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演算法程序設計
先給你匯總:
=====================================================================
1.Unload 語句
從內存中卸載窗體或控制項. 在卸載窗體前,會發生 Query_Unload 事件過程,然後是 Form_Unload 事件過程。在其中任一過程中設置 cancel 參數為 True 可防止窗體被卸載。
若為 MDIForm 對象,先發生 MDIForm 對象的 Query_Unload 事件過程,接著是各 MDI 子窗體 的 Query_Unload 事件過程和 Form_Unload 事件過程,最後是 MDIForm 對象的 Form_Unload 事件過程。例如,在窗體中關閉自己:unload Me。
2.End 語句
結束一個過程或塊。
End 語句不調用 Unload、QueryUnload、或 Terminate 事件或任何其它 Visual Basic 代碼,只是生硬地終止代碼執行。窗體和類模塊中的 Unload、QueryUnload、和 Terminate 事件代碼未被執行。類模塊創建的對象被破壞,由 Open 語句打開的文件被關閉,並且釋放程序所佔用的內存。其它程序的對象引用無效。
End 語句提供了一種強迫中止程序的方法。Visual Basic 程序正常結束應該卸載所有的窗體。只要沒有其它程序引用該程序公共類模塊創建的對象並無代碼執行,程序將立即關閉。
3.hide
隱藏窗體或控制項而已,並不從內存中卸載。
=====================================================================再給你分析:
=====================================================================
你需要的是:Unload
填你的空:代碼如下:
private sub exit_click()
Unload Me ' Me指的是窗體本身,不能寫成form1.unload
end sub
=====================================================================
希望樓主明白。謝謝!
⑵ 高中數學的演算法,程序框圖
其實你把課好好聽、作業認真完成都搞懂就可以了,不要這么緊張。我經驗是最後考試題目非常簡單。要注重培養邏輯思維,模仿計算機按步驟辦事計算。有問題再問我好了。
附上:對高中數學中演算法的幾點認識(網上找的,意義不大)
演算法屬於新教材的新增內容,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對演算法的理解和認識,供各位同仁參考:
1、演算法的內容
(1)自然語言(2)程序框圖(3)演算法語句,其中,在每種語言中有各自的結構,如:順序結構、循環結構、條件結構等。
2、演算法在高中課程中的地位:
演算法內容的設計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主要介紹演算法的基礎知識,可以稱作演算法的「三基」:演算法基本思想,演算法基本結構,演算法基本語句。通過一些具體的案例介紹演算法的基本思想,使學生了解: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設計出解決問題的系列步驟,任何人實施這些步驟就可以解決問題,這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演算法。這是對演算法的一種廣義的理解。對演算法的理解,更多地是與計算機聯系在一起,計算機可以完成這些步驟。
演算法的基本結構一般有三種:順序結構,分叉結構,循環結構。前兩種結構很容易理解,循環結構稍微有點難,這里用到函數思想,難在理解反映循環過程的循環變數。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通過具體的案例,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入概念,會使問題變得很簡單。
介紹演算法語句的時候,要區分演算法語言和基本的演算法語句。我們知道,現在使用的演算法語言是很多的,例如,basic 語言,q-basic 語言,c-語言,等等。在高中的數學課程中,不要求介紹演算法語言,僅僅需要了解基本語句,例如,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條件語句,循環語句,等等。在不同的語言中,這些語句的表示可能不一樣,數學課程要求採用公認的統一表示,稱為偽代碼。很容易把偽代碼翻譯成任何一種演算法語言。
描述演算法有三種語言:自然語言、框圖語言、基本演算法語句。
演算法的另一部分設計,是把演算法的思想融入相關數學內容中。實際上,演算法思想是貫穿在高中數學課程始終的基本思想。例如,二分法求方程的解;點到直線的距離、點到平面的距離、直線到直線距離;立體幾何性質定理的證明過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線性規劃;等等內容中,都運用了演算法思想。
用演算法思想學習和認識數學對於提高數學素養是很有用的,希望老師予以重視。
3、理解賦值語句:
賦值是演算法中的難點之一,理解賦值對於理解演算法是非常重要的。
賦值就是把數值賦予給定的變數。例如,a:=5,就表示變數a被賦予的值是5,即a=5,這個被賦值的變數可以與其他的值進行運算。對於被賦值的變數a,還可以賦予其它的值取代原來的值。我們可以用磁帶錄音來比喻賦值,在我們錄音時,是把磁帶上舊的錄音材料沖掉之後,才能把新的錄音材料載入上去。同樣的道理,我們這里的賦值也是先把原來的值清零之後,再把新的值賦上去。下面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何設置變數和給變數賦值。
例:設計一個演算法,從4個不同的數中找出最大數。
解:記這5個不同的數分別為a1,a2,a3,a4,a5,演算法步驟如下:
1、比較a1與a2將較大的數記作b.
(在這一步中,b表示的是前2個數中的最大數)
2、再將b與a3進行比較,將較大的數記作b.
(執行完這一步後,b的值就是前3個數中的最大數)
3、再將b與a4進行比較,將較大的數記作b.
