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C語言程序的編譯是以什麼為單位的謝謝
當然是一程序文件為單位的
⑵ 請問C語言中源代碼是什麼意思啊
代碼就是源程序
源代碼,是指未編譯的文本代碼。是一系列人類可讀的計算機語言指令。
在現代程序語言中,源代碼可以是以書籍或者磁帶的形式出現,但最為常用的格式是文本文件,這種典型格式的目的是為了編譯出計算機程序。計算機源代碼的最終目的是將人類可讀的文本翻譯成為計算機可以執行的二進制指令,這種過程叫做編譯,通過編譯器完成。
作用
源代碼主要功用有如下2種作用:
生成目標代碼,即計算機可以識別的代碼。
對軟體進行說明,即對軟體的編寫進行說明。為數不少的初學者,甚至少數有經驗的程序員都忽視軟體說明的編寫,因為這部分雖然不會在生成的程序中直接顯示,也不參與編譯。但是說明對軟體的學習、分享、維護和軟體復用都有巨大的好處。因此,書寫軟體說明在業界被認為是能創造優秀程序的良好習慣,一些公司也硬性規定必須書寫。
需要指出的是,源代碼的修改不能改變已經生成的目標代碼。如果需要目標代碼做出相應的修改,必須重新編譯。
代碼組合
源代碼作為軟體的特殊部分,可能被包含在一個或多個文件中。一個程序不必用同一種格式的源代碼書寫。例如,一個程序如果有C語言庫的支持,那麼就可以用C語言;而另一部分為了達到比較高的運行效率,則可以用匯編語言編寫。
較為復雜的軟體,一般需要數十種甚至上百種的源代碼的參與。為了降低種復雜度,必須引入一種可以描述各個源代碼之間聯系,並且如何正確編譯的系統。在這樣的背景下,修訂控制系統(RCS)誕生了,並成為研發者對代碼修訂的必備工具之一。
還有另外一種組合:源代碼的編寫和編譯分別在不同的平台上實現,專業術語叫做軟體移植。
版權
如果按照源代碼類型區分軟體,通常被分為兩類:自由軟體和非自由軟體。自由軟體一般是不僅可以免費得到,而且公開源代碼;相對應地,非自由軟體則是不公開源代碼。所有一切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得非自由軟體源代碼的行為都將被視為非法。
質量
對於計算機而言,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好」的源代碼;然而作為一個人,好的書寫習慣將決定源代碼的好壞。源代碼是否具有可讀性,成為好壞的重要標准。軟體文檔則是表明可讀性的關鍵。
效率
雖然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語言來實現計算機的同一功能,但在執行效率上則存在不同。普遍規律是:越高級的語言,其執行效率越低。這也是為什麼匯編語言生成的文件比用VB語言生成文件普遍要小的原因。
⑶ C語言里編譯單位是什麼意思
C語言編寫的程序稱為源程序,又稱為編譯單位。其實最好不要糾結這問題。
⑷ 源程序,目標程序,可執行程序,程序編輯,名詞解釋
源程序
源程序,是指未經編譯的,按照一定的程序設計語言規范書寫的,人類可讀的文本文件。通常由高級語言編寫。源程序可以是以書籍或者磁帶或者其他載體的形式出現,但最為常用的格式是文本文件,這種典型格式的目的是為了編譯出計算機可執行的程序。將人類可讀的程序代碼文本翻譯成為計算機可以執行的二進制指令,這種過程叫做編譯,由各種編譯器來完成。一般用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稱為「源程序」。
目標程序
目標程序,又稱為「目的程序」,為源程序經編譯可直接被計算機運行的機器碼集合,在計算機文件上以.obj作擴展名----由語言處理程序(匯編程序,編譯程序,解釋程序)將源程序處理(匯編,編譯,解釋)成與之等價的由機器碼構成的,計算機能夠直接運行的程序,該程序叫目標程序。目標代碼盡管已經是機器指令,但是還不能運行,因為目標程序還沒有解決函數調用問題,需要將各個目標程序與庫函數連接,才能形成完整的可執行程序。
可執行程序
可執行程序(executableprogram,EXEFile)是指一種可在操作系統存儲空間中浮動定位的可執行程序。在MS-DOS和MS-WINDOWS下,此類文件擴展名為·exe。
WINDOWS操作系統中的二進制可執行文件,分兩種:
一種後輟名為·com,另一種是·exe。
DOS規定,有重名的exe和com,運行時優先執行com文件。如果只有A.exe,就可以直接輸入A,而不用輸入全名。但如果有A.com和A.exe,輸入A則優先執行A.com,要運行A.exe只能輸入A.exe而不能輸入A。一般用於DOS,在WINDOWS系統中的執行文件一般都是.exe文件。在MS-DOS中,用以標識可執行文件的文件擴展名。用戶在提示行輸入不帶.exe擴展名的文件名後按Enter鍵或者點雙擊就能運行可執行程序。
