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命令有好多啊,你剛開始學,不用特意的去記,用到什麼學什麼就好了。 當然非要列舉,下面列舉的100條,是來自網路經驗上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Linux常用命令大全100條:
1,echo 「aa」 》 test.txt 和 echo 「bb」 》》 test.txt
//》將原文件清空,並且內容寫入到文件中,》》將內容放到文件的尾部
2,chmod go+w -R /home/zhangy //給組用戶和其他用戶添加寫的許可權
3,tar -tzvf test.tar.gz //列出歸檔內容
4, -ah //查看文件列表大小
5, -sh //查看所有文件的大小總和
6,echo 『1+2』|bc -l //數學運算
7,uname -a //查看linux內核等的一些信息
8,badblocks -s /dev/sda //壞道掃描時顯示進度
9,time command //查看命令的運行時間
10,ls -lrt //按時間的倒序排序
11,rsync -P //同步時顯示進度
12.history -c //清楚歷史命令
13,cd - //返回上次目錄
14,tree //顯示目錄樹
15,umount -n /mnt/hda2 //強制卸載
16,echo ~/ //顯示用戶的home目錄
17,echo $[5*5] //算術運算
18,echo $((5*5)) //算術運算
19,eval ls;ps aux|grep httpd //這二個命令都能執行
20,free -m //有MB為單位顯示內存
21,uptime
//顯示系統已經運行了多長時間,它依次顯示下列信息:現在時間、系統已經運行了多長時間、目前有多少登陸用戶、系統在過去的1分鍾、5分鍾和15分鍾內的平均負載
22,加法運算
[root@krlcgcms01 mytest]# let a=34+3;
[root@krlcgcms01 mytest]# echo $a;
23,export //查看所有環境變數
24,echo $PATH //查看單個變數
25,cmp file1 file2 //文件內容比對
26,clear //清屏
27,echo 23423 |awk --re-interval 『/[0-9]{3,}/』 //如果不加re-interval的話,不顯示
28,cal //得到一個整齊的日歷格式
29,wc -l //統計行數,wc -w 統計單詞
30,echo 「AaDCbd23」 |tr 「[A-Z]」 「[a-z]」 大寫變小寫,echo 「AaDCbdc23」 |tr -c b-d =
將b-d之外的字元串替換成=
31,echo 「ADSF」 | iconv -f UTF8 -t GBK //把字元由utf8轉成gbk
-f是from和簡寫,-t好像terminal的簡寫
32,cat -n file //內容的前面會顯示行號
33,chattr +i file //只讀,root用戶也沒法對其進行修改
34,lsattr file //查看文件屬性
35,cat /etc/passwd |awk -F: 『{print $1}』 //查看系統中所有用戶
36,cat /etc/group //查看系統中所有的組
37,groups //查前當前用戶所在的,所有組
38,usermod -g 組名 用戶 //這種方式是覆蓋的方式,用的時候要小心,如果用戶A性於mysql usermod -g php
mysql這樣的話只屬於php了
39,usermod -G 組名 用戶 //這種方式是增加的方式,如果用戶A性於mysql usermod -g php
mysql這樣的話,mysql就屬於2個組了
40,bc //進入數學計算中去
41,umask 003 u許可權是7,g許可權是7,其他用戶是4,也就是774,777-003=774
42,mkfs -t vfat /dev/hda6 //將移動硬碟裡面的一個分區格式化成vfat格式
43,mount /dev/cdrom /media/cdrom //掛載cdrom
44,getent group 532 //通過組ID,來查找組信息
45,last //登錄成功用戶記錄
46,lastb //登錄不成功用戶記錄
47,mp -S /dev/sda2 //查看一下要備份/dev/sda2所要的容量
48,mp -0j -f /dev/hda2/sda2_bak.mp.bz2 /dev/sda2 //將sda2進行備份並壓縮
49,restore -t -f /dev/hda2/sda2_bak.mp //查看備份信息
50,restore -r -f /dev/hda2/sda2_bak.mp //還原備份
51,fc-list //查看系統中安裝的字體
52,find 。/ -type f -exec grep -q 「root」 {} ; -exec echo {} ;
//查找目錄下文件所包涵的字元串
53,vmstat 5 //每5顯示一下次系統信息,cpu,memory,i/o等
54,top 後 在shift + P 所佔進程的排序顯示
55,top 後 在shift + M 所佔內存的排序顯示
56,iptraf -g //查看各個介面的流量
57,ostat -d -x /dev/sda2 2 //用iostat查看磁碟/dev/sda2的磁碟i/o情況,每兩秒刷新一次
58, paste -sd 『|||n』 test //文件的每4行轉換成1行,並用|隔開
59,lsof -i :22 //知道22埠現在運行什麼程序
60,lsof -c abc //顯示abc進程現在打開的文件
61,lsof -p 12 //看進程號為12的進程打開了哪些文件
63,route //查看路由信息
64,ifup //開啟網卡
65,ifdown //關閉網卡
66,route del -net 172.168.0.0 netmask 255.255.0.0 dev eth0 //刪除
172.168這個網段
67,route add -net 172.168.10.0 netmask 255.255.255.0 dev eth0 //增加一個路由
68,netstat -tunl //列出監聽的網路服務埠
69,netstat -tun //列出已連接的網路服務埠
70,nmap -sP 172.30.4.0/24 //在這個網段內有多少用戶在我的主機上操作,一個不錯的安全檢查工具
71,vgdisplay //查看系統中的可用空間
72,lvextend -L+20G /dev/tank/part1 //向part1這個分區增加20G的空間
73,lvresize -L-10G /dev/tank/part2 //向part2這個分區減少10G的空間
