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下安裝驅動程序的實施步驟如下:
第一步:首先使用lsmod|grep "*" *為你需要查看的驅動模塊;
第二步:首先去相應設備提供商官網下載相應的Linux版本驅動程序包,可以是rpm包也可以是源碼包,下載完畢後使用rpm或者make命令進行編譯安裝;
第三步:使用insmod或者modprobe將安裝後的模塊載入到內核中去即完成了驅動程序的安裝。
最後一步在載入模塊時主機維護人員可能會碰到成功安裝後無法載入到內核的問題,現我詳細介紹一下inmod和modprobe的用法。
1)modprobe:
在掛載某個內核模塊的同時,這個模塊所依賴的模塊也被同時掛載;這是於insmod掛載模塊有區別的地方。當然modprobe也有列出內核所有模塊的功能modprobe -l,還有移除模塊的功能modprobe -r 模塊名稱;
2)insmod:
insmod掛載模塊這個工具和modprobe有點類似,但功能上沒有modprobe強,modprobe在掛載模塊是不用指定模塊文件的路徑,也不用帶文件的後綴.o 或.ko;而insmod需要的是模塊的所在目錄的絕對路徑,並且一定要帶有模塊文件名後綴。
在以後管理員使用modprobe工具無法載入安裝的模塊時用建議可以使用insmod或者modprobe -f進行強制載入。
2. 如何在vmware中安裝linux命令行
選擇菜單欄「虛擬機」——「安裝VMware tools」 ,等待系統自動更換ISO光碟
mount /dev/cdrom /mnt
cd /mnt
tar zxvf VMwareTools-9.6.0-1294478.tar.gz -C /root/(安裝到的目錄)
cd /root/
cd vmware-tools-distrib/
./vmware-install.pl
一路回車,完成後重啟系統。
3. linux自行安裝軟體命令
Linux提供了大量的命令,利用它可以有效地完成大量的工作,如磁碟操作、文件存取、目
錄操作、進程管理、文件許可權設定等。所以,在Linux系統上工作離不開使用系統提供的命
令。要想真正理解Linux系統,就必須從Linux命令學起,通過基礎的命令學習可以進一步理
解Linux系統。
不同Linux發行版的命令數量不一樣,但Linux發行版本最少的命令也有200多個。這里筆者
把比較重要和使用頻率最多的命令,按照它們在系統中的作用分成下面六個部分一一介紹。
◆ 安裝和登錄命令:login、shutdown、halt、reboot、install、mount、umount、chsh、
exit、last;
◆ 文件處理命令:file、mkdir、grep、dd、find、mv、ls、diff、cat、ln;
◆ 系統管理相關命令:df、top、free、quota、at、lp、adser、groupadd、kill、
crontab;
◆ 網路操作命令:ifconfig、ip、ping、netstat、telnet、ftp、route、rlogin、rcp、
finger、mail、 nslookup;
◆ 系統安全相關命令:passwd、su、umask、chgrp、chmod、chown、chattr、sudo ps、
who;
◆ 其它命令:tar、unzip、gunzip、unarj、mtools、man、unendcode、uudecode。
本文以Mandrake Linux 9.1(Kenrel 2.4.21)為例,介紹Linux下的安裝和登錄命令。
login
1.作用
login的作用是登錄系統,它的使用許可權是所有用戶。
2.格式
login [name][-p ][-h 主機名稱]
3.主要參數
-p:通知login保持現在的環境參數。
-h:用來向遠程登錄的之間傳輸用戶名。
如果選擇用命令行模式登錄Linux的話,那麼看到的第一個Linux命令就是login:。
一般界面是這樣的:
Manddrake Linux release 9.1(Bamboo) for i586
kennel 2.4.21-0.13mdk on i686 / tty1
localhost login:root
password:
上面代碼中,第一行是Linux發行版本號,第二行是內核版本號和登錄的虛擬控制台,我們
在第三行輸入登錄名,按「Enter」鍵在Password後輸入賬戶密碼,即可登錄系統。出於安
全考慮,輸入賬戶密碼時字元不會在屏幕上回顯,游標也不移動。
登錄後會看到下面這個界面(以超級用戶為例):
