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gmc幾何平均濃度演算法

gmc幾何平均濃度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2-05-24 07:07:40

A. 中位濃度和幾何平均值用哪個

中位濃度。
幾何平均值易受偏大、偏小數的影響,而中位濃度則不受偏大、偏小數的影響,則更能反映這組數據的實際情況。所以在統計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時,可結合使用中位數。

B. GMC的具體配置

做為一款商務旅行車,GMC「商務之星」提供了可以為商務人士實現無縫鏈接的車載辦公設備。一機雙卡的摩托羅拉8989車載電話和車載傳真機擁有超強接收性能的車外天線;車載電腦在配置了無線網卡後即可實現移動上網,考慮周致的無線鍵盤和滑鼠則省卻了接線纏繞的麻煩。除兩個前排背和後排中央配置了折疊式全木寫字桌外,在中後排的中間位置還有一可拆式辦公桌,非常便於中後排車上人員面對面地進行商務或娛樂活動。考慮到所乘貴賓對私密性的特殊要求,具有隔熱深色車窗和折疊式隱秘式窗簾的GMC「商務之星」還推出了前後艙完全分開的私密隔屏領袖型。
除看得見的氣派和奢華之外,GMC「商務之星」對安全性的關注更是遠超一般小型車輛。全車採用了承載式加強型大梁底盤和加厚鋼板車身設計,極大地提高了防撞性能。前艙獨有的彩色倒顯夜視影像系統,可以全天候提供大角度的清晰後視畫面,從主動性上進一步提高了車輛的安全性能。
一如大排量的美規風格,GMC為這款自重近三噸的龐然大物選用了通用旗下著名的Vortec發動機,V8引擎迸發出的最大可達295匹馬力的能量(不過平均油耗僅為約18L/100公里,遠低於想像中的大油耗),確保「商務之星」成為名副其實的陸上頭等艙。
吉姆西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及旗下之上海南星行汽車有限公司,攜2013全新至尊版PREMIER GMC商務之星,與勞斯萊斯、蘭博基尼等一眾豪華名車,一齊亮相於2013上海國際車展N1豪華車館。此次首秀車型,是緊隨時尚個性化時代的腳步,推出了Premier GMC商務之星獨家個性配件 (Exclusive)服務,可讓愛車擁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內飾,可以自由選擇個性化的皮革、木紋顏色,也可以選擇座椅式樣或者個人專屬徽章Logo,甚至還可以選擇心儀的專屬車身噴漆顏色,由美國Premier GMC原廠直接操刀進行客制化生產 。

C. GMC和GMT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GMC:幾何平均濃度。GMT:幾何平均滴度。

D. 細菌內毒素檢測不同濃度怎麼稀釋我們用的是 0.25EU/ml的鱟試劑

葯典美葯典細菌內毒素檢測同點比較
1、細菌內毒素工作標准品(CSE)
CP CSE用途及效價進行定義細菌內毒素工作標准品每1ng細菌內毒素效價應於2EU於50EU
USP未提CSE
2、細菌內毒素檢查用水
CP : 與靈敏度0.03EU/ml或更高靈敏度鱟試劑37±1℃條件24產凝集反應滅菌注射用水;
USP:與鱟試劑限定靈敏度發反應滅菌注射用水或其水
CP:用於細菌內毒素定量測定用細菌內毒素檢查用水內毒素含量應於0.005EU/ml
USP: 未提
3、實驗用具准備
CP:實驗所用器皿需經處理除能存外源性內毒素用250℃干烤至少1用其確證干擾細菌內毒素檢查適宜
USP:使用經驗證除熱原程序所玻璃器皿遇熱穩定材料熱空氣烘箱進行除熱原用低溫度少間250℃30鍾
4、內毒素標准品貯備液標准品溶液制備
CP: 未提
USP:RSE效價定10,000USP EU/支用5ml鱟試劑檢查用水復溶1支RSE全部內容物用漩渦混合器間歇混合30鍾並用原液作系列稀釋原液置於冰櫃保存超14作稀釋用使用前用漩渦混合器強力混合少於3鍾作步稀釋前需前面稀釋液混合少於30秒要貯存稀釋液沒數據能證明其吸附作用失性
5、供試品溶液制備
CP:|某些供試品需進行復溶、稀釋或水性溶液浸提 用LRW復溶或稀釋葯品或抽提醫療器械某些物質能更適於用其水性溶液溶解、稀釋或抽提
於酸、鹼或本身緩沖能力供試品需調節測溶液(或其稀釋液)pH值般要求供試品溶液pH值6.0-8.0范圍內
USP:用LRW復溶或稀釋葯品或抽提醫療器械某些物質能更適於用其水性溶液溶解、稀釋或抽提
需要調節待測溶液(或其稀釋液)pH值使鱟試劑品混合物pH范圍落鱟試劑產商指定范圍內通適用於pH值6.0-8.0范圍內產品
6、內毒素限值建立
CP:葯品、物製品細菌內毒素限值(L)般按公式確定:L=K/M
L 供試品細菌內毒素限值般 EU /ml、EU / mg 或 EU / U (性 單位)表示; K 每千克體重每接受內毒素劑量 EU / ( kg · h )表示注 射劑 K = 5EU/(kg?h ) 放射性葯品注射劑 K=2.5EU / (kg· h ) 鞘內用注射劑 K = 0.2EU / (kg· h ) ; M 用每千克體重每供試品劑量 ml / ( kg · h )、mg / ( kg · h ) 或 U / ( kg · h )表示均體重按 60kg 計算體表面積按 1.62m2 計算注射間若足 1 按 1 計算供試品每平米體表面積劑量乘 0.027 即轉換 每千克體重劑量(M)
USP:非經腸道葯品內毒素限值劑量定義等於K/M
除鞘內給葯外任何給葯途徑K均5 USP-EU/kg鞘內給葯K0.2 USP-EU/kg於非鞘內給葯放射性葯品內毒素限值計算175/VVmL單位推薦劑量於鞘內給葯放射性葯品其內毒素限值14/V於按每平體表面積計算給葯劑量(通抗腫瘤葯品)計算公式K/M其K=5EU/kgM(劑量/m2/×1.80m2)/70kg
7、靈敏度復核實驗
CP:濃度2.0λ管陽性低濃度0.25λ管均陰性陰性照管陰性實驗效按式計算反應終點濃度幾何平均值即鱟試劑靈敏度測定值(λc):λc=lg-1(ΣX/4)
USP:|濃度低標准品溶液所重復管均陰性實驗效
用式計算終點濃度數值平均值再計算該平均值反數:終點濃度幾何平均值= antilog(Σe/f)
Σe稀釋系列終點濃度數值f重復管數反應終點濃度幾何平均值即鱟試劑靈敏度測定值
8、凝膠限量實驗:

CP:溶液制備添加內毒素溶液供試品溶液』---USP:經稀釋供試品溶液

CP:使用稀釋倍數MVD並且已經排除干擾供試品液制備溶液AB----USP;使用稀釋倍數超MVD稀釋液制備溶液AB

CP:復試溶液A需做4支平行管所平行管都陰性供試品溶液符合規定
------------USP:復試溶液A兩支平行管均陰性供試品溶液符合規定

USP:供試品溶液超MVD某稀釋倍數稀釋檢測結陽性進步稀釋供試品溶液能超MVD再重新進行試驗------CP;規定

.

