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朗道:一個二流的物理學家
在科學的歷史長河中,有一位天才物理學家的名字熠熠生輝,那就是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他的傳奇人生始於4歲識字的早慧,13歲便掌握了微積分,19歲便以一篇引入「密度矩陣」理論的論文震驚學術界。1929年,21歲的他獲得了副博士學位,歐洲的學術之旅尤其在哥本哈根的熏陶下,他的「朗道抗磁」理論和「朗道能級」理論得以深化發展。
朗道對物理學的評級體系獨樹一幟,他將玻爾、薛定諤這樣的量子力學奠基人歸為一級,而愛因斯坦被他評為半級。他自評2.5級,但合作論文的卓越貢獻使他晉升為二級。然而,朗道的傲慢性格和打分定工資的管理方式,卻讓他在同事間積累了不滿。1938年,一場冤假錯案將他與間諜嫌疑相連,最終在卡皮查的營救下,他一年後重獲自由。出獄後,他的專注與堅持,使他在凝聚態物理學領域取得了突破,被譽為這一領域的開山鼻祖。
朗道的教學風格嚴厲且獨特,他的「朗道十誡」成為了對學生培養的重要准則。栗弗席茲的翻譯失誤曾引起一笑,他用畫作比喻教學,甚至在50歲生日時以諷刺的方式激勵學生提高學識。他的討論班要求嚴格,對論文的嚴謹程度甚至到了挑剔列印錯誤的地步。沙皮羅因未能滿足朗道的直覺而錯失諾貝爾獎,但朗道卻在此後提出了「CP聯合守恆」這一重要理論。他的「理論物理教程」——「朗道十卷」,影響了整個物理學界,成為一代代科學家的必讀之作。
林想追隨朗道深造,郝柏林曾保證他能通過理論物理的最低標准。然而,朗道的親自測試卻對郝柏林提出了嚴峻挑戰。盡管面臨郝柏林的車禍事故,物理界全力援助,朗道在康復後雖記憶受損,但幽默的性格猶在。1962年,朗道因液氦理論的重大貢獻,諾貝爾獎的授予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肯定,也是對他的補償。在莫斯科科學院醫院接受榮譽,手術後,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在那裡離開了人世,長眠於新聖女公墓。
朗道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輝煌,他的故事在科學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貢獻、他的教育理念,以及他那獨特的評級體系,都構成了他豐富而多彩的人生畫卷。更多關於朗道的詳細生平和評價,可參閱相關文獻,去探尋這位二流物理學家的非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