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命令引申

命令引申

發布時間:2022-06-18 20:15:21

Ⅰ 古代令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令」表示對對方的尊稱,或者是指古代政府官員。

一、令的釋義

[ lìng ]

1、上級對下級的指示。

2、古代官名。

3、使,使得。

4、時節。

5、美好,善。

6、敬辭,用於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

7、短的詞調,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於詞調、曲調名)。

[ líng ]

令狐。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復姓。

[ lǐng ]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二、說文解字

令,發號也。從亼、卪。

譯文:令,發號。字形採用「亼、卪」會義。

三、字形演變(如圖)


四、組詞

口令、號令、責令、勒令、令堂等。

(1)命令引申擴展閱讀:

一、口令

1、戰斗、練兵或做體操時以簡短的術語下達的口頭命令。

2、在能見度不良等情況下識別敵我的一種口頭暗號,一般以單詞或數字表示。

二、號令

1、軍隊中用口說或軍號等傳達命令。

2、指揮軍隊行動的命令和指示。特指戰斗時指揮作戰的命令。

三、責令

命令(某人或某機構)負責做成某事。

四、勒令

用命令方式強制人做某事。

五、令堂

敬辭,稱對方的母親。

Ⅱ 什麼的命令如何填寫

1、(威嚴)的命令。

2、(撤退)的命令。

3、(重要)的命令。

4、(荒唐)的命令。

5、(進攻)的命令。

詞語釋義:

1、撤退,漢語詞語,拼音[chè tuì],指從戰場或沖突地方撤回,從陣地或佔領區有計劃的退出。也指後退。

2、重要,漢語詞語,讀音為zhòng yào,具有重大影響或後果的;有很大意義的。

3、荒唐,漢語詞語,拼音是huāng táng,意思為廣大而不著邊際;引申為誇大不實或荒謬無理。

Ⅲ 多義詞的義項有本義,基本義和引申義,引申義又分比喻引申和什麼

似乎是假借義
引申義
簡介
從本義「引申」出來的,即從本義發展出來的意義
基本意義
由本義推演而派生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根據與本義關系的親疏遠近可將引申義分為直接引申義和間接引申義.直接引申義是直接由本義派生出來的意義.間接引申義則由本義輾轉再引申(即由引申義再引申)而來的意義.
例子
向:本來的意義是「向北的窗戶」.
引申意義是「朝著」、「對著」.直接引申是從本義直接派生出來的意義.間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來的意義,與本義為間接關系.
假借義 jiǎ jiè yì
假借義
指一個漢字被借為別的字而出現的與原義無關的意義.假借義不同於本義和引申義.本義是造字原有的意義,引申義是由原義引發出來的意義.例如「令」,本義是「命令」、「號令」,可是古人說"令聞令望","令」是「善」的意思.「善」是假借義.又如「常」《說文》訓「下帬也」.可是又有"恆"的意思,那是假借義.又如 「誕」是「大言」、「妄言」的意思,可是又有「誕生」、「生育」的意思,那也是假借義.假借義是否另有它的本字往往不可考.
詞的假借字,也就是通常說的通假字,指古代漢語中音同音近(而且是同一韻部)的字可以通用.這是因為古代漢字的數量少,語言里有這個詞,但是沒有記錄這個詞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通假字有兩種情況.一種叫做有本字的假借,如「倍」假借為「背叛」的「背」,「內」假借為「納」;一種是無本字的假借,如「而」本義是「胡須」,假借為連詞「而」,「莫」本義是「日落」,假借為「沒有」,「焉」本義是鳥名,假借為語氣助詞.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前邊說的「莫」,本來是「日落草莽之中」就是「天黑」的意思,後來又造「暮」字,又如「益」,本來是「水從器皿中漲出」的意思,後來又造「溢」字.「莫」和「暮」,「益」和「溢」應稱為古今字,但有些書上不這么嚴格區分,也統列入通假范圍之內.

Ⅳ 多義詞的義項有本義,基本義和引申義,引申義又分比喻引申和什麼

似乎是
假借義
引申義
簡介
從本義「引申」出來的,即從本義發展出來的
意義
基本意義
由本義推演而派生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根據與本義關系的
親疏
遠近可將引申義分為直接引申義和間接引申義。直接引申義是直接由本義派生出來的意義。間接引申義則由本義輾轉再引申(即由引申義再引申)而來的意義。
例子
向:本來的意義是「向北的窗戶」。
引申意義是「朝著」、「對著」。直接引申是從本義直接派生出來的意義。間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來的意義,與本義為間接關系。
假借義
jiǎ
jiè

