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徐志摩pdf

徐志摩pdf

發布時間:2025-05-14 21:28:51

❶ 現代詩有名的作家

中華詩庫::現代詩庫

共有613位詩人,8744首詩歌,1582個文檔

作品匯編

中國現代詩歌流派
中國現代詩歌史

中國現代詩歌發展概述
中國現代詩人年表
中國現代詩歌作品詩集
中國現代詩人索引

電子書庫

現代詩歌電子書庫

--------------------------------------------------------------------------------

--------------------------------------------------------------------------------

--------------------------------------------------------------------------------

作品匯編

中國現代詩歌發展概述

20世紀20年代:
嘗試派 文學研究會(人生派) 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 湖畔詩派 新格律詩派(新月派) 中國早期象徵詩派 20世紀30年代:
中國現代派詩群 漢園三詩人 七月派 20世紀40年代:
中國新詩流派 九葉詩派(九葉詩人) 20世紀50年代:
中國現實主義 新現代主義(現代派詩群) 藍星詩群(藍星詩社) 創世紀詩群(創世紀詩社) 20世紀70年代:
朦朧派(今天派) 白洋淀詩群 中國新現實主義 20世紀80年代:
新邊塞詩派 大學生詩派 第三代詩群(新生代) 莽漢主義 整體主義 海上詩派 圓明園詩派 撒嬌派 他們詩群 丑石詩群 非非主義(紅色寫作) 神性寫作 新鄉土詩派 知識分子寫作詩群 20世紀90年代:
網路詩歌(網路詩人) 民間寫作 第三條道路寫作 中間代 信息主義 70後詩人 21世紀初:
下半身寫作 荒誕主義 靈性詩歌 新江西詩派 垃圾派 80後詩人

中國現代詩人年表

20世紀20年代:
劉大白 魯迅 沈尹默 周作人 胡適 劉半農 郭沫若 徐玉諾 劉延陵 康白情 徐志摩 宗白華 王統照 王獨清 邵洵美 朱自清 聞一多 何植三 徐雉 穆木天 冰心 俞平伯 劉夢葦 應修人 李金發 馮乃超 汪靜之 潘漠華 於賡虞 饒孟侃 梁實秋 馮雪峰 梁宗岱 馮至 孫大雨 韋叢蕪
20世紀30年代:
方令孺 馮文炳 胡風 林徽因 鍾鼎文 朱湘 戴望舒 施蟄存 臧克家 李廣田 蘇金傘 阿壠 方瑋德 殷夫 艾青 卞之琳 林庚 陳夢家 何其芳 金克木 辛笛 覃子豪 光未然 李白鳳 紀弦 魯藜 徐遲 田間 鄒荻帆 杜谷 彭燕郊 南星
20世紀40年代:
王佐良 陳敬容 杭約赫 蔡其矯 杜運燮 穆旦 羅寄一 唐祈 唐湜 鄭敏 袁可嘉 綠原 馬逢華 曾卓 牛漢 聞捷 屠岸 張志民 公劉 文曉村 宋穎豪
20世紀50年代:
郭小川 周夢蝶 陳秀喜 羊令野 林亨泰 夏菁 孔孚 方思 李瑛 洛夫 羅門 蓉子 餘光中 麥穗 楊喚 流沙河 張默 瘂弦 邵燕祥 林希 昌耀 李魁賢 林泠 岩上
20世紀60年代:
方寬烈 向明 管管 大荒 商禽 辛郁 鄭愁予 劉湛秋 非馬 白萩 任洪淵 葉維廉 陶里 朵思 張香華 楊牧 黃翔 雷抒雁 綠蒂 啞默 李元貞 方含 李敏勇 張燁 莫渝 食指 鍾玲
20世紀70年代:
敻虹 張學夢 張新泉 張錯 汪啟疆 楊牧 周濤 章德益 羈魂 黃國彬 依群 韓作榮 羅青 葉延濱 北島 江河 林莽 蘇紹連 芒克 根子 白靈 李小雨 多多 海上 胡寬 劉自立 葉輝 舒婷 田曉青 艾農 王添源 嚴力 梁小斌 楊煉 顧城 孫大梅
20世紀80年代(上):
姚振函 席慕容 楊遠宏 傅天琳 徐敬亞 零雨 伊蕾 李鋼 周倫佑 鍾鳴 馬麗華 呂宗林 於堅 唐曉渡 匡國泰 劉立雲 王小妮 翟永明 阿堅 邵揶 梁平 柏樺 藍馬 歐陽江河 童蔚 汪國真 張曙光 呂貴品 王家新 雪迪 姜宇清 庄宗偉 彭國梁 楊克 大解 楊平 島子 葉世斌 陳德錦 廖亦武 石光華 馬高明 楊然 侯吉諒 吳明興 葦鳴 貝嶺 大仙 彭一田 孫文波 十品 湯養宗 郭密林 余剛 黑大春 牛波 秦巴子 肖開愚 莫非 瀟瀟 趙野 黎明鵬 吉狄馬加 陳東東 陳克華 殷龍龍 呂德安 韓東 駱一禾 孟浪 李霞 王良和 於小韋 王明韻 蔡麗雙 黃海鳳 老巢 江堤 張耳 胡冬 丁當 普珉 林雪 陸憶敏 小君 楊黎 海男
20世紀80年代(下):
張棗 清平 唐亞平 王寅 凸凹 紫薇 譚延桐 林耀德 胡剛毅 陳雲虎 蕭沉 指紋 麥城 萬夏 馬松 周澤雄 張遠山 車前子 李亞偉 何小竹 宋渠宋煒 西川 鄭單衣 李德武 吉木狼格 黃燦然 遠村 飛沙 席君秋 郭志傑 渭波 林童 陳惠芳 黃梵 中島 梁曉明 張敏華 海子 顏溶 劉偉雄 默默 小安 徐東明 劉漫流 恆平 瓦蘭 小海 尚仲敏 王琪博 燕曉東 雁西 謝宜興 盧衛平 祿琴 汪峰 韓高琦 宮哲 李青松 京不特 蔣藍 劉立桿 李森 邱勇 吳新宇 龐清明 張志 夜林 周瓚 宋曉傑 劉文旋 陽陽 刑天 李尚朝 葉匡政 路也 馬莉 代薇 阿翔 徐柏堅 唐朝暉 海嘯 柯平 洛湃 南野 沈奇 沈睿 宋琳 夏宇 李輕松 張真 伊路 鄧詩鴻 老刀 雷默 葉舟
20世紀90年代(上):
詩陽 簡寧 蔡天新 楊小濱 JH 魯鳴 祝鳳鳴 丁泓 非楊 夢冉 藍角 臧棣 李南 梁元 潘維 杜馬蘭 林東威 吳晨駿 藍藍 莫雅平 宋曉賢 伊沙 戈麥 余怒 侯馬 陳先發 朱文 若風 桑克 西渡 徐江 楊鍵 李少君 韓國強 君兒 祁國 牧野 譚五昌 寒煙 殷常青 鐵梅 安琪 萊耳 陸蘇 謳陽北方 傅旭華 徐勇 黃小名 獨孤九 王艾 劉澤球 牧斯 江子 陶春 林家柏 楊拓 張祈 馬非 南人 朵漁 胡續冬 范想 沈浩波 韓博 古馬 於洛生 席亞兵 樹才 巴音博羅 施瑋 宋非 章平 鄭文斌 周偉馳 朱朱 巫昂 沈方 沈葦 孫磊 麥芒 馬蘭 馬永波 李元勝 劍楓
20世紀90年代(下):
龐培 程維 虹影 唐欣 趙麗華 格式 張小雲 非亞 啞石 譙達摩 馬策 凌翼 葉玉琳 唐捐 平林舟子 文虯 張海峰 趙紅塵 李曉君 佛手 唐果 三子 艾龍 呂約 簡單 尹麗川 白鶴林 謝湘南 盛興 阿九 道輝 曉音 陳安安 滕雲 曾蒙 靈石 圻子 白連春 北村 陳魚 大車 高曉濤 谷禾 何房子 蔣浩 姜濤 賈薇 康城 亢霖 雷子 冷霜 廖偉棠 李紅旗 林北子 林木 666 李偉 魯西西 呂葉 木朵 娜夜 彭凱雷 青杏小 森子 施茂盛 唐丹鴻 王順健 王雨之 雯子 楊子 楊宗翰 岩鷹 祥子 雨田 俞心焦
21世紀初(上):
張岩松 於懷玉 張玉明 藍野 小引 於貞志 管黨生 林子 夢亦非 符馬活 劉春 龐華 羅西 譚克修 李拜天 馬驊 穆青 昊飛泓 魏風華 宋尾 魔頭貝貝 墓草 李師江 南蠻玉 劉川 胡亮 溫冰然 李賢平 蘭馬 天樂 周公度 烏青 胡正勇 曹疏影 小荒 樓河 牛慧祥 鄒洪復 梅花落 謝華麗 穀雨 唐不遇 蘭逸塵 阿斐 熊盛榮 田蕎 肖水 李傻傻 蔣峰 莫小邪 瀟瀟楓子 張小靜 朵孩 南渡 劉東靈 張進步 馮昭 湯成偉 春樹 蘇小乞 澤嬰 王珍 克萊兒 蘇淺 柳亞刀 柳下影 山上石 疼痛 九歌 易行 半秋 小雲 朵朵 川美 匪君子 黃禮孩 黃沙子 遨笛 水晶珠璉 燕窩 諾然 機車 成郭 木樺 皮旦 豎 通宵達旦 弈江南 軒轅軾軻 羊 山葉 侯珏 李冰 陸輝艷

