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中國第一代程序員從荒草到城池

中國第一代程序員從荒草到城池

發布時間:2022-07-06 11:30:55

程序員成長過程

序員是一種技術工作,在IT的發展中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底層硬體通訊協議的建立, 到數據傳輸層的處理,到操作系統的建設,到資料庫平台的建設,一直到應用層上各種數 據營銷平台的搭建,程序員在裡面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並為IT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 的貢獻。

中國有很多精於編碼的人,但是中國軟體行業,尤其是網路應用開發方面誤區很大,很難形成有規模的軟體開發力量和產品能力,不但比美國差距甚遠,和印度相比也是頗有不如。這些問題不是在於中國程序員的智商和工作努力狀況,也不是在於國家和民間對開發的投入程度,而是很大程度上,有一些對技術,對程序開發,對項目設計方面的思想誤區,這些誤區,導致了軟體行業的產品化能力不足,缺乏規模化和大型復用系統研發能力,可以說,改變認識誤區,是解決軟體行業小作坊模式和個體英雄模式所帶來的局限性 的重要工作。

中國有很多小朋友,他們18,9歲或21,2歲,通過自學也寫了不少代碼,他們有的代碼寫的很漂亮,一些技術細節相當出眾,也很有鑽研精神,但是他們被一些錯誤的認識和觀點左右,缺乏對系統,對程序的整體理解能力,這些人,一個網上的朋友說得很好,他們實際 上只是一些Coding fans,壓根沒有資格稱為程序員,但是據我所知,不少小網路公司的 CTO就是這樣的coding fans,拿著嚇人的工資,做著嚇人的項目,項目的結局通常也很嚇 人。

㈡ 為什麼說中國最早的程序員是沈從文什麼意思

沈從文是我國著名的程序員,代表作有《編程》 ,其實是網友故意的,正確的《邊城》。

《邊城》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該小說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2)中國第一代程序員從荒草到城池擴展閱讀: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朴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

沈從文以鄉村為題材的小說是典型的鄉村文化小說,它不僅在整體上與都市「現代文明」相對照,而且始終注目於湘西世界朝現代轉型過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規定的鄉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跡及歷史命運。

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一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㈢ 為什麼說中國最早的程序員是沈從文什麼意思

因為沈從文先生寫了一本書叫《邊城》跟IT行業的編程同音,所以才有了中國最早的程序員是沈從文先生。

㈣ 中國有什麼牛逼的程序員

現在互聯網幾個大佬以前都是程序員!
1.網路李彥宏,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碩士

