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诗诗倪妮拍双生大片,她们最近有什么交际
刘诗诗和倪妮一直都是娱乐圈的气质女神,她们两个人的锁骨、天鹅颈、优越气质一直被拿出来讨论和比较。可以这么说,刘诗诗和倪妮相辅相成、一个犹如高贵纯洁的白天鹅,另外一个犹如性感神秘的黑天鹅。两个人都有非常高的颜值,非常好的气质,没有谁会落入下风。
这两个人与其他的娱乐圈塑料姐妹花不一样,刘诗诗本人是非常佛系的、被称作娱乐圈失踪人口。倪妮也是很少传出绯闻,虽然起点很高,但是一心一意揣摩自己的角色,给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美丽的制作,收获了非常多的高度好评。两个人同为气质女神,虽然常常放在一起比较,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两个人的感情,这两个人可以算是娱乐圈的真闺蜜。
2. 何谓自闭症何谓抑郁症
自闭症,也称社交障碍或者社交焦虑障碍。跟抑郁症有一定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http://www.chinaxl.net/forum_view.asp?forum_id=56&view_id=15282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识与治疗现状
社交恐怖症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甚至认为是害羞或是性格问题,对其引起的功能残疾认识不足,患者得不到适当的诊断和治疗。随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服务领域的拓宽,对社交恐怖症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一、社交焦虑障碍的本质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anxietydisorder)即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是一种常见、损害社会功能、影响相当数量人口的慢性疾病。美国、加拿大、德国的流调数据显示其终生患病率10%%~13%,12个月患病率5%~8%〔1〕,法国基层医疗机构中的调查其终生患病率14.4%〔2〕。故不少学者建议用诊断术语"社交焦虑障碍"取代"社交恐怖症",以避免在人们的观念过于淡化了这一疾病。
定义社交焦虑障碍的本质应注意2个问题:①社交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是什么?②何为正常害羞与病态的社交焦虑的分界点?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社交焦虑障碍造成的损害仅仅是病人个体的,还是社会化的。通常,社交焦虑障碍的确定是根据发生率、功能损害水平和需要治疗程度〔3〕。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普遍存在的人类体验。一定水平的焦虑对个体保持正常功能是必需的,但过分严重的焦虑干扰了正常功能时则成为一种心理病态状况。DSM-Ⅳ与ICD-10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定义正常害羞与社交焦虑障碍两者之间的划界及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两个诊断系统中社交焦虑障碍的基本特征是患者害怕被众人注视或评价,认为别人能看出他的不自然表情或窘态,预计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否定的或蔑视的。
DSM-Ⅳ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对暴露在生人面前或有可能被众人注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或职业场合感到明显和持久的害伯。害怕会作出令人难堪或窘迫的行为。
处于所害怕的社交场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可能发生惊恐发作。
认识到这种害怕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
这种对所恐怖的场合设法回避、预期的焦虑或痛苦烦恼,显着干扰了个人的正常日常生活、职业(或学业)、或社交活动及关系。
ICD-10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集体中被人注视,通常导致对社交场合的回避。通常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的主诉,症状可发展至惊恐发作。
对害怕的场合回避或痛苦忍受,回避往往十分明显,在极端情况下可引起完全的社会隔离。
焦虑必须局限于或主要发生在特定的社交场合。
如果社交焦虑障碍与广场恐怖的区分十分困难,广场恐怖应予优先诊断。惊恐发作仅在缺乏恐怖时才下诊断。
恐怖场合可以是待定的(只限于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与异性接触),也可以是泛化的(几乎所有社交场合)。
两个诊断系统不同点:①对有大量听众(众人面前)的公开讲话的恐怖在DSM-Ⅳ属于社交焦虑障碍;而在ICD-10不属于恐怖情境,特指在小团体中害怕被注视。②DSM-Ⅳ特别指出患者因职业或学业功能受损而有社会经济负担。③ICD-10列出了躯体症状可为主诉。
Wacker等(1992)采用两个诊断系统对470名成人的调查发现,社交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按DSM-Ⅲ-R系统为(16.0%),ICD-10系统为(9.5%),后者标准严格一些。但两个系统都强调社交焦虑障碍与正常害羞的区别是痛苦体验的强度和认识到害怕是过分且无理由〔3〕。
社交焦虑障碍的典型恐怖情境包括:被介绍给别人,与上级见面,与异性会面中开始交谈时,约会,接电话,接待来访者,在被人注视的情况下写字或吃东西,公开场合讲话,上公厕,在商店与人谈价或试穿衣服。
