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next-hop-self在Cisco中BGP路由器的意義.
1 BGP在傳遞路由時 不會對路由條目進行改動
假如3台路由器 A B C A在一as BC在一as
A傳一條 1.0.0.0 /8 下一條為 12.0.0.1的路由
B學到的是 1.0.0.0/8 12.0.0.1
C學到的也是 1.0.0.0/8 12.0.0.1
而C上根本不知道12.0.0.1怎麼去
這時在B上做 NEXT-HOP-SELF
B傳給C的時候就變成
1.0.0.0/8 下一條為 23.0.0.2 的路由
2 IBGP和EBGP的200和20不是指的METRIC 而是指的管理距離
對於去往同一目的的路由 誰的管理距離小 就先放進路由表中
3 BGP防環
BGP這個協議完全是一種策略性的路由協議,它的復雜並不是由於路由演算法有多難學,最主要的是利用BGP來控制路由流向的手段多樣化復雜化。
任何路由協議都要首先解決環路的問題,OSPFISIS利用了SPF演算法來解決,EIGRP的演算法比較新奇,是一種擴散演算法,那麼BGP在設計中使用了很多小手段,把精力精中在設計多樣化控制屬性。(IGRPRIP見鬼去吧,在中國你想找到他們都難)
1.BGP天生屬性重要屬性,ASPATH,BGP路由更新中,在經過的自冶域(AS)號添加到更新中,這樣,當BGP發現自己所在的AS也在其中,就可以認為發生了環路。
2.EBGP可以這樣考慮沒有問題,在某些場景中,會有問題。
如上圖,AS100的10.233.40.0/19更新傳到AS200,在AS200中,不管是人工還是BGP的自動匯總屬性,匯總成10.233.40.0/17傳到AS300,再傳回AS100中,在AS100看來,這條路由的ASPATH是(300,200)自己並未在其中!!這就會致環路的形成。
解決方法是增加ASSET值,使得在路由匯總後(聚合)也保留其原來的aspath的屬性值,這樣就可以防止路由環路了。
利用這種打標志的方法可以在AS間傳遞時不會發生環路,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在一個AS內怎麼辦?因為在IBGP中,至始至終都是在一個AS里打轉,ASPATH也沒有打的必要,所以,在BGP中,IBGP是不會添加ASPATH屬性的。那麼怎麼解決這樣問題呢?
3.開發者想到一個絕妙的思路,如果IBGP只是在鄰接相互傳遞,即是說一對一。打個比方,我認識A,A認識B,但是我與B是互不認識的,因為A是不會把我介紹給對方的。在BGP如果這樣規定的話,IBGP鄰接學習來的路由不發布到其他IBGP鄰接,不就可以防止環路了,因為這根本就不可能有環生成,都是一條線。
這方法很絕,但是這樣一來就會要求全網二二之間建立鄰接關系。
4.這個時候就可以按照OSPF啊那樣的思路來考慮這個問題,找個人大代表不就解決了,就是DR+BDR.為了表示高新科技就起個拉風的名字:路由反射器,就是RR了。這樣就可以從邏輯上變成簡單的hub-spoke的結構了。其實這個想法就是部分放開了上面第3說的潛規則。即是產生了中間人,使其可以把它認識的客戶介紹給其他客戶。為了防止環路,就要對中間人實行一定的公平法則,最重要一點,中間人不能改變客戶的發出的信息,這樣就算是環路信息傳遞回來也可以從更新中發現自己的RID(這也就是為什麼配置LOOPBACK的原因了,那是多麼重要的東西啊,在MPLS中還會要求必定要/32位的)不就可以發現環路了。聰明!
5.但是RR一帶多的情況在大量路由器的時候也是體力而有所不支,一夫多妻,搞不了多少的,要不就會精竭人亡了。所以,還要想辦法分擔一下,怎麼分擔呢?能不能像OSPF那樣,分成幾個區,各管各的然後區區之間保持必要聯系呢?肯定可以了,我的程序我作主,於是BGP開發人員就想到了,通過把一個AS分成幾個小AS,小AS間用EBGP鄰接,在小AS內部用RR,哇多好的設計。拉風的名字是少不了的--->"聯盟"confederation,(我在想為什麼不叫部落呢?)AS內的多個聯盟,在別的AS看來是不可見的。那麼這樣把結構又搞復雜了一點(怎麼越簡化越復雜了呢?)。
在發明聯盟後,怎麼解決聯盟間的環路問題呢?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了,聰明的你肯定想到了,做個山寨的ASPATH不就可以了,對,正是這樣,修正BGP的ASPATH的屬性,讓它在聯盟中的場景中生效不就可以了。
環路的形成目前總結到這里,還有一個未寫到,就是BGP同步規則,這個也是為了防止環路以及路由黑洞,打斷這個規則的方法就是讓全網建立全鄰接結構。這個算不談了,我直接寫到可以更好理解。
防環具體看這里
http://network.51cto.com/art/201111/303118.htm
㈡ spanning-tree loopguard default命令要在所有的交換機上配嗎,有什麼作用
全局打開loop guard特性,啟用loop guard功能,能防止根埠或備份口因收不到bp而產生的可能的環路。
這個是銳捷交換機上MSTP生成樹防環的命令,只要參加了生成樹選舉的交換機都需要配置。
㈢ eigrp依靠什麼機制防環
EIGRP是思科私有的路由協議,翻譯過來就是增強型內部網關路由協議,也是混合型距離矢量和鏈路狀態路由協議,用我自己話說就是「四不像」。
它的防環機制是採用擴散更新演算法(DUAL),在運行EIGRP的路由器上保存著三張表:鄰居表、拓撲表、路由表。當一台路由器剛剛啟動EIGRP進程時,通過發送hello包來進行建立鄰居關系,交換路由信息,通過執行擴散更新演算法,鄰居之間互相通告AD,最後將演算法執行的結果寫進拓撲表,拓撲表中最優的條目即寫進路由表。你可以自己做個實驗,敲一下sh ip eigrp topology命令,就可以看到EIGRP的拓撲表。
EIGRP計算度量值的方法為:10的7次方除以鏈路的帶寬,加上沿途各個介面出方向的延遲delay,再乘以256.
