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軟體測試用例的編寫技巧
技巧就是覆蓋所有測試點,並對測試點進行擴展,並且根據你對產品或者項目的了解,加大測試重點的測試用例深度和覆蓋率,但是別把數量和質量的關系搞混了。
『貳』 為什麼要寫測試用例測試用例在測試執行中的主要性有哪些
編寫測試用例可以使測試更加方便的執行,
同時還可以提高測試效率,節省執行測試的時間.使測試更能按照時間計劃進行,
使測試過程更方便管理.
同時通過測試用例設計評審和結果評審,嚴把測試用例質量關,可以更好強化和優化測試用例。不斷提高整體軟體測試的質量。
『叄』 執行測試用例應該注意哪些
當測試用例編寫完成,並通過審核後,就進入到軟體測試最主要的階段,就是執行測試用例,進行軟體測試。不過在執行測試是有幾個地方需要注意:
1、仔細檢查軟體測試環境是否搭建成功。執行測試前要按照測試用例中描述的測試環境去搭建,因為測試用例中的執行都是建立在這個測試環境之上的,如果測試環境的不一致,會影響測試用例的執行,和測試目的的證明。
2、注意測試用例中的前提條件和特殊規程說明。因為有些測試軟體是有順序性的,那麼它的測試用例就會有一些執行前提或特殊說明。比如要測試某個軟體的登陸功能,那麼測試前必須創建用戶,並為用戶分配一定的許可權等。如果前提條件和特殊說明沒有注意,會導致測試用例的無法執行。
3、測試用例要執行全部執行,每條用例至少執行一遍。因為編寫測試用例時,它考慮了測試覆蓋率的問題,每條測試用例都對應一個功能點,如果少執行一條,就會有一個功能點沒有測試到。我們執行測試前要認為待測試軟體的每條功能點都是未實現的,每個功能點我們都要測試一遍,才能保證待測試軟體能正確滿足用戶需求。
4、執行測試用例時,要詳細記錄軟體系統的實際輸入輸出,仔細對比實際輸入和測試用例中的期望輸入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要從多個角度多測試幾次,盡量詳細的定位軟體出錯的位置和原因,並測試出因為這個錯誤會不會導致更嚴重的錯誤出現,最後把詳細的輸入和實際的輸出,以及對問題的描述寫到測試報告中。在一個項目組中,項目的開發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測試時能把問題描述的詳細一些,那麼開發人員就會很容易的重現這個問題,也就能更快的解決問題,節省項目時間。
5、不要放過任何偶然想像。我們在測試時,有時會發現某條用例執行時,軟體會出錯,但是當再次執行時這個錯誤就不再重現。這種情況,一般大家就會認為是偶然現象,就會忽略過去。其實,這種錯誤才是隱藏最深的,最難發現的錯誤。我們要遇到這種情況時,要仔細分析這種情況,不要放過任何小的細節,多測試幾次,要准確的找出問題的原因。我以前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剛打開這個軟體,執行某項操作時,軟體拋出了一個異常,然後我再次執行同樣的操作時,這個異常確消失了,軟體功能正常。後來我又多次執行這項功能的相關操作,問題依然沒有重新,最後當我意外關閉這個軟體後重新打開時,問題才重現了出來,後來查出因為其中的一個變數沒有賦初始值造成的。
以上部分就是執行測試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後再說一下測試開始和結束的條件,按照下面的條件執行軟體測試。
測試開始標准:
1、測試計劃評審通過
2、測試用例已編寫完成,並已通過評審;
3、存在已提交的可測試的系統;
4、測試環境已搭建完畢。
測試退出標准:
1、測試用例全部通過;
2、存在的問題已得到合理的處理。
測試停止標准:
1、近半數以上測試用例無法執行;
2、測試環境與要求不符。
3、開發中需求頻繁變動
『肆』 測試用例該何時准備,需要哪些前提條件
和你分享一下我的理解,首先我們這邊採用的開發模式是敏捷式開發,測試和開發是分開的,測試進入的是比較早的,當有需求形成文檔的時候測試會進行需求測試,然後設計時,開發測試都會坐在一起討論這一個迭代周期內問題處理的優先順序,一般這個時候測試會給出風險性的意見,然後進入迭代周期,開發編寫代碼,程序跑起來後編寫單元測試用例,測試人員,項目經理,需求分析師,測試經理,進行評審,單元測試通過之後,測試人員會進行迭代周期測試,他們也會編寫測試用例,若測試通過,則這個迭代結束,後期他們會行進冒煙測試驗收測試等
總括一下:
1、測試時和開發並行的,但測試用例要看是什麼時候用