二、社交焦虑障碍的亚型
划分为三种亚型〔4〕:①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害怕各种社交和职业场合。②非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只对2或3种社交场合感到害怕。③公共场合讲话恐怖,为独立的或特定性社交焦虑障碍。
提出的问题是:这些亚型是否只是社交焦虑障碍不同严重程度的谱系。亚型间是否有明确的定量划界。
Mannuzza等(1995)研究发现,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比非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有更多的是独身,起病更早,更多的害怕人际交往,更高的酒依赖及不典型抑郁的同病率。认为两型代表不同的临床症状群〔5〕。
Heimberg等(1990)比较了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与公共场合讲话恐怖,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具有:年龄较小,受教育较少,就业成功率较低,社交回避和痛苦分、害怕批评分、被动社交分、焦虑特质分及抑郁分均较高〔4〕。
遗传方面: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比非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及特定社交焦虑障碍更具家族遗传倾向性。Stein等(1998)的直接访谈家系调查发现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危险性是正常对照的10倍,而其他两型的一级亲属患病危险性与正常对照无差异。Kendle等(1992)发现社交焦虑障碍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24%)高于双卵双生子(15%)〔5〕。
三、社交焦虑障碍的负担
社交焦虑是一种慢性疾病,平均病程20年,自发缓解的可能性很小。只有1/4的患者随年龄增长而缓解。高教育水平、起病年龄大和不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的社交恐怖患者的缓解可能性大一些。
因为社交焦虑障碍大多起病于少年青春期(13~19岁),在社交、教育与职业的发展阶段受到影响。由于害怕和回避社交,学习的机会与社会技能锻炼的机会减少,工作学业能力与社交生活能力下降。因此,社交恐怖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未婚独身、教育程度低、社会阶层低及失业者居多。
Wittchen等(1996)采用社会功能问卷调查了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现有明显受损,在情绪表达、社会功能和生命活力三方面的功能明显局限。50%的患者有严重或显着损害,而正常对照仅5%。患者的工作能力明显受损,11%的患者被解雇(正常对照为3%)。8%的患者因为症状每周平均减少工作12小时。23%的患者有持续的工作能力受损。
社交焦虑障碍通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同病,80%的社交恐怖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其他精神障碍。其中45%合并广场恐怖,17%合并抑郁,19%合并酒滥用。同病增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总体负担〔1,8〕。
四、社交焦虑障碍的识别
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社区中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仅有小部分(大约5%)的患者为他们的状况寻求医生帮助,在美国推算有240万的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治疗。
Weiller等(1996)在巴黎的社区一般医疗机构访谈了2000名连续就诊的患者,发现5%的患者被诊断现患社交焦虑障碍,在这部分患者中,仅24%被医生给予焦虑障碍的诊断。仅有5%的社交焦虑患者以心理问题求助于医生。大量患者失去了诊治的机会。
妨碍患者就医的因素有:①缺乏信息,大众及医务人员不知道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可治疗的障碍。②患者认为只是害羞或是性格问题。③因为每个人均在社交或职业场合体验过一定程度的焦虑,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家人、朋友,甚至医生都认为只是一般化问题。④对精神疾病的羞辱感。⑤患者本身回避接触陌生人而不去看医生。
如何在病人中识别社交焦虑障碍:①对非常害羞和拘谨的患者要注意有无社交焦虑障碍。②在酒滥用者和有抑郁症状的病人中也要注意有无社交焦虑障碍,因为二者往往同病。③对有焦虑发作的病人,应确定是否主要在社交场合发生。
社交恐怖与广场恐怖和惊恐发作的鉴别诊断:与广场恐怖难以鉴别时,优先诊断广场恐怖。惊恐障碍的诱发情境在患者之间是明显不同的,而且惊恐可在任何情境下发作。但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惊恐发作只在社交或职业场合发生。与回避性人格障碍存在较大重叠,有时难以鉴别。
评定社交焦虑已有一些专用量表,这些评量表有:①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②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
自评量表有:①害怕负性评价量表(FearofNegativeEvaluationscale)。②害怕问卷(FearQuestionnaire)。③杜克简便社交恐怖量表(DukeBriefSocialPhobiaScale)。④社交恐怖和焦虑问卷()。
五、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6,8〕
