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程序员如何保持优雅

程序员如何保持优雅

发布时间:2022-06-09 04:30:34

‘壹’ 程序员应该如何优雅的使用Mac电脑

坐直,穿的干净精神,桌子干净,放一杯咖啡,杯子要好看

‘贰’ 程序员如何优雅地装逼才能看起来很厉害

其实不管是什么职业,装逼都是一样的,它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你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第二个层次,你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一个程序员,第三个层次就是你的业务能力高到别人完全看不懂你在做什么?鉴于我是一个比较有技术能力的人,所以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三个层次。

简易版装逼方法

先要声明一点,这个方法并不是我原创,我也是根据两个外国装逼达人,然后来做出了一个简化版的装逼教程,大家看看就好,首先,在命令行里安装rockstar(需要python3支持,请自行google如何安装python3/pip3/ipython3)然后随便在哪里新建一个目录,运行ipython3,输入这几条:

好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整个教程就结束了,学会了之后,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是我教给你的,接下来,就坐等HR给自己发面试邀请。

‘叁’ 程序员如何优雅的装逼 看完最后一条醉了

一系列的关于“优雅”的问题,多到有时都让人感到厌烦的地步,我一直试图找到一个通解,直到有一天,寡人悟到了,我不敢说这是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但我自己挺满意的,在我看来决定优雅与否的一大关键,是创造力。
太史公“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推而广之,多少诗词、文章、书画、小说、音乐、戏剧、舞蹈,在欣赏他们的时候,都能感到作品里充斥着一股“气”,而“气”的背后,仿佛能看到作者横眉怒目咬牙切齿的表情。
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要真的细细统计一下,愤怒还真有可能是人类艺术创作的第一推动力。
人,永远是因为留下了些什么,而不是因为毁掉了什么,才显得优雅。

‘肆’ 程序员如何优雅地辞职

作为一个程序员来说,想要比较优雅的辞职,可能我个人的一个建议就是去发挥自己作为一个程序员的本职工作吧。既然是一个程序员,那么你就可以考虑用自己的能力去编写一个程序,这样的话是能够去很优雅的辞职的,而且也会比较的有自己的一个独特的风格。

‘伍’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程序员

首先就是你的目标就不明确,你先要确定自己打算向哪方面发展
当好一名合格的程序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多思考,多实践,勤看书,更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平时多和别人交流,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上网看看一些资料,看看别人对同一问题的看发会有很大的启发,要知道不是你一个人在写程序而是和大家一起写程序,注重团队的力量!编程是一种艺术,要好好的发挥团队的力量把它做的漂亮,完美。

勤奋联系,多写一些程序,然后在根据程序代码多想想用多种方法去测试运行它`实习基地给我们提供了实际做一些项目的机会`我会借这个机会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看一些相关的书,不断提高自己。

