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演算法導論231

演算法導論231

發布時間:2022-11-26 13:28:39

Ⅰ 計算機專業的學業該如何規劃

第一年規劃建議
在第一年的時候一定要把基礎打好,同時一定要過 PROGRAMMING 2, 那是CODE PAPER。不過的話,後面很多課你都學不到,同時也會影響你畢業時間。
02第二年規劃建議
第二年其實就是學習主專業課的一年,SDI,SDP這是2門很重要的課,主要是教你怎麼去做軟體開發。一般來說都是先學SDI,然後才學SDP,除非你的CODING(*coding,code的現在分詞,編程)非常的好,可以申請同時學。
否則的話一般都是第二年第一學期學SDI,第二學期學SDP。如果你順利通過這2門主要專業課的話,可以說SOFTWARE這個 MAJOR,你就已經學了60%了。
剩下的課一般來說都是比較好過的。SDP是和你的FINAL PROJECT掛鉤的,如果你的SDP不過的話,你是不能做PROJECT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在SOFTWARE MAJOR,每一個課都是有相互關系的,一個不過就可能導致你的畢業時間延後,其他MAJOR也是一樣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03第三年規劃建議
到了第3 年,你就會做PROJECT了,這里對於PROJECT選擇就是個人愛好了。
不過在最後一年你所讀的PAPER一般也都會是LEVEL 7(*紐西蘭大學的一種課程難度分級制度,數字越大難度越大)的了,LEVEL 7比較難,所以為了不耽誤PROJECT的進度,最好是把最難的放在第一學期,比較簡單容易過的放在第2學期。
具體哪個簡單哪個難要根據你個人的判斷了, 同時根據自己的愛好來決定。
04注意合理搭配
合理搭配一學期的課。
我個人一般都是最多一個學期選2門CODING的課,然後再搭配2門別的課。如果你要是一個學期選3到4門課都是CODING的話,這個學期你的壓力就會非常大。
一般的CODING PAPER都是有很多作業和練習要做的,同時你還要做很多TEST,不是一下就能做好的。再一個就是有可能你的2門或者3門課會在同一時間交作業。
我曾經 就有一次3門課的作業同在一天交,交作業前的那個星期就會非常忙,同時作業的質量也不是很好,對於想拿A成績的同學來說,一定要合理搭配課程和作業的時 間。
05如果選擇讀SUMMER
如果想讀SUMMER的同學,要注意一下都有什麼課在SUMMER可以選擇。
一般來說我的很多同學都會把COMMUNICATION 5, MATH 5同時放在SUMMER去讀,然後再學點其它的課。這樣在你做最後一年的畢業設計時,你的壓力就會減少很多。
不過在SUMMER學也不是很好,那就是學的 內容很快就結束,那麼忘的也就很快,沒有在平時學的記憶深刻。

Ⅱ 美國留學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本科專業怎麼樣

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本科專業介紹
計算在現代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論是在社交網路上查看朋友,還是像天氣預報一樣復雜。從根本上講,計算思維導致了從音樂創作到葯物設計等廣泛的問題。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為本科生提供計算機科學核心領域的課程以及一系列應用和跨學科領域。由於計算思維非常重要,我們希望為每個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提供至少一門計算機科學課程。
由於計算機科學內容廣泛,本科生興趣廣泛,學生可以通過AB或BSE學位課程攻讀計算機科學專業。我們是大學里唯一擁有這種靈活性的部門。除了一小組核心課程之外,學生可以在一個框架內自由設計自己的課程,確保深入了解演算法和理論計算機科學,計算機系統設計和應用程序。課程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獨立工作。每個學生至少會完成一個教員的建議設計或研究項目。這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尖端研究或企業家產品設計。許多項目都是跨學科的。
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本科專業課程設置
COS126 - 計算機科學:跨學科方法
COS217 - 編程系統介紹
COS226 - 演算法和數據結構
COS231-236 - 自然科學I-IV的綜合定量導論
COS306 - 邏輯設計入門
COS315 - 符號音樂計算
COS318 - 操作系統
COS320 - 編譯技術
COS323 - 物理和社會科學計算和優化
COS324 - 機器學習入門
COS326 - 函數式編程
COS333 - 高級編程技巧
COS340 - 關於計算的推理
COS351 - 信息技術和公共政策
COS375 - 計算機體系結構和組織
COS396 - 量子計算簡介

Ⅲ 美國那些大學的IT專業是強項

Stanford(斯坦福)的CS是個很大的 CS,擁有40人以上的資深教員,其中不乏響當當硬梆梆的圖靈獎得主(Edward A .Feigenbaum , John McCarthy)和各個學科領域的大腕人物,比如理論方面的權威DonaldE.K nuth;資料庫方面的大牛Je ffre yD.Ullm an(他還寫過那本著名的編譯原理,此人出自Princeton);以及R ISC技術挑頭人之一的John Henn e ssy。相信 CS的同學對此並不陌生。該系每年畢業30多名Ph.D.以及更多的Master。學生的出路自然是如魚得水,無論學術界還是工業界,Stanford的學生倍受青睞。幾乎所有前十的 CS中都有Stanford的畢業生在充當教授。當然同樣享有如此地位的還包括其他三頭巨牛:UC .Berkeley, MIT和CMU。
畢業於U. of Utah的Jim Clark曾經在Stanford CS當教授。後來就是這個人創辦了高性能計算機和科學計算可視化方面巨牛的SGI公司。SUN公司名字的來歷是: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 .。順便提一下,創辦YAHOO的華人楊致遠曾在斯坦福的 EE攻讀博士,後來中途輟學辦了YAHOO。

CS科研方面,斯坦福無論在理論、資料庫、軟體、硬體和AI等各個領域都是實力強勁的頂級高手。斯坦福的RISC技術後來成為SGI / MIPS的Rx000系列微處理器的核心技術;DASH,FLASH項目更是多處理器並行計算機研究的前沿;SU IF並行化編譯器成為國家資助的重點項目,在國際學術論文中SU IF編譯器的提及似乎也為某些平庸的論文平添幾分姿色。

Stanford有學生14000多,其中研究生7000多。 CS有175人攻讀博士,350人攻讀碩士,每年招的學生數不詳,估計少不了,但不要忘了,每年申請 CS的申請學生接近千人。申請費高達90$。

斯坦福大學位於信息世界的心臟地帶———矽谷。加州宜人的氣候,美麗的風景使得Stanford堪稱CS的天堂。33.1平方公里的校園面積怕是夠學子們翻江蹈海、叱吒風雲的了。

申請斯坦福是很難成功的,但也並非不可為之。去斯坦福這樣的牛校,運氣很重要,牛人的推薦也很重要。

附:總的來說,前20的 CS可以分成三波:

一、4個最為優秀的 CS Program � Stanford,UC. Berkeley, MIT, CMU

二、6個其他前十的:UIUC,Cornell,U.of Washington ,Prin ce ton,U. of Tex as-Austin和U. of Wisconsin -Madison,其中UIUC, C ornell,U. of Washington和UW -Madison幾乎從未出過前十名。

三、其他非常非常優秀的 CS:CalTech,U. of MarylandatCP, UCLA, Brown, Harvard,Yale, GIT, Pure, Rice,和U. of Michigan.

(註:CS=計算機科學系)

自20世紀40年代世界第一台現代計算機在美國誕生以來,美國一直執全球計算機學界之牛耳,這同時也是美國計算機產業界占據絕對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引進的教材中絕大多數也都來自美國。計算機學科仍然在高速發展,與此對應的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也在不斷變化,密切關注和跟蹤國外尤其是美國名校的教學新動態,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
本文即選擇了美國計算機學科最負盛名的五所高校,對目前各校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專業的本科教學體系進行了一些分析。

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擁有獨立的計算機科學系。瀏覽該校的教學手冊,最具特色的恐怕要算多門科普性計算機知識講座了,一般有兩到三個單元,涉及面非常之廣,從量子計算到數字演員,從計算科學的偉大思想到網路安全,從網上拍賣到使用元編譯發現大型開放源代碼軟體中的大量錯誤,其中還不乏對技術烏托邦、斯諾「兩種文化」、計算機面臨的困境以及迅速發展所帶來的諸多問題的思考。開課的老師陣容強大,基本上都是響當當的名教授,甚至包括圖靈獎得主John McCarthy。用這種講座代替計算機科學導論性質的專門課程,可以充分展示計算機科學的豐富內涵,使學生較早地了解學科的輪廓和脈絡,對於開闊學生視野,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大有好處。由於美國大學中專業的選擇非常靈活,而近年來計算機學科招生受行業影響流失嚴重(這種情況甚至驚動了比爾·蓋茨,今年微軟到各大高校招兵買馬時,他每站必到,利用自己的明星效應,大講計算機學科的美妙前景),可以想像,這種講座同樣也肩負著吸引學生選擇計算機專業的重大使命。
斯坦福大學典型的低年級課程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斯坦福大學低年級主要課程設置
數學(至少23個單元)
數學 41(課程號,下同) 微積分 I 5
數學 42 微積分 II 5
統計 116 概率論 3~5
計算機 103 離散結構 4或6
以下任選兩門:
數學 51 微積分 5
數學 103/113 線性代數 3
數學 109 應用群論 3
計算機 157 邏輯和自動推理 4
計算機 205 機器人、視覺和圖形學數學方法 3
科學(至少11個單元)
物理 53 力學 4
物理 55 電磁學 4
其他
工程基礎(至少13個單元)
計算機 106 程序設計抽象/方法學 5
工程 40 電子學基礎 5
選修課
技術與社會(3~5個單元)