治疗目的:
①缓解对恐怖情境的害怕情绪和认知,②减轻期待性焦虑,③减少恐怖性回避行为,④减轻警觉性增高和焦虑的植物神经症状或躯体症状,⑤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损害和生活质量。可用于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方法包括SSRI、认知行为治疗(CBT)、BZ、MAOI、β受体括抗剂、CBT与药物结合治疗。因为患者本身对疾病缺乏认识,应确保患者接受的依从性;对患者应强调社交恐怖是一种医学疾患,引起严重的焦虑,能够被有效的治疗,而且治疗的药物没有成瘾性。
TCA治疗社交恐怖尚未被好的研究证实,一些早期报道氯丙咪嗪可改善社交恐怖,但缺乏对照研究资料及很多患者合并有其他焦虑障碍。已有的资料提示TCA对社交恐怖基本无效。
丁螺环酮疗效也不够理想,两个开放研究显示平均剂量45~50mg/d的有效率为50%,有效者的平均剂量(57mg/d)高于无效者(38mg/d)。一个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与SSRI合用时有效率达到70%。
通过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MAOI(苯乙肼,Phenelzine)治疗社交恐怖的有效率为63%~75%,安慰剂<20%。但MAOI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难以作为治疗社交恐怖的一线药物。近来发现可逆性MAOI(brofuramine)对社交焦虑障碍也有效。但吗氯贝胺的疗效不理想。
氯硝安定能有效治疗社交恐怖,有效率为78%,阿普唑仑也对社交恐怖有效,但有效率不及氯硝安定。SSRI中的帕罗西汀近几年被较多地用来研究治疗社交恐怖。有一些很好的大样本安慰剂双盲对照研究已证实对社交恐怖有效。如欧洲(1998)的多中心研究,美国(1998)的多中心研究和治疗剂量研究,三个研究共纳入850名广泛性社交恐怖患者治疗12周。
评定工具采用:
①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LSAS),测定在24种社交与职业场合的害怕和回避,轻度<50分,中度51~80分,重度>80分。
②席汉残疾问卷(SheehanDisabilityInventory),用于评定工作、社交和家务功能残疾。入组患者基线LSAS均分>80分,达到严重社交恐怖程度,结果显示帕罗西汀治疗2周后即出现疗效,治疗3个月显效率达到70%,席汉残疾问卷分明显改善。安慰剂组75%的患者LSAS分仅轻微的下降。在不同剂量帕罗西汀治疗社交恐怖的研究中,发现20mg/d,40mg/d,60mg/d三个剂量组的疗效均显着好于安慰剂组,但各剂量组间的疗效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帕罗西汀治疗社交恐怖的剂量不需要超过20mg/d。而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最佳剂量是40mg/d。
如果患者对SSRI无效,可考虑SSRI与BZ合用。如果仍无效,可考虑MAOI与BZ合用。治疗社交恐怖的药物还包括β受体拮抗剂、丁螺环酮、可乐定、丁胺苯丙酮、万拉发新。但这些药物治疗社交恐怖的研究资料还十分有限。在药物治疗的任何治疗阶段均可合并认知行为治疗。
已有部分研究显示在药物维持治疗阶段社交恐怖患者能保持良好的缓解状态。在停药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复发。Stein(1992)发现帕罗西汀有效者在3个月的维持治疗中,复发率为12%,而停药改服安慰剂的复发率为62%,认为维持治疗3个月以上是必需的。
长期治疗能否降低社交恐怖功复发率还需研究来证实。对有社交恐怖与其他精神障碍同病的患者、具有回避人格倾向的早发的社交恐怖患者、以前有过复发的社交恐怖患者均应提倡长期治疗。
CBT是治疗社交恐怖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集体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grouptherapy,CBGT)与社交效能训练(socialeffectivenesstraining,SET)两种正规治疗方法。两者都包括对恐怖情境的暴露和脱敏,但CBGT着重于纠正错误认知,SET利用社会技能训练应付恐怖情境。研究证实两者均比心理安慰剂有效,与药物治疗相比,起效较晚,但疗效持久。对社交恐怖,药物加心理治疗不失为一种治疗期和维持期的有效治疗方法。
3. 是不是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很多都不被理解
我觉得每个人多少都有些社交恐惧吧,毕竟要耗费很大的精神心力来面对别人,这种消耗自己情绪的事情确实让喜欢安静的人感到不舒服。平常喜欢宅在家里面的人,突然要出去面对新鲜的事物会感到难以适应,那么每天都要应付别人做社交活动的人也会疲倦这种状态,大家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嘛。
4.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 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常见的恐惧对象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临床表现可孤立限于如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遇到异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几乎所有情景。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广场恐惧与抑郁障碍;一部分患者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特别是酒依赖。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