中國現代詩人拼音索引

A 阿斐 阿堅 阿九 阿壠 阿翔 艾龍 艾農 艾青 安琪 遨笛
B 巴音博羅 白鶴林 白蓮春 白靈 白萩 柏樺 半秋 北村 北島 貝嶺 卞之琳 冰心
C 蔡麗雙 蔡其矯 蔡天新 曹疏影 昌耀 陳安安 陳德錦 陳東東 陳惠芳 陳敬容 陳克華 陳夢家 陳先發 陳秀喜 陳魚 陳雲虎 成郭 程維 車前子 川美 春樹
D 大車 大荒 大解 大仙 戴望舒 代薇 道輝 島子 鄧詩鴻 丁當 丁泓 杜谷 杜馬蘭 杜運燮 獨孤九 多多 朵朵 朵孩 朵思 朵漁
F 范想 方含 方寬烈 方令孺 方思 方瑋德 非馬 非亞 非楊 飛沙 匪君子 馮乃超 馮文炳 馮雪峰 馮昭 馮至 佛手 符馬活 傅天琳 傅旭華
G 高曉濤 戈麥 根子 格式 公劉 宮哲 管黨生 管管 光未然 谷禾 穀雨 古馬 顧城 郭密林 郭沫若 郭小川 郭志傑
H 海男 海上 海嘯 海子 韓博 韓東 韓高琦 韓國強 韓作榮 寒煙 杭約赫 昊飛泓 何房子 何其芳 何小竹 何植三 黑大春 恆平 虹影 侯吉諒 侯珏 侯馬 黃燦然 黃梵 黃國彬 黃海鳳 黃禮孩 黃沙子 黃翔 黃小名 胡冬 胡風 胡剛毅 胡寬 胡亮 胡適 胡續冬 胡正勇
J 機車 吉木狼格 羈魂 簡單 劍楓 江堤 江子 江河 蔣峰 蔣浩 蔣藍 姜濤 姜宇清 簡寧 賈薇 金克木 京不特 九歌 吉狄馬加 紀弦 JH 君兒
K 康白情 康城 亢霖 克萊兒 柯平 孔孚 匡國泰
L 萊耳 蘭逸塵 蘭馬 藍角 藍藍 藍馬 藍野 老巢 老刀 雷默 雷抒雁 雷子 冷霜 李白鳳 李拜天 李冰 李德武 李鋼 李廣田 李紅旗 李金發 李魁賢 李敏勇 李南 李青松 李輕松 李森 李尚朝 李傻傻 李少君 李師江 李偉 李霞 李賢平 李曉君 李小雨 李亞偉 李瑛 李元勝 李元貞 黎明鵬 梁平 梁實秋 梁小斌 梁曉明 梁元 梁宗岱 廖偉棠 廖亦武 林北子 林庚 林亨泰 林徽因 林家柏 林泠 林莽 林木 林童 林耀德 林希 林雪 林子 凌翼 靈石 零雨 劉半農 劉川 劉春 劉大白 劉東靈 劉立桿 劉立雲 劉漫流 劉夢葦 劉偉雄 劉文旋 劉延陵 劉澤球 劉湛秋 劉自立 666 流沙河 柳下影 柳亞刀 樓河 魯藜 魯鳴 魯西西 魯迅 祿琴 陸輝艷 陸蘇 陸憶敏 路也 洛夫 洛湃 羅寄一 羅門 羅青 羅西 駱一禾 盧衛平 呂德安 呂貴品 呂葉 呂約 呂宗林 綠蒂 綠原
M 馬策 馬非 馬逢華 馬高明 馬驊 馬蘭 馬莉 馬麗華 馬松 馬永波 芒克 麥城 麥芒 麥穗 梅花落 孟浪 夢亦非 夢冉 莫非 莫小邪 莫雅平 莫渝 默默 魔頭貝貝 墓草 木朵 木樺 穆旦 穆木天 穆青 牧斯 牧野
N 娜夜 南渡 南蠻玉 南人 南星 南野 牛波 牛漢 牛慧祥 諾然
O 謳陽北方 歐陽江河
P 潘漠華 龐華 龐培 龐清明 彭國梁 彭凱雷 彭燕郊 彭一田 皮旦 平林舟子 普珉
Q 祁國 圻子 譙達摩 秦巴子 清平 青杏小 敻虹 邱勇
R 饒孟侃 任洪淵 蓉子 若風
S 桑克 三子 森子 山上石 山葉 商禽 尚仲敏 邵洵美 邵燕祥 邵揶 沈方 沈浩波 沈奇 沈睿 沈葦 沈尹默 石光華 盛興 十品 詩陽 施茂盛 施瑋 施蟄存 食指 舒婷 樹才 豎 水晶珠璉 宋非 宋琳 宋渠宋煒 宋尾 宋曉傑 宋曉賢 宋穎豪 蘇金傘 蘇淺 蘇紹連 蘇小乞 孫大梅 孫大雨 孫磊 孫文波
T 譚克修 譚五昌 譚延桐 覃子豪 唐不遇 唐丹鴻 唐果 唐捐 唐祈 唐湜 唐曉渡 唐欣 唐亞平 唐朝暉 湯成偉 湯養宗 陶春 陶里 疼痛 滕雲 天樂 田間 田蕎 田曉青 鐵梅 通宵達旦 童蔚 屠岸 凸凹
W 瓦蘭 王艾 王獨清 王家新 王良和 王明韻 王琪博 王順健 王添源 王統照 王小妮 王寅 王雨之 王珍 王佐良 汪峰 汪國真 汪靜之 汪啟疆 萬夏 韋叢蕪 葦鳴 渭波 魏風華 溫冰然 文虯 文曉村 聞捷 聞一多 雯子 巫昂 吳晨駿 吳明興 吳新宇 烏青
X 向明 祥子 小安 小海 小荒 小君 小引 小雲 肖開愚 肖水 蕭沉 瀟瀟楓子 瀟瀟 曉音 夏菁 夏宇 西川 西渡 席君秋 席慕容 席亞兵 謝華麗 謝湘南 謝宜興 辛笛 辛郁 刑天 熊盛榮 軒轅軾軻 徐柏堅 徐遲 徐東明 徐江 徐敬亞 徐勇 徐玉諾 徐雉 徐志摩 雪迪
Y 啞默 啞石 瘂弦 嚴力 顏溶 岩上 岩鷹 燕曉東 燕窩 雁西 羊 羊令野 陽陽 楊喚 楊鍵 楊克 楊煉 楊黎 楊牧 楊牧 楊平 楊然 楊拓 楊小濱 楊遠宏 楊子 楊宗翰 姚振函 夜林 葉輝 葉匡政 葉世斌 葉維廉 葉延濱 葉玉琳 葉舟 弈江南 伊蕾 伊路 伊沙 依群 易行 殷夫 應修人 尹麗川 殷常青 殷龍龍 遠村 袁可嘉 於賡虞 於懷玉 於堅 於洛生 於小韋 於貞志 余剛 餘光中 余怒 俞平伯 雨田
Z 臧棣 臧克家 曾蒙 曾卓 澤嬰 翟永明 張錯 張耳 張海峰 張進步 張敏華 張默 張祈 張曙光 張新泉 張香華 張小靜 張小雲 張學夢 張岩松 張燁 張遠山 張玉明 張棗 張真 張志 張志民 章平 章德益 趙紅塵 趙麗華 趙野 鄭愁予 鄭單衣 鄭敏 鄭文斌 指紋 中島 鍾鼎文 鍾玲 鍾鳴 周公度 周倫佑 周夢蝶 周濤 周偉馳 周瓚 周澤雄 周作人 庄宗偉 朱文 朱湘 朱朱 朱自清 祝鳳鳴 紫薇 宗白華 鄒荻帆 鄒洪復

中國現代詩歌作品詩集
《郭沫若詩集》 《徐志摩詩集》 《朱自清詩集》 《戴望舒詩集》 《穆旦詩集》 《餘光中詩集》 《北島詩集》 《海子詩集》 《戈麥詩集》

電子書庫 Poetry eBooks

中國現代詩歌大全 519位詩人 [ZIP] 中國現代詩歌精品資料庫 308位詩人 [ZIP] 中國現代詩歌三百首 (新詩筆會) [RAR] 中國現代主義詩群大觀1986-1988 (詩歌報) [pdf] 胡適:嘗試集 (撫琴居) [影印][PDF] 郭沫若:女神 (撫琴居) [影印][PDF] 新月詩選 (撫琴居) [影印][PDF] 徐志摩名作欣賞 [TXT] 徐志摩詩選 [PDF] 聞一多:死水 (撫琴居) [影印][PDF] 馮至十四行集 (撫琴居) [PDF] 戴望舒詩集 (E書時空) [EXE] 戴望舒:望舒草 (撫琴居) [影印][PDF] 卞之琳詩選 (撫琴居) [PDF] 九葉集 (撫琴居) [影印][PDF] 穆旦詩集 (撫琴居) [影印][PDF] 餘光中詩集 (E書時空) [EXE] 鄭愁予詩選 (撫琴居) [PDF] 食指詩集 (E書時空) [EXE] 北島詩集 (E書時空) [EXE] 北島詩集 (撫琴居) [PDF] 舒婷的詩 (撫琴居) [PDF] 顧城詩集 (E書時空) [EXE] 顧城詩歌全集 [TXT] 海子詩集 (E書時空) [EXE]

--------------------------------------------------------------------------------

中國詩歌庫 中華詩庫 首頁

❷ 陳夢家《那一晚》賞析 急急急~~~2小時內解決的再追加分!!!

