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linux紅帽掃盤命令

linux紅帽掃盤命令

發布時間:2022-07-18 01:51:13

Ⅰ 請問linux 6.0紅帽配置IP地址的命令是什麼 查看防火強的命令是什麼,,或關閉,,虛擬機怎樣和物理連接網路,,

正如樓上所說,配置網卡可以好幾種模式即時:ifconfig eth0 xx.xx.xx.xx netmask xx.xx.xx.xx (eth0或者其它網卡名)
永久: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圖形界面:setup,選擇 」網路配置「, 選擇 「設備配置」,選擇 你要設置的網卡,然後輸入各個屬性,保存退出即可。

命令行運行 iptables -L ,可以查看防火牆
關閉防火牆:service iptables stop

虛擬機的虛擬網卡可以多種模式連接網路,NAT,Bridge,Host Only 等

Ⅱ 如何在linux紅帽子系統下查看磁碟陣列空間大小用什麼命令

動手試吧,沒有的話就找相關軟體包安裝

一、df 命令;

df 是來自於coreutils 軟體包,系統安裝時,就自帶的;我們通過這個命令可以查看磁碟的使用情況以及文件系統被掛載的位置;

舉例:

[root@localhost beinan]# df -lh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hda8 11G 6.0G 4.4G 58% /

/dev/shm 236M 0 236M 0% /dev/shm

/dev/sda1 56G 22G 35G 39% /mnt/sda1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系統安裝在/dev/hda8 ;還有一個56G的磁碟分區/dev/sda1掛載在 /mnt/sda1中;

其它的參數請參考 man df

二、fdsik

fdisk 是一款強大的磁碟操作工具,來自util-linux軟體包,我們在這里只說他如何查看磁碟分區表及分區結構;參數 -l ,通過-l 參數,能獲得機器中所有的硬碟的分區情況;

[root@localhost beinan]# fdisk -l

Disk /dev/hda: 80.0 GB, 80026361856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9729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765 6144831 7 HPFS/NTFS

/dev/hda2 766 2805 16386300 c W95 FAT32 (LBA)

/dev/hda3 2806 7751 39728745 5 Extended

/dev/hda5 2806 3825 8193118+ 83 Linux

/dev/hda6 3826 5100 10241406 83 Linux

/dev/hda7 5101 5198 787153+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hda8 5199 6657 11719386 83 Linux

/dev/hda9 6658 7751 8787523+ 83 Linux

在上面Blocks中,表示的是分區的大小,Blocks的單位是byte ,我們可以換算成M,比如第一個分區/dev/hda1的大小如果換算成M,應該是6144831/1024=6000M,也就是6G左右,其實沒有這么麻煩,粗略的看一下把小數點向前移動三位,就知道大約的體積有多大了;

System 表示的文件系統,比如/dev/hda1 是NTFS格式的;/dev/hda2 表示是fat32格式的文件系統;.

在此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dev/hda3分區,這是擴展分區;他下麵包含著邏輯分區,其實這個分區相當於一個容器;從屬於她的有 hda5,hda6,hda7,hda8,hda9 ;

我們還注意到一點,怎麼沒有hda4呢?為什麼hda4沒有包含在擴展分區?一個磁碟最多有四個主分區; hda1-4算都是主分區;hda4不可能包含在擴展分區里,另外擴展分區也算主分區;在本例中,沒有hda4這個分區,當然我們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分區設置為主分區,只是我當時分區的時候沒有這么做而已;

再仔細統計一下,我們看一看這個磁碟是不是還有空間?hda1+hda2+hda3=實際已經分區的體積,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算 hda1+hda2+hda3=6144831+16386300+39728745 = 62259876 (b),換算成M單位,小數點向前移三位,所以目前已經劃分好的分區大約佔用體積是62259.876(M),其實最精確的計算 62259876/1024=60800.67(M);而這個磁碟大小是80.0 GB (80026361856byte),其實實際大小也就是78150.744(M);通過我們一系列的計算,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硬碟目前還有使用的空間;大約還有18G未分區的空間;

fdisk -l 能列出機器中所有磁碟的個數,也能列出所有磁碟分區情況;比如:

[root@localhost beinan]# fdisk -l

Disk /dev/hda: 80.0 GB, 80026361856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9729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765 6144831 7 HPFS/NTFS

/dev/hda2 766 2805 16386300 c W95 FAT32 (LBA)

/dev/hda3 2806 7751 39728745 5 Extended

/dev/hda5 2806 3825 8193118+ 83 Linux

/dev/hda6 3826 5100 10241406 83 Linux

/dev/hda7 5101 5198 787153+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hda8 5199 6657 11719386 83 Linux

/dev/hda9 6658 7751 8787523+ 83 Linux

Disk /dev/sda: 60.0 GB, 60011642880 bytes

64 heads, 32 sectors/track, 57231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2048 * 512 = 1048576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1 57231 58604528 83 Linux

通過上面我們可以知道此機器有兩塊硬碟,我們也可以指定fdisk -l 來查看其中一個硬碟的分區情況;

[root@localhost beinan]# fdisk -l /dev/sda

Disk /dev/sda: 60.0 GB, 60011642880 bytes

64 heads, 32 sectors/track, 57231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2048 * 512 = 1048576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1 57231 58604528 83 Linux

通過上面情況可以知道,在/dev/sda 這個磁碟中,只有一個分區;使用量差不多是百分百了;

我們還可以來查看 /dev/hda的

[root@localhost beinan]# fdisk -l /dev/hda

自己試試看?

三、cfdisk 來自於util-linux的軟體包;

cfdisk 也是一款不錯的分區工具;在有些發行版中,此工具已經從util-linux包中剔除;cfdisk 簡單易用是他的特點;和DOS中的fdisk 相似;在本標題中,我們只來解說如何查看機器的中的磁碟分區狀況及所用的文件系統等;

查看磁碟分區的用法 cfdisk -Ps 磁碟設備名;

比如

[root@localhost beinan]cfdisk -Ps

[root@localhost beinan]cfdisk -Ps /dev/hda

[root@localhost beinan]cfdisk -Ps

Partition Table for /dev/hda

First Last

# Type Sector Sector Offset Length Filesystem Type (ID) Flag

-- ------- ----------- ----------- ------ ----------- -------------------- ----

1 Primary 0 23438834 63 23438835 Linux (83) Boot

2 Primary 23438835 156296384 0 132857550 Extended (05) None

5 Logical 23438835 155268224 63 131829390 Linux (83) None

6 Logical 155268225 156296384 63 1028160 Linux swap (82) None

我們只用的參數 -Ps,就列出了磁碟的分區情況;目前在Slackware Debian Mandrake 等主流發行版中存在cfdisk ,而fedora 4.0把這個小工具剔除了;有點可惜;這是我在Slackware中操作的;

如果您這樣操作,就更直觀了;

[root@localhost beinan]cfdisk 磁碟設備名

舉例:

[root@localhost beinan]cfdisk /dev/hda

您所看到的是如下的模式:

cfdisk 2.12a

Disk Drive: /dev/hda

Size: 80026361856 bytes, 80.0 GB

Heads: 255 Sectors per Track: 63 Cylinders: 9729

Name Flags Part Type FS Type [Label] Size (MB)

-------------------------------------------------------------------------------------------

hda1 Boot Primary Linux ReiserFS 12000.69

hda5 Logical Linux ReiserFS 67496.65

hda6 Logical Linux swap 526.42

[Bootable] [ Delete ] [ Help ] [Maximize] [ Print ] [ Quit ]

[ Type ] [ Units ] [ Write ]

Toggle bootable flag of the current partition

您進入了cfdisk 的操作界面;用鍵盤移動指針到[Quit]就可以退出;

四、parted 功能不錯的分區工具;在Fedora 4.0中有帶,可以自己安裝上;在此主題中,我們只說如何查看磁碟的分區情況;

調用方法簡單,parted 默認是打開的設備是/dev/hda ,也可以自己指定;比如 parted /dev/hda 或/dev/sda 等;退出的方法是 quit