[root@localhost root]#
last login:Tue ,Nov 18 10:00:55 on vc/1
上面顯示的是登錄星期、月、日、時間和使用的虛擬控制台。
4.應用技巧
Linux是一個真正的多用戶操作系統,可以同時接受多個用戶登錄,還允許一個用戶進行多
次登錄。這是因為Linux和許多版本的Unix一樣,提供了虛擬控制台的訪問方式,允許用戶
在同一時間從控制台(系統的控制台是與系統直接相連的監視器和鍵盤)進行多次登錄。每
個虛擬控制台可以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工作站,工作台之間可以切換。虛擬控制台的切換可以
通過按下Alt鍵和一個功能鍵來實現,通常使用F1-F6 。
例如,用戶登錄後,按一下「Alt F2」鍵,用戶就可以看到上面出現的「login:」提示符,
說明用戶看到了第二個虛擬控制台。然後只需按「Alt F1」鍵,就可以回到第一個虛擬控
制台。一個新安裝的Linux系統允許用戶使用「Alt F1」到「Alt F6」鍵來訪問前六個虛擬
控制台。虛擬控制台最有用的是,當一個程序出錯造成系統死鎖時,可以切換到其它虛擬控
制台工作,關閉這個程序。
shutdown
1.作用
shutdown命令的作用是關閉計算機,它的使用許可權是超級用戶。
2.格式
shutdown [-h][-i][-k][-m][-t]
3.重要參數
-t:在改變到其它運行級別之前,告訴init程序多久以後關機。
-k:並不真正關機,只是送警告信號給每位登錄者。
-h:關機後關閉電源。
-c:cancel current process取消目前正在執行的關機程序。所以這個選項當然沒有時間
參數,但是可以輸入一個用來解釋的訊息,而這信息將會送到每位使用者。
-F:在重啟計算機時強迫fsck。
-time:設定關機前的時間。
-m: 將系統改為單用戶模式。
-i:關機時顯示系統信息。
4.命令說明
shutdown命令可以安全地將系統關機。有些用戶會使用直接斷掉電源的方式來關閉Linux系
統,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Linux與Windows不同,其後台運行著許多進程,所以強制關機可
能會導致進程的數據丟失,使系統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甚至在有的系統中會損壞硬體設備(
硬碟)。在系統關機前使用 shutdown命令,系統管理員會通知所有登錄的用戶系統將要關
閉,並且login指令會被凍結,即新的用戶不能再登錄。
5.舉例
shutdown -h 3:40
說明 3:40開始關機。
halt
1.作用
halt命令的作用是關閉系統,它的使用許可權是超級用戶。
2.格式
halt [-n] [-w] [-d] [-f] [-i] [-p]
3.主要參數說明
-n:防止sync系統調用,它用在用fsck修補根分區之後,以阻止內核用老版本的超級塊覆
蓋修補過的超級塊。
-w:並不是真正的重啟或關機,只是寫wtmp(/var/log/wtmp)紀錄。
-f:沒有調用shutdown,而強制關機或重啟。
-i:關機(或重啟)前,關掉所有的網路介面。
-f:強迫關機,不呼叫shutdown這個指令。
-p: 當關機的時候順便做關閉電源的動作。
-d:關閉系統,但不留下紀錄。
4.命令說明
halt就是調用shutdown -h。halt執行時,殺死應用進程,執行sync(將存於buffer中的資
料強制寫入硬碟中)系統調用,文件系統寫操作完成後就會停止內核。若系統的運行級別為
0或6,則關閉系統;否則以shutdown指令(加上-h參數)來取代。
reboot
1.作用
reboot命令的作用是重新啟動計算機,它的使用許可權是系統管理者。
2.格式
reboot [-n] [-w] [-d] [-f] [-i]
3.主要參數
-n: 在重開機前不做將記憶體資料寫回硬碟的動作。
-w: 並不會真的重開機,只是把記錄寫到/var/log/wtmp文件里。
-d: 不把記錄寫到/var/log/wtmp文件里(-n這個參數包含了-d)。
-i: 在重開機之前先把所有與網路相關的裝置停止。
install
1.作用
install命令的作用是安裝或升級軟體或備份數據,它的使用許可權是所有用戶。
2.格式
(1)install [選項]... 來源 目的地
(2)install [選項]... 來源... 目錄
(3)install -d [選項]... 目錄...