《那一晚》寫對以往愛情體驗的追憶,也有對自己以往的幼稚和怯懦的遺憾自責。
詩歌形式上講究格律,每節押韻,很有節奏和韻律感。
「那一晚天那樣暗那樣靜,/只有我和你身偎身那樣近。/天曉得我不敢說我愛你,/平不了這亂跳的心。那一晚是一生難忘的錯恨,/上帝偷取了年青人的靈魂。/如今我一萬聲說我愛你,/卻難再挨近你的身。」
把這首詩和徐志摩的《枉然》比較,風格明顯不同。徐的詩感情熾烈,將內心糾結的情感體驗寫得很徹底,文字靈活。而陳的這首愛情詩在大膽中略顯收斂,感性的情緒之外有理性的梳理。詩歌形式上講究格律,每節押韻,很有節奏和韻律感。

新月詩派是中國新詩史上活動時間最長,有鮮明藝術特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並在創作實踐中取得了很高成就的一個重要詩派。陳夢家是後期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新月詩刊上最活躍最重要的年輕詩人。陳夢家出生在一個宗教家庭,1928年,他結識了徐志摩,徐志摩很賞識他,不久就在徐志摩的推薦下發表第一篇作品《那一晚》。1931年1月,《夢家詩集》問世.1931年7月,應徐志摩之邀赴上海,負責編選新月詩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詩選》。他在這部詩選集的《序言》中,從新詩發展史的角度,總結了新月詩派的藝術理論,和徐志摩的詩歌理論一脈相承。1934年1月,陳夢家的詩集《鐵馬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36年3月出版了《夢家詩選》。詩歌的藝術特色:
一、感傷的幻想和夢
這是陳夢家前期詩創作的一個顯著特點,他與現實很少關涉,更多的是抒寫了對於人生的感受和哀嘆,對愛情的歡喜驚訝和憂愁,或者是瞬間心緒的捕捉。雖然這些詩表現的是單純的感情,但並不淺陋,在感傷之外蘊有真摯,給人以心靈久遠的美的穿透,這在新詩情感的彰顯上,很有藝術獨創性。
《那一晚》是陳夢家最早公開發表的一首詩。寫對以往愛情體驗的追憶,也有對自己以往的幼稚和怯懦的遺憾自責「那一晚天那樣暗那樣靜,/只有我和你身偎身那樣近。/天曉得我不敢說我愛你,/平不了這亂跳的心。那一晚是一生難忘的錯恨,/上帝偷取了年青人的靈魂。/如今我一萬聲說我愛你,/卻難再挨近你的身。」如果把這首詩和徐志摩的《枉然》比較,風格明顯不同。徐的詩感情熾烈,將內心糾結的情感體驗寫得很徹底,文字靈活。而陳的這首愛情詩在大膽中略顯收斂,感性的情緒之外有理性的梳理。此外,詩歌形式上講究格律,每節押韻,很有節奏和韻律感。這和前期新月派理論主張是一致的。
三十年代,年僅十九歲的陳夢家發表詩論《詩的裝飾和靈魂》,宣告了指導他詩歌創作的完整的藝術主張。在這篇詩論中,他將詩的成分,「簡要的從其性質分為兩種: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韻律,一是內在的精神,就是詩感。」形式方面,他主張「用美術和音樂的調配生出美感,襯托詩的靈魂,也就是詩的精神。並且他認為,詩的精神比形式更加重要。同時,他覺得在內容上要有哲學意味滲透在裡面。和新月派多數詩人所不同的地方,陳夢家的詩歌里滲透著豐厚的哲學意蘊。
二、豐厚的哲學意蘊
《一朵野花》只有八行,看上去很好理解,實際上有豐富的內涵。「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一朵野花」在天地自開自落,寄託了詩人對於人生、社會等方面的體驗和思考。通過野花意象的抒寫,詩人回顧和審視了昔日的自我。這野花是自在的和聰明的,同時又是渺小的和無所作為的,全詩富有哲理。《一朵野花》是謳歌生命的最早的作品。
再來看另一首《十月之夜》:「十月的夜晚,天像一隻眼睛,/孤雁,是她的眉毛;/從天上掉下一顆眼淚,是流星/沉在大海里—一息翻花的泡。那一瞬間的消失,我覺得/一閃,還給了深藍;/生命給我的贊美受著驚駭,/像有著聲息摸索我的窗檻。」(《十月之夜》
首先,這首詩歌的比喻非常奇特。把夜晚的天比作一隻眼睛,深邃而神秘;孤雁比作眉毛;流星比作一顆掉下的眼淚,「沉入大海」,出現「一息翻花的泡」。寫到這里很有畫面感,這首詩描寫了我對一瞬間生命現象的獨特感受:流星的出現只是一瞬間,但是這「一瞬間」卻給詩人內心莫大的觸動,使詩人受著「驚駭」。生命是美的,同時也是神秘的。整首詩想像豐富,內涵豐富,引發了我們對生命、時間的思考。另外,陳夢家的詩里還有一種宗教情懷和意識。這是他與其他新月派詩人不同的一個地方,在這里我就不詳細敘述了。
三、後期詩風的轉變
陳夢家後期開始關注現實,情緒有了變化,不再過分的傷感,《鐵馬集》就是代表。1932年1月到2月,陳夢家投身十九路軍在上海南翔的抗日前線。當時軍部下令居民遷離戰區,難民蜿蜒數十里,遠看去好似一條黑線。無歸的老小在雨雪下行走,詩人目睹了這一場景,寫下了《哀息》一詩。「三十里長密集的一條黑線,/遠遠像一條河在黑夜裡流,(笨重的韻節踩落在鐵路上)/流響著他們中心的憂患:/「走啊!走啊!誰教我們這樣的?」這首詩反映現實,深沉凝重。和之前的詩歌風格有所不同。詩人沒有單純的控訴戰爭的殘酷,而是從更高的意義上引發我們對戰爭的思考。形式方面,詩歌結構整齊,節奏感很強。
綜上所述,陳夢家的詩歌的審美價值主要體現在:一,追求詩歌的內在意蘊美。二,構思精巧,想像豐富,比喻新奇。三,強調格律和情緒相契合。不是單純的強調格律,這種韻律和詩歌的情緒相配合的,這和新月詩派所倡導的格律詩論是一致的。

陳夢家(1911~1966)曾使用筆名陳慢哉, 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1911年4月16日出生於南京,祖籍浙江省上虞縣。父親陳金鏞曾長期任上海廣學會編輯。