E. GMC是什麼意思

英文名:Game Chain

簡稱:GMC

中文名:郵幣

發行時間:2015-3-18

應用領域:商業貿易、跨境支付

GMC

簡介

由公司注冊地在馬恩島的Bitpay公司於2015年3月的中下旬發布,全球恆量發行1.7億枚且永不增發。GMC(郵幣)起初只是為應對國際美元和歐元的不穩定性而在歐盟及南美幾個國家針對有和亞洲企業的小范圍內的商業性數字貨幣來應用,隨後競爭性平台Poloniex交易所也聲稱將支持GMC交易,但Bitpay公司的首席執行官LK EYVI DER鑒於發行作為穩定幣的初衷及應用范圍和全球發行總量的考量,認為Poloniex交易所的介入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導致GMC的暴漲而擾亂了原有應用生態環境。於是在2015年的5月份取消了錢包等功能,改成在一家以公司名Bitpay命名的交易所上以C2C的形式交易後才把GMC(郵幣)的兌換亞洲某國的法幣穩定在1:1的願望得以實現。其發行方宣稱嚴格遵守1:1的准備金保證,及每發行1枚GMC穩定幣,其銀行賬戶就會有1元的資金保障。

在合規方面,所有涉及的法幣的操作都被要求必須完成KYC認證。

特點

穩定的貨幣

Bitpay將現金轉換為GMC(郵幣),將價值的錨定或限制為亞洲幾個國家貨幣的價格。

安全性

Bitpay的區塊鏈技術可提供世界一流的安全性,同時符合國際合規標准和法規。

為互聯網建立的代幣

無論您使用數字貨幣做什麼,現在都可以使用數字現金。

  1. 區塊鏈公司;

    .以各種數字貨幣提供您的服務;

    .已用戶熟悉的貨幣定價商品和服務;

    .繞過金融機構,降低運營成本和時間;

  2. 個人/貿易商

    .成為您自有資金的監護人並消除交換監管風險;

F. 利伐沙班的葯代動力學

吸收利伐沙班吸收迅速,服用後2-4小時達到最大濃度(Cmax)。口服利伐沙班幾乎完全吸收。不管是在空腹還是在飽腹狀態下,10mg片劑的絕對生物利用度高(80%-100%)。進食對利伐沙班10mg片劑的AUC或無影響,因此服用利伐沙班10mg片劑的時間不受就餐時間的限制。空腹條件下艮用20mg片劑之後,由於吸收程度降低,口服生物利用度為66%。利伐沙班20mg片劑與食物同服之後,與空腹服葯相比,平均AUC提高39%,Cmax升高76%,提示幾乎完全吸收,有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利伐沙班15mg和 20mg應與食物同服。空腹條件下,利伐沙班葯代動力學幾乎呈線性升高,直至達到約15mg (每日一次)。在飽腹條件下,利伐沙班 10mg、15mg和20mg片劑的吸收顯示出與劑量成比例。在較高劑量水平時,利伐沙班的吸收受到限制;隨著劑量的升髙,生物利用度以及吸收率均出現下降。利伐沙班葯代動力學的變異性中等,個體間變異性(CV%)范圍是30%-40%,但在手術當日和術後第一天暴露中變異性高(70%)。利伐沙班的葯代動力學並不因胃部pH值的改變而受到影響。利伐沙班(30mg單劑量)與H2受體拮抗劑雷尼替丁 (150mg每日兩次)、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抗酸劑(10mL)或利伐沙班(20mg單劑量)與質子茱抑制劑(PPI)奧美拉唑 (40mg每日一次)同時給葯並未顯示出對利伐沙班生物利用度及暴露量的影響。利伐沙班的吸收取決於葯物在胃腸道中釋放的部位。當利伐沙班顆粒在近端小腸釋放時,AUC及相比片劑降低 29%及56%。當葯物在遠端小腸或升結腸中釋放時,暴露量進一步降低。避免在胃遠端進行利伐沙班給葯,這可能導致吸收及相關葯物暴露量的降低。在一項44名健康受試者參與的研究中,將壓碎的20mg利伐沙班葯片與蘋果醬混合後口服平均AUC和Cmax數值與整片吞服是相似的。然而,將壓碎的葯片放入水中制備成混懸液,通過鼻胃管給葯,隨後給予流質食物,以這種方式給葯後,只有平均AUC與整片吞服是相似的,而Cmax降低18%。分布利伐沙班與人體血漿蛋白(主要是血清白蛋白)的結合率較高,約為92%~95%。分布容積中等,穩態下分布容積約為50L。生物轉化和消除在利伐沙班用葯劑量中,約有2/3通過代謝降解,然後其中一半通過腎臟排出,另外一半通過糞便途徑排出。其餘 1/3用葯劑量以活性葯物原型的形式直接通過腎臟在尿液中排泄,主要是通過腎臟主動分泌的方式。利伐沙班通過CYP3A4、CYP2J2和非依賴CYP機制進行代謝。嗎啉酮部分的氧化降解和醯胺鍵的水解是主要的生物轉化部位。體外研究表明,利伐沙班是轉運蛋白P-gp(P-糖蛋白)和Bcrp(乳腺癌耐葯蛋白)的底物。利伐沙班原型是人體血漿內最重要的化合物,尚未發現主要的或具有活性的循環代謝產物。利伐沙班全身清除率約 為10L/h,為低清除率物質。以lmg劑量靜脈給葯後的清除半衰期約為4.5小時。口服給予利伐沙班片後,葯物消除受到吸收率的限制。利伐沙班從血漿內消除的終末半衰期如下:年輕人為5-9小時,老年人體內為11-13小時。特殊人群性別在葯代動力學和葯效學方面,男性和女性患者之間不存在有臨床意義的差異。老年人老年患者的血漿濃度比年輕患者高,其平均AUC值約為年輕患者的1.5倍,主要是由於老年患者(表觀)總清除_ 腎臟清除率降低。老年人的劑量需要依據出血風險、腎功能及全身狀態決定,多數情況下無需調整劑量。年齡相關的腎功能變化可能在這一年齡影響中起到一定作用。在老年人中的終末消除半衰期為11~13小時。體重差異極端體重(<50kg或>120kg)對利伐沙班的血漿濃度有輕微影響(小於25%)。種族差異在白種人、非洲裔美國人、拉丁美洲人、日本人或中國人患者中,未觀察到利伐沙班葯代動力學和葯效學具有顯著臨床意義的種族間差異。肝功能損害在輕度肝功能損害(Child Pugh A類)的肝硬化患者中,利伐沙班葯代動力學僅發生輕微變化(平均AUC升高1.2倍),與 健康對照組相近。在中度肝功能損害(Child Pugh B類)的肝硬化患者中,利伐沙班的平均AUC與健康志願者相比顯著升髙了2.3倍。非結合AUC升高了2.6倍。與中度腎功能損害患者相似,中度肝功能損害患者的利伐沙班腎臟清除降低。尚無重度肝功能損害患者的數據。與健康志願者相比,在中度肝損害患者中對於Xa因子活性的抑製作用升髙了2.6倍;與之類似,PT也延長了2.1倍。 中度肝損害患者對利伐沙班更加敏感,導致濃度和PT之間PK/PD關系的斜率更高。利伐沙班禁用於伴有凝血異常和臨床相關出血風險的肝病患者,包括:肝損害達到Child Pugh B和C級的肝硬化患者。腎功能損害通過對肌酐清除率的測定,發現利伐沙班血葯濃度的增加與腎功能的減退相關。利伐沙班血漿濃度(AUC)在輕度(肌酐清除率50-80mL/min)、中度(肌酐清除率30-49mL/min)和重度(肌酐清除率15-29mL/min)腎功能損害患者中分別升高 1.4、1.5和1.6倍。葯效的相應增強更為明顯。與健康受試者相比,在輕度、中度和重度腎功能損害患者中對Xa因子的總抑制率分別增加了 1.5、1.9和2.0倍;與之類似,凝血酶原時間分別延長了1.3、2.2和2.4倍。尚無肌軒清除率<15mL/min的患者的數據。由於利伐沙班的血漿蛋白結合率較高,因此利伐沙班不易被透析。預防擇期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手術成年患者的靜脈血栓形成對於輕度(肌酐清除率:50-80mL/min)或中度腎臟損害(肌酐清除率:30-49mL/min)的患者,無需調整利伐沙班劑 量。關於嚴重腎功能損害(肌酐清除率:15-29mL/min)患者的有限臨床資料表明,利伐沙班的血葯濃度在這一患者人群中明顯升高。因此,這些患者應避免使用利伐沙班。不建議肌酐清除率<15mL/min的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治療DVT,降低急性DVT後DVT復發和PE的風險在CrCl < 30mL/min的患者中應避免使用利伐沙班。非瓣膜性房顫成年患者,降低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風險不建議肌酐清除率<15mL/min的患者使用利伐沙班。利伐沙班慎用於肌酐清除率為15-29mL/min的患者。患者葯代動力學數據在服用10mg,每日1次利伐沙班預防VTE的患者中,給葯後2 ~ 4小時(90%的預測區間)和24小時(大致代表給葯 間期的最高濃度和最低濃度)的幾何平均濃度分別為101 (7~273)和14 (4~51) μg/L。在使用20mg (每日一次)利伐沙班治療急性DVT的患者中,給葯後2~4h以及約24h時(大致代表給葯期間的最高濃度和最低濃度),濃度的幾何平均值(90%預測區間)分別為215 (22 ~ 535)和32 (6-239) μg/L。葯代動力學/葯效學關系寬范圍劑量(5~30mg,每日兩次)給葯之後評價了利伐沙班血漿濃度與多個葯效學終點(Xa因子抑制、PT、aPTT、 Heptest)之間的葯代動力學滿效學(PK/PD)關系。通過Emax模型可以最佳地描述利伐沙班濃度和Xa因子活性之間的關系。 對於PT,使用線性截距模型通常可以更好地描述數據。根據所使用的PT試劑不同,斜率有相當大的差異。使用Neoplas-tin®PT時,基線PT約為13s,斜率約為3~4s/(100μg/L)。Ⅱ期和Ⅲ期研究中PK/PE汾析結果與在健康受試者中所確定的數據一致。在患者中,基線因子Xa和PT會受到手術影響,導致手術後第一天和穩態之間的濃度-PT斜率有差異。