社交恐惧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与其它恐惧症类似,目前认为社交恐惧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双生子研究结果同样提示广场恐惧可能与遗传有关,且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某些特定的恐惧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惧,先证者中约2/3的生物源亲属患有相同疾病,这类患者对恐怖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也与一般的恐惧症患者不同,他们表现心动过缓而不是心动过速,易发生晕厥。
神经生化研究
有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出现恐惧症状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升压试验阳性,可乐定激发实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
心理社会因素
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恐惧症的发生机制,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
5. 神判双生圣龙地图上在哪
点击最新精灵就可以进入了。
本活动出自奥奇传说。
《奥奇传说》是广州百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面向7-14岁儿童社区养成类网页游戏,于2012年4月15日发行。
该游戏集休闲、社交、娱乐为一体的,充满冒险、精灵养成与角色扮演。游戏中玩家扮演小奥奇,在奥奇城里经历各种传说,收集各种精灵,体验阵型作战游戏特色。
2020年12月26日,获得第七届游戏行业金口奖“2021年最受期待产品”奖项。
6. 社交恐惧症另一种说法是什么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
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
Magee等报告,在美国三种恐惧症亚型的终生患病率为:广场恐惧为6.7%,社交恐惧为13.3%,特殊恐惧症为11.3%。三种恐惧症起病年龄的中值分别为29岁、16岁和15岁,女性多于男性。在25~44岁年龄段人群中患病率最高。
多数恐惧症患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趋势,病程越长预后越差。儿童期起病、单一恐惧者预后较好,恐惧对象广泛的恐惧症预后较差。
附: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神经症分为多种亚型,尽管各亚型存在各自不同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病程与预后。但多年的研究发现,神经症性障碍仍有不少共同之处,包括:
1.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神经症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但大多是混合存在,尤其是焦虑症状;很少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2.缺乏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于感染、中毒、物质依赖、代谢或内分泌障碍及脑器质性疾病等多种器质性疾病中可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的症状表现,但不能诊断为神经症。诊断神经症性障碍须排除器质性疾病。
3.患者往往对疾病存在痛苦体验 多数神经症性障碍的患者在疾病的发作期均保持较好的自知力,他们的现实检验能力通常不受损害,他们不仅能识别他们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也能判断自身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由于患者对神经症性障碍的体验常常十分痛苦,症状常常与现实处境不相称,患者常能深切的体验到这一点并加重其痛苦,故常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而找不到明确的病因的诊疗历程可能加重患者的痛苦体验,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和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疾病的加重和病程的慢性化也可能使少数患者丧失自知力。
4.心理社会因素、病前性格在神经症性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神经症性障碍的发病有关。
病因
社交恐惧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与其它恐惧症类似,目前认为社交恐惧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双生子研究结果同样提示广场恐惧可能与遗传有关,且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某些特定的恐惧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惧,先证者中约2/3的生物源亲属患有相同疾病,这类患者对恐怖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也与一般的恐惧症患者不同,他们表现心动过缓而不是心动过速,易发生晕厥。
神经生化研究
有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出现恐惧症状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升压试验阳性,可乐定激发实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