我觉得做一名程序员是很难的,特别是做一名合格的程序员就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加团队合作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1.1 程序≠软件
现在很多人以为程序就是软件,软件就是程序。事实上,软件和程序在20世纪80年代时,还可以说是等同的,或者说,在非pc领域里它们可能还会是等同的,比如说某个嵌入式软件领域,软件和程序可能是等同的。但是,在pc这个领域内,现在的程序已不等于软件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1. 软件发展简述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pc刚诞生,这时国内还没有几个人会写程序。那么,如果你写个程序,别人就可以拿来用。这时候的程序就能产生价值,这个程序就直接等同于软件。
但软件行业发展到现在,这里以中国的情况为例(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程序已经不等同于软件了),程序也不等同于软件了。因为现在会写程序很容易,但是你的这个程序很难产生什么样的商业意义,也不能产生什么价值,这就很难直接变成软件。要使一个程序直接变成软件,中间就面临着很高的门槛问题。这个门槛问题来自于整个行业的形成。
现在,你写了一个程序以后,要面临商业化的过程。你要宣传,你要让用户知道,你要建立经销渠道,可能你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说服别人用你的东西。这是程序到软件的一个过程。这门槛已比较高了。
我们在和国内的大经销商的销售渠道的人聊天时,他们的老板说,这几年做软件的门槛挺高的,如果你没有五、六百万做软件,那是“玩”不起来的。我说:“你们就使门槛很高了。”他说:“那肯定是的。如果你写个“烂”程序,明天你倒闭了,你的东西还占了我的库房,我还不知道找谁退去呢。我的库房是要钱的呀!现在的软件又是那么多!”
所以,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资产的话,经销商都不理你。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如果你的公司比较小,且没什么名气,你的产品放到经销商库房,那么他最多给你暂收,产品销不动的话,一般两周绝对会退货。因为现在经销商可选择的余地已很多了,所谓的软件也已经很多了。而程序则更多,程序都想变成软件,谁都说自己的是“金子”。但只有经受住用户的检验,才能成为真正的“金子”。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软件公司产生的原因。只是原来80年代的大的软件公司互相兼并,我吞你,你吃我。但是,写程序的人很多,美国的程序变软件的门槛可能比我们还高,所以很多人写了程序就丢在网上,就形成了共享软件。
2. 共享软件
共享软件是避开商业渠道的一种方法。它避开了商业的门槛,因为这个行业的门槛发展很高以后就轻易进不去了。我写个程序丢在网上,你下载就可以用,这时候程序又等于软件。共享软件是这样产生的,是因为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如果说程序直接等于软件的话,谁也不会轻易把程序丢到网上去。
开始做共享软件的人并不认为做它能赚钱,只是后来用的人多了,有人付钱给他了。共享软件使得程序和软件的距离缩短了,但是它与商业软件的距离会进一步拉大。商业软件的功能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就不是一个人能“玩”得起来的了。这时的软件也已不是几个人、一个小组就能做出来的了。这就是在美国新的软件公司没法产生的原因。比如netscape网景是在1995~1996年产生的新软件公司,但是,两三年后它就不见了。
1.1.1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
1.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行业初始阶段时的门槛都非常低,但是,只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它的门槛就必然抬高。比如,现在国内生产小汽车很困难,但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你装4个轮子,再加上柴油机等就形成汽车。那时的莱特兄弟装个螺旋桨,加两个机翼,就能做飞机。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绝对可以这样做,但是,到整个行业形成时,你就做不了了。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网站一出来时那么多人去挤着做?这也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门槛非常低,人人都可以做。只要有一个服务器,架根网线,就能做网站。这个行业处于初始阶段时,情况就是这样的。但这个行业形成后,你就轻易地“玩”不了了。
国内的软件发展也是如此。国内的软件自从软件经销商形成以后,这个行业才真正地形成。有没有一个渠道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形成的很重要的环节。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个经销渠道,如果渠道形成了,那么这个行业也就形成了。第一名的经销商是1994年~1995年成立的,也就是说,中国软件行业大概也就是在1995年形成的,至今才经历8年时间的发展。
有一种浮躁的思想认为,中国软件产业应该很快就能赶上美国。美国软件行业是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年了。中国软件行业才8年,8年才是一个懵懂的小孩,20多岁是一个强壮的青年,那么他们的力量是不对等的。但也要看到,当8岁变成15岁的时候,它真正的能量才会反映出来。
2. 软件门槛对程序员的影响
现在中国软件行业正在形成。所以,现在做一个程序员一定要有耐心,因为现在已经不等于以前了。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搞清楚,然后再去做程序。
对于程序员来说,最好的工作环境是在现有的或者初始要成立的公司里面,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已经很困难了。即使现在偶尔做两个共享软件放在网上能成名,但是也已经比较困难了。因为现在做软件的人已经很多了。这也说明软件已经不等于程序了,程序也不等于软件。
程序要变成软件,这中间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没有门槛以前,它没有这个商业过程,现在有这个行业了,它中间就有商业化的过程。这个商业的过程就不是一个人能“玩”的。
如果你开始做某一类软件的时候,别人已经做成了,这时你再决定花力气去做,那么你就要花双倍的力气去赶上别人。
现在的商业软件往往是由很多模块组成的,模块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个人要完整地写一个商业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软件进入windows平台后,它已经很复杂了,不像在dos的时候,你写两行程序就能卖,做个zip也能卖。事实上,美国的商业编译器也不是一个人能“玩”的。现在你可能觉得它是很简单的,甚至linux还带了一个gcc,且源程序还在。你可以把它改一改,做个vc试一试,看它会有人用吗?它能变成软件吗?即使你再做个界面,它也还是一个gcc,绝对不会成为visual c++那样能商业化的软件。
可见,国外软件行业的门槛要比中国的高很多了。我觉得我们中国即使再去做这样的东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这个门槛你是追不过来的。不仅要花双倍的力气,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还要完成别人已经完成过的工作,包括别人所做的测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你的软件与别人有竞争力,能与它做比较。
1.1.2 认清自己的发展
如果连以上认识都不清楚,很可能就以为去书店买一本mfc高手速成之类的书,编两个程序就能成为软件高手。就好像这些书是“黄金”,我学两下,学会了vc、mfc,就能做一个软件拿出去卖了。这种想法也不是不行,最后一定能行,但要有耐心,还要有机遇。机遇是从耐心中产生的,越有耐心,就越有机遇。你得非常努力,要花很多的精力,可能还要走很多的弯路。
如果你是从mfc入手的,或是从vb入手的,则如要做出一个真正的能应用个人领域的通用软件,就会走非常多的弯路。直接的捷径绝对不是走这两条路。这两条路看起来很快,而且在很多公司里面确实需要这样的东西,比如说我这家公司就是为另一个家公司做系统集成的,那我就需要这样的东西,我不管你具体怎么实现,我只需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行了。
任何软件的实现都会有n种方法,即使你是用最差的那种方法实现的,也没有问题,最后它还是能运行。即使有问题,再改一改就是。但是,做通用软件就不行了,通用是一对多,你做出来的软件以后要面向全国,如果将来自由贸易通到香港也好,通到国外也好,整个产品能销到全世界的话,这时候,通用软件所有做的工作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所以说,正确的入门方法就很关键。
如果你仅仅只是想混口饭吃,找个工作,可能教你成为mfc的高手之类的书对你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想做一个很好的软件,不仅能满足你谋一碗饭吃,还能使你扬名,最后你的软件还能成为很多人用,甚至你还想把它作为一个事业去经营,那么这第一步就非常关键。这时就绝对不能找一本mfc或找一本vb的书学两下就行,而是要从最底层开始做起,从最基本做起。
1.2 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1.2.1 高手成长的六个阶段
程序员怎样才能达到编程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绝对不是你去编两行代码,或者是几分钟能写几行代码,或者是用什么所谓的可视化工具产生最少的代码这些工作,这都不是真正的高手境界。即使是这样的高手,那也都是无知者的自封。
我认为,一个程序员的成长可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 第一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能熟练地使用某种语言。这就相当于练武中的套路和架式这些表面的东西。
 第二阶段
此阶段能精通基于某种平台的接口(例如我们现在常用的win 32的api函数)以及所对应语言的自身的库函数。到达这个阶段后,也就相当于可以进行真实散打对练了,可以真正地在实践中做些应用。
 第三阶段
此阶段能深入地了解某个平台系统的底层,已经具有了初级的内功的能力,也就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
 第四阶级
此阶段能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开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层次就可以说是进入了高层次。这时进入了高级内功的修炼。比如能进行vxd或操作系统的内核的修改。
这时已经不再有语言的束缚,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即使要用自己不会的语言进行开发,也只是简单地熟悉一下,就手到擒来,完全不像是第一阶段的时候学习语言的那种情况。一般来说,从第三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会难呢?这就是因为很多人的思想变不过来。
 第五阶级
此阶段就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上的问题了,而是能从全局上把握和设计一个比较大的系统体系结构,从内核到外层界面。可以说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到了这个阶段以后,能对市面上的任何软件进行剖析,并能按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就算是ms word这样的大型软件,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也一定会设计出来。
 第六阶级
此阶段也是最高的境界,达到“无招胜有招”。这时候,任何问题就纯粹变成了一个思路的问题,不是用什么代码就能表示的。也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此时,对于练功的人来说,他已不用再去学什么少林拳,只是在旁看一下少林拳的对战,就能把此拳拿来就用。这就是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这时,win 32或linux在你眼里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每一个阶段再向上发展时都要按一定的方法。第一、第二个阶段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只要多用心去研究,耐心地去学习。
要想从第二个阶段过渡到第三个阶段,就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有一个高手带领或公司里有一个好的练手环境。经过二、三年的积累就能达到第三个阶段。但是,有些人到达第三个阶段后,常常就很难有境界上的突破了。他们这时会产生一种观念,认为软件无非如此,认为自己已无所不能。其实,这时如果遇到大的或难些的软件,他们往往还是无从下手。
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程序员都是在第二、三级之间。他们大多都是通过自学成才的,不过这样的程序员一般在软件公司也能独当一面,完成一些软件的模块。
但是,也还有一大堆处在第一阶段的程序员,他们一般就能玩玩vb,做程序时,去找一堆控件集成一个软件。
现在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软件人才现在是一个橄榄型的人才结构,有大量的中等水平的程序员,而初级和高级程序员比较少。而我认为,现在中国绝大多数都是初级的程序员,中级程序员很少,高级的就更少了。所以,现在的人才结构是“方塔”形,这是一种断层的不良结构。而真正成熟的软件人才结构应该是平滑的三角形结构。这样,初级、中级、高级程序员才能充分地各施所长。三种人才结构对比如图1.1所示。
图1.1 三种人才结构对比
1.2.2 初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的区别
一般对于一个问题,初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考虑这个问题的方法绝对是不同的。比如,在初级程序员阶段时,他会觉得vb也能做出应用来,且看起来也不错。
但到了中级程序员时,他可能就不会选择vb了,可能会用mfc,这时,也能做出效果不错的程序。
到高级程序员时,他绝对不是首先选择以上工具,vb也好,vc也好,这些都不是他考虑的问题。这时考虑的绝对是什么才是具有最快效率、最稳定性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软件和别的产品不同。比如,在软件中要达到某个目标,有n种方法,但是在n种方法中,只有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是最好的,其他的都很次。所以,要做一个好的系统,是很需要耐心的。如果没有耐心,就不会有细活,有细活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我觉得做软件是这样,做任何事情也是这样的,一定要投入。