G. 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與背景值

一、基本概念及統計方法

1.基本概念

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和背景值是土壤地球化學研究的最基礎的特徵參數,它們分別代表了不同環境土壤中的元素含量水平和變化規律。

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反映的是原始自然狀態條件下(第Ⅰ環境)各類成土母質的元素地球化學豐度,其控制因素主要是地質背景、沉積物來源和類型,以及地貌氣候條件,以深層土壤地球化學調查元素含量表徵。它是研究表生元素地球化學行為(次生富集或貧化)的重要參比值,也是圈定礦致類元素異常、成土母質環境質量、農產品品質與安全性及防治對策等研究的基本參考值。

土壤地球化學背景值反映的是成土母質在表生環境條件下,經過人類活動與自然改造所形成的表層土壤(第Ⅱ環境)元素地球化學平均含量,以表層土壤地球化學調查元素含量表徵。它與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有著密切繼承關系,總體受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的控制,但由於經長期風化、淋溶作用和人類生產生活等活動的改造,表層土壤地球化學特徵已發生一定的演變,導致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它是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土地管護和合理利用、土壤改良和平衡施肥、農業種植規劃、土壤生態環境保護決策的基礎依據。

2.統計方法

依據《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規范(1:25萬)》(DD2005—01)「同一沉積環境、同一物質來源、滿足正態分布」的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確定原則。本次研究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和背景值的求取首先依據《數據的統計處理和解釋正態性檢驗》(GB/T4882—2001),對數據頻率分布形態進行正態檢驗。以基準值為例,當統計數據服從正態分布時,用算術平均值(X)代表基準值,算術平均值加減2倍算術標准偏差(X±2S)代表基準值變化范圍;服從對數正態分布的數據,用幾何平均值(Xg)代表基準值,幾何平均值乘幾何標准偏差的平方(Xg·S±2)代表基準值變化范圍;不服從正態分布的數據,按照算術平均值加減3倍算術標准偏差(X±3S)或幾何平均值乘幾何標准偏差的立方(Xg·S±3)進行剔除,經反復剔除後服從算術正態分布或對數正態分布時,用算術平均值或幾何平均值代表土壤基準值,算術平均值加減2倍算術標准偏差(X±2S)或幾何平均值乘除幾何標准偏差的平方(Xg·S±2)代表基準值變化范圍。經反復剔除後仍不滿足正態分布或對數正態分布,當呈偏態分布時,以眾值或平均值代表基準值;當呈雙峰或多峰分布時,以中位值或平均值代表基準值。

在進行pH參數統計時,先將土壤pH換算成[H]平均濃度進行統計計算,然後再換算為pH,其公式為

魯東地區農業生態地球化學研究

利用K值(統計值與參比區(全國、全省等)的比值)比較元素(指標)的相對富集或貧乏特徵。規定比值<0.80時為明顯偏低,比值在0.8~0.90時為偏低,比值0.90~1.10時為接近(或相當),比值在1.10~1.20時為偏高,比值>1.20時為明顯偏高。變異系數是反映元素分布均勻程度的一個重要參數,採用如下經驗值判別:變異系數<0.4,元素分布均勻;0.4≤變異系數<1.0,元素分布較不均勻;1.0≤變異系數<1.5,元素分布不均勻;變異系數≥1.5,元素分布極不均勻。

二、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

研究區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特徵參數統計見表3-1。研究區土壤地球化學基準值與山東省土壤平均值(C層)和1990年國家環境保護局、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測定的中國土壤元素平均值(C層,僅13項指標)對比有如下特徵:

1)研究區土壤元素基準值與中國土壤元素平均值(C層)相比,比值在0.293~0.913之間,其中偏低的元素有(0.8<K值≤0.9):F,Ni,Co,V,明顯偏低的元素有(K值≤0.8):Hg,Se,As,Zn,Cu,Cd,這說明區域原始土壤中Hg,As,Cd,Ni等元素環境質量較好,但同時也說明Cu,Zn,F,Co等微量營養元素總量不足,特別是Se僅為全國的39%,Zn含量僅為全國土壤值的71%。Mn,Cr,Pb 三元素與中國土壤平均值(C層)較為接近(K值>0.9)。

2)與山東省土壤平均值(C層)對比,深層土壤中相對偏低和明顯偏低的元素有(K值≤0.9,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As,Cu,Zn,F,Co,Cd,Cr,Ni,Hg,Pb,其中As,Cu,Zn明顯偏低,分別是山東省土壤平均值(C層)的67%,69%,89%;Se明顯高於山東省土壤平均值(C 層),為山東省土壤平均值的1.23倍,而V,Mn與山東省土壤平均值(C層)基本接近。

3)深層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含量分布均勻,變異系數(CV)大多在0.07~0.40 之間,特別是SiO2,pH,Al2O3,Ge,Ga,K2O,Rb,Y,Tl,Be等元素變異系數在0.09~0.25之間;而分布較不均勻的元素有:Mo,I,Br,CaO,C,Cd,Ni,Ag,P,Bi,Pb,Mn,W,OrgC,Th,As,Cr,Cu,Se,MgO,Sr,Zn,Co,B,Ba,其變異系數在0.43~0.89之間;分布不均勻的元素有 S,Sb,其變異系數分別為1.4,1.09;分布極不均勻的元素有 Cl,Au,Hg,變異系數分別為:3.89,2.63,2.35。由此可見,在深層土壤中,難遷移和強分散元素的空間變異性最弱,強遷移的鹼(土)金屬元素變異性較強烈,與金成礦作用有關的元素(Au,Hg,S,Sb)空間變異性最強烈。

4)深層土壤中pH最高為9.66,最低為4.61,平均值為7.54,呈中性,尚未受到土壤酸化的影響。

表3-1 深層土壤地球化學含量特徵參數表

續表

註:深層土壤含量統計原始數據量為3522件。Au的含量單位為10-9,Al2O3,C,CaO,K2O,MgO,N,Na2O,OrgC,SiO2,TFe2O3含量單位為%,pH為無量綱,其指標含量單位為10-6

三、土壤地球化學背景值

土壤元素地球化學背景值參數統計見表3-2。土壤元素地球化學背景值與山東省土壤元素平均值(A層,48項指標)和1990年國家環境保護局、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測定的中國土壤元素平均值(A層,46項指標)對比有如下特徵:

1)魯東地區土壤背景值與中國土壤平均值(A層)相比,絕大部分元素比值在0.303~0.871之間,偏低的元素有(0.8<K值≤0.9):V,La,Rb,Cr,F,TFe2O3,明顯偏低的元素有(K值≤0.8):Mo,Hg,OrgC,Sb,W,Ag,I,As,Se,Bi,CaO,Br,U,B,Th,Li,Zn,Sc,Ge,MgO,Cu,Ni,Co,其中Mo為中國土壤平均值(A層)的30%,OrgC為中國土壤平均值(A層)的41%,Se為中國土壤平均值(A層)的53%,說明調查區中植物營養有益元素的總量是相對缺乏的。偏高的元素有(1.1<K值≤1.2):K2O,Zr,明顯偏高的元素有(K值>1.2):Na2O,Ba,Sr。

土壤化學成分與基岩、母質類型相關,母岩風化形成的土壤其地球化學元素特徵總體與岩石地球化學特徵一致。調查區廣泛發育中酸性、酸性侵入岩,這類岩石本身缺乏MgO,CaO,Fe2O3,Co,Cr,V,Ti,Ni,Mn等,而富含Al2O3,K2O,Na2O和Ba,Sr,Zr等元素,加上礦化作用的影響,致使這些元素的背景值較高。此外,土壤以粗骨土、石質土為主,顯酸性,淋溶作用強烈,致使鹼金屬、鹼土金屬元素大量流失。

2)與山東省土壤平均值(A層)對比,表層土壤中偏低的元素為(K值≤0.9,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Mo,W,CaO,Ag,Sb,Br,As,I,Bi,B,Co,MgO,Cu,Ge,Cr,Be,U,F,Ni,V,Li,Th,pH,Sc,Rb;表層土壤中偏高的元素有(K值≥1.1,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P,TFe2O3,Ba,OrgC,N,Hg,Sr,Ga,Zr,Se,Cd,K2O,Na2O,其中 P,TFe2O3,OrgC,N,Sr,Se,K2O,Na2O等元素為植物營養有益元素,這些元素組合特徵,反映了魯東地區是多種名優特農產品重要產地這一特色;重金屬元素Hg,Cd含量分別為山東省土壤平均值(A層)的1.31,1.18倍,其污染程度略高於山東省其他地區。

3)表層土壤中分布最不均勻的元素是Hg,變異系數為5.04,分布極不均勻的元素還有Cl,Au,S,變異系數分別是4.05,3.42,3.07;分布不均勻的元素有Cd和I,變異系數分別為 1.27,1.11;分布較不均勻的元素有:Br,Ag,Mo,Pb,Sb,Cu,Bi,Se,Ni,CaO,As,W,Cr,MgO,Th,Sr,C,B,Ba,La,Sn,其變異系數在0.401~0.921之間,其他元素變異系數<0.4,分布均勻。表層土壤大部分元素的變異特徵與深層土壤具有相似性,說明表層土壤在風化過程中對深層土壤有一定的繼承性。

4)深層土壤中pH平均為7.54,而表層土壤中pH平均為6.51,最低為3.8,土壤酸化較嚴重。有機碳0.73%,全碳0.74%,說明表層土壤有機質較缺乏。

表3-2 表層土壤地球化學含量特徵參數表

續表

續表

註:表層土壤含量統計原始數據量為13 674件。Au 含量單位為10-9,Al2O3,C,CaO,K2O,MgO,N,Na2O,OrgC,SiO2,TFe2O3含量單位為%,pH為無量綱,其餘指標含量單位為10-6

四、土壤元素有效量及控制因素

(一)基本概念和統計方法

1.土壤元素有效量

土壤元素有效量是指特定實驗操作條件下(針對一定粒級的樣品組分,採用規定的浸提劑、液土比、實驗溫度、振盪時間等)浸取得到的土壤中呈相對活動狀態存在於土壤中,被認定為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或易溶於水體遷移的那部分元素組分。雖然,採用上述方法提取得到的元素組分是否真正是土壤中「生物有效態」組分還需要通過理論和實驗的檢驗,但總體來說,與土壤元素總量相比,有效態組分具有更直接的生態環境意義,能夠更有效地反映植物營養元素的供給能力。元素有效量與全量的比值為有效度,它是衡量元素在土壤環境中的活性程度或植物可吸收水平的指標,有效度是全量、有效量及有機質和pH等理化參數的函數。本次調查按1點/36km2的采樣密度對調查區土壤中N,P,S,K,Mo,Zn,Fe,Cu,B,Mn,Se 等 11種元素有效態含量及對應全量、有機質、pH、陽離子交換量(CEC)進行了調查。