在前兩種格式中,會將
4. 如何在Linux命令行模式安裝VMware Tools
首先啟動CentOS 7,在VMware中點擊上方「VM」,點擊「Install VMware Tools...」(如已安裝則顯示「Reinstall VMware Tools...」)。
方法/步驟2:
在命令行輸入「ls /dev」查看。
方法/步驟3:
輸入「mkdir /mnt/cdrom」在/mnt目錄下新建一個名為cdrom的文件夾。
方法/步驟4:
輸入「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將光碟掛載到/mnt/cdrom目錄下。
方法/步驟5:
輸入「ls /mnt/cdrom/」查看內容,輸入「cp /mnt/cdrom/VMwareTools-9.2.0-799703.tar.gz /root/vm.tar.gz」, 將名為「VMwareTools-9.2.0-799703.tar.gz」復制到/root目錄下,並重新命名為vm.tar.gz。
方法/步驟6:
在根目錄下輸入「ls」查看文件,輸入「tar -xzf vm.tar.gz」將文件解壓,輸入「ls」查看文件,可發現新增目錄「vmware-tools-distrib」。
方法/步驟7:
輸入「cd vmware-tools-distrib/」進入名為「vmware-tools-distrib」的目錄,輸入「./vmware-install.pl」嘗試安裝, 出現錯誤「-bash: ./vmware-install.pl: /usr/bin/per: bad interpreter: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表明未安裝編譯環境。
方法/步驟8:
輸入「yum -y install perl gcc make kernel-headers kernel-devel」開始安裝。
方法/步驟9:
提示已經安裝完畢。更多Linux介紹可查看《Linux就該這么學》。
5. Linux Logo命令行工具的安裝和使用
1.操作系統:DebianJessie
2.處理器: i3 / x86_64
在 Linux 中安裝 Linux Logo工具
1. linuxlogo軟體包 ( 5.11 穩定版) 可通過如下方式使用 apt, yum 或 dnf 在所有發行版中使用默認的軟體倉庫進行安裝
1.# apt-get install linux_logo [用於基於 Apt 的系統] (譯者註:Ubuntu中,該軟體包名為linuxlogo)
2.# yum install linux_logo [用於基於 Yum 的系統]
3.# dnf install linux_logo [用於基於 Dnf 的系統]
4.或
5.# dnf install linux_logo.x86_64 [用於 64 位系統]
2. 裝好linuxlogo軟體包之後,你可以使用命令 linuxlogo 來獲取你當前使用的發行版的默認徽標。.
1.# linux_logo
2.或
3.# linuxlogo
獲取默認系統徽標
3. 使用 [-a] 選項可以輸出沒有顏色的徽標。當在黑白終端里使用 linux_logo 時,這個選項會很有用。
1.# linux_logo -a
黑白 Linux 徽標
4. 使用 [-l] 選項可以僅輸出徽標而不包含系統信息。
1.# linux_logo -l
輸出發行版徽標
5. [-u] 選項可以顯示系統運行時間。
1.# linux_logo -u
輸出系統運行時間
6. 如果你對系統平均負載感興趣,可以使用 [-y] 選項。你可以同時使用多個選項。
1.# linux_logo -y
輸出系統平均負載
如需查看更多選項並獲取相關幫助,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1.# linux_logo -h
Linuxlogo選項及幫助
7. 此工具內置了很多不同發行版的徽標。你可以使用 [-L list] 選項查看在這些徽標的列表。
1.# linux_logo -L list
Linux 徽標列表
如果你想輸出這個列表中的任意徽標,可以使用 -L NUM 或 -L NAME 來顯示想要選中的圖標。
•-L NUM – 會輸出列表中序號為 NUM 的圖標 (不推薦)。
•-L NAME – 會輸出列表中名為 NAME 的圖標。
例如,如果想要顯示 AIX 的徽標,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1.# linux_logo -L 1
2.或
3.# linux_logo -L aix
輸出 AIX 圖標
註: 命令中的使用 -L 1 是因為 AIX 徽標在列表中的編號是1,而使用 -L aix 則是因為 AIX 徽標在列表中的名稱為 aix
同樣的,你還可以使用這些選項輸出任何圖標,以下是一些例子。.