程序员到达最高境界的时候,想的就是“我就是程序,程序就是我”。这时候我要做一个软件,不会有自己主观的思路,而是以机器的思路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说,就是以程序的思考方式来思考程序,而不是以我去设计程序的方式去思考程序。这一点如果不到比较高的层次是不能明白的。
你设计程序不就是你思考问题,然后按自己的思路去做程序吗?
其实不是的。在我设计这个程序的时候,相当于我“钻”入这个程序里面去了。这时候没有我自己的任何思维,我的所有思维都是这个程序,它这步该怎么走,下步该怎么走,它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动这个部分的时候,别的部分是否要干扰,也许会动一发而牵全身,它们之间是怎么相互影响的?
也只有到达这个境界,你的程序才能真正地写好,绝对不是做个什么可视化。可视化本身就是“我去设计这个程序”,而真正的程序高手是“我就是程序”,这两种方法绝对是不同的。比如,我要用vb去设计一个程序,和我本身就是一个程序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别人也许觉得操作系统很深奥,很复杂,其实,如果你到达高手状态,你就是操作系统,你就能做任何程序。
对待软件要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方法,光说理论是没有用的。如果你没有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四个阶段,则永远到达不了高境界。因为空中楼阁的理论没有用,而这些必须是一步一步地去做出来。
一个高级程序员应该具备开放性思维,从里到外的所有的知识都能了解。然后,看到世界最新技术就能马上掌握,马上了解。实际上,技术到达最高的境界后,是没有分别的。任何东西都是相通的,只要你到达这个境界以后,什么问题一看就能明白,一看就能抓住最核心的问题,最根本的根本,而不会被其他的枝叶或表象所迷惑,做到这一步后才算比较成功。
从程序员本身来说,如果它到达这一步以后,他就已经形成了开阔的思维。他有这种开放性思维的话,他就能做战略决策,这对他将来做任何事情都有好处。事实上,会做程序后,就会有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怎么样把问题的表象剖开,看到它的本质。这时你碰到任何具体的问题,只要给点时间,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实际上,对开发计算机软件来说,没有什么做不了的软件,所有的软件都能做,只是看你有没有时间,有没有耐心,有没有资金做支撑。
这几年,尤其是这两三年,估计到2005年前,中国软件这个行业里面大的软件公司就能形成。现在就已经在形成,例如用友,它上市后,地位就更加稳固了。其他大的软件企业会在这几年内迅速长大。这时候,包括流通渠道、经销商的渠道也会迅速长大。也就是说,到2005年以后,中国软件这个行业的门槛比现在还要高很多,与美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此时,中国软件才真正体现出它的威力来。如果你是这些威力中的一员,就已经很厉害了。
别人可能知道比尔•盖茨是个谈判的高手,是卖东西的高手,其实,比尔•盖茨从根本上来说是个程序高手,这是他根本中的根本。他对所有的技术都非常敏感,一眼就看到本质,而且他本身也能做程序,时常在看程序。现在他不做董事长,而做首席设计师,这时他就更加接近程序的本质。因为他本身就有很开阔的思维,又深入到技术的本身,所以他就知道技术的方向。这对于一个公司,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判断错误一步,那公司以后再回头就很难了。计算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能走错半步。很多公司以前看上去很火,后来就
销声匿迹了,就是因为它走错一步,然后就不行了。为什么它会走错?因为他不了解技术的本质在哪里,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比尔•盖茨因为父母是学法律的,所以他本身就很能“侃”,很有说服力,而他又是做技术的,就非常清楚技术的方向在哪里,所以他才能把方向把握得很准确,公司越来越大。而别的公司只火一阵子,他却火了还会再火。就算微软再庞大,你如果不把握好软件技术的最前沿,一样也会玩完。就像intel时刻把握着cpu的最新技术,才能保证自己是行业老大。技术决定它的将来。

