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zendoptimizerlinux

zendoptimizerlinux

發布時間:2025-08-28 12:53:27

① 怎麼把自己的電腦做成伺服器

要是伺服器的話,建議你換一套操作系統,比如windows2003或是windows2008之類的。之所以沒讓你用linux,是因為有難度,還不好上手。下面就以2008為主,講解一下
windows
2008伺服器IIS配置方法全程圖解
Windows
Server
2008
IIS
7.0下配置php,MySQL,Zend,phpMyadmin
首先確認你已經把一下程序下載完畢
mysql-5.0.41-win32、phpMyAdmin-2.11.3、ZendOptimizer-3.3.0a、php-5.2.5-Win32
首先把php的壓縮解壓到E盤,例如E:\php
1、打開IIS
管理器主界面
2、配置ISAPI篩選器
打開站點的ISAPI篩選器,添加一個篩選器.
篩選器名稱為php,可執行文件路徑為F:\php\php5isapi.dll
3、配置處理程序映射
添加腳本映射
請求路徑為*.php,可執行文件路徑為F:\php\php5isapi.dll,名稱為php
4、配置應用程序池
添加應用程序池
名稱為php,
.NET
Framework
版本選」無託管代碼」,託管通道模式選」經典」
5、更改站點應用池
選擇應用程序池為剛剛所建立的php應用池
6、添加默認文檔
添加名稱為index.php的文檔
7、配置php.ini
更改F:\php目錄里的php.ini-dist的名稱為php.ini,然後復制到X:\Windows目錄
(X為你系統所在的盤符)
並把php_gd2.dll,php_mcrypt.dll,php_mysql.dll,php_pdo_mysql.dll前面的引號去掉,這樣php才可以支持這些擴展
8、配置extension路徑
更改extension_dir的路徑為F:/php/ext/
(必須以/結尾)
9、配置session.save_path路徑
更改session.save_path的路徑為F:/php/tmp
(此目錄需要手動建立)
現在php基本配置完成了,下面開始講解配置phpmyadmin,先把壓縮包里的內容解壓到X:\inetpub\wwwroot\phpmyadmin
10、配置phpmyadmin的驗證方式
修改phpMyAdmin\libraries\config.default.php文件
把$cfg['Servers'][$i]['auth_type']
=
'config';更改為$cfg['Servers'][$i]['auth_type']
=
'cookie';
11、配置phpmyadmin的加密用的私鑰
把$cfg['blowfish_secret']
=
'';更改為$cfg['blowfish_secret']
=
'im286';
現在已經把phpmyadmin配置完成了
12、安裝ZendOptimizer
一路直接Next既可完成安裝,安裝路徑那裡可以設置為F:\Zend
默認安裝完畢以後不不可以直接支持Zend加密,需要做特別的設置
..下面將講解如何配置Zend,並讓php可以支持
返回桌面,在」我的電腦」上面右鍵,點擊」屬性」
然後出現一下窗口,然後點擊右邊欄的」高級系統設置」
然後再點擊下面的」環境變數」
雙擊打開編輯Path變數窗口,然後在前面添加
F:\php;F:\php\ext;F:\Zend\lib;F:\Zend\lib\Optimizer-3.3.0\php-5.2.x;
然後點擊確定完成配置
13、安裝MySQL
執行安裝程序,直接下一步既可.安裝路徑可以自由選擇,默認的也可以.個人喜好而已.
安裝完畢以後程序會提示你配置MySQL
1.配置窗口
2.詢問你使用什麼配置,這里可以選擇Standard
Configuration,也就是標准配置
3.安裝系統服務,直接Next既可
4.設置root用戶密碼,直接輸入既可
5.應用配置
MySQL已經安裝完畢
現在全部配置工作已經完成,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麼現在您的IIS
7.0就可以支持php,mysql,zend,phpmyadmin了
在你的wwwroot目錄新建一個index.php文件,並輸入以下內容
?php
Phpinfo();
?
退出保存

然後打開你的瀏覽器,打開站點
http://127.0.0.1
哈哈,看到沒…支持php了
..
你也可以去下載一個php探針..這個界面更友好一些
如果你用ASP程序的時候發現程序不能用的話,那麼估計就是父路徑支持沒打開
把默認的False更改為True然後應用更改既可
OK,你要是其他系統還想干這個,那絕對不行,只有2003和2008是專業伺服器系統,用這種系統才能真正配置出高效的伺服器!

② ubantu9.10配置apache+php+mysql的具體教程

需要軟體如下:
apache: http://www.apache.org
mysql: http://www.mysql.com
php: http://www.php.net/downloads.php
gd: http://www.boutell.com/gd/#buildgd
ZendOptimizer http://www.zend.org/procts/zend_optimizer
Gettext http://ftp.gnu.org/pub/gnu/gettext/
netpbm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netpbm/
所用的軟體版本如下:
Redhat Enterprise As 4
(apache)httpd-2.0.50.tar.gz
mysql-standard-5.0.18-linux-i686.tar.gz
php-5.1.2.tar.gz
gd-2.0.33.tar.gz
ZendOptimizer-2.6.2-linux-glibc21-i386.tar.gz
Imap
Gettext

一.安裝MYSQL mysql-standard-5.0.18-linux-i686.tar.gz
我把他全部下載到/usr/local/software目錄下
進入安裝包目錄:cd /usr/local/software
1、[root@localhost software]# chmod 755 mysql-standard-5.0.18-linux-i686.tar.gz
2、[root@localhost software]# tar xfz mysql-standard-5.0.18-linux-i686.tar.gz
解壓後生成mysql-standard-5.0.18-linux-i686目錄,我們進入該目錄:
3、[root@localhost software]# cd mysql-standard-5.0.18-linux-i686
進入後就開始配置mysql了,配置過程中我們要給mysql設置一個
安裝目錄,我們設置在 /usr/local/mysql 下,以為把文件放到一個地方比較容易管理,如果你還想獲得更多的配置信息,使用 ./configure --help:
在這里我要特別強調在編譯的時候要選擇好MYSQL的默認編碼,因為如果不選擇按默認安裝的時候在JSP中就不支持GBK編碼了
所以我這樣編譯
訪問mysql要一個專門的用戶,而且必須給相應的訪問許可權,這里我們就設置root和mysql有許可權訪問.
7、我們先建立一個mysql和mysql用戶來訪問mysql:
[root@localhost mysql-standard-5.0.18-linux-i686]# groupadd mysql #建立mysql組
8、[root@localhost mysql-standard-5.0.18-linux-i686]# useradd mysql -g mysql #建立mysql用戶並且加入到mysql組中
9、建立用戶後我們就初始化表 (注意:必須先執行本步驟後才能進行以下步驟)
[root@localhost mysql-standard-5.0.18-linux-i686]# ./scripts/mysql_install_db --user=mysql
#初試化表並且規定用mysql用戶來訪問初始化表以後就開始給mysql和root用戶設定訪問許可權,;
10、[root@localhost mysql-standard-5.0.18-linux-i686]# mv mysql-standard-5.0.18-linux-i686 /usr/local/mysql
然後設置許可權
cd /usr/local/mysql

11、[root@localhost mysql]# chown -R root . #設定root能訪問/usr/local/mysql
12、[root@localhost mysql]# chown -R mysql data #設定mysql用戶能訪問/usr/local/mysql/data ,裡面存的是mysql的資料庫文件
13、[root@localhost mysql]# chgrp -R mysql . #設定mysql組能夠訪問/usr/local/mysql
14、設置完成後,基本上就裝好了,好了,我們運行一下我們的mysql:
[root@localhost mysql]# /usr/local/mysql/bin/mysqld_safe --user=mysql &
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應該會出現類似這樣的提示:
[1] 42264
# Starting mysqld daemon with databases from /usr/local/mysql/var

