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气象服务算法大赛

气象服务算法大赛

发布时间:2022-06-30 19:54:32

‘壹’ 提升骑手体验,饿了么推出骑手天气安全防护体系,是否能有效的提高效率

最近,饿了么和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签署了协议,为骑手们提供精准的天气数据,如当前的天气状况,中暑指数、空气污染扩散条件指数等等,同时对配送的路线进行优化,让骑手有更好的骑行体验,能够更好的工作。

一、可以提高骑手的效率

因为为骑手服务的天气安全防护体系,会比较细致的提供到格点化、逐分钟的实况温度、风速、降水、PM2.5等数据,从而帮助推进配送线路及时间优化。 这对骑手来说是一件好事,比如说天气预报可能会下雨或者标注了今天可能会下冰雹,骑手就会提前知道,为自己准备雨衣或者其他的防护用品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骑手的效率是提高的,所以这个系统是很有用处的。

‘贰’ 香港天文台的历史

天文台成立迄今已逾百年,部门的运作模式及服务范围亦不断与时并进,以满足现代社会的期望和需求。其间天文台不断引入先进科技,以配合业务发展。下表就天文台的发展历程作一大事纪要:
1883年,香港天文台成立。
1884年,开始定时作气象观测。 设立热带气旋警告系统﹝香港最早的海洋气象服务﹞。
1885年,时间球于尖沙咀警署首次降下。
1892年,开始提供海港气象服务。
1908年,透过无线电报接收船舶天气报告。
1915年,开始提供船舶天气预报的无线广播。
1921年,利用测风气球作高空探测。 开始地震测量工作。
1928年,开始提供天气预报的话音广播。
1937年,设立航空气象服务。
1949年,利用无线电探空仪及雷达探空系统测定高空气象资料。
1959年,天文台设置首座天气雷达。
1961年,开始测量大气中的放射性。
1967年,开始发出有关雷暴及豪雨的警告。
1973年,天文台设置首部计算机系统。
1975年,天文台透过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电信系统﹝GTS﹞交换气象资料,并全面建立了下列三组地区性专用电路: 香港─东京﹝1969﹞ 香港─曼谷﹝1970﹞ 香港─北京﹝1975﹞ 开始发展首个天气预报数值模式。
1977年,接收日本气象厅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GMS﹞图像。 开始发出山泥倾泻警告。
1979年,设置了一套由三个站组成的短周期地震仪网络。 天文台首个天气预报数值模式﹝平衡正压模式﹞开始投入业务运作。
1980年,设置了首套铯原子钟报时系统。
1985年,首个粤港兴建的自动气象站于黄茅洲开始运作。 设立“打电话问天气”服务。
在京士柏建立了一所辐射测量室。
1987年,设立环境辐射监测计划。
1988年,一套新的天气预报数值模式(有限区域数值模式)投入运作,集中处理影响香港及邻近区域的小尺度天气系统.
1990年,辐射监测及评价中心成立。
1992年,一套以颜色为标记的“暴雨警告系统”开始使用。
1993年,天文台开始测量高空的臭氧及辐射。
1994年,天文台第一台多普勒天气雷达开始运作。
1996年,天文台在因特网设立网页。
1997年,将地震站网扩展至8个台站,并以数字式信号传送。
1998年,提供互动形式的资料查询系统﹝IES﹞服务。 天文台的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TDWR﹞投入运作,每分钟探测风切变及湍流,向航机发出有关警告。
推出四天天气预报服务。
1999年,天文台在大帽山装置的新天气雷达系统正式启用。新系统提供高分辨率雷达数据,能更有效地监测恶劣天气系统。 天文台添置了一部超级计算机,用作运行一套高分辨率天气预报数值模式﹝业务区域谱模式﹞,以加强预测暴雨的能力。
开始发出寒冷天气警告。
开始提供紫外线指数。
2000年,开设了一所位于天文台附近一幢商业大厦内的资源中心,方便市民索取资料及刊物。 天文台添置了一套高效能服务器簇,以提高气象数据处理的能力。
推出五天天气预报服务。
开始发出酷热天气警告。
2001年,天文台增强网站服务,提供文字版及有声网页,让视障人士更容易获得天气信息。此外,天文台亦推出网站的“无线应用系统规约”(WAP)版本,供流动电话客户使用。 天文台装置了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以接收由极地轨道卫星发放的高分辨率卫星云图。
香港首个气象浮标开始运作。
天文台位于长洲的最后一个信号站关闭,标志着利用悬挂风球传递风暴信息的时代的终结。
2002年,由世界气象组织主办,香港天文台开发和管理的“世界天气信息服务”网站正式运作。这个是世界上首个涵盖全球各大城市官方天气预报的网站。 天文台在赤角装置了世界上首台用于机场天气预警的激光雷达。
天文台获颁授ISO9001:2000认证,以认可天文台所提供国际航空气象服务的质素。天文台是亚太区第一批获得ISO认证的航空气象服务单位之一。
2003年,首次成功接收到从商业航机上计算机传送来的自动天气报告。 天文台更新了临近天气预报系统的计算机。新计算机可以处理更多的实时天气资料,运行更先进的演算法,以改良预报产品。
天文台网站向应香港政府信息政策,采用了“统一的外观与风格”设计为网站更新外观。
提供“可扩充标示语言”天气资料的服务。
推出七天天气预报服务。
2004年,全东南亚首套自动高空探测系统正式启用。 推出“个人数码助理”网站。
开始向国际度量衡局提供天文台的原子钟时数据,参与订定协调世界时。
以东道主的身份协办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区域协会(亚洲)第十三次届会。
成为亚洲第一个气象部门接收和向全世界发送从商业航机上自动传来的天气报告。
首次为香港奥运滑浪风帆代表队提供了比赛场地天气预报服务及技术支持。
2005年,天文台与广东省气象局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合作建成闪电定位网络,并推出闪电位置信息服务。 天文台发表香港未来百年雨量评估。
天文台代表世界气象组织参与建立印度洋海啸警报系统及协助巴基斯坦大地震灾后撤消。
天文台开发的世界上首个激光风切变预警系统在香港国际机场正式业务运作,为升降的航机提供风切变警报服务。
香港天文台受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委托开发和管理的两个网站,即“世界天气信息服务”和“恶劣天气信息中心”开始业务运作,正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叁’ 高性能计算的气象事业

