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程序員的寒冬

程序員的寒冬

發布時間:2022-06-28 07:45:04

1. 中國的程序員是否已經飽和

不能這么說,程序員也分為很多種,不同方向,不同等級的程序員的市場肯定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而且就算某一類程序員市場真的很火爆,但只要你的技術過硬,就不怕會找不到好工作。

2. 程序員以後的發展趨勢怎樣樣

程序員,現在國內喊得挺熱,但是其發展給與的空間確是狹小的!而且程序員是一個很累的職業,將來發展的機會也很少,如果還有別的選擇,請放棄做一名程序員!!!!
迷茫的程序員和中國軟體業

----2001年對於IT行業進入寒冬,中國的程序員們先打起了噴嚏。

----2001年年關,《軟體世界》記者劉興波關於程序員薪水問題的文章《質疑中國軟體業「高薪制「》及後續文章引發軒然波濤。在報刊、雜志上,職能部門和IT界的管理人員大都持肯定態度。加上先前人們以玄奘取經般姿態前往印度考察得出的要培養軟體藍領的輿論報道。於是乎,對程序員進行職能分化、薪水分化(大多數向藍領靠攏,降薪)、用政策引導教育系統培養軟體藍領、在兩年趕超印度等輿論報道紛呈出籠。好像中國軟體業打翻身仗的根本在於所謂的「軟體藍領」。但在網路上,以程序員為主的論壇里則對其大加伐撻,近乎血雨腥風。關於軟體業的發展以及程序員的發展前景的大批文章在網上廣為傳播,以至有網路擁塞之謂。這場關於程序員薪水和軟體藍領的爭論讓不少程序員對其職業取向和發展前景都產生了動搖。

----筆者也是一名程序員,出於對軟體行業的看好和對程序設計的偏好。投身於軟體行業,作了名程序員。但現在,卻因現實和夢想的巨大反差、中國軟體業和自身前景的迷離頗感彷徨和痛苦。一個行業的發展固然有起自身的規律,但在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發展卻更多地依賴於輿論、政策等諸多社會因素。社會因素的作用會在行業的發展中成倍的反饋出來。沒有社會的大環境,軟體業的發展也無從談起。但不徵集大多數從業人員的意見,而由輿論界和相關部門閉門造車地制定政策,實難言好。畢竟軟體業最終還是要靠程序員來發展。程序員的迷離最終會是軟體業的迷離,程序員的痛苦最終會是軟體業的痛苦。

----朝陽初升的軟體業

----軟體業在計算機發展初期是嚴重依附於硬體,雖然重要,但並為成為產業。直到上世界六十年代產生的軟體危機催生了軟體工程,才作為一個產業得以迅猛發展。2000年,美國政府將銷售額在上一年達2200美元、僅次於汽車和電子工業的軟體產業從服務業列入製造業,其為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充當了排頭兵。盡管軟體業已有四十多年歷史,其仍然是一個朝陽產業。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隨著各種生產、消費設備的電子化、數字化趨勢,因其在事務處理中與在功能上邏輯等價的硬體相比有成本底、易實現、易擴展的優點,軟體業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軟體業的重要性也為人之共識。相對於信息產業中的IC業,軟體業對技術積累和資金支持的要求要低一些(印度可為佐證,其信息產業的硬體基礎和資金均遜於中國,但其軟體業成為全球第二)。故中國這種人均資源匱乏,但人力資源相對低廉豐富的國家發展軟體業實乃上上之選。對於中國而言,發展軟體業已不單單是一個行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可由此提升中國傳統行業的生產、運作水平(筆者曾聞:老外有時賣到中國的設備在硬體上與十多年前並無大不同,僅是更新了軟體系統,就又當新設備賣過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要想讓地球的重心由西向東移,軟體業是最佳支點。這恐怕也是印度這個人均GDP300多美元的國家把IT牛皮地解為India』s Tomorrow的原因吧。

----全球的軟體業按開發模式和主要地區(軟體業由於產業群落影響和優惠政策吸引,極為集中)可分為:技術領導、產業支撐型——美國,軟體本地化型——愛爾蘭,外包服務型——印度,嵌入式開發型——日本、西歐。美國在系統軟體、服務支撐軟體、開發工具等核心領域了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引領著軟體業的方向。愛爾蘭則把自己當作美國軟體的歐化基地,為歐洲提高20多個歐化版本。日本的嵌入式開發則是應其消費類產品的數字化、娛樂化趨勢和通訊設備生產而生。西歐以瑞典、芬蘭、德國為代表在生產設備、高精儀器、通訊和搏彩游戲機等應用上進行嵌入式開發(那種更新了軟體系統,就又當新設備賣過來的生產設備、高精儀器多從此出)。