[root@localhost beinan]# parted

使用 /dev/hda

(parted) p

/dev/hda 的磁碟幾何結構:0.000-76319.085 兆位元組

磁碟標簽類型:msdos

Minor 起始點 終止點 類型 文件系統 標志

1 0.031 6000.842 主分區 ntfs 啟動

2 6000.842 22003.088 主分區 fat32 lba

3 22003.088 60800.690 擴展分區

5 22003.119 30004.211 邏輯分區 reiserfs

6 30004.242 40005.615 邏輯分區 reiserfs

7 40005.646 40774.350 邏輯分區 linux-swap

8 40774.381 52219.094 邏輯分區 ext3

9 52219.125 60800.690 邏輯分區 reiserfs

我們在partd 的操作面上,用p就可以列出當前磁碟的分區情況,如果想要查看其它磁碟,可以用 select 功能,比如 select /dev/sda ;

五、qtparted ,與parted 相關的軟體還有qtparted ,也能查看到磁碟的結構和所用的文件系統,是圖形化的;

[beinan@localhost ~]# qtparted

圖形化的查看,一目瞭然;

六、sfdisk 也是一個分區工具,功能也多多;我們在這里只說他的列磁碟分區情況的功能;

[root@localhost beinan]# sfdisk -l

自己看看吧;

sfdisk 有幾個很有用的功能;有興趣的弟兄不妨看看;

七、partx 也簡要的說一說,有些系統自帶了這個工具,功能也簡單,和fdisk 、parted、cfdisk 來說不值一提;不用也罷;

用法: partx 設備名

[root@localhost beinan]# partx /dev/hda

# 1: 63- 12289724 ( 12289662 sectors, 6292 MB)

# 2: 12289725- 45062324 ( 32772600 sectors, 16779 MB)

# 3: 45062325-124519814 ( 79457490 sectors, 40682 MB)

# 4: 0- -1 ( 0 sectors, 0 MB)

# 5: 45062388- 61448624 ( 16386237 sectors, 8389 MB)

# 6: 61448688- 81931499 ( 20482812 sectors, 10487 MB)

# 7: 81931563- 83505869 ( 1574307 sectors, 806 MB)

# 8: 83505933-106944704 ( 23438772 sectors, 12000 MB)

# 9: 106944768-124519814 ( 17575047 sectors, 8998 MB)

八、查看目前機器中的所有磁碟及分區情況:

[beinan@localhost ~]$ cat /proc/partitions

major minor #blocks name

3 0 78150744 hda

3 1 6144831 hda1

3 2 16386300 hda2

3 5 8193118 hda5

3 6 10241406 hda6

3 7 787153 hda7

3 8 11719386 hda8

3 9 8787523 hda9

8 0 58605120 sda

8 1 58604528 sda1

Ⅲ 在linux(RedHat)中如何通過命令來識別掛載的光纖(FC)存儲設備

樓主說的光纖存儲設備應該是SAN存儲。
連接SAN存儲通常是通過直連或經過SAN交換機的,和網路上的光纖不是一個概念。
伺服器連接SAN存儲時,要使用HBA光纖卡,它是一個插在主板上的板卡設備,HBA卡帶有光纖插槽,當HBA卡和存儲連接並配置好存儲後,在Linux系統本地就可以識別存儲設備,好像本地硬碟一樣。進行分區、格式化、掛載存儲的方式也和本地硬碟是一樣的。

Ⅳ 求以下紅帽Linux的命令

1, mkdir /yourname
2, find / -name install.log #以install.log舉例
搜索結果為:/root/install.log
3, cp /root/install.log /yourname
4, ls -la /yourname/install.log ... #ls參數很多
5, rm -f /yourname/install.log
6, su - student #以下所有命令么?不理解
7, ls -ld /usr/share/doc/*4 >> /tmp/output.txt
8, wc -l /etc/hosts >> /tmp/output.txt
9, grep 127.0.0.1 /etc/hosts >> /tmp/output.txt
10, cp -p /home/john.txt /tmp/john.bak #確認john.txt是存在的么?
11, vi /home/john.txt #這道題順序有問題,應該不是創建,是編輯
12, ln -s /home/john.txt /home/xu #student用戶不能寫/home目錄
13, cd /usr/share/doc;tar zcvf /tmp/sharedoc.yourname.tar.gz *
14, tar zxvf /tmp/sharedoc.yourname.tar.gz -C /yourname
15, man ls
info ls