第一階段

陳夢家自幼在那種多子女的家庭扭轉與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中長大,系由他在南京匯文女中任教的三姊陳郇磐撫養成人。他自幼喜讀古詩,尤其是唐詩。五歲到南京四根桿子禮拜堂附設的小學讀書。八歲那年,父親遭仇敵誣陷,被趕離了神學院,舉家遷居上海,他改進聖保羅小學。1920年春,他隨其三姊回南京,第二年升入中學。顛簸在社會風浪中的上層知識份子小康家庭的生活環境、傳統文化的影響與教會學校中歐美文化的教育,造就是陳夢家充滿矛盾的思想、氣質與個性。
1927年夏,他高中尚未畢業,就考入南京"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後改名"中央大學")法律系。這時他正做著一個十六歲少年的天真的夢。他是這樣描繪他當時的生活的,作為這些夢之花的結果的,則是一些自由體的小詩。就在這時,他遇到了在中央大學任教的與。從此,他的生活道路已註定與這兩位老師的影響緊緊聯系在一起了。
聞一多1927年秋到中央大學任外文系主任,教授英美文學,陳夢家常去聽課。聞先生講授的英美浪漫主義詩歌與詩歌格律化理論深深打動了這位少年詩人的心。聞一多對這位天資聰穎的學生尤為器重,曾屢次對朋友稱道,師生結下了終生之誼。1928年起,陳夢家在創作中"開始以格律束縛自己",這些詩"有個相似的外貌:它們都屬於一個節奏,它們都切劃得一般整齊。"(《〈夢家存詩〉自序》) 1928年秋,聞一多離開中央大學。次年,徐志摩應中央大學校長張君謀之聘,任外文系教授,講授歐美詩歌。陳夢家的才華得到徐志摩的賞識,詩作《那一晚》由徐志摩推薦,以"陳漫哉"的筆名揭載於《新月》月刊2卷8號上,這是他首次公開發表作品。陳夢家當時的創作,受徐志摩那種用"圓熟的外形,配著淡到幾乎沒有的內容"(茅盾:《徐志摩論》)的詩風影響甚深,也有一些詩是模仿聞一多的(如《葬歌》模仿《也許》)。他的詩雖兼具聞詩格律謹嚴與徐詩輕俏流麗之長,但當時他藝術修養上沒有徐志摩那樣精深的西方文學的造詣,思想意識上一時也缺乏聞一多那種對祖國的強烈政治責任感,"所作卻都似微弱的幽幽的恍如海上的聲音"(《〈瑋德詩文集〉跋》),給人以輕渺、空疏之感。
1929年夏,安徽桐城人、方苞後裔方緯德進中央大學外文系學習英國文學,與陳夢家結為詩友。1930年前後,以他們為核心,集合了一批青年詩人。同時,陳夢家的同學梁鎮、沈祖牟等人也由徐志摩推薦,常在《新月》月刊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南京詩人群的形成,成為後期新月詩派的先聲。
受聞一多、徐志摩詩歌理論的影響,1930年1月,年僅十九歲的陳夢家在《國立中央大學半月刊》1卷7期上發表詩論《詩的裝飾和靈魂》,宣告了指導他詩歌創作的完整的藝術主張。
首先,他認為詩就其本質來說,"是美的文學",即"詩應當是可以觀賞的歌詠的思味的文學",因此,"詩必須具有其獨具之形象與靈魂。"
其次,他將詩的成分,"簡要的可從其性質分為兩種: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韻律,""一是內在的精神,就是詩感。"在詩的形式上,他主張"用美術和音樂的調配,便因美觀的格式與和諧的音韻所生出的美感,襯托'詩的靈魂'。"同時他又指出:"詩的靈魂--就是詩的精神--應當較之外形的修飾更其切要。"詩在內容上"不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與感慨,更其要有哲學意味。"
最後,在風格上,突出地強調"詩,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韻,自然的感情",要"哲學意味溶化在詩里。"
陳夢家的新詩理論,糾正了前期新月詩派偏於強調形式因素的傾向;承認"詩感的來臨是因於內心接受外物印象的擊應";在詩美學與新詩藝術規律上,繼承了前期新月詩派"使詩的內容及形式雙方表現出美的力量,成為一種完美的藝術"(於賡虞:《志摩的詩》)的主張,並作了更為深入有益的探討。但他在詩歌創作的根本問題、即創作目的與創作動力問題上,宣揚"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這較之前期新月詩派用詩歌藝術表現"我們這民族這時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徐志摩:《〈詩刊〉並言》)的認識大大後退了一步。陳夢家的這種反功利主義的藝術觀顯然是與他的老師徐志摩思想的影響分不開的。大革命失敗後,在思想與創作上,徐志摩由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單純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懷疑的頹廢。"(徐志摩:《〈猛虎集〉自序》)雖然他對國民黨新軍閥的獨裁統治有所不滿,卻同時又藉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歸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態度》),寫下如《西窗》這樣的攻擊革命文學運動的詩歌。這正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十年內戰時期政治立場的反映。陳夢家當時身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與徐氏時相過從,頭腦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記,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後面亦步亦趨地宣傳反功利主義的藝術觀,攻擊"所謂革命的新詩是變為無次序的無音韻的雜亂的煩囂的呼聲"(陳夢家:《詩的裝飾和靈魂》),這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因素的。
然而,三十年代初,激烈動盪的社會環境使身居於深牆大院高等學府內的陳夢家面前,也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0年初,陳夢家寫下《秦淮河的鬼哭》一詩,描繪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恐怖陰森的畫面。詩人蟄伏在內心深處的愛國心驅使他懷著"一束隱憂"從"年青人的頹廢病"中回眸視悲慘的現實人生。然而,他的教養、他所生活著的社會圈又常常使他沒有勇氣去進一步正視這個丑惡的、凄涼的社會。他不得不"再去做夢",在詩苑裏"幻想"和"徘徊"(見《五月》)。陳夢家這種精神狀態,是後期新月詩派中一大批中上層小資產階級詩人思想傾向的代表。