進一步的課程設置如表2所示。
表2 斯坦福大學高年級主要課程設置
程序設計(2門課)
計算機 107(課程號,下同) 程序設計范型 5
計算機 108 面向對象系統設計 4
理論(2門課)
計算機 154 自動機與復雜性理論 4
計算機 161 演算法的設計與分析 4
系統(3門課)
電子電氣 108B或282 數字系統或計算機體系結構 4
計算機 編譯原理 3
計算機 計算機網路 3
計算機 操作系統 3
應用(選2門課)
計算機 人工智慧 3~4
計算機 資料庫 3
計算機 圖形學 3
項目(1門課)
計算機 至少3個單元
限選課(多門)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伯克利的課程設置也有很多獨樹一幟的地方,尤其是在專業基礎課方面,除了有專業導引課程「計算機科學專題」之外,對於沒有編程經驗的學生,第一門編程課是符號編程入門,採用LISP語言。有一定編程經驗或者有自學能力的學生,可以選擇多種語言和環境的自主學習(Self-paced)課程,包括C、Fortran、C++、Java,以及UNIX的使用等,這種多元化與伯克利計算機科學與電子電氣工程同系有關。但是所有學生在第二學期都要學習一組獨特的基礎課:61A「計算機程序的結構與解釋」,採用MIT Abelson等編著的同名教材(中譯本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影印版);61B「數據結構」(教材採用自編講義);61C「計算機結構」(Machine Structures),採用Hennessy的《計算機組織與設計》(中譯本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了影印版)。這項規定就是轉校生也不例外,可見其中蘊涵了伯克利多年的教學經驗結晶。
伯克利其他比較有特點的課程還有:將離散數學和概率論結合講授的CS70,主講是名教授Christos Papadimitriou;CS98-1 編程練習課,以主要大學生編程競賽中的賽題為授課素材;CS 169 軟體工程直接用Kent Beck的《極限編程》(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了中譯本)作為教材,非常超前,但是既然連Pressman的《軟體工程:實踐者方法》新版中敏捷方法都已經成為重頭戲,既然IEEE都已經開始制定敏捷方法相關標准,這種課程選材也就不顯得那麼駭世驚俗了。除了軟體工程課程常見內容外,教學側重實際,貫穿了極限編程的思想,涵蓋UML、JUnit單元測試、軟體架構、設計模式和反模式、重構、CVS版本控制、系統和集成測試,最後要求完成一個實際產品,並進行演示。
UIUC(伊利諾依大學厄巴尼-香檳分校)
UIUC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創建於1972年,到1986年基本定型,十多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其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UIUC改革前的計算機科學課程體系
其中,數值分析方向課程中,Math225為矩陣論,CS257為數值方法,CS35x代表數值分析導論、常微分數值方法、偏微分與數值逼近和數值線性代數;
理論方向課程中,CS173為離散結構,CS273為計算理論,CS37x包括演算法、形式方法、程序驗證;
人工智慧方向課程中,CS348為人工智慧導論,CS34x包括機器人、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
軟體方向,CS125為計算機科學導論,CS225為數據結構與軟體工程原理,CS31x包括資料庫、圖形學、多媒體,CS32x包括軟體工程、操作系統設計、分布式系統、編程語言與編譯器、並行計算、實時系統、編譯器構造、編程語言設計;
硬體方向課程中,CS231為計算機體系結構I,CS232為計算機體系結構II,CS33x包括計算機組成、VLSI系統與邏輯設計、VLSI系統設計、通信網路、嵌入式體系架構與軟體。
可以看到,處在圖1中最下面的課程基本上都是在多門中選擇一至三門,整個體系脈絡清晰,具有很高的靈活性。與斯坦福不同的是,UIUC的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比較簡單,只有一門為新生開的計算機科學導向課(CS100),而且並非必修。名為「計算機科學導論」的CS125實際上是以Java語言為主的編程入門課,涵蓋了一些演算法的內容。此外還有與之配套的實驗課。當然,系裡所開的許多面向高年級和研究生層次的講座是對低年級開放的。
2003年,在工程院院長David Daniel的倡導下,計算機系對教學計劃進行了改革,以反映目前社會、行業和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的變化有:
* 在必修要求中增加了兩門編程課:CS241 系統編程,採用Gary Nutt的《操作系統》作為主教材,Stevens的《Unix環境高級編程》作為編程教材;CS242 程序設計實驗(Programming Studio),教學大綱基本上以Kernighan的《程序設計實踐》為藍本(以上教材機械工業出版社均出版了中譯本和影印版)。
* 必修要求中增加了一年的高級項目,強調團隊合作和軟體工程實踐,包括文檔寫作、口頭表達、項目規劃與管理等,實際上是在實踐中學習軟體工程。這門課也可以用兩學期的軟體工程或者一年的高級論文代替。仍然充分保留了靈活性,有利於因材施教。
* 增加了CS173 離散結構的學時,部分原CS273的內容移到這里,同時CS273又新增了原CS375的內容。這實際上是提高了對計算機理論的要求。

CMU(卡內基梅隆大學)
與MIT、伯克利等學校計算機科學仍然和電子與電氣工程同處一系不同,CMU的計算機科學系成立於1965年,是全美最早的,如今它已經升格為計算機科學學院。其研究生項目中除了機器人方向與硬體關系較多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純軟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CMU的教學體系對於偏軟的計算機科學系應該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CMU的教學手冊上沒有從傳統意義上針對計算機科學專業學生的導論課,雖然有名為「計算機科學偉大思想」的兩學期課程,但是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離散數學的替代,因為此外CMU並沒有其他離散數學方面的課程。此課程沒有教材,內容比傳統離散數學要靈活得多,涉及概率、代數、演算法、加密理論、復雜性理論、博弈論等,非常注重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與其他名校相同,CMU對程序設計的重視也給人留下很深印象:本土新生的第一堂課就是「初中級程序設計」,直接講授Java。然後是中高級程序設計(Java)、C語言編程技巧、高級編程實踐(Java)、程序設計原理(用SML語言講授)。
目前計算機科學專業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難點,是硬體課程的設置問題。硬體知識體系本身非常豐富,但是硬體課程多了,又削弱了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特色。CMU在這一問題上是怎樣處理的呢?計算機科學學院的現任院長Randal E. Bryant 親自給出了回答,他用15~213「計算機系統導論」一門課(12個單元)完成了硬體知識的教學。這項教學改革的成果就是一本厚達900多頁的書:《Com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中譯本《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已經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一書。他在該書的序言中說:
「本課程的宗旨是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向學生介紹計算機。因為,我們的學生中幾乎沒有人有機會構造計算機系統。而大多數學生,甚至是計算機工程師,也要求能日常使用計算機和編寫計算機程序。所以我們決定從程序員的角度來講解系統,並採用這樣的過濾方法:我們只討論那些影響用戶級C程序的性能、正確性或實用性的主題。
比如,我們排除了諸如硬體加法器和匯流排設計這樣的主題。雖然我們談及了機器語言,但是不關注如何編寫匯編語言,而是關心編譯器怎樣翻譯C的各種構造,比如指針、循環、過程調用和返回,以及switch語句。更進一步,我們將更廣泛和現實地看待系統,包括硬體和系統軟體,討論鏈接、載入、進程、信號、性能優化、評估、I/O以及網路與並發編程。
這種做法使得我們講授本課程的方式對學生來講既實用、具體,又能實踐,同時也非常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網站上的一些隨書配套實驗,也獨具匠心。因此此書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根據配套網站上的列表,它已經被全球80多所院校採用作為教材。MIT(麻省理工學院)
MIT的課程設置,只能用其學生起點高來解釋。該校沒有典型意義上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偏軟的只有理論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及其應用兩個專業。因此沒有類似於其他學校的導論課程。
在MIT的電子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中,所有學生都要參加如下四門課程:6.001「計算機程序的結構與解釋」,當然與伯克利相同,採用的是Abelson等編著的同名教材;6.002「電路與電子學」;6.003「信號與系統」(自編講義);6.004 「計算結構」(Computation Structures),與伯克利的61C「計算機結構」對等(教材是自編課件)。此外有兩門專業基礎數學課:「概率系統分析」(教授自編教材)和「計算機科學數學」,後者的教材是國外院校普遍採用的Rosen所著《離散數學及其應用》(中文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對MIT的學生而言,實驗課程有多種選擇: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實驗,模擬電子實驗,數字系統實驗,微機項目實驗,半導體設備項目實驗。此外,無論何種專業,都有軟體工程實驗課。值得注意的是,本科生各專業的必修課程中並沒有軟體工程課程。也就是說,軟體工程的內容都在實踐中完成了。帶軟體工程實驗課的是因為提出Liskov替換原則而知名的女教授Barbara Liskov,她剛剛獲得了2004年度的馮·諾依曼獎。作為美國工程院和藝術科學院的雙院士,她幾十年在軟體開發研究方面的經驗,將有力地保證這門實驗課程的質量

Ⅳ 人工智慧需要學習哪些課程

人工智慧專業學習的主要課程有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基礎、人類的記憶與學習、語言與思維、計算神經工程等。人工智慧專業是中國高校人才計劃設立的專業,旨在培養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應用型人才,推動人工智慧一級學科建設。

Ⅳ 如何自學人工智慧

數學知識
我想在大多數學校里,數學都是理工科學生的必修課,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些都比較基礎實用,我覺得這個數學基礎對入門人工智慧足夠了,人工智慧應用數學最多的也就是求導、矩陣的運算和分解、概率的統計與分析。
編程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工智慧方向編程語言使用最多的應該就是Python了,在很多學校理工科學生應該都會必修一門編程課,有的是C,有的是C++,就算這些都沒用過,也應該對Matlab了解一些,我覺得有一些編程基礎入門Python算是比較簡單的,網上資源很多,社區支持也很強大。
機器學習
我這里所說的機器學習是廣義上的機器學習,涵蓋深度學習。無論是做傳統的機器學習回歸和分類,還是做深度學習,無論是做計算機視覺,還是做自然語言處理,都離不開機器學習,後面我會介紹一些我認為比較好的學習資源,對於機器學習,我劃分為兩個方面:(1) 框架層面;(2) 理論層面。

