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級行政機關發出的通知不違法,下級行政機關可以將該通知當法律執行嗎有何依據
上級行政機關的通知,除了省部級的,一般都是行政命令,不能作為法律法規的。
② 行政命令為什麼不屬於行政處罰
行政命令的做出並非行政相對人違反法規,而是基於行政管理的目標對相對人提出的作為或者不作為的要求,其本身並不存在處罰性。
行政處罰是行政相對人在違反法律規定,不履行義務的情況之下對其施以的處罰。
所以區別二者的關鍵在於行為是否具有處罰性。
判定行政行為是行政處罰還是行政命令主要看兩點:其一為是否存在先行行為,行政處罰做出的前提必須是存在行政相對人的先行違法行為;其二為行為是處罰性還是僅僅是相對人的義務。
③ 「行政命令」是法律行為還是法律事件為什麼
行政命令是法律行為。
法律行為與法律事件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是否是法律關系主體以意思表示的方式作出的行為,即是否代表了主體的意志。法律行為是主體有意識的行為,而法律事件只是客觀上發生的能影響法律關系的狀態的客觀事件,不具有主體的主觀意識性。
行政命令是行政主體作出的帶有意思表示的行為,所以是法律行為。
補充:把你看的書的書名和作者還有頁碼發給我,我看看。
行政命令如果相對於民事法律關系來說,可以認定為一個法律事件。因為行政命令對於民事主體來說是一個不帶民事主體的意思表示的公共行為,所以可以認定為法律事件。非要這樣解釋也是說得通的。
④ 行政命令不能違法的原則是什麼
行政命令是行政機關作出的,法律是國家頒布的,兩者的效力范圍不同,法律一般在全國對所有的人都有效,行政命令根據行政機關的不同,效力范圍不同。兩者關系: (1)從原則上看:法律優越,法律在命令之上,違反法律則無效。法律保留,某些事項,僅能以法律規定,不能以命令規定;法律主位,法律為主,命令為輔。 (2)從細目看:補充規定,行政命令是法律的補充規定;解釋規定,是對法律的解釋規定;程序規定,是對法律實施的程序性規定;例外規定,是對法律原則規定的例外規定。
⑤ 當行政法規與國家法律相脖時行政命令是否無效
你的疑問是法律效力等級高低的問題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者之間,不僅它們調整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是有區別的,而且它們的效力也是不同的,它們的效力等級由高到低依次是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如果有超越許可權或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情形的,將依法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法律的這些規定,就是要求下位法與上位法相銜接、相協調、相配套,從而構成法律體系的有機統一整體,有效地調整社會關系,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
所以當行政命令違反法律相關規定時,需依法定程序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⑥ 行政命令是法律文件嗎能舉個例子嗎,它和行政法規有什麼區別
行政命令不是法律文件,是行政主體依法要求相對人必須怎麼做或者不準做什麼的意思。行政命令具有強制力。如命令納稅、命令某一路段禁止通行等。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二者之間的區別是,行政法規是行政命令的依據,行政命令是各級政府或部門將行政法規在具體管理活動中的運用實施和落實。
⑦ 行政命令與行政處罰的區別
法律分析:判定行政行為是行政處罰還是行政命令主要看兩點:其一為是否存在先行行為,行政處罰做出的前提必須是存在行政相對人的先行違法行為;其二為行為是處罰性還是僅僅是相對人的義務。行政處罰是行政相對人在違反法律規定,不履行義務的情況之下對其施以的處罰。而行政命令的做出並非行政相對人違反法規,而是基於行政管理的目標對相對人提出的作為或者不作為的要求,其本身並不存在處罰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第六條 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⑧ 違反國務院的令就是違法嗎
「違反國務院令」可以認為是違法行為。
【「國務院令」是發布國家法規的最高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簽發的行政條令,授權與之相關的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執行。國務院令屬於行政命令。
「令」,本身不具有法律意義,而是國務院發布文件的一種最高形式。但是其發布的內容包含有法規范疇(例如:條例),所以,違反條例之類的法規,可以視為違法行為。
【違反法律與法規】
在我國,最高等級的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並以「主席令」的形式發布施行,其等級地位僅次於憲法。觸犯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頒布的法律屬於違法行為。違反了以「國務院令」形式發布的法規同樣可以認為是「違法行為」。
⑨ 「行政命令」是法律行為還是法律事件
張文顯編的《法理學》將法律事實以是否以是否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分為法律行為與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規范規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消亡的客觀事實。
法律行為是指人所實施的能夠發生法律上的效應、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
行政命令顯然是由享有行政立法權的國家行政機關制定的,這里的行政機關是上述法律行為概念中所指的人的范疇,而顯然行政命令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並且能夠產生法律效果,所以我認為行政命令是法律行為。
以上論斷是我根據張文顯老師編的《法理學》作出的,如果與其它文獻由出入,請諒解。
⑩ 行政機關違反法定程序實施行政強制,應當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應承擔的法律後果: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擴大查封、扣押、凍結范圍的;使用或者損毀查封、扣押場所、設施或者財物的;在查封、扣押法定期間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者未依法及時解除查封、扣押的;在凍結存款、匯款法定期間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者未依法及時解除凍結的。
法律分析
行政強制執行的程序,包括作出強制執行決定前應當以書面形式事先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並且要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等。如果在實施行政強制執行時違反了上述的法定程序,即屬於違法行政強制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由上級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國家賠償;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雖同屬於行政責任,但二者是不同的:適用對象不同,行政處分只適用於國家公職人員,不適用於社會上一般的公民;而行政處罰則適用於所有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適用的違法行為不同,行政處分與行政處罰都適用於行政違法行為,但行政處分適用的是一般的違法失職行為,而行政處罰則適用於違反某種特定的、設定有行政處罰的法律、法規、規章的違法行為。實施處罰的機關不同。實施行政處分的機關必須是被處分人員所在單位或者,實施行政處罰的機關是國家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處罰權的,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和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的組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六十一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一)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二)改變行政強制對象、條件、方式的;(三)違反法定程序實施行政強制的;(四)違反本法規定,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的;(五)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的;(六)有其他違法實施行政強制情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