這就證明你安裝成功了
用如下命令修改root密碼,默認安裝密碼為空,為了安全你必須馬上修改
15、/usr/local/mysql/bin/mysqladmin -uroot password xksoft321
現在修改的密碼為:xksoft321
16.設置開機自動啟動
cp support-files/mysql.server /etc/init.d/

二、安裝apache
進入安裝包目錄:cd /usr/local/software
1、# chmod 755 httpd-2.0.50.tar.gz
2、# tar xfz httpd-2.0.50.tar.gz
3、# cd httpd-2.0.50
開始配置APACHE
4、#./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ache2 --enable-so --enable-rewrite --enable-mods-shared=most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ache2 --enable-so --enable-mole=most --enable-shared=max --enable-rewrite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ache2 --enable-so --enable-rewrite --enable-access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ache2 --enable-so --enable-mods-shared=all –-enable-rewrite=shared

5、# make
6、# make install
7、察看編譯進apache的模塊:
# /usr/local/apache2/bin/httpd -l
compiled-in moles:
http_core.c
mod_so.c
看到以上的信息表明apache支持dso方式了。這樣就可以用dso的方式把php和resin的模塊加進來。

三、安裝GD
進入安裝包目錄:cd /usr/local/software
1、tar -zxvf gd-2.0.33.tar.gz
2、cd gd-2.0.33
3、./configure --prefix=/usr/local/gd2
4、make
5、make install

Gettext
1 .tar xfz
2 cd
3 ./configure –with-prefix=/usr/local/gettext
4 make
5 make install

四、安裝php
進入安裝包目錄:cd /usr/local/software
1、# tar xfz php-5.1.2.tar.gz
2、解壓後進入目錄:
# cd php-5.1.2
3、進行配置,這一步比較關鍵,一定要設置好,特別是要考慮到你要支持什麼,比如GD庫,xml,mysql等等,如果想知道詳細的配置,執行 ./configure --help來獲得:
# ./configure --enable-mbstring=LANG --with-mysql=/usr/local/mysql --with-gd=/usr/local/gd2 --with-apxs2=/usr/local/apache2/bin/apxs –with-gettext=/usr/local/gettext
――enable-mbstring=LANG(解決php extension:mbstring的問題)
如果上面的配置沒有錯誤的話,那麼應該最後會顯示感謝使用PHP等字樣,那麼證明配置成功,如果上面的配置選項不支持的話,會提示錯誤.
比如你沒有安裝mysql,那麼--with-mysql就無法使用,所以一定要注意對應選項系統是否能夠支持,如果出現錯誤,那麼就先安裝對應的程序,或者去掉相關選項,配置之後就進行編譯:
4、# make
編譯成功後出現"Build complete."字樣,那麼就可以進行安裝了:
5、# make install
6、安裝完成後把php.ini-dist復制到/usr/local/lib/,並重命名為php.ini
# cp php.ini-dist /usr/local/lib/php.ini
基本到這里PHP就安裝成功了,如果中間出現錯誤,除了在配置的時候沒有選對選項之後一般都不出現錯誤.
7、為了讓Apache能夠直接解析php,我們還要進行一些配置.
# vi /usr/local/apache2/conf/httpd.conf
在httpd.conf文件中,添加(應該將以下兩句添加在其他AddType之後)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php .php .phtml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php-source .phps
確保文件中有以下一句話,沒有就自己添加在所有LoadMole之後:
LoadMole php5_mole moles/libphp5.so
把index.php加入以下DirectoryIndex後面
DirectoryIndex index.php index.html index.html.var
好了,在vi中使用":wq"保存httpd.conf文件,退出vi。
8、啟動apache server:
# /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restart
現在apache就能夠運行php了,寫個文件測試一下,在/usr/local/apache2/htdocs目錄下,新建一個phpinfo.php文件,
文件中只有一行代碼:
<? phpinfo(); ?>
保存此文件, 在你的瀏覽器中輸入http://localhost/phpinfo.php,你應該看到PHP的系統信息。
如果出現錯誤,比如提示你下載phpinfo.php,那麼apache就是還無法解析php文件,那麼請仔細檢查以上的操作是否正確.

五、ZendOptimizer
進入安裝包目錄:cd /usr/local/software
1、# tar xfz ZendOptimizer-2.6.2-linux-glibc21-i386.tar.gz
2、# cd ZendOptimizer-2.6.2-linux-glibc21-i386
3、# ./install.sh
4、問Confirm the location of your php.ini file的時候打入/usr/local/lib/
問Are you using Apache web server?的時候選YES

六、
1、./configure --prefix=/usr
2、make
3、make check
4、make install

隨系統啟動服務配置
如果要在計算機啟動的時候就運行httpd服務,可以在/etc/rc.d/rc.local文件中加入這幾行:
#start apache
/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start

如果啟動不了,請給相應的啟動腳本可執行許可權
比如apache啟動不了 chmod a=x apachectl

為了以後操作不要輸入類似/usr/local/apache2/bin的路徑,在/etc/profile文件中添加$PATH變數
把apache、tomcat和mysql的路徑都加上

附:
一、建立resin和apache的虛擬主機
例如建立的是tes1.jsp.com test2.jsp.com 兩個虛擬主機

vi /usr/java/httpd2/conf/httpd.conf
復制如下內容到httpd.conf里
NameVirtualHost 192.168.0.* 虛擬主機建立所在的IP
<VirtualHost 192.168.1.*>
DocumentRoot /home/jsp1/ 文件所在目錄
ServerName tes1.jsp.com 訪問的域名
</VirtualHost>
VirtualHost 192.168.1.*>
DocumentRoot /home/jsp2/
ServerName test2.jsp.com
</VirtualHost>
vi /usr/java/resin/conf/resin.conf
查找如下代碼並修改:

<host id="" root-directory=".">
<!--
- configures an explicit root web-app matching the
- webapp's ROOT
-->
<web-app id='/' document-directory="/usr/java/httpd2/htdocs"/>
</host>
<host id='tes1.jsp.com'>
<web-app id='/' document-directory="/home/jsp1"/>
</host>
<host id='tes2.jsp.com'>
<web-app id='/' document-directory="/home/jsp2"/>
</host>
保存從啟apache和resin
tes1.jsp.com 和tes2.jsp.com 虛擬主機可以運行了
可以做如下測試http://localhost/caucho-status/
可以看到測試面上有
Virtual Host: tes1.jsp.com:80
Virtual Host: tes2.jsp.com:80
證明JSP虛擬主機工作很正常
二、linux軟體安裝
從網站或者是光碟上找到的Linux軟體包,常見的格式包括有rpm,deb,tar,gz,tgz,zip,bz2等等。我們平時用的最多的恐怕是rpm和tgz了,據統計,在網上最流行的版本應改是redhat和mandrake了,而這兩個版本都是用rpm封裝
的,tar是最通用的軟體包格式,幾乎每個linux軟體都會提供tar的格式的軟體包,因為這種格式的軟體包任何版本的linux都支持,所以大家至少要了解tar和rpm的使用方法。至於deb可用alien工具轉換成tgz或rpm方式。bz2可用bunzip2解包即可。
1、RPM文件的安裝
RPM是RedHat Package Manager(RedHat軟體包管理工具)的縮寫,這一文件格式名稱雖然打上了RedHat的標志,但是其原始設計理念是開放式的,現在包括OpenLinux,mandrake及Turbo Linux等Linux的分發版本都有採用,可以算是公認的行業標准了。
RPM文件在Linux系統中的安裝最為簡便。以著名的圖像處理軟體XV為例:
在Terminal中,基本的安裝指令如下:
rpm -i xv-3.10a-13.i386.rpm
如果你的連網速度足夠快,也可以直接從網路上安裝應用軟體,只需要在軟體的文件名前加上適當的URL路徑:
rpm -i ftp://ftp.trilon.com/pub/xv/xv-3.10a-13.i386.rpm
作為一個軟體包管理工具,RPM管理著系統已安裝的所有RPM程序組件的資料。我們也可以使用RPM來卸載相關的應用程序。
rpm -e xv
RPM的常用參數還包括:
-vh:顯示安裝進度;
-U:升級軟體包;
-qpl:列出RPM軟體包內的文件信息;
-qpi:列出RPM軟體包的描述信息;
-qf:查找指定文件屬於哪個RPM軟體包;
-Va:校驗所有的RPM軟體包,查找丟失的文件;
更為詳盡的參數及其用法可以查看RPM的幫助文檔。
在X-Window中,RPM文件的圖形化安裝及管理方式對用戶來說,顯得更為友好。在kde上先安裝好kpackage後,安裝rpm僅僅是按一下滑鼠就可以了,比windows 98更方便。但是這必須先安裝kde.
我還是介紹更常用的方法吧,仍以XV軟體為例,在Linux的文件管理器中找到xv-3.10a-13.i386.rpm文件之後,用滑鼠右擊它,在彈出菜單中就可以找到專為RPM軟體包準備的三個指令:Show Info、Upgrade、Install。
選擇「Show Info」之後,我們將可以看到如圖所示的軟體包信息窗口。窗口分為三個部分,頂端顯示的是軟體名、大小、創建及安裝日期以及開發者網站等相關信息;在中間的方框內,是關於軟體的概述;而下面顯示的則是軟體包內包含的所有文件及其路徑信息,它會告訴你軟體包內的各個文件將被安裝到系統的哪些目錄中,
留意這些信息的好處是,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啟動程序的路徑。
此時點擊底部的「Install」或者「Upgrade」按鈕之後,將開始進行軟體的安裝或者升級,此時還會彈出一個提示安裝進度的窗口。
RPM軟體包較之於其他類型的軟體包,有著許多優勢,但是並不是說RPM軟體的安裝都是一帆風順的。常見的錯誤包括***圖安裝一個已經安裝好了的軟體、所要安裝的軟體需要其他軟體或者系統庫文件的支持(此時應該先行安裝這些相關軟體或者系統庫文件)等,情形都和Windows類似。

2、tar的安裝
tar.gz、tar.Z、tgz、bz2等文件格式要先解壓為tar後再用tar解包安裝。解壓縮及解包指令舉例簡述如下:
1.解xv.tar.gz:tar zxf xv.tar.gz
2.解xv.tar.Z:tar zxf xv.tar.Z
3.解xv.tgz:tar zxf xv.tgz
4.解xv.bz2:bunzip2 xv.bz2
5. 解xv.tar:tar xf xv.tar
解包後得到的一堆文件,通常都會存放在一個目錄裡面。視軟體作者的不同,有些會是已經編譯好的程序,更多的則是需要自己再行編譯的源代碼。進入相應目錄後,使用「ls -F -color」指令,可執行程序將會以帶「*」標記的亮綠色顯示,對於已編譯好的程序,直接鍵入帶路徑的指令行即可運行程序。
建議解壓後先閱讀說明文件,應該先用vi等文書編輯器閱讀一下軟體目錄中的Readme、Install等重要的相關文檔,在這里你會找到軟體詳盡的編譯步驟及注意事項,可以了解安裝有哪些需求,有必要時還需改動編譯配置。
有些軟體包的源代碼在編譯安裝後可以用make install命令來進行卸載,如果不提供此功能,則軟體的卸載必須手動刪除。由於軟體可能將文件分散地安裝在系統的多個目錄中,往往很難把它刪除干凈,那你應該在編譯前進行配置,指定軟體將要安裝到目標路徑:./configure --prefix=目錄名,這樣可以使用「rm -rf 軟體目錄名」命令來進行干凈徹底的卸載。與其它安裝方式相比,需要用戶自己編譯安裝是最難的,它適合於使用Linux已有一定經驗的人,一般不推薦初學者使用。
通常的編譯步驟會是這樣: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需要取得root身份才能執行此指令)
卸載可用:make uninstall 或 手動刪除
編譯完成之後,在當前目錄或者是名為src的子目錄下,可以很容易地發現軟體的可執行程序。至此,軟體的安裝便告一段落。

3、關於src源代碼文件包
Linux軟體的源代碼src是指提供了該軟體所有程序源代碼的發布形式,需要用戶自己編譯成可執行的二進制代碼bin並進行安裝,其優點是配置靈活,可以隨意去掉或保留某些功能/模塊,適應多種硬體/操作系統平台及編譯環境,缺點是難度較大,一般不適合初學者使用。
怎麼知道一個tar.gz/bz2包是二進制文件包呢還是源代碼包?要分辨它到底是什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查看包里的文件清單,使用命令tar ztvf *.tar.gz解壓縮及解包後,進入新生成的目錄下。
源代碼包里的文件往往會含有種種源代碼文件,頭文件*.h、c代碼源文件*.c、C++代碼源文件*.cc/*.cpp等;而二進制包里的文件則會有可執行文件(與軟體同名的往往是主執行文件),標志是其所在路徑含有名為bin的目錄(僅有少數例外)。
如果是src.tar可在解包後,在新生成的目錄下編譯,方法前面已介紹過了,現在講一講src.rpm的安裝和協載:
安裝:rpm -rebuild xv.src.rpm
cd /usr/src/redhat/RPMS/
rpm -ivh *.rpm
卸載:rpm -e xv
說明:rpm --rebuild *.src.rpm命令將源代碼編譯並/usr/src/redhat/RPMS下生成二進制的rpm包,然後再安裝該二進制包即可。
三、文件許可權更改
chmod ------入門的一些常識
http://www.chinaunix.net 作者:wangbin 發表於:2003-09-13 23:49:13

指令名稱 : chmod
使用許可權 :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 chmod [-cfvR] [--help] [--version] mode file...