人类从人力推算到高性能计算机,倾注了无数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对于现代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工作,高性能计算机则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气象工作离不开高性能计算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社会和公众对气象预报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一些特殊气象保障任务需要预报员提供定点、定时、定量的精细气象预报和服务。而对于现代天气预报而言,为确保其实施的实效性和运行的稳定性,必然要求建立在数值预报基础之上,但数值模式普遍具有计算规模巨大、高精度等特点,于是高性能计算机便成为了现代气象研究的中流砥柱。
数值天气预报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气象事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与科罗拉多大学合作,采用了IBM蓝色基因超级计算机来仿真海洋、天气和气候现象,并研究这些现象对农业生产、石油价格变动和全球变暖等问题的影响。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代号为“地球模拟器”的超级计算机,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供准确的全球性天气预报,使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好地防御暴风雪、寒流和酷暑期的到来。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气候上呈现多层次、多样性、多变性等特点,尤其是近几年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逐步受到重视,因此随着地区气象市场的逐步成熟,更高效率的高性能计算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对象。作为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的曙光公司,一直以来就非常关注气象领域对高性能计算机的需求。
由于采用了软硬件一体化设计,曙光气象专用机在硬件平台上直接移植了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NCA MM5系统,这套系统每天自动定时定点进行业务系统预报,从数据导入到气象绘图的整个流程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干预;用户可以随时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大大节约了操作的时间。甚至不需要任何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培训,用户就可以快速掌握整个预报系统。而且该系统既可以作为业务预报系统,又可以作为气象研究和测试的平台,一机多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参数设定和算法调试。系统还提供了数据保存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对以往一个月内不满意的预报进行重新计算和分析,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气象部门准确及时预报的需求。
气象工作离不开高性能计算机,而且每隔三四年就有一次主机的更新,速度还要提高一个数量级。在前10年,我们还只能选择国外品牌高性能计算机,而近几年以曙光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机已经明显提升了气象服务的综合实力。曙光机在我国气象领域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中国气象科技水平的提升,为老百姓的日常出行和众多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日常天气预报到大型气候研究、从陆地到海洋、从地面水文气象到太空天气等领域,都活跃着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的身影。

