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產品經理如何避免被程序員毆打
首先,從做人方面 產品經理還是要以身作則,雖然從職能上就已經決定了程序員和產品經理肯定是有一定矛盾在,不管是誰都是能夠相互體諒的。在我做程序員之前,我做過一段時間監理,對於剛剛畢業的畢業生來說,施工隊肯定是看不起我這樣的小孩的。所以在指出問題 或者 想要檢查的要求時,或多或少,他們都會有點反感。這個時候除去交流的技巧外,還要注意要盡可能參與其中,比如你要檢查樓頂的設備是否安裝完善,但22層的大樓,電梯也沒有,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和他們一起一樓一樓的爬,只有你參與進來,也付出汗水,其他人才不會說什麼。也不敢說什麼。產品經理也是如此,對於軟體產品的開發,不僅僅只是發號司令,我覺得更應該參與的整個環節中去;
另外,就我本身程序員的身份,我覺得程序員最苦惱的問題,無疑就是需求不明確或者不合理。這個時候產品經理不僅僅要服務好需求方,也應該為後續可能出現的情況做評估,減少需求改動並合理的拒絕一些不能接受的需求。
❷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如何避免矛盾
產品實現是你的目的,為了這個目的不必太講究。
做了一陣子之後我有了自己對於與程序員相處的方法論,對這句話並不苟同,我還是傾向於把事做好的同時也能把話說好,雖然我現在也能深刻的領會到當時leader的核心意思是產品本身是第一位的。
接下來我就闡述下自己的一些心得:
產品經理與程序員最大的矛盾在於——改需求。這牽涉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盡量地做足前期工作,盡量把需求細化,需求做的足夠扎實就會大大減少改需求的次數,這是產品本職工作,不屬於溝通問題;另一個問題就涉及如何溝通了,就是需求無論如何確實要改。這個時候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努力與程序員(或者開發經理)達成共識,比如「我們的目的是要做最好的xxAPP」、「這個功能對於我們的目的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等,然後再來談詳細的需求點,程序員也就會逐步認可改需求這件事情。(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如果無論如何也達不成一致,也有必要反思這個需求是否真的有改的必要?)
用數據和客戶來幫你增加底氣。在談論某項功能實現的時候,產品經理經常會碰見程序員消極被動不願意做,或者質疑這么做有沒有道理的時候,採取需求依據的數據和真實的客戶需求是能有效推進的好辦法。比如「80%的同類產品都有這個功能」、「每周都能收到幾個客戶對某某問題的反饋」,一般來說程序員是能夠接受這種說服的。
試著多用詢問的語氣。讓程序員感到他是專業的,他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要依仗他才能做的更好。這會無形中賦予他一種責任感(因為你把問題拋給了他,他就隱形中負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責任),在傳達出意願的同時也避免了話語的生硬,讓程序員感受到對其職業技能的尊重。
注重日常交往。日常生活中交個朋友,比如一起打球、打游戲,聊聊電影和漫畫,實在是沒有共同語言就經常沖他賣個萌、攪個基、撒個嬌、講個笑話。這樣,大家都是朋友了,不看工作職責的那一半看交情的那一半,溝通起來也會順暢很多。
總結:有很多時候產品的產生不完全是靠嚴格的流程和規章制度誕生的,也需要很多溝通的潤滑。能夠開開心心地把產品做出來最好,但是最終我們還是不能離開產品實現這個 標的物。
❸ 產品經理如何說服開發人員
在互聯網公司中,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在工作中會經常合作,如果相處融洽,整個產品會在很高效的情況下產生;如果相處不好,那整個產品會有很多問題出現。實際情況是,很多時候,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都是在不斷的撕逼中完成產品的。那麼,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有什麼樣方法能更好的說服開發人員?接下來我們具體看一下。