2.土壤元素有效量背景值統計方法

在反復剔除平均值加減3倍標准離差的離散值後,以算術平均值作為有效量背景值。當統計數據較少(不足30個)時,用中位值作為土壤元素背景值。計算土壤元素有效度平均值採用先計算單點有效度再逐步剔除異常值的方法進行統計,以更加客觀地反映土壤元素的有效度狀況。

(二)土壤元素有效量與有效度

調查區土壤元素有效態背景值參數統計結果見表3-3。N,P,K,Mn,Zn,Fe等元素有效態含量既高於山東省土壤平均值,又高於土壤臨界值,說明調查區土壤質量較好,供肥能力較強,從含量變化范圍來看,調查區絕大部分地區Zn,P,Mn 養分富足,而 N,K,Fe,Cu存在較大面積缺乏。Mo,B兩元素低於山東省土壤均值,也低於土壤臨界值,說明Mo,B元素在土壤中營養水平較差,易出現缺乏現象,同時說明山東省土壤Mo,B含量普遍偏低,應引起重視。區內S有效量平均值為35.9×10-6,含量在7.0×10-6~91.2×10-6之間,變化幅度較大,局部土壤缺乏。

統計表明,調查區土壤元素全量排序依次為(均值,10-6):Fe 3.90(%),K 2.60(%),N 883,P 773,Mn 706,S 31.6,Zn 58.6,B 31.6,Cu 20.2,Mo 0.75,Se 0.21,元素有效量依次為(均值,10-6):K 148,N 118,Mn 71.6,Fe 69.9,P 49.62,S 35.9,Zn 4.24,Cu 1.80,B 0.386,Mo 0.084,Se 18.50(10-9)。對比兩者間的排序,可以發現土壤元素有效量與全量總體排序十分相似,如K,Fe,N,Mn無論是全量還是有效量均較高,含量級別往往高於其他元素一個或幾個含量級,又如Zn,B,Cu,Mo,Se 5種元素,無論是全量還有效量均處在第二級次,反映了土壤元素有效量總體受其元素豐度所控制。

由表3-3可見,調查區土壤元素有效度(%計)(由大到小)順序為:S 17.78,N 13.28,Mo 11.71,Cu 10.32,Mn 10.16,Se 8.77,Zn 7.87,P 6.88,B 1.32,K 0.59,Fe 0.18。可見不同元素的有效度相差懸殊,顯然,元素表生地球化學性質是決定其有效度的重要內因。

表3-3 土壤元素有效量背景值參數統計表

註:樣品統計原始數據量為1556件,有效量Se含量單位為10-9,其餘為10-6,全量K,Fe含量單位為%,其餘指標含量單位為10-6

(三)元素有效量及有效度影響因素

1.土壤元素全量對有效量的影響

統計分析表明,各元素全量與有效量的相關系數分別為:N 0.54,P 0.50,K 0.05,Cu 0.93,Mn 0.17,Mo 0.74,Zn 0.55,Fe 0.04,B 0.35,Se 0.19,S 0.62(置信度α=0.05時,顯著相關臨界值約為0.195)。即N,P,Cu,Mo,Zn,S等元素有效量受全量的影響較明顯,如圖3-1所示Cu,Mo兩元素全量與有效量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其他元素如K,Fe,Mn,B,Se等有效量受全量影響不明顯。因此,土壤元素全量資料對於農業施肥(N,P,Cu,Mo,Zn),環境質量及生態效應評價(Mn,Cu,Zn)等具有參考價值。

圖3-1 Cu,Mo有效量與全量相關性散點圖(顯著正相關)

2.土壤有機質對有效量和有效度的影響

(1)對有效量的影響

統計分析表明,土壤有機質含量與有效量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N 0.27,P 0.27,K 0.23,Cu 0.43,Mn-0.05,Mo 0.18,Zn 0.44,Fe-0.32,B 0.50,Se 0.13,S 0.22。表明了多數元素有效量受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影響。其中,N,P,B,Zn,Cu等元素有效量與有機質含量呈顯著的線性正相關,Zn,B元素有效量與有機質相關性散點圖(圖3-2),表明增施有機肥,可以提高這些元素的有效量,從而提高其肥力;K,S,Mo,Se的有效量也隨著有機質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相關性較差;而Mn有效量與有機質關系不明顯;Fe有效量與有機質呈顯著負相關。

圖3-2 B,Zn元素有效量與有機質相關性散點圖(顯著正相關)

(2)有機質對有效度的影響

統計分析表明,土壤元素有效度與有機質含量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N-0.20,P 0.02,K 0.20,Cu-0.18,Mn-0.07,Mo-0.12,Zn 0.30,Fe-0.32,B 0.41,Se-0.19,S-0.33(置信度α=0.05時,顯著相關臨界值約為0.195),表明多數元素有效度明顯受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影響。其中K,Zn,B的有效度與有機質呈正相關性,B,S元素有效度與有機質相關性散點圖(圖3-3),表明有機質積聚,可使B,K,Zn等元素有效度提高,從而增加土壤肥力;同時也可使S,N,Fe,Se等元素有效度降低,其餘元素有效度與有機質相關性不明顯。

圖3-3 B,S元素有效度與有機質相關性散點圖(顯著相關)

3.土壤pH對有效度的影響

統計分析認為,元素有效度與pH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N 0.03,P-0.10,K 0.28,Cu-0.18,Mn-0.69,Mo 0.02,Zn 0.31,Fe-0.42,B 0.51,Se-0.15,S 0.14(置信度α=0.05時,顯著相關臨界值約為0.195)。反映多數元素有效度明顯受土壤pH的影響,其中Fe,Mn 有效度與 pH 值顯著負相關(圖3-4),而 B,K,Zn 則與 pH 呈顯著正相關性(圖3-5),其餘元素有效度與pH相關性不明顯。即pH是影響土壤中Fe,Mn,B,K,Zn等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圖3-4 Fe,Mn元素有效度與pH相關性散點圖(顯著負相關)

圖3-5 Zn,B元素有效度與pH相關性散點圖(顯著正相關)

以上研究表明,研究區土壤元素全量及有機質、酸鹼度等理化性質對土壤元素有效量及有效度有較大影響。土壤中N,P,Cu,Mo,Zn,S等元素全量是其有效量的重要影響控制因素;有機質含量較高有利於N,P,B,Zn,Cu等元素的活化,增加其有效量;土壤酸鹼度對Fe,Mn,B,K,Zn有效度有顯著影響,酸性土壤有利於提高Fe,Mn元素的有效量,而鹼性環境能使B,K,Zn元素有效量增高。土壤元素有效量與全量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對於農業施肥,環境質量評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五、表層與深層土壤元素地球化學特徵對比

(一)表層土壤與深層土壤元素富集趨勢分析

背景值與基準值的比值(富集系數)代表各指標在表層土壤中的富集程度。表層、深層土壤是在同一成土母質基礎上發育而成,土壤地球化學含量特徵理應一致,但表層土壤在成土過程中,受自然風化淋漓作用和人為擾動,如後期「工業三廢」、增施肥料、污灌和農葯等因素影響,使其含量特徵產生明顯差異。