74,pvdisplay //查看磁碟信息
75,mplayer -loop 10 /mnt/song/music/花兒開了.mp3 //循環播放10遍
76,pacman -S firefox -nd //nd去掉依賴
77,wget -c //斷點下載
78,chroot /mnt/ubuntu //改變根目錄到/mnt/ubuntu
79,ctrl+a //命令行下,游標稱動到開頭
80,ctrl+e //命令行下,游標移動結尾
81,cut -d: -f 1-4 test //用:分割文件,取分割後的1-4列
82,file /home/zhangy/test.php //用於查看文件的一些基本信息
83,touch test.txt //創建一個空文件 text.txt
84,htpasswd -cbd /usr/local/nginx/conf/authfile //創建訪問控制文件
85,df //查看磁碟空間,和當前的磁碟數
86,fdisk -l //查看所有磁碟數
87,alsamixer //進入後,m鍵可以實現靜音
88,killall httpd //把所有httpd進程殺掉
89,killall -9 mysqld_safe //有些進程超級用戶也停止不了,-9是強制刪除
90,mirror /mysql //下載mysql目錄
91,mirror -R /mysql //上傳mysql目錄
92,rmmod pcspkr //關掉tab提示音
93,modprobe pcspkr //開啟tab提示音
94,gpasswd -a zhangy wheel //將zhangy這個用戶添加到wheel這個組
95,dd if=/dev/zero of=/virtual/ubuntu.virt.img bs=1M count=4096
//創建一個4G的IMG鏡像
96,lspic //顯示pci設備
97,lsusb //顯示usb設備
98,history | less //less根more有點像,感覺less用著更舒服點
99,ln -s //如果忘了-s就變成硬鏈接了
100,tar zxvf test.tar.gz -C /home/zhangy //將內容解壓到指定目錄
Ⅱ linux全部命令
命令有幾千個
每個發行版的命令都不完全一樣
甚至有的命令在部分發行版中才會出現
Ⅲ 求linux基本命令
常用系統服務
============
acpi-support 高級電源管理支持
acpid acpi守護程序.這兩個用於電源管理,非常重要
alsa 聲音子系統
alsa-utils
anacron cron的子系統,將系統關閉期間的計劃任務,在下一次系統運行時執行。
apmd acpi的擴展
atd 類似於cron的任務調度系統。建議關閉
binfmt-support 核心支持其他二進制的文件格式。建議開啟
bluez-utiles 藍牙設備支持
bootlogd 啟動日誌。開啟它
cron 任務調度系統,建議開啟
cupsys 列印機子系統。
dbus 消息匯流排系統(message bus system)。非常重要
dns-clean 使用撥號連接時,清除dns信息。
evms 企業卷管理系統(Enterprise Volumn Management system)
fetchmail 郵件用戶代理,用於收取郵件
gdm gnome登錄和桌面管理器。
gdomap
gpm 終端中的滑鼠支持。
halt 別動它。
hdparm 調整硬碟的腳本,配置文件為「/etc/hdparm.conf」。
hibernate 系統休眠
hotkey-setup 筆記本功能鍵支持。支持類型包括: HP, Acer, ASUS, Sony, Dell,和IBM。
hotplug and hotplug-net 即插即用支持,比較復雜,建議不要動它。
hplip HP列印機和圖形子系統
ifrename 網路介面重命名腳本。如果您有十塊網卡,您應該開啟它
inetd在文件「/etc/inetd.conf」中,注釋掉所有你不需要的服務。如果該文件不包含任何服務,那關閉它是很安全的。
klogd 重要。
linux-restricted-moles-common受限模塊支持。「/lib/linux-restricted-moles/」文件夾中的模塊為受限模塊。例如某些驅動程序,如果您沒有使用受限模塊,就不需要開啟它。
lvm 邏輯卷管理系統支持。
makedev 創建設備文件,非常重要。
mdamd 磁碟陣列
mole-init-tools 從/etc/moles載入擴展模塊,建議開啟。
networking 網路支持。按「/etc/network/interfaces」文件預設激活網路,非常重要。
ntpdate 時間同步服務,建議關閉。
pcmcia pcmcia設備支持。
powernowd 移動CPU節能支持
ppp and ppp-dns 撥號連接
readahead 預載入庫文件。
reboot 別動它。
resolvconf 自動配置DNS
rmnologin 清除nologin
rsync rsync守護程序
sendsigs 在重啟和關機期間發送信號
single 激活單用戶模式
ssh ssh守護程序。建議開啟
stop-bootlogd 在2,3,4,5運行級別中停止bootlogd服務
sudo 檢查sudo狀態。重要
sysklogd 系統日誌
udev & udev-mab 用戶空間dev文件系統(userspace devfilesystem)。重要
umountfs 卸載文件系統
urandom 隨機數生成器
usplash 開機畫面支持
vbesave 顯卡BIOS配置工具。保存顯卡的狀態
xorg-common 設置X服務ICE socket。
adjtimex 調整核心時鍾的工具
dirmngr 證書列表管理工具,和gnupg一起工作。
hwtools irqs優化工具
libpam-devperm 系統崩潰之後,用於修理設備文件許可的守護程序。
lm-sensors 板載感測器支持
mdadm-raid 磁碟陳列管理器
screen-cleanup 清除開機屏幕的腳本
xinetd 管理其他守護進程的一個inetd超級守護程序
系統管理
========
一些細節
--------
Linux是大小寫敏感的系統,所有的命令、路徑、參數、變數……都區分大小寫
您可以使用TAB鍵補全您的命令,無論任何時候,多按幾次TAB總會有所幫助
Shell的功能鍵能夠協助您更高效的編輯命令,請熟悉其鍵綁定,盡量使用它
命令由命令名、分隔符、參數、操作對象構成
命令名標識命令的功能,例如cp()、mv(move)、rm(remove)……
有些命令包含一些子命令,您可以認為它的命令名由兩個單詞構成,例如「apt」軟體包管理系統:
apt-get install 安裝一個軟體
apt-get remove 刪除一個軟體
分隔符為空格,多個連續的空格視為一個空格,下面兩個命令相同:
cp a b