希望以上建議對你有所幫助。
❹ 產品經理怎麼和程序員打交道【3】
經常有人問我:「嗨,費傑你好!請問阿里巴巴的需求文檔怎麼寫?「,但很少聽到人談:「嗨,哥們你好!請問產品經理怎麼和程序員打交道?」你回去稍微琢磨了一下,心裡就會得到下面三種情況:1) 很多產品經理之前就是程序員,所以非常了解程序員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2) 很多產品經理還停留在關注自己產品規劃、設計本身,缺乏對團隊配合的思考;3) 很多產品經理,其實是有和程序員打交道的實踐技巧、心得的,但沒有重視和分享。事實上在很多產品研發體系下,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因為思考方式、關注范圍、職能職責的差異,導致了溝通上的困難。如何更好的與程序員建立起一座暢通的橋梁也是每位產品經理需要思考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溝通困難大概的原因:�0�21、得到信息不對稱;�0�2�0�2產品經理得到的信息一般集中在:商業需求、商業策略、戰略方向、產品規劃、運營數據、整體營收、目標任務等方面。產品經理往往在根據公司現階段的情況,以及市場的競爭情況,做一些產品策略或者一些產品的方案的策劃、發起、實施。
所以這個過程中,產品經理扮演的角色是翻譯:「市場需求、商業需求」,成為:「產品需求」,所有的信息全部圍繞需求本身。為什麼要做需求?怎麼做需求?先做什麼需求、後做什麼?基於怎麼樣一個思路去推送產品進行實施、從一個利益平衡獲得空間增長指標後達到另外一個利益平衡。程序員不一樣,很多時候程序員得到的信息是:有一個需求,可能是小需求、產品需求、或大到項目需求,然後得到一系列需求列表,然後產品經理會讓程序員看:「需求」哪些通過code改改就可以實現,哪些是需要開發可以實現,哪些是技術或構架或因為成本的原因不能實現。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程序員扮演的角色是翻譯:「產品需求」,成為:「技術語言」的評估,所有的信息全部圍繞開發需求本身。如何開發這些需求?是溝通資料庫增加欄位?調用介面?開發新的介面?需要開發組件?重新構架引擎?來實現滿足或支撐這些需求?那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很多情況下我們只是把程序員當做一個寫代碼,通過編程語言來操作計算機完成需求的工具了。�0�22、溝通語言不對稱;�0�2�0�2說到兩者溝通的語言,這肯定是困擾產品經理本身的。產品經理的語言是:「描述「、」形容「,我也見過很多產品經理,很多人的需求文檔就是漫天飛舞的文字,一整段的描述+描述,不要說程序員看不清,可能過段時間連自己都看不清楚。除了書面語言,產品經理的溝通語言也是含糊的,沒有太多的邏輯去組織,很多時候總是試圖去述說一個需求,被程序員的一個計算機術語而打斷。程序員的語言,更偏向於技術化。很多產品經理做過技術,有技術背景,但是還有很多產品經理不懂得技術。所以在這個時候,程序員在解說或回答一個需求的時候,會把自己習以為常的變數、函數、實現方式說出來。於是很多產品經理聽到:「Sdk、webshell、select、api、組件、插件、控制項「等等的時候會雲里霧里,那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很多情況下我們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自己的世界裡認為別人也懂自己在說什麼?實際呢?大家都是聽得一半一半,溝通沒有徹底到位。�0�23、思考角度不對稱�0�2�0�2產品經理思考的角度在於產品本身,對技術的細節、技術的性能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很多產品經理要是的實現的業務邏輯,不管程序員是採用:c++ 、java、php、Python、找開源代碼改的,還是自己寫的都沒有關系。程序員只要在約定的時間里,把約定的業務邏輯開發出來就可以,產品經理不去會考慮目前伺服器的配置、程序員手上任務的配置、技術能力的情況,要的是結果。