----中國軟體業的現狀和迷離前景

----現在談到中國軟體業時,總是與印度軟體業相互比較,是基於這兩個國家有很多相似性。在80年代中期,中印兩國軟體業並無太大差別。中國軟體業並未將印度軟體業放在眼裡,此乃拜中國高速發展之賜,我們戲言曰印度阿三(是就經濟而言,亞洲國家,日本第一,中國居二)。但到了現在印度軟體業成了全球老二,叫一向自大的美國人也不敢小瞧,蓋茨稱其為繼美國之後的下一個超級軟體大國。中國軟體業卻看起來是王小二過年了,增長率比起國內其他行業尚可自慰,比起其他軟體大國則相形見絀。國內67%的市場份額被外國巨頭拿走(的確就是拿,沒有被狙擊)而且是高端市場。企業在技術競爭力上與外國巨頭的差距是越來越大了。大部分軟體公司都是在進行一般應用開發,為事企業單位開發管理系統。開發工具是別人的,後端資料庫是別人的,絕大多數服務支撐軟體也是別人的(修路的利潤哪能跟提供大型工具的利潤比)。要不是中國盜版猖獗,很多小公司光買開發工具就夠嗆了。不僅僅是技術差距加大,連從業人員的士氣都大受影響。以前,開發出了產品雖然盜版猖獗,但大多贊譽有加,現在,有時連盜都不盜國產軟體。過去的程序員們也沒多富有,但常被不少愛好者追捧,聲望甚著,現在,大概只有出校門沒幾年的「青光「才為自己的程序員身份得意了。幹了幾年後,再不願說自己是光干編碼的程序員。中國的程序員們盡管並不認為自己的水平比印度同行差,但大都承認了軟體業與印度的差距。也沒人認為中國軟體業形勢大好,高歌猛進。至於中國軟體業為什麼會落敗於印度,已有不少總結,在此不表。來看一看業界人士們開出的在網上引發大爭議的救業良方。

----印度軟體業這幾年的迅猛發展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國軟體業也不另外。業界人士紛紛以玄奘西行的架勢前往取經,這是理所當然。業界人士們取經的結論比較具共性的是:中國軟體業需要進行職能化分、大量培養軟體藍領、開拓海外市場等。進行職能化分、實施軟體工程、加強管理這些沒多大的爭議。爭議集中在軟體藍領這個新玩意上。

----在目前關於美國、日本、西歐等其他軟體發達地區的報道中沒見著軟體藍領這一劃分和論述(大師和普通人當然有別,哪裡都一樣)。這是個我們從印度帶回來的特產。原因是印度人用高中生在編程,再加上那幫傢伙軟體工程、項目管理搞的很好,居然能按時上下班,幾乎跟哪裡都不一樣。於是就得出一個軟體藍領的概念(是印度人首創,還是我們的新發明,待考)。可是我要提醒的是印度信息技術部部長2000年5月在華盛頓放言印度每年能向世界輸送20萬。美國現有IT人才簽證配額的一半被印度人占據,看來輸送的可不是一抓一把的高中生。老美還沒那麼苯。以印度現在的培訓體系現狀和實力,那幫高中生經過培訓是必然的了。他們可是在中學就接受扎實的計算機教育。我們的所謂的科班出身,不也是從高中拉了一撥人進行再教育嗎?我們的大學技術教育是不是比他們的培訓體系強,這我沒發量化比較。我倒知道譚浩強教授在一次計算機教育會議上說他對中國現在的計算機高手大部份是非計算機科班出身感到迷惑不解。非計算機科班出身的高手得大部分自學吧,還有不少超過天天接受計算機教育的。我也還知道印度IIT被稱為亞洲的MIT。我也還知道印度的培訓系統來中國幫我們培訓技術工程師。盡管業界人士對軟體藍領語帶不屑,但要真是我們的教育培訓比他們好,那倒是我們應以幫助第三世界兄弟的名義去幫他們。怎麼掉過來了。那種因為印度很多編程人員沒有大學學歷,就把人當作是一抓一把的高中生的人是否也太過皮相之見了。盡管他們不會告你行業污衊,但我建議有關人員在爆炒軟體藍領時先仔細斟酌一下,去考察一下別人受到的計算機教育再說不晚,程序員里沒幾個人跟你們搶「軟體藍領「這個詞的話語權。也許吧,他們的培訓系統比我們差,我們的認證培訓系統可以讓一個文秘專業的MM在一個月內拿MCSE,真是天才輩出!

