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冒泡演算法講解ppt

冒泡演算法講解ppt

發布時間:2022-06-02 01:10:00

1. c++語言中的冒泡排序如何顯示排序過程

冒泡排序(遞增)是把小的數據向上推移的一種排序技術。具體的推導過程見ppt課件,教師根據課件的演示進行講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有時間可以讓若干個學生演示排序的過程,還可以觀看教材配套的「冒泡排序.swf」動畫,以加深理解。演算法分析後,在學生理解冒泡排序程序的基礎上,完成VB程序的設計,界面如下:

控制項信息如下:

控制項
屬性
屬性值
說明

Form1
Caption
冒泡排序演算法分析及實現
顯示程序的功能

Command1
Caption
<<<自動生成數據
說明命令按鈕的作用

Command2
Caption
開始冒泡排序>>>
說明命令按鈕的作用

Text1
text
空串
輸入要生成多少個數據

Lable1
Caption
待排序:
說明文本框list1的作用

Lable2
Caption
已排序:
說明文本框List2的作用

Lable3
Caption
排序數據量:
說明文本框text1的作用

List1

使用預設值
顯示自動生成的待排序數據

List2

使用預設值
顯示排好序以後的數據

Command1的作用是click後生成系列整數,具體個數由text1文本框里輸入的數據決定。要用到Rnd()生成(0,1)的一個隨機數,round()四捨五入兩個函數。具體代碼見源程序。學生完成程序製作後,若有時間可進行知識拓展,如介紹演算法時是使數據遞增,能否修改程序使之完成遞減排序的功能。增加一個label4標簽,顯示冒泡排序消耗的時間。以便下一課與選擇排序的效率進行比較。生成可執行文件

2. 什麼是冒泡法

冒泡法是指冒泡排序,是一種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較簡單的排序演算法。

它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較兩個相鄰的元素,如果順序(如從大到小、首字母從Z到A)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走訪元素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相鄰元素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元素列已經排序完成。

這個演算法的名字由來是因為越小的元素會經由交換慢慢「浮」到數列的頂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飲料中二氧化碳的氣泡最終會上浮到頂端一樣,故名「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原理如下:

1、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2、對每一對相鄰元素做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3、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4、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3. 什麼是冒泡法[詳細的講下]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Sort
基本概念
冒泡排序的基本概念是: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將小數放在前面,大數放在後面。即首先比較第1個和第2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後。然後比較第2個數和第3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後,如此繼續,直至比較最後兩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後。重復以上過程,仍從第一對數開始比較(因為可能由於第2個數和第3個數的交換,使得第1個數不再大於第2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後,一直比較到最小數前的一對相鄰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後,第二趟結束,在倒數第二個數中得到一個新的最小數。如此下去,直至最終完成排序。
由於在排序過程中總是小數往前放,大數往後放,相當於氣泡往上升,所以稱作冒泡排序。
用二重循環實現,外循環變數設為i,內循環變數設為j。外循環重復9次,內循環依次重復9,8,...,1次。每次進行比較的兩個元素都是與內循環j有關的,它們可以分別用a[j]和a[j+1]標識,i的值依次為1,2,...,9,對於每一個i, j的值依次為1,2,...10-i。
產生
在許多程序設計中,我們需要將一個數列進行排序,以方便統計,常見的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二叉樹排序,選擇排序等等。而冒泡排序一直由於其簡潔的思想方法和比較高的效率而倍受青睞。
排序過程
設想被排序的數組R[1..N]垂直豎立,將每個數據元素看作有重量的氣泡,根據輕氣泡不能在重氣泡之下的原則,從下往上掃描數組R,凡掃描到違反本原則的輕氣泡,就使其向上"漂浮",如此反復進行,直至最後任何兩個氣泡都是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為止。
演算法示例
49 13 13 13 13 13 13 13
38 49 27 27 27 27 27 27
65 38 49 38 38 38 38 38
97 65 38 49 49 49 49 49
76 97 65 49 49 49 49 49
13 76 97 65 65 65 65 65
27 27 76 97 76 76 76 76
49 49 49 76 97 97 97 97
Procere BubbleSort(Var R : FileType) //從下往上掃描的起泡排序//
Begin
For I := 1 To N-1 Do //做N-1趟排序//
begin
NoSwap := True; //置未排序的標志//
For J := N - 1 DownTo 1 Do //從底部往上掃描//
begin
If R[J+1]< R[J] Then //交換元素//
begin
Temp := R[J+1]; R[J+1 := R[J]; R[J] := Temp;
NoSwap := False
end;
end;
If NoSwap Then Return//本趟排序中未發生交換,則終止演算法//
end
End; //BubbleSort//
該演算法的時間復雜性為O(n2),演算法為穩定的排序方
冒泡排序c++代碼
#include <iostream.h>
void Bubble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for(int i=1;i<Count;i++)
{
for(int j=Count-1;j>=i;j--)
{
if(pData[j]<pData[j-1])
{
iTemp = pData[j-1];
pData[j-1] = pData[j];
pData[j] = iTemp;
}
}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Bubble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i]<<" ";
cout<<"\n";
}
冒泡排序Ruby代碼
def bubble(arr)
(arr.length-1).downto(1) do |j|
a1 = arr.p
j.times do |i|
if arr > arr[i+1]
arr,arr[i+1] = arr[i+1],arr
end
end
break if a1 == arr
end
arr
end
冒泡排序java代碼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 []){
int temp=0;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 i++) {
for (int j = 0; j < a.length - i - 1; j++){
if (a[j]>a[j + 1]){ //把這里改成大於,就是升序了
temp=a[j];
a[j]=a[j + 1];
a[j + 1]=temp;
}
}
}
}
冒泡排序Visual Basic代碼
Option Explicit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c As Variant
Dim i As Integer, temp As Integer, w As Integer
a = Array(12, 45, 17, 80, 50)
For i = 0 To UBound(a) - 1
If (a(i) > a(i + 1)) Then '若是遞減,改為a(i)<a(i+1)
temp = a(i)
a(i) = a(i + 1)
a(i + 1) = temp
End If
Next
For Each c In a
Print c;
Next
End Sub
冒泡排序Pascal代碼
<i id="bks_9tjbxut2">program bubblesort;
const
N=20;
MAX=10;
var
a:array[1..N] of 1..MAX;
temp,i,j:integer;
begin
randomize;
for i:=1 to N do a:=1+random(MAX);
writeln('Array before sorted:');
for i:=1 to N do write(a,' ');
writeln;
for i:=N-1 downto 1 do
for j:=1 to i do
if a[j]<a[j+1] then
begin
temp:=a[j];
a[j]:=a[j+1];
a[j+1]:=temp
end;
writeln('Array sorted:');
for i:=1 to N do write(a,' ');
writeln;
writeln('End sorted.');
readln;
end.
冒泡排序C#代碼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ay) {
int length = array.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gth - 2; i++) {
for (int j = length - 1; j >= 1;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 {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 - 1];
array[j - 1] = temp;
}
}
}
}
冒泡排序Python代碼
#algo
def bubble(list):
count = len(list) -1
while count > 0 :
i = 0
onceflag = True
while i < count :
if int(list) > int(list[i+1]) :
tmp = list
list = list [i+1]
list[i+1] =tmp
onceflag = False
i = i + 1
if onceflag : return list
count = count - 1
return list
#test
li = [1,9,8,5,4,3,6,7,0,2]
print bubble(li)
冒泡排序法的改進
比如用冒泡排序將4、5、7、1、2、3這6個數排序。在該列中,第二趟排序結束後,數組已排好序,但計算機此時並不知道已經反排好序,計算機還需要進行一趟比較,如果這一趟比較,未發生任何數據交換,則知道已排序好,可以不再進行比較了。因而第三趟比較還需要進行,但第四、五趟比較則是不必要的。為此,我們可以考慮程序的優化。
為了標志在比較中是否進行了,設一個布爾量flag。在進行每趟比較前將flag置成true。如果在比較中發生了數據交換,則將flag置為false,在一趟比較結束後,再判斷flag,如果它仍為true(表明在該趟比較中未發生一次數據交換)則結束排序,否則進行下一趟比較。
性能分析
若記錄序列的初始狀態為"正序",則冒泡排序過程只需進行一趟排序,在排序過程中只需進行n-1次比較,且不移動記錄;反之,若記錄序列的初始狀態為"逆序",則需進行n(n-1)/2次比較和記錄移動。因此冒泡排序總的時間復雜度為O(n*n)。