而且很情願的認為團隊中的工程師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師,想做什麼都可以做,對因為技術原因而不能支持實現需求不能接受。程序員思考的角度有點區別,我也看到不到程序員本身對產品追求完美對需求的背景、意義去研究了解;但很多程序員還是停留在自己接單子任務一樣來一個做一個的境界,做好了自己玩自己的。程序員考慮程序實現的方式同樣的一個請求是get還是post,程序員考慮代碼的性能,從而採取不一樣的方案去實現需求,考慮請求並發量壓力和安全性。但是很多情況下,程序員對技術的理解會導致有一些業務需求滿足不了,不是因為不能實現,是因為實現了覺得是廢代碼,或者構架不完美了。那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很多情況下到底傾斜誰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我之前也會碰到很多情況程序員就程序的角度說業務需求不合理,產品經理說程序員消極罷工、霸得蠻。�0�24、考核標准不對稱;�0�2�0�2誰也不尿誰,哼!你能把我怎麼樣。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有為完全溝通或誤會的時候,極端情況下,有一方會罷工。這個時候主要是2個角色的各個考核標准不一樣,所以在很多情況下顯得非常的無奈。產品經理很可能考核的是方案和上線的時間、產品上線後的數據;而工程師考核的是程序的性能、很多時候產品經理催的急要的急,但程序員每天的時間有限,還是得慢慢構架慢慢開發,程序員開發時間少了,未知的執行BUG沒考慮過是要負責的。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產品經理天天干著急!咋辦?以上是我結合幾年來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來的,當然這4大因素把很多共性的因素概況進來了。當然過程中還是會因為很多產品經理或程序員本身(個性)的溝通技巧、態度、情商等因素導致的溝通不倡,影響了彼此之間的默契。其實仔細的分析一下,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打交道的過程中不管是共性的因素還是個性的因素,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通過一些努力之後,我們總是會找到一些快速和程序員建立溝通橋梁的辦法。我個觀點如下:�0�21、 要看到項目層面,不要只看需求本身。�0�2�0�2上面說到的幾點不管是:「信息不對稱「、」溝通的語言不對稱「、」思考角度不對稱「還是」考核的標准不對稱「是我們常見的幾個客觀隱私。把幾個因素抽取出來剖析,發現還是由於我們站問題的視角的高度不一致造成的。產品經理只是看到自己得到了商業的需求,策劃了產品的需求,接下來會把很多事情拋給程序員做了,那還是站在需求方的角色中。那如果真正的是站在意識層面的項目經理的角度,這個時候看待問題的視眼會廣很多。這個時候你就想著為了做這個項目這個需求,程序員是不是明白了為什麼要做?是不是對這哪些需求的優先順序有了重要的認識?作為產品經理我用怎麼樣一種表達方式程序員更明白?是不是需要把時間點等劃定?目前程序員的資源和伺服器情況允許他們能做的空間是多大?怎麼樣才能拉動他們的積極性更好的完成這個項目?適當的時候,需要幫助程序員做哪些申請或讓步?對產品經理來說,同樣張羅一件事情,同樣會了得到一個結果,但是中間的過程很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因為思考角度僅僅從做完一個需求死磨硬泡上升到,站在項目的角度去考慮各個關節的風險點、時間點,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0�22、從理解程序員開始,換位思考會更好。�0�2�0�2一直在問一個問題:「程序員是什麼一群人?「就和問自己:」產品經理是什麼一群人?「一樣,有點好笑、有點幼稚。從小工到專家,從CSDN到走出軟體作坊,發現很多很多非常優秀的程序員的心聲。程序員是什麼樣一群人?像切西瓜一樣一刀一刀切:寫php的寫Java的寫windows C的寫liunx C的寫C++的編程水平一般的編程水平還行的編程水平牛逼的編程水平大師級的構架牛的資料庫牛的勤奮的懶於思考的不會JavaScript的積極的喜歡鑽研的……好像都不太合適,因為你找不到解決和工程師溝通的好的辦法。