所以,程序员要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有非常强的耐心和非常好的机遇才有可能。事实上,现在的机会挺好的,2005年以前机会都非常大,以后机会会比较小。但是,如果有耐心的话,你还是会有机会的,机会都是出在耐心里。我记得有句话说“雄心的一半是耐心”,我认为雄心的三分之二都是耐心。如果你越有野心,你就越要有耐心,你的野心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你有野心而没有耐心,那都是胡思乱想,别人一眼就能看穿。最后在竞争中,对手一眼就看到你的意图,那你还有什么可竞争的?

1.2.3 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吗
很多人都认为程序员是三十岁以前的职业,到了三十岁以后,就不应再做程序员了。现在的很多程序员也有这种想法,我觉得这种想法很不对。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时软件还没有形成行业,程序员不能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时,你必须转行,因为你年轻的时候不用考虑吃饭的问题,天天“玩”都可以,但是以后就不可能了。
据我了解,微软里面的那些高手,几乎都是四五十岁的,而且都是做底层的。他们是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玩”程序的,所以对于整个计算机,他们是太清楚了。现在有些人主观臆断地希望微软第二天倒闭就好了,但那可能性太小了。因为那些程序员是从cpu是4004的时候开始,玩到现在奔腾iv,没有哪一代东西他们没有经历过。
你知道他们现在正在玩什么吗?现在正在玩64位的cpu。你说你普通的程序员,有这个耐心吗?没有这个耐心,你绝对做不了,你也绝对做不了高手。他为什么能做?因为他不仅是玩过来的,而且他还非常有耐心,每一步技术他都跟得上,所以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难度和压力。
因为计算机技术没有任何时候是突变的。它的今年和去年相差不会很大,但是回过头来看三年以前的情况,和现在的距离就很大。所以说,如果你每年都跟着技术进步的话,你的压力就很小,因为你时刻都能掌握最新的技术。但是,如果你落下来,别说十年,就是三年,你就赶不上了。
如果你一旦赶不上,就会觉得非常吃力;如果你赶不上,你就会迷失方向;如果你迷失了方向,你就觉得计算机没有味道,越做越没劲。当你还只是有个思路的时候,别人的产品都做出来了,因为你的水平跟别人相差太远,人家早就想到的问题,你现在才开始认识。水平越高,他就看得越远,那么他的思维就越开阔;水平越低,想的问题就越窄。
64位cpu是这个十年和下个十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抓住未来赚钱的商机。cpu是英特尔设计的,对这一点他肯定清楚。举例来说,如果从64位的角度来看现在的32位,就像从现在的角度去看dos。你说dos很复杂吗?当你在dos年代的时候,你会觉得dos很复杂。你说现在的windows不够复杂吗?windows太复杂了,但是你到了64位的时候再去看windows,就如同现在看dos一样。
整个64位系统的平台和思维方式、思路都比现在更开阔,打个比方说,现在的windows里面能开n个dos窗口,每个dos窗都能运行一个程序。到达64位的时候,操作系统事实上能做到开n个x86,开n个windows 98,然后再开n个windows 95都没有问题,系统能做到这一步,甚至你的系统内开n个windows nt都没有关系。这就是64位和32位的差别。所以,微软的那些“老头”,四、五十岁的那几个做核心的人,现在正在玩这些东西。你说微软的技术它能不先进吗?是linux那几个玩家能搞定的吗?
微软的技术非常雄厚,世界计算机的最新技术绝对集中在这几个人手里。而且这几个人的思维模式非常开阔,谁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早就开始做了。现在64位的cpu都出来一二年了,你说有什么人去做这些应用吗?没有,有的就是那几个unix厂商做好后给自己用的。

