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閏四月怎麼演算法

閏四月怎麼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2-06-01 21:20:37

㈠ 閏年閏月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一、閏年有「公歷」和「農歷」之分 閏年在公歷和農歷中的概念是不一樣的。我們經常討論的閏年,其實是公歷閏年。 公歷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 農歷有閏月的年份叫閏年。 公歷閏年與農歷閏年兩者並不重合,如1995年、2001年農歷是閏年,公歷並不是閏年;而2000年,公歷是閏年,農歷並不是閏年。這里有一個1982年—2042年的對照。
二、公歷閏年的判定 一般的常識是4年一閏,能被4整除的年即是閏年,其實這並不盡然。到底哪些年份是閏年?如何判斷閏年? 在公歷紀年中,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一般年份365天,閏年為366天。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公歷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餘下的時間約4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里並且固定在二月,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為366天,二月為29天。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 閏年通常的計算方法:公元紀年的年數可以被4整除,即為閏年;但是,被4整除的年份卻不一定就是閏年,如1700年、1900年,就不是閏年。世紀交替的年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為閏年。如公元2000年是閏年,而公元1000年、3000年不是。這里有一個閏年計算公式,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三、農歷閏月的推算 農歷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月年,但現在習慣上也稱為閏年(因此易於和公歷閏年混淆)。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 農歷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歷法規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後重復同一個月,重復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 農歷閏年的規律是3年一閏、5年二閏、19年七閏,閏月具體加到哪個月,依照農歷歷法規則推斷,主要依照與農歷的二十四節氣相符合來確定,通常將只有一個節氣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設置為閏月以進行彌補。農歷的閏月天數與正常月份天數一樣,為29或30天。 農歷基本上19年為一周期對應於公歷同一時間。如公歷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這個日子,都是閏四月初五。
農歷閏月涉及到回歸年與農歷年的矛盾,閏幾月則與二十四節氣密切相關.
農歷為什麼會有閏月?——農歷置閏月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歷年的矛盾。
回歸年與農歷年有什麼矛盾呢?先記住:回歸年的總長度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長度為29.5306日。
十二個朔望月構成農歷年,長度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歸年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農歷年某年春節為大雪紛飛的冬天,第二年的春節就會在季節上提前11天,第16個農歷年就會出現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歷年,長度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歸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規定製定歷法,就會出現天時與歷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的怪現象——這就是矛盾。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歷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歷歲首在冬末春初。
農歷年中月以朔望月長度29.5306日為基礎,所以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為保證每月的頭一天(初一)必須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過嚴格的觀測和計算來確定。因此,農歷中連續兩個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還出現過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連續四個月是大月的罕見特例。
那麼多長時間加一個閏月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出回歸年日數與朔望月的日數的最小公倍數:我們希望m個回歸年的天數與n個朔望月的天數相等,也就是應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這個等式中我們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們的比例:

這個比例的近似值分別為:m/n=1/12 2/25 5/37 8/99 11/136 19/235

在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歸年的數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數目。例如第六個分數式 表示19個回歸年中必須加7個閏月。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的結果比較:
19個回歸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個朔望月有29.5306天,235個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後,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時9分多,這已經是夠精確的了。
所以,農歷就採用了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即「十九年七閏法」,把回歸年與農歷年很好地協調起來,使農歷的元旦(春節)總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個朔望月稱之為「閏周」。
農歷置閏的方法可以使農歷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而農歷中的月又有鮮明的月相特徵,保持了公歷和陰歷兩全其美的特點。
現在置閏的方法是兩個冬至之間,如僅有12個月則不置閏,若有13個月即置閏。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一個「閏」字。
農歷閏哪個月?決定於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
我國農歷將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以立春為始,排在單數位的就是節氣,排在偶數位的就是中氣。
二十四節氣在農歷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於是有的農歷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
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歷就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
例如2009年農歷五月二十九日是中氣夏至,再隔一個月的初二才是下一個中氣大暑,當中這一個月沒有中氣,就定為閏月,它跟在五月後面,所以叫閏五月。

㈡ 閏月怎麼計算

㈢ 農歷閏月怎麼算怎麼確定閏幾月

每19個回歸年中必須加7個閏月,即「十九年七閏法」。農歷閏是哪個月,決定於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

我國農歷將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歷就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
例如:今年農歷四月三十中氣小滿,再隔一個月的初三才是下一個中氣夏至,當中這一個月沒有中氣,就定為閏月,它跟在四月後面,所以叫閏四月。很多人在找換陰陽歷的公式,但由於月球轉動不穩定不規則,並無公式可尋。這也是古代中國每百年必改歷的原因。

㈣ 閏年閏月怎麼計算好像有個公式

閏年的計算方法
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1、西方公歷:陽歷中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相反就是平年,平年為365天,閏年為366天。 2、公歷紀年法中:能被4整除的大多是閏年;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閏年;能被3200整除的也不是閏年;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閏年,3200年不是閏年。 3、中國舊歷農歷紀年: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