從土壤地球化學背景值與基準值對比(表3-4)可以看出,背景值與基準值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布是極不均勻的,兩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既表現出一定的繼承性,又有不同的地球化學演化趨勢。本研究用富集系數K(K=背景值/基準值)探討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富集與貧化特徵,規定K>2為強富集,K=1.3~2.0為富集,K=1.1~1.3為略富集,K=0.9~1.1為基本一致,K<0.9為貧化。分段統計比值(表3-5)可以得出結論:

表3-4 土壤背景值與基準值及其比值表

續表

註:Au含量單位為10-9,Al2O3,C,CaO,K2O,MgO,N,Na2O,OrgC,SiO2,Fe2O3含量單位為%,pH為無量綱,其餘指標含量單位為10-6,K=背景值/基準值。

表3-5 土壤背景值與基準值比值分類表

1)Co,MgO,Ni,TFe2O3,Sc,Li等指標的富集系數<0.9,呈貧化狀態,可能是由於表層土壤在風化成壤作用與人類活動作用中有少量被遷移帶出,農作物吸收或淋溶至土壤深層所致;表層土壤與深層土壤pH比值為0.864,富集系數<0.9,反映了在表生作用和人類活動如燃煤、汽車尾氣、污水灌溉等影響下,導致表層土壤pH降低(酸化)。

2)Sb,V,Ce,W,Au,Be,Al2O3,Ga,Th,As,Cr,La,Y,Mn,Ti,F,Tl,Ge,Rb,U,Nb,I,Ba,K2O,Cu,SiO2,B,Sr,Zn,Mo,Bi,Sn,Na2O,CaO,Pb,Zr等大部分元素或指標的富集系數在0.9~1.1 之間,表層土壤與深層土壤的背景含量基本一致,基本上繼承了深層土壤的地球化學含量分布特徵,表明風化成土等表生地球化學作用及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深、表層土壤地球化學成分的變化較小,主要受成土母質控制。

3)Ag,Br,Cl 3種元素富集系數在1.1~1.3之間,Ag元素富集受土壤成土母質(母岩)和後期人為活動的雙重影響;鹵族元素Cl和Br富集則可能與表層土壤對海洋水汽的持續接收有關。

4)Cd,Se,S,Hg,P元素的富集系數在1.3~2.0之間,表明這些元素在表層土壤中富集。其原因一方面與元素自身地球化學性質和成土母質、地質背景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A.長期的農業生產活動如耕作、施肥、農葯帶來Cd,S,Hg,P 在表層土壤中的局部富集。

B.人類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帶來的污染。如工業與民用燃煤的長期使用,機動車尾氣、工廠「三廢」排放使Cd,Se,S,Hg在表層土壤中富集。

C.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使Cd,Hg等在表層土壤中不斷積累,造成了元素的富集。這一事實從表層土壤因子分析結果中可明確地反映出來,因子分析表明,Cd,Hg與Au,Ag及Pb,Zn,Cu,Bi等金礦指示元素進入同一主因子,可見,表層土壤Cd,Hg等重金屬元素富集與金礦伴生元素或礦山開采有關。

5)C,N,OrgC富集系數>2,表明這些指標在表層土壤中已趨於明顯富集,農業生產中有機肥、氮肥的使用是使研究區表層土壤中 OrgC 和 N元素含量顯著提高的主要原因;OrgC和C主要富集於山區,除與成壤作用及人類耕作有關外,還與動植物代謝、死亡積淀有關。

(二)表層土壤與深層土壤元素變異系數比較

表層土壤在成壤過程中元素受到活化遷移重新分配等自然作用及人為疊加擾動的影響,使得元素的含量變化幅度較大、空間分布差異明顯。因此,表層土壤某些元素的標准偏差與其平均值的比值(變異系數)與深層土壤相比有較大差別。

由表3-6可見,大多數元素表層土壤與深層土壤變異系數的比值在0.80~1.20 之間,這說明多數元素在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中的分布特徵相似,表層、深層土壤變異系數比值>1.2 的元素多與金礦成礦作用和人類活動關系密切,如 S,Hg,Cd,Ag,pH,Cu,Pb,Au,Sn,Se等,特別是Hg元素,在表層土壤中的變異系數高達5.041,在深層土壤中為2.353,說明表層土壤中Hg受到較強烈的人為活動影響;S和Cd元素情況與此類似,其變異系數在表層土壤中高達 3.070,1.271,而在深層土壤中僅為1.399,0.7。Au,Ag在地質體單元中分布極不均勻,且在表層土壤中極易富集,導致在表層土壤中也有較高的變異系數。

表3-6 表層土壤與深層土壤元素變異系數對比表

續表

CaO與MgO在深層、表層土壤中變異系數都>0.50,特別是CaO在深層土壤中變異系數達0.787,說明這類元素在不同岩體中含量差異懸殊。如在碳酸鹽岩中,CaO 含量可達50%以上,而在硅酸鹽岩石中含量<5%。

H. 國際企業化挑戰賽GMC

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GMC)簡介

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Global Management Challenge, 簡稱GMC)是一項擁有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EFMD)官方認證的橫跨五大洲的全球最大規模企業管理模擬比賽,三十年前起源於歐洲,為一年一度的國際級賽事。它的宗旨是通過模擬模擬的現代化培訓手段,在全球范圍內提高企業管理及高校商科模擬教學水平,促進各國企業管理技術的規范化。

目前GMC全球共有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義大利、德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巴西、比利時、中國、新加坡、中國澳門、中國香港、波蘭、羅馬尼亞、土耳其、西班牙、希臘、匈牙利、墨西哥、葡萄牙、玻利維亞、丹麥、烏克蘭、芬蘭、捷克、拉脫維亞、斯洛伐克、印度、安哥拉、迦納等32個國家和地區參賽,堪稱企業管理模擬的奧林匹克大賽。

自1980年首屆比賽開始,共有累計超過90000參賽隊、400000人參賽。全球每年有15000人參賽(僅中國賽區參賽選手就有5000-7000人)。該項賽事自1995年引入中國以來,已經連續成功地舉辦了15屆,在全國已頗具規模,由最初的70多支參賽隊發展到2010年的全國超過120所高校1400多支隊伍,參賽者累計數萬人。GMC 已經成為目前中國工商管理模擬商戰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國際級賽事。中國賽區的參賽者來自高等院校、政府機構、企業、科研機構等,全部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約80%具有MBA學位或是MBA在讀研究生。該賽事參賽者的平均學歷水平之高,國內絕無僅有。