3. 程序員的未來發展

社會對程序員的定位是滿足技術需求,程序員自身所受的教育和積累的經驗也使自主前程意識局限於技術路線。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在技術方面有建樹的前輩多是綜合型的人才,單純局限於技術思維的多有行為局限,也難看出自身的幸福感。

畢業幾年了,一直都是從事程序員的工作,從以前只管努力學技術,到現在開始慢慢地思考以後的職業規劃問題了。

十年三階段

工程師的職業發展,前十年是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來講,建議把這十年分為三個階段來設定目標:

第一階段(前三年):打基礎。立足培養技術能力和軟技能。第二階段(四年):從個人能力向團隊組織能力轉變。在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和領導力上發力。第三階段(四年):不斷強化領導力(技術領導力和管理領導力)。

在我看來,一個工程師的養成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新人期

硬技能:理論轉化實踐軟素質:養成基本的職業觀

成熟期

硬技能:積累業務知識,積累技術知識軟素質:固化職業觀

發展期

硬技能:明確細化的職業發展方向,深入研究「可能技術, 可能管理, 可能兩者兼具」軟素質:逐步總結並形成自己的方法論

事業期

硬技能:釋放自己,創造價值軟素質:輸出方法論,影響其他人

看到身邊一些「大齡」程序員的出路,主要是這三條:做管理,自己創業和繼續寫程序。

做管理

做管理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原因嘛,當下中國職場的大環境如此:招聘單位一般不要年齡大的程序員,再加上你年齡大些後,實戰經驗豐富,不讓你帶人讓誰去帶呢?「大齡」程序員有著多年的開發項目經驗,這些實戰經驗能一些崗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CTO,項目經理、產品經理。

相信在多年的工作中你的技術是無話可說的,但是管理的方式、為人處事的方法、稍穩妥的工作作風以及對於企業長遠的眼光可能是你們真正需要加強的。

創業

自己創業的,這種人大多數是在工作中到了一定的崗位,有了一定的資本,綜合能力提升到一定的水平,但跟搞管理一樣,你還缺許多技術之外的東西

創業者要做的產品不是給客戶的商品,而是企業本身。把企業看做一個系統,運轉良好的系統,就是創業者要開發的產品,這個理念,對於運作企業是非常重要的,也從根本上回答了如何做好企業的問題。

如果單純是因為自己工作不開心,對老闆不滿而憤然離職創業的,這種基本成功概率為零。

如果想繼續抱著鍵盤安安靜靜地寫程序,估計要在某個技術方向深度學習。比如做游戲就一直做游戲,做網路就一直做網路,其它方向的工作基本不在考慮范圍內,這樣才能在一個方向上積累下來;否則各個領域都會一點皮毛,但又沒有精通的,企業幾乎不需要這種人。

程序員找出路還是要盡量提前進行職業規劃和准備,千萬不要說什麼:「走一步,算一步」的話。在這個一睜眼就是競爭的時代,你可以放鬆休息,但別人會繼續前進,不會等你。

4. 為什麼程序員跳槽的頻率降低了

因為這幾年互聯網裁員太嚴重了。

希望各位程序員能夠保重身體,保溫杯里常放枸杞。少熬夜,工作雖然重要,但是身體最重要。錢是掙不完的,現在好好充實自己,以後有機會漲薪的話,跳槽也有底氣嘛。加油吧,各位經常熬夜的程序員們。

5. 如何才能修煉成一名不可替代的程序員,避免裁員危機

(1)專業能力程序員作為專業性較高的人才,對其專業能力要求很高,這個問題下很多程序員大佬也紛紛表示:「代碼是程序員的立身之本啊,所以一定要錘煉好代碼基本功,扎扎實實的能力練出來了,你就是公司不可替代的人兒~」在技術說話的互聯網公司,要保持一個不可替代的地位,實力是最基礎的一環,需要不斷地學習新技術,才能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完成從一名普通程序員到精英程序員的蛻變。
(2)性格特質在外人看來,程序員就是整天和bug打交道的人,這樣的人需要耐得住寂寞,但同時也要腦筋足夠靈活,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bug,並且不斷開發出新的產品。同時還要有責任心,對自己的代碼負責,對自己的產品負責。
(3)發展需求除此以外,因為要不斷地發展自身能力以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要做一名「不可替代」的程序員還要有一定的競爭意識,與自己競爭,督促自己進步等。以上僅僅是比較概括性的特質,具體到不同公司的不同程序員崗位,還會有不同的層級要求,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
如今市場不景氣,企業用人大大收縮,再加上一批小企業的倒下,造成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但我認為這是接下來的常態。前幾年的經濟「泡沫式」過渡發展,互聯網也跑的太快,造成大量的用工需求。一些其他行業的從業者培訓下就能改行做程序員,造成這個行業的人五花八門,能力參差不齊。寒冬的到來,必將對市場人力的重新洗牌。互聯網企業將會對程序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並促使IT從業者更加專業化。

