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並排序的關鍵步驟是什麼怎樣可以更好的合並呢
合並排序的關鍵步驟就是一些他們一些相關的關鍵詞和一些順序詞語連接起來,這樣才能起到更好的合並作用。
㈡ 合並同類項步驟有幾步
合並同類項步驟有3步
(1)找:找出字母及其指數相同的項
(2)搬:搬到一起
(3)合:合並它們的系數
㈢ 怎樣合並同類項
1、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幾個常數項也是同類項
典題:如果-2x2yn和3xmy3是同類項,那麼n= 3 ,m= 2 。
2、合並同類項: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並成一項。合並後,所得項的系數是合並前各同類項的系數的和,且字母部分不變。
(1)合並同類項中,需要交換加數位置,注意各項系數的符號性質,不能只交換絕對值,而丟了符號
(2)全並同類項中,需要運用加法結合律及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添加括弧時,如果括弧中第一項的系數是負數,建議恢復這個項前面的「+」號
(3)先觀察是否存在表示相反數的項,可以直接抵消
(4)有時可以將諸如(a-b)這樣的簡單式子看成一個整體。即將式子看成一個字母
(3)合並演算法的步驟擴展閱讀:
合並同類項就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所得的結果作為系數,字母和指數不變。合並同類項實際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運用。
即將同類項中的每一項都看成系數與另一個因數的積,由於各項中都含有相同的字母並且它們的指數也分別相同,故同類項中的每一項都是系數與相同的另一個因數的積。合並時將分配律逆向運用,用相同的那個因數去乘以各項系數的代數和。
合並同類項法則
(一)合並同類項後,所得項的系數是合並前各同類項的系數之和,且字母連同它的指數不變。字母不變,系數相加減。
(二)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所得的結果作為系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補充說明
1、如果兩個單項式,它們所含的字母相同,並且各字母的指數也分別相同,那麼就稱這兩個單項式為同類項。如2ab與-3ab,m²n與m²n都是同類項。特別地,所有的常數項也都是同類項。
2、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並成一項,叫做同類項的合並(或合並同類項)。同類項的合並應遵照法則進行: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所得結果作為系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3、合並同類項的理論依據
其實,合並同類項法則是有其理論依據的。它所依據的就是大家早已熟知了的乘法分配律,a(b+c)=ab+ac。
㈣ 合並同類項的步驟
先找出同類項,最好在底下做好記號,然後把同類項加起來。在做記號的時候,記得把符號也劃起來。然後在做加法的時候,把符號也同數字一起寫。
㈤ 合並程序的步驟
公司合並涉及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等相關人的利益,應當依法進行。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合並辦理程序通常如下:1、董事會制訂合並方案。2、簽訂公司合並協議,協議一般來說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公司的名稱與住所。這里所講公司的名稱與住所包括合並前和合並後存續的。(2)存續或者新設公司因合並而發行的股份總數、種類和數量,或者投資總額,每個出資人所佔投資總額的比例等。(3)合並各方現有的資本及對現有資本的處理方法。(4)合並各方所有的債權、債務的處理方法。(5)存續公司的公司章程是否變更,公司章程變更後的內容,新設公司的章程如何訂立及其主要內容。(6)公司合並各方認為應當載明的其他事項。3、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資產負債表是反映公司資產及負債狀況、股東權益的公司要的會計報表,會計合並中必須編制的報表。合並各方應當真實、全面地編制此表,以反映公司的財產情況,不得隱瞞公司的債權、債務。此外,公司還要編制財產清單,詳實、准確、清晰地反映公司的財產狀況。完畢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三條公司合並,應當由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並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合並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可以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㈥ 什麼叫歸並演算法