‘肆’ 气象学专业坑不坑,就业前景怎么样

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环保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计算机软件
3 环保
4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5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6 互联网/电子商务
7 电气/电气/电力/水利
8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物流专员、废气处理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技术支持工程师
2 高级售前工程师
3 java开发工程师
4 数据分析师

‘伍’ 大学生气象大赛活动策划案预期效果

谢邀。征文类比赛的形式一般分为线上、线下以及两者结合。校园范围不大,建议采用线上投稿,线下评比与颁奖的模式。

征文类大赛策划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比赛目的,简单扼要陈述活动出发点及预期效果与意义,以及大赛宗旨等;

2.大赛主题,针对活动目的与参赛人群,设定一句文案标题,用来号召目标人群参与

3.面向人群,哪些人可以参与,是师生还是广老师,或是校外人士也可以参加

4.参与方式,如何参与

3.参赛要求,作品格式等规范化要求,原创要求等

4.赛程安排,什么时候投稿,什么评稿,什么时候颁奖,如果有线下活动安排,简单的日程安排清单等

5.评选方式,是专业评委组的话要简单介绍每个人,粉丝助力投票的话要大致写清规则,以及评分标准等

6.奖品设置,既然是比赛,那就有奖品,奖品的设置

7.注意事项,内容积极向上不违规,版权说明等

8.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承包单位等

9.宣传方案,活动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达到活动目地

10.物料方案,线上推广、线下宣传海报,奖品、礼品采购安排,如果有线下活动还要考虑布场问题,颁奖仪式的话还需要颁奖庆典方案

11.人员分工与合作,可成立活动小组,根据临时职务负责各项工作

12.活动进程跟进,结合活动时间节点与人员分工,什么时候需要谁完成哪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

以前,是一个大型征文类活动的方案框架。当然,既然你是策划书大赛,直接让参赛选手就这个活动出策划书,也是可以的。

‘陆’ 现代侧天气的手段(今天就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计算技术和气象卫星资料的广泛应用,世界天气预报出现了新的飞跃,传统的天气图已被数值天气预报取代。所谓数值天气预报应用7个流体力学、热力学微分议程来描述大气运动规律,7个议程中含有7个未知数--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求解方程组,获得未来7个未知数的时空分析,即未来天气分布。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开展数值预报业务,发达国家建立了全球和有限区域两种预报模式,计算机最高运行速度40亿次/秒。全还应数值预报模式垂直分层超过30层,水平分辨率60公里,预报可用时效中高纬10天,低纬5天。有限区域预报模式水平分辨率15公里,美国、德国可达2公里。

发达国家气象中心每天定时发布全国各城市或各区域(日本将全国划成191个格距20公里正方形区划)天气预报,预报时效7-8天,逐日滚动。各地气象台根据本地实况和预报员经验对气象中心发来的预报进行订正。几乎所有国家的气象部门都实行垂直领导,发达国家按气候区划设置台站。美国实行两级管理体制,即国家气象中心和天气服务台。国家级中心有9个--国家气象中心(逐日发布全国各城市7天预报)、国家飓风预报中心、国家强风暴预报中心、国家环境模拟中心、国家业务控制中心、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国家航空预报中心、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和国家气候预报中心。天气服务台有116个,每个服务台配备一部先进的多普勒天气雷达。9个国家中心承担着全国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航空、航海天气预报等任务。天气服务台负责接收国家中心发布的预报信息,结合本地最新气象资料和预报员经验,进行编辑和订正,作出本地天气预报。但国家中心发布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天气服务台无权订正,理由有三条:一是只有国家中心才能获得全部数值预报产品,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和全国一小时一次的地面观测资料;二是国家中心预报员是通过全国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他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三是经过三年对比证明,订正反而导致预报质量下降。日本气象体制分三级:气象厅、管区气象台和地方气象台。气象厅预报部每天发布全国191个区域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在中国,1982年开展数值预报业务,每天制作北半球三天形势预报。1995年引进美国的Cray巨型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20亿次/秒)每天制作全球七天形势预报。1997年起每天制作全球十天形势预报。目前全球预报水平分辨率120公里,有限区域预报水平分辨率55公里。我国气象体制分成五级:中国气象局、大区气象局、省级气象局、市级气象局和县级气象局,全国气象部门共有6万多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差距是:

1、资料同化系统落后,气象卫星、商用飞机和天气雷达的资料尚未进入数值预报系统。天气雷达定量测定降水尚未开展,卫星云图还停留在"看图识字"水平上。

2、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尚未形成业务。

3、天气预报重复劳动严重,主要原因是国家中心和省级气象台指导产品少、质量不高,指导不到位。下级台站为了服务,只能独立地制作长、中、短天气预报

通过各种设备收集数据,雷达,卫星等。然后用超级计算机分析,一定的算法计算出今后的天气走势。
由于是算出来的,根据非线性的关系,一点点小小的误差可以产生巨大的区别,所以天气预报只能预测短期的天气情况,长期的则可能完全不准确。有一本物理学的书“混沌”就是讲的有关这方面引起的相关东东。
同理,去年台风麦莎进京预报完全错误,也基于此。

‘柒’ 中国气象行业就业现状怎么样

由于现在大型计算机的应用,再加上大量的气象卫星投入使用,普通的气象预报已经非常准确,预报范围也可以非常广,不但能预报国内的,也可以预报全世界的,以前要好几个人合作才能预测,现在计算机可以承担很多工作,因此人员可以大幅度减少,其实很多县一级的,基本上已经没有必要存在,只不过是为原有人员和体制关系而残存着。就算现在的就业还好,未来形势也不容乐观,以前每个县区都有自己的气象预报人员,现在尽管还有,但根本不需要他们去预测了,假如不需要你的付出,让你白白拿工资,能够长久下去吗?

‘捌’ 天气预报中怎样看懂风向与风力的表示符号,用什么符号表示几级风

风向由由风矢表示,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

风向秆: 指出风的业向,有8个方位。

风羽: 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右侧(北半球)

在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中,大屏幕上有符号表示:像个F的样子,其中“符尾”(向下的竖)表示风向;“符干”(右边的横)表示风力的大小,符干和风力是成正比的。

1--2级: 1 竖杠 1 横

3--4级: 1 竖杠 2 横

5--6级: 1 竖杠 3 横

7--8级: 1 竖杠 4 横

8级以上:1 竖杠 1 三角

(8)气象服务算法大赛扩展阅读:

风向判别法:

1.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判断。

2.利用气旋和反气旋图判断。例如:在右面的北半球气旋示意图中,在判断风向时,要注意在气旋的什么方位。一般在气旋南方则刮偏西风,在北方刮偏东风;在气旋西侧刮偏北风,在气旋东侧刮偏南风。

3.利用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来判断。

4.利用季风气候的特征来判断。中国的冬季,主要刮偏北风;夏季,主要刮偏南风。南亚地区的冬季,刮东北风;夏季,刮西南风。

5.利用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来判断。

参考资料:网络——风向

参考资料:网络——风力等级表

‘玖’ 谷歌地球上的气象信息云图是及时更新的吗

谷歌地球上看到的气象云图是实时变化的,不过有时会由于网络或者服务器的问题,本地下载到的云图可能会缺少或者不及时,一般半小时到1个小时就会有一次新的云图,不得不佩服google和合作伙伴的技术,让我们几乎实时看到地球大气层及时的数据和影像。

GOOGLE EARTH 里的气象部分主要有以下三个内容
1、云层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从太空观察地球上的云层模式主要依靠两类环境人造卫星: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和近地轨道卫星。分布在赤道上的至少 5 颗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即可描述每小时更新的全球气象模式。对地静止轨道卫星位于赤道上空 36,000 千米的有利位置,但星载传感器并不能“看清”南北极附近很高纬度的情况。近地轨道卫星通常每 90 分钟就从南北极上空的高纬度地区飞过一次,因此它拍摄的图像可以很好地补充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图像,从而提供覆盖全球的图像。即便如此,由于每一次卫星观察都代表云层模式的一张“快照”,每张快照拍摄的时间都略有不同,而下面的云层本身却处于持续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因而这种卫星数据合并工作是很复杂的。
在此类全球云层描述中,对这些卫星数据进行了处理,以区分晴朗(透明)和多云的地区。对多云的地区,亮度近似取决于云顶温度与地表温度之差,通过它来表示每个云层像素的高度。由于层积云和层(雾)云之类低空云层靠近地表,可能显示效果不佳。
一张全球云图是3-4颗静止卫星观测结果的拼接,不可能有一颗卫星把地球在一个时刻观测完全,就像照相机不可能即拍到你的脸,也拍到你的后脑勺一样。