1931年是陳夢家文學活動最為繁忙的一年。早在1930年初夏,他就與方令孺、方緯德商議,擬繼當年《晨報副刊》的《詩刊》後,再辦一個《詩刊》。是年的7、8月間,因父親患病,陳夢家來到上海,把南京詩人的建議告訴了徐志摩,得到贊同。徐志摩立即發信徵稿,與陳夢家籌備《詩刊》。1930年冬《新月》3卷之號刊出《詩刊》廣告,宣布"我們幾個《詩刊》的舊友想多約幾個對詩有興味的新友再來一次集合的工作。"1931年1月20日,由徐志摩主編、陳夢家擔負實際編輯工作的《詩刊》季刊在上海以"詩社"名義出版,撰稿人除聞一多、徐志摩、饒孟侃等前期新月詩人和南京詩人群成員外,還有林徽音、卞之琳、、曹葆華等新加入的北京青年詩人,標志後期新月詩派的正式形成。而在這一過程中,年齡還不到二十歲的陳夢家已成為新月詩派的一員主將。
同月,陳夢家的第一部詩集《夢家詩集》由新月書店出版,書很快銷售一空。不少雜志發表了書評,連廣東汕頭一家不太知名的刊物《濱海文藝》都發表了專論,使陳夢家的詩名大噪。1931年7月,《夢家詩集》增選後再版發行。
這一時期,陳夢家還曾創作過一些散文與小說。他所作的中篇小說《不開花的春天》,1931年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小說用書信的形式敍述一對青年的愛情故事,曲折地反映了陳夢家苦悶的內心世界。
1931年夏,陳夢家畢業於中央大學,獲得律師執照,從南京小營移住市郊蘭家莊。7月,應徐志摩之邀赴上海,住天通庵,負責編選新月詩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詩選》。陳夢家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選出前、後期新月詩派主要詩人的代表作共十八家八十首,把這些處於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社會地位與政治思想傾向的詩人在藝術流派的體繫上聯系起來。他在這部詩選集的《序言》中,從新詩發展史的角度,總結了新月詩派的藝術理論,指出新詩十多年來的成績猶如長江的涓涓的水源,尚"在山澗裏悄悄走著生命無窮的路",而新月詩派"自己相信只是山澗中一支小小的水",在"忍耐的開辟新的路子。"並表示"主張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差不多是我們一致的方向","態度的嚴正又是我們共同的信心。"他的這些理論主張未出徐志摩藝術思想的巢臼。
1931年9月,徐志摩將《詩刊》交予陳夢家主編。11月19日,這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詩哲"在濟南附近的黨家莊觸山墜機身亡,導師的臨終遺言與悲劇性的命運引起陳夢家內心的震動和深沉的思索。他在徐志摩逝世後的第四天,創作了新詩《致一傷感者》,批判了感傷主義的思想情緒:傷感在窮人是一件奢侈的事,/快樂在人手上,也在人心上。/--世界不全是壞的。
不久,陳夢家在其主編的《詩刊》第4期《敘語》中對後期新月詩派創作的"題材走到今天太狹隘了"的現象深為不滿,表示"很想把新詩的內容更要擴大"。這一些,預示了他創作思想轉變的資訊。
第二階段
1932年1月,陳夢家編完了老師徐志摩的遺稿《雲游》集,整理了自己19丑年夏季後的詩稿,結集為《鐵馬集》,便毅然停辦了後期新月詩派的刊物《詩刊》,結束了交織著迷惆與痛苦的學生時代。
正當陳夢家規劃自己未來生活的時候,"一·二八"戰爭爆發了!十九路軍在上海抵抗日寇的隆隆炮聲震醒了深埋在詩人心底的熾熱的愛國主義激情。戰爭的第二天,他即與同學劉啟122旅旅部,參加抗日宣傳工作。陳夢家等人隨122旅旅部自南翔經劉行、嘉定、楊行、顧家宅、真如、大場一線向蘊藻濱前線挺進。2月1日軍隊進駐南翔鎮時,陳夢家在車站佇立三天三夜,目睹無家可歸的婦孺老幼在雨雪中踉蹌行走,滬寧線上的難民行列婉蜒長達數十裏。他心如刀絞,寫下《哀息》一詩,發出"誰教我們這樣的?"的責問。2月13日,部隊在季家橋與日寇雪中大戰。122旅第5、6團任前鋒,與敵寇肉搏終日。陳夢家等親臨火線,搶救傷患。他看到勇敢的中國士兵們在彈雨中無畏地沖殺,掛彩的傷患染成了
血人,有的戰士犧牲時仍保持著托槍瞄準的姿勢。田野上到處是抗日誌士的新墳。在戰士墓前,陳夢家寫下了動人肺腑的悲壯詩篇--《在蘊藻浜的戰場上》:在蘊藻浜的戰場上,血花一行行/間著新鬼的墳墓開開在雪泥上:/那兒歇著我們的英雄--靜悄悄/伸展著參差的隊伍--紙幡兒飄。/蒼鷹,紅點的翅尾,在半天上吊喪。現在躺下了,他們曾經挺起胸膛/向前沖鋒,他們喊殺,他們中傷,/殺了人給人殺了,現在都睡倒/在蘊藻浜的戰場上。交給你,象火把接著火,我們盼望,/盼望你收回來我們生命的死亡!/拳曲的手握緊炸彈向我們叫:/那兒去!那兒去!聽我們的警號!/拳曲的手煊亮著一把一把火光/在蘊藻浜的戰場上。
他還在季家橋前線用民歌的風格寫下《老人》一詩,描繪農民對故上的熱愛。這些在抗戰前線寫下的史詩般的作品,是"一·二八"事變珍貴的實錄。詩人在構思時"有意擺脫所有形式的羈絆"(《〈夢家存詩〉自序》),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標志陳夢家新的創作階段的開始。
2月下旬,陳夢家從淞滬前線返回上海。3月,應聞一多先生之邀到青島大學任聞先生的助教,並在聞先生的指導下,開始研究甲骨文。4月,陳夢家修改他在淞滬前線所寫的詩,結集為《陳夢家作詩在前線》。
他在青島寫下的詩,如《海》、《小詩》,已完全脫開格律化的巢臼,另闢蹊徑。他後來談到其創作前期的格律化新詩時說:"有人認為這就是我的好處,是錯了。""這把鎖壓壞了我好多的靈性,但從這些不自由中,我只掙得一些個造字造句的小巧。"(《〈夢家存詩〉自序》)在創作實踐上,前期新月詩人大多初期作品形式自由,後來慢慢走上格律化的路,後期新月詩人如陳夢家、方緯德則大半是初期作品格律謹嚴,後來邁向形式自由的路,這個文學現象表明新月詩派形成和解體的過程。年青一代新月詩人紛紛感受到脫離社會現實嘗試形式上的實驗是條絕路,各自努力探索新詩發展的新途徑。
1932年夏天,聞一多與陳夢家相繼離開青島去北平。臨行前師生登上泰山,敞襟臨風,飽覽祖國山川的秀色,這在陳夢家的心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9月,聞一多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陳夢家也由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教授劉廷芳推薦,到該院學習。後為院長趙紫宸所望重,並與其愛女趙蘿蕤女士締給良姻,成為終生的知友與伴侶。
1932年10月,日寇的侵略魔爪已伸向關內,整個華北處於危急之中。是月22日,陳夢家應邀在北平青年會南廳發表題為《秋天談詩》的講演。在講演時陳夢家大聲呼籲:"讓我們個人的感情漸漸溶化為整個民族的感情,我們的聲音化作這大群人哀泣的聲音,不只是哀泣,還有那種在哀泣中一聲復興的願望。"
1933年初,日寇的鐵蹄終於踐踏在熱河的土地上,陳夢家義憤填膺,決心自行出榆關到前線為保衛祖國效力。1月13日,方緯德、瞿冰森等同學在北平東城燈市口燕京校友會召開歡送會。次日淩晨,陳夢家離北平經古北口奔赴塞外。途中目睹奇麗峻偉的塞北風光,愛國的赤子之情油然而生。他根據那時的觀感所作的《古北口道中》、《承德道中》等詩篇,詩風雄闊奔放,別是一番氣象。
