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军人服从命令,为什么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军令如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队是一个放大的家族体系,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与崇拜,他们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崇拜是和平与和谐,他们以服从为天职,执行为自知,正如一台高速前进的火车,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旦脱轨将会支离破碎,所以,他们相信党,相信人民,才会服从命令,更是因为他们保卫的是祖国安宁,家人平安。
⑵ 为什么军人肯对命令绝对服从
是的,服从命令是军人的第一天职。。因为面对战争,某些牺牲是必须的,比如一次战斗,很可能需要某一个连强行顶住一个团的进攻,给其他部队完成包围创造时间空间,这对于整个部队来说,是个很好的战术,但对于那个连来说,是自杀任务。如果没有平时的绝对服从思想的影响,那个连队就可能拒绝执行任务,整个战术思想就无法完成。。。
军队的领导有权利作出某个决策去命令某个士兵去执行必死的任务,但他同时要对这个决策负责,如果决策失败,则可能会被更高层的处罚,比如2战时,不管是苏联还是德国,一场大战的失败,士兵不会被处罚,而指挥的军官则有可能被枪毙。
⑶ 军人是不是绝对服从命令,磨灭人性的命令也得服从
这是你的领袖或者后台老板对你的要求,其实军人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无所谓对错。举个例子吧,鬼子来打我们,我们认为他是侵略军,是非正义的,但对天皇来讲,这是为天皇荣誉来战,战死也光荣,是正义行为。但我认为,军人也是一个职业,一般人从军也是为了混碗饭吃,要看跟自己的主子混有没有前程,觉得主子快垮了的时候不如率部起义,投奔新主子时或许前途无量
⑷ 为什么军人必须服从命令,不合理的命令不服从的军人是好军人么
不服从肯定不是好军人。
如果发起战争,你作为将军,命令部下从一条路线进攻,然后你底下几万兵,一个说要往这条路走,一个说要往那条路走,一个又说要多带弹药少带粮草,一个说要多带粮草,一个说要用跑,一个说要用走。
他们说的可能都有道理,也都有可行性,但如果都让他们各干各的,还不如直接投降,直接买一根绳子吊死算了。
部队不是市场,没有讨价还价的地方,也不是能够讨价还价的。
⑸ 为什么部队一定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部队一定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这是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不可改变的规矩。
先说中国古代,骑兵用旗语统一指挥左右进退,令旗指到哪里就必须冲向哪里,令其指挥那一部分上,那一部分就必须向前冲,否则格杀勿论。
再说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侵略中国时的武士道精神,其核心本质也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日本军官指挥刀一举“突斯Geiger”,鬼子兵也不敢不从。
在中国,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因为部队的主要职能是对外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对内维护社会稳定,履行该项职能必须统一军令,统一目标,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才能运筹帷幄,统筹兼顾、顾全大局、不辱使命。。。因为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打仗,不管是战略部署,还是战略方向,都必须全军各兵种协调配合,上下高度一致,才能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为部队的主要装备越来越走向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如果说传统的枪炮弹药战需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那么现代的机械化、信息化、电子战,则更加需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否则,政令不一,令出多门,必然导致内部混乱甚至自伤自残。。。。还因为部队负有抢险救灾任务,也需要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有条不紊,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政出多门,更不能袖手旁观。。。