2.QQ馬化騰,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3.360周鴻禕,西安交大計算機學士

4.迅雷鄒勝龍,美國Duke University計算機碩士

5.京東商城劉強東,人民大學畢業,中國第一代程序員中排得上號的

6.小米手機雷軍,武大計算機學位

㈤ 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總被稱為碼農

實際上IT行業在中國並不是特別差的行業,而程序員的工資也並不低,但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總被稱作碼農或者說是苦逼的程序員?中國的程序員生活和歐美的有什麼不一樣?之前,研發頻道曾發過《東方程序員怎麼看西方程序員》和《西方同行眼中的東方程序員》這兩篇文章。來自世界各地的程序員們各抒己見。或許,從上面兩篇文章中也多少能得出「」下面是來自知乎網上各位大牛的看法。讓我們來一起看下!一位叫吳濤的程序員的回答:編程活動和機械電子一樣可以視為一種工藝(craftsmanship),從事此類工藝活動的人可以叫做工匠或者工程師。經歷過工業革命的歐美國家,有深厚的工程根底,從機械到電子再到軟體,都是國家產業的支柱,滋養著社會中堅力量的中產階級。工程師的社會地位普遍比較高,他們有工藝的傳承,有文化圈,有產業的歷史。而國內目前的軟體工業和製造業非常相似,以來料加工式的低水平重復勞動為主。就好像農民仰賴著老天提供種子、土壤、陽光和水,中國程序員仰賴著洋人提供設備、技術和理念,從微處理器、操作系統、編程語言、編譯器、IDE、編程框架到應用程序,除了做晶圓的沙子是本地產的,幾乎沒有什麼屬於自己,每天的工作內容主要就是把別人已有的東西按照自己的——甚至不是自己的——需求裝配一下,沒有什麼創造性,也很少有業界的技術積累和傳承出現,即便有也流傳不開,畢竟程序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知識,沒文化」,就是說這樣的狀況。記得劣質盜版VCD滿天飛的時代,有個程序員做出一款醜陋但是解碼容錯能力很好的播放器,貼合國情,一炮成名,結果好容易寫本書,沒有幾個句子能寫通順的。這種技術書籍的拙劣狀況一直保持到現在,而且拙劣的方式更加多樣化了。沒有技術傳承,沒有文化圈,不乏有人上大學之前對編程一竅不通,學計算機只是因為計算機「熱門」而已。如同包辦的婚姻,沒有一絲愛情,最後以編程為業,只是因為也不會做別的什麼了。另一方面,國內程序員不論薪水如何,的確很苦。許多人長期被迫加班,最後甚至會成為一種自願的習慣。可生產率和產品質量並未因此而提高,就像千百年來用慣鋤頭和鐮刀的農夫,很少有人會想要去學習、改進自己使用的工具和習慣,甚至對於新興的思潮和方法抱有非理性的抵觸情緒。生活如此悲慘,卻又如此不思進取,和農民的問題很相似。再加上,就好像城裡人眼中的鄉下人一樣,程序員們木訥、邋遢、缺乏情調、土。可偏偏又自負而且互相看不起。總而言之,在中國做一個程序員,很少有什麼事情能讓人覺得自己從事的工作很體面。那麼,在整個社會以自嘲為風尚、許多行業都喜歡好勇鬥狠地自輕自賤的狀況中,使勁貶低自己的職業,自嘲和群吵時,就不會有什麼心理包袱。不過,就好像黑人可以自稱或者互稱「黑鬼」,但是白人如果敢講立刻會惹禍一樣,喜歡以此自稱的程序員並不見得能容忍其他人這樣稱呼自己。最後,英語有類似的說法,將帶有隔斷的辦公室叫做cube farm,常見於傳統的軟體公司。以諷刺(但不限於)軟體公司日常生活為主題的漫畫Dilbert就有不少格子辦公室里的場景。不過cube farm說的並不是程序員們像農民,而是說他們像地里的莊稼或者果樹,產出成果,等待收割。畢竟,歐美發達國家的農民生活往往比程序員更好。高收入,農機勞作,大片的私有土地,寧靜的田園生活。農民的生活在那裡,如果不是令人嚮往,至少也並無貶義。補充:本版同文所說的code monkey在英語中的語用,與「碼農」在中文裡的用法並不一樣。code monkey是指以計算機程序員或者那些以編碼為生的人。這個術語可能包含輕微的貶義,這意味著開發者可能編寫代碼,但不能執行復雜點的任務,比如:構建軟體結構、分析和設計,一般指初級程序員。如果一名code monkey正在努力增加知識和提升職業技能,那麼會有另一個等級名詞賦予他。其實code monkey這個術語在層次劃分上還是有點困難的,因為像那些真正熟練的開發人員或程序員他們仍然在做編碼工作。或許像這樣劃分會好一點:coder:編碼員programmer:程序員software engineer:軟體工程師software analyst:軟體分析師software architect:軟體架構師或許還可以在前面加「初級」、「中級」、「高級」這幾個前綴。這些都反映了一定的等級、技能水平和薪資。請注意:它只能在小范圍確定的某種層次結構,例如在一個公司、甚至一個部門。一個在A公司工作的「程序員」可能比B公司的中級架構師所要求的技能更多。下面是關注前端技術的鄧陳華同學的回答:首先, 問題的題目」「是有一定的可辯論性的,因為我所了解的事實是,大多時候是「中國的程序員自稱為碼農」,很少有不同行的人稱呼程序員為「碼農」。當然,可能和我所處環境有關系。認可濤吳所說的「自稱碼農的程序員並不見得能容忍其他人這樣稱呼自己」,因為這就像他所舉的例子,黑人允許自稱,但不允許白人稱呼,同樣的詞在熟人說來是親切、是自嘲、甚至可以是自諷,但在外人說來,那不僅是不尊重,還有可能是侮辱。其次,身處互聯網行業,程序員工作辛苦,加班再正常不過,項目進度、突發情況、公司文化都可能成為加班的理由,雖然收入不一定差,但夠苦逼。另外一方面, 程序員魚龍混雜,水平參差不齊,而互聯網向來是一個強調能力的開放行業,有多少能力就拿多少工資,這樣註定有相當大一部分因為水平不夠,導致收入問題成為「碼農」的心病。而「 工作辛苦」、「收入低」和農民有類似,所以無論自嘲或者是被別人冠以「碼農」的稱謂,辛苦、收入低這兩個標志包含其一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兩者兼有,那就是純種『碼農』一枚,夠苦逼。當然,還有第三種情況就是像趙劼姐夫這樣,「彈鋼琴的碼農」,已經做「碼農」做到一種境界,並不一定強調其辛苦、更不會收入差,以「碼農」調侃的口吻戲謔人生,這個心態和大家自稱屌絲是一樣的,更多的自嘲自諷。其實,這樣收入高而且相對不這么辛苦的精英「碼農」在行業內也不少。下面是在讀研究生吳洲提供的,來自圖靈中文社區電子雜志《碼農》第一期的首卷語:《所謂碼農》一文的解釋:對於「碼農」這個稱呼,有些人喜愛有加,有些人不以為然。區別在於對待「農」這個字的感覺。農當然是指農民,這個詞寓義很豐富,既可以說它偉大,也可以說它渺小。說它偉大,是因為我們的生存離不開農民,而且中國一直是個農業為本的國家,曾經說是百分之八十的人是農民,這意味著往前翻

