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計算方法
混凝土是我們裝修中常用的泥石材料之一,混凝土是固體、液體和氣體結合的三相體,混凝土拌合物三相所佔的體積大致為,固相占總體積的73%~84%、液相佔15%~22%、氣相佔1%~5%。因此在使用混凝土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對混凝土做配合比設計,設計不規范將會使混凝土產生裂縫,影響建築質量。下面就對於混凝土配合比的計算辦法做一個講解。
開啟分步閱讀模式
操作方法
01
混凝土配合比計算:
1、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
2、w/c=aa×fce/(fcu,o+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
3、根據施工要求,混凝土設計坍落度為120mm~160mm,取單位用水量為215kg,摻加1.7%的緩凝高效減水劑,減水率δ=22%,則混凝土單位用水量:mW0=mW(1-δ)=215×(1-22%)=168kg。
4、單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52=323kg
5、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數為λ=1.3,則有
水泥用量:mc0=mc×(1-16.5%)=270kg。
粉煤灰用量:mf0=mc×16.5%×1.3=69.3kg。
減水劑用量:mFDN0=(mc0+mf0)×1.7%=5.77kg。
6、假設混凝土單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40%,則有:
mc0+mf0+ms0+mg0+mW0=mcp
mso/(mso+mgo)×100%=βs
得:細骨料ms0=757kg,粗骨料mg0=1136kg。
則混凝土配合比:mc0:ms0:mg0:mf0:mFDN0:mW0=270:757:1136:69.3:5.77:168
=1:2.80:4.21:0.26:0.021:0.62
根據規定,水灰比比基準水灰比減少0.03,則水灰比w/c=0.49
02
單位水泥用量
mc=mwo/w/c=168/0.49=343kg
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數為λ=1.3,則有
水泥用量:mc1=mc×(1-16.5%)=286kg。
粉煤灰用量:mf1=mc×16.5%×1.3=73.6kg。
減水劑用量:mFDN1=(mc1+mf1)×1.7%=6.11kg。
假設混凝土單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39%,
Ⅱ 混凝土配合比怎麼算
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按照公式來計算的,下面舉C35砼配合比的例子說明:
1、 原材料情況:
水泥 砂:中砂 粉煤灰 石:5~25mm碎石 外加劑
2、砼設計強度等級C35,fcu,k取35Mpa,取標准差σ=5
砼配製強度fcu,o= fcu,k+1.645σ=35+1.645×5=43.2Mpa
3、計算水灰比:
水泥28d強度fce取44Mpa
根據本地碎石的質量情況,取 a=0.46, b=0.07
W/C=0.46×44/(43.2+0.46×0.07×44)=0.45
4、根據試配情況用水量取185kg/m3。
5、確定水泥用量mc, mc=185/0.45=411kg
粉煤灰採用超量取代法,取代水泥13%,超量系數1.5,內摻膨脹劑6%,防凍劑摻量3.6%,經計算最終結果如下:
水泥用量為337kg/ m3 粉煤灰用量為75kg/ m3 膨脹劑用量為26kg/ m3
防凍劑用量為15.8kg/ m3
6、假定砼容重為2400kg/m3,砂率為βs=43%,得
砂用量為 757kg/ m3 石用量為 1004kg/ m3
由此得每立方米的理論砼配比為:
Kg/m3
水泥 水 砂子 石子 粉煤灰 外加劑 膨脹劑
337 185 757 1004 75 15.8 26
7、最後試配確定生產配合比
Ⅲ 求混泥土配合比計算公式(最容易理解的那種)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組成材料之間的比例關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種材料的質量來表示,或以各種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質量為1)。
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種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種是用單位質量的水泥與各種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來表示,例如前例可寫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級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為:0.38:1:1.11:2.72
Ⅳ 混凝土配合比怎麼計算
灌注樁配合比計算驗證
強度等級:C25
試配強度:38.2Mpa
坍落度要求:180-200mm
確定W/C:0.52
用水量:182kg
砂率:44.5%
配合比計算
1,
膠凝材料用量:182÷0.52=350kg
2,水泥用量:
350-31=319kg
粉煤灰用量:31×1.6=50
kg
3,外加劑用量:
369×1.6%=5.90
kg
4,砂石用量:
2390-182-319-50-5.9=1834kg
砂用量:
1834×44.5%=816kg
(中砂)
碎石用量:1834-816=1018
kg
(5-31.5mm)
試配強度:3d:
21.8Mpa;
7d:
33.0Mpa;
28d:
47.0Mpa;