cp a b
有一些特殊符號也屬於分隔符,例如管道(「|」)、重定向(「>」、「>>」、「<」)、後台運行(「&」)、序列執行(「&&」、「;」)。使用這些符號時,您不需要再使用空格作為分隔符,例如:
ls -al|less
我們寫為以下形式,只是為了您更容易的閱讀它:
ls -al | less
參數可以精細調節命令的行為,以「-」引導,通常為參數名的首字母。許多軟體都可以使用「-h」參數來閱讀使用說明,例如:
apt-get -h
您也可以使用參數的全名,一般以「--」引導,例如:
apt-get --help
多數命令中,使用「-」引導多個字元,將會被視為多個參數,例如:
apt-get -help
系統會解讀為以下命令
apt-get -h -e -l -p
少數命令的參數,不需要以「-」引導,或者使用「-」引導參數全名,例如:
ps aux
/etc/init.d/gdm start
mplayer -loop xxx
當您需要對多個對象進行操作時,您可以使用空格分隔符將它們隔開:
touch 1 2 3 4 5 6
使用空格分隔的多個對象,視為一個整體,作為命令的一個操作對象:
mv 1 2 3 4 5 6 /home/
這個命令把「1 2 3 4 5 6」作為一個操作對象,移動到另一個操作對象,「/home/」目錄
遞歸表示在子層次中重復相同操作。例如遞歸復制某目錄,不但復制當前目錄及其下的所有文件;而且對當前目錄的子目錄,也進行遞歸復制的操作。
格式約定
--------
使用「[]」表示可選項,實際輸入為方括弧中的內容,例如
ls [-al]
ls是必須的,參數不需要以方括弧包圍起來。
使用「<>」表示必需項,實際輸入為尖括弧中的內容
使用「|」表示「或」,以「|」分隔的項目不能同時使用,例如
tar [-z|j c|x vf] <歸檔文件> [源文件]
參數通常緊跟命令名,除非必要,在命令格式中,我們通常省略它們
系統信息
--------
uptime
聯機信息-時間,顯示如下
11:27pm up 9 days, 7:12, 3 user, load average: 0.07, 0.12,0.14
當前系統時間 系統運行時間 當前在線用戶數 系統負荷 1分鍾前 5分鍾前 15分鍾前
w
聯機信息-已登錄用戶,顯示如下
01:04:10 up 1:34, 2 users, load average: 0.25, 0.16, 0.11
uptime 信息
USER TTY FROM LOGIN@ IDLE JCPU PCPU WHAT
user tty1 192.168.0.1 23:30 1:33 0.14s 0.12s -bash
用戶名 登錄方式 來源地址 登錄時間 發呆時間 資源佔用 當前任務
Tips:w [用戶名稱] : 顯示某一用戶相關信息
who
聯機信息,常用參數
-r 運行級別
whoami
顯示當前用戶名
last
最近用戶登錄信息
-<數字> 使用數字作為參數,控制顯示條目。例如
last -10 顯示10條紀錄
uname
系統信息
-s 內核名稱(默認參數)
-a 全部
-p CPU信息
-n 主機名
-r 內核發行信息(版本號)
-v 內核版本信息
date
顯示、設定系統時間
-u 顯示格林尼洛時間(UTC)
MMDDhhmm[[CC]YY][.ss] 設定時間,需要管理員許可權。例如: date 12292359
MM 月份 DD 天數 hh 小時 mm 分鍾 CC 年份前兩位 YY 年份後兩位 ss 秒鍾
秒鍾、年份為可選,例如: date 122923592006.59
+[%X]設定顯示格式,以下為date默認輸出格式:
date +%Y年\ %m月\ %d日\ %A\ %H:%M:%S\ %Z
格式控制
%n 換行
%t 製表符
小時
%H(00~23) %I(01~12) %k(0~23) %l(1~12) %p(AM|PM)
分、秒
%M分鍾(00~59)
%S秒(00..61)
%T(hh:mm:ss) %r(hh:mm:ss [AM|PM])
%s 從1970年1月1日00:00:00 UTC到目前為止的秒數
%X(%H:%M:%S)
%Z時區
星期
%a(Sun~Sat) %A(Sunday~Saturday) %w : 一周中的第幾天 (0..6)
年份
%Y(0000~9999) %y(00~99)
月份
%m(01~12) %b %h(Jan~Dec) %B(January~December)
日期
%d(01~31) %j(001~366)
%x(本地格式mm/dd/yy) %D(mm/dd/yy) %c
一年中的第幾周
%U(00~53)以Sunday為一周的第一天 %W(00~53)以Monday為一周的第一天
cal
顯示日歷
文件管理
--------
鏈接
為當前文件建立在其它路徑中的訪問方法。例如將系統中其它位置的可執行文件,鏈接到「/usr/local/bin」目錄下,使用命令調用。
ls [路徑]
顯示當前目錄文件列表
--color 不同屬性以不同顏色顯示(默認參數)
-a 全部顯示
-i 顯示inode值
-l 詳細信息
-F 顯示文件類型後綴 目錄/ 鏈接@ 可執行文件* 埠文件= 管道文件| >
-A 顯示隱藏文件
-R 遞歸顯示子目錄文件列表
-S 按文件大小排序
-t 按修改時間排序
-u 按訪問時間排序
-d 只顯示目錄,不遞歸顯示目錄下的文件
cd [目錄路徑] | [特殊路徑]
切換目錄
目錄路徑可以使用絕對路徑或者相對路徑
特殊路徑:
~ $HOME目錄(默認值)
- 上一次目錄
.. 上一級目錄
. 當前目錄
Tips:您可以通過修改「/etc/environment」文件,來定義$CDPATH變數,設定「cd」命令的搜索路徑。
pwd
顯示當前路徑
file <文件名>
顯示文件類型
-i 顯示mime類型
[文件名]
計算文件或目錄空間佔用
-h 人性化顯示。自動以G、M、K為單位顯示佔用空間大小
-l 重復計算硬鏈接文件大小
-L 計算符號鏈接文件大小
-a 顯示當前目錄子目錄中的文件
-c 顯示文件數
less <文件名>
瀏覽文件,使用VI和Emacs兩種風格的鍵綁定。以下為VI風格鍵綁定
Ctrl+f(orward) 向下翻一頁 Ctrl+d(own) 向下翻半頁
Ctrl+b(ackward) 向上翻一頁 Ctrl+u(p) 向上翻半頁
/ 查找 q(uit) 退出
touch <目標文件>
創建一個空文件
cp <源文件><目標目錄|文件>
將源文件復制為目錄文件,或者將源文件復制到目標目錄。多個源文件使用空格分隔
cp <源目錄><目標目錄>
將源目錄復制到目標目錄中,如果復制多個源目錄,需要使用「-R」參數
-a 相當於-dpr參數
-d 保留鏈接
-f 強制復制,覆蓋目標文件
-i 覆蓋時詢問用戶
-p 保留修改時間和訪問許可權
-r -R 遞歸復制(目錄=>目錄)
-l 創建鏈接
-v 顯示過程
rm <目標目錄|文件>
-r -R 遞歸刪除
-f 強制刪除(無需確認,直接刪除。慎用!)
