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是谁下的命令
是张学良下的命令不抵抗。
北伐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意图独霸,削弱其他军人兵力,因此,于1930年5月,爆发了中原大战,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决意联军,合取蒋介石。联、蒋双方经过激烈战斗,死伤惨重,蒋军战势危机,被联军包围,蒋介石面临生命危险,向张学良求救。
9月18日,张学良宣布反对内战,支持蒋介石,希望各方立刻停战。张学良的建议被联军拒绝后,张学良于两日后率东北军几万人入山海关,蒋张合力,联军溃败。
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张学良收编接管西北军,并入主燕京,进军华北,势力大增,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从此后对中国的影响力,对各地军阀的控制能力大增。
中原大战和万宝山事件发生以后,全球经济大恐慌的环境下,刚从内战中恢复的华北、东北的统一的中国国家主权和日本的南满铁路的特权,冲突的可能性升高。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日军很快便占领了东三省全境。
东北军之所以不抵抗,一方面是因为东北军与日军的军事实力相差悬殊,况且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北军的主力刚刚结束了中原大战,停留在关内,后来又有部队调入关内去剿灭石友三叛变,关外处于军事空虚状态。东北军内部也有很强大的降日派,在抗日的问题上会选择倒戈。
另外,中国方面也不可能支援东北抗战,故此,东北军抵抗与否,结果都是一样的,东北必丢无疑。
东北军不抵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学良作为地方军阀,不愿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中国政坛,非嫡系只能以拥兵自重的方式生存,否则关内亦无其立足之地。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
九一八事发当时,张学良亲自下令不抵抗,而蒋介石迟至9月19日到达南昌后,晚上九点至十点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的消息。张学良事后自己也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
(1)谁下的命令扩展阅读:
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此时,日本侵华日亟,中国分离主义愈加猖獗,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反蒋反日等口号、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1935年4月,蒋介石为了削弱张学良的军力,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却遭到挫折,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
1936年4月,张学良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时,叶剑英又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到西安,张学良拿出巨额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了办事处。
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最终得和平解决,而国民政府提前终止对共产分离主义的剿灭战,建立了中国抗日形式上的统一战线。
㈡ 9.18事变的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谁下的
蒋介石下的,但因为张学良将军是东北长官,所以人们把恶名扣到张学良将军身上,称他叫不抵抗将军,就这样张将军背了半个世纪的恶名,忍辱负重。
㈢ 南京大屠杀是谁下的命令
南京大屠杀仍然是中国人心中难忘的记忆。当时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残暴暴行造成30多万人丧生,南京变成了炼狱。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日军犯下的罪行数不胜数。即使后来做出了国际裁决,这一事件也给人们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因此对南京大屠杀的策划者对此深恶痛绝。那么策划这起大屠杀的人是谁呢?
在南京大屠杀的策划者中,最高指挥官还得是松井石根和谷寿夫,其中松井石根是整个屠杀事件的最终策划者。送会战爆发之后,松井石根就以专家的身份重新参与到战争当中。同时也是他主张在淞沪会战结束之后攻占南京的指挥官。同时他还策划了并纵容日本军队在南京的大屠杀,纵容日军犯下种种逆天大罪。
由于他是南京大屠杀的最终裁定者和策划者,所以这次在南京的行动也成为了松井石根的契机,因此在日本扬名立万。也就是松井石根下令将他遇到的所以中国人全部屠杀,默许日军烧杀抢掠。作为南京大屠杀的策划者,他的罪过不可估量。
再来看看谷寿夫,当谷寿夫成为日本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领导者时,松井石根还给予了谷寿夫奖励。这再一次说明了南京大屠杀的策划者松井石根是毫无人性可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国际舆论也强烈抨击松井石根。在1945年被捕三年后1948年被国际法院判定为甲级战犯,因策划南京大屠杀被处以绞死,他于该年12月被处决。谷寿夫则是在1947年的4月份被枪决。
㈣ 关羽打襄阳是谁的下的命令!
他纯属吃饱了撑的,给自己找不自在。刘备一直坚信襄阳是蜀国领土的一部分,是蜀国人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襄阳要回到蜀国的怀抱…
㈤ 历史上薛仁贵后来薛家为什么会满门抄斩谁下的命令是武则天吗
演义小说中说的薛家抄家是因为薛刚反唐但这些都是虚构的。。。。
薛家将系列中《薛丁山征西》和《薛刚反唐》的故事,薛仁贵其子薛丁山和其孙薛刚纯属虚构。 历史上薛仁贵的后代最有名的是儿子薛讷,字丁山,长期领军,战功卓着,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薛仁贵的第三代,也确实出现过反唐的人物,即其孙薛篙,曾在安史之乱时投向反政府一方,占据相州一带,后归顺仆固怀恩的勤王军。薛氏一族到嵩之子薛平、薛从之后,就湮没无闻了。
㈥ 对越战争是谁下命令决定的
邓小平决定的,当时中越关系已经很不好了,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不断挑事端,邓小平访美的时候向美国总统提出要攻打越南,美总统默许了中国的行动,不反对,这样邓小平回国后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㈦ 918事变不抵抗命令谁下的来点权威的回答!
张学良在东北完全有自主权,由于判断失误,张学良下的不抵抗命令,当时想抵抗也没有军队,主力都入关了,跟蒋介石没关系,蒋信中是让他自定,当时蒋根本也管不了东北,名义上是国家领袖,其实那时候东北是自治的
㈧ “918事变”是谁下的不抵抗命令
“918事变”是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
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举国震惊、各界愤慨。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东北军有20万。除有小部分进行军事抵抗外,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传达张学良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苏联政府致电中国表示同情,对日本侵犯苏联在中东铁路拥有的权益提出强烈抗议。但与此同时,出于自身利益和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为避免与日本直接冲突,九一八事变后,苏联政府两次向日本致函表示,对于中日冲突将采取不干涉主义的中立立场。
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直到日本侵占锦州,并向锦州以南进犯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才照会中国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