心理社会因素
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恐惧症的发生机制,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
临床表现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常见的恐惧对象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
临床表现可孤立限于如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遇到异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几乎所有情景。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广场恐惧与抑郁障碍;一部分患者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特别是酒依赖。
7. 奥奇传说双生龙皇诺雅恶之始挑战进度为零什么意思
奥奇传说双生龙皇诺雅恶之始挑战进度为零表示任务还没开始做或者游戏出bug。
如果完成任务之后会出现领取奖励,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办法领取而已。可以看一下登录的帐号和游戏用的帐号是否为同一个。如果确定的话,我建议找客服问了。
《奥奇传说》是广州百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面向7-22岁儿童社区养成类网页游戏,于2012年4月28日发行。
该游戏集休闲、社交、娱乐为一体的,充满冒险、精灵养成与角色扮演。游戏中玩家扮演小奥奇,在奥奇城里经历各种传说,收集各种精灵,体验阵型作战游戏特色。
8. 双生视界特训终端回复自动提升好感辅助,了解过吗
在Apple store搜索蜂窝玩,就可以找到。 它提供的免费的iOS工具,操作体验也好,深得玩家的喜爱。 “虚拟社交玩法”好感养成·加深命运羁绊,为丰富角色羁绊系统,进一步提升养成乐趣,好感度的培养除了摸头、送礼、特训等互动,更有朋友圈与私信等虚拟社交玩法。好感度的提升将解锁更多剧情,揭开少女们包括性格特征、同伴关系、个人经历、参战动机等在内的,那些深藏心底的秘密。
9. 有社交恐惧症咋办啊上班时候他跟那个人聊天我都不知道咋办只能在旁边听着但是特别难受
10. 自闭症是不是一种病,主要有哪些表现
自闭症,也称社交障碍或者社交焦虑障碍。跟抑郁症有一定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http://www.chinaxl.net/forum_view.asp?forum_id=56&view_id=15282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识与治疗现状
社交恐怖症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甚至认为是害羞或是性格问题,对其引起的功能残疾认识不足,患者得不到适当的诊断和治疗。随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服务领域的拓宽,对社交恐怖症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一、社交焦虑障碍的本质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anxietydisorder)即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是一种常见、损害社会功能、影响相当数量人口的慢性疾病。美国、加拿大、德国的流调数据显示其终生患病率10%%~13%,12个月患病率5%~8%〔1〕,法国基层医疗机构中的调查其终生患病率14.4%〔2〕。故不少学者建议用诊断术语"社交焦虑障碍"取代"社交恐怖症",以避免在人们的观念过于淡化了这一疾病。
定义社交焦虑障碍的本质应注意2个问题:①社交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是什么?②何为正常害羞与病态的社交焦虑的分界点?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社交焦虑障碍造成的损害仅仅是病人个体的,还是社会化的。通常,社交焦虑障碍的确定是根据发生率、功能损害水平和需要治疗程度〔3〕。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普遍存在的人类体验。一定水平的焦虑对个体保持正常功能是必需的,但过分严重的焦虑干扰了正常功能时则成为一种心理病态状况。DSM-Ⅳ与ICD-10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定义正常害羞与社交焦虑障碍两者之间的划界及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两个诊断系统中社交焦虑障碍的基本特征是患者害怕被众人注视或评价,认为别人能看出他的不自然表情或窘态,预计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否定的或蔑视的。
DSM-Ⅳ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对暴露在生人面前或有可能被众人注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或职业场合感到明显和持久的害伯。害怕会作出令人难堪或窘迫的行为。
处于所害怕的社交场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可能发生惊恐发作。
认识到这种害怕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
这种对所恐怖的场合设法回避、预期的焦虑或痛苦烦恼,显着干扰了个人的正常日常生活、职业(或学业)、或社交活动及关系。