Ⅵ 留學美國大學本科計算機系需要什麼條件

20 世紀40年代世界第一台現代計算機在美國誕生以來,美國一直執全球計算機學界之

牛耳,這同時也是美國計算機產業界占據絕對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成批量地引進
的國外眾多優秀教材絕大多數也都來自美國。計算機學科仍然在高速發展,與此對應的
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也在不斷變化,密切關注和跟蹤國外尤其是美國名校的教學新動態
乃至培養思路和教育思想,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
本文即選擇了美國計算機學科最負盛名的五所高校,對目前各校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專業的本科教學體系進行了一些分析。

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擁有獨立的計算機科學系。瀏覽該校的教學手冊,最具特色的恐怕要算多門
科普性計算機知識講座了,一般有兩到三個單元,涉及面非常之廣,從量子計算到數字
演員,從計算科學的偉大思想到網路安全,從網上拍賣到使用元編譯發現大型開放源代
碼軟體中的大量錯誤,其中還不乏對技術烏托邦、斯諾「兩種文化」、計算機面臨的困
境以及迅速發展所帶來的諸多問題的思考。開課的老師陣容強大,基本上都是響當當的
名教授,甚至包括圖靈獎得主John McCarthy。用這種講座代替計算機科學導論性質的專

門課程,可以充分展示計算機科學的豐富內涵,使學生較早地了解學科的輪廓和脈絡,
對於開闊學生視野,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大有好處。由於美國大學中專業的選擇非常
靈活,而近年來計算機學科招生受行業影響流失嚴重(這種情況甚至驚動了比爾·蓋茨,

2004年微軟到各大高校招兵買馬時,他每站必到,利用自己的明星效應,大講計算機學

科的美妙前景),可以想像,這種講座同樣也肩負著吸引學生選擇計算機專業的重大使命



斯坦福大學典型的低年級課程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斯坦福大學低年級主要課程設置

數學(至少23個單元)

數學 41(課程號,下同) 微積分 I 5

數學 42 微積分 II 5

統計 116 概率論 3~5

計算機 103 離散結構 4或6

以下任選兩門:

數學 51 微積分 5

數學 103/113 線性代數 3

數學 109 應用群論 3

計算機 157 邏輯和自動推理 4

計算機 205 機器人、視覺和圖形學數學方法 3

科學(至少11個單元)

物理 53 力學 4

物理 55 電磁學 4

其他

工程基礎(至少13個單元)

計算機 106 程序設計抽象/方法學 5

工程 40 電子學基礎 5

選修課

技術與社會(3~5個單元)

進一步的課程設置如表2所示。

表2 斯坦福大學高年級主要課程設置

程序設計(2門課)

計算機 107(課程號,下同) 程序設計范型 5

計算機 108 面向對象系統設計 4

理論(2門課)

計算機 154 自動機與復雜性理論 4

計算機 161 演算法的設計與分析 4

系統(3門課)

電子電氣 108B或282 數字系統或計算機體系結構 4

計算機 編譯原理 3

計算機 計算機網路 3

計算機 操作系統 3

應用(選2門課)

計算機 人工智慧 3~4

計算機 資料庫 3

計算機 圖形學 3

項目(1門課)

計算機 至少3個單元

限選課(多門)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伯克利的課程設置也有很多獨樹一幟的地方,尤其是在專業基礎課方面,除了有專業導
引課程「計算機科學專題」之外,對於沒有編程經驗的學生,第一門編程課是符號編程
入門,採用LISP語言。有一定編程經驗或者有自學能力的學生,可以選擇多種語言和環
境的自主學習(Self-paced)課程,包括C、 Fortran、C++、Java,以及UNIX的使用等,
這種多元化與伯克利計算機科學與電子電氣工程同系有關。但是所有學生在第二學期都
要學習一組獨特的基礎課:61A「計算機程序的結構與解釋」,採用MIT Abelson等編著
的同名教材(中譯本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影印版);61B「數據結

構」(教材採用自編講義);61C「計算機結構」(Machine Structures),採用Hennessy的

《計算機組織與設計》(中譯本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了影印版)。
這項規定就是轉校生也不例外,可見其中蘊涵了伯克利多年的教學經驗結晶。

伯克利其他比較有特點的課程還有:將離散數學和概率論結合講授的CS70,主講是名教
授 Christos Papadimitriou;CS98-1 編程練習課,以主要大學生編程競賽中的賽題為
授課素材;CS 169 軟體工程直接用Kent Beck的《極限編程》(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了中

譯本)作為教材,非常超前,但是既然連Pressman的《軟體工程:實踐者方法》新版中敏

捷方法都已經成為重頭戲,既然IEEE都已經開始制定敏捷方法相關標准,這種課程選材
也就不顯得那麼駭世驚俗了。除了軟體工程課程常見內容外,教學側重實際,貫穿了極
限編程的思想,涵蓋UML、JUnit單元測試、軟體架構、設計模式和反模式、重構、CVS版

本控制、系統和集成測試,最後要求完成一個實際產品,並進行演示。

UIUC(伊利諾依大學厄班納-香檳分校)

UIUC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創建於1972年,到1986年基本定型,十多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其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UIUC改革前的計算機科學課程體系

其中,數值分析方向課程中,Math225為矩陣論,CS257為數值方法,CS35x代表數值分析

導論、常微分數值方法、偏微分與數值逼近和數值線性代數;

理論方向課程中,CS173為離散結構,CS273為計算理論,CS37x包括演算法、形式方法、程

序驗證;

人工智慧方向課程中,CS348為人工智慧導論,CS34x包括機器人、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


軟體方向,CS125為計算機科學導論,CS225為數據結構與軟體工程原理,CS31x包括數據

庫、圖形學、多媒體,CS32x包括軟體工程、操作系統設計、分布式系統、編程語言與編

譯器、並行計算、實時系統、編譯器構造、編程語言設計;

硬體方向課程中,CS231為計算機體系結構I,CS232為計算機體系結構II,CS33x包括計
算機組成、VLSI系統與邏輯設計、VLSI系統設計、通信網路、嵌入式體系架構與軟體。

可以看到,處在圖1中最下面的課程基本上都是在多門中選擇一至三門,整個體系脈絡清

晰,具有很高的靈活性。與斯坦福不同的是,UIUC的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比較簡單,只
有一門為新生開的計算機科學導向課(CS100),而且並非必修。名為「計算機科學導論」

的CS125實際上是以Java語言為主的編程入門課,涵蓋了一些演算法的內容。此外還有與之

配套的實驗課。當然,系裡所開的許多面向高年級和研究生層次的講座是對低年級開放
的。

2003年,在工程院院長David Daniel的倡導下,計算機系對教學計劃進行了改革,以反
映目前社會、行業和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的變化有:

* 在必修要求中增加了兩門編程課:CS241 系統編程,採用Gary Nutt的《操作系統》作

為主教材,Stevens的《Unix環境高級編程》作為編程教材;CS242 程序設計實驗(Progr

amming Studio),教學大綱基本上以Kernighan的《程序設計實踐》為藍本(以上教材機
械工業出版社均出版了中譯本和影印版)。

* 必修要求中增加了一年的高級項目,強調團隊合作和軟體工程實踐,包括文檔寫作、
口頭表達、項目規劃與管理等,實際上是在實踐中學習軟體工程。這門課也可以用兩學
期的軟體工程或者一年的高級論文代替。仍然充分保留了靈活性,有利於因材施教。

* 增加了CS173 離散結構的學時,部分原CS273的內容移到這里,同時CS273又新增了原C

S375的內容。這實際上是提高了對計算機理論的要求。

* 在專業課程中增加了數據挖掘、信息檢索和高級圖形學。

CMU(卡內基梅隆大學)

與MIT、伯克利等學校計算機科學仍然和電子與電氣工程同處一系不同,CMU的計算機科
學系成立於1965年,是全美最早的,如今它已經升格為計算機科學學院。其研究生項目
中除了機器人方向與硬體關系較多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純軟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C

MU的教學體系對於偏軟的計算機科學系應該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CMU 的教學手冊上沒有從傳統意義上針對計算機科學專業學生的導論課,雖然有名為「
計算機科學偉大思想」的兩學期課程,但是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離散數學的替代,因為此
外CMU並沒有其他離散數學方面的課程。此課程沒有教材,內容比傳統離散數學要靈活得

多,涉及概率、代數、演算法、加密理論、復雜性理論、博弈論等,非常注重學習的趣味
性和實用性。

與其他名校相同,CMU對程序設計的重視也給人留下很深印象:本土新生的第一堂課就是

「初中級程序設計」,直接講授Java。然後是中高級程序設計(Java)、C語言編程技巧、

高級編程實踐(Java)、程序設計原理(用SML語言講授)。

目前計算機科學專業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難點,是硬體課程的設置問題。硬體知識體系本
身非常豐富,但是硬體課程多了,又削弱了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特色。CMU在這一問題上是

怎樣處理的呢?計算機科學學院的現任院長Randal E. Bryant 親自給出了回答,他用15

~213「計算機系統導論」一門課(12個單元)完成了硬體知識的教學。這項教學改革的成

果就是一本厚達900多頁的書:《Com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
中譯本《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已經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一書。他在該書的序言中說



「本課程的宗旨是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向學生介紹計算機。因為,我們的學生中幾乎沒有
人有機會構造計算機系統。而大多數學生,甚至是計算機工程師,也要求能日常使用計
算機和編寫計算機程序。所以我們決定從程序員的角度來講解系統,並採用這樣的過濾
方法:我們只討論那些影響用戶級C程序的性能、正確性或實用性的主題。

比如,我們排除了諸如硬體加法器和匯流排設計這樣的主題。雖然我們談及了機器語言,
但是不關注如何編寫匯編語言,而是關心編譯器怎樣翻譯C的各種構造,比如指針、循環

、過程調用和返回,以及switch語句。更進一步,我們將更廣泛和現實地看待系統,包
括硬體和系統軟體,討論鏈接、載入、進程、信號、性能優化、評估、I/O以及網路與並

發編程。

這種做法使得我們講授本課程的方式對學生來講既實用、具體,又能實踐,同時也非常
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網站上的一些隨書配套實驗,也獨具匠心。因此此書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根據配套網
站上的列表,它已經被全球80多所院校採用作為教材。

MIT(麻省理工學院)

MIT的課程設置,只能用其學生起點高來解釋。該校沒有典型意義上的計算機科學專業,

偏軟的只有理論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及其應用兩個專業。因此沒有類似於其他學校的
導論課程。

在MIT 的電子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中,所有學生都要參加如下四門課程:6.001「計

算機程序的結構與解釋」,當然與伯克利相同,採用的是Abelson等編著的同名教材;6.