1933年3月初,由於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熱河不戰而失,整個華北處於危急之中。陳夢家滿腔的報國熱忱付諸東流,他悲憤地從前線返回北平。是年9月,他到安徽蕪湖任廣益中學的國文教員,住在獅子山青陽廬。在蕪湖陳夢家創作了兩部氣勢磅礴、構築宏偉的抒情長詩《往日》與《泰山與塞外的浩歌》,達到了他詩歌創作的頂峰。《往日》是用長詩形式回顧自己經歷的作品,分《鴻蒙》、《昧爽》、《陸離》三章,風格奇幻瑰麗,多姿多彩,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力作,顯示了詩人過人的才氣。八百行的長詩《泰山與塞外的洽歌》更是新詩苑中的一朵奇葩。火焰般迸噴的愛國主義激情如崩雲裂岸的浩盪大江奔瀉於一氣呵成的湍急的詩行間,令人目不暇接。
此詩蒼涼悲壯,論者以為兼有"李白詩中的涵養"和"岑參邊塞詩的氣魄"。它是作者回顧當年在山東登臨泰山與出塞抗敵時的觀感而作。它與同時所作的《西山野火》、《黃河謠》等愛國主義詩篇不愧為我國新詩史上的佳作!
1934年1月,陳夢家的詩集《鐵馬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同月,陳夢家赴北平為燕京大學研究院研究生,專攻古文字學。這時他的主要精力已移向學術研究,但課餘常在津、滬《大公報》的文藝副刊及《文藝月刊》、《新詩》月刊等報刊上發表詩作。他後期的詩作,詩風老成,技巧純熟,但已失卻了前一階段的激情,表現一種"想在百袖衣上捉蝨子,曬太陽"(《小廟春景》)的閑適自如的意趣。1935年8月,陳夢家從他歷年所作的100餘首詩中精選出23首,結集為《夢家存詩》,以作為其"七年寫詩的結賬"。他在詩集的《自序》中總結了自己創作道路的成敗得失,傾訴了自己心目中的審美理想。然而,詩人不久即放下了他的詩筆,使我們無以領略他心中所盤旋的詩美的極致了。
第三階段
陳夢家在藝術上的成就,一直為文學史家們所稱道。陳夢家自稱最歡喜抒情詩,他的主要藝術成就確在抒情詩上。在創作中,他首先著力的是塑造特具個性的抒情形象。綜觀陳夢家的詩作,可以體味到一個飄逸的虔誠的青年詩人的總體形象。
每個作家都在他的創作中實踐他的美學追求,詩歌這種精緻的文學形式尤為集中地體現了作家的審美理想。穆木天說陳夢家的詩"好如一片秋空,具有著靜閑的優然的美。"(《〈夢家詩集〉及〈鐵馬集〉》)確實道出了它的審美特徵。閱陳夢家的詩,處處感受到一種純練而質朴的美。陳夢家的詩意境和風格雖淡如輕煙,"卻不陷於一看興盡的境地"(希雋:《論〈夢家詩集〉》),給人無窮的回味。他的詩具有豐富的哲學意味與深沉的內蘊。
陳夢家的詩歌創作,無論在藝術思想還是表現手法上都受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甚深。他尤為推崇布萊克那種"在簡易的外表後面隱藏著深刻的人生見解"的詩風(見阿尼克斯特:《英國文學史綱》)。對於布萊克詩中所彌滿的那種略帶神秘感的哲理情趣,陳夢家也深得其中三味。英國詩人霍思曼好在結尾處出奇制勝、造成餘味無窮的藝術效果的所謂"戲劇的拂拭"的技巧,以及布萊克用重迭復遝的詩句表現情感的手法,都被陳夢家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顯示了他的藝術造詣。
陳夢家在三十年代的詩名很大,曾與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1936年在倫敦出版的第一部英語版的中國新詩選本--《中國現代詩選》中曾選入他的詩。陳夢家評論徐志摩在新詩史上的歷史貢獻時說:
在這小小十年中,志摩先生盡了他的力在創造新詩的風格,並介紹西洋的詩歌……不光是詩的形式,就在內容上他主張溶合一切,讓詩代表時代或民族不可錯誤的聲音,也成為一個人靈魂真實的歌唱。(《(詩刊)敘語》)
陳夢家對新詩的貢獻也是在這些方面。但正如臧克家所評價陳夢家的:"他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輕,高才,缺乏的是實生活,是人生艱苦的磨煉。"(《我的詩生活》)因而他的歌喉始終沒有融人大時代的群眾的合唱中。
1936年9月,陳夢家獲碩士學位,留燕京大學中文系任助教,從此全力專注於中國古文字學、古史學的研究。在聞一多先生的指導下,不少後期新月詩人如孫毓棠、俞大綱、孫洵侯都由詩人成為學者,走上同一條路,這決不是偶然的巧合或興趣的轉移,而是出自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誠如聞一多先生所自述的:要當"殺蠢的芸香","因為經過十餘年故紙堆中的生活,我有了把握,看清了我們這民族,這文化的病症,我敢於開方了。"(《給臧克家先生》)這也是陳夢家所孜孜以求的。
考古學家陳夢家
1937年7月,抗戰爆發,陳夢家由聞一多先生推薦,到長沙清華大學教授國文。是年秋,赴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1944年秋,經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和清華大學金岳霖教授介紹,到美國芝加哥大學講授中國古文字學,1947年夏,曾歷游英、法、瑞典、丹麥、荷蘭等國。他在國外以極大的愛國熱情與驚人的毅力,備嘗艱辛,致力於收集流散於歐美的我國銅器資料。1947年秋,他拒絕別人勸他留住美國的要求,毅然啟程回歸祖國,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1952年,轉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並兼任考古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考古學報》編委、《考古通訊》副主編。解放陳夢家先生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投身教學和研究工作,在古文字學、年代學和古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在國內外贏得很大的聲望。他業餘與詩人郭小川、艾青等時相過從,並寫過文藝短評與詠物寫景的小詩,很受讀者歡迎。
陳夢家詩詞摘錄
陳夢家的詩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
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藐小,
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
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❸ 哪裡能買到王端停寫的少林內勁一指禪全集