中國代表隊在國際總決賽中戰績輝煌,先後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五次獲得全球總冠軍。如此輝煌的成績充分反映了中國工商管理教育、尤其是商科企業管理模擬教學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GMC比賽不僅僅在高校及學生中間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同時在各企業間也具有極高的聲譽。許多往屆GMC比賽的參賽選手,尤其是獲獎隊伍的選手都被關注這項賽事的企業早早相中,並在畢業後招入麾下。對於企業來講,關注GMC賽事,相當於為自己找到一個高端專業人才庫,尤其是生產、貿易以及管理咨詢等領域的企業一直對GMC賽事非常關注,並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的核心是一套逐年更新、高度完善的電腦動態模擬模擬系統,模擬標准化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至關重要的基本參變數以及在現實市場中無法避免的偶然因素,在此基礎上,按照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論建立一個互動的定量化的模型。

比賽由5人組成的參賽隊經營一家虛擬的企業,隊員分別扮演總經理、生產、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研發等部門經理。比賽前隊員會得到一本《參賽手冊》,內容囊括了經過提煉的企業管理中所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如經營背景、市場營銷、生產與分銷、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資產和會計)和詳細的比賽方法;隊員還會得到一套《公司歷史》,內容是參賽隊著手經營的虛擬公司最近5個財政季度的決策及經營狀況。隊員根據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對該企業每季度的經營作出一系列的決策,與同一市場的其他7個虛擬企業競爭。

決策涉及企業的發展戰略、生產、研發、營銷、人力資源、投資及財務等方方面面,同時還穿插著金融、貿易、會計、期貨、投資、信息技術等許多重要的實物性學科,最大限度地模擬一個公司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真實運作狀況。

每一家公司都必須很好地把握不斷變化的宏觀經濟環境、各公司之間的競爭態勢及本公司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建立各種數量模型,進行邊際分析、數量博弈、價格博弈,制定出自己的競爭戰略、產品組合、營銷組合、銷售預測,並通過對資本結構、生產規模、邊際貢獻率、產能、庫存、現金流量、勞動力儲備等方面的分析和決策,對經營結果進行控制和調整。

各公司的決策由GMC核心模擬軟體系統處理後,形成公司的《管理報告》,反映該公司決策所產生的市場效果,並以公司股票市場價格作為綜合指標,衡量企業經營效果。各虛擬公司根據《管理報告》對下季度的經營作出決策,再次提交由GMC核心軟體處理,並得到第二季度的《管理報告》。以此形式循環反復,直到第五季度結束,股票市場價格最高的公司獲勝。

這是一種高水準管理能力的競賽,培養、考驗、評價管理者統觀全局、系統思考、正確決策、靈活應變的能力。近三十年來經過不斷的更新、完善和大力推廣,參加過比賽和培訓的人員已超過三十萬人,遍及全球各地。作為唯一得到歐共體推薦的權威管理系統,國際上許多院校已將其作為培養工商管理碩士(MBA)的教具,許多大公司也將其作為選拔、培訓、考核、評估企業管理人員的重要工具。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開始意識到這種模擬系統是企業管理人員豐富管理知識、增強團隊精神、提高管理技能及市場應變能力的捷徑而加入比賽或培訓。同時更有眾多企業從GMC參賽選手中選拔優秀人才,目前他們中很多人已經成為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
好像不怎麼實際···