Ⅳ 安裝好linux小紅帽後如何進入打命令提示符

Ctrl+ Alt+F2,這是切換控制台的命令。圖形化控制台是F7

Ⅵ linux小紅帽怎麼把硬碟格式化 沒有光碟機 沒有U盤 怎麼用命令格式化

  1. 在終端上面輸入命令:sudo fdisk -l 回車。然後找到/dev/sda /dev/sdb這樣子的英文。這里電腦上面的硬碟,其中sda則是第一個硬碟,sdb是第二個硬碟。

  2. 格式化硬碟分區:

    在終端輸入命令:圖片裡面的命令回車。

  3. 其中sudo mkfs -t 理解為固定格式即可,ntfs則是格式化的類型U盤可以改成fat32 後面的/dev/sdb1 格式化的分區。如果直接寫入sdb則會出錯,無法格式化整個硬碟,只能夠格式化分區。

    上面的命令回車後,會看到圖一的百分比,等到百分百就可以。最後成功後會顯示completed successfully,證明成功格式化。

4.掛載分區:格式化後的分區需要查看寫入文件的話還需要進行掛載。在終端輸入命令:圖片裡面的命令

回車沒有報錯則為掛載成功,其中sdb1就是你所需掛載的分區。

輸入命令:df -h 可以看到分區的容量大小等信息。命令使用介紹請查看「Linux命令大全」

Ⅶ Redhat linux 安裝指南/相關操作命令

Linux安裝指南2007-01-08 11:32 在Internet迅速發展、上網人數不斷增加、網上信息流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你是非曲直否為尋找不到一種支持多用戶、能夠充當Internet伺服器、支持圖形界面的高速、可靠、廉價的操作系統而苦惱呢?現在,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Linux操作系統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是什麼使得廣大用戶對Linux如此著迷?除了Linux永遠不會崩潰的神話之外,在486機器上能夠照樣正常運行,以及與Microsoft產品截然不同的全新風格都可以算得上是Linux備受青睞的原因。「窗」外的世界是怎樣的呢?來看看吧!
Linux是開放源代碼的免費軟體,具有誘人的市場前景,多家廠商都競相推出自己的Linux產品。不同廠商的Linux產品各有千秋,區別主要在於隨Linux核心操作系統一同出售的工具軟體不同以及系統的安裝過程存在一定的差異。目前,主要的Linux系統經銷商有Red Hat Software、Caldera、 Slackware、 S.u.S.E. 以及Debian等。本文將主要結合目前較為流行,同時也是較為成熟的Red Hat Linux 6.0版本,對Linux系統的安裝和基礎應用進行詳細地介紹,相信廣大讀者在看過本文之後再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一定會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Linux,從而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它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假定用戶在安裝Linux之前已經在使用Win 95或Win 98操作系統。對於那些希望只安裝Linux系統的用戶同樣可以參照本文的講解。
一、安裝前的准備
Linux安裝光碟支持由光碟機啟動安裝,用戶只要對BIOS進行相應設置,就可以由光碟直接啟動進入Linux的安裝界面。在正式安裝Linux操作系統之前,用戶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硬碟空間
Linux需要在硬碟上建立自己的磁碟分區,如果用戶不希望對現有系統下的硬碟進行重新分區,建議使用一些第三方工具軟體,如Partition Magic等,對硬碟上已經存在的分區進行壓縮,從而為安裝Linux騰出足夠空間。用戶需要為Linux預留大約500兆硬碟空間,既可以位於已經存在的擴展分區,也可以是沒有被劃分分區的硬碟空間。Red Hat Linux 6.0可以在安裝過程中自己創建分區,所以用戶所要做的只是為Linux操作系統預留足夠的硬碟空間即可。