ICD-10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集体中被人注视,通常导致对社交场合的回避。通常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的主诉,症状可发展至惊恐发作。
对害怕的场合回避或痛苦忍受,回避往往十分明显,在极端情况下可引起完全的社会隔离。
焦虑必须局限于或主要发生在特定的社交场合。
如果社交焦虑障碍与广场恐怖的区分十分困难,广场恐怖应予优先诊断。惊恐发作仅在缺乏恐怖时才下诊断。
恐怖场合可以是待定的(只限于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与异性接触),也可以是泛化的(几乎所有社交场合)。
两个诊断系统不同点:①对有大量听众(众人面前)的公开讲话的恐怖在DSM-Ⅳ属于社交焦虑障碍;而在ICD-10不属于恐怖情境,特指在小团体中害怕被注视。②DSM-Ⅳ特别指出患者因职业或学业功能受损而有社会经济负担。③ICD-10列出了躯体症状可为主诉。
Wacker等(1992)采用两个诊断系统对470名成人的调查发现,社交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按DSM-Ⅲ-R系统为(16.0%),ICD-10系统为(9.5%),后者标准严格一些。但两个系统都强调社交焦虑障碍与正常害羞的区别是痛苦体验的强度和认识到害怕是过分且无理由〔3〕。
社交焦虑障碍的典型恐怖情境包括:被介绍给别人,与上级见面,与异性会面中开始交谈时,约会,接电话,接待来访者,在被人注视的情况下写字或吃东西,公开场合讲话,上公厕,在商店与人谈价或试穿衣服。
二、社交焦虑障碍的亚型
划分为三种亚型〔4〕:①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害怕各种社交和职业场合。②非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只对2或3种社交场合感到害怕。③公共场合讲话恐怖,为独立的或特定性社交焦虑障碍。
提出的问题是:这些亚型是否只是社交焦虑障碍不同严重程度的谱系。亚型间是否有明确的定量划界。
Mannuzza等(1995)研究发现,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比非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有更多的是独身,起病更早,更多的害怕人际交往,更高的酒依赖及不典型抑郁的同病率。认为两型代表不同的临床症状群〔5〕。
Heimberg等(1990)比较了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与公共场合讲话恐怖,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具有:年龄较小,受教育较少,就业成功率较低,社交回避和痛苦分、害怕批评分、被动社交分、焦虑特质分及抑郁分均较高〔4〕。
遗传方面: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比非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及特定社交焦虑障碍更具家族遗传倾向性。Stein等(1998)的直接访谈家系调查发现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危险性是正常对照的10倍,而其他两型的一级亲属患病危险性与正常对照无差异。Kendle等(1992)发现社交焦虑障碍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24%)高于双卵双生子(15%)〔5〕。
三、社交焦虑障碍的负担
社交焦虑是一种慢性疾病,平均病程20年,自发缓解的可能性很小。只有1/4的患者随年龄增长而缓解。高教育水平、起病年龄大和不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的社交恐怖患者的缓解可能性大一些。
因为社交焦虑障碍大多起病于少年青春期(13~19岁),在社交、教育与职业的发展阶段受到影响。由于害怕和回避社交,学习的机会与社会技能锻炼的机会减少,工作学业能力与社交生活能力下降。因此,社交恐怖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未婚独身、教育程度低、社会阶层低及失业者居多。
Wittchen等(1996)采用社会功能问卷调查了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现有明显受损,在情绪表达、社会功能和生命活力三方面的功能明显局限。50%的患者有严重或显着损害,而正常对照仅5%。患者的工作能力明显受损,11%的患者被解雇(正常对照为3%)。8%的患者因为症状每周平均减少工作12小时。23%的患者有持续的工作能力受损。
社交焦虑障碍通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同病,80%的社交恐怖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其他精神障碍。其中45%合并广场恐怖,17%合并抑郁,19%合并酒滥用。同病增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总体负担〔1,8〕。
四、社交焦虑障碍的识别
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社区中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仅有小部分(大约5%)的患者为他们的状况寻求医生帮助,在美国推算有240万的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治疗。
Weiller等(1996)在巴黎的社区一般医疗机构访谈了2000名连续就诊的患者,发现5%的患者被诊断现患社交焦虑障碍,在这部分患者中,仅24%被医生给予焦虑障碍的诊断。仅有5%的社交焦虑患者以心理问题求助于医生。大量患者失去了诊治的机会。