㈥ 中國第一批程序員始於哪一年

20世紀80年代

㈦ 中國第一位程序員也被尊稱中國計算機之父是哪位

董鐵寶。

1917年生於江蘇省武進縣,力學家、計算數學家,被人們稱為「中國計算機之父」、「中國第一位程序員」,董先生是中國計算機研製和斷裂力學研究的先驅者。



董鐵寶介紹:

董先生1939年畢業於交通大學,1945-1949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學習工作,獲得博士學位。

1950年開始,他有機會和紐曼克等著名學者參與了第一代電子計算機伊利亞克機的設計、編製程序和使用。

1956年董先生放棄國外的優厚生活,沖破重重障礙,帶著妻子和孩子,歷時3個月終於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學任教授。

㈧ 中國第一位程序員腦筋急轉彎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女兒Ada Lovelace曾設計了巴貝奇分析機上解伯努利方程的一個程序。她甚至還建立了循環和子程序的概念。由於她在程序設計上的開創性工作,Ada Lovelace被稱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員。

㈨ 問:中國第一位程序員是誰

中國第一個程序員。39年畢業於上海交大。45年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參與第一代電子計算機的設計、編程工作,49年獲博士學位。56年他放棄在美國的優越生活回國,任北大教授。68年在「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被指控為「特務」,68年10月18日,弔死在學校附近的一棵樹上。他是中國計算機之父董鐵寶。

㈩ 中國第一位程序員是誰

中國第一位程序員是董鐵寶。

董鐵寶(1916年8月-1968年10月18日),男,漢族,生於江蘇省武進縣,中國著名力學家、計算數學家,中國計算機研製和斷裂力學研究的先驅之一,是中國早年真正大量使用過計算機的專家,被譽為「中國計算機之父」。

榮譽

從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中,中國的計算機事業還處於創業階段,當時計算機科學這個名詞也還未形成。董鐵寶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計算數學教研室工作,從計算力學、計算數學,一直延伸到程序編制、計算機設計的原理等都是他從事的工作。

從力學中提煉出的問題中,董鐵寶及時地抓住了一些重要的計算數學問題,引導青年去鑽研。病態方程是個突出的例子。60年代初,國內有關單位提出了常微分方程求解中的病態問題(這個問題60年代中期在國際上成為常微分方程數值解中的重要課題),他積極支持,組織計算所第四組的研究人員進行學習和討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董鐵寶

閱讀全文

與中國第一代程序員從荒草到城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qq郵箱解壓的圖片保存在哪裡 瀏覽:542
嵌入命令行 瀏覽:89
檔案為什麼被加密 瀏覽:485
十天學會單片機13 瀏覽:875
榮耀怎麼設置讓app一直運行 瀏覽:992
共享文件夾能在哪裡找到 瀏覽:433
旅遊訂旅店用什麼app 瀏覽:239
一個女程序員的聲音 瀏覽:493
魔術app怎麼用 瀏覽:340
單片機有4個8位的io口 瀏覽:897
win10rar解壓縮軟體 瀏覽:167
plc教程pdf 瀏覽:668
pythonshell清屏命令 瀏覽:279
檢測到加密狗注冊伺服器失敗 瀏覽:205
解壓後手機如何安裝 瀏覽:519
極客學院app為什麼下架 瀏覽:14
圖片批量壓縮綠色版 瀏覽:653
東北程序員帥哥 瀏覽:707
加密封條風噪小 瀏覽:975
安陽少兒編程市場 瀏覽: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