2、測試用例評審一般是要設計人員,需求人員 測試人員然後就是一些經理級別的工作人員 進行評審,他們分別評審的角度不同,設計人員是要看你這個測試用例是否能夠覆蓋測試系統的設計,需求分析師是要看測試用例能否覆蓋全部功能點,測試人員是從易用性等角度分析,至於經理級別的應該是從整體的角度吧,這個我不是很清楚。
3、測試對於整個項目來說起的是質量監控的作用,非常有必要啊,我經理過幾個項目,有沒有測試結果是很不一樣的啊,希望對你有幫助,有什麼需要探討的隨時歡迎 (*^__^*) ……
『伍』 軟體測試的測試用例怎麼設計
設計測試用例,首先要讀透需求說明書,對業務知識要有深入的了解,然後再根據需求文檔中描述的需求點來設計測試用例,測試用例的設計原則首先是越細越好,對於測試新手這點尤其重要,然後是需求覆蓋率,一定要覆蓋所有的需求,第三就是測試優先順序要體現在測試用例中,作為測試執行的依據,測試用例的設計一定要做到顆粒足夠小,執行率足夠快等,至於具體的設計你可以去西安曼誠科技網站看看,這種網站去看看實例,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設計方法。
『陸』 做好測試計劃和測試用例的工作的關鍵是什麼
個人認為做好測試計劃的編寫工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問題:
1、要充分考慮測試計劃的實用性,即,測試計劃與實際之間的接近程度和可操作性。
2、要堅持「5W1H」的原則,明確測試內容與過程。
明確測試的范圍和內容(WHAT);
明確測試的目的(WHY);
明確測試的開始和結束日期(WHEN);
明確給出測試文檔和軟體冊存放位置(WHERE);
明確測試人員的任務分配(WHO);
明確指出測試的方法和測試工具(HOW)。
3、採用評審和更新機制,確保測試計劃滿足實際需求。
因為軟體項目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中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需求變化,為滿足需求變化,測試計劃也需要及時地進行變更。
之所以採取相應的評審制度,就是要對測試計劃的完整性、正確性、可行性進行評估,以保證測試的質量。
4、測試策略要作為測試的重點進行描述。
測試策略是測試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測試計劃是從宏觀上說明一個項目的測試需求、測試方法、測試人員安排等因素,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你可以認為測試計劃就是測試工作的預期輸出,而測試執行是測試工作的實際輸出,在預期輸出!=實際輸出
至於測試用例工作,我認為我們首先要明確測試用例在整個測試工作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個人認為,測試用例在整個測試工作中的
地位和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測試用例是測試執行的實體,是測試方法、測試質量、測試覆蓋率的重要依據和表現形式;
2、測試用例是團隊內部交流以及交叉測試的依據;
3、在回歸測試中,測試用例的存在可以大大的降低測試的工作量,從而提高測試的工作效率;
4、測試用例便於測試工作的跟蹤管理,包括測試執行的進度跟蹤,測試質量的跟蹤,以及測試人員的工作量的跟蹤和考核;
5、在測試工作開展前完成測試用例的編寫,可以避免測試工作開展的盲目性;
6、測試用例是說服用戶相信產品質量的最佳依據,同時也可以提供給客戶作為項目驗收的依據。
當我們認識到測試用例在政工測試工作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之後,相信大家都已經認識到了測試用例對測試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做好測試人員的項目培訓(主要指對需求分析、軟體設計、測試計劃的認知程度)工作。要想發揮團隊中每一個成員的所有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清楚這個項目中的所有細節,以及自己要在這個項目中所承擔的責任。
2、盡可能的利用以往其他項目的測試用例;並將該項目中類似模塊進行歸類,按類編寫測試用例,再根據每個模塊的特點進行修改,要充分利用測試用例的可重用性。
3、在時間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可以按照測試的關鍵路徑編寫測試用例,針對關鍵路徑的測試用例一定要詳盡,其他邊緣模塊的測試用例可以考慮僅通過性測試(既僅證真測試)。
