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kbuild編譯ko

kbuild編譯ko

發布時間:2025-05-17 12:29:52

linux 2.6內核編譯過程

內核編譯過程詳解


Linux 2.6內核的編譯流程主要包括配置、編譯、安裝模塊和內核安裝四個階段。


1. 內核配置


在內核配置階段,Linux內核需要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功能選擇。配置步驟包括:



這些命令會生成一個.config文件,用於記錄用戶選擇的內核功能。


2. 編譯內核


內核編譯使用Kbuild系統,分為兩次掃描Makefile。最終目標是生成未壓縮的內核映像vmlinux,然後通過壓縮生成可引導的內核映像bzImage。


2.1 生成vmlinux


vmlinux內核映像是未壓縮的原始映像,通過頂層Makefile和Kbuild文件中的.config文件信息生成。


2.2 生成System.map


未壓縮的vmlinux生成後,make程序使用nm命令創建System.map,用於記錄內核的全局符號。


3. 生成可引導內核映像


vmlinux映像被壓縮成vmlinux.bin.gz,並與setup引導程序打包生成bzImage。bzImage包含內核映像和setup程序,可以被Bootloader引導並解壓


4. 編譯及安裝模塊


Linux內核由模塊組成,模塊可以在編譯時加入內核或運行時動態載入。模塊編譯後生成相應的.o和.mod文件,通過modpost生成模塊文件,並鏈接成.ko格式。


5. 安裝內核


內核編譯完成後,使用make install命令安裝。安裝時生成initramfs,以解決開機時找不到根文件系統的問題。initramfs包含引導所需的文件和初始化腳本,內核啟動時載入並執行。


安裝內核後,即可重啟系統。

Ⅱ linux Kbuild詳解系列(3) - Kbuild系統框架概覽

深入探索Kbuild系統框架概覽,揭示其背後機制,本系列博客從本章節開始,逐步揭秘Kbuild系統。Linux內核的Makefile主要用於編譯源碼,生成目標文件,實現內核的簡潔高效編譯。Make和Makefile是Linux下用於編譯工具和配置文件,執行make命令時,系統會自動尋找Makefile文件並按配置進行編譯。Linux內核源碼的編譯採用了擴展的make工具和Makefile,形成kbuild系統,專為內核編譯設計。

Linux內核的編譯文件形式多樣,包括vmlinux、vmlinux.bin、vmlinuz、zImage、bzImage等。Kbuild系統中的Makefile文件分布於各個目錄,對模塊進行分離編譯,降低耦合性,實現靈活的編譯方式。Makefile主要分為五部分:配置文件、模塊編譯、鏈接、模塊排列和鏈接順序。

內核模塊的編譯流程包括將模塊編譯進內核、生成vmlinux鏡像。配置文件控制模塊的編譯行為,通過make的自動推導原則,模塊自動編譯。鏈接順序決定了模塊執行的順序,優先順序相同的模塊按編譯順序依次執行。所有配置為-m的模塊將被編譯為可載入模塊.ko文件。

驅動模塊依賴多個文件時,通過指定依賴文件進行編譯。Makefile中定義的目錄層次關系處理原則是一個Makefile只負責處理本目錄的編譯關系。頂層Makefile中定義的變數如KERNELRELEASE、ARCH、INSTALL_PATH等在編譯內核時發揮關鍵作用。變數定義影響編譯選項、安裝目錄等。

編譯選項在不同版本中進行了調整,如ccflags-y、asflags-y和ldflags-y分別對應編譯、匯編和鏈接時的參數。subdir-ccflags-y和subdir-asflags-y針對本目錄及其子目錄有效。CFLAGS_\$@和AFLAGS_\$@允許為模塊提供單獨的編譯參數。

Kbuild系統中的變數在頂層Makefile中定義,全局有效,影響整個編譯流程。驅動開發者在編譯單一模塊時,頂層Makefile中的變數未被定義,只有調用頂層Makefile後,子目錄的Makefile中才可能被賦值。生成header文件為開發者提供內核介面,便於模塊集成。通過指定DIR目錄和架構,build工具生成對應的頭文件,供開發者使用。

理解Kbuild系統的執行流程是內核開發和維護的關鍵。通過官方文檔和源碼參考,開發者能更深入地掌握Kbuild系統的工作原理,優化內核編譯過程,提升開發效率。本系列博客旨在提供全面的指導,幫助開發者全面了解Kbuild系統框架,實現高效、穩定的內核開發。

Ⅲ linux 模塊編譯無法生成.ko文件,顯示如下信息,請問是什麼原因啊

看起來壓根就沒有編譯C文件啊,lz的make file寫對了么?
「obj-m += 」這句寫了沒? .o文件名和C文件名對應關系對么?

make -C /lib/moles/2.6.32/build M=`pwd` KBUILD_OUTPUT= V=0 moles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usr/src/kernels/linux-2.6.32-220.el6'
CC [M] /opt/estor/hostagent/iscsi/kernel/scsi_transport_iscsi.o

正常編譯後需要有上面CC打頭的這一句。

補充問一句:你在那個目錄下找的ko文件,是否是/home/c?make前是否執行過make clean?

閱讀全文

與kbuild編譯ko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區塊鏈編譯eth 瀏覽:781
安卓手機軟體如何給照片加發光點 瀏覽:977
結構性存款在app哪裡 瀏覽:968
iphone如何快速打開app 瀏覽:797
好玩的程序員笑話 瀏覽:82
linux下如何搭建web伺服器 瀏覽:222
狼群之飢和命令之眼 瀏覽:369
xp使用telnet命令 瀏覽:158
安卓如何有蘋果塗鴉筆 瀏覽:598
圖好快壓縮 瀏覽:295
華為思科命令手冊 瀏覽:155
七公主中文版在哪個app看 瀏覽:646
周立功單片機實驗與實踐 瀏覽:259
新建文件夾命名怎麼老是顯示重試 瀏覽:797
雲伺服器如何建立社區 瀏覽:230
把pdf轉成word文檔的軟體 瀏覽:248
雲伺服器的操作系統選什麼好 瀏覽:974
python沒用 瀏覽:833
丁曉鍾外刊pdf 瀏覽:246
安卓怎麼給應用改圖標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