002「電路與電子學」;6.003「信號與系統」(自編講義);6.004 「計算結構」(Comput

ation Structures),與伯克利的61C「計算機結構」對等(教材是自編課件)。此外有兩
門專業基礎數學課:「概率系統分析」(教授自編教材)和「計算機科學數學」,後者的
教材是國外院校普遍採用的Rosen所著《離散數學及其應用》(中文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

對MIT的學生而言,實驗課程有多種選擇: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實驗,模擬電子實驗,

數字系統實驗,微機項目實驗,半導體設備項目實驗。此外,無論何種專業,都有軟體
工程實驗課。值得注意的是,本科生各專業的必修課程中並沒有軟體工程課程。也就是
說,軟體工程的內容都在實踐中完成了。帶軟體工程實驗課的是因為提出Liskov 替換原

則而知名的女教授Barbara Liskov,她剛剛獲得了2004年度的馮·諾依曼獎。作為美國
工程院和藝術科學院的雙院士,她幾十年在軟體開發研究方面的經驗,將有力地保證這
門實驗課程的質量。

分析與總結

由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各個學校的教學體系之間還是有不小差異的。這首先得歸因於
歷史沿革形成的專業側重、機構設置上的不同。其中MIT算是一極,由於和電子電氣專業

深深地融合,計算機專業帶有很強的「硬派」色彩。而CMU可以算作另一極,計算機科學

有自己的獨立學院,非常罕見,因此它的課程設置「軟化嚴重」——與硬體相關的只用
一門課就解決了。UIUC和斯坦福由於都擁有獨立的科系,所以可以歸入後一陣營。伯克
利可以認為處於兩極中間,但是仔細分析起來,它的計算機科學專業目前雖然仍屬於電
子電氣和計算機科學系,但是有相當大的獨立性,1973年創立以來,一直有自己的主席
和教學安排,所以離後者更近一些。

此外,各校在專業導入課程的設置上差別也非常明顯。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按
IEEE-ACM《Computer Curricula 2001》(以下簡稱CC2001)的分法,斯坦福屬於廣度優先

(有明確的注重廣度的導引課程),MIT的屬於函數為先(採用函數式語言),CMU和 UIUC屬

於對象為先(直接採用Java)。伯克利有些特殊,它有導引課,但是廣度稍差,緊接著又
採用函數語言,同時開設學生自學為主可以任選的多種語言課程,屬於混合多元型。應
該說各個學校在剛入門時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對專業的感情上都有自己的思考。
無論哪種類型,將課堂變得有趣,能夠容納更多計算機科學的方面,都已經成為一種趨
勢。

無論如何,各校存在的差異並不妨礙各自培養出同樣優秀的人才,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
種有益的啟示,辦學思路和方法應該是因地制宜的。

當然,總的來說,各學校之間的共性還是主要的。歸納起來,有這么幾個特點,值得我
們思考:

1. 硬體課程整體在減少

偏軟類的三所院校中,CMU最為徹底,硬體課程只有一門課,而UIUC也只有兩門必修(兩
門體系結構),斯坦福也是兩門(電子學、體系結構或數字系統)。其中的原因,前面引述

的Randal E. Bryant所言作出了解釋,畢竟計算機科學需要關注的在計算機系統層次中
已經越來越高,底層越來越變得透明了。事實上,CC2001中制定的硬體課程也只有一門
。而國內目前一般還開設數字邏輯、微機原理、計算機組成與結構、微機實驗等硬體類
課程。

2. 程序設計日益重視

在CMU, UIUC和斯坦福,必修的程序設計類課程往往在四五門左右。伯克利加起來也有
四門。MIT雖然沒有大量前導性的編程課程,但是由於在後面計算機系統工程、計算機語

言工程、軟體工程實驗、Web軟體工程諸課程都有實際的項目要完成,所以實際學時也很

多,UIUC的改革更說明了這一點。同時,還出現了強調提高程序設計技巧,與軟體工程
環境和工具相結合,提倡團隊合作,高級程序設計課程與數據結構、演算法課融合的趨勢
。這方面的代表有斯坦福。該校副系主任Eric Roberts曾執教入門類課程多年,總結了
一套在語言教學中融入軟體工程和現代程序設計觀念,結合演算法和數據結構教學的經驗
。其成果就是《C語言的科學和藝術》和《C程序設計的抽象思維》兩本書(影印版已由機

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作為CC2001工作組兩位主席之一,他在C語言教學中強調庫與介面
設計、編程風格的重要性,並進而介紹抽象、封裝的概念,產生了很大影響。反觀國內
目前很多學校的語言教學和程序設計教學,不僅學時偏少,與其他課程孤立,而且脫離
實際,造成語言學習和相關專業課學習都變得非常枯燥,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應該說,這些名校的教學體系、教材和經驗都是豐富的寶藏,值得好好挖掘,比如每門
核心課程的教學法,實驗課程的安排,各門課程的銜接,大型項目的選材等。

美國大學本科的基本入學條件是

1. 要有SAT成績:至少1600分
2.平均分/GPA 成績至少80分/GPA 3.0以上
3.IBT成績85分

Ⅶ CAD技術在電子封裝中的有哪些應用

一些軟體公司為此開發了專門的封裝CAD軟體,有實力的微電子製造商也在大學的協助下或獨立開發了封裝CAD系統。如1991年University of Utah在IBM公司贊助下為進行電子封裝設計開發了一個連接著目標CAD軟體包和相關資料庫的知識庫系統。電性能分析包括串擾分析、ΔI雜訊、電源分配和S-參數分析等。通過分別計算每個參數可使設計者隔離出問題的起源並獨立對每個設計參數求解。每一個部分都有一個獨立的軟體包或者一套設計規則來分析其參數。可布線性分析用來預測布線能力、使互連長度最小化、減少高頻耦合、降低成本並提高可靠性;熱性能分析程序用來模擬穩態下傳熱的情況;力學性能分析用來處理封裝件在不同溫度下的力學行為;最後由一個知識庫系統外殼將上述分析工具和相關的資料庫連接成一個一體化的系統。它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友好的設計界面,它的規則編輯功能還能不斷地發展和修改專家系統的知識庫,使系統具有推理能力。

NEC公司開發了LSI封裝設計的CAD/CAM系統——INCASE,它提供了LSI封裝設計者和LSI晶元設計者一體化的設計環境。封裝設計者能夠利用INCASE系統有效地設計封裝,晶元設計者能夠通過網路從已儲存封裝設計者設計的資料庫中尋找最佳封裝的數據,並能確定哪種封裝最適合於他的晶元。當他找不到滿足要求的封裝時,需要為此開發新的封裝,並通過系統把必要的數據送達封裝設計者。該系統已用於開發ASIC上,可以為同樣的晶元准備不同的封裝。利用該系統可以有效地改善設計流程,減少交貨時間。

University of Arizona開發了VLSI互連和封裝設計自動化的一體化系統PDSE(Packaging Design Support Environment),可以對微電子封裝結構進行分析和設計。PDSE提供了某些熱點研究領域的工作平台,包括互連和封裝形式以及電、熱、電-機械方面的模擬,CAD框架的開發和性能、可製造性、可靠性等。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開發了電子封裝的互動式多學科分析、設計和優化(MDA&O)軟體,可以分析、反向設計和優化二維流體流動、熱傳導、靜電學、磁流體動力學、電流體動力學和彈性力學,同時考慮流體流動、熱傳導、彈性應力和變形。

Intel公司開發了可以在一個CAD工具中對封裝進行力學、電學和熱學分析的軟體——封裝設計顧問(Package Design Advisor),可以使硅器件設計者把封裝的選擇作為他的產品設計流程的一部分,模擬晶元設計對封裝的影響,以及封裝對晶元設計的影響。該軟體用戶界面不需要輸入詳細的幾何數據,只要有晶元的規范,如晶元尺寸、大概功率、I/0數等就可在Windows環境下運行。其主要的模塊是:力學、電學和熱學分析,電學模擬發生,封裝規范和焊盤版圖設計指導。力學模塊是選擇和檢查為不同種類封裝和組裝要求所允許的最大和最小晶元尺寸,熱學模塊是計算θja和叭,並使用戶在一個具體用途中(散熱片尺寸,空氣流速等)對封裝的冷卻系統進行配置,電學分析模塊是根據用戶輸入的緩沖層和母線計算中間和四周所需要的電源和接地引腳數,電學模擬部分產生封裝和用戶指定的要在電路模擬中使用的傳輸線模型(微帶線,帶狀線等)的概圖。