⑹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吗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其实这句话经不起推敲:“天职”意为“应尽的职责”,说“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显然比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更合适。有人可能会说,服从命令才有战斗力。其实战斗力与服从命令并无必然联系,相反,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善战的名将们,大都是不怎么服从命令的,古代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下面列举解放军的战将、名将加以说明。
解放军有一位很有个性的将军叫钟伟,被称为中国的巴顿将军。解放战争早期,他在东北当师长,在一次战斗中奉林彪之命率部向指定地点移动,途中遭遇国民党军一个团,因兵力占优,他随即指挥部队将敌军包围并发起攻击,同时发电报告知林彪不能执行原来的命令。战斗的结果是,不但被围的敌军被歼灭,而且林彪随后率大部队赶到,将赶来增援的敌军也歼灭了,取得了解放战争前期的一场大胜利。此役,有人评论说,是钟伟指挥了林彪。类似的情况在第四野战军南下时又发生了一次。当时已担任纵队司令员(军长)的钟伟率部追击南逃的国民党军,因追得太急,致使部队的位置太突前,逃跑中的国民党军见有机可乘,随即杀了个回马枪,企图围歼钟伟所部。因敌人兵力占优,情况危急,随军行动的兵团副司令命令钟伟后撤。而钟伟认为,正好可以借此拖住敌人,待后续大部队赶到予以歼灭,为此他不惜拔出手枪威胁兵团副司令,抗命不从。经过激烈战斗,钟伟的部队顶住了优势敌军的围攻,如其所料,后续大部队赶到,原本可以逃掉的敌军被歼灭了。钟伟干的另一件“目无领导”的事是在解放后,在军方一次批斗彭德怀的大会上,有人指控彭德怀在长征时的娄山关战斗中下令枪毙了一个红军连长,对此,钟伟情绪激动地站起来说,那个人是他杀的,彭德怀不知道,因为那个连长临阵脱逃,还想叛变,弄得主席台上的林彪和总政治部主任很没面子,结果被当场押出会场,以后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你可以说钟伟不成熟,但你得承认,作为军人,他的上述所作所为并无不称职之处。
解放军另一个有个性也有争议的将领就是上面提到的林彪了。不管在政治上怎样评价林彪,都得承认他能打仗。林彪打仗讲究“机断专行”,就是指挥员根据战场形势当机立断做出决定。上面提到,他与钟伟配合默契,并不在意他指挥钟伟还是钟伟指挥他。钟伟当师长时,林彪曾想提拔钟伟当副军长,但钟伟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于是林彪就直接提拔钟伟当了军长。相反,对那些事事请示汇报的指挥员,林彪不是很欣赏。打锦州时,他派一个纵队作为先头部队赶往锦州外围,用炮火封锁锦州的机场,防止国民党增援。那个纵队赶到后,发现锦州有两个机场,其中一个在用,一个没在用,于是发电报请示封锁哪一个机场。据说林彪气得直拍桌子:“两个机场,一个在用,一个没在用,你说封锁哪一个!”
第三个要提到的解放军将领是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对杜聿明集团逃跑路线的判断关系到能否全歼敌军。在三条可能的路线中,中央命令粟裕堵截的两条路线恰恰不包括粟裕认为杜聿明要走的那条路线。粟裕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对了,国民党军完蛋了。
以上是解放军的几个例子。反观国民党军,他们其实更强调服从和等级。据说国军军官的皮靴上都钉有两片钢片,见到长官时两脚一并,皮靴上的两片钢片相碰,声音非常响亮。而解放军从红军时期开始,就讲官兵平等,就搞军事民主,成立有士兵委员会,“兵”可以监督“官”。可见,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原因不在于对服从和等级的强调,恰恰相反,在于对服从和等级的不强调。真正的官兵平等,意味着官(指挥者)与兵(被指挥者)的角色不是固定的,就像上面提到的钟伟指挥林彪,谁的意见对就按谁的意见办。也就是说,陈云同志提倡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很多情况下也适用于军队。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第五十六条 现役军人必须忠于祖国,履行职责,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捍卫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第五十七条 现役军人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军事法规,执行命令,严守纪律。
第五十八条 现役军人应当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热爱人民,保护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完成抢险救灾等任务。
⑺ 军人的天职真的是“服从命令”吗
是的,军职毕竟是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有它要遵循的规则,既然选择当军人,同时也要选择被它束缚,希望我的回答能让题主满意。
⑻ 军人任何命令都必须服从吗
只要你是军人,上级命令就必须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