-i 互動式刪除(詢問用戶)
rmdir <目標目錄>
刪除目錄時,建議您使用「rm -r」命令
mv <源文件><目標目錄|文件>
相當於cp後刪除源文件,也可以作為「重命名」使用。
mv <源目錄><目標目錄>
-r -R 遞歸
ln <源文件><鏈接>
-s 符號鏈接
-f 強制鏈接,覆蓋目標文件
-i 覆蓋前詢問用戶
文件操作
--------
nano
一個簡單輕便的文本編輯器,使用Emacs風格的鍵綁定。
split <源文件> [目標文件名前綴]
將源文件按一定規則分割成若干個目標文件。默認文件名前綴為「x」
-<行數> 按行數分割文件
-l <行數> 同上
-b <位元組>按大小分割文件。可以使用b、k、m作單位,不指定單位的情況下,默認單位為b
-C <位元組> 按大小分割文件,並盡量保持每行的完整
示例:
split -C 100k file.split x
cat <文件名>
輸出文件內容。用空格分隔多個文件名,可以將多個文件內容連接到一起輸出。使用重定向合並為一個文件
-n 在輸出中添加行號
-b 在輸出中添加行號,空行不編號
-s 將兩行或以上的空行,合並為一個空行
示例:
cat xaa xab xac > file.split
sort [-o <輸出文件>] [-t<分隔字元>][+<起始欄位> -<結束欄位>] [文件]
對文本內容排序
-m 合並文件
-c 檢查文件是否已按規則排序
-b 忽略行首空格字元
-u 忽略內容重復行
-f 忽略大小寫
-l 忽略非列印字元
-M 作為月份比較
-d 按字典順序排序,按照字母、數字、空格、製表符排序
-r 逆序輸出
more
查看文件內容,我們建議您使用「less」
diff <文件名>
比較文件
cksum [文件名]
計算文件的CRC值。不指定文件名則從標准輸入設備讀入數據,例如:
echo xxx | cksum
md5sum [文件名]
計算文件的md5值。同上
許可權管理
--------
一個文件主要包含下列屬性,「ls -l」
- rwx rwx rwx user group date filename
111 101 101
其中,第一組為歸屬用戶的許可權,第二組為歸屬群組的許可權,第三組為其它用戶群組的許可權。user為文件的歸屬用戶,group為文件的歸屬群組,date為日期信息,filename為文件名。
可以使用3位的二進制數字來描述一組許可權,某一許可權對應的數字為1,則表示具有該種許可權,為0,則不具有該種許可權。
對於文件夾,必須擁有它的可執行許可權,才能夠使用「cd」命令進入該文件夾;擁有可讀許可權,才能夠使用「ls」命令查看該文件夾的文件列表。
root用戶擁有最高許可權。
使用二進制數字來描述一組許可權,雖然非常直觀,但是3組許可權需要用9位數來表示,使用不夠方便。因此我們將三組許可權使用3位8進制數字來表示。它們的對應關系為:
r 100 4
w 010 2
x 001 1
將這三位8進制數字相加的結果,就可以表示該組許可權的具體內容,例如:
7=4+2+1=rwx
5=4+1=rx
755=4+2+1 4+1 4+1=rwx r-x r-x
我們還可以使用「a、u、g、o」表示歸屬關系,使用「=、+、-」表示許可權變化,使用「r、w、x」表示許可權內容,
a 所有用戶 u 歸屬用戶 g 歸屬群組 o 其它用戶
= 具有許可權 + 增加許可權 - 去除許可權
r 可讀許可權 w 可寫許可權 x 可執行許可權
例如:
a+x 給所有用戶增加可執行許可權
go-wx 將歸屬群組和其它用戶的可寫、可執行許可權去掉
u=rwx 歸屬用戶具有可讀、可寫、可執行許可權
chmod <許可權表達式><文件|目錄>
改變文件的許可權。許可權的表達式可以使用三位8進制數字表示,或者使用<augo>+-=<rxw-s>來表示
-R 遞歸
-v 顯示過程
-c 類似「-v」,僅顯示更改部分
--reference=<參考文件或目錄>以指定文件為參考改變許可權
示例:
chmod -R a+x path
chmod -Rv 755 path
chown <歸屬用戶>[:歸屬群組]<文件|目錄>
改變文件的歸屬用戶。可以使用用戶名或者UID
-R 遞歸
-v 顯示過程
-c 類似「-v」,僅顯示更改部分
--reference=<參考文件或目錄>以指定文件為參考改變許可權
示例:
chown user:admin path
chown -R user.admin path
chown user path
chgrp <歸屬群組><文件|目錄>
改變文件的歸屬群組。可以使用群組名或者GID
參數同上
SUID、SGID、Sticky bit
某些情況下,需要以可執行文件歸屬用戶的身份執行該文件,可以為該文件設置SUID。同樣,設置SGID能夠以該文件歸屬群組的身份執行它。
例如:用戶自行設定密碼。
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etc/shadow」只能由root用戶直接修改。
-rw------- root root /etc/shadow
這個時候,可以為程序「/usr/bin/passwd」設置SUID,當普通用戶執行「passwd」命令時,便能夠以該程序歸屬用戶root的身份修改「/etc/shadow」文件。而「passwd」程序自身帶有身份驗證機制,不能通過驗證時拒絕執行,從而保證了安全。
ls -l /usr/bin/passwd
-r-s--x--x root root /usr/bin/passwd
我們發現,歸屬用戶的可執行許可權位使用「s」,表示SUID。同樣,歸屬群組的可執行許可權位使用「s」,表示SGID。
任何用戶或群組都擁有「其它用戶」的許可權,所以不需要以「其它用戶」身份執行文件,其它用戶的可執行許可權位便不會出現「s」。該許可權位可能出現的屬性為「t」,也就是粘著位Stickybit。
ls -ld /tmp
drwxrwxrwt root root /tmp
粘著位表示任何用戶都可能具有寫許可權,但只有該歸屬用戶或root用戶才能夠刪除
SUID、SGID、Sticky bit也可以像許可權一樣,使用一個八位數表示,如下:
4 SUID
2 SGID
1 Sticky bit
通過在「chmod」命令中使用四個八位數的表達式,如「4755」,用第一位表示SUID、SGID、或Stickybit,便能夠為文件設置這些特殊許可權。
示例:
chmod -R 4755 path
lsattr [路徑]
查看文件的特殊屬性
-a 全部顯示
-d 只顯示目錄
-R 遞歸
特殊屬性包括:
a:僅供附加用途
b:不更新最後存取時間
c:壓縮後存放
d:排除在傾倒操作之外
i:不得任意更動文件或目錄
s:保密性刪除文件或目錄
S:即時更新文件或目錄
u:預防以外刪除
chattr<+|-|=><abcdisSu><路徑>
-R 遞歸
-V 顯示過程
Ⅳ Linux命令應用大全的圖書簡介
作者: 張洪波,陳洪彬,吳君編著
出 版 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
字數: 866000
版次: 1
頁數: 587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S B N : 9787302191025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計算機/網路 >> 操作系統/系統開發 >> LINUX
定價:¥65.00 本書圍繞Linux命令行下的命令進行深入而細致的講解。本書的編寫基於Linux Fedora 8操作系統2.6內核,幾乎涵蓋了Linux命令行下所有的命令,並介紹其對應的功能說明、語法說明、選項介紹、典型示例和相關命令,對每一個命令都做了較為詳盡的介紹並結合大量的實例進行具體說明。讀者可以通過對本書的學習,深入理解Linux命令。