合並排序(MERGE SORT)是又一類不同的排序方法,合並的含義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有序數據序列合並成一個新的有序數據序列,因此它又叫歸並演算法。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假設數組A有N個元素,那麼可以看成數組A是又N個有序的子序列組成,每個子序列的長度為1,然後再兩兩合並,得到了一個 N/2 個長度為2或1的有序子序列,再兩兩合並,如此重復,值得得到一個長度為N的有序數據序列為止,這種排序方法稱為2—路合並排序。
例如數組A有7個數據,分別是: 49 38 65 97 76 13 27,那麼採用歸並排序演算法的操作過程如圖7所示:
初始值 [49] [38] [65] [97] [76] [13] [27]
看成由長度為1的7個子序列組成
第一次合並之後 [38 49] [65 97] [13 76] [27]
看成由長度為1或2的4個子序列組成
第二次合並之後 [38 49 65 97] [13 27 76]
看成由長度為4或3的2個子序列組成
第三次合並之後 [13 27 38 49 65 76 97]
合並演算法的核心操作就是將一維數組中前後相鄰的兩個兩個有序序列合並成一個有序序列。合並演算法也可以採用遞歸演算法來實現,形式上較為簡單,但實用性很差。合並演算法的合並次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量,根據計算當數組中有3到4個元素時,合並次數是2次,當有5到8個元素時,合並次數是3次,當有9到16個元素時,合並次數是4次,按照這一規律,當有N個子序列時可以推斷出合並的次數是X(2 >=N,符合此條件的最小那個X)。
其時間復雜度為:O(nlogn).所需輔助存儲空間為:O(n)
歸並演算法如下:
long merge(long *A,long p,long q,long r)
{
long n1,n2,i,j,k;
long *L,*R;
n1=q-p+1;
n2=r-q;
L=(long *)malloc((n1+2)*sizeof(long));
R=(long *)malloc((n2+2)*sizeof(long));
for(i=1;i<=n1;i++)
L=A[p+i-1];
for(j=1;j<=n2;j++)
R[j]=A[q+j];
L[n1+1]=R[n2+1]=RAND_MAX;
i=j=1;
for(k=p;k<=r;k++)
{
if(L<=R[j])
{
A[k]=L;
i++;
}
else
{
A[k]=R[j];
j++;
}
}
free(L);
free(R);
return 0;
}
long mergesort(long *A,long p,long r)
{
long q;
if(p<r)
{
q=(p+r)/2;
mergesort(A,p,q);
mergesort(A,q+1,r);
merge(A,p,q,r);
}
return 0;
}
㈦ 同C語言合並兩個數組
合並數組的操作,具體演算法依賴於合並的規則。
其通用流程如下:
1 建立一個足夠容納兩個數組所有元素的目標數組。如果規則規定將一個數組合並到另一個之中,那麼需要保證目標數組有可以容納兩個數組的空間,否則會出現越界。
2 遍歷其中一個數組,並賦值到目標數組中。如果是一個數組合並到另一個,那麼此步可以省略;
3 遍歷另一個數組,按照規則插入到目標數組中。
在不同規則下,合並演算法會有差異,如將長為lb的B數組附加到長為la的A數組結尾的操作,可以寫作
inti;
for(i=0;i<lb;i++)
A[la+i]=B[i];
而將長度均為l的數組A,B,交替合並到C中,可以寫作
inti;
for(i=0;i<l;i++)
{
C[i*2]=A[i];
C[i*2+1]=B[i];
}
不管是何種方式,合並的本質就是,把A和B的每個元素,賦值到目標數組的對應位置上即可。
㈧ 合並排序演算法 不太明白遞歸過程中每個部分是怎麼進行排序的
歸並排序思想為:將給定序列二分,為兩個子序列。若兩個子序列長度大於一,則再遞歸劃分,直到小於等於1.遞歸到最後時候,兩個子序列都只有一個元素(或者一個是一個元素,另一個沒有元素了),這時候他們各自顯然都是有序的。然後進行歸並,完了後遞歸返回。這樣層層歸並,等到第一層遞歸調用返回時,再進行最後一次歸並,就結束了。
如不理解,可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