1.# linux_logo -L 27
2.# linux_logo -L 21
各種 Linux 徽標
你可以通過徽標對應的編號或名字使用任意徽標。
一些使用 Linux_logo 的建議和提示
8. 你可以在登錄界面輸出你的 Linux 發行版徽標。要輸出默認徽標,你可以在 ~/.bashrc文件的最後添加以下內容。
1.if[-f /usr/bin/linux_logo ];then linux_logo;fi
註: 如沒有~/.bashrc 文件,你需要在當前用戶的 home 目錄下新建一個。
9. 在添加以上內容後,你只需要注銷並重新登錄即可看到你的發行版的默認徽標
在用戶登錄時輸出徽標
其實你也可以在登錄後輸出任意圖標,只需加入以下內容:
1.if[-f /usr/bin/linux_logo ];then linux_logo -L num;fi
重要: 不要忘了將 num 替換成你想使用的圖標。
10. 你也能直接指定徽標所在的位置來顯示你自己的徽標。
1.# linux_logo -D /path/to/ASCII/logo
11. 在遠程登錄時輸出圖標。
1.# /usr/local/bin/linux_logo 》 /etc/issue.net
如果你想使用ASCII徽標而不是含有顏色的 ANSI 徽標,則使用如下命令
1.# /usr/local/bin/linux_logo -a 》 /etc/issue.net
12. 創建一個 Linux 上的埠 - 用於回應連接的埠。要創建 Linux 埠, 則需在 /etc/services 文件中加入以下內容
1.penguin 4444/tcp penguin
這里的 4444 是一個未被任何其他資源使用的空閑埠。你也可以使用其他埠。你還需要在 /etc/inetd.conf中加入以下內容:
1.penguin stream tcp nowait root /usr/local/bin/linux_logo
並使用以下命令重啟 inetd 服務
1.# killall -HUP inetd
(LCTT 譯註:然後你就可以遠程或本地連接到這個埠,並顯示這個徽標了。)
6. 在Linux中使用命令行安裝伺服器
首先你必須知道你安裝到哪個文件夾中了
然後執行命令./bin/mysqld_safe
--user=mysql
&
應該可以了
。下面是我用命令行安裝的MySQL
Mysql-5.0.56.
7. linux常用安裝軟體的命令
一、在線安裝
1、軟體管理中心安裝。(ubuntu)1)更新源sudo apt-get update2)打開軟體中心,搜索你要安裝的軟體,雙擊安裝即可。例如安裝apache,如下圖
2、命令行安裝方式
1)更新,命令:apt-get update
2)查找你要安裝的軟體,apt-cache search 「軟體名」
3)apt-get install 軟體名
以上在線的兩種方式都提到了apt-get 方式,那麼它的工作原理簡單說明一下,apt-get相關的有兩個重要文件:1、是/etc/sources.list,2、是/var/lib/apt/lists/目錄.