4、採用針對測試用例的模塊化編寫。個人建議將測試用例和測試數據分開,測試用例中的操作步驟應主要體現於業務流程的檢驗,而測試數據主要體現於針對系統的數據處理結果的檢驗。考慮到軟體項目的需求變更問題,建議將這兩項分開,通過測試用例編號進行關聯,以應對需求變化造成的測試用例的修改,從而減少測試用例的修改量,縮短項目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柒』 編寫測試用例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測試用例范圍精準;
2.用例編寫精簡;
3.用例等級分明;
4.用例覆蓋完全;
『捌』 如何提高測試用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首先是合適的測試樣本,比如測試某個功能,它是有一些前提已經存在的,可以理解為一些數據限制。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測試一個會記錄用戶歷史數據的軟體,對於一個全新的樣本和有歷史數據的樣本是不一樣的,樣本的不同元素條件也決定了他在做一些操作時軟體的反饋是不一樣的。
然後是准確的測試路徑,理論上最保險的應該是A*B*C*D*E*F*...個路徑。一個流程,就是一條路徑,但一個流程中包含了幾個環節,每個環節有幾種測試邊界。根據數學的排列組合,最保險的路徑數是不是應該把每個邊界數相乘?但這個就不高效了。如果能發現其中不同環節之間的出bug的相連性呢。比如知道在A步驟的第三種邊界如果出bug,那在C步驟的第二種邊界肯定出bug。或者比如知道在B步驟的第二種邊界表現是正常的,那在D步驟的第一種邊界肯定也是正常的。那是不是就能省掉一些亢余重復的路徑了呢?如果你知道兩個步驟中的兩個數據都讀的資料庫中的同一個欄位,那這兩個步驟顯然就可以看一個地方的邊界就好了。如果你知道兩個地方共用的一個控制項,那如果控制項出問題,那肯定兩個地方都會出問題。所以高效點的測試路徑,應該精簡為A*(B-M)*(C-N)*D*E*F...再然後如果確定E、F步驟跟A、B、C、D生成的數據毫無關系,那可以再精簡為A*(B-M)*(C-N)*D+E*F...我們知道如果對於一次修改,往往不是所有的步驟的邊界都受影響的,如果確定出某次改動隻影響了A、C、E步驟的邊界,那測試路徑可以再精簡為A*1*(C-N)*1+E*1...上面說的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數學組合分析,而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如果對一個系統比較熟悉,我們只要抓住影響的相關性、影響的不相關性、步驟邊界的相互限制,就能抓住幾條最高效且有效的測試路徑,對一個改動帶給一個系統的風險進行測試。
最後說下明確的測試目的。只要是測試用例,都有測試目的,可能是對一個全新的功能進行測試,可能是對一個改動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測試,可能是驗證現有的一個功能在某種特定條件下的表現。測試目的一定要明確,這就好比你是要去吃一頓豐盛的午餐,還是去喝杯下午茶,還是半夜餓了爬起來吃點夜宵,我想這其中的區別大家還是可以理解的。更多問題可以加群:333782754
『玖』 一個測試用例編寫要從哪些方面考慮
測試用例的設計需要從很多角度考慮的啊,首先你的用例來源於需求分析,那麼項目或者產品是否有功能性及非功能性需求呢。比如說系統可用性需求,網路帶寬需求,系統響應性能需求等等。如果存在這些需求,那麼用例設計時就需要考慮這些角度。
其次功能性需求在設計用例時也需要考慮諸如大用戶量並發的情況之類的。
再次,測試用例包含容錯用例。
最後,測試用例編寫的同時,是有等級區分的,有的用例是關鍵流程或者功能點,那麼等級就高;有的用例很少使用,就會低。這樣便於你進行回歸或者重復使用。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拾』 軟體測試用例的編寫問題!
是根據需求規格說明書和測試計劃來寫的,其中還可以參考一些相關項目文檔,例如;項目計劃、概要設計說明書、詳細設計說明說等。
測試步驟要求是盡量詳細,確保其他任何人拿到你寫的用例都能按照步驟執行,尤其是在項目立項的時候。其中的預期結果一定要寫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