試拌坍落度:220×560mm,一小時後坍落度190×460mm
外加劑的使用要看它做出來試驗以後的各項數據決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損失情況,這個和外加劑的摻量有直接關系。。
Ⅳ 怎樣計算混凝土配合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的計算:
1、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
2、w/c=aa×fce/(fcu,o+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
3、根據施工要求,混凝土設計坍落度為120mm~160mm,取單位用水量為215kg,摻加1.7%的緩凝高效減水劑,減水率δ=22%,則混凝土單位用水量:mW0= mW(1-δ)=215×(1-22%)=168kg。
4、單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52=323kg。
5、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數為λ=1.3, 則有:
水泥用量:mc0= mc×(1-16.5%)=270 kg。
粉煤灰用量:mf0= mc×16.5%×1.3=69.3kg。
減水劑用量:mFDN0=( mc0+ mf0)×1.7%=5.77 kg。
6、假設混凝土單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40%,則有:
mc0+ mf0+ ms0+ mg0+ mW0= mcp
mso/(mso+mgo) ×100%=βs
得:細骨料ms0=757kg,粗骨料mg0=1136kg。
則混凝土配合比:mc0: ms0: mg0: mf0: mFDN0: mW0=270:757:1136:69.3:5.77:168
= 1 : 2.80:4.21:0.26:0.021:0.62。
二、根據規定,水灰比比基準水灰比減少0.03,則水灰比w/c=0.49
1、單位水泥用量
mc=mwo/w/c=168/0.49=343kg。
2、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數為λ=1.3, 則有
水泥用量:mc1= mc×(1-16.5%)=286 kg。
粉煤灰用量:mf1= mc×16.5%×1.3=73.6kg。
減水劑用量:mFDN1=( mc1+ mf1)×1.7%=6.11 kg。
3、假設混凝土單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39%,則有:
細骨料ms1=730kg,粗骨料mg1=1142kg。
則混凝土配合比:mc1: ms1: mg1: mf1: mFDN1: mW0=286:730:1142:73.6:6.11:168
= 1 : 2.55:3.99:0.26:0.021:0.59。
三、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的試配、調整與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混凝土試配時應採用工程實際使用的原材料,每盤混凝土的最小攪拌量不宜小於25L。
2、試配時,首先應進行試拌,先檢查拌合物自密實性能必控指標,再檢查拌合物自密實性能可選指標。當試拌得出的拌合物自密實性能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在水膠比不變、膠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劑用量合理的原則下調整膠凝材料用量、外加劑用量或砂的體積分數等,直到符合要求為止。應根據試拌結果提出混凝土強度試驗用的基準配合比。
3、混凝土強度試驗時至少應採用三個不同的配合比。當採用不同的配合比時,其中一個應為本規程第5.2.2條中第2款確定的基準配合比,另外兩個配合比的水膠比宜較基準配合比分別增加和減少0.02;用水量與基準配合比相同,砂的體積分數可分別增加或減少1%。
4、製作混凝土強度試驗試件時,應驗證拌合物自密實性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並以該結果代表相應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標。
5、混凝土強度試驗時每種配合比至少應製作一組試件,標准養護到28d或設計要求的齡期時試壓,也可同時多製作幾組試件,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強度試驗方法標准》JGJ/T 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強度,用於配合比調整,但最終應滿足標准養護28d或設計規定齡期的強度要求。如有耐久性要求時,還應檢測相應的耐久性指標。
6、應根據試配結果對基準配合比進行調整。
7、對於應用條件特殊的工程,宜採用確定的配合比進行模擬試驗,以檢驗所設計的配合比是否滿足工程應用條件。
Ⅵ 混凝土配合比怎麼算
混凝土配合比計算方法:
絕對體積法的基本原理是:假定剛澆搗完畢的混凝土拌合物的體積,等於其各組成材料的絕對體積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少量空氣體積之和。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基本參數確定的原則