歡迎前來淘寶網實力旺鋪,選購【包郵】少林內勁一指禪氣功(初高級功法),該商品由小峰山上168店鋪提供,有問題可以直接咨詢商家
《少林氣功內勁一指禪功法(王瑞亭)_養生術書籍.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少林氣功內勁一指禪功法(王瑞亭)_養生術書籍.pdf(262頁珍藏版)》請在周易易學書店|道易五術書社上搜索。
內勁一指禪功法,是我國福建少林寺獨占的練功術.它歷經數百年十幾個朝代的提練,充實,成為武林界推許的上乘功法.它差別於一樣平常的少林動功,也差別於一樣平常的禪林靜功.而是一派包含動功,靜功,競技,技擊等功法的奇特流派.內勁一指禪功法繁多,鍛煉辦法也奇特.它能疏通經絡,調治人體的氣血,使之到達陰陽平衡,臟腑和諧,從而起到防病祛病,健身延年,精,氣,神,力合一的作用.堅持練此功法,功底隨常常間而深厚.不但能夠外氣內收積貯內勁,而且能夠內氣外放為患者導引治病.內勁一指禪的內勁,是人體運動的能量;是性命運動的物質底子;是人體蘊藏在人體內的潛力.禪,是梵語,即穩固止息雜慮的意義.一指,是指在練功歷程中,必須加上一個特別的,重要因素性的鍛煉辦法,即十個手指與十個足趾有體系,有紀律的按動和撥動的鍛煉.十指與十趾,分別為人體十二端莊的出發點或末了,手指的板動和足趾的按動,不但能夠積貯內勁,調治開釋內勁,而且還淺易了功法,收縮了練功的時間,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成效