而且這些很多是外在的條件,隨隨都在改變。看到很多朋友一年之間經歷幾個大項目水平突然猛進,態度、一些特點也變得完全不一樣。這個時候你需要的是了解和掌握程序員,作為職場的人,和我們一樣的人共同需要的一些特點。如下4點:1) 是不是特別想被肯定、獲得尊重;理解、肯定、尊重。這3個詞或許非常的空但確確實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子。靜下心來走近程序員,聽聽他們的心聲、他們的抱怨,或許產品經理和程序員的距離將不再是那麼遙遠。雖然很多時候我們講德行說尊重,但真正領悟到心裡、落實到行動、表現在態度上的完全不一樣的。真正,你是不是一言、一行本真理解、肯定、尊重程序員的,程序員是有感知的。2) 是不是想給產品提供自己的建議,而不是僅僅做一個編程的機器;很多程序員對產品非常熱愛、對產品有獨特的想法,但多數又局限於技術情節對產品的建議常常被忽視。相信很多程序員都希望參與產品,通過自己的專長改變產品,進而打磨出一款完美的產品。所以產品經理也可以適當的給程序員一點發揮的空間,特別是在技術創新、產品需要技術驅動的方面,在商業可控的層面讓程序員發揮排頭兵的作用。這樣程序員會開足馬力投入到開發實施的過程中。3) 是不是不僅僅和人任務指派,需求更多的和諧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建立。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兩者之間沒有一個良好的溝通,只是基於做與不做,做好做不好,什麼時候做好,這樣的功利性溝通肯定是不可靠的。往往兩者因默契不夠,或一方因溝通技巧不足、對待工作態度不夠積極,造成矛盾。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的良好溝通,幫助產品經理或程序員更好的認知對方、了解對方,這樣無論是在平時的溝通過程,還是在項目的合作過程中更好的促進了解、達成共致都會有一個前提保障。4)是不是需要別人的幫助,讓他在非技術領域獲得真知。看到很多產品經理朋友和程序員打成一片,和程序員一天聊天、抽煙、一起下班打游戲、打球,甚至有些時候產品頭腦風暴的時候要去幾個有產品情節的工程師參與前期的討論,效果都不錯。可能這些現象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解決我們上面的一些疑惑。3、產品經理要改善心智,不斷自我學習。�0�2�0�2最近突然覺得說得想的,有點像哲學。群里的一個朋友說了, 其實哲學就是我們生活一些事情表現出來的道路。產品經理跟程序員打交道也好,對待生活也好,我個人認為是產品經理對哲學的認識、理解、應用。產品經理越往下走,拋開產品技能本身不談,沉澱商業以及人脈資源,都是需要以一種良好、可靠的思維方式去支撐的,也就是所說的心智模型。很多時候產品經理改善心智可以不斷的增強一些事物的判斷。如:遇到程序員的拒絕的、不行的理由,這個時候你通過分析起碼要判斷得出來,這個是程序員隔個人的態度問題,還是流程問題,有一點微妙的。所以產品經理需要不斷的學習,學習提高軟技能。說到學習,回應這篇《產品經理怎麼樣和程序員打交道》中,程序員常用的一些技術原理、技術術語得去學習一下、研究一下。Right? OK, End !
❺ 有些人在擔心程序員過了35歲怎麼辦過了35歲的程序員都去做什麼了
過了35歲的程序員,人生會有以下幾個選擇方向。
一、做管理
現在做程序員的人有很多,尤其是處於底層的程序員,各類培訓機構層出不窮,以及計算機畢業的學員人數也是非常可觀的,程序員的工資也算是可以的,但是當人到35歲以後就會面臨一個問題,身體逐漸亮起紅燈,因為程序員是一個非常消耗腦力的工作,認識等人當中就有許多人做了程序員,他們最開始做的都是基礎崗位,算是代碼的搬運工,後來的選擇各有不同,有些人通過常年的積累,不論是經驗還是閱歷方面都有了提升,有些人會成為小領導,有些人自己開了公司,進入管理層的一些朋友,他們都是因為技術方面比較突出被領導所賞識,不論是在薪資待遇,還是福利待遇方面都有不小的提升。所以,一小部分人就就做起了架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你們所認識的程序員在35歲之後都有從事什麼工作的呢?