2.記錄用戶機器硬體配置信息
雖然Linux的安裝過程已經被盡可能的簡化,但是Linux仍然有可能不能自動檢測到用戶系統中的所有硬體配置。用戶在安裝過程中可能要回答某些硬體的設置問題,為了保證安裝的系統可用,好用,建議用戶在安裝之前記錄下系統的硬體配置信息。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在Windows下用滑鼠右擊「我的電腦」,選中「屬性」,在出現的對話框中點擊「設備管理」。其中包含了用戶需要知道的所有信息,用戶尤其應當注意顯示器、顯卡和音效卡的配置情況。
二、開始安裝
注意,在啟動Linux的安裝過程之後,沒有類似Windows系統安裝中「退出安裝」的功能選項。如果用戶在安裝過程中碰到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不能繼續進行安裝時,可以同時按下「Ctrl+Alt+Delete」鍵退出安裝過程,等到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之後重新進行安裝。
Red Hat Linux的安裝過程採用圖形界面,由鍵盤進行控制。其中「Tab」鍵用於在不同的選項之間移動,空格鍵用於選定或取消對某一項的選擇,「Enter」鍵用於按動屏幕中高亮度突出顯示的按鈕。在屏幕的底部顯示可能會用到的鍵盤命令。
1.啟動安裝過程
安裝過程一開始,首先出現歡迎對話框,用戶按「Enter」鍵繼續。Red Hat先會詢問用戶使用何種語言、用戶使用的鍵盤類型(默認選項為美式鍵盤」)以及安裝軟體的位置(選擇「本地CD-ROM)。在隨後的升級或安裝系統的詢問中選擇「安裝」,使用何種安裝類型選擇「自定義安裝」。
Red Hat在用戶對上述問題作出答復之後,檢測用戶系統中是否存在SCSI 設備。如果Linux自己沒有找到任何的SCSI 設備,就會詢問用戶是否使用了SCSI 設備。大多數用戶可以回答「否」,如果用戶確實使用了SCSI 設備,就要在列出的SCSI 設備驅動中進行選擇,並提供一些基本的配置參數以便使Linux系統能夠正常使用該設備。
2.使用Disk Druid建立Linux文件系統
在第1個過程結束之後,Red Hat將會提示用戶建立Linux文件系統。在被詢問使用何種工具時,選擇Disk Druid。(見^22020305a^1)
現在用戶需要在預留的硬碟空間中創建兩個分區。第一個分區作為Linux的根(root)分區,用於安裝Linux文件。第二個分區作為交換分區,用於補充用戶的物理內存。該分區相當於Windows 系統中的交換文件,但是Linux需要建立一個獨立的交換分區。在硬碟預留空間添加分區的方法如下:
按「F1」鍵添加分區,輸入「/」作為安裝點(mount point),選擇Linux Native(Linux本地分區)作為分區類型,然後在設定完分區大小之後按「OK」完成分區添加過程。
用戶可以按照同樣的步驟添加一個交換分區。注意「安裝點」一項空出,選擇「Linux Swap」作為分區類型,交換分區的大小不能低於用戶物理內存的實際大小。例如,如果用戶內存為36MB,交換分區的大小至少應當為36MB。
Disk Druid將會顯示出用戶添加的兩個分區的信息:一個較大的根分區和一個較小的交換分區。用戶選擇「OK」,當Red Hat詢問用戶是否將所做的改動保存到分區表時回答「是」。這樣就完成了整個分區的添加過程。
在添加完分區之後,用戶需要對新分區進行格式化。Red Hat首先格式化交換分區,然後再格式化根分區。建議用戶在格式化過程中選擇「檢查損壞的區塊」選項。
3.安裝可選軟體包
用戶可能已經發現在Red Hat Linux光碟中,除了核心操作系統之外,還含有大量功能強大的實用軟體。如圖像處理功能可以與Photoshop媲美的Gimp,使用廣泛的Web伺服器Apache等。Linux的安裝程序規定了一組默認安裝的軟體,包括E-mail客戶端軟體、Telnet、 FTP 以及Web瀏覽器等。但是在默認情況下將不安裝列印機支持程序和DOS/Windows 連接程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安裝哪些軟體。(見^22020305b^2)