同時在EIGRP里還有這樣幾個概念要清楚:
AD:鄰居通過來的到達目的網路的度量值;
FD:自己到達鄰居的度量值+鄰居通告過來的鄰居自己到達目的網路的AD;
S:FD值為最小的下一跳路由,也叫後繼路由;
FS:FD值為次小的下一跳路由,也叫可行性路由。
擴散更新演算法的核心就是:鄰居通告過來的AD,要小於自己目前最優的FD,這樣才會寫進自己的路由表,具備成為S的條件。
由於FS為備用的下一跳路由,在執行完擴散更新演算法後,備用的路由也選好了,所以當網路發生狀況時,EIGRP的收斂速度也就是very high。
另外EIGRP有5種包:hello包、發送路由更新的updata包、對路由更新進行確認的updataack包、當路由發生變化,查找不到S時發送的查詢query包、對查詢進行響應的query replay包,交換這些包依靠的是RTP可靠信息傳輸協議機制。
注意的是:EIGRP不像OSPF建立鄰居關系時是hello去hello回,而是發送hello去,對端路由返回來的直接就是路由信息。
這就是EIGRP里我自己了解的,最主要的還是看完書後,自己搭個拓撲做一下EIGRP的實驗,做完後驗證一下,對整個協議的運行過程也就熟悉了,這樣才能真正的把所學的東西變成是自己的。
㈣ BGP參數 ebgp-multihop 請教
bgp多跳設置的是open包的ttl,1代表1跳,也就是必須直連才能建neighbor。(記得是這樣的)
設為255的意思是只要能建neighbor就建,不論路徑情況。
你可以想,設置這個參數的目的,它其實是為了控制bgp。畢竟bgp網路不是有一個人或組織來管理,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如果open包ttl默認255,不加限制,那麼可能你所希望的路徑down後,還有其它路徑可通,這樣鄰居還能up,但很可能會繞了很大一個圈,比如走了100跳,而你要傳10K條路由,這樣,中間這100跳的路由器都要為你傳這10K條路由,而且通過這些路由來訪問的流量,會逆著路由學習的方向走,會經過這100台路由,會給網路造成很大的壓力,而你這邊呢,看bgp鄰居up,看路由都學到了,就是卡,就是慢。
實際當中ebgp還是用直連介面構建鄰居好。如果特殊情況,需要多跳,根據需求,沒有公式來算。
㈤ 華為bgp的ebgp-next-hop默認是多少
默認是1,建立ebgp時,如果是與還回借口建立對等體要改成2。
㈥ 大神們能不能把交換機2個網口的網速匯聚到一根網線上提升網速有沒有什麼方法 謝謝各位!
同一個交換機上接線?,這個是沒法提升,但兩個寬頻網路可以用一個路由器來完成,華為的有這種家用路由器,
㈦ H3C 3100交換機如何防止環路,設置命令是什麼,要不要在埠上也要設置
h3c
交換機配置命令大全
華為交換機配置基本命令
1、system-view
進入系統視圖模式
2、sysname
為設備命名
3、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當前配置情況
4、language-mode
chinese|english
中英文切換
5、interface
ethernet
1/0/1
進入乙太網埠視圖
6、port
link-type
access|trunk|hybrid
設置埠訪問模式
7、undo
shutdown
打開乙太網埠
8、
shutdown
關閉乙太網埠
9、quit
退出當前視圖模式
10、vlan
2
創建vlan
2並進入vlan
10的視圖模式
11、port
access
vlan
2
在埠模式下將當前埠加入到
vlan
2中
12、port
e1/0/2
to
e1/0/5
在vlan模式下將指定埠加入到當前vlan中
13、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允許所有的vlan通過
㈧ ospf關閉環路檢測命令
1OSPF防環設計。
區域內依靠SPF演算法防環,依靠LSA1和LSA2,通過SPF演算法計算去往每個網段的最優路徑。
區域間:所有區域都必須與骨幹區域連接,區域間路由需經由骨幹區域中轉。
區域外:LSA5的訪問依賴LSA4。
㈨ 三層ip報文中是否有防環的手段,如何實現
奇怪的說法,交換機幹嘛要判斷三層報文?只有帶路由功能的交換機,也就是所謂三層交換機才需要判斷第三層(而非是否是三層),而且是僅針對那些非路由模式的埠進行三層拆分而不是判斷,拆分後判斷的內容是網段的屬性,即源目同段直接向其他非路由埠廣播,非同段則交給第三層(路由)程序處理。
注意,在現有的tcp/ip協議中,所有的報文都含有第三層,不存在是不是的問題,只是三層交換機對二三層都進行了處理。
(純交換機的)交換程序僅僅對mac進行處理,已經存在的直接發過去,不存在的,廣播!(二層處理)
(純路由器的)路由程序剝掉mac按照ip進行路選(通過路由表),選好後加上自己的mac發送!(三層處理)
三層交換機把上面兩個程序捏一塊兒了,在標准描述中叫做:路由+交換。
另:由於路由會剝掉原mac,所以計算機中的arp命令只能看到同網段的ip-mac表。
㈩ 思科3650的交換機,怎麼防止迴路
思科設備都是默認開啟STP的,而且大多數設備還不能關閉STP,只要有STP在就別擔心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