說明 : Linux/Unix 的檔案存取許可權分為三級 : 檔案擁有者、群組、其他。利用 chmod 可以藉以控制檔案如何被他人所存取。

把計 :

mode : 許可權設定字串,格式如下 : [ugoa...][[+-=][rwxX]...][,...],其中u 表示該檔案的擁有者,g 表示與該檔案的擁有者屬於同一個群體(group)者,o 表示其他以外的人,a 表示這三者皆是。
+ 表示增加許可權、- 表示取消許可權、= 表示唯一設定許可權。
r 表示可讀取,w 表示可寫入,x 表示可執行,X 表示只有當該檔案是個子目錄或者該檔案已經被設定過為可執行。
-c : 若該檔案許可權確實已經更改,才顯示其更改動作
-f : 若該檔案許可權無法被更改也不要顯示錯誤訊息
-v : 顯示許可權變更的詳細資料
-R : 對目前目錄下的所有檔案與子目錄進行相同的許可權變更(即以遞回的方式逐個變更)
--help : 顯示輔助說明
--version : 顯示版本

範例 :將檔案 file1.txt 設為所有人皆可讀取 :
chmod ugo+r file1.txt

將檔案 file1.txt 設為所有人皆可讀取 :
chmod a+r file1.txt

將檔案 file1.txt 與 file2.txt 設為該檔案擁有者,與其所屬同一個群體者可寫入,但其他以外的人則不可寫入 :
chmod ug+w,o-w file1.txt file2.txt

將 ex1.py 設定為只有該檔案擁有者可以執行 :
chmod u+x ex1.py

將目前目錄下的所有檔案與子目錄皆設為任何人可讀取 :
chmod -R a+r *

此外chmod也可以用數字來表示許可權如 chmod 777 file
語法為:chmod abc file

其中a,b,c各為一個數字,分別表示User、Group、及Other的許可權。

r=4,w=2,x=1
若要rwx屬性則4+2+1=7;
若要rw-屬性則4+2=6;
若要r-x屬性則4+1=7。

範例:
chmod a=rwx file


chmod 777 file

效果相同
chmod ug=rwx,o=x file


chmod 771 file

效果相同

若用chmod 4755 filename可使此程式具有root的許可權
指令名稱 : chown
使用許可權 : root

使用方式 : chmod [-cfhvR] [--help] [--version] user[:group] file...

說明 : Linux/Unix 是多人多工作業系統,所有的檔案皆有擁有者。利用 chown 可以將檔案的擁有者加以改變。一般來說,這個指令只有是由系統管理者(root)所使用,一般使用者沒有許可權可以改變別人的檔案擁有者,也沒有許可權可以自己的檔案擁有者改設為別人。只有系統管理者(root)才有這樣的許可權。

把計 :

user : 新的檔案擁有者的使用者 IDgroup : 新的檔案擁有者的使用者群體(group)-c : 若該檔案擁有者確實已經更改,才顯示其更改動作-f : 若該檔案擁有者無法被更改也不要顯示錯誤訊息-h : 只對於連結(link)進行變更,而非該 link 真正指向的檔案-v : 顯示擁有者變更的詳細資料-R : 對目前目錄下的所有檔案與子目錄進行相同的擁有者變更(即以遞回的方式逐個變更)--help : 顯示輔助說明--version : 顯示版本

範例 :
將檔案 file1.txt 的擁有者設為 users 群體的使用者 jessie :
chown jessie:users file1.txt

將目前目錄下的所有檔案與子目錄的擁有者皆設為 users 群體的使用者 lamport :
chmod -R lamport:users *
-rw------- (600) -- 只有屬主有讀寫許可權。

-rw-r--r-- (644) -- 只有屬主有讀寫許可權;而屬組用戶和其他用戶只有讀許可權。

-rwx------ (700) -- 只有屬主有讀、寫、執行許可權。

-rwxr-xr-x (755) -- 屬主有讀、寫、執行許可權;而屬組用戶和其他用戶只有讀、執行許可權。

-rwx--x--x (711) -- 屬主有讀、寫、執行許可權;而屬組用戶和其他用戶只有執行許可權。

-rw-rw-rw- (666) -- 所有用戶都有文件讀、寫許可權。這種做法不可取。

-rwxrwxrwx (777) -- 所有用戶都有讀、寫、執行許可權。更不可取的做法。

以下是對目錄的兩個普通設定:

drwx------ (700) - 只有屬主可在目錄中讀、寫。

drwxr-xr-x (755) - 所有用戶可讀該目錄,但只有屬主才能改變目錄中的內容。

四、常用linux命令
1、進入純命令行
在終端輸入
#/sbin/telinit 3
2、root密碼丟失解決
GRUB:在引導裝載程序菜單上,鍵入 [e] 來進入編輯模式。
你會面對一個引導項目列表。查找其中類似以下輸出 的句行:
kernel /vmlinuz-2.4.18-0.4 ro root=/dev/hda2
按箭頭鍵直到這一行被突出顯示,然後按 [e]。
你現在可在文本結尾處空一格再添加 single 來告訴 GRUB 引導單用戶 Linux 模式。按 [Enter] 鍵來使編輯結果生效。
你會被帶會編輯模式屏幕,從這里,按 , GRUB 就會引導單用戶 Linux 模式。 結束載入後,你會面對一個與以下相似的 shell 提示:
sh-2.05#
現在,你便可以改變根命令,鍵入:
bash# passwd root
你會被要求重新鍵入口令來校驗。結束後, 口令就會被改變,你便可以在提示下鍵入 reboot 來重新引導;然後,象平常一樣登錄為根用戶。
LILO:當系統啟動到出現LILO引導畫面時,對於圖形引導方式按TAB鍵進入文本方式,然後在LILO處
輸入linux single回車即可進入免密碼的控制台,進入以後使用passwd命令修改root的密碼
即可。

五、mysql資料庫操作
連接資料庫伺服器 ./mysql -h host_name -u user_name -p
* -h host_name(--host=host_name),連接的資料庫主機名,如果在本地主機上則可省略。
*-u user_name(--user=user_name),資料庫用戶名,在unix系統上,如果系統的登錄名與數據用戶名一樣,則可省略。在windows系統中,可通過設置環境變數USER來給出資料庫用戶名,如set USER=username。
* -p(--password),提供資料庫用戶密碼,有該選項mysql就會提示你輸入密碼。輸入的密碼以星號顯示,以確保安全。也可直接在-p後寫上密碼(-p和密碼間不能有空格),但這不安全,不推薦。
連接成功後,mysql資料庫伺服器會顯示一些歡迎信息。接著就可用mysql>use database_name命令打開指定的資料庫。grant all on egroupware.* to root@localhost identified by 'oletolet';
伺服器的啟動和關閉
在Linux和windows平台下MySQL伺服器的啟動方式有很大不同,這里將分開介紹:
* Linux平台:Linux平台下,每一個進程都需由一個用戶來運行,MySQL最好不要以root用戶來運行。我們可創建一個mysql用戶和mysql組,MySQL伺服器程序目錄和數據目錄由這個用戶和組所擁有,其它用戶沒有任何許可權。以mysql用戶來運行MySQL伺服器。% mysqld --user=mysql
#即使以root用戶執行該命令,MySQL資料庫還是會與mysql用戶ID關聯。 為了使伺服器在系統啟動時自動以mysql用戶運行,需配置my.cnf配置文件 ,把user=mysql包含在[mysqld]段中。
關閉伺服器可用% mysql.server stop或% mysqladmin -u root -p shutdown
* windows平台:手動方式:直接運行c:\mysqld命令。
作為服務方式:運行c:\mysqld-nt --install命令,把mysqld-nt安裝為windows的服務,此後,每當windows啟動時,它就會自動運行。mysqld-nt是一個支持命名管道的MySQL伺服器。
運行c:\mysqld-nt --remove可把服務刪除。
手動啟動關閉服務的方法是運行c:\net start mysql和c:\net stop mysql命令。

windows平台下:

用管理員帳號登錄伺服器,關閉MySQL資料庫伺服器。

使用--skip-grant-tables參數啟動伺服器:

c:\mysql\bin>mysqld-nt --skip-grant-tables

重新打開一個console窗口,用mysql命令登錄伺服器設置root的新密碼:

c:\mysql\bin>mysql
mysql> use mysql
mysql> set password for 'root'@'localhost' = password('password');