本書所介紹的命令同時也適用於其他Linux版本,是Linux用戶必備的參考用書。 第1章 系統管理命令
1.adser命令:增加一個系統用戶
2.apmd命令:高級電源管理
3.apmsleep命令:產生配置腳本
4.apropos命令:查找用戶手冊的名字和相關描述
5.arch命令:輸出主機的體系結構
6.batch命令:執行批處理
7.bg命令:將程序放在後台執行
8.cd命令:切換目錄
9.chfn命令:設置finger信息
10.chsh命令:改變登錄系統時的shell
11.clear命令:清除終端屏幕
12.date命令:顯示或設置系統時間
13.echo命令:顯示文本行
14.exec命令:執行命令後交出控制權
15.exit命令:退出shell
16.fc命令:修改或執行命令
17.fg命令:將後台任務拉到前台執行
18.fgconsole命令:列印虛擬終端的數目
19.finger命令:查找並顯示用戶的信息
20.free命令:顯示內存信息
21.fuser命令:用文件或者套介面表示進程
22.fwhois命令:顯示用戶的信息
23.gcov命令:coverage測試工具
24.gdialog命令:從shell顯示文本信息
25.gitps命令:顯示程序情況
26.groupadd命令:創建一個新的群組
27.groupdel命令:刪除一個群組
28.groupmod命令:改變系統群組的屬性
29.halt命令:關閉系統
30.help命令:顯示shell的內建命令的幫助信息
31.history命令:顯示歷史命令
32.htpasswd命令:創建和更新用戶的認證文件
33.id命令:顯示用戶及群組的ID
34.info命令:讀取目錄信息
35.init命令:開關機設置
36.ipcs命令:顯示進程間通信的信息
37.ipcrm命令:刪除消息隊列、旗語設置或者共享內存的ID
38.jobs命令:顯示所有的後台程序
39.kill命令:終止執行中的程序
40.killall命令:終止同名的所有進程
41.last命令:顯示目前和過去登錄系統的用戶相關信息
42.lastb命令:顯示登錄系統失敗的用戶相關信息
43.login命令:登錄系統
44.logname命令:顯示登錄賬號的信息
45.logrotate命令:處理log文件
46.logout命令:退出系統
47.lsmod命令:顯示Linux內核模塊信息
48.man命令:格式化和顯示在線手冊
49.manpath命令:設置man手冊的查詢路徑
50.mkfontdir命令:創建字體文件目錄
51.mount命令:掛載文件系統
52.mpost命令:系統的繪畫工具
53.msgcat命令:合並消息目錄
54.msgcomm命令:匹配兩個消息目錄
55.msgen命令:創建英語消息目錄
56.msginit命令:初始化消息目錄
57.newgrp命令:登錄另一個群組
58.nohup命令:退出系統繼續執行命令
59.ntsysv命令:設置系統的各種服務
60.open命令:開啟虛擬終端
61.pgrep命令:基於名字和其他屬性的查找或信號處理
62.pidof命令:查找運行程序的ID
63.pkill命令:終止程序
64.pmap命令:顯示程序的內存信息
65.procinfo命令:顯示系統狀態
66.ps命令:報告程序狀況
67.pstree命令:以樹狀圖顯示程序
68.pwck命令:檢查密碼文件
69.pwd命令:顯示工作目錄
70.reboot命令:重新啟動
71.renice命令:調整優先順序
72.rlogin命令:遠程登錄
73.rmmod命令:刪除模塊
74.rsh命令:遠程登錄的shell
75.rwho命令:查看系統用戶
76.screen命令:多重視窗管理程序
77.shutdown命令:系統關機命令
78.sleep命令:休眠
79.su命令:變更用戶身份
80.sudo命令:以其他的身份執行命令
81.suspend命令:暫停執行shell
82.swatch命令:系統監控程序
83.symlinks命令:維護符號鏈接的工具程序
84.tload命令:顯示系統負載
85.top命令:顯示進程信息
86.uname命令:顯示系統信息
87.useradd命令:建立系統賬號
88.userconf命令:用戶賬號設置
89.usermod命令:修改用戶賬號
90.userdel命令:刪除用戶賬號
91.users命令:顯示用戶
92.vlock命令:鎖定終端
93.w命令:顯示登錄系統的用戶信息
94.wait命令:等待程序返回狀態
95.watch命令:將結果輸出到標准輸出設備
96.whereis命令:查找文件
97.which命令:查找文件
98.who命令:顯示系統用戶信息
99.whoami命令:顯示用戶名
100.whois命令:顯示指定用戶信息
101.&命令:將任務放在後台執行
第2章 系統設置命令
1.alias命令:設置命令的別名
2.apmd命令:高級電源管理
3.at命令:指定執行命令的時間
4.atd命令:執行已經排隊的任務
5.atq命令:檢查排隊的任務
6.atrm命令:刪除已經排隊的任務
7.atrun命令:執行已經排隊的任務
8.aumix命令:設置音效設備
9.authconfig命令:配置系統的認證信息
10.bind命令:顯示或者設置按鍵組合
11.chkconfig命令:設置系統的應用程序
12.chroot命令:改變根目錄
13.clock命令:設置系統的RTC時間
14.crontab命令:設置計時器
15.declare命令:顯示或者設定shell變數
16.depmod命令:模塊關系
17.dircolors命令:ls命令對應的顯示顏色
18.dmesg命令:顯示開機信息
19.enable命令:可用的shell內置命令
20.eval命令:連接多個命令
21.export命令:設置或顯示環境變數
22.false命令:不做任何事情,表示失敗
23.fbset命令:設置幀緩沖區
24.hash命令:顯示和清除哈希表
25.hostid命令:列印當前主機的標識
26.hostname命令:顯示或設置當前系統的主機名
27.hwclock命令:顯示和設定硬體時鍾
28.insmod命令:載入模塊
29.isosize命令:顯示ISO9660文件系統信息
30.kbdconfig命令:設置鍵盤的類型
31.ldconfig命令:設置動態鏈接綁定
32.ldd命令:列印共享庫文件的相互依賴關系
33.lilo命令:引導安裝程序
34.liloconfig命令:設置程序的載入
35.losetup命令:設置循環設備
36.mev命令:監視滑鼠情況
37.minfo命令:顯示MS-DOS文件系統的各項參數
38.mkkickstart命令:建立安裝的組態文件
39.mkraid命令:初始化/升級RAID設備陣列
40.modinfo命令:顯示內核信息
41.modprobe命令:自動處理可載入的模塊
42.mouseconfig命令:設置滑鼠的相關參數
43.nice命令:設置優先權
44.passwd命令:設置密碼
45.pwconv命令:開啟用戶的投影密碼
46.pwunconv命令:關閉用戶的投影密碼
47.resize命令:設置終端視窗的大小
48.rpm命令:管理RPM包
49.runlevel命令:顯示執行等級
50.set命令:設置shell
51.setconsole命令:設置系統終端
52.setenv命令:查詢或顯示環境變數
53.setserial命令:設置或顯示串口的相關信息
54.setup命令:設置公用程序
55.sliplogin命令:將終端機之間的連接設為sliplogin連接