2、雷达
Google 地球上的雷达图像仅覆盖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大陆或近海区域,可想而知这是地基雷达数据源的限制。
Google 地球上的雷达图像是由 weather.com 和国际气象服务 (WSI) 通过名为 NOWrad 的产品提供的。
NOWrad 提供 141 个独立的多普勒雷达拍摄的组合图像,这些雷达由美国国家气象服务部门和军方维护。NOWrad 组合图像(或称拼接图像)每 5-6 分钟就更新一次,并且要经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算法及气象学家的严格质量控制。多数质量控制措施是用来识别和消除所谓的非气象目标。

3、状况及预报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天气预报+天气实况。
当前状况 - Google 地球上的当前状况来源于 weather.com,并利用了 Weather Channel 独家专利技术 HiRAD(高分辨率合成数据)。HiRAD 提供整个美国范围内任意地点的高度本地化、非常及时而精确的当前气象状况快照。HiRAD 分析地表气象观察数据,并将它们与多普勒雷达、气象卫星、雷电探测网、气象预报计算机模型以及气候特征结合起来,提供 190 万个地点的独一无二的最新气象状况。
HiRAD 系统能够真正填补当前的气象报告系统中的空缺,后者依赖的是分布于全国的稀疏的气象站网络。利用独有的能够高质量评估任意地点 1 英里以内气象状况的计算机模型,该技术使用户能监视和跟踪当前气象状况的细节,例如当前的降水量(如降雨、降雪、雾和雷暴)、云量(如少云、多云)和能见度(天气状况是下雪或有雾时,这是很重要的细节),这些细节是其他专门气象网络通常无法提供的。
预报 – 预报数据由 weather.com 提供,并独有 Weather Channel 全球预报中心 (GFC) 创建的详细气象预报。GFC 能够生成全球超过 17,000 个不同地点的预报(其中 10,000 个在美国本土)。每次全球气象预报都先由一个大型的复杂计算机模拟程序“数字预报”(DiCast) 创建。该首次估计或者说“指导”随即传送到预报员,该人员通过一个叫做预报干预循环的过程微调和增强最新的计算机预报结果。气象学家干预完成后,最终预报同时发送或发布给所有 Weather Channel 平台和合作伙伴。

‘拾’ 天气预报怎么监测的。

现代的天气预报系统,主要分为地上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雷达系统,高层大气气象观测,气象卫星以及数据解析中心等几种分工不同,各有侧重的观测网络体系。

地上气象站主要负责采集各地的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积雪深度、日照时间、云量以及空气质量等气象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用于与其他途径采集的大气活动信息进行汇总,以便进行实时天气预报,另一方面则形成数据库,作为长期研究气候变动的宝贵资料。

地面气象雷达系统通过建立在各地的雷达设施向所在空域云层发射厘米级波长的电磁波,来观测数百公里范围内云层中的凝结核、冰晶以及雨滴或雪花的形成情况。雷达获得的数据再与地面观测站的实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实现对雨雪天气的预报。

(10)气象服务算法大赛扩展阅读:

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

1、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

2、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最高最低气温。

3、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风向和风力。

4、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特殊的灾害性天气。

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

阅读全文

与气象服务算法大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linuxpython3idle 浏览:739
程序员成就感从哪来 浏览:545
游资抄底源码公式 浏览:802
用VF命令 浏览:948
解压速度14m 浏览:329
php获取httpheader 浏览:297
什么软件可以修改pdf文件 浏览:867
命令行截图软件 浏览:734
程序员加班多 浏览:123
android设置view的背景 浏览:684
u盘加密工具哪个好 浏览:571
php生成html模板引擎 浏览:26
如何设置app封杀 浏览:823
手机将照片弄成压缩包 浏览:221
卡联购卡盟官网源码 浏览:867
网页弄成pdf 浏览:223
dos的删除命令 浏览:309
区块链的加密物联网传输 浏览:572
如何卸载桌面布局已定的app 浏览:679
vs重置命令 浏览: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