❻ 未來互聯網行業哪個領域比較好一點兒
一、軟體開發
軟體開發這個涉及的就比較廣泛了,比如後端開發,前端開發,App開發,小程序開發,都可以納入軟體開發的范疇,而對應的就會有一些職位,比如.Net軟體開發工程師,前端/H5開發工程師,Java開發工程師,Ios/Android 開發工程師,NodeJs/Vue等開發崗位。高級一點的比如項目經理,技術總監,架構師這種,職位眾多,相應的軟體開發整個人群基數也很大。
為什麼軟體開發比較有前途呢?社會在不斷發展,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身邊的事物,微信,網路,淘寶,滴滴打車,地圖,美團,京東,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游戲,我們的衣食住行,基本上都可以靠這些軟體給安排好了。你想一下哪天沒有登錄微信?哪天沒打開瀏覽器搜索東西?哪天沒耍小視頻或者玩會游戲?幾乎沒有吧!而這些陪伴著我們的軟體,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通過大量的程序員日夜不停的碼出來的,雖然程序員有時候工作比較辛苦,但相對應的報酬也是非常豐厚的,而且當今社會已經離不開軟體了,不管是企業,政府,還是個人,離開了軟體毫不誇張的說社會將停滯不前!所以軟體開發職位還是比較有前途的。
二、產品經理
說到圍繞我們身邊衣食住行的軟體,需要軟體開發工程,碼農們只負責把需求完成,把功能實現。那麼提出需求的是誰呢?恭喜你猜對了!就是產品經理!說到產品經理,作為程序員的我心裏面是激動的,憤憤不平的。網上關於產品經理和程序員互懟的段子也是層出不窮,問:把一個程序員整崩潰到底有多簡單?答:給他改需求就足夠了!
言歸正傳,產品經理在軟體設計,業務邏輯控制上面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拿淘寶做個例子,用戶所有的操作習慣,用戶與軟體的交互,搜索商品的功能性和良好的購物體驗,產品經理是功不可沒得!而且產品經理的薪資水平普遍高於程序員的,想想程序員薪資都很高了,產品經理比程序員還要高,所以這個職位小夥伴們可以考慮。
三、運營
產品發布上線了,剛開始靠一些業內朋友宣傳之類的,但是流量少,用戶少,上年內容也很少,用戶用了之後沒什麼好感第二天就跑了,流失嚴重,這時候運營出現了。
運營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在產品上持續產生高質量內容,留住用戶的同時帶來新的用戶,保證網站流量,一般來說幾年工作經驗的運營,都可獨立運營起來一個店鋪,一個網站等,運營職位的薪資有的也跟績效掛鉤的,但底薪據說很高,也是互聯網行業裡面一個不錯的職位。
四、運維工程師
說到運維工程師,可能有的小夥伴不是很了解,我們系統開發上線之後,在伺服器上運行著,如果訪問量大,在代碼層面上已經無法再做擴展升級了,這是就要用到負載均衡,集群了,把一個網站部署到多台伺服器上,串聯起來,各個區域就近訪問,釋放資料庫壓力,做這些工作的其實就是運維工程師了。廣義上講運維是負責維護並確保整個服務的高可用性,同時不斷優化系統架構提升部署效率、優化資源利用率提高整體的ROI。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工作幾年的運維工程師平均薪資可達到10-25K,這個薪資待遇在互聯網行業還算可以得了,而且這個崗位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會減少只會遞增。
❼ 好累,程序員聽不懂產品經理提的需求,問多了,產品經理嫌煩。該怎麼辦
這個東西應該有一定經驗積累會理解比較快,也是一個過程。只有多溝通,在溝通前想想溝通的目的,這次溝通要解決什麼問題。用筆記下來。然後在實操,在實操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先想一想,試著自己去解決一下。再去詢問,至少讓別人感受你是在用心做這件事。而且也是想做好這件事。其實你們的目的都是一致的。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讓別人覺得你一個問題重復的問還沒什麼結果。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都會比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