56.swapoff命令:關閉系統交換分區
57.swapon命令:啟動系統交換分區
58.sysctl命令:設置系統核心參數
59.telinit命令:設置系統的執行級別
60.timeconfig命令:設置時區
61.ulimit命令:控制shell程序的資源
62.unalias命令:刪除別名
63.unset命令:刪除變數或函數
64.vmstat命令:顯示虛擬內存的信息
65.yes命令:持續輸出給定的字元串,每行顯示一個字元串
第3章 磁碟的管理和維護命令
1.automount命令:為auto文件系統配置掛載點
2.badblocks命令:檢查磁碟壞道
3.cfdisk命令:磁碟分區
4.dd命令:轉換復制文件
5.df命令:顯示磁碟信息
6.dirs命令:顯示目錄信息
7.命令:顯示目錄或者文件所佔的磁碟空間
8.e2fsck命令:檢查ext2文件系統
9.mkbootdisk命令:建立當前系統的啟動盤
10.mke2fs命令:建立ext2文件系統
11.mkfs命令:建立各種文件系統
12.mkfs.minix命令:建立minix文件系統
13.mkinitrd命令:建立要載入ramdisk的映像文件
14.mkisofs命令:建立ISO9660映像文件
15.mkswap命令:設置交換分區
16.mt命令:磁帶驅動操作
17.mzip命令:zip/jaz磁碟驅動器控制命令
18.quota命令:顯示磁碟已使用的空間與限制
19.quotacheck命令:檢查磁碟的使用空間與限制
20.quotaoff命令:關閉磁碟空間與限制
21.quotaon命令:開啟磁碟空間限制
22.quotastats命令:顯示磁碟空間的限制
23.raidstop命令:關閉軟體控制的磁碟陣列
24.repquota命令:檢查磁碟空間限制的狀態
25.restore命令:還原mp操作備份的文件
26.rmt命令:遠程磁帶傳輸模塊
27.sfdisk命令:硬碟分區工具程序
28.sync命令:將內存緩沖區的數據寫入磁碟
第4章 文本編輯命令
1.awk命令:模式匹配語言
2.col命令:過濾控制字元
3.colrm命令:刪除制定的列
4.comm命令:比較排序文件
5.ed命令:文本編輯器
6.egrep命令:輸出某種匹配的行
7.ext2ed命令:ext2文件系統編輯
8.fgrep命令:匹配字元串
9.fmt命令:編排文本文件
10.gedit命令:gnome的文本編輯器
11.head命令:輸出文件開頭的部分信息
12.ispell命令:拼字檢查程序
13.jed命令:編輯文本文件
14.joe命令:編輯文本文件
15.join命令:將兩個文件中與指定欄位內容相同的行連接起來
16.less命令:一次顯示一頁文本
17.more命令:顯示文本信息
18.nano命令:文本編輯器
19.pg命令:瀏覽文件
20.pico命令:
21.sed命令:利用script命令處理文本文件
22.sort命令:將文本文件內容加以排序
23.spell命令:拼字檢查程序
24.tr命令:轉換文件中的字元
25.uniq命令:檢查文件中重復出現的行
26.vi命令:文字編輯器
27.vim命令:增強型vi編輯器
28.view命令:文字編輯器
29.wc命令:計算字數
第5章 文件傳輸命令
1.bye命令:終端FTP連接
2.fold命令:限制文件的列寬
3.ftp命令:文件傳輸協議
4.ftpcount命令:顯示FTP用戶登錄數
5.ftpshut命令:定時關閉FTP伺服器
6.ftpwho命令:顯示FTP登錄用戶信息
7.ncftp命令:傳輸文件
8.ncftpget命令:下載文件
9.ncftpls命令:顯示文件目錄
10.ncftpput命令:上傳文件
11.tftp命令:傳輸文件
12.uucico命令:UUCP文件傳輸
13.uucp命令:在Linux系統之間傳輸文件
14.uupick命令:處理文件
15.uuto命令:文件傳輸到遠程主機
第6章 文件管理命令
1.aspell命令:檢查文件的錯誤
2.attr命令:XFS文件系統對象的擴展屬性
3.basename命令:顯示文本或者目錄的基本名稱
4.chattr命令:改變文件的屬性
5.chgrp命令:改變文件或者目錄所屬的群組
6.chmod命令:設置文件或者目錄的許可權
7.chown命令:改變文件的擁有者或群組
8.cksum命令:文件的CRC校驗(該命令第一本沒有)
9.cmp命令:比較文件的差異
10.cp命令:復制
11.csplit命令:分割文件
12.diff命令:生成差異信息
13.diffstat命令:diff結果的統計信息
14.dirname命令:顯示文件的除名字外的路徑
15.file命令:識別文件的類型
16.filterdiff命令:從diff文件中提取不同
17.find命令:查找文件或目錄
18.findfs命令:通過列表或用戶ID查找文件系統
19.git命令:在文字模式下管理文件
20.indent命令:調整C原始代碼文件的格式
21.ln命令:鏈接文件或目錄
22.lndir命令:連接目錄的內容
23.locate命令:查找文件
24.lsattr命令:顯示文件屬性
25.mattrib命令:變更或顯示MS-DOS文件的屬性
26.mc命令:互動式文件管理程序
27.m命令:復制MS-DOS文件到Linux,或者將Linux文件復制到MS-DOS
28.md5sum命令:檢查文件
29.mdel命令:MS-DOS文件刪除
30.mdir命令:顯示MS-DOS文件的目錄
31.mkdir命令:建立目錄
32.mktemp命令:建立暫存文件
33.mmove命令:移動MS-DOS文件
34.mread命令:復制MS-DOS文件
35.mren命令:更改MS-DOS文件
36.mshowfat命令:顯示MS-DOS文件的記錄
37.mtools命令:顯示mtools支持的命令
38.mtoolstest命令:測試並顯示mtools的相關設置
39.mv命令:移動或更改現有的文件或目錄
40.od命令:輸出文件內容
41.paste命令:合並文件的列
42.patch命令:修補文件
43.rcp命令:復制遠程主機的文件或目錄
44.rhmask命令:產生加密文件
45.rm命令:刪除文件或目錄
46.rmdir命令:刪除目錄
47.scp命令:遠程復制文件
48.slocate命令:查找文件或目錄
49.split命令:切割文件
50.stat命令:顯示inode內容
51.sum命令:計算文件的校驗碼
52.tee命令:從標准輸入讀取並輸出到標准輸出和文件
53.tmpwatch命令:刪除暫存文件
54.touch命令:更新文件或目錄的時間
55.tree命令:以樹狀結構顯示目錄的內容
56.umask命令:指定在建立文件時預設的許可權掩碼
第7章 文件備份及壓縮命令
1.ar命令:建立、修改或從檔案文件中提取文件
2.bunzip2命令:解壓縮.bz2類型的文件
3.bzip2命令:解壓縮.bz2類型的文件
4.bzip2recover命令:對損壞的.bz2文件進行修復
5.compress命令:壓縮文件
6.cpio命令:備份文件
7.mp命令:文件系統備份
8.fdisk命令:Linux分區控製表
9.fsck命令:檢查文件系統並嘗試修復錯誤
10.fsck.ext2命令:檢查ext2文件系統
11.fsck.ext3命令:檢查ext3文件系統
12.fsck.minix命令:檢查minix文件系統並嘗試修復錯誤
13.gunzip命令:解壓縮文件
14.gzexe命令:壓縮可執行文件
15.gzip命令:壓縮文件
16.hdparm命令:顯示和設定磁碟參數
17.lha命令:壓縮或解壓縮文件
18.tar命令:壓縮/解壓縮文件
19.umount命令:卸載文件系統