所以,追求技术的最高境界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对我来说,现在都三十三了,我从来没有想过退出这行,我觉得我就能玩下去,一直玩到退休都没有问题。我要时刻保持技术的最前端,这样的话对我来说是不困难的,没有任何累的感觉。
很多人说做程序不是人干的事情,是非人的待遇。这样,他们一旦成立一个公司,做出一点成绩,在辉煌的时候马上就考虑退出。因为他们太苦了,每天晚上熬夜,每天晚上烧了两包烟还不够,屋子里面简直就缺氧了,好像还没有解决问题。
白天睡觉,晚上干活,那当然累死了,这是自己折腾自己。所以,做程序员一定要有一种正常的心态,就是说,你做程序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搞得颠三倒四的。如果非得搞得晚上烧好多烟才行,这样你肯定折腾不到三十岁,三十岁以后身体就差了。
事实上,我基本上就没有因为做程序而熬夜的。我只经历过三次熬夜,一次是在学校的时候,1986年刚接触计算机时,一天晚上跟一个同桌在计算机室内玩游戏,研究了半天,搞着搞着就到了天亮,这是第一次。然后在毕业之前,在286上做一个程序。还有一次就是超级解霸上市前,那时公司已吹得很大了,那天晚上没法睡觉。
一般来说,我也是十二点钟睡觉,第二天七点就起了。所以说,只有具有正常的生活、正常的节奏,才有正常的心态来做程序员,这样,你的思路才是正常的,只有正常的东西才能长久。搞疲劳战或者是黑白颠倒,时间长久后就玩不转了,玩着玩着就不想玩了。

‘陆’ 论程序员如何优雅的使用MAC

现在的程序员比较偏爱Mac,除了苹果自身的高颜质和高质量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 Mac 的系统要比 Windows 好用。当然前提是能找到和自己工作相对应的软件,像 Plsql、Powerdesigner 这样的软件目前还是没有较好的替代方案。
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柒’ 一个程序员需要有怎样的自我修养

作为一名程序员,一个“程序员的自我修养”是什么?
尽管我们不一定要像尹天仇那么的认真对待自己的事业,但,一些基本的修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码农,总应该是要具备的吧。不过真要说修养,方面还是挺多的,技术自我提示自不必说。但我并不打算从这个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的技术方面入手,而是谈谈,可读性代码,这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基本素养。
1、遵从所在团队的代码规范。
一个高效、成熟的团队,必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代码规范,这个规范是团队的宝贵的财富,它是整个团队从各种坑中爬起来后积累的经验教训。什么是规范,它是人们从无数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则,标准。而代码规范,指导团队成员如何以最短的时间写成最高效,可读性强的代码。试想,如果成员不遵从规范,你用驼峰命名,他用下划线,这对程序的可读,将造成多大的影响。我想,应该没有一个人愿意去阅读一段,各种变量命名形式都能见得到,private, public 方法随意排序,甚至常量类都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代码吧。
代码,一个作用是让机器阅读,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让人阅读!!!

2、遵从行业内通用的规范
在团队的代码规范未涉及到的,那请按照行业内的规范来编写代码。规范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明显减少学习和交流成本。在java中,当我们看到全大写的变量名时,我们就知道这是常量,而不需要去看注释,不需要去看代码逻辑。为什么这么迅速,因为行业里大家都习惯把常量用大写命名。但假如你用其他命名方式命名常量,比如team_nums命名常量,不仅不能让人迅速知道这是个常量,而且可能让人误会这是个变量,增加了团队成员学习和沟通成本,甚至可能误导他们。就见过一位仁兄,明明用的是工厂模式,偏偏按模版模式的命名方式来命名,问他,他说他知道这是工厂模式,但他觉得,更应该叫模版模式。。。我的天,,你这么任性,以后还能做朋友么?
举个例子,我们需要根据支付类型,来生产多个支付产品,于是,我们写了个工厂类,命名为FactoryPay。当其他人看到一个类叫FactoryPay,他们会猜测,这应该是个工厂类,负责生产各种支付产品的工厂,然后按照这个猜测去阅读代码,就能比较快速的理解整个类的作用。但是,假如我取名PowerPay,别人还不知道是啥,看了半天,才明白,这是个工厂的作用。这就明显增加了他人的学习成本和维护代码的成本。

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老鸟,务必了解施行行业规范,切勿为了标新立异而违反规范。这么低端的装逼,就没必要采用了,要装也写个高端的框架来提升逼格呗。