下面對Linux的X Window系統做一個簡單介紹。X Window系統為用戶提供了Linux系統下類似於Windows系統的圖形化用戶界面。但是與Windows不同,X Window支持多個介面,其中包括最著名的GNOME和KDE。X Window並不直接決定用戶的桌面環境,而是由X Window的一個部件窗口管理器進行控制。目前流行的窗口管理器有幾十種之多,其中一些採用類似Win 95/98 的用戶介面,而另外一些則模仿Mac系統的用戶介面。GNOME和KDE都屬於桌面環境,在窗口管理器之上提供一系列方便用戶使用Linux系統的工具和應用程序。
這里筆者對X Window系統進行介紹的目的是希望用戶理解。如果需要在Linux系統中使用圖形界面,就應當確保在系統的安裝過程中選擇安裝了所有必需的X Window軟體包,包括GNOME和KDE。GNOME 有可能已經被設定為默認安裝軟體,用戶只有通過手動選擇安裝KDE。
一旦用戶選擇了需要安裝的所有軟體包,點擊「OK」,然後Red Hat 就會告訴用戶將要創建安裝記錄,再次選擇「OK」之後,安裝程序開始將用戶選定的軟體復制到硬碟上。當復制過程中出現黑屏時,用戶大可不必緊張,因為這是安裝程序啟動了自帶的屏幕保護程序。用戶可以通過點擊任何一個鍵盤鍵回到安裝界面。
4.配置硬體支持
在軟體安裝完畢之後,Red Hat進入硬體安裝階段,安裝程序將會搜索系統的各種硬體,添加必要的驅動程序和庫文件。雖然這一階段的過程大多數都是由安裝程序自動完成,但是用戶還是需要回答一些安裝程序提出的問題。
首先安裝程序將檢測用戶是否使用滑鼠,如果是,Red Hat需要用戶確認檢測結果是否正確。注意,如果用戶使用雙鍵滑鼠,則應當選擇「模擬3鍵滑鼠」的選項。
然後,安裝程序詢問用戶是否需要進行網路配置。如果用戶在自己的系統中沒有安裝網卡,則可以回答「否」;否則,可以選擇進行網路配置,Red Hat 將會找到用戶機器中的網卡並要求用戶輸入一些建立網路連接所必須的信息。
接著,在設定用戶所在時區之後,需要選擇用戶使用的列印機的類型和型號。除非用戶使用網路列印機,否則在列印機連接中選擇「本地列印機」。
接著,設置根用戶的口令,這是安裝過程中的重要一步。作為一個支持多用戶的操作系統,Linux使用一個用戶名為「root」的賬號作為系統管理員。用戶應當為「root」賬號選擇一個安全性強、容易記憶的口令。在隨後的驗證設置對話框中提供了幾種Red Hat採用的口令服務,用戶選擇默認選項即可。
在此之後,安裝程序建議用戶創建一張緊急啟動盤以備不時之需。
到此為止,整個安裝過程已經接近尾聲,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配置Linux Loader(即LILO)。該程序在計算機啟動時運行,支持多系統啟動,用戶可以選擇是啟動到Linux系統,還是進入到以前的Windows 系統。當Red Hat 詢問用戶希望將LILO安裝到何處時,選擇主啟動記錄(Master Boot Record)。在隨後的LILO附加選項對話框中選擇「OK」之後,將會出現一個可以通過LILO啟動的分區列表。如果用戶不希望將Linux 作為主操作系統,可以選定被標識為「DOS」的Windows 系統作為LILO的默認啟動選項(見^22020305c^3)。
5.第一次啟動系統
現在,用戶可以設置自己的計算機使用X Window系統。Xconfigurator 程序會詢問用戶一些有關顯卡和顯示器的設置問題,然後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並運行測試程序檢驗設置是否正確。用戶可能會在這一階段碰到許多問題。如果Xconfigurator的設置不正確,安裝程序將會一直重復進行設置直到找到正確的配置。用戶可以選擇「Cancel」略過該過程。