閏月的計算方法
三年一閏,好歹照輪,19年7閏。 以月相定日序: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時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如果從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間隔是30天,那麼當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為小月。 以中氣定月序:以歷月中有無中氣區分歷月和閏月,一個回歸年有12個中氣,但卻包含365.2422÷29.5306=2.3682個朔望月,經過幾番歷月輪轉之後,必有一個歷月沒有中氣。

㈤ 閏月是怎樣算的多少年一閏

閏月,陰歷以月球繞地球定歷法,每年和回歸年的365日5時48分46秒相差約10日21時,積以置閏,所以每三年要閏一個月,每五年閏兩個月,每十九年閏七個月。這樣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稱為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就叫閏某月。

每相隔四年會出現一次一閏。用當年的年份除以4,能夠除盡沒有餘數的年份就是閏年,有餘數的就是平年。

拓展資料:

閏月(Leap Month),是一種歷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漢歷(民間亦稱農歷)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調回歸年與漢歷年的矛盾,防止漢歷年月與回歸年及四季脫節,每2至3年置1閏,古代曾採用19年置7閏的閏周,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採用無節令月置閏,因此是該閏時置閏)。有時,閏月也指公歷的閏年中包含閏日的月份(即公歷閏年的2月)。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漢武帝發現之前的此前的顓頊歷,以建亥為歲首(即農歷十月)已不適用,隨任命司馬遷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孫卿、壺遂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餘人,改革歷法。經這批專家通力合作,反復計算、選擇,終於在這年五月頒布新歷《太初歷》。

《太初歷》改以正月為一歲之首(秦歷以十月為一歲之始),一月的日數為29.53天,一歲一年的日數是354.36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也是中國歷法史上進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㈥ 閏月是怎麼計算的

閏,本義就是余數。指歷法紀年和地球環繞太陽一周運行時間的差數,多餘出來的叫「閏」。

閏年,凡陽歷中有閏日(二月為二十九日)的年,或陰歷中有閏月(一年有十三個月)的年;閏余(歲余置閏。陰歷每年與回歸年相比所差的時日)

閏日,陽歷的平年只有365日,與回歸年比較,每年相差5時48分46秒,所以每四年積成1日,加於2月成29日,這一天稱為閏日,這一年稱為閏年

閏月,陰歷以月球繞地球定歷法,每年和回歸年的 365 日5 時 48 分 46 秒相差約 10 日 21 時,積以置閏,所以每三年要閏一個月,每五年閏兩個月,每十九年閏七個月。這樣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稱為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就叫閏某月

閏月、閏年

為了調整歷法年的平均長度,使其與回歸年的長度相符合,有時就需要調整個別月份的長度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數。這個被調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稱為「閏月」。
閏月這種制歷方法最早是我國發明使用的,大約開始於公元前500多年,比古希臘要早160多年。我國歷法採用十九年七閏月的方法,在不同的時期和國別是不同的。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歷中以朔月的長度29.5306日為1個月的平均值,全年12個月,同回歸年的長度365.2422日相差約10日21時,需要置閏,使陰陽歷各個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對應的關系。我國古六歷中用3年閏1個月,5年閏2個月,19年閏7個月的閏月法,每逢閏年所加的月便稱為「閏月」。閏月放在一年的年終,例如,秦代和西漢初期使用的《顓項歷》,以十月為歲首,把九月做為年終,閏月就放在九月之後,而稱為「後九月」。到了西漢初制定太初歷時,把閏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並規定以沒有中氣的那幾個月作為閏月,月序仍用上個月的月序,只要稱其為「閏某月」。這一置閏規則在採用平氣的歷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時憲歷時,則改用定氣注歷,如繼續單純以沒有中心置閏的規則,有可能一年要置兩個閏月。因此,又補充規定:以兩次冬至之間包含有13個月的定為閏年,閏年的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定為閏月。這一規則一直沿用至今。閏年中以閏四、五、六月最多,閏九、十月最少,閏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則不會出現,至少在幾千年內是這樣的。
在公歷中,閏月不是在一年中增加一個月,而是在某一個月增加一天,以保證歷法年與回歸年相一致。例如《儒略歷》和現行《公歷》一般年份都是365天。通常每過四年(現行公歷有時相隔八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這一年就是366天。這年的二月就是閏月,而這一年也叫閏年。

閱讀全文

與閏四月怎麼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片機最小系統電路設計流程圖 瀏覽:663
steam源碼 瀏覽:29
關於對數的運演算法則及公式 瀏覽:775
明星談如何緩解壓力 瀏覽:141
androidlistview隱藏列 瀏覽:396
plc跑馬燈編程 瀏覽:816
ios開發之網路編程 瀏覽:421
處理照片視頻哪個app好 瀏覽:386
logback壓縮 瀏覽:888
冰箱壓縮機可以用氣割嗎 瀏覽:531
菜鳥如何加密商品信息 瀏覽:315
程序員那麼可愛小說結局 瀏覽:866
zenity命令 瀏覽:570
監禁風暴哪個app有 瀏覽:871
程序員的愛心是什麼 瀏覽:595
java中對字元串排序 瀏覽:296
單片機用數模轉換生成三角波 瀏覽:640
外網怎麼登陸伺服器地址 瀏覽:140
什麼人要懂編譯原理 瀏覽:154
源碼改單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