程序編輯
程序編輯是指將完成一件工作所需要的步驟,也就是演算法,用計算機所能識別的語言,按照一定的程序結構翻譯出來,並可被計算機執行的編寫代碼的全過程.該程序編輯形式(能通過編譯、鏈接生成最終程序(一般是可執行文件)的源代碼文件。
⑸ 將用高級程序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翻譯成目標程序的程序稱為什麼
c,c++語言中是稱為編譯,就是把一個源程序生成為一個後綴名為「.exe」的可執行文件。
⑹ 匯編語言程序的基本組成單位
在電腦中,把匯編語言轉換為機器語言的過程就叫做編譯。編譯(compilation
,
compile)
1、利用編譯程序從源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產生目標程序的過程。
2、用編譯程序產生目標程序的動作。
編譯就是把高級語言變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2進制語言,計算機只認識1和0,編譯程序把人們熟悉的語言換成2進制的。
編譯程序把一個源程序翻譯成目標程序的工作過程分為五個階段: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檢查和中間代碼生成;代碼優化;目標代碼生成。主要是進行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又稱為源程序分析,分析過程中發現有語法錯誤,給出提示信息。編譯語言是一種以編譯器來實現的編程語言。它不像直譯語言一樣,由解釋器將代碼一句一句運行,而是以編譯器,先將代碼編譯為機器碼,再加以運行。理論上,任何編程語言都可以是編譯式,或直譯式的。它們之間的區別,僅與程序的應用有關。將某一種程序設計語言寫的程序翻譯成等價的另一種語言的程序的程序,
稱之為編譯程序(compiler)
。
⑺ 編譯程序是什麼意思編譯是什麼意思
編譯程序(Compiler,compiling program)也稱為編譯器,是指把用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書寫的源程序,翻譯成等價的機器語言格式目標程序的翻譯程序。
解釋程序是一種語言處理程序,在詞法、語法和語義分析方面與編譯程序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在運行用戶程序時,它直接執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內部形式(中間代碼)。
(7)源程序稱為編譯單位擴展閱讀:
結構:
編譯過程分為分析和綜合兩個部分,並進一步劃分為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代碼優化、存儲分配和代碼生成等六個相繼的邏輯步驟。這六個步驟只表示編譯程序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而不是時間關系。
編譯過程既可以按照這六個邏輯步驟順序地執行,也可以按照平行互鎖方式去執行。在確定編譯程序的具體結構時,常常分若干遍實現。對於源程序或中間語言程序,從頭到尾掃視一次並實現所規定的工作稱作一遍。每一遍可以完成一個或相連幾個邏輯步驟的工作。
可以把詞法分析作為第一遍;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作為第二遍;代碼優化和存儲分配作為第三遍;代碼生成作為第四遍。反之,為了適應較小的存儲空間或提高目標程序質量,也可以把一個邏輯步驟的工作分為幾遍去執行。
⑻ 什麼是源程序
源程序,是指未經編譯的,按照一定的程序設計語言規范書寫的,人類可讀的文本文件。通常由高級語言編寫。源程序可以是以書籍或者磁帶或者其他載體的形式出現,但最為常用的格式是文本文件,這種典型格式的目的是為了編譯出計算機可執行的程序。將人類可讀的程序代碼文本翻譯成為計算機可以執行的二進制指令,這種過程叫做編譯,由各種編譯器來完成。一般用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稱為「源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