LSI Logic公司認為VLSI的出現使互連和封裝結構變得更復雜,對應用模擬和模擬技術發展分析和設計的CAD工具需求更為迫切。為了有效地管理設計數據和涉及電子封裝模擬和模擬的CAD工具,他們提出了一個提供三個層面服務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框架。框架的第一層支持CAD工具的一體化和模擬的管理,該層為模擬環境提供了一個通用的圖形用戶界面;第二層的重點放在設計數據的描述和管理,在這一層提供了一個面向對象的介面來發展設計資源和包裝CAD工具;框架的第三層是在系統層面上強調對多晶元系統的模擬和模擬。

Tanner Research公司認為高帶寬數字、混合信號和RF系統需要用新方法對IC和高性能封裝進行設計,應該在設計的初期就考慮基板和互連的性能。晶元及其封裝的系統層面優化要求設計者對晶元和封裝有一個同步的系統層面的想法,而這就需要同步進入晶元和封裝的系統層面優化要求設計者對晶元和封裝有一個同步的系統層面想法,而這就需要同步進入晶元封裝的設計資料庫,同步完成IC和封裝的版圖設計,同步模擬和分析,同步分離寄生參數,同步驗證以保證製造成功。除非晶元及其封裝的版圖設計、模擬和驗證的工具是一體化的,否則同步的設計需要就可能延長該系統的設計周期。Tanner MCM Pro實體設計環境能夠用來設計IC和MCM系統。

Samsung公司考慮到微電子封裝的熱性能完全取決於所用材料的性能、幾何參數和工作環境,而它們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且是非線性的,由於包括了大量可變的參數,模擬也是耗時的,故開發了一種可更新的系統預測封裝熱性能。該系統使用的神經網路能夠通過訓練建立一個相當復雜的非線性模型,在封裝開發中對於大量的可變參數不需要進一步的模擬或試驗就能快速給出准確的結果,提供了快速、准確選擇和設計微電子封裝的指南。與模擬的結果相比,誤差在1%以內,因此會成為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率的技術。

Motorola公司認為對一個給定的IC,封裝的設計要在封裝的尺寸、I/0的布局、電性能與熱性能、費用之間平衡。一個CSP的設計對某些用途是理想的,但對另一些是不好的,需要早期分析工具給出對任何用途的選擇和設計都是最好的封裝技術信息,因此開發了晶元尺寸封裝設計與評價系統(CSPDES)。用戶提供IC的信息,再從系統可能的CSP中選擇一種,並選擇互連的方式。

系統就會提供用戶使用條件下的電性能與熱性能,也可以選擇另一種,並選擇互連的方式。系統就會提供用戶使用條件下的電性能與熱性能,也可以選擇另外一種,以在這些方面之間達到最好的平衡。當分析結束後,系統出口就會接通實際設計的CAD工具,完成封裝的設計過程。

2.4 高度一體化、智能化和網路化階段

從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晶元已發展到UL SI階段,把裸晶元直接安裝在基板上的直接晶元安裝(DCA)技術已開始實用,微電子封裝向系統級封裝(SOP或SIP)發展,即將各類元器件、布線、介質以及各種通用比晶元和專用IC晶元甚至射頻和光電器件都集成在一個電子封裝系統里,這可以通過單級集成組件(SLIM)、三維(簡稱3D)封裝技術(過去的電子封裝系統都是限於xy平面二維電子封裝)而實現,或者向晶圓級封裝(WLP)技術發展。封裝CAD技術也進入高度一體化、智能化和網路化的新時期。

新階段的一體化概念不同於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一體化。此時的一體化已經不僅僅是將各種不同的CAD工具集成起來,而且還要將CAD與CAM(計算機輔助製造)、CAE(計算機輔助工程)、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PDM(產品數據管理)、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等系統集成起來。這些系統如果相互獨立,很難發揮企業的整體效益。系統集成的核心問題是數據的共享問題。系統必須保證數據有效、完整、惟一而且能及時更新。即使是CAD系統內部,各個部分共享數據也是一體化的核心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將數據格式標准化。目前有很多分析軟體可以直接輸入CAD的SAT格式數據。當前,數據共享問題仍然是研究的一個熱點。

智能CAD是CAD發展的必然方向。智能設計(Intelligent Design)和基於知識庫系統(Knowledge-basedSystem)的工程是出現在產品處理發展過程中的新趨勢。資料庫技術發展到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又進一步發展到知識庫(Knowledge Repository),從單純的數據集到應用一定的規則從數據中進行知識的挖掘,再到讓數據自身具有自我學習、積累能力,這是一個對數據處理、應用逐步深入的過程。正是由於資料庫技術的發展,使得軟體系統高度智能化成為可能。 二維平面設計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新一代封裝產品的設計要求,基於整體的三維設計CAD工具開始發展起來。超變數幾何技術(Variational Geometry extended,VGX)開始應用於CAD中,使三維產品的設計更為直觀和實時,從而使CAD軟體更加易於使用,效率更高。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技術也開始應用於CAD中,可以用來進行各類可視化模擬(如電性能、熱性能分析等),用以驗證設計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網路技術的發展又給電子封裝CAD的發展開創了新的空間。區域網和Intranet技術用於企業內部,基本上結束了單機應用的歷史,也只有網路技術的發展才使得CAD與CAM、CAPP、PDM和ERP等系統實現一體化成為可能。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將重要的商務系統與關鍵支持者(客戶、雇員、供應商、分銷商)連接起來。為配合電子商務的發展,CAD系統必須實現遠程設計。目前國際上大多數企業的CAD系統基本能實現通過網路收集客戶需求信息,並完成部分設計進程。

Ⅷ ATM128單片機編程應用。

電子技術書籍

音響技術
74 立體聲音箱的結構、應用和製作
75 電子產品維修技術叢書 音響原理與電路分析
76 家用電器維修叢書 家用音響電路原理與檢修方法
77 現代音響設備原理與維修大全
78 高保真音響設計製作
79 實用音響工程與調音技術
80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 高保真擴音機製作
81 現代擴聲技術與工程
82 現代音響工程
83 新編HI-Fi音響原理及檢修技術
84 音響設備原理與維修精華
85 家庭影院組建
86 怎樣配置、調試家庭影院系統
87 音響愛好者

硬體編程
95 VHDL 與數字電路設計
96 復雜數字電路與系統Verilog HDL設計技術
97 VERILOG HDL硬體描述語言
98 ahdl入門

儀器儀表
99 常用儀表的使用方法
100 半導體管特性圖示儀原理、維修、檢定與應用
101 常用儀表的使用方法
102 電子示波器及其應用
103 高壓兆歐表
104 勝利牌數字儀器儀表原理與檢修指南
105 無線電實驗叢書 常用無線電儀器和器件手冊
106 現代電信儀表原理與應用
107 常用電子儀器原理、使用、維修
108 電子示波器及其應用
109 模擬與數字萬用表檢測及應用技術
110 實用萬用電表檢修
111 萬用電表檢修技巧與實例
112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 怎樣用萬用電表檢測集成電路
113 線電愛好者叢書精品系列 萬用電表使用技巧與實例
114 新型萬用表的使用技巧
115 新型萬用表實用手冊
116 用萬用表檢測電子元器件
117 指針式萬用表實用測量技法與故障檢修
118 萬用表測試元器件大全
119 新型數字萬用表原理與維修
120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 怎樣用萬用電表檢測集成電路

顯示技術
121 液晶電視――液晶顯示的原理和應用
122 液晶器件工藝基礎
123 液晶顯示應用技術
124 高新技術叢書 平板顯示器件原理及應用
125 LED顯示屏系統原理及工程技術
126 VGA、SVGA彩色顯示器的原理、維修及圖集
127 電子顯示技術
128 光柵數字顯示技術及其應用
129 計算機數據顯示器原理與設計
130 微型計算機顯示器實用維修技術與實例
131 顯示技術(譯文集)
132 顯示器電路原理與維修
133 顯示器維修大全
134 熒光屏上的示波測量法 電子示波器在生產和科學技術中的應用
135 示波器技術

微波技術
136 微波電路
137 微波技術基礎(第二版)
138 微波通信與衛星通信
139 微波電路設計
140 微波技術基礎與應用_陳振國
141 微波原理_吳下嫻

微電子技術
142 大規模可編程邏輯器件及其應用
143 集成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144 集成電路名詞術語解釋
145 集成電路入門
146 集成電路――設計原理與製造
147 集成電路製造工藝
148 集成電子技術教程
149 模擬集成電路(原理、設計、應用)
150 專用集成電路高級綜合理論
151 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基礎
152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微細加工技術
153 集成電路及應用
154 微電子電路設計原理及應用
155 微電子焊接與封裝
156 微電子技術概論
157 微電子技術基礎 雙極、場效應晶體管原理
158 微電子器件應用可靠性技術
159 微電子設備的換熱
160 微電子學叢書 ULSI器件、電路與系統
161 微電子學叢書 碳化硅寬頻隙半導體技術
162 微電子學叢書 小尺寸半導體器件的蒙特卡羅模擬
163 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規劃教材 微電子器件可靠性

遙控遙測技術
164 實用遙控電路原理與設計速成
165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 實用無線電遙控(修訂本)
166 無線電遙測
167 遙測遙控技術
168 遙感遙測及計算機應用
169 遙測遙控信息傳輸原理