20.unarj命令:解壓縮.arj文件
21.uncompress命令:解壓縮.z文件
22.unzip命令:解壓縮zip文件
23.zip命令:壓縮文件
24.zipinfo命令:顯示壓縮文件的信息
第8章 網路通信及管理命令
第9章 程序編譯命令
第10章 列印作業命令
第11章 電子郵件及新聞組命令
第12章 格式轉換命令
第13章 系統軟體工具
Ⅳ linux 的基本命令
1.開機進入
---- Linux系統的開機同正常的DOS、Windows開關機順序相同。若是多操作系統則在LILO boot:後輸入Linux,就可進入Linux的注冊提示符Login:,在其後輸入用戶名,在口令提示符password:輸入口令,注冊正確後,可進入相應的用戶環境。如輸入:root,及其密碼,可進入超級用戶環境#,輸入其他用戶名及口令,可進入該用戶環境$。
---- 2.關機退出
---- 在超級用戶提示符#下輸入halt(立即關機)或shutdown time(延遲time分後關機,給各用戶每隔一段時間發出還有多長時間將關機的警告)後,計算機將進行一系列的關機工作,最後出現System halt,就是關機結束,可以關閉電源了。非超級用戶則需用exit退出操作環境,再進入超級用戶環境,方可進行關機工作。
---- 3.命令操作注意事項
---- 在Linux中有一些與DOS不完全相同的地方,見下表:
DOS Linux
命令行字母 不區分大小寫 區分大小寫
提示符 #、$
路徑分隔符 \ /
通配符 *、? *、?、[]
---- 在Linux系統中,超級用戶的系統提示符是#,一般情況下普通用戶的系統提示符是$,普通用戶的系統提示符也同DOS一樣可以進行更改。通配符中*與?的含義是一樣的,[]是僅包括括弧內的符號,連續的符號可用「-」連接首尾的符號代替,如[12345678]可以用[1-8]代替,[abcdefijk]可用[a-fi-j]表示。
---- 4.文件類型
---- 與DOS、Windows不同的是,在Linux系統中,目錄和設備都被視為文件,共有四種文件類型,它們是:⑴普通文件,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文件,在長列目錄方式時行首前用一符號「-」表示。⑵目錄文件,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目錄,在長列目錄方式時行用首前用一字母「d」表示。⑶字元設備文件,如顯示器、列印機、終端等,在長列目錄方式時行首前用一字母 「c」表示。⑷塊設備文件,如硬碟、軟盤、光碟在長列目錄方式時行首前用一字母「b」表示。
---- 在Linux中用長格式列目錄命令ls -l時,如下例:
---- 文件類型
-rwxrw-r-- 5 user group 1089
Nov 18 1998 filename
存取權 用戶 組名
位元組數 最後修改時間 文件名
---- 大家對DOS下的8.3格式的文件名都一定很熟悉了,由於它的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在Windows95之後加入了長文件名支持,Linux繼承了UNIX的優點,也可以用長長的一串字元作文件名。但是在Linux中文件類型可不像在DOS下那樣容易從文件的擴展名上了解到,在DOS下的可執行文件的擴展名為com或exe,而在Linux中只能通過文件屬性得知,採用命令ls –F可區分目錄和文件,在目錄後有「/」符號,可執行文件後有「*」符號,用ls –aF可見所有的文件和目錄列出,包括隱藏的文件和目錄,隱藏文件的文件名以點號「.」開頭。
---- 5.讀取許可權
---- 在Linux中,文件的主人即所有者,其他使用者分別稱為同組者、其他人,為保證各用戶文件的安全,Linux同UNIX一樣通過限制某些用戶對文件的隨意存取。共有三個級別的存取權:讀權r、寫權w、執行權x。在存取權中共有九個字元的位置其順序是:所有者、同組人、其他人。在上例中分別表示:主人對文件擁有讀寫權和執行權,同組人對文件擁有讀寫權、其他人對文件只擁有讀權。
---- 6.獲取在線幫助命令
---- 在Linux中有一條專門用於取得在線幫助的命令man ,其使用方式為# man command。man有一套它自己的命令,通常由單個鍵組成,按空格鍵和F鍵將翻到下一頁,按B鍵翻到上一頁,按Q鍵退出man工具,回到命令行。掌握了以上的基礎知識,結合熟知的DOS命令進行比較,對於學習Linux的基本命令就可以很快地運用自如,為進一步深入學習Linux打下深厚的基礎.。
---- 二、文件管理和目錄操作
---- 與DOS、Windows一樣,在Linux中也有許多關於文件管理和目錄操作方面的命令,對二者的主要命令列表如下:
---- 1.文件管理
功能 DOS Linux 注意事項
顯示文件內容 type、more cat 、more type、cat
是全部顯示,more是分頁顯示
列印文件 print lpr
拷貝文件 cp
移動文件及改名 move mv
刪除文件 del, erase rm
---- 2.目錄操作
功能 DOS Linux 注意事項
列目錄及文件 dir/選項 ls –選項
在Linux中cd/直接返回登錄時的目錄而不是根目錄,
顯示工作目錄 cd pwd
變更工作目錄 cd\目錄 cd/目錄
建立目錄 md,mkdir mkdir
刪除目錄 rd,rmdir rmdir
目錄更名 move mv
拷貝目錄 x
---- 在二者中,命令的格式都是一樣的,只是選項、參數不相同而已,也可以進行組合操作,具體運用時可使用幫助命令,只不過Linux的命令的功能更為強大,據記載DOS中的不少命令都是借鑒UNIX而來的,而Linux正是居於UNIX發展起來的,這也是二者有著幾乎相同的命令和格式的原因之一。
---- 三、軟、硬碟及光碟機的使用
---- 1.軟、硬碟及光碟機的使用
---- 在Linux中對其他硬碟邏輯分區、軟盤,光碟的使用與我們通常在DOS與Windows中的使用方法是不一樣的,不能直接訪問,因為在Linux中它們都被視為文件,因此在訪問使用前必須使用裝載命令mount將它們裝載到系統的/mnt目錄中來,使用結束,必須進行卸載。命令格式如下:
mount –t 文件系統類型 設備名 裝載目錄
文件類型常用的有:
msdos dos分區文件
ext2 Linux的文件系統
swap Linux swap分區或swap文件
iso9660 安裝CD-ROM的文件系統
vfat 支持長文件名的dos分區
hpfs OS/2分區文件系統
---- 設備名是指要裝載的設備的名稱,如軟盤、硬碟、光碟等,軟盤一般為/dev/fd0 fd1,硬碟一般為/dev/hda hdb ,硬碟邏輯分區一般為期hda1 hda2…等等,光碟一般為/dev/hdc。在裝載前一般要在/dev/mnt目錄下建立一個空的目錄,如軟盤為floppy,硬碟分區為其盤符如c、d等等,光碟為cd-rom,使用命令:
mount –t msdos /dev/fd0 /mnt/floppy
裝載一個mddos格式的軟盤
mount –t ext2 /dev/fd0 /mnt/floppy
裝載一個Linux格式的軟盤
mount –t vfat /dev/hda1 /mnt/c
裝載Windows98格式的硬碟分區
mount –t iso9660 /dev/hdc /mnt/cd-rom
裝載一個光碟
---- 裝載完成之後便可對該目錄進行操作,在使用新的軟盤及光碟前必須退出該目錄,使用卸載命令進行卸載,方可使用新的軟盤及光碟,否則系統不會承認該軟盤的,光碟在卸載前是不能用光碟機面板前的彈出鍵退出的。
---- 2.格式化命令mkfs