6. 為什麼說程序員會成為最富有的群體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廣大報考大學志願的年輕人和初入社會想要擇業的年輕中流行一句話

這句話透著一股子樸素的務實思想,您仔細分辨一下,還有那麼一絲金錢的銅臭味。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這句流行語是有現實依據的呀。在無數個版本的平均薪資排行榜上,金融業與IT業一直是多年屹立不倒的兩面旗幟,牢牢占據著排行榜的前兩名。

但如果要讓我選呢,選在未來20年都還能堅挺著占據收入榜榜主的行業,我會堅定地投碼農一票。

為什麼呢?首先說碼農最大的競爭對手,金融業。金融業說白了,富豪的大手們撥弄著嬌弱的市場,撥過來撥過去,撥得這個市場嬌喘連連。而我們普通人,連這只手的影子都看不到,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金融業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當。忽而行情好得一兩年的提成就夠在北京買房付首付了,忽而一路看跌三個月發不出工資。今天某個國家的某個人打噴嚏了,明天某個寡頭公司的某位大人感冒了,對他們來說都是毛毛雨,可對我們來說,那就是八十年一遇的洪澇災害了,咱這一輩子,有幾個八十歲呢?誰又能說得准,自己趕上的就是漲潮那一撥,而不是退潮那一撥呢?

然後我們再來對比一下IT行業與其他行業。其實IT行業,就是在互聯網上對應的各行各業。國家現在提倡「互聯網+」,提倡傳統行業向互聯網轉型,還給了許許多多的扶持政策優惠政策,這都是因為實體經濟不景氣,向互聯網轉型,降低成本,優化資源,創造更多的利潤實現方式。

我們個人就業,跟著國家的政策走是最保險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大環境經濟狀況的晴雨表。政策向互聯網行業傾斜,就代表著會有無數傳統行業向互聯網靠近,新興產業也會在互聯網上誕生,我們個人找工作的空間就會成倍地擴大。

第三,我們不說大行業,來說說程序員本身。程序員可以說是適應行業最廣泛的一個專業,甚至說打破了行業間壁壘的一個專業。因為無論是種地的,煉鐵的,賣蛋糕的,開旅行社的,哪怕是政府部門,都需要有人寫代碼,編程序,雖然內容不同,但功能是相通的,核心技術大同小異。因此程序員無論要找工作還是跳槽,除非特別熱愛某一個行業,否則沒有任何壁壘,各行各業都是程序員大顯身手的舞台。

第四,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我們個人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可以說我們現在已經完全離不開網路,未來網路上還會帶來什麼技術,進一步優化我們的生活,已經有許許多多的人給予了猜測。而所有的猜測都有一項共識,那就是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而對網路的使用程度和掌握的熟練度,能輕輕鬆鬆地將普通老百姓分為不同的階層。或許在將來,入門級的代碼和計算機常識命令會是每個人都掌握的最基礎的知識,就像今天的唐詩三百首和九九乘法表,但基礎知識越普及,人們對精尖技術的需求就越大,程序員未來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將會毫不費力地超越中產。現在在美國,IT界的精英,已經與傳統社會推崇的律師、醫生等行業地位持平,甚至是有了超越。這一切都是因為,互聯網人才,將與律師、醫生等行業的人才一樣,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保障者。

這幾年來,每個行業都在說寒冬,互聯網也說過,互聯網的寒冬使不少小企業沒能堅持下去,但有更多的中小企業,靠著政策,靠著融資,又紅紅火火地運營了下來。程序員們兜兜轉轉,都還在這個行業中把持著收入榜的前列。而其他行業的寒冬,則是真真切切地讓無數人改行,甚至有不少人,也投入到了互聯網的從業大軍中來。