I. 美國葯典細菌內毒素檢測的翻譯

美國葯典24版細菌內毒素檢查法

本文是USP24細菌內毒素檢查法(BACTERLAL ENDOTOXINS TEST)的譯文,但目前執行的標準是USP24版第二增補本(USP—NF19 Second Supplement)的細菌內毒素檢查法,讀者可對照學習,從中可看出USP24細菌內毒素檢查的不足之處。本文將介紹用鱟試劑檢測樣品內或樣品上存在的細菌內毒素濃度的方法。鱟試劑(Limulus Amebocyte,LAL)來自鱟的循環細胞,經水提取而行,制備和檢驗後,用於凝固法。
反應的終點是將供檢樣品稀釋後,與平行稀釋的參考內毒素標准進行直接比較得到的。測得的內毒素含量用規定的內毒素單位表示。
鱟試劑也是用濁度法或顯色法來讀取數據的,這些試齊只要能滿足這些選擇方法的要求,就可以使用。在做試驗時,需要先做出一條標准曲線,並用該曲線計算供檢樣品的內毒素含量,包括樣品和對照液加鱟試劑後的培育時間和在分光光度計上讀取光密度時使用的波長等操作,都應該事先規定好。如果是終點濁度法,則到達培育期後,應立刻讀取讀數。而動力學檢測(兇手濁度法和顯色法),光密度的測定是貫穿於整個反應期間,而用於計算結果的百分數就是從這些讀數中計算出來的。在用終點法的顯色法檢測時,在到達事先規定的反應時間後,添加停止酶反應的試劑使反應停止後,再讀取數據。
1、參考內毒素標准與對照內毒素標准
參考內毒素標准(Reference standard endotoxin,RSE)是美國葯典(USP)的內毒素參考標准,其效價為每瓶10 000個USP內毒素單位(EU)。每瓶參考內毒素標准加5ml鱟試劑用水(LAL Reagent Watet),用旋轉攪拌器間歇攪拌30min使其溶解,製成原液,用這一原液製作合適的系列稀釋。原液應保存於冰箱中,用於以後的稀釋,但保存時間不得超過14d。用前,用旋轉攪拌器強力攪拌至少3min,每一步稀釋,至少攪拌30s,然後才能用它稀釋下一步。經稀釋的參考內毒素不得貯存待以後使用,因為吸附作用會使其失去活性。對照內毒素標准(Contuol standard endotoxin,CSE)是以參考內毒素標准為標准另行制備的。一批新的對照內毒素標准在使用前應進行檢定。檢定時使用的鱟試劑應為試驗中使用的同批鱟試劑。參考內毒素標准對照內毒素標准進行檢定時,可使用鱟試劑的凝固法,按「試驗操作」進行。每批對照內毒素標准,至少取1瓶與1瓶參考內毒素標准進行對比。參考內毒素標準的每個稀釋度作4管。每瓶或每個樣品的對照內毒素標準的每個稀釋度也都要4管。參考內毒素標准終點的對數Log10的平均值和對照內毒素標准終點的對數Log10平均值之間的差值的反對數等於對照內毒素標准效價的標定值。可根據情況,將其變換成每ng乾燥制劑的單位數或每瓶所含的單位數。
適宜的對照內毒素標準的效價應不小於2EU/ng也不大於50EU/ng。
2、試驗的准備
鱟試劑的靈敏度應經過確證。試驗中使用的所有容器和用具,都必須在≥250℃的烤箱中,用足夠的時間進行加熱處理、破壞這些用具表面上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內毒素。
內毒素試驗的結果是否可靠,還必須從試驗使用的各種用具、溶液、洗滌用品中取樣或提取樣品,並用適當的方法證明它們對反應沒有抑制或拉強或其它干擾作用。可按下述方法進行抑制試驗或增強試驗。試驗中應設置陰性對照。如果鱟試劑的原材料、生產方法或處方發生改變時都要重新進行試驗。
3、鱟試劑靈敏度的確認試驗
為了確認鱟試劑標簽上的靈敏度,每批至少取1瓶樣品進行檢定。參考內毒素標准(或對照內毒素標准)作2倍系列稀釋,稀釋成2.0λ,1.0λ,0.5λ和0.25λ。其中λ是鱟試劑標簽上的靈敏度EU/ml。
上述4個稀釋度和陰性對照都要重復做4管。所得結果的幾何平均值的對數應大於或等於0.5λ,小於或等於2.0λ。每一批新的鱟試劑,使用前都必須作標簽靈敏度的確認試驗。
4、抑制試驗和增強試驗
用不超過地大有效稀釋而檢測不出內毒素的樣品,不加或內毒素,使最後濃度等於2.0λ,1.0λ,0.5λ和0.25λ。按照試驗操作(Test Procere)項的規定用標准內毒素進行檢定。不加和加內毒素的樣品管至少做4管。同時,用水稀釋上述相同濃度的內毒素和陰性對照各兩管,做平行兩管試驗。按照計算和判定項的方法,計算樣品終點內毒素濃度的幾何平均值。
如果所得結果大於或等於0.5λ,小於或等於2.0λ,則該樣品適合作細菌內毒素檢查。
用中和、滅活或除去干擾物質方法或用不超過最大有效稀釋度稀釋檢品後,可重做抑制試驗和增強試驗。如果用不超過最大有效稀釋法,對已知加量的內毒素可以克服抑制和增強作用。則樣品可以經過稀釋後,再作內毒素檢查。
如果在試驗條件下,對未處理的樣品檢查出有內源性內毒素。則該樣品不適合用於作抑制或拉強試驗。不過,這種樣品可用超過濾法將存在的內毒素去掉或做適當稀釋、使之適合於作抑制或增強試驗。稀釋未處理樣品(像開瓶溶解或在使用前注射前稀釋那樣),稀釋到檢驗不到內毒素但不超過最大有效稀釋倍數。再用這些已稀釋的樣品重作抑制試驗或增強試驗。
5、最大有效稀釋度(MVD)
最大有效稀釋度是指在使用時將葯物溶解或稀釋成恰好用於注射或其它非經口途徑使用的濃度。有時為了避免給葯量的體積(EU/ml)計算。用試劑標簽上的靈敏度(EU/ml)λ除限定濃度,就可以得到MVD因子。如果某一試劑的限量濃度是按重量或按葯品的活性單位計算(EU/mg或EU/單位)。用限量乘葯品在溶液中的濃度,或按標簽說明稀釋成的濃度(mg/ml或單位/ml),再除的λ,就可以得到MVD因子是准備試驗而使試驗有效的限定稀釋因子。
6、試驗操作
在准備和進行試驗的過程中,必須十分注意,避免使樣品受到大量的細菌污染。為了定量檢測樣品中的內毒素含量,常用系列稀釋法稀釋樣品。用幾何稀釋法,使每上一步稀釋較下一步稀釋成為定比關系。試驗中應設陰性、陽性對照和陽性產品對照。
供試的每一個樣品的每一步系列稀釋,至少要做重復性2管。標准內毒素的系列稀釋應包括至少兩個重復管。每一個框架的試管中都必須有一組標准內毒素的系列稀釋管。只要每一個框架的環境條件是均一的,一個框架中可以由幾個試管架組成。
(1)准備:標准內毒素以及鱟試劑的形狀與裝量,各個廠家不盡相同。因此,溶解和稀釋必須按標簽的說明進行。樣品和鱟試劑混合物的pH,除另有規定外,必須位於6.0—8.0之間。樣品的pH在試驗前,可添加滅菌的無內毒素污染的氫氧化鈉、鹽酸或適宜的緩沖液調整。
(2)操作:取若干10mm×75mm試管或單個的試驗管。每管加適量的陰性對照、標准內毒素、樣品和陽性產品對照。陽性產品對照由鱟試劑、洗液或提取液添加2.0λ濃度的標准內毒素置中,准確記錄試管的放置時間、於37℃±1℃,放置60min±2min,輕輕地取出觀察。形成結實的凝膠,翻轉180°,停留於原處不動者為陽性,記(+)號。不形成凝膠或形成的凝膠不結實,則判為陰性、記(-)號。拿取試管時,要輕拿輕放,避免不必要的碰撞,而出現假陰性結果。如果陽性產品對照呈陰性或內毒素標準的濃度不落在鱟試劑標簽靈敏度2倍稀釋的±1之間,或任何陰性對照出現陽性,試驗應判為無效。然後計算樣品中的內毒素含量。
7、計算和判定
(1)幾何平均值的計算:系列稀釋最後的陽性管為樣品或樣品加內毒素管的終點。記錄每管的終點濃度E,換算成對數終點濃度e,用下列公式計算終點的幾何平均濃度:
終點的幾何平均濃度=log-1(∑e/f)
其中∑e為各稀釋度對數終點之和;f為各稀釋度的重復管安數。
(2)內毒素含量計算:計算被檢樣品中或被檢樣品上的內毒素含量(EU/ml,EU/g或EU/mg)時,首先計算出終點濃度E,再乘以稀釋因子λ(λ為鱟試劑標簽註明的靈敏度)。被檢樣品的幾何平均濃度等於∑e/f的反對數,其中e等於終點濃度的對數,f為被檢樣品該稀釋度的重復管數。
(3)結果判定:如果內毒素含量小於該品種規定的含量界限,則該品種符合規定。

J. GMC的優點

跨平台 由源代碼編譯的SE文件不做任何修改即可直接在任何有GMC解釋器的文曲星上執行,無須再次編譯。在跨平台的使用上GMC不需要考慮內存問題,LCD問題,只要有GMC解釋器便可以。
與其它語言的比較
速度比一般C,assembly都快,GMC是一套宏語言許多使用者需要的功能都已內建在GMC中,如顯示BMP圖片的功能在C及Assembly中都需要許多程序來完成,在GMC中的只需要一個指令便完成,其中的顯示程序已由GMC開發小組利用最高效率的演算法完成,所以其運行速度並不會輸給C,Assembly。
目標代碼比C,Assembly,basic都要小,GMC已將許多功能由宏實現,就像是顯示圖片GMC只需要一個指令。
GMC沒限制目標最大文件長度。
GMC是一個高結構化語言,編成效率高。
GMC真正做到了與硬體隔離,與多的高效編程語言,都提倡此點但是真正卻沒人做到,GMC語言沒有任何與硬體相關的功能,真正做到跨平台。

閱讀全文

與gmc幾何平均濃度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卓手機怎麼限制應用使用數量 瀏覽:189
司法三大本pdf 瀏覽:179
程序員掉頭發配圖 瀏覽:490
命令與征服本傳哪個好 瀏覽:276
linux系統的基本操作 瀏覽:995
php能實現p2p 瀏覽:640
linux和dos命令 瀏覽:13
javachar初始化 瀏覽:547
編譯原理復習百度 瀏覽:686
程序員記事本推薦 瀏覽:467
python淘寶數據統計 瀏覽:59
當程序員看視頻要vip 瀏覽:291
華為方舟編譯平台 瀏覽:346
java執行cmd命令 瀏覽:730
加密解密的畢設方向 瀏覽:631
c語言如何編譯交通燈 瀏覽:797
360程序員好找嗎 瀏覽:415
linux網卡啟動失敗 瀏覽:391
廣數命令 瀏覽:491
預備程序員的周末演算法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