---- 格式化軟盤時不需事先安裝空盤,只需將軟盤放入軟碟機中,使用如下命令,便可格式化一張在Linux中使用的軟盤:
#mkfs –t ext2 /dev/fd0 1440
---- 在熟悉以上基本命令之後,就可以進行其他命令的進一步學習,例如:文件編輯軟體vi,存取許可權的修改,檢查修復文件系統,增減用戶及修改密碼,安裝其他Linux文件,及一些Linux的實用工具軟體,建立x-Windows圖形界面,利用Linux上網等等,來增加對Linux的感性認識。
Ⅵ Linux關機命令有哪些
關機命令:shutdown -h now(立刻進行關機)
halt(立刻進行關機)
poweroff(立刻進行關機)
重啟命令:shutdown -r now(現在重新啟動計算機)
reboot(現在重新啟動計算機)
區別:shutdown -h now和shutdown -r現在必須是root用戶或者具有root許可權的用戶才能使用,而halt和reboot是Linux系統中的任何用戶都可使用,不需要root許可權。
聯系: halt與poweroff具有相同的功能。
轉自:http://blog.csdn.net/justdb/article/details/7386190
Ⅶ Linux裡面的poweroff 、halt、shutdown -h now這三個命令的區別在於什麼
一、意思不同
poweroff就是掉電關機了,但實際過程依然是先關閉系統,然後掉電的。
halt是停掉系統而已,並沒有掉電,主板是通電的。
shutdown -h now就是halt,後邊不寫now而是寫一個具體時間可以設置幾秒後執行這一語句,實際上halt後是掉電關機的。
二、用法不同
shutdown命令,通過參數-h或-r的配合來完成關機或重啟,不過在linux系統中只有擁有root許可權才可以使用這個命令。
用halt命令來關機時,實際調用的是shutdown -h,halt 執行時將殺死應用進程,執行sync系統調用文件系統寫操作完成後就會停止內核。
poweroff,基本用法和halt差不多。
注意事項
shutdown直接斷掉電源的方式來關閉linux,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linux與windows不同,其後台運行著許多進程,所以強制關機可能會導致進程的數據丟失﹐使系統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甚至在有的系統中會損壞硬體設備。
而在系統關機前使用shutdown命令,系統管理員會通知所有登錄的用戶系統將要關閉,並且login指令會被凍結,即新的用戶不能再登錄,直接關機或者延遲一定的時間才關機都是可能的,還可能重啟。
Ⅷ linux 下的關機命令是怎麼用的
1、shutdown命令,它的使用在於安全地將系統關機。
很多用戶會使用直接按電源鍵的方式來關閉linux伺服器,這是不對的。linux伺服器與windows伺服器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後台運行著許多進程,強制關機會導致進程的數據丟失,使得系統不穩定,甚至會損壞硬體。
6、init命令,init是所有進程的鼻祖,其進程號為1。它可以發送信號終止所有的用戶進程,守護進程等。shutdown命令其實也就是使用這種機制。init定義了8個運行級別(runlevel),init 0為關機,而init1為重啟。
Ⅸ linux下如何在終端使用命令直接打開系統電源管理的GUI界面
我的ubuntu里也裝了Kde,不過現在在windows下工作,不能切過去,我想你也可以利用 tab鍵去試,比如說輸入kde後按tab,多按幾次,讓它列出所有的以kde打頭的命令,再從裡面找.也可以試試k打頭的,power打頭的,等等.
Ⅹ 求Linux關機命令詳解
1.shutdown
shutdown命令安全地將系統關機。 有些用戶會使用直接斷掉電源的方式來關閉linux,
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linux與windows不同,其後台運行著許多進程,所以強制關機可能
會導致進程的數據丟失﹐使系統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甚至在有的系統中會損壞硬體設備。
而在系統關機前使用shutdown命令﹐系統管理員會通知所有登錄的用戶系統將要關閉。
並且login指令會被凍結﹐即新的用戶不能再登錄。直接關機或者延遲一定的時間才關機
都是可能的﹐還可能重啟。這是由所有進程〔process〕都會收到系統所送達的信號〔signal〕
決定的。這讓像vi之類的程序有時間儲存目前正在編輯的文檔﹐而像處理郵件〔mail〕和
新聞〔news〕的程序則可以正常地離開等等。
shutdown執行它的工作是送信號〔signal〕給init程序﹐要求它改變runlevel。
Runlevel 0被用來停機〔halt〕﹐runlevel 6是用來重新激活〔reboot〕系統﹐
而runlevel 1則是被用來讓系統進入管理工作可以進行的狀態﹔這是預設的﹐假定沒有-h也
沒有-r參數給shutdown。要想了解在停機〔halt〕或者重新開機〔reboot〕過程中做了哪些
動作﹐你可以在這個文件/etc/inittab里看到這些runlevels相關的資料。
shutdown 參數說明:
[-t] 在改變到其它runlevel之前﹐告訴init多久以後關機。
[-r] 重啟計算器。
[-k] 並不真正關機﹐只是送警告信號給每位登錄者〔login〕。
[-h] 關機後關閉電源〔halt〕。
[-n] 不用init﹐而是自己來關機。不鼓勵使用這個選項﹐而且該選項所產生的後果往
往不總是你所預期得到的。
[-c] cancel current process取消目前正在執行的關機程序。所以這個選項當然沒有
時間參數﹐但是可以輸入一個用來解釋的訊息﹐而這信息將會送到每位使用者。
[-f] 在重啟計算器〔reboot〕時忽略fsck。
[-F] 在重啟計算器〔reboot〕時強迫fsck。
[-time] 設定關機〔shutdown〕前的時間。
2.halt----最簡單的關機命令
其實halt就是調用shutdown -h。halt執行時﹐殺死應用進程﹐執行sync系統調用﹐
文件系統寫操作完成後就會停止內核。
參數說明:
[-n] 防止sync系統調用﹐它用在用fsck修補根分區之後﹐以阻止內核用老版本的超
級塊〔superblock〕覆蓋修補過的超級塊。
[-w] 並不是真正的重啟或關機﹐只是寫wtmp〔/var/log/wtmp〕紀錄。
[-d] 不寫wtmp紀錄〔已包含在選項[-n]中〕。
[-f] 沒有調用shutdown而強制關機或重啟。
[-i] 關機〔或重啟〕前﹐關掉所有的網路介面。
[-p] 該選項為預設選項。就是關機時調用poweroff。
3.reboot
reboot的工作過程差不多跟halt一樣﹐不過它是引發主機重啟﹐而halt是關機。它
的參數與halt相差不多。
4.init
init是所有進程的祖先﹐它的進程號始終為1﹐所以發送TERM信號給init會終止所有的
用戶進程﹑守護進程等。shutdown 就是使用這種機制。init定義了8個運行級別(runlevel),
init 0為關機﹐init 1為重啟。關於init可以長篇大論﹐這里就不再敘述。另外還有
telinit命令可以改變init的運行級別﹐比如﹐telinit -iS可使系統進入單用戶模式﹐
並且得不到使用shutdown時的信息和等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