嵌入系統設計
嵌入式系統開發聖經

電磁兼容技術
170 機電一體化電磁兼容設計
171 電磁兼容標准匯編·通信、信息技術設備類及系統間卷
172 通信系統中的電磁兼容理論與技術
173 無線電工程中的電磁兼容
174 電磁兼容性原理及應用
175 電磁兼容標准與認證
176 電磁兼容標准匯編·電工、電子產品類卷
177 電磁兼容設計

電子工藝技術
178 電子工業生產技術手冊(3)電子元件卷
179 電子工藝及電子工程設計
180 電子工藝實訓教程
181 電子裝配工藝
182 電子組裝技術
183 高等學校教材 電器製造工藝學(第2版)
184 高等學校教材 電子工藝基礎
185 晶體管原理與工藝
186 現代電子工藝技術指南
187 電工產品學

防干擾技術
188 電子設備的防干擾設計
189 電子電路實用抗干擾技術
190 屏蔽技術
191 電子對抗原理(上冊)
192 電子電路實用抗干擾技術
193 密封技術
194 密封

靜電技術
195 電機工程手冊(第二版)(7) 應用卷(二) 第5篇 靜電技術和電的其他
196 電子產品防靜電技術要求
197 電子產品製造防靜電系統測試方法
198 電子設備製造防靜電技術
199 esd 保護設計
200 ESD知識介紹
201 接地技術

自動化技術
202 機械工業自動化技術 檢測自動化
203 電氣控制與PLC
204 高等工科學校適用 工廠電氣控制技術
205 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手冊
206 工業自動化儀表叢書 射流技術及其應用

光電技術
207 光電技術
208 光電子學及其應用
209 激光原理與激光技術
210 高等學校教材 光測原理和技術
211 光電檢測技術
212 光電子學及其應用
213 紅外技術基礎與應用
214 激光工藝與微電子技術
215 無損檢測技術叢書 激光全息檢驗
216 現代高技術叢書 激光與光電子技術
217 紅外電子學
218 紅外技術原理手冊
219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 紅外線與超聲波遙控
220 光電圖像處理
221 激光等離子體原理
222 激光技術和應用
223 激光器件原理與設計
224 激光原理與激光技術
225 固體激光技術基礎叢書之二 激光晶體

電工技術
226 安裝與維修電工技術 (第2版)
227 帶電作業技術
228 低壓電工實用技術
229 電動機應用技術叢書 變頻器應用技術及電動機調速
230 電工基礎
231 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 下冊
232 電工類實用手冊大系
233 電工與電子基礎
234 供配電設計手冊
235 交流電機的非正弦供電
236 節電技術與節電工程
237 輸配電工程學
238 常用電工計算
239 電工必讀叢書 電工電氣線路與設備故障檢修600例
240 電工基礎
241 電工實用技術叢書 常用電工測量技術
242 電工實用技術叢書 如何保證安全用電
243 電工實用手冊
244 現代家庭生活常識叢書 電工常識百問百答
245 現代家庭實用電工技術
245 袖珍電機修理工手冊
247 最新電工實用經典線路範例
248 交流步進傳動系統
249 交直流傳動系統的自適應控制
250 非同步電動機直接轉矩控制
251 執行電動機
252 直流無刷電動機原理及應用

對講機
253 集群移動通信機和對講機原理、使用及維護手冊
254 對講機原理、使用及縱圖集(二)
255對講機原理、使用及縱圖集(三)

通信技術
256 GSM手機維修培訓教程
257 OHM科學叢書 圖解B-ISDN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
258 可視圖文業務網
259 通信基礎知識
260 現代通信系統原理
261 射頻通信電路
262 綜合業務數字網導論
263 綜合寬頻接入技術
264 寬頻城域建設與管理
265 專用移動通信網組網技術及維護
266 漁業電子技術叢書 單邊帶通信原理
267 中等職業學校電子信息類教材(通信技術專業) 手持行動電話原理與維
268 有線電視模擬-數字光纖與微波傳輸技術
269 非同步轉移模式――ATM技術及應用
270 非同步傳遞方式寬頻ISDN技術
271 移運通信前尚技術叢書 軟體無線電原理與應用
272 移動通信前沿技術叢書 GSM網路與GPRS
273 曜高技術普及叢書 虛擬專用網
274 現代移動通信技術叢書 藍牙協議及其實現
275 無線尋呼機(BB機)原理與維修
276 無線尋呼系統
277 無線電尋呼和無繩通信
278 衛星數字電視接收機的使用與維修
279 微機通信指南
280 微機通信原理與實用技術
281 微波與光導波技術
282 網路與信息安全技術叢書 電子商務站點黑客防範
283 同步數字體系(SDH)技術及其應用
284 完全手冊系列叢書 MODEM完全手冊
285 網路與通信譯林精選系列 ADSL/VDSL原理
286 通信原理與技術
287 通信原理(第4版)
288 通信網原理及其實現技術
289 鎖相與頻率合成技術
290 數字移動通信及ISDN
291 數字行動電話機原理及維修技術
292 數字衛星電視接收技術
293 數字微波中繼通信及設備
294 數字通信:第三版
295 實用衛星電視接收技術 ――原理、安裝、測試和檢修
296 時分雙工CDMA移動通信技術
297 時尚數字手機原理與維修(二)
298 雷達原理(修訂版)
299 全國高技術重點圖書·通信技術領域 信號復制生成理論及應用
300 全國高技術重點圖書·通信技術領域 編碼密碼學
301 寬頻無線接入和無線區域網
302 寬頻網路技術及測試
303 寬頻Zooe叢書 xDSL技術與應用
304 寬頻Zone叢書 寬頻接入技術
305 糾錯編碼技術和應用
306 精通串列通信
307 介質光波導器件原理
308 集成鎖相環路 原理 特性 應用
30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綜合業務數字網與非同步轉移模式ISDN
310 光纖通信設計
311 光纖接入網技術
312 光纖技術及應用
313 蜂窩移動通信――模擬和數字系統
314 分組變換技術及其應用
315 數據機實用技術
316 數據機初學者指南
317 電子數據交換(EDI)系統工作原理及標准
318 cdma 2000技術
319 GSM原理及其網路優化
320 通信流理論基礎與多媒體通信網
321 現代通信網和計算機網管理
322 信息高速公路實用教材 寬頻網路技術及其應用
323 信息編碼技術及其應用大全
324 非同步傳遞方式寬頻ISDN技術
325 GSM標准
326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原理與工程設計IS-95 CDMA和cdma2000

單片機
327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328 MCS-51單片機原理及實用技術
329 位微型計算機原理·介面技術及其應用
330 單片機開發與典型應用設計
331 單片機實用系統設計技術
332 IBM PC微型計算機原理及介面技術
333 MCS-51單片機原理及介面技術 修訂版
334 北京職業教育計算機應用培訓教材 單片機――原理·操作·實驗·應用
335 單片機實用技術_整機設計、多機通信、實用技術
336 EM78系列單片機簡介
337 單片機器件應用手冊
338 MCS 96 MC68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339 數字PID及其演算法

家用電器電器維修技術
340 45種廚房電器使用與維修
341《家用電器常識叢書》 聲像·廚房家用電器分冊
342 DVD機維修技術原理與方法
343 OHM科學叢書 圖解數字磁帶錄音機
344 VCD、CVK、SVCD、DVD激光影碟機實用指南
345 VCD/DVD視盤機原理與維修
346 VCD/SVCD/DVD機維修寶典叢書 十大主板名牌VCD/SVCD/DVD機維修精
347 VCD/SVCD/DVD機維修寶典叢書 十大主板拼裝VCD機維修精要與實例
348 百種家用電器實用手冊
349 彩色顯示器原理與檢修技術速成
350 初級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含視頻設備維修工、音頻設備維修工)
351 磁帶錄像機原理與調試
352 大彩電、攝錄機、影碟機 原理·調測·檢修
353 大哥大 BP機 住宅電話使用手冊
354 大屏幕遙控彩色電視機原理與維修
電子基礎
442 圖解電子學入門[日]OHM
443 變流技術基礎及應用
444 超高頻技術
445 磁路與磁場
446 等離子體電子工程學
447 低頻電子線路
448 電子工程師便攜手冊
449 電子高新技術叢書 第6分冊
450 電子調節技術入門
451 電子工程中的積分變換
452 電子模擬數字轉換器
453 電子技術教育叢書 電子特技原理及應用
454 電子設計技術
455 電子線路(提高版·模擬電路與脈沖數字電路)
456 電子學基礎及應用集成和分立系統
457 電子系統建模模擬與評估
458 電子學重要公式活用手冊
459 高等電路
460 高等學校教材 數字電路
461 固態高頻電路
462 高頻電子線路 第三版
463 高等學校教學用書 無線電技術
464 脈沖與數字電路
465 實用電氣線路及原理
466 實用電子公式手冊
467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
468 數字集成電子技術基礎
469 數字信號處理(修訂版)
470 數字原理
471 現代工程師實用數字化技術
472 線性與非線性電路
473 線性系統理論和設計
474 新舊電氣圖形符號對照讀本
475 現代電子學辭典――英漢、漢英名詞對照
476 信號變換與處理
477 袖珍電子工程師手冊
478 優化方法與電路優化設計
479 與電子愛好者談電子技術
480 怎樣看電氣線路圖
481 自適應濾波器原理(第三版)
482 電子工程師指南
483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精品系列 無線電愛好才讀本
484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精品系列 無線電愛好才讀本(上)
485 21世紀電子電氣工程師系列 數字電路
486 數控技術
487 數字控制系統――原理、硬體與軟體
488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489 數字電子技術分析及其實用電路設計
490 21世紀電子電氣工程師系列 數字電路
491 數字系統現場集成技術叢書
492 圖解數字電路的計算
493 無線電接收
494 通訊及消費類電子產品的設計
495 電子電路資料薈萃
496 超高頻技術和器件(上冊)超高頻技術
497 磁偏轉線圈設計理論基礎
498 電器照明設計
499 電子愛好者電子線路設計應用手冊
500 電子電路系統及標准最佳設計及實踐
501 電子線路設計手冊
502 蓄電池快速充電的原理與實踐
502 非線性半導體電阻及其應用
503 變容二極體的應用
504 常用電子元器件簡明手冊
505 常用新穎電子器件及其應用
506 磁性材料基礎
507 電力電子電路精選 ――常用元器件·實用電路·設計實例
508 電介質材料及其介電性能
509 電力電子新器件及其應用技術
510 電子電路及電子器件
511 電子工程師手冊 上冊 第4篇 電子元器件
512 電子工程師手冊 上冊 第1篇 常用資料
513 電子電路及電子器件
514 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513 無線電元器件精匯
514 無線電元器件檢測與修理技術入門
515 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叢書 電子元器件失效分析及應用
516 最新電子元器件產品大全第三冊--真空電子器件與顯示器件
517 最新電子元器件產品大全第一冊--分立半導體器件
518 固態繼電器