(執行完這一步後,b的值就是前4個數中的最大數)
4、輸出b,b的值即為所求得最大數。
分析:上述演算法的4個步驟中,每步都要與上一步中得到的最大數b進行比較,得出新的最大數。b可以取不同的值,b就稱之為變數。在第1步到第3步的演算法過程中,我們都把比較後的較大數記作b,即把值賦予了b,這個過程就是賦值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兩個功能,第一,我們可以不斷地對b的值進行改變,即把數值放入b中;第二,b的值每變化一次都是為下一步的比較服務。
4、函數在循環結構中的作用:
(1)循環結構是演算法的一種基本結構。
例如,設計演算法,輸出1000以內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數。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引入變數a表示待輸出的數,則a=15n (n=1,2,3,…,66).n從n從1變到66,反復輸出a,就能輸出1000以內的所有能被3和5整除的正整數。像這樣的演算法結構稱為循環結構,其中反復執行的部分稱為循環體。變數n控制著循環的開始和結束,稱為循環變數。
(2)循環結構是理解演算法的另一個難點,難點在於對於循環變數的理解。
循環結構中的循環變數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控制循環次數的變數,例如,輸出1000以內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數這個循環結構中,n就是控制循環次數的循環變數。另一種是控制結果精確度的變數,例如用二分法演算法求方程f(x)=0在區間[0,1]上的一個近似解的流程圖,要求精確度為。在這個演算法過程中,精確度就是控制結果精確度的循環變數。
循環變數使得循環體得以「循環」,循環變數控制了循環的「開始」和「結束」,是刻畫循環結構的關鍵。
以上幾點是對演算法的粗淺認識,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⑶ 高中數學演算法 程序
1到m之間質數有多少個
質數也稱素數,
我們把只有1和其本身兩個正因數的自然數稱為質數(又稱素數),2是最小的質數,也是唯一的一個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數.也就是說,除了2以外,質數都是奇數,小於100的質數如下25個:2,3,5,7,............
當然我們也想知道1到
1000或1到更多的數之間到底有多少個質數,
下面就是用計算
機通過編程來解決這個問題。
1到m之間有多少外質數的程序。
INPUT m
a = 1
p = 0
DO
i = 1
DO
i = i + 1
r = (a) MOD (i)
LOOP UNTIL i > a - 1 OR r = 0
IF r = 0 AND i > a - 1 THEN
p = p + 1
PRINT a; p
END IF
a = a + 1
LOOP UNTIL a > m
END
運行後結果如下
1到400之間有78個質數
⑷ 程序設計常見的演算法
常用的演算法有:遞推法、貪心法、列舉法、遞歸法、分治法和模擬法。
建議你去看看《演算法導論》,上面很全的。
⑸ 高中數學 演算法初步 有哪些程序框 說出每種程序框的形狀和作用 如長方形 處理框 作用
長方形 處理框 作用:運行框內的操作內容
菱形 判斷框 作用:根據框內的條件是否符合,選擇相應的操作步驟
圓矩形 起止框 作用:表示演算法的開始和結束
箭頭 流程線 作用:表示操作步驟
平行四邊形 輸入輸出框 作用:輸入數據,輸出相應的結果
⑹ 高中數學演算法程序技巧
高中數學
演算法首先需要熟練,熟練了之後就可以使用演算法,這個沒有什麼技巧,或者說技巧就是不斷的重復,然後量變到質變。
⑺ 高中數學 演算法 程序
整體結構是三個while循環,最裡面的就是兩個if判斷,x,y,z依次加一直到滿足第一個if然後滿足第二個if 然後列印 然後繼續枚舉
可以換一種方法理解
那就這個程序就等同於
for x=1;x小於等於30 ;x++
for y=1;y小於等於30 ;y++
for z=1; z小於等於30;z++
if x+y+z = 30
if 3x+2y+z=50
then print
⑻ 編程演算法有哪些
具體演算法如下:
1、快速排序演算法快速排序是由東尼·霍爾所發展的一種排序演算法。在平均狀況下,排序n個項目要Ο(nlogn)次比較。在最壞狀況下則需要Ο(n2)次比較,但這種狀況並不常見。
2、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這種數據結構所設計的一種排序演算法。堆積是一個近似完全二叉樹的結構,並同時滿足堆積的性質:即子結點的鍵值或索引總是小於(或者大於)它的父節點。
3、歸並排序(Mergesort,台灣譯作:合並排序)是建立在歸並操作上的一種有效的排序演算法。該演算法是採用分治法(DivideandConquer)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
4、二分查找演算法是一種在有序數組中查找某一特定元素的搜索演算法。搜素過程從數組的中間元素開始,如果中間元素正好是要查找的元素,則搜素過程結束。
5、BFPRT演算法解決的問題十分經典,即從某n個元素的序列中選出第k大(第k小)的元素,通過巧妙的分析,BFPRT可以保證在最壞情況下仍為線性時間復雜度。
6、深度優先搜索演算法,是搜索演算法的一種。它沿著樹的深度遍歷樹的節點,盡可能深的搜索樹的分支。當節點v的所有邊都己被探尋過,搜索將回溯到發現節點v的那條邊的起始節點。
⑼ 高中數學程序設計與演算法
高中數學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數學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