卸載rpm
查看是否安裝
rpm -qa | grep 包名
卸載 rpm –e 包名

載入光碟mount -t iso9660 /dev/hdc /mnt/cdrom

③ html表單提交數據給php,然後php文件不被執行,而是提示下載問題,linux下apache和php配置問題

導致錯誤原因多種,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使用mmcache模塊在linux x86-64上有問題
2.由於php編譯安裝過程有問題,或者apache+php安裝完成後,PHP又重新編譯安裝過,同時apache也重新編譯就會產生這種現象.建議保留 httpd.conf和相關配置文件後,重新安裝一遍apache+PHP,注意先後順序,如果還是會有這個提示,請更換php版本重裝.
3.php的模塊zend_extension和extension沖突
4.由於使用了APC造成的,這是這類op-code緩存優化軟體共同的問題.建議用最新版本試試(http://pecl.php.net/package/APC).一旦出現,只能重起apache.
5. /tmp目錄文件太多,刪除後正常
6. 配置模式為worker, 改為prefork
7. ZendOptimizer-3.3.0與jdk1.7.0沖突
8. web訪問的某些特殊文件造成的,檢查access_log可以看到,刪除文件

轉的。說明一個問題,就是 你的 apache 和 php 有問題。 或者你的php有問題。
試著提交到空php文件,看出錯不。
就是 php文件里只寫一個

<?php
phpinfo();
?>

④ 如何在WIN7下進行LINUX虛擬機搭建

工具:win7系統電腦一台

步驟:

1、打開win7系統電腦,網路搜素下載一鍵安裝VMware。

⑤ linux下phpstudy怎麼安裝php環境變數

linux下phpstudy環境的安裝
phpStudy Linux版&Win版同步上線 支持Apache/Nginx/Tengine/Lighttpd/IIS7/8/6
phpStudy for Linux 支持Apache/Nginx/Tengine/Lighttpd,
支持php5.2/5.3/5.4/5.5切換
已經在centos-6.5,debian-7.4.,ubuntu-13.10測試成功。
下載版:http//lamp.phpstudy.net/phpstudy.bin
完整版:http//lamp.phpstudy.net/phpstudy-all.bin
安裝:
wget -c http//lamp.phpstudy.net/phpstudy.bin
chmod +x phpstudy.bin #許可權設置
./phpstudy.bin #運行安裝
用時十到幾十分鍾不等,安裝時間取決於電腦的下載速度和配置。
也可以事先下載好完整,安裝時無需下載。
安裝完成
如何切換php版:
假如你先安裝的apache+php5.3
想切換成nginx+php5.4
你就再走一次./phpstudy.bin
但是你會發現有一行是否安裝mysql提示選不安裝
這樣只需要編譯nginx+php5.4
從而節省時間,這樣只需要幾分鍾即可。
項目地址:http://lamp.phpstudy.net/
使用說明:
服務進程管理:phpstudy (start|stop|restart|uninstall)
站點主機管理:phpstudy (add|del|list)
ftpd用戶管理:phpstudy ftp (add|del|list)
=phpstudy WIN版下載==================
『軟體簡介』
該程序包集成最新的Apache+Nginx+LightTPD+PHP+MySQL+phpMyAdmin+Zend Optimizer+Zend Loader,一次性安裝,無須配置即可使用,是非常方便、好用的PHP調試環境。該程序綠色小巧簡易迷你僅有35M,有專門的控制面板。總之學習PHP只需一個包。
對學習PHP的新手來說,WINDOWS下環境配置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對老手來說也是一件煩瑣的事。因此無論你是新手還是老手,該程序包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全面適合 Win2000/XP/2003/win7/win8/win2008 操作系統 ,支持Apache、IIS、Nginx和LightTPD。
2、該程序包集成以下軟體,括弧內為phpstudy下對應的目錄。
php 5.6a3 (php56n)
php 5.5.10 (php55)
php 5.5.10-nts (php55n)
php 5.4.26 (php54)
php 5.4.26-nts (php54n)
php 5.3.28 (php53)
php 5.3.28-nts (php53n)
php 5.2.17 (php52)
Apache 2.4.7 (Apache)
Nginx 1.5.11 (nginx)
LightTPD 1.4.32 (Lighttpd)
MySQL 5.5.36 (MySQL)
MySQL-Front 5.3 (SQL-Front)
phpMyAdmin 3.5.8.2 (phpMyAdmin)
pear 1.9.4 (pear)
OpenSSL 1.0.1e&0.9.8y
ZendOptimizer 3.3.3 (php5.2有)
Zend Loader 5.5.0 (php5.3有)
Zend Loader 6.0.0 (php5.4有)
wincache 1.3.5 (fastcgi有)
php_opcache 7.0.3 (ZendOpcache擴展)
xdebug 2.2.3.1
Zend Debugger 6.2 (php5.3/4 fastcgi有)
xcache 3.1.0
eAccelerator 1.0&0.9.6
php_sqlsrv (MSSQL擴展)
php_pdo_sqlsrv (PDO-MSSQL擴展)
php_mongo 1.4.5 (MongoDB擴展)
php_dbase 5.1.0 (dbase擴展)
php_dbx 1.1.2 (dbx擴展)
php_ibm_db2 1.9.5 (ibm_db2擴展)
php_apc 3.1.13 (php_apc擴展)
php_memcache 3.0.8
phpStudy Ftp server (FTPServ)
SendMail 3.2 (sendmail)
VC++ 2008 運行庫
3、MySQL資料庫默認用戶名:root,密碼root,安裝後請重新設置密碼。
4、本程序純綠色,支持22種組合一鍵切換,支持系統服務和非服務兩種啟動方式,自由切換。改變安裝路徑或拷貝到別的電腦上也可正常運行;即便是運行完再更改路徑也能運行,真正做到無須配置。重寫控制面板更加有效直觀地進行控製程序的啟停。
5、自帶FTP伺服器,支持多用戶,無需再安裝FTP伺服器。自帶網站掛馬監視器,隨時記錄文件的修改情況,讓掛馬文件無處可逃。
6、本程序完美支持II7,IIS8和IIS6。應網友的要求製作Nginx版和Lighttpd版。Nginx版為phpfind,Lighttpd版為phpLight。
推薦:學習JSP用JspStudy。
『軟體簡介』
JspStudy集成JDK+tomcat+Apache+mysql,JSP環境配置一鍵啟動。無需修改任何配置即可迅速搭建支持JSP的伺服器運行環境。
純綠色解壓即可,支持系統服務和非服務兩種啟動方式,自由切換。控制面板更加有效直觀地進行控製程序的啟停。
JspStudy將復雜的JSP環境配置簡單化。
『特別注意』
1. 為了減少出錯安裝路徑不得有漢字,如有防火牆開啟,會提示是否信任httpd、mysqld運行,請選擇全部允許。
2. 此為apache+php方案,需要Nginx+php方案的請到www.phpStudy.net下載phpfind,Lighttpd+PHP方案下載phpLight。
3. 重裝系統後或相關服務丟失時,只需要點一下『運行模式-應用』即可。
4. 可通過菜單『卸載相關服務』進行卸載相關服務。
5. 在『啟動』、『停止』、『重啟』三個啟停按鈕上右鍵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啟停,左鍵將控制全部的啟停。
6. 菜單『phpStudy 設置』可以進行php,apche,mysql的相關設置。菜單『站點域名設置』可以進行站點及域名的添加。
7. 本程序分為安裝版和非安裝版,無論是安裝還是免安裝,最後的效果完全一致。
8. 埠問題無法啟動時,請使用菜單『環境埠檢測』進行埠檢測,嘗試啟動。
26種組合一鍵切換apache+php
php擴展管理超級方便
nginx+php
IIS7/8/6+php
mysql備份還原導入導出
站點域名設置
埠檢測
博客不再更新,請到官方網站下載:http://www.phpstudy.net/
下載地址解壓版:http://www.phpstudy.net/phpstudy/phpStudy.zip
下載地址安裝版:http://www.phpstudy.net/phpstudy/phpStudy-install.zip
其他版本:
軟體簡單說明各版本的區別大小下載
phpStudy26種組合,超全大合集Apache+Nginx+LightTPD+IIS
php5.2 php5.3 php5.4 php5.5 php5.6
MySQL phpMyAdmin MySQL-Front
26種組合自由切換,是下面5個版本的合集
同時支持apache/nginx/Lighttpd和IIS7/8/636M解壓版
安裝版
phpStudy
Lite
新手用,經典wamp組合Apache+php5.3+php5.4+MySQL (wamp集成包)
沒有上面合集復雜的多版本設置,簡單適合新手。16M解壓版
phpStudy
for IIS
IIS伺服器專用IIS+php5.2+php5.3+php 5.4+MySQL
php一鍵安裝包 for IIS7/8/6 (IIS伺服器專用)21M解壓版
phpStudy
for Linux
Linux伺服器專用(lamp)Apache+Nginx+LightTPD+MySQL
php5.2+php5.3+php5.4+php5.5一鍵安裝包
支持centos,ubuntu,debian等Linux系統,12種組合80M安裝版
phpfindnginx+php組合(wnmp)Nginx+php5.3+php5.4+MySQL (wnmp集成包)
nginx+php組合,適合喜歡用nginx的朋友16M解壓版
phpLightlighttpd+php組合(wlmp)Lighttpd+php5.3+php5.5+MySQL (wlmp集成包)17M解壓版
phpStudy
(php5.2)
apache+php5.2珍藏版Apache2.2+php5.2.17+MySQL5.1
php5.2經典組合值得收藏,僅有11M,無需運行庫11M解壓版
JspStudyJSP環境一鍵安裝包JDK+tomcat+Apache+mysql+php
純綠色解壓即可,不添加環境變數,不修改注冊表52M解壓版
下載地址:
php5.3+php5.4合集下載: http//www.phpstudy.net/phpstudy/phpStudy.zip