水灰比、單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三個基本參數。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確定三個參數的原則是:在滿足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的基礎上,確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滿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礎上,根據粗骨料的種類和規格確定單位用水量;砂率應以砂在骨料中的數量填充石子空隙後略有富餘的原則來確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以計算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為基準,計算時骨料以乾燥狀態為准。
Ⅶ 施工配合比怎麼算
1、混凝土實驗室配合比為 水泥:砂子:石子:水= 1:2.12:4.37:0.62,當現場砂含水率3%時,砂子的質量=2.12*(1+3%)=2.18,當石子含水率1%時,石子的質量=4.37*(1+1%)=4.41,水的質量要減少到=0.62-2.12*3%-4.37*1%=0.52
所以施工配合比為水泥:砂子:石子:水= 1:2.18:4.41:0.52
2、1升=0.001立方米,攪拌機(出料容量)為250升即0.25m*m*m
因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為290KG,現在實際容量為0.25m3時,水泥需要0.25*290KG=72.5KG
根據施工配合比得:水泥:砂子:石子:水= 1:2.18:4.41:0.52=72.5KG:158.05KG:319.73KG:37.7KG
以上就是需要的材料用量。
(7)混凝土配合比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調整量=(該級超徑量與遜徑量之和)—(次一級超徑量+上一級遜徑量)
試驗室所確定的配合比,其各級骨料不含有超遜徑顆粒,且以飽和面干狀態。但施工時,各級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遜徑顆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過飽和面干狀態。
因此應根據實測骨料超遜徑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將試驗室配合比換算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於准確的實現試驗室配合比,而不是改變試驗室配合比。
試驗室所確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與實際施工條件完全適合,或當施工設備、運輸方法或運輸距離,施工氣候等條件發生變化時,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隨之改變。為保證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將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適當調整(保持水灰比不變)。
礦質混合料配合比例計算
①組成材料的原始數據測定。根據現場取樣,對粗集料)細集料和礦粉進行篩析試驗。按篩析結果分別繪出各組成材料的篩分曲線,同時測出各組成材料的相對竊度」供計算物理常數備用。
②計算組成材料的配合比,根據各組成材料的篩析試驗資料,採用圖解法或電演算法,計算符合要求級配范圍的各組成材料用量比例。
③調整配合比。計算得的合成級配應根據下列要求作必要的配合比調整。
a.通常情況下,合成級配曲線宜盡量接近設計級配中限,尤其應使0.075、2.3和4.75刪篩孔的通過量盡量接近設計級配范圍中限。
b.對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幹路等交通量大、軸載重的道路,宜偏向級配范圍的下(粗)限。對一般道路、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宜偏向級配范圍的上(細)限。
c、合成的級配曲線應接近連續或有合理的間斷級配,不得有過多的犬牙交錯,當經過再三調整、仍有兩個以上的篩孔超過級配范圍時,必須對原材料進行調整或更換原材料重新設計。
Ⅷ 混凝土配合比怎麼計算
1、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
2、w/c=aa×fce/(fcu,o+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
3、根據施工要求,混凝土設計坍落度為120mm~160mm,取單位用水量為215kg,摻加1.7%的緩凝高效減水劑,減水率δ=22%,則混凝土單位用水量:mW0= mW(1-δ)=215×(1-22%)=168kg。
4、單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52=323kg
5、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數為λ=1.3, 則有
水泥用量:mc0= mc×(1-16.5%)=270 kg。
粉煤灰用量:mf0= mc×16.5%×1.3=69.3kg。
減水劑用量:mFDN0=( mc0+ mf0)×1.7%=5.77 kg。
6、假設混凝土單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40%,則有:
mc0+ mf0+ ms0+ mg0+ mW0= mcp
mso/(mso+mgo) ×100%=βs
得:細骨料ms0=757kg,粗骨料mg0=1136kg。
則混凝土配合比:mc0: ms0: mg0: mf0: mFDN0: mW0=270:757:1136:69.3:5.77:168=1 : 2.80:4.21:0.26:0.021:0.62
Ⅸ 混凝土配合比的計算步驟
根據配合比設計來:
1、根據強度計算配製強度。
2、根據配製強度和水泥強度計算水灰比。
3、根據集料確定用水量。
4、計算膠材用量。
5、確定設計容重,或根據密度計算。
6、根據集料情況確定砂率。
7、計算砂石用量。
8、最後得到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