3、变量、方法命名要能表达变量作用
在程序员这个圈子很久了,就发现,程序员这货,都喜欢这套,“这个接口干嘛用的,有文档么”,“自己看代码去”。很多时候都是一脸黑。
尽管程序员阅读别人代码技术都是一流,不管你是有没有注释,不管你是怎么循环嵌套,也不管你是怎么命名,他们都能耐心的,把代码分析个所以然来。但,对于程序员这个视时间宝贵如生命,分分钟都能创造几百万价值的群体来说,您行行好,给我们省点时间吧,把变量是干啥用的,说清楚呗,没准节省的这几分钟,多赚个几万,还能请大家出去嗨呢。
每每看到部门的某大神,用一个神一般的变量名“flag”,我就有吐血的冲动,他还这个flag一直雪藏,不用,只是传递到第n个方法才使用,顿时心力交瘁,我的天,这个flag都是是干嘛用的啊,后来才明白,是isPay的意思,用来标识用户是否支付成功了。当时一口老血吐屏幕上,心里狂吐槽,老兄,你命名个isPay会死么,我的脑细胞这么不值钱么。到后来看到,去魔法数字,用int NUM_7 = 7,而不是MAX_MEMBERS来表示最大成员、用x y z来命名变量名,各种只有作者,或者作者后来都忘了的独特命名方式,都见怪不怪了。更有甚者,一个变量命名为passed,作用居然是“未通过”的意思,当时就石化了,作者还真是用心良苦,这都要考我细心不细心。
一个好的变量名,能帮助阅读者了解变量的作用,也辅助了对整段代码的理解。

4、不要show英语,乡下的孩子伤不起唉
LZ所在的团队,英语一直都是团队的硬伤,但总是能看到,某位仁兄,加上大把大把的英文注释,有些变量名也取些高大上的复杂的英语单词。敢问,你这么高的逼格,以后我们怎么和你玩啊。(那位仁兄其实就是LZ,年轻时唉,罪过罪过)
代码是用来沟通的,传递作者意图的,都看不懂,怎么沟通交流。建议英语好的童鞋,英语能力可以放到阅读英文书籍中展示,在代码中,如果团队英语能力很弱,避免使用英文,变量命名也尽量按照团队英语水平来命名

5、添加必要的注释
正如上面LZ说的,经常遭遇“你仔细看看代码,就知道干嘛用的”这样的神回复。尽管阅读代码是每个程序员的强项,但必要的注释,比如逻辑比较复杂的地方,添加必要的注释,对提升团队成员阅读熟悉代码的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试想,一个类,几百行,没有一行注释,对于阅读者来说,阅读它将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事。

6、注释保持简洁,避免没有必要的注释
即看过一行注释都没有的代码,也看过注释比代码还要多的程序。一个是让人生不如死,一个是让人痛不欲生。(唉,有时不仅感叹,在程序员界混,真的是难)。
LZ就经常看过,一大段注释,啰嗦了半天,要不就是没表达清楚重点,要不就是只为说明它是个循环的作用!!!譬如i++这样的代码,有必要加个“每个计数增加1”这样的注释么,这完全是把读者定位为非程序员啊,或者就是严重鄙视读者的编程水平。
注释是帮助阅读的人更好的理解程序的逻辑,只是辅助,如果不重视通过命名等方式来传递代码的作用,而是依赖于注释,这就是本末倒置了。而且,冗长啰嗦的注释,这到底是帮助人理解,还是阻碍人理解啊,是读程序还是读小说啊。

7、拥有自己的编码规范
规范是为了让团队更快的理解、熟悉代码的,同理,拥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就能帮助其他人更快的理解我们所写的功能,减少学习和沟通成本。

8、代码清晰简洁的表达出作者的意思
在我们每次写完一段代码时,一定要问问自己,代码是否表达清楚了我的意思,是否需要添加些注释,名字取得是否恰当了,别人在阅读时是否吃力。。每每看到别人一团糟的费解的代码,就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把代码写好咯,我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一遍又一编的检查,看变量名、方法名是否表明了它的用途,是否有些不必要的、只是为了提升逼格的代码,别人是否能在短时间内看懂。所有的这些,只是为了写出一段更优美的代码。

9、坚持并捍卫上面的准则
经常能听到,有些公司是代码行数来定义绩效的,但作为一个有操守,并秉承基本自我修养的程序员,我们绝不能为了各种诱惑或者胁迫,甚至是自己的惰性、个性,而放弃写出简洁清晰,可读的代码。

以上的几点,并不是严格的意见或者建议,只是提醒广大程序员同胞们,在痴心与高端的技术时,千万不要忘了,代码不仅机器要阅读,人也需要阅读。就算你写出再复杂的代码,但它让人完全无法阅读,这有什么用呢。这就如同,你很牛逼很牛逼,但别人听不懂你说的话,还不是没用。如果你真的写出了可读性强的代码,但你也不应该鸣鸣得意,我觉得,写出一段优美,健壮,可读性高的代码,是一个程序员最基本的自我修养。

‘捌’ 程序员应该如何设计更优雅的Token认证方式

把认证信息保存在客户端,关键点就是安全的验证,如果能解决认证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完全可以把认证信息保存在客户端,服务端完全无认证状态,这样的话服务端扩展起来要方便很多。关于信息的安全解决方案,现在普遍的做法就是签名机制,像微信公众接口的验证方式就基于签名机制。签名,就是只有信息的发送者才能产生的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这段数字串同时也是对信息的发送者发送信息真实性的一个有效证明。当用户成功登系统并成功验证有效之后,服务器会利用某种机制产生一个token字符串,这个token中可以包含很多信息,例如来源IP,过期时间,用户信息等, 把这个字符串下发给客户端,客户端在之后的每次请求


4.适用性更广:只要是支持http协议的客户端,就可以使用token认证。

5.服务端只需要验证token的安全,不必再去获取登录用户信息,因为用户的登录信息已经在token信息中。

6.基于标准化:你的API可以采用标准化的 JSON Web Token (JWT). 这个标准已经存在多个后端库(.NET, Ruby, Java,Python,PHP)和多家公司的支持(如:Firebase,Google, Microsoft).