⑥ Linux伺服器搭建實戰詳解的目錄

第1章 Linux系統概述 1
1.1 Linux的發展 1
1.2 Linux常見版本 2
1.2.1 Red Hat Linux 2
1.2.2 Debian Linux 2
1.2.3 Ubuntu Linux 3
1.3 Linux操作系統 3
1.3.1 Linux操作系統結構 3
1.3.2 Linux操作系統特點 5
1.3.3 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領域 6
1.3.4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7
1.4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兩個版本 8
1.5 安裝和管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
1.5.1 安裝前的准備 8
1.5.2 與其他操作系統並存的問題 10
1.5.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安裝階段 11
1.6 Linux操作系統的引導與登錄 19
1.6.1 多系統引導管理器——GRUB及LILO 19
1.6.2 Linux的啟動過程 20
1.6.3 Linux的關閉與重新引導 20
1.6.4 Linux系統的登錄和退出 20
1.7 GNOME和KDE桌面管理器 22
1.7.1 GNOME桌面環境 23
1.7.2 KDE桌面環境 31
1.7.3 定製自己的桌面 42
第2章 FTP伺服器 45
2.1 FTP服務簡介 45
2.1.1 FTP工作原理 45
2.1.2 匿名用戶訪問的產生 46
2.1.3 FTP服務的連接模式 46
2.1.4 幾種流行的FTP伺服器軟體 48
2.2 安裝vsFTPd服務 49
2.2.1 安裝vsFTPd軟體 49
2.2.2 FTP服務的啟動與關閉 50
2.3 vsFTPd的相關配置 52
2.3.1 配置匿名用戶登錄環境 53
2.3.2 監聽地址與控制埠 53
2.3.3 FTP模式與數據埠 54
2.3.4 ASCII模式 55
2.3.5 超時選項 55
2.3.6 負載控制 55
2.3.7 用戶設置 56
2.3.8 用戶登錄控制 57
2.3.9 目錄訪問控制 57
2.3.10 文件操作控制 58
2.3.11 新增文件許可權設置 58
2.3.12 日誌設置 58
2.4 安裝與配置PureFTPD伺服器的 59
2.4.1 安裝Apache服務 59
2.4.2 安裝MySQL資料庫 61
2.4.3 安裝PureFTPD 62
2.4.4 生成PureFTPD服務管理腳本 64
2.4.5 配置匿名用戶登錄環境 64
2.4.6 安裝Zend Optimizer 65
2.4.7 WebPureFTP的安裝與配置 66
2.4.8 生成MySQL資料庫 67
2.4.9 生成pure-ftpd資料庫配置文件 68
2.4.10 使用webpureftp管理虛擬用戶 68
2.5 FTP伺服器的訪問 69
2.5.1 Linux環境下訪問FTP伺服器 69
2.5.2 Windows環境下訪問FTP伺服器 70
第3章 電子郵件伺服器 71
3.1 電子郵件服務概述 71
3.1.1 電子郵件服務簡介 71
3.1.2 郵件專有名詞解釋 72
3.1.3 POP3與SMTP協議 73
3.2 Postfix郵件伺服器 74
3.2.1 安裝Postfix郵件伺服器 74
3.2.2 Postfix配置文件 76
3.2.3 Postfix基本配置 77
3.2.4 虛擬別名域 80
3.2.5 用戶別名 80
3.2.6 SMTP認證 81
3.2.7 啟動和停止Postfix服務 83
3.2.8 配置與訪問電子郵件客戶端 84
3.3 POP和IMAP郵件服務 87
3.3.1 dovecot服務 87
3.3.2 CyrusImapd服務 88
3.4 Web支持電子郵件 92
3.4.1 Squirrelmail的安裝與配置 92
3.4.2 登錄Squirrelmail 94
第4章 Web伺服器 95
4.1 Web概述 95
4.1.1 Web服務簡介 95
4.1.2 HTTP協議簡介 96
4.1.3 Web伺服器軟體 99
4.2 Apache概述 99
4.2.1 Apache的誕生 100
4.2.2 安裝Apache服務 101
4.3 啟動與停止Apache服務 103
4.4 Apache服務的基本配置方法 106
4.4.1 httpd.conf配置文件 106
4.4.2 Apache服務主配置文件的構成 107
4.5 Apache伺服器控制存取的方式 112
4.5.1 Options選項 113
4.5.2 瀏覽許可權的設置 113
4.6 Apache服務的高級配置 116
4.6.1 虛擬目錄簡介 116
4.6.2 配置與管理虛擬主機 117
4.6.3 用戶認證和授權 119
4.6.4 配置SSI 123
4.6.5 MIME類型簡介 124
4.7 創建並配置動態網站 124
4.7.1 創建並配置JSP動態網站 124
4.7.2 創建並配置CGI動態網站 131
第5章 DHCP伺服器 133
5.1 DHCP服務概述 133
5.1.1 DHCP服務的實現原理 133
5.1.2 IP地址租約和更新 134
5.1.3 DHCP伺服器分配的IP地址類型 135
5.2 安裝DHCP服務 137
5.2.1 做好DHCP伺服器安裝前的准備 137
5.2.2 安裝DHCP服務的方法 138
5.2.3 啟動及停止DHCP服務 141
5.3 配置DHCP服務 142
5.3.1 DHCP配置文件及格式 142
5.3.2 配置IP作用域 145
5.3.3 配置客戶機的IP 選項 146
5.3.4 設置租約期限 147
5.3.5 保留特定的IP地址 147
5.3.6 多網段的IP地址的分配 148
5.3.7 DHCP伺服器配置實例 149
5.4 配置DHCP客戶機 150
5.4.1 以Linux操作系統作為客戶端配置 150
5.4.2 以Windows操作系統作為客戶端配置 152
第6章 DNS伺服器 155
6.1 DNS服務概述 155
6.1.1 DNS服務簡介 155
6.1.2 DNS提供的服務 156
6.1.3 DNS查詢原理和規劃 156
6.1.4 DNS域名解析 158
6.2 DNS服務的安裝 158
6.2.1 安裝DNS服務 159
6.2.2 安裝Chroot軟體包 159
6.2.3 DNS服務的啟動與停止 160
6.3 配置主要名稱伺服器 161
6.3.1 主配置文件 161
6.3.2 設置根區域和主區域 162
6.3.3 設置反向解析區域 165
6.3.4 根伺服器信息文件 166
6.3.5 區域文件 166
6.3.6 反向解析區域文件 169
6.3.7 功能實現 170
6.3.8 測試DNS伺服器 170
6.4 配置輔助DNS伺服器 174