多了不敢說,從現在起起碼二十年內,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快,拓寬並覆蓋越來越多的行業。而程序員則是從中受益最大的一批人。他們在互聯網的浪潮中舞動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培養了極具創造性的眼光。在這個技術資本最受重視、最易於變現的行業,程序員練就的技能,就將是他們最大的資本。毫不誇張地說,20年後,中國經濟將有大跨步地發展,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也將像過去許許多多國內重點扶持的產業一樣,走在世界的前列。而程序員,也將成為國內最為富有的精英群體。

7. 現在程序員行業飽和了嗎剛入行能拿到多少工資

能幹活的人永遠不會過剩,混日子的永遠過剩。初級過剩,高級緊缺。簡單學點啥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這幾年中國互聯網一直很火,因此搞得大量資本湧入互聯網行業,一下子拉高了平均工資。我記得移動端和前端最火的時候,只要你會寫一點前端或者APP,都能找一份工資在平均線上的工作。因此大學報考計算機,以及轉行的人越來越多。

所以培訓班大量招生,賺得盆滿缽盈。而就是這大量培訓出來的人,給人一種中國程序員過剩的現象。

但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2018年互聯網寒冬,大量企業裁員,那些平時混日子劃水,沒有真本事的人,離開了這個平台就什麼也不是了。甚至原來平台過高的薪資水平還會給他一種我就值這個價的錯覺,而這只是資本和平台的捧殺。

打開招聘軟體,你會發現3-5年的高級程序員,5年以上的資深甚至是架構師的招聘需求源源不斷,最受獵頭歡迎的也是這種級別的職位。這說明了企業更需要的是高端人才,而中國現在高端程序員還是很稀缺的,很多企業都招不到合適的高端人才。這種情形也像極了二八定律。

我創建的java自學交流裙,前面輸入是:926中間是:452最後連起來:303在這里說一下自己整理了一份關於java的系統化資料,從Javase- ssm-springcloud,包括了網上商城項目,個人博客項目,分布式項目等都有想學習Java或者轉行,大學生可以免費領取,java交流群下載


剛入行能拿到多少工資?

一下以JAVA 為例

剛入行的java後端程序員,薪資區間在「0到50K+」,以下面五份招聘信息為例。

第二份招聘信息:"4-8K"檔次——小型公司初級程序員水平。19年、20年的java行業情況,沒培訓過的小夥伴,除個別優秀以外,極少能找到一份正規程序員工作入行。

所以,這個區間的人群一般是「普通大學科班生+學習優秀+不培訓」情況/「普通培訓機構學習+學習普通」情況,這兩種情況的同學。入職的是「4-8K檔次的小型公司初級程序員崗位」。

而「普通大學科班生+學習普通+不培訓」的同學,以及零基礎小白,這兩種情況很難找到工作。


第三份招聘信息:「9-14Kx13薪」檔次——大型公司初級程序員/小型公司優秀程序員水平。要不是個人優秀,要不是找的機構優秀,要不是優秀學校科班生,總歸學的技術不錯,能找到一份「月薪過萬」初級程序員工作為職業發展的起步。

這個區間檔次的人群一般就是「普通培訓機構學習+學習優秀」情況/「好的培訓機構學習+學習普通」情況/「優秀學校科班生+學習普通」情況的同學,入職的是這個檔次的公司和崗位。


第四份招聘信息:「10-15Kx16薪」檔次——大型公司優秀初級程序員水平/頂級公司初級程序員水平。

這個檔次,小公司給不了初級程序員這個待遇,有這個水平也不會去小公司。這個區間檔次的人群一般就是「好的培訓機構學習+優秀學員」情況/「重點大學普通應屆生」情況的同學,入職的是這個檔次的公司崗位。

第五份招聘信息:「25-50K」檔次,也屬於剛入行的java後端程序員薪資區間,這個檔次是培訓機構培訓不出來的水平,是「重點大學優秀應屆生」情況,甚至極個別很優秀的能到100K+(應屆計算機博士)!

