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36年6月,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寫的什麼書,第一次向外界詳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事跡
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
『貳』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撰寫的( ),第一次向外界詳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事跡,在國內外產生了
《紅星照耀中國》。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撰寫的《紅星照耀中國》,第一次向外界詳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事跡。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生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與個人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紅星照耀中國》充滿了國際主義精神。
主題思想
書中不僅記錄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資料, 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紅色中國」產生、發展的原因,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做了客觀的評價。作者從多個方面展示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而艱苦奮斗和犧牲奉獻的精神,瓦解了種種歪曲、醜化共產黨的謠言。
《紅星照耀中國》中的修辭方式頗為靈活多樣,如映襯、易色、誇張、排比、引用、懸念、宛曲、雙關、借代、摹擬等等,但用得最多的還是比喻。
『叄』 斯諾寫了一部什麼書
《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西行漫記》)
『肆』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諾寫的什麼書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諾寫的《中國未完成的革命》,由於作者曾長期追蹤采訪中國抗戰,無論是對正面戰場還是對敵後戰場,均有深入實地采訪,因而本書深具權威性與可讀性,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抗戰一部繞不開的經典之作。該書1947年在美國出版後,迅速被譯成德、波、匈等多種文字,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本書是愛潑斯坦在美國完成並出版的作品,也是他記者生涯最為重要的著作之一。由於作者曾長期追蹤采訪中國抗戰,無論是對正面戰場還是對敵後戰場,均有深入實地采訪,因而本書深具權威性與可讀性,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抗戰一部繞不開的經典之作。該書1947年在美國出版後,迅速被譯成德、波、匈等多種文字,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伍』 紅星照耀中國作者什麼時候完成此書
1936年-1937年。
《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又稱《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
埃德加·斯諾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
四個月的采訪,他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他的采訪資料、膠卷和照片,從陝北回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或《紅星照耀中國》的報告文學終於誕生。
1937年10月,英國倫敦維克多·戈蘭茨公司出版斯諾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紅星照耀中國)》。《紅星照耀中國》一問世便轟動世界,在倫敦出版的頭幾個星期就連續再版七次,銷售10萬冊以上。
《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由於斯諾在西北紅色區域的冒險中引起的激情和對中國人民的熱愛,他用了後半生的幾乎全部精力,對中國問題作繼續的探索和報道。
《西行漫記》先後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該書不斷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萬讀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為享有盛譽,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
1937年10月,英國倫敦維克多·戈蘭茨公司出版斯諾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就是斯諾回來後寫的關於紅色中國的新聞報道集,也可以說是報告文學集。以後,此書以近二十種文字翻譯出版,幾十年間幾乎傳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暢銷書。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劃,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體承譯,以復社名義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在孤島上海問世。考慮到在敵占區和國民黨政府統治區發行的緣故,譯本改名為《西行漫記》。
此書在短短的十個月內就印行了4版,轟動了國內及海外華僑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華人集中地還出現難以計數的該書重印本和翻印本。國民黨政府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諾的這些著作,先後查禁的這類著作達十幾種。
『陸』 找《西行漫記》的資料
《紅星閃耀中國》(西行漫記) 作者 埃德加·斯諾
斯諾當時作為一個資產階級報紙的記者,卻對中國共產黨的英勇斗爭願意作客觀公正的了解。他不畏艱險,排除各種阻撓,於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在我國西北的革命根據地(即後來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向全世界作了真實的報道,擴大了中國革命在國內外的影響。
一九三七年英國戈蘭茨公司的英文初版。
斯諾的這本書是一部新聞報道性的作品,不是一本歷史著作。作者根據采訪所得寫成本書,有些是輾轉傳聞,有些敘述者當時就記得不甚確切,因此難免有失實之處。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強調指出的:「這本書絕對不能算作正式的或正統的文獻。在這里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我和共產黨員同在一起這些日子所看到、所聽到而且所學習的一切,作一番公平的、客觀的無黨派之見的報告。」
埃德加·斯諾在一九〇五年出生於美國坎薩斯城的一個貧苦家庭。他年輕時,當過農民、鐵路工人和印刷學徒。大學畢業以後,他開始畢業所從事的新聞工作,在坎薩斯城的《星報》和紐約的《太陽報》初露頭角。往後他在開往外洋的貨船上當了海員,歷游中美洲,最後到了夏威夷,仍然為美國的一些報紙供稿。一九二八年,在中國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時候,他到了上海,擔任《密勒氏評論報》的助理編輯,以後兼任紐約《太陽報》和倫敦《每日先驅報》的特約通信員。一九三〇年以後,他為採集新聞,遍訪中國主要城市和東三省、內蒙古、台灣以及日本、朝鮮、荷屬東印度。他在中國西南各省作長時間的旅行,徒步經過雲南省西部,到達緬甸和印度,訪問了甘地和其他印度革命領袖。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時,斯諾正在上海,目睹一九三二年的淞滬戰爭和一九三三年的熱河戰爭。在這以後,他在北平燕京大學擔任新聞系教授兩年,同時學習了中國語文。在這一時期,他認識了美國著名的進步新聞記者史沫特萊,還和魯迅、宋慶齡以及一些中國地下黨員有所接觸。他編譯了一部英文的現代中國短篇小說選《活的中國》,是首先把魯迅著作介紹到西方的人之一。
『柒』 《紅星照耀中國》作者介紹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也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他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該書先後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 埃德加·斯諾(1905—1972),美國著名記者。他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 他隻身前往陝北蘇區,通過實地考察以及對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導人的專訪,首次向世界講述了中國紅軍和蘇區的真實情況,並由此創作了紀實文學經典《紅星照耀中國》,成為世界報道中國紅軍的第一人。1949年後,斯諾曾三次來華訪問,受到毛澤東的親切接見。其著作《紅星照耀中國》成為新聞史和報告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來源:少年博覽·閱讀與寫作
『捌』 紅星照耀中國主要內容
《紅星照耀中國》又稱《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8)斯諾在中國期間他編譯了什麼書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原名《西行漫記》)的作者埃德加·斯諾於1905年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是家中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他父親開了一家小印刷廠,家裡過著小康生活。父親要他也從印刷業開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卻走上了一條與父親截然不同的道路,成為世界著名的記者。埃德加·斯諾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並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斯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四個月的采訪,他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
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他的采訪資料、膠卷和照片,從陝北回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或《紅星照耀中國》的報告文學終於誕生。
『玖』 埃德加·斯諾(1905-1972),記者,作家。1936年訪問陝北根據地,次年寫成著名的一書,
埃德加·斯諾(1905-1972),美國通訊記者,作家。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夕,斯諾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10月《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西行漫記》)在英國倫敦公開出版,在中外進步讀者中引起極大轟動。1938年2月,中譯本又在上海出版,讓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真正形象。
1972年2月15日,斯諾在瑞士日內瓦因患癌症病逝。病重期間,斯諾留下遺囑:「我愛中國,我願在死後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裡,就像我活著時那樣……。」
1973年10月19日,斯諾一部分骨灰的安葬儀式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舉行。墓基座為長方形未經雕磨的青色岩石,上邊橫卧漢白玉墓碑「中國人民的美國朋友埃德加·斯諾之墓」。碑前放著毛澤東送的花圈,緞帶上寫著:「獻給埃德加·斯諾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