4. 冒泡演算法

它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數列,一次比較兩個元素,
如果他們的順序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
走訪數列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再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數列已經排序完成。

先把第一個作為最大的用max表示 依次與後面的每個數進行比較,如果數>max 則把此數作為新的max 繼續重復,只到排完
第一次:22 45 13 56 69 67 38 87
第二次:22 13 45 56 67 38 69 87
第三次:13 22 45 56 38 67 69 87
第四次:13 22 45 38 56 67 69 87
完成排序

最後加一句,滿意請採納哦!

5. 誰能講一下冒泡排序原理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原理如下:

1.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2.對每一對相鄰元素做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3.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4.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5)冒泡演算法講解ppt擴展閱讀:

演算法優化:當裡面的一層循環在某次掃描中沒有交換則說明此時數組已經全部有序,無需再再次掃描。

所以可以添加一個標記每交換一次就進行標記,如果某次沒有沒有標記就說明已經有序了

寫冒泡排序可以排序多個字元串。假設對4個字元串進行排序,每個字元串不超過10個 ,那麼可以把這三個字元串看成一個二維數組,這樣一個一位數組的指針就可以訪問該數組,然後根據冒泡排序的原理就可以排序了。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調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後調。比較是相鄰的兩個元素比較,交換也發生在這兩個元素之間。

所以,如果兩個元素相等,是不會再交換的;如果兩個相等的元素沒有相鄰,那麼即使通過前面的兩兩交換把兩個相鄰起來,這時候也不會交換,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後順序並沒有改變,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種穩定排序演算法。

6. 冒泡排序的演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運作如下:(從後往前)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7. 關於C語言冒泡演算法的詳解

冒泡法又稱起泡法,屬於交換排序.假設待排序數組a的長度是n,排序過程如下:
1)令i=0
2)另j=n-1(從最後一個元素開始)
3)比較a[j-1]與a[j],若a[j-1]>a[j],則把它們交換
4)若j>i,則令j--,轉到3),否則轉到5)
5)若i<n-1,則令i++,轉到2),否則轉到6)
6)完成排序

8. java冒泡排序詳細講解

就是 一組數字組成的數組,兩兩比較,大的數往後推,小的數向前

從頭開始掃描待排序的元素,在掃描過程中依次對相鄰元素進行比較,將關鍵字值大的元素後移。每經過一趟排序後,關鍵字值最大的元素將移到末尾,此時記下該元素的位置,下一趟排序只需要比較到此位置為止,直到所有元素都已有序排列。

閱讀全文

與冒泡演算法講解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片機最小系統電路設計流程圖 瀏覽:663
steam源碼 瀏覽:29
關於對數的運演算法則及公式 瀏覽:775
明星談如何緩解壓力 瀏覽:141
androidlistview隱藏列 瀏覽:396
plc跑馬燈編程 瀏覽:816
ios開發之網路編程 瀏覽:421
處理照片視頻哪個app好 瀏覽:386
logback壓縮 瀏覽:888
冰箱壓縮機可以用氣割嗎 瀏覽:531
菜鳥如何加密商品信息 瀏覽:315
程序員那麼可愛小說結局 瀏覽:866
zenity命令 瀏覽:570
監禁風暴哪個app有 瀏覽:871
程序員的愛心是什麼 瀏覽:595
java中對字元串排序 瀏覽:296
單片機用數模轉換生成三角波 瀏覽:640
外網怎麼登陸伺服器地址 瀏覽:140
什麼人要懂編譯原理 瀏覽:154
源碼改單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