6.5 配置緩存Cache-only伺服器 175
6.6 DNS客戶端的配置 176
6.6.1 在Linux下配置DNS客戶端 176
6.6.2 在Windows下配置DNS客戶端 177
第7章 代理伺服器 179
7.1 代理伺服器概述 179
7.1.1 代理伺服器的工作流程 179
7.1.2 代理伺服器的作用及相關應用 180
7.2 安裝Squid Server 181
7.2.1 Squid簡介 181
7.2.2 Squid Server的安裝 182
7.3 Squid Server的基本配置 184
7.3.1 設置監聽的IP和埠 184
7.3.2 設置緩存大小 184
7.3.3 訪問控制設置 186
7.3.4 指定Squid可以使用內存的理想值 188
7.3.5 其他參數設置 188
7.3.6 設置錯誤提示為中文 189
7.3.7 初始化Squid Server 189
7.4 啟動與停止代理伺服器 192
7.4.1 設置Squid服務隨系統的啟動而自動啟動 193
7.4.2 重新載入配置文件 195
7.5 Squid Server高級配置 195
7.5.1 實現透明代理 195
7.5.2 Squid安全設置 197
7.5.3 Squid外部程序支持選項 199
7.6 Squid日誌管理 199
7.6.1 日誌選項 199
7.6.2 Squid代理伺服器日誌系統的構成 199
7.6.3 日誌及流量分析軟體——Webalizer 200
7.6.4 Webalizer軟體的應用 204
7.7 不同環境下的代理客戶端的配置 205
7.7.1 Linux系統下Firefox代理設置 205
7.7.2 Windows系統下IE代理配置 207
第8章 Samba伺服器 209
8.1 Samba服務概述 209
8.1.1 Samba服務簡介 209
8.1.2 Samba服務的安裝 209
8.1.3 Samba服務的圖形化配置方法 212
8.1.4 啟動、停止和重啟Samba服務 216
8.2 Samba服務的配置文件 216
8.2.1 Samba服務的主要配置文件 217
8.2.2 Samba服務的密碼文件 217
8.2.3 Samba服務的日誌文件 218
8.3 smb.conf文件詳解 218
8.3.1 smb.conf文件結構 219
8.3.2 smb.conf文件的語法和變數 220
8.3.3 smb.conf文件詳解 220
8.3.4 smb.conf文件中的段 223
8.3.5 Samba服務具體參數設置 223
8.4 Samba服務功能實現 225
8.4.1 指定Samba所要加入的工作組 225
8.4.2 注釋說明伺服器 226
8.4.3 限制可訪問伺服器IP地址的范圍 226
8.4.4 列印機設置 227
8.4.5 設置guest賬號匿名登錄 228
8.4.6 設置日誌文件名、存放路徑及大小 228
8.4.7 伺服器安全設置 229
8.4.8 具體的共享設置 232
8.5 共享的資源訪問 234
8.5.1 不同客戶端主機的資源訪問 234
8.5.2 本機Windows分區和Linux分區的資源互訪 235
第9章 NFS伺服器 237
9.1 NFS服務簡介 237
9.1.1 使用NFS的優勢 237
9.1.2 NFS服務的組件 238
9.2 RPC簡介 238
9.3 安裝並配置NFS服務 239
9.3.1 安裝NFS服務 239
9.3.2 配置NFS服務 240
9.3.3 NFS文件的存取許可權 242
9.4 啟動與停止NFS服務 243
9.5 在客戶端掛載NFS文件系統 244
9.5.1 查看NFS伺服器信息 244
9.5.2 載入NFS伺服器共享目錄 245
9.5.3 自動掛接NFS文件系統 246
第10章 LDAP目錄服務 247
10.1 目錄服務概述 247
10.1.1 X.500簡介 247
10.1.2 初識LDAP 248
10.1.3 X.500與LDAP 251
10.1.4 流行的目錄服務產品 252
10.2 深入認識LDAP 254
10.2.1 LDAP的幾種基本模型 254
10.2.2 如何規劃目錄樹 256
10.2.3 LDAP的應用領域 257
10.3 安裝LDAP 257
10.3.1 安裝Berkeley DB 257
10.3.2 安裝OpenLDAP 260
10.4 配置OpenLDAP 261
10.4.1 OpenLDAP的基本配置 261
10.4.2 啟動OpenLDAP伺服器 262
10.5 為OpenLDAP建立初始化數據 263
10.6 LDAP圖形界面管理工具簡介 264
10.6.1 主要的LDAP圖形界面管理工具 264
10.6.2 安裝phpLDAPadmin 266
10.7 配置phpLDAPadmin 268
10.7.1 生成phpLDAPadmin主配置文件 268
10.7.2 phpLDAPadmin的基本配置 268
10.8 使用OpenLDAPadmin管理目錄樹 271
10.8.1 進入phpLDAPadmin 271
10.8.2 創建組織單元 272
10.8.3 創建用戶組 274
10.8.4 創建用戶賬號 276
10.9 實現LDAP服務的身份驗證 277
10.9.1 實現Linux系統用戶驗證 277
10.9.2 實現FTP用戶驗證 279
10.9.3 實現Web用戶驗證 280
第11章 SSH伺服器 281
11.1 SSH服務概述 281
11.1.1 SSH服務簡介 281
11.1.2 公鑰加密體系結構 282
11.2 SSH服務的安裝 283
11.3 配置SSH伺服器 283
11.4 SSH服務的啟動和停止 286
11.4.1 啟動SSH服務 286
11.4.2 重啟SSH服務 287
11.4.3 自動啟動SSH服務 287
11.4.4 停止SSH服務 288
11.5 使用SSH客戶端 288
11.5.1 SSH客戶端在Windows平台下的使用 288
11.5.2 SSH客戶端在Linux平台下的使用 289
第12章 MySQL資料庫的配置 293
12.1 MySQL概述 293
12.1.1 MySQL簡介 293
12.1.2 MySQL的應用領域 294
12.2 安裝MySQL 295
12.2.1 安裝前的准備 295
12.2.2 MySQL的具體安裝過程 295
12.3 啟動與停止MySQLD服務 298
12.4 配置及使用MySQL服務 298
12.4.1 修改MySQL管理員的口令 299
12.4.2 MySQL資料庫的創建和使用 299
12.4.3 MySQL數據表的創建和使用 300
12.4.4 索引的創建和刪除 304
12.4.5 用戶的創建和刪除 305
12.4.6 用戶許可權的設置 306
12.5 圖形化配置MySQL 309
12.5.1 安裝phpMyAdmin 309
12.5.2 配置phpMyAdmin虛擬目錄 310
12.5.3 使用phpMyAdmin 311
第13章 使用Webmin配置各種服務 313
13.1 Webmin的概述 313
13.1.1 Webmin簡介 313