電子製作技術
519 電子鎮流器原理與製作
520 實用電子裝置製作精選·續集·
521 新穎實用電子設計與製作
522 無線電製作精匯

電視技術
523 背投影式彩色電視機檢修手冊 1
524 閉路電視系統工程技術
525 閉路電視系統設計與應用
526 彩色電視和立體電視
527 超高頻電視調諧器設計與原理
528 大屏幕電視
529 大屏幕遙控彩色電視機原理與維修
530 等離子體電子工程學
531 電視機元器件檢修大全(下)
532 電視機原理與檢修
533 電視技術與應用
534 電視牆顯示及控制技術
535 電視天線放大器原理、製作與維修
536 電信技術普及叢書 大屏幕電視
537 電信新技術培訓系列教材 會議電視
538 高清晰度電視(HDTV)
539 工業電視攝象機
540 共用天線電視系統(修訂本)
541 廣播電視設備原理·使用·維修系列教材 有線電視原理·設計·維修
542 家用電器維修金例叢書 大屏幕及背投彩電維修金例
543 監控電視系統原理與設計
544 開路與閉路電視原理及維修
545 看圖學修家叢書 看圖學修彩色電視機
546 全數字高清晰度電視和DVB
547 數字電視和高清晰度電視
548 數字電視技術:高清晰度數字視頻原理與應用 (第三版)
549 數字電視原理
550 天線原理
551 圖文電視系統原理與應用
552 衛星電視與有線電視技術
553 電視與有線電視技術(修訂本)
554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 電視接收天線
555 相控陣和頻率掃描天線原理
556 新型電視接收天線
557 有線電視模擬-數字光纖與微波傳輸技術
558 有線電視系統性能檢測
559 最新實用衛星電視接收技術(第二版)

電源技術
560 電源技術
561 電子工業技術詞典 電源
562 不間斷電源的原理安裝調試和維修
563 電子設備電源技術普及叢書 逆變器知識
564 開關集成穩壓器控制器的原理及應用
565 特種集成電源最新應用技術
567 微型計算機電源原理與維修
568 新型單片開關電源的設計與應用
569 轉換式電源供給器原理與設計
570 PWM開關變換器的工作原理
571 UPS不間斷電源剖析與應用
572 UPS應用及其維修技術
573 不連續導電模式高功率因數開關電源
574 集成開關電源的設計製作調試與維修
575 開關電源
576 開關電源的設計
577 開關電源的設計與應用
578 開關式穩壓電源
579 開關穩壓電源――原理、設計與實用電路
580 實用電源電路集錦
581 無線電愛好者叢書精品系列 新型實用電源電路集錦
582 現代電源設計大全
583 新型特種集成電源及應用

變頻技術
584 變頻高速應用技術
585 變頻器基礎及應用
586 變頻器應用手冊
587 電氣自動化新技術叢書 SPWM變頻調速應用技術
588 交流調速技術
589 脈寬調速系統
590 PWM變頻調速技術
591 SPWM變頻調速應用技術 第二版
592 大功率交-交變頻調速及矢量控制

變壓器技術
593 電力變壓器安裝
594 變壓器應用與維修
595 變壓器全書 (電力變壓器實用技術)
596 電力變壓器的安裝、運行和維修
597 電力變壓器絕緣技術
598 電流互感器
599 電能表修校及裝表接電工
600 繼電保護叢書 發電機變壓器 整流型保護繼電器原理
601 脈沖變壓器設計
602 新編變壓器實用技術問答

程式控制交換技術
603 EWSD數字電子交換系統
604 程式控制交換機原理及維護
605 程式控制數字交換與現代通信網
606 清華大學電子與信息技術系列教材 程式控制交換與綜合業務通信網
607 數字程式控制交換原理與應用
608現代交換原理

感測器技術
609 感測器
610 感測器的理論與設計基礎及其應用
611 感測器原理 設計與應用(第三版)
612 現代感測器集成電路:通用感測器電路
613 新編感測器技術手冊

DSP技術
614 DSP基礎與應用系統設計
615 DSP控制器及其應用
616 DSP晶元的原理與開發應用(第2版)
617 DSP原理及其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
618 TMS320C6000系列DSPs的原理與應用
619 DSP開發技術
620 DSP原理及應用
621 DSP廣度與深度
622 DSP指導

USB技術
623 USB系統體系

SMT技術
624 實用表面組裝技術
625 表面安裝技術設計指南
626 自動裝置元件及其動態特性
627 表面組裝工藝通用技術要求
628 表面組裝用膠粘貼通用規范
629 表面組裝元器件焊接實驗
630 表面組裝組件焊點質量評定
631 貼片代碼手冊

PLC技術
632 CAD應用系列叢書 可編程邏輯器件設計
633 可編程序控制器(PLC)應用技術
634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原理及應用系統設計技術
635 可編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應用
636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系統設計與應用實例
637 可編程序控制器基礎與編程技巧
638 邏輯與可編程式控制制系統
639 現代可編程序控制器原理與應用
640 可編程邏輯器件PLD原理與應用
641 可編程邏輯器件設計
642 可編程邏輯器件原理、開發與應用

PCB技術
641 無線電電子設備印製板的設計和生產的自動化
642 印製電路技術
643 印製電路設計標准手冊
644 高速PCB設計指南
645 PCB設計基礎教程
646 PCB設計基本工藝要求
647 印刷電路板的設計原則和抗雜訊措施
648 印刷電路板的平衡設計
649 PCB Designer』s SI Guide

半導體技術
650 CMOS模擬電路設計
651 半導體變流技術
651 半導體超晶格材料及其應用
652 半導體導波光學器件理論及技術
653 半導體電路原理及應用
654 半導體發光材料和器件
655 半導體和半導體器件
656 半導體器件物理
657 半導體手冊 第二編 材料
658 半導體應用知識

FPGA/CPLD技術
659 CPLD技術及其應用
661 CPLD數字電路設計--使用MAX+plusⅡ入門篇
662 PLD與CPLD數字電路設計――使用machxl
663 FPGA高級設計
664 FPGA原理、設計與應用
665 可編程邏輯陳列FPGA和EPLD
666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開發與應用
667 FPGA設計指導手冊
668 FPGA集成培訓
669 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CPLD

Ⅸ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鑒,關於工程測量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以下是我整理的工程測量參考文獻,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 篇1

[1] 李青岳. 工程測量學[M]. 北京: 測繪出版社,1984

[2] 李青岳, 陳永奇. 工程測量學[M]. 北京: 測繪出版社,1995

[3] 張正祿. 工程測量學[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4] 張正祿等. 工程的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2007

[5] 張正祿等. 地下管線探測和管網信息系統[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2007

[6] 黃聲享,郭英起,易慶林.GPS在測量工程中的應用[M]. 北京:測繪出版社,2007

[7] 張希黔,黃聲享,GPS在建築施工中的應用[M].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

[8] 黃聲享,尹 暉,蔣征. 變形監測數據處理[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

[9] 張正祿主編. 工程測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10] 尹暉 編著.時空變形分析與預報的理論和方法[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2

[11] 張正祿等. 工程測量學[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5

[12] 齊民友等.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3] 張正祿等. 科傻系統使用說明書[M], 2006.

[14]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量平差學科組. 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15] 潘正風,楊正堯等. 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

[16] 李慶海,陶本藻. 概率統計原理和在測量中的應用[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82

[17] 張正祿, 吳棟材等. 精密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2

[18] 吳翼麟, 孔祥元等. 特種精密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3

[19] 陳龍飛, 金其坤. 工程測量[M].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0

[20] 於來法, 楊志藻. 軍事工程測量學[M]. 北京: 八一出版社, 1994

[21] 覃輝等. 土木工程測量[M].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4

[22] 王兆祥等. 鐵道工程測量[M] . 北京: 鐵道出版社, 1998

[23] 陳永奇, 李裕忠等. 海洋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1

[24] 吳子安, 吳棟材. 水利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1990

[25] 錢東輝. 水電工程測量學[M]. 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

[26] 秦昆, 李裕忠等. 橋梁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1

[27] 吳棟才, 謝建綱等. 大型斜拉橋施工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6

[28] 張項鐸, 張正祿. 隧道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8

[29] 田應中,張正祿等. 地下管線網探測與信息管理[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8

[30] 馮文灝. 工業測量[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 篇2

[1]黃杏元,馬勁松,湯勤.地理信息系統概論[M].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4-2007.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07.

[3]陳澤民.中國矢量數據交換格式的應用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4,29(5):451-455.

[4]吳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演算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陳建飛等譯.地理信息系統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張豐,劉仁義.一種維護線狀地物基本單元屬性邏輯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1,36(7):853-856.

