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梯形所有的公式是什麼
1、周長公式
梯形的周長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
特殊梯形
1、等腰梯形
定義: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isosceles trapezium )
性質:等腰梯形的兩條腰相等;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底角相等;等腰梯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上下底中點的連線所在直線(過兩底中點的直線);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2、直角梯形
定義:一腰垂直於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性質:直角梯形其中1個角是直角;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弱於非直角梯形。
B. 梯形的周長怎麼算
1、梯形周長公式C=上底+下底+兩個腰長
2、等腰梯形的周長公式:上底+下底+2腰
3、梯形面積公式:S=1/2(上底+下底)*高
4、梯形的面積公式: 中位線×高
5、對角線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積為:對角線×對角線÷2
性質
1.等腰梯形的兩條腰相等。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底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4.等腰梯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上下底中點的連線所在直線(過兩底中點的直線)。
判定
①兩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③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C. 梯形的周長和面積怎麼計算
(上邊a+下邊b)*高h÷2 =面積
周長 各邊相加 其中斜邊 用勾股定理 計算
D. 梯形的面積和周長公式
梯形周長公式C=上底+下底+兩個腰長(如果兩腰不相等需要分別加)
梯形面積公式:S=1/2(上底+下底)*高
等腰梯形的兩條腰相等,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底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等腰梯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上下底中點的連線所在直線(過兩底中點的直線)。
(4)直梯形的周長演算法擴展閱讀:
判定一個任意四邊形為等腰梯形,如果不能直接運用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一般的方法是通過作輔助線,將此四邊形分解為熟悉的多邊形,此例就是通過作平行線,將四邊形分解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等腰三角形。
過頂點作一條對角線的平行線,把兩條對角線的數量關系和位置關系集中到一個三角形中,將求梯形上下底的長轉化為求直角三角形斜邊的長。
E. 梯形的周長計算公式
梯形的周長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L=a+b+c+d
等腰梯形的周長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
梯形(trapezium)是指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平行的兩邊叫做梯形的底邊,較長的一條底邊叫下底,較短的一條底邊叫上底。另外兩邊叫腰;夾在兩底之間的垂線段叫梯形的高。
一腰垂直於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兩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isosceles trapezium)。等腰梯形是一種特殊的梯形,其判定方法與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類似。
(5)直梯形的周長演算法擴展閱讀:
一、面積公式
1、梯形的面積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c)xh÷2
變形:h=2S÷(a+c);變形2:a=2s÷h-c;變形3:c=2s÷h-a。
2、梯形的面積公式: 中位線×高,用字母表示:L·h。
3、對角線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積為:對角線×對角線÷2。
二、常做輔助線
1、作高(根據實際題目確定)。
2、平移一腰。
3、平移對角線。
4、反向延長兩腰交於一點。
5、取一腰中點,另一腰兩端點連接並延長。
6、取兩底中點,過一底中點做兩腰的平行線。
7、取兩腰中點,連接,作中位線 。
F. 梯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是什麼
梯形的周長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L=a+b+c+d
等腰梯形的周長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
梯形判定的方法:
1、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
2、一組對邊平行且不相等的四邊形。
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
平行的兩邊叫做梯形的底邊,較長的一條底邊叫下底,較短的一條底邊叫上底,另外兩邊叫腰,夾在兩底之間的垂線段叫梯形的高,等腰梯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上下底中點連接的直線(穿過兩個底中點的直線)。
G. 梯形的周長和面積怎麼算
1、梯形周長公式C=上底+下底+兩個腰長
2、等腰梯形的周長公式:上底+下底+2腰
3、梯形面積公式:S=1/2(上底+下底)*高
4、梯形的面積公式: 中位線×高
5、對角線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積為:對角線×對角線÷2
判定:
1、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2、一組對邊平行且不相等的四邊形是梯形。
特徵:
1、梯形: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
2、平行的兩邊叫做梯形的底邊,在下面且較長的一條底邊叫下底,在上面且較短的一條底邊叫上底。另外兩邊叫腰。
3、夾在兩底之間的垂線段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於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兩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一種特殊的梯形,其判定方法與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類似。梯形有不穩定性。
H. 直角梯形的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
面積S=(上底+下底)×高÷2。
周長L=上底+下底+高+斜邊。
直角梯形是指有一個直角的梯形,屬於四邊形。梯形兩腰既不相等也不平行,兩底平行,但不相等,一個腰上的兩角都是直角。
(8)直梯形的周長演算法擴展閱讀:
直角梯形的性質:
1、直角梯形斜腰的中點到直角腰的二端點距離相等。
2、直角梯形除去兩個直角的另外兩個角的和為180°。
3、直角梯形的上底下底互相平行。
直角梯形的常用輔助線:
1、作高;
2、平移一腰;
3、平移對角線;
4、反向延長兩腰交於一點;
5、取一腰中點,另一腰兩端點連接並延長。
I. 梯形周長怎麼計算
梯形周長C=a+b+c+d。
公式說明:a、b是上底和下底,c、d是兩腰。
性質
1、等腰梯形的兩條腰相等。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底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4、等腰梯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上下底中點的連線所在直線(過兩底中點的直線)。
常用輔助線
1、作高(根據實際題目確定)。
2、平移一腰。
3、平移對角線。
4、反向延長兩腰交於一點。
5、取一腰中點,另一腰兩端點連接並延長。
6、取兩底中點,過一底中點做兩腰的平行線。
J. 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和周長怎麼計算
三角形面積=底*高除以2;長方形面積=長*寬;正方形周長=邊長*4;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除以2。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之一。即有一組鄰邊相等,並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稱為正方形,又稱正四邊形。
正方形性質:
正方形的一條對角線把正方形分成兩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對角線與邊的夾角是45°;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把正方形分成四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正方形裡面畫一個最大的圓(正方形的內切圓),該圓的面積約是正方形面積的78.5%[4分之π]; 完全覆蓋正方形的最小的圓(正方形的外接圓)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157%[2分之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