如果Xconfigurator 設置正確,用戶可以選擇在Linux啟動之後立即運行X Window。如果用戶選中該選項,在每次啟動Linux之後,將會直接出現一個類似於NT登錄界面的用戶名/口令窗口;否則,將會出現命令行式的登錄界面。
在安裝程序完成整個安裝過程之後,Red Hat將會彈出一個對話框祝賀用戶安裝成功。在取出安裝盤之後,按回車,計算機將重新啟動。
計算機重新啟動之後,屏幕左上角將會顯示出LILO字樣,表示LILO程序正在等候用戶輸入將要啟動的操作系統。如果用戶按下回車鍵,將會啟動默認系統,按照本文的安裝情況將會啟動Windows系統。用戶如果希望啟動Linux,可以在LILO字樣後輸入「linux」後回車。在顯示過一連串的啟動信息之後,將會出現登錄界面。在用戶名處輸入「root」,按回車,然後在口令處輸入用戶在安裝過程中為「root」賬號設定的口令(註:用戶在輸入口令時屏幕上不會有任何顯示),再次按回車之後,用戶就將以系統管理員的身份登錄到Linux系統。
「root」賬號擁有對整個Linux 系統的管理許可權,為了防止對系統的意外改動,建議用戶建立一個新的賬號。這樣在日常使用過程中用戶可以使用其它賬號,而只有在需要對系統進行管理和設置的時候才使用「root」賬號。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如何創建用戶賬號。
如果用戶現在正處在Red Hat默認的GNOME桌面環境下,可以點擊屏幕下方任務條中用一個計算機顯示器作為圖標的按鈕,從而啟動命令行窗口。在命令行方式下,首先輸入命令「useradd username」按回車,其中username代表用戶將要創建的賬號名。然後為創建的用戶賬號設定口令,輸入命令「passwd username」按回車。其中username代表已經創建的用戶賬號名。為確保輸入的口令正確無誤,Linux 將會要求用戶再一次輸入口令以進行確認。現在用戶可以在命令行方式下輸入「logout」命令退出「root」賬號,然後以新建立的用戶賬號重新登錄。
三、上網瀏覽
使用Linux 可以做什麼呢?我想大多數用戶都會迫不及待希望到網上瀏覽一番。下面就介紹以一下Linux 操作系統下最簡單的網路連接方式——KDE程序Kppp(這就是為什麼本人建議讀者除GNOME之外,安裝KDE 的緣故)。
如果用戶正處在命令行界面中,可以通過輸入「startx」命令啟動X Window和GNOME。在運行Kppp程序之前,用戶須要對系統進行相應設置。點擊任務條中顯示器形狀的按鈕圖標啟動一個命令窗口,然後輸入以下命令:
su
在出現提示之後輸入root賬號和口令,然後輸入:
chmod +s /usr/sbin/pppd
chmod a+x /usr/sbin/pppd
mv /etc/ppp/options /etc/ppp/options.backup
exit
exit
點擊任務條中屏幕形狀的按鈕,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KDE菜單——Internet-Kppp」(見^22020305d^4)。啟動Kppp之後,選擇「Setup」,在隨後出現的對話框中選擇「Account」標簽,然後選擇「New」,在彈出的窗口中進行連接配置。點擊「Dial」標簽,輸入一個任意的連接名稱和用戶的ISP電話號碼。點擊「IP Setup」標簽,如果用戶使用固定IP連接ISP,選擇「Static」選項;如果用戶使用ISP分配的動態IP,則選擇「Dynamic」選項。再點擊「DNS」標簽,輸入用戶使用的ISP的域名和域名伺服器的地址。其他選項,如網關,登錄腳本和計費信息等可以空出不填。點擊「OK」,返回Kppp「setup」主界面。
現在,用戶需要告訴Kppp建立連接使用的Modem的位置。在「Device」標簽的下拉菜單中選擇用戶機器中Modem的位置。默認設置為「/dev/modem」。當用戶嘗試與ISP建立連接時,如果Kppp找不到Modem就會向用戶發出警告。這時,用戶需要選擇新的位置直到Kppp能夠找到Modem(註:「/dev/cua1」是最有可能的選項)。
現在萬事俱備。回到Kppp對話框,輸入用戶名和口令之後,點擊「connect」。如果一切正常,Linux將會與ISP建立起點對點的連接,用戶就可以實現網上沖浪了。