❹ 求有關林徽因的所有書

林徽因代表作有《你是人間四月天》;

小說:《九十九度中》、《窘》,

詩:《林徽因詩集》(1985年)、《那一晚》、《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個夏夜》、《笑》、《深夜裡聽到樂聲》、《情願》;

《一天》、《激昂》、《晝夢》、《瞑想》等詩篇幾十首;

話劇:《梅真同他們》;

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陽光》等。

其他作品:《惟其是脆嫩》、《紀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蛛絲和梅花》、《九十九度中》、《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窗子以外》、《城樓上》、《紅葉里的信念》。


(4)徐志摩pdf擴展閱讀

林徽因

在民國時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藝比蕭紅和張愛玲等顯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際遇也更幸運。

她不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成就斐然。

她幾乎標志一個時代的顏色,出眾的才,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築學家的科學精神和作家的文學氣質糅合得渾然一體。

她的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不僅有嚴謹的科學內容,而且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和贊美祖國古建築在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而在文學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築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詩中,就以古塔檐邊無數風鈴轉動的聲音,比喻笑聲的清脆悅耳,直上雲天,既貼切,又新穎,別具一格。

由於她兼通文理,在建築學和文學創作上都顯露出驚人的才華,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譽,被列入當時出版的《當代中國四千名人錄》。

❺ 一生要讀的100本中國名書有哪些

《一生要讀知的100本中國名書》《尚書》《周易》《春秋》《老子》《詩經》《論語》《爾雅》《孟子》《荀子》《莊子》《孫子兵法》《楚辭》《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淮南子》《史記》《周禮》 《九章算術》 《論衡》 《漢書》《古詩十九首》《針灸甲乙經》《搜神記》《抱朴子》《陶淵明集》《文心雕龍》 《詩品》《水經注》《文選》《顏氏家訓》《齊民要術》《三十六計》《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通典》《歷代名畫記》《資治通鑒》《東坡集》《通志》《四書章句集注》《三字經》《宋史》《文獻通考》《西廂記》《三國演義》《琵琶記》《水滸》《永樂大典》《本草綱目》《西遊記》《陽明全書》《焚書》《元曲選》《金瓶梅》「三言二拍」《徐霞客游記》《牡丹亭》《農政全書》《王季重集》《天工開物》《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長生殿》《桃花扇》《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文解字注》《文史通義》《曾國藩家書》《藝概》《大同書》《人間詞話》《清史稿》《中國歷史研究法》《沉淪》《吶喊》《女神》《徐志摩詩全編》《子夜》《駱駝祥子》《雷雨》《金粉世家》《激流三部曲》《上海屋檐下》《圍城》《吾國與吾民》《青春之歌》《紅岩》《鹿鼎記》《萬曆十五年》《美的歷程》《活動變人形》

閱讀全文

與徐志摩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查看手機谷歌伺服器地址 瀏覽:191
python操作zookeeper 瀏覽:705
蘋果手機dcim文件夾顯示不出來 瀏覽:430
如何壓縮文件夾聯想電腦 瀏覽:583
程序員的學習之旅 瀏覽:440
apkdb反編譯 瀏覽:922
雪花演算法為什麼要二進制 瀏覽:825
在文檔中打開命令行工具 瀏覽:608
android圖標尺寸規范 瀏覽:369
python實用工具 瀏覽:208
流量計pdf 瀏覽:936
科東加密認證價格 瀏覽:532
dos命令讀文件 瀏覽:996
成為程序員需要什麼學歷 瀏覽:672
pdf農葯 瀏覽:228
canal加密 瀏覽:497
日本安卓系統和中國有什麼區別 瀏覽:137
linux命令行修改文件 瀏覽:838
從編譯和解釋的角度看 瀏覽:649
徐志摩pdf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