在java領域,優秀本科生/碩士,優秀碩士/博士。優秀才抵得上學歷上高一級,但大公司的大家都很努力,優秀很難求。所以能提升學歷,優先提升一下,能給自己帶來不小的優勢。

能拿多少薪資主要還是取決於自己,能力+學歷

8. 互聯網公司去年到今年的大批裁員,難道程序員沒有未來了嗎

很多行業,因為2018年世界上發生的劇變而受影響。或迎來利好,行業一片繁榮,或迎來利空行業大受打擊,死傷一片。在這樣的情形下,互聯網行業默默地迎來寒冬。其實說是寒冬也有些不太恰當,如果把寒冷的程度比作互聯網資本的熱情的話,現在互聯網應該處於「入秋」的狀態,有點天涼的感覺,但還沒到冷的程度。

互聯網行業裁員,程序員可能是最無所適從的。因為大多數程序員過著公司、家兩點一線的生活,對於突然裁員,沒有做好下一步的打算,可能會有一種一臉懵逼的感覺。說起來,在中國,這種規模的裁員也還是第一次吧。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一直在快速發展,各行各業新的公司,新的工作崗位不斷增加,大規模的裁員從沒有出現。

9. 2018互聯網企業大裁員,高齡程序員壓力大,轉型還是等著被裁

這幾年可以說是裁員的幾年,尤其是對於互聯網公司和企業來說,用裁員來形容自己也是最適合不過了。每年的年底都被稱為互聯網行業的寒冬,每一個從事互聯網工作的人會很擔心自己會被公司裁員,雖然有裁員補償,但是這樣的裁員是沒有任何徵兆也沒有任何理由的。

公司和企業根據當年公司的發展經營狀況,對公司的業務部門以及人員進行調整也是一個正常的企業活動,無可厚非。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程序員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職業,而且隨著社會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對於程序員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很多人都想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

但是殊不知,大大小小的互聯網公司,包括網路,騰訊,阿里巴巴等著名的互聯網公司都做出了大大小小的人員調整,其實程序員就是裁員的對象之一。

其實大多數被裁的高齡程序員會選擇轉型,但是跨入另一個行業同樣需要時間和成本,很對人的選擇就是選擇相關的衍生行業,對年齡的約束性不是很大,而且自己在那個崗位有自己優勢的工作。

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轉型,但是這樣的職業轉型變化不會很大,只是對行業和市場進行細分,找到自己優勢所在的相關崗位和職業,這樣即使自己被裁員了,一方面能迅速找到下家,另一方面也不會出現沒有收入的情況。

高齡程序員被裁是繼續找東家還是轉型,關鍵是看市場對自己的需求,供大於求競爭太激烈,優勢不會很大,轉型或許是好辦法。

10. 2020年,程序員飽和了嗎

能幹活的人永遠都不會過剩,混日子的永遠被淘汰。初級過剩,高級緊缺。簡單學點啥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這幾年中國互聯網一直很火,因此搞得大量的資本湧入互聯網行業,一下子拉高了平均工資。我記得移動端和前端最火的時候,只要你會寫一點前端或APP,都能找到一份工資在平均線以上的工作。因此大學報考計算機,以及轉行的人越來越多。

也因此培訓班大量招生,賺得盆滿缽盈。而就是這大量的培訓出來的人,給人一種中國程序員過剩的現象。

但是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2018年是互聯網寒冬,大量企業裁員,那些平時混日子劃水,沒有真本事的人,離開了這個平台就什麼也不是啦。甚至原來平台過高的薪資水平還會給他一種我就值這個價的錯覺,而這只是資本和平台的捧殺。

打開招聘軟體,你會發現3-5年的高級程序員,5年以上的資深甚至是架構師的招聘需求源源不斷,最受獵頭歡迎的也是這種級別的職位。這說明了企業更需要的是高端人才,而中國現在高端程序員還是很稀缺的,很多企業都招不到合適的高端人才。這種情形也像極了二八定律。

閱讀全文

與程序員的寒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片機課程設計軟體流程圖 瀏覽:389
怎樣把文件夾名字改成可見 瀏覽:169
最奇怪的解壓視頻 瀏覽:742
android上傳圖片內存溢出 瀏覽:296
yii命令行 瀏覽:445
javaweb音樂 瀏覽:203
安卓手機最好用什麼軟體 瀏覽:352
編譯原理lr分析講解 瀏覽:143
單純程序員哭了 瀏覽:336
男生設計app哪個好 瀏覽:765
梯形圖是編譯還是解釋執行 瀏覽:473
錄屏好用的app哪個好用 瀏覽:637
一念逍遙新伺服器怎麼看 瀏覽:92
移動app的信用充話費在哪裡 瀏覽:502
單片機接感測器 瀏覽:74
免費pdf工具 瀏覽:382
pdf加密一機一碼 瀏覽:602
怎麼把百度雲資源壓縮 瀏覽:458
不會數學英語如何編程 瀏覽:88
如何能知道網站伺服器地址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