當我們執行apt-get update程序分析sources.list看這個文件里是否有對應的Packages/Sources/Release列表文件,如果有更新則下載之,存入/var/lib/apt/lists/目錄(其實就是保持與當前系統版本軟體源表最新);apt-get install 安裝相應的包 ,下載並安裝。
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如果你想要載入的應用需要依賴另一個應用程序才能正常工作,apt-get會幫你找到並載入所需的程序庫或應用代碼,這種方式是比較常用的的。比如我們執行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可以看到相關的依賴包(如圖)
二、線下安裝
之所以叫線下的安裝方式,也就是說你要把軟體下載到本地去安裝。一般我們下載的文件後綴名都是zip、tar.gz等壓縮包,解壓後會看到rpm、bin、deb、run之類擴展名文件。很多軟體都會提供不同LINUX版本的安裝格式,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系統下載不同擴展名的軟體。
1、rpm安裝包:這時一款老牌的安裝格式,是紅帽創建的安裝格式,現在已成為一種標准,常用在opensuse/turbo/redhat版本),安裝方法rpm -ivh 軟體名.rpm (如果只是安裝一個i參數就夠了,如果還要看安裝進度和軟體信息就加個vh)
2、deb安裝包:DEB是Debian軟體包格式的文件擴展名,常用在centos/ubuntu,在蘋果系統里也常見此安裝方式。安裝方法:dpkg -i 軟體名.deb
3、run安裝包:以QT(一種編程工具)的安裝文件為例,
1)授權: chmod x qt-unified-linux-x64-2.0.2-2-online.run
2)執行:./qt-unified-linux-x64-2.0.2-2-online.run即可安裝。
4、bin安裝包:bin包是一個自解壓格式的安裝包,要想執行它,需要先賦予它可執行的許可權。
(以安裝jdk為例)# chmod x jdk-6u21-linux-i586.bin# ./jdk-6u21-linux-i586.bin
5、編譯後安裝方式:
舉例安裝nagios插件(nagios是一種開源的監控軟體,需要多種插件支持監控模塊)
1)cd /tmp/nagios-plugins-* //先進入目錄
2)./configure --with-nagios-user=nagios --with-nagios-group=nagios // 配置,即安裝的用戶安裝的路徑都可在此設置,這一步一般用來生成 Makefile,為下一步的編譯做准備
3)make //編譯過程如果 在 make 過程中出現 error ,你就要記下錯誤代碼,缺少什麼包就按照什麼包。
4) make install //如果make無問題就可以直接安裝了。
這種安裝方法的好處是你可以自定義安裝路徑、安裝賬號等參數,常見開源平台下載的源碼安裝方式。
6、其它,還有一些軟體解壓後生成的文件夾內包含很多文件,一般文件夾內有install.sh、setup.py等安裝文件方式,此種方式類似windows的exe安裝方式,你需要先授權該文件的可執行許可權,在執行安裝。以上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Linux環境下的軟體安裝方式,供各位參考。
8. 安裝linux系統虛擬機怎麼使用命令行
linux系統下用命令安裝虛擬機 1.打開你的終端(在屏幕的空白處右擊); 2.輸入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virtualbox; 3.在你的application(應用)->system(系統)就可以看到你新安裝的虛擬機了; 4.也可以直接在終端輸入命令:virtualbox就可以打開了. 我這里安裝的是virtualbox.另外有人說可以裝vmware.其實兩個都可以,只是個人覺得如果是新手的話還是裝virtualbox比較好,因為安裝比較簡單...最重要的是virtualbox是開源軟體,vmware是閉源的,支持開源.
9. Linux系統怎麼安裝
成功安裝slackware
12.0
在昨天11:40pm左右完成對SLACKWARE
12.0的安裝。主要是正確安裝了KDE桌面以及其桌面配置。在昨天12:00AM
時已經完成了命令行的安裝,差個桌面進不去
敲了
startx
電腦它丫的反應是切斷MONITOR
的信號
"NO
SIGNAL"
這招實在恨毒!我是想看看最新的K桌面是啥樣子。又去整個
xorgconfig
本人是菜鳥級的用戶,對LINUX命令表現無能,就是傻眼了。還好論壇上有位老外寫了個從光碟安裝方法,對配置是有借鑒作用,雖然我是從硬碟安裝的(從各種LINUX論壇去搜高手寫的文檔,網路和GOOGLE早已搜刮過了,經過扒皮抽筋吸髓,差不多了,也找到了一兩副文檔有效,還是LINUX論壇里的好)
硬碟安裝時一個重點:
#以下為那個朋友寫的體會,我也是按這方法才安成的
昨天反復安裝了N遍,折騰一天都沒裝好;今天早上起來又裝了一次,終於裝好了^_^。
我把CD1的文件解壓到文件夾slack,在把CD2里目錄slackware裡面的文件解壓到slack/slackware(CD1和CD2
都有目錄
slackware,裡面放的就是軟體包),等到要求輸入安裝文件來源的目錄的時候,輸入:/slack/slackware(以前都是輸入:
/slack,所以失敗)。
還有2個疑問:
1.命令:fdisk/mbr
作用是修復引導區嗎?