‘玖’ 如何优雅地为程序中的变量和函数命名

简言之,根据语意来选择词汇,别无它法……然而,有时我们会不知用什么词汇更合适。
当你想到某个抽象的东西,你更倾向于最先想到的词语,除非你故意不这样,这些词也会抢着出现,直到模糊或改变你的想法。
当你想到一个具体的对象,你觉得词穷,然后你想描述的已经看到了,然后你继续寻找更适合它的词。
哈哈,命名竟成了编程中最难的事~
Martin Fowler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曾经引用过Phil Karlton的话:
There are only two hard things in Computer Science: cache invalidation
and naming things.
他说这句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他最喜欢的话。可见命名对于广大的程序员来说的确是个大问题。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问题可能出在两个方面:
– 自打学编程开始就没被教育过要重视命名。
这可以在谭浩强的《C语言入门》一书中可见一斑。《C语言入门》可以说是很多程序员在大学时学习的第一门编程语言使用的教材。而本书通篇都是各种
a,b,c,x,y,z 的命名方式。这种poor naming的方式被广大程序员纷纷效仿,导致如今在很多项目代码中随处可见。
– 命名需要一定的英文功底,而国内程序员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程序员被教育后开始逐渐重视命名,但是受限于英文水平,不知道使用什么合适的英文词汇来命名。有的甚至直接把中文直译为英文的方式命名,或者直接用拼音来命名,反而得不偿失。
命名的重要性我想不需要过于强调。如今的软件开发早已不是求伯君那种单枪匹马的时代。你写下的每一行代码都会在不久的以后被团队的其他人甚至你自己多次查看。如果是个开源项目,那么更会被全球各地的人查看源代码。所以代码的可读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如果读者能够轻松读出你的代码的意图,那么就说明你的命名功底相当扎实。
比如在一个管理系统中,你使用这样的代码: a = b * c
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虽然程序能够正常运作,但恐怕没人敢轻易修改这行他们不了解的代码。而如果修改成为这样: weeklypay =
hours_worked * pay_rate; 那恐怕极少有人不懂这行代码的意图。
糟糕的命名也会导致大量无谓的注释,这是一个很容易跳进去的陷阱。下一段代码怕别人不明白你的意图,那么就加上注释。这貌似是一个很精妙的想法,实际上却南辕北辙。比如以下的注释:
int d; // elapsed time in days
貌似很容易让人读懂,但是问题还是很多。首先注释不能跟着所有的引用,在定义处了解了d的含义,继续往下看的话却很容易忘记;其次代码更新了,很可能会忘记修改注释,反而给把读者带入歧途。
与其用这样的注释,还不如直接重命名: int elapsedTimeInDays; 这样清晰易懂,还不用维护注释,何乐而不为?
那么如何着手来提高的自己的命名技巧那?
首先寻找一份公认的代码规范,并严格按照这样的标准执行。比如google开源了自己内部使用的语言编码规范,我们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比如请看Google
Java的style guide,相当详实。除此之外还有C++等。这里收集了Google对各种语言的编码规范,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标准的代码规范中的每一条都是有胜出的理由,值得我们遵从。但某些命名问题不一定只有一种最好的解决方式,这就需要团队自己建立起约定。比如对于Java单元测试类的命名方式,不同的团队可能不一样。比如有的团队喜欢以should开头,有的喜欢test开头,有的喜欢骆驼命名法,有些喜欢下划线命名法,每种方式有各自的利弊,没有一种能完全脱颖而出,所以需要团队自行制定。一旦确定使用某一种,那么一定要保持一致。
某些命名规范其实是可以进行自动化检查的,比如在Java应用的构建过程中可以引用checkStyle这款插件,对命名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比如方法名、变量名是否遵循了一定模式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制大家遵守某些约定。自己以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请参见这里。
最后要在团队中建立起code review的机制,通过code
review来相互监督纠正命名问题,并且这样更容易达成一致的命名约定,方便协作开发。code
review可以采取非正式会议评审的方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每天找个固定时间大家一起聚在一个显示器前review每个人的代码,现场提出问题,当事人记录下来会后更改。这种方式非常高效。另外有的团队在嵌入代码时可能会引入一些代码评审机制,比如pull
request, cherry pick等。这种review方式比较重量级,反馈周期也较长,好处是可以保证最终迁入的代码是没有问题的。
很多语言和框架为了更加可读,都把命名玩出花来了。比如JavaScript生态圈中重要的单元测试工具Jasmine把测试函数以it命名,这样可以与参数连接起来成为一种表意的自然语言:
如何优雅地为程序中的变量和函数命名?
- 不同的代码段采用不同的命名长度。通常来说,循环计数器(loop
counters)采用1位的单字符来命名,循环判断变量(condition/loop
variables)采用1个单词来命名,方法采用1-2个单词命名,类采用2-3个单词命名,全局变量采用3-4个单词命名。
- 对变量采用具体的命名(specific names)方式,”value”, “equals”,
“dat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一种有效的命名方式。
- 采用有意义的命名(meaningful names)。变量的名字必须准确反映它的含义和内容。
- 不要用 o_, obj_, m_ 等前缀命名。变量不需要前缀标签来表示自己是一个变量。
- 遵循公司的变量命名规则,在项目中坚持使用同一种变量命名方式。例如txtUserName, lblUserName,
cmbSchoolType等,否则会对可读性造成影响,而且会令查找/替换工具(find/replace tools)不可用。
- 遵循当前语言的变量命名规则,不要不统一(inconsistently)地使用大/小写字母。例如:userName, UserName,
USER_NAME, m_userName, username, …。
以Java为例:
* 类名使用驼峰命名法(Camel Case):VelocityResponseWriter
* 包名使用小写:com.company.project.ui
* 变量使用首字母小写的驼峰命名法(Mixed Case):studentName
* 常量使用大写:MAX_PARAMETER_COUNT = 100
* 枚举类(enum class)采用驼峰命名法,枚举值(enum values)采用大写。
* 除了常量和枚举值以外,不要使用下划线’_’
- 在同一个类不同的场景(contexts)中不要复用变量名。例如在方法、初始化方法和类中。这样做可以提高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不要对不同使用目的的变量使用同一个变量名,而是赋予它们不同的名字。这同样对保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很重要。
- 变量名不要使用非ASCII字符(non-ASCII chars)。这样做可能会在跨平台使用时产生问题。
-
不要使用过长的变量名(例如50个字符)。过长的变量名会导致代码丑陋(ugly)和难以阅读(hard-to-read),还可能因为字符限制在某些编译器上存在兼容性问题。
- 仅使用一种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来命名变量。例如,同时使用德语和英语来命名变量会导致(理解)不一致和降低可读性。
- 使用有意义的方法名。方法名必须准确表达该方法的行为,在多数情况下以动词(verb)开头。(例如:createPasswordHash)
- 遵循公司的方法命名规则,在项目中坚持使用同一种方法命名方式。例如 getTxtUserName(), getLblUserName(),
isStudentApproved(),否则会对可读性造成影响,而且会令查找/替换工具不可用。
- 遵循当前语言的变量命名规则,不要不统一地使用大/小写字母。例如:getUserName, GetUserName, getusername,
…。
以Java为例:
* 方法使用首字母小写的驼峰命名法:getStudentSchoolType
* 方法参数使用首字母小写的驼峰命名法:setSchoolName(String schoolName)
- 使用有意义的方法参数命名,这样做可以在没有文档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自解释(documentate itself)”
总之,命名问题只是整个编码规范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起的作用举足轻重,它是判断一个程序员是否专业的必要标准。