假借義
指一個
漢字
被借為別的字而出現的與原義無關的意義。假借義不同於本義和引申義。本義是造字原有的意義,引申義是由原義引發出來的意義。例如「令」,
本義是「命令」、「號令」,可是古人說"令聞令望","令」是「善」的意思。「善」是假借義。又如「常」《說文》訓「下帬也」。可是又有"恆"的意思,那是假借義。又如
「誕」是「大言」、「妄言」的意思,可是又有「誕生」、「生育」的意思,那也是假借義。假借義是否另有它的本字往往不可考。
詞的
假借字
,也就是通常說的
通假字
,指
古代漢語
中音同音近(而且是同一韻部)的字可以通用。這是因為
古代
漢字的數量少,語言里有
這個詞
,但是沒有記錄這個詞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通假字有兩種情況。一種叫做有本字的假借,如「倍」假借為「背叛」的「背」,「內」假借為「納」;一種是無本字的假借,如「而」本義是「胡須」,假借為連詞「而」,「莫」本義是「日落」,假借為「沒有」,「焉」本義是鳥名,假借為
語氣助詞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前邊說的「莫」,本來是「日落草莽之中」就是「天黑」的意思,後來又造「暮」字,又如「益」,本來是「水從器皿中漲出」的意思,後來又造「溢」字。「莫」和「暮」,「益」和「溢」應稱為古今字,但有些
書上
不這么嚴格區分,也統列入通假范圍之內。

Ⅳ 【急】在古代漢語中「令」是詞義的假借還是詞義的引申。

詞的假借義:
令的本來意義是「命令、號令」,可是它還有「美好」意,與本意沒有任何關系,不屬於引申義,是由原意假借過來。

Ⅵ 「令」文言文意思

古字形上部模擬發出號令的木鐸,下部模擬受命的人。意思是發號令使有所為。由於命令是由上級發布的,所以「令」字引申為必須執行的法令、指令、軍令。

又引申為發布命令的長官。古代政府官員也稱令,如中書令。長官又是受人尊敬的,所以「令」字又引申出美、善的意思,作為用。此外,「令」字還有「使」的意思。以上義讀lìng。令狐是古地名,也用作姓氏,此處令讀líng。令讀lǐng時,作量詞,五百張原張的紙為一令。

常見虛詞

而:表並列、遞進、承接、轉折、假設、修飾、因果關系。

且:相當於「啊」

何:什麼;怎麼樣;哪裡;多麼;為什麼;怎麼;啊;通「呵」,喝問。

若:如同,像

乎:表疑問;相當於「嗎」;表感嘆;表祈使或命令,相當於「啊」「呀」 。

所:也

乃:你,你的;他的;此,這;這樣,如此。

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難道;怎麼。

常見的虛詞還有:也、則、以、者、因、之、為、於、兮、焉、與、莫等。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文言文

網路-令

Ⅶ 古代的「令」代表什麼意思

「令」是一種法律意志的體現。

令在中國古代主要是在秦漢至唐宋的歷史上,是與律同樣重要的法律形式。令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行政管理和社會管理方面的指導作用和懲戒作用,還有獎勵作用和教化作用。

令在秦漢至唐宋的法律體系中,與律互相配合,在重要制度和一般制度方面都起到了互補的作用。令在產生、發展和轉變的不同時期,在處理行政事務與社會事務的方式、范圍和程度方面,顯現了不盡相同的作用。

舊時衙門大堂審案,公案上總放著兩個簽筒,里邊別離放著紅、綠簽。令簽是發布指令時交給官差代表縣官行使權力的,需求很正式的口頭或許書面授權的時候才能運用,一起它代表的是主人的威嚴。

(7)命令引申擴展閱讀:

令是漢語常用字 ,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 。古字形上部模擬發出號令的木鐸,下部模擬受命的人。意思是發號令使有所為。由於命令是由上級發布的,所以「令」字引申為必須執行的法令、指令、軍令。又引申為發布命令的長官。

古代政府官員也稱令,如中書令。長官又是受人尊敬的,所以「令」字又引申出美、善的意思,作為用。

閱讀全文

與命令引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卓微信版本過低不升級怎麼登錄微信 瀏覽:937
程序員專科生長期目標 瀏覽:685
以太坊交易確認演算法 瀏覽:813
文件夾變成hjm打不開怎麼辦 瀏覽:570
分頁演算法視頻 瀏覽:102
python3標准庫pdf 瀏覽:600
杭州雲伺服器銷售 瀏覽:535
pdf密碼移除 瀏覽:148
雲迅智創FIL伺服器 瀏覽:940
中間件pdf 瀏覽:277
輸入伺服器上的ip地址怎麼辦啊 瀏覽:296
app道客巴巴如何登錄 瀏覽:87
初中物理課本pdf 瀏覽:340
原神安裝包解壓失敗 瀏覽:349
分期車有不需要解壓的嗎 瀏覽:765
程序員高效軟體 瀏覽:471
十年後程序員的工資還會這么高嗎 瀏覽:404
用氣球解壓玩具教程 瀏覽:327
命令與征服3漢化補丁 瀏覽:941
kali解壓口令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