另外可以參考中國IT認證實驗室:http://www.chinaitlab.com/www/special/linuxsetup.asp

Ⅷ Redhat linux常用的命令

<1>ls:列目錄。
用法:ls或ls dirName,參數:-a顯示所有文件,-l詳細列出文件。
<2>mkdir:建目錄。
用法:mkdir dirName,參數:-p建多級目錄,如:mkdir a/b/c/d/e/f -p
<3>mount:掛載分區或鏡像文件(.iso,.img)文件。
用法:
a.磁碟分區:mount deviceName mountPoint -o options,其中deviceName是磁碟分區的設備名,比如/dev/hda1,/dev/cdrom,/dev/fd0,mountPoint 是掛載點,它是一個目錄,options是參數,如果分區是linux分區,一般不用-o options,如果是windows分區那options可以是iocharset=cp936,這樣windows分區里的中文文件名就能顯示出來了。用例:比如/dev/hda5是linux分區,我要把它掛到目錄a上(如沒目錄a那就先mkdir a),mount /dev/hda5 a,這樣目錄a里的東西就是分區hda5里的東西了,比如hda1是windows分區,要把它掛到b上,mount /dev/hda1 b -o iocharset=cp936。
b.鏡像文件:mount fileName mountPoint -o loop,fileName是鏡像文件名(*.iso,*.img),其它的不用說了,跟上面一樣。用例:如我有一個a.iso光碟鏡像文件,mount a.iso a -o loop,這樣進入目錄a你就能瀏覽a.iso的內容了,*.img文件的用法一樣。
<4>find:查找文件。
用法:find inDir -name filename,inDir是你要在哪個目錄找,filename是你要找的文件名(可以用通配符),用通配符時filename最好用單引號引起來,否則有時會出錯,用例:find . -name test*,在當前目錄查找以test開頭的文件。
<5>grep:在文件里查找指定的字元串。
用法:grep string filename,在filename(可用通配符)里查找string(最好用雙引號引起來)。參數:-r在所有子目錄里的filename里找。用例:grep hello *.c -r在當前目錄下(包括子目錄)的所有.c文件里查找hello。
<5>vi:編輯器。
用法:vi filename。filename就是你要編輯的文本文件。用了執行vi filename後,你可能會發現你無法編輯文本內容,不要著急,這是因為vi還沒進入編輯狀態,按a或i就可以進入編輯狀態了,進入編輯狀態後你就可以編輯文本了。要退出編輯狀態按Esc鍵就可以了。以下操作均要在非編輯狀態下。查找文本:輸入/和你要查找的文本並回車。退出:輸入: 和q並回車,如果你修改了文本,那麼你要用:q!回車才能退出。保存:輸入: w回車,如果是只讀文件要用: w!。保存退出:輸入: wq回車,如果是只讀就: wq!回車。取消:按u就可以了,按一次就取消一步,可按多次取消多步。復制粘貼一行文本:把游標移到要復制的行上的任何地方,按yy(就是連按兩次 y),把游標移到要粘貼地方的上一行,按p,剛才那行文本就會被插入到游標所在行的下一行,原來游標所在行後面所有行會自動下移一行。復制粘貼多行文本:跟復制一行差不多,只是yy改成先輸入要復制的行數緊接著按yy,後面的操作一樣。把游標移到指定行:輸入:和行號並回車,比如移到123行:123回車,移到結尾:$回車。
可以多關.注《Linux就該這么學》這本書,我都是從這裡面學到的
"

閱讀全文

與linux紅帽掃盤命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己購買雲主伺服器推薦 瀏覽:419
個人所得稅java 瀏覽:759
多餘的伺服器滑道還有什麼用 瀏覽:187
pdf劈開合並 瀏覽:24
不能修改的pdf 瀏覽:748
同城公眾源碼 瀏覽:486
一個伺服器2個埠怎麼映射 瀏覽:293
java字元串ascii碼 瀏覽:76
台灣雲伺服器怎麼租伺服器 瀏覽:474
旅遊手機網站源碼 瀏覽:330
android關聯表 瀏覽:943
安卓導航無聲音怎麼維修 瀏覽:331
app怎麼裝視頻 瀏覽:430
安卓系統下的軟體怎麼移到桌面 瀏覽:94
windows拷貝到linux 瀏覽:770
mdr軟體解壓和別人不一樣 瀏覽:901
單片機串列通信有什麼好處 瀏覽:338
游戲開發程序員書籍 瀏覽:859
pdf中圖片修改 瀏覽:286
匯編編譯後 瀏覽: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