[7]黃杏元,湯勤.地理信息系統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陳先偉,郭仁忠,閆浩文.土地利用資料庫綜合中圖斑拓撲關系的創建和一致性維護[J].武漢大學報信息科學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關於GIS中緩沖區的建立問題[J].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J].1997,22(4):358-364.

[10]張國輝,胡聞達,李慧智.基於GDI+的緩沖區建立及邊界描述方法[J].測繪科學技術學報,2010,27(3):292-232.

[11]馮花平,連文娟,盧新明.求緩沖區演算法[J].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4(3):57-59.

[12]張欣,陳國雄,鍾耳順.優化柵格細化演算法的線狀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學,2007,9(3):25-27.

[13]潘瑜春,鍾耳順,劉巧芹.土地資源資料庫中線狀地物面積扣除技術研究[J].資源科學,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張豐,劉仁義.一種維護線狀地物基本單元屬性邏輯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1,36(7):853-856.

[15]尹為華,劉盛慶.ARCGIS在地類面積統計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2:29.

[16]劉洪江,曹玉香.基於ArcGIS實現地類圖斑凈面積的計算[J].城市勘測,2012(10)114-116.

[17]邊馥苓.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和方法[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6.

[18]任娜,張道軍.基於空間推理及語義的圖斑扣除線狀地物面積關鍵演算法及其在土地調查建庫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39(35):22013-22016.

[19]計長飛.土地利用現狀圖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馬欣,吳紹洪,康相武.線狀地物的區域影響模型及其在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地理科學進展,2007,26(1):87-94.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 篇3

[1]吳戰廣,張獻州,張瑞,楊龍傑。基於物聯網三層架構的地下工程測量機器人遠程變形監測系統[J].測繪工程,2017,02:42-47+51.

[2]付海軍。淺談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及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16:5-6.

[3]趙紅強,成曉倩,韓瑞梅。多基線數字近景攝影測量在建築工程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6,12:33-36.

[4]張冠海。工程測量中測繪新技術的應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7,01:84.

[5]何屹雄,花向紅,許承權,姚周祥,黎洋。全站儀建築物立面圖測量方法研究及工程實踐[J].測繪地理信息,2017,01:10-13.

[6]馮志成。工程測量中應用GPS控制測量平面及高程精度[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01:111-113.

[7]練偉東。提高水利工程測量水平的措施探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285.

[8]叢林,孫梅君。城市規劃管理中工程測量的作用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142.

[9]黃維。建築工程測量模式對測量精度的影響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196.

[10]程永剛。淺談建築工程測量對於工程質量的作用和意義[J].江西建材,2017,02:228.

[11]繆健軍。建築工程測量中數字測量技術應用分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7,S1:68-69.

[12]尤瀟華。大夥房輸水工程TBM2標隧洞測量貫通控制技術研究[J].東北水利水電,2017,01:8-10+71.

[13]張健,魏峰,詹勇。現代工程測量新技術在水利工程的應用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3:219-220.

[14]岳太恆。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測量施工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1:251.

[15]高爽。淺析攝影測量與遙感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03:98.

[16]胡楊。測繪新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與創新,2017,03:157-158.

[17]史雨露,李宗義。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7,01:340.

[18]崔繼忠。數字化測量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4:282.

[19]盧秋羽,殷潤浩,張俊毅。數字測量技術在建築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7,01:282.

[20]楊紫薇。數字測量技術在建築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02:95-96.

[21]趙海龍。工程測量技術現狀與發展[J].門窗,2017,01:235.

[22]吳湧泉,石頻。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門窗,2017,01:240.

[23]胡斐。施工測量在建築工程中的作用[J].山西建築,2017,03:205-206.

[24]張建媛。淺論建築工程測量技術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03:216.

[25]湯棹穎。路橋工程測量中GPS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福建建材,2017,01:27-28.

[26]王獻奇,張翠萍。激光跟蹤測量在大型水輪發電機組安裝工程的應用[J].水電與新能源,2017,02:22-25.

[27]徐輝,袁子喨。發電工程測量中UTM投影變形的處理與實踐[J].工程勘察,2017,03:53-58.

[28]羅毅。GPS測量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2:48+50.

[29]王芳,戴建安,晏承志,孟偉。工程測繪中GPS測量技術的應用研究[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01:129-130.

[30]王學強。工程測量中GPS控制測量高程精度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08-209.

[31]羅瓊。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在電力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通訊世界,2016,23:179-180.

[32]楊天。精密工程測量中全站儀三角高程精度分析[J].四川建材,2017,02:187+191.

[33]陸立飛。淺論GPS(RTK)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及其優點[J].世界有色金屬,2017,01:83+85.

[34]李宇。工程測量中GPS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世界有色金屬,2017,01:69+71.

[35]熊金鶴。現代技術在工程測量中應用的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7,01:57+59.

[36]史曉峰。影響工程測量中的精度因素及控制分析[J].地下水,2017,01:117+172.

[37]龐秀淼,李勝利。免棱鏡全站儀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01:116-117.

[38]陳晨。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01:126-127.

[39]唐信東。新技術在建築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14.

[40]張樹升。建築工程中測量技術的應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17+221.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二:

[41]楊雪芬。淺析工程測量技術及應用[J].低碳世界,2017,03:97-98.

[42]張城泉。探討RTK技術在市政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02:7-8.

[43]朱慶偉,王家偉,王濤。工程測量中高精度對中桿設計研究[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7,02:280-284.

[44]王文賢。工程測量與現場施工管理的關系[J].交通世界,2017,08:126-127.

[45]劉勇。GPS測量技術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世界有色金屬,2017,02:92-93.

[46]張欣,王章朋,羅斌,丁劍。基於參考線方法的大型建築工程放樣測量[J].施工技術,2017,06:136-138.

[47]李宗義,史雨露。工程測量在信息化測繪戰略跨越中的拓展[J].四川水泥,2017,02:278.

[48]潘雨竹。公路工程中工程測量技術的應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6:225+228.

[49]章錦傑。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建築工程測量」綜合實訓課中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02:63-65.

[50]姚海軍。現代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3:77+105.

[51]張莞玲。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3:78+102.

[52]田峰,蘇宗躍。基於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趨勢淺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08:88-89.

[53]許東昕。電力線路設計工程中的測量設備結合衛星地圖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3:121+126.

[54]胡興強。淺論GPSRTK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7,03:272.

[55]李曉偉。軌道精密工程測量技術在地鐵軌道運營維護中的應用研究[J].鐵道勘察,2017,02:1-6.

[56]王素權。RTK技術在水利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7,01:276-277.

[57]黃勇。對於工程測繪測量技術應用的分析與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03:198-199.

[58]郭偉。GPS實時動態(RTK)測量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07:54-55+58.

[59]張元。建築工程測量模式對測量精度的影響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7,03:16-17.

[60]婁義康。建築工程施工測量的精度要求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7,03:13-14.

[61]何民華。淺談建築工程測量在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7,09:29.

[62]付鵬程。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資訊,2017,06:161+163.

[63]王秀春。建築工程測量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江西建材,2017,10:215+219.

[64]屈秀傑。工程測量與三維測繪技術的發展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05+207.

[65]黃勇。工程測量的重要性與測量技術及其發展方向[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30-231.

[66]王恩強。地質工程測量中新型測繪技術的應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38+240.

[67]孫立業。論工程測量在施工質量管理中的重要性[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03-204.

[68]李石貴。淺談高速鐵路精密工程測量技術的特點[J].價值工程,2017,15:126-127.

[69]李貝,陳羽,孫平,李冰,劉萬鋒。滾動摩擦系數工程測量方法與驗證[J].工程機械,2017,04:29-32+7-8.

[70]許康艷。淺談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建築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11:215+218.

[71]寧林春,方榮華,黃辰虎,王玉春。海港工程浚後測量的實施[J].海洋測繪,2017,02:39-41+50.

[72]王朕。論建築工程測量中的數字測量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11:71-72.

[73]何小文。建築工程測量施工的放樣方法及具體運用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7:170-171.

[74]王恩強。地質工程測量中新型測繪技術的應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38+240.

[75]郭剛,賈衛國,張社安,李靜,張靜波。配電網工程電纜長度測量儀的研製與應用[J].河北電力技術,2017,02:19-21.

[76]何小文。建築工程測量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8:155-156.

[77]廖全軍。淺析數字化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8:165-166.

[78]趙敏。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及完善策略[J].工程技術研究,2017,05:70-71.

[79]馮宇華。工程測量與三維測繪技術發展探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03:149-150.

[80]霍棟良。影響工程測量精度的因素及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6,01:243.

;
閱讀全文

與演算法導論231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裸著參加聚會的電影名是什麼 瀏覽:411
微黃的小說 瀏覽:694
召氏四級片 瀏覽:360
舞陽電影院今天什麼電影 瀏覽:503
最近上映的電影視頻網址 瀏覽:370
酒吧2021在線觀看 瀏覽:878
歐美同性大尺度電影 瀏覽:798
如何練習解壓 瀏覽:392
國外一部關於兒子跟後媽的叫什麼流浪的電影 瀏覽:906
免費電影鬼片 瀏覽:170
男主姓傅的小說 瀏覽:661
大胸部的女人電影 瀏覽:24
劉德華返老還童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264
羅莎卡拉喬洛 bodyguard 瀏覽:964
金玉王朝完整番外txt 瀏覽:558
需要錢觀看的網站 瀏覽:23
不可能的世界小說免費看 瀏覽:744
3d左右分屏電影網站 瀏覽:378
擁有系統幫助國家的小說 瀏覽:709
哦哦叱吒風雨里古惑仔粵語歌 瀏覽: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