13.1.2 Webmin特性 313
13.1.3 Webmin主要功能 314
13.2 安裝和配置Webmin 317
13.2.1 Perl語言解釋器的安裝 318
13.2.2 Net-SSLeay perl和OpenSSL的安裝 318
13.2.3 安裝與訪問Webmin 319
13.2.4 設置Webmin為中文界面 321
13.2.5 停止和啟動Webmin服務 322
13.3 用Webmin配置服務 323
13.3.1 Samba服務的配置 323
13.3.2 NFS服務的配置 327
13.3.3 DNS服務的配置 328
13.3.4 Web服務的配置 331
13.3.5 網路防火牆與NAT服務配置 336
13.3.6 代理服務配置 342
13.3.7 SSH服務的配置 349
第14章 Linux命令行 351
14.1 Linux Shell概述 351
14.1.1 Linux Shell簡介 351
14.1.2 系統默認Shell——Bash Shell 351
14.1.3 設置使用其他Shell 352
14.2 啟動Shell 353
14.2.1 終端啟動Shell 353
14.2.2 直接啟用Shell 354
14.2.3 直接啟動命令行窗口 354
14.3 Shell指令詳解 355
14.3.1 目錄及文件管理指令 355
14.3.2 信息顯示指令 360
14.3.3 網路基本配置指令 363
14.3.4 關機和注銷指令 366
14.4 配置Shell環境 367
14.4.1 Shell環境變數 367
14.4.2 環境變數設置 369
14.4.3 Shell環境配置文件 370
14.5 使用vim文本編輯器 371
14.5.1 vim編輯器簡介 371
14.5.2 常用vim指令 372
14.5.3 vim的定製 376
第15章 Linux操作系統中的 網路連通性測試 377
15.1 網路線路的連通性測試 377
15.1.1 雙絞線的線芯 377
15.1.2 測試直通雙絞線 378
15.1.3 測試交叉雙絞線 378
15.1.4 利用ping命令測試網路連通性 379
15.2 路由跟蹤 382
15.2.1 traceroute命令 382
15.2.2 traceroute顯示代碼 383
15.2.3 traceroute命令選項的應用 384
15.3 Linux圖形界面下測試網路 386
15.3.1 進入「Network Tools」窗口 386
15.3.2 網路設備查詢 387
15.3.3 網路連通性測試 387
15.3.4 網路信息統計 388
15.3.5 網路路由跟蹤 388
15.3.6 網路埠掃描 389
15.3.7 網路查閱 389
15.3.8 查詢登錄用戶的信息 390
15.3.9 域名查詢工具 390
第16章 Linux網路管理 391
16.1 靜態IP地址管理工具 391
16.1.1 IP地址 391
16.1.2 子網掩碼 392
16.1.3 TCP/IP配置文件 392
16.1.4 在圖形界面下配置乙太網絡 392
16.1.5 在命令模式下配置乙太網 397
16.2 動態IP地址分配工具 400
16.2.1 獲取動態IP地址 400
16.2.2 安裝DHCP服務 401
16.2.3 DHCP服務的啟動與停止 404
16.2.4 DHCP服務的配置 405
16.3 網路地址表管理工具 407
16.3.1 顯示ARP緩存 407
16.3.2 管理ARP緩存 408
第17章 軟體基礎管理 409
17.1 Kickstart簡介 409
17.1.1 安裝Kickstart 409
17.1.2 Debian/Ubuntu的自動化安裝 419
17.2 Linux操作系統中的軟體包管理 420
17.2.1 RPM簡介 420
17.2.2 RPM軟體包管理系統的應用 423
17.3 Debian的軟體包管理系統 434
17.3.1 DPKG簡介 434
17.3.2 DPKG軟體包管理系統應用 435
第18章 軟體包高級管理 441
18.1 APT——高級軟體包管理 441
18.1.1 APT概述 441
18.1.2 應用APT軟體包管理系統 442
18.2 YUM——智能化的RPM軟體包管理 452
18.2.1 YUM概述 452
18.2.2 應用YUM軟體包管理系統 453
18.3 Linux內核的升級 462
18.3.1 獲取內核源代碼 463
18.3.2 配置內核 464
18.3.3 編譯內核 467
18.3.4 安裝內核 469
第19章 用戶和進程管理 471
19.1 用戶管理 471
19.1.1 用戶賬號文件 471
19.1.2 用戶群組文件 474
19.1.3 命令行方式的用戶管理 476
19.1.4 圖形界面方式的用戶管理 486
19.1.5 命令行方式的群組管理 486
19.2 進程管理 490
19.2.1 進程及作業 490
19.2.2 進程式控制制 490
19.2.3 作業控制 494
第20章 管理Linux文件系統及磁碟 497
20.1 管理Linux文件系統 497
20.1.1 Linux文件系統結構 497
20.1.2 常見的文件系統 497
20.1.3 文件類型 498
20.1.4 文件壓縮與歸檔 498
20.1.5 文件鏈接 503
20.1.6 安裝文件系統 505
20.2 磁碟管理 507
20.2.1 硬碟簡介 507
20.2.2 管理磁碟分區 509
20.2.3 使用磁碟管理命令 529
20.2.4 磁碟配額管理問題 539
第21章 Linux系統安全 549
21.1 系統安全基礎設置 549
21.1.1 BIOS安全 549
21.1.2 賬號安全 549
21.2 系統安全高級設置 552
21.2.1 重要文件 552
21.2.2 防止攻擊系統 553
21.2.3 開啟安全服務 555
21.2.4 審計日誌 556
21.2.5 文件和目錄許可 558

閱讀全文

與zendoptimizerlinux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片機做實用東西 瀏覽:647
我的世界最強斗羅伺服器怎麼覺醒武魂 瀏覽:925
密友圈app怎麼切換用戶登錄 瀏覽:214
我把程序員當愛豆追 瀏覽:972
android判斷電話接通 瀏覽:640
大孔文件夾 瀏覽:781
反詐騙app在哪裡下載 瀏覽:521
軍工程序員面試視頻 瀏覽:808
質心演算法原理 瀏覽:417
163smtpphp 瀏覽:667
java緩存使用 瀏覽:917
java驗證碼識別ocr 瀏覽:876
馬雲生產伺服器 瀏覽:213
上哪裡找app新用戶 瀏覽:541
王陸807詞彙pdf 瀏覽:965
linux命令行開設置窗口 瀏覽:130
大數據aPP如何創 瀏覽:319
雲伺服器運營方案 瀏覽:75
zendoptimizerlinux 瀏覽:434
俄羅斯方塊java下載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