抱着一颗和项目共存亡的心,上瘾般的解决自己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和思源类似的程序员,一方面小心尊重着公司的要求,一方面又对自己在技术上的贪欲十分放纵,通过技术的精进创造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当你习惯用差不多、就这样吧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你认为是幸运得来的回报,永远都不会降临在你的头上。
⑩ 程序员工资真的那么高吗
根据《2018年中国程序员生存状况报告》,年薪 5w 以下的程序员仅占 6.2%,且年龄都在 25 岁以下,工作年限只有 1-2 年;大多数程序员年薪在 9-30w,平均月薪达到 10k 以上,这相比于其他行业已算是高薪;年薪 40 万以上平均年龄为 36 岁。
为什么程序员普遍高薪?
1、程序员是IT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it 行业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资本的宠儿。近年来,多数风投都进入了互联网公司,这是一个循环,资本看好,就会出现更多的创业者。创业公司越多,就需要越多的技术人员。所以,这个行业总体上是不缺钱的,有能力给程序员开高薪。
2、程序员的门槛相对比较高
这个门槛不是指学历,而是很多人倒在入门的路上,因为零基础入门时总会遇到挫折,很容易让人放弃,能真正坚持学完然后做这一行的人,相比别的行业来说还是少很多。
3、程序员的不可替代性
软件技术公司最主要的开销就是人力开销,人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软件开发不是工厂,很难量化,没办法做到流水线工程。有些关键的岗位人才一旦流失,就会对公司产生巨大的损失,这也是程序员值钱的一个原因。当然前提是技术实力过硬,如果只是打杂或者混日子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未来,程序员会持续高薪
在所有职业当中,程序员是增长得最快的。很多传统工作类型已经渐渐被取代了,正是因为程序员把这些工作内容自动化了,这个趋势肯定会继续下去。
软件行业的变化会远远超过几次工业革命的变化。传统行业被软件化需要程序员来实现和维持。未来几十年内,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与其它行业的工资差距也会越来越极端。
站对了风口,猪都能飘,更何况是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