2.用GRUB安裝的時候,輸入命令:kernel
(hd0,0)/bzImage
root=/dev/hda1
其中(hd0,0)和/dev/hda1必須指的是同一個分區嗎?
還有一個網友說是直接把
slackware
文件夾放到ISO文件所在的盤的根目錄下,我兩種都試了,成功的是後一個的方法,slackware直接放在根目錄下。
有一點我在昨天6:AM時第一次安裝時,安裝的
*.ISO文件放在NTFS的D盤中,好像是不行,安裝時提示是在FAT
或
LINUX分區里找*.ISO文件。之後的12:00PM時,我已經把全部ISO放在FAT32的E盤,然後就是把第一個ISO里的全部解壓到E:\
slack下面,又把第二個ISO中的slackware文件解壓到E:\slack\slackware下面,就是和第一個解壓後的ISO文件里的
slackware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下。也就是那個朋友寫的意思。
中午折騰到下午晚飯時間,還是沒有整好系統,自己亂配置了xorgconfig
導致了三四次出現系統找不到MONITOR
和不支持16位的系統,真的崩潰,精神上和體力上,雙重的!更郁悶的還是整到最後時刻進不了WINDOWS
我想自己用FDISK/MBR
試試看能不能修復一下子?答案是不行!因為我不是不懂怎麼弄DOS命令。結果最終於是兩個系統都不能進去。只好找WINDOWS安裝盤求救,整了個全新的
WINXP。
我想了一下子是我自己在成功啟動X-WINDOWS後去配置了個PPPOE我想上網,比較貪心,要試試看,新系統能不能上網,之前有個mandrake
2006
裝起後就會把網卡給弄壞,返回到WINXP里,本地連接上一個紅紅的×
網張電纜被撥出一個漂起的紅氣球!要關機等一段時間後才會好的,我是前天晚上關上,第二天再開機才好。所以我得出的結論是要關機一段時間後。這次完安裝
SLACKWARE
後不打算再玩PPPOE了,否則這東西再弄壞了WINXP或者SLACK本身,真是虧大了!
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可能就是多一種學習寫代碼的工具,裝了接近6G的空間,有點奢侈,當然這個東西可以聽歌,看電影,娛樂不能少。裡面SCREEN
SAVER
很炫的,看了很喜歡,華麗!!!!
KDE的可能現在流行,做得也漂亮。
還有一點是硬碟安裝時要選擇"INSTALL
FROM
HARD
DISK"
對於這條,我的硬碟是SCSI的,ISO在E盤,就是sda6
,在這里我填了
/sda6
回車
接下來還有一個選擇源文件目錄,就是解壓的目錄
"
SELECT
SOURCE
DIRECTORY"
對這條,我就是寫上/slackware
後面就是參考網上搜刮來辦。
用GRUB時,只寫了三條,只是先把
第一個ios下
slackware-12.0-install-d1.iso\kernels\huge.s\
bxImage
解壓出來放在C:\
再把第一個ISO下
slackware-12.0-install-d1.iso\isolinux\
initrd.img
解壓到
C:\
至於引導用的GRUB
是要網上下的,要用到一個
grldr
的文件,網上都有這么寫的。在C:\下找到
boot.ini
改里的東東,最後一行添加
C:\grldr="啟動GRUB"
重起後選擇GRUB接下來敲下面這些東西:
GRUB>>
kernel=(hd0,0)/bzImage
GRUB>>initrd=(hd0,0)/initrd.img
GRUB>>boot
我之前裝了矮人工具箱的東西,它把那個C:\grldr="啟動GRUB"
改成了
C:\grldr="矮人工具箱"
而我再追加一條
C:\grldr="啟動GRUB"
重起後,選擇啟動GRUB,直接進了矮人工具箱,真叫人郁悶,這下子就不用裝矮人工具箱了,本來那裡面有個純的DOS可以用的,雖然自己不會用DOS,但是那是個純的
DOS多少還是有點心動,據說功能比命令提示符強多!那個矮人DOS是6.22的版本。因為沒有軟盤,所以不能用軟盤裝,現在配機器也少有裝那個軟盤的。所以想到用矮人來裝個D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