‘拾’ 顶级的程序员是怎么样的

顶尖程序员常说:“这个我以前写过一个模块,我找找,很快。“简直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有人认为,普通程序员用复杂的代码解决简单的问题;而高级程序员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用简洁的代码去实现。在w3cschool看来,顶尖程序员和普通程序员至少在以下6个方面大有区别。

1、文档能力
“文档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在程序员的世界是毫无异议的。看看Spring,hibernate,Struts等最流行的开源软件的文档就知道,他们tutorial,他们的getstarted,他们的reference文档写的多么的易懂。
如果要获得更高的报酬,文档是绝对关键的因素。有文档就有沟通,就有交易。搞技术的容易忽视文档的力量,也因为写文档十分困难,更多程序员选择舒适区,习惯写下代码,但正因为如此,妨碍了不少程序员的进阶。
2、解决BUG的效率差别
普通程序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网络)寻找答案,经常性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然后更换技术方案!顶级程序员也利用搜索引擎(Google)寻找答案,一般bug都顺利解决(其实跟前期框架选择等关系非常大)。

3、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决定了你所做的技术的影响范围,决定了你的影响力,决定你的威信,决定了你的报酬。普通程序员和顶尖程序员的表达能力差别非常大,这主要还是取决于他们格局的不同。良好的沟通能力让你理解产品经理的设计思路,让你更好的展现自己的特长。

对于累积人脉,当你的阅历越来越丰富,人脉对你的帮助也越来越明显。
4、优雅和美观的抽象能力
普通程序员和顶尖程序员之间的区别在于优雅和美观的抽象能力。好的系统通常是要做到两个方面才合格,其一是好用,其二是好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普通程序员仅仅从实现的角度进行堆砌。顶尖程序员往往能够更进一步,经常会去思考用户在操作这个功能的时候,到底还会做什么事情。
所以,顶尖程序员和普通程序员区别就是是否拥有用户意识,是否敢于直面用户。好用,好看一直是软件能够被普遍采用的前提,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会抽象优雅。
5、面对如何开源社区态度
普通程序员几乎没有在开源社区混,这也导致经常对新技术发展关注度低。而顶尖程序员则是拥抱开源社区。

6、面对功能点
普通程序员:立马开始构思自己如何实现脑海里出来一个方案。
顶尖程序员:发现功能点很普通github上面早已经有非常多的解决方案,着手根据业务选择一个最适合最优的方案

阅读全文

与程序员如何保持优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bgt接触时间率的算法 浏览:758
服务器被关闭怎么取消 浏览:311
怎么用内网开服务器地址 浏览:561
电子商务filetypepdf 浏览:352
linuxsoap安装 浏览:497
c网络编程书籍推荐 浏览:846
win10自动关机命令 浏览:311
海康服务器怎么改硬盘模式 浏览:816
app后台运行android 浏览:348
对象存储算法 浏览:736
sql命令中条件子句的关键词 浏览:516
贵阳微乐麻将胡牌算法 浏览:708
光纤的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882
iphone终端命令 浏览:176
visualc教程pdf 浏览:521
ad适合练什么app 浏览:162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报警器的设计 浏览:119
androidview复制 浏览:427
东北最简单的挡光算法 浏览:86
为什么app都要获取你位置信息 浏览: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