妨碍患者就医的因素有:①缺乏信息,大众及医务人员不知道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可治疗的障碍。②患者认为只是害羞或是性格问题。③因为每个人均在社交或职业场合体验过一定程度的焦虑,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家人、朋友,甚至医生都认为只是一般化问题。④对精神疾病的羞辱感。⑤患者本身回避接触陌生人而不去看医生。
如何在病人中识别社交焦虑障碍:①对非常害羞和拘谨的患者要注意有无社交焦虑障碍。②在酒滥用者和有抑郁症状的病人中也要注意有无社交焦虑障碍,因为二者往往同病。③对有焦虑发作的病人,应确定是否主要在社交场合发生。
社交恐怖与广场恐怖和惊恐发作的鉴别诊断:与广场恐怖难以鉴别时,优先诊断广场恐怖。惊恐障碍的诱发情境在患者之间是明显不同的,而且惊恐可在任何情境下发作。但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惊恐发作只在社交或职业场合发生。与回避性人格障碍存在较大重叠,有时难以鉴别。
评定社交焦虑已有一些专用量表,这些评量表有:①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②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
自评量表有:①害怕负性评价量表(FearofNegativeEvaluationscale)。②害怕问卷(FearQuestionnaire)。③杜克简便社交恐怖量表(DukeBriefSocialPhobiaScale)。④社交恐怖和焦虑问卷()。
五、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6,8〕
治疗目的:
①缓解对恐怖情境的害怕情绪和认知,②减轻期待性焦虑,③减少恐怖性回避行为,④减轻警觉性增高和焦虑的植物神经症状或躯体症状,⑤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损害和生活质量。可用于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方法包括SSRI、认知行为治疗(CBT)、BZ、MAOI、β受体括抗剂、CBT与药物结合治疗。因为患者本身对疾病缺乏认识,应确保患者接受的依从性;对患者应强调社交恐怖是一种医学疾患,引起严重的焦虑,能够被有效的治疗,而且治疗的药物没有成瘾性。
TCA治疗社交恐怖尚未被好的研究证实,一些早期报道氯丙咪嗪可改善社交恐怖,但缺乏对照研究资料及很多患者合并有其他焦虑障碍。已有的资料提示TCA对社交恐怖基本无效。
丁螺环酮疗效也不够理想,两个开放研究显示平均剂量45~50mg/d的有效率为50%,有效者的平均剂量(57mg/d)高于无效者(38mg/d)。一个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与SSRI合用时有效率达到70%。
通过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MAOI(苯乙肼,Phenelzine)治疗社交恐怖的有效率为63%~75%,安慰剂<20%。但MAOI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难以作为治疗社交恐怖的一线药物。近来发现可逆性MAOI(brofuramine)对社交焦虑障碍也有效。但吗氯贝胺的疗效不理想。
氯硝安定能有效治疗社交恐怖,有效率为78%,阿普唑仑也对社交恐怖有效,但有效率不及氯硝安定。SSRI中的帕罗西汀近几年被较多地用来研究治疗社交恐怖。有一些很好的大样本安慰剂双盲对照研究已证实对社交恐怖有效。如欧洲(1998)的多中心研究,美国(1998)的多中心研究和治疗剂量研究,三个研究共纳入850名广泛性社交恐怖患者治疗12周。
评定工具采用:
①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LSAS),测定在24种社交与职业场合的害怕和回避,轻度<50分,中度51~80分,重度>80分。
②席汉残疾问卷(SheehanDisabilityInventory),用于评定工作、社交和家务功能残疾。入组患者基线LSAS均分>80分,达到严重社交恐怖程度,结果显示帕罗西汀治疗2周后即出现疗效,治疗3个月显效率达到70%,席汉残疾问卷分明显改善。安慰剂组75%的患者LSAS分仅轻微的下降。在不同剂量帕罗西汀治疗社交恐怖的研究中,发现20mg/d,40mg/d,60mg/d三个剂量组的疗效均显着好于安慰剂组,但各剂量组间的疗效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帕罗西汀治疗社交恐怖的剂量不需要超过20mg/d。而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最佳剂量是40mg/d。
如果患者对SSRI无效,可考虑SSRI与BZ合用。如果仍无效,可考虑MAOI与BZ合用。治疗社交恐怖的药物还包括β受体拮抗剂、丁螺环酮、可乐定、丁胺苯丙酮、万拉发新。但这些药物治疗社交恐怖的研究资料还十分有限。在药物治疗的任何治疗阶段均可合并认知行为治疗。
已有部分研究显示在药物维持治疗阶段社交恐怖患者能保持良好的缓解状态。在停药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复发。Stein(1992)发现帕罗西汀有效者在3个月的维持治疗中,复发率为12%,而停药改服安慰剂的复发率为62%,认为维持治疗3个月以上是必需的。
长期治疗能否降低社交恐怖功复发率还需研究来证实。对有社交恐怖与其他精神障碍同病的患者、具有回避人格倾向的早发的社交恐怖患者、以前有过复发的社交恐怖患者均应提倡长期治疗。
CBT是治疗社交恐怖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集体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grouptherapy,CBGT)与社交效能训练(socialeffectivenesstraining,SET)两种正规治疗方法。两者都包括对恐怖情境的暴露和脱敏,但CBGT着重于纠正错误认知,SET利用社会技能训练应付恐怖情境。研究证实两者均比心理安慰剂有效,与药物治疗相比,起效较晚,但疗效持久。对社交恐怖,药物加心理治疗不失为一种治疗期和维持期的有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