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drlink算法

drlink算法

发布时间:2022-07-08 18:40:47

‘壹’ 请问电机控制器中,逆变电路前面直流母线支撑电容(DCLink)是怎么计算的

摘要:采用高集成度的专用芯片SA和智能功率模块PS了一种小功率通用变频器。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该变频器性能好、价格低、可靠性较高。 关键词:变频器;正弦波脉宽调制;专用集成电路;智能功率模块引言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流变频调速已上升为电气传动的主流,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直流传动。而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交流变频调速装置已经优于直流调速装...

[图文18]开关电源的小模型及环路设计
摘要:建立了Buck电路在连续电流模式下的小数学模型,并根据稳定性原则了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控制下的环路设计问题。 关键词:开关电源;小模型;电压模式控制;电流模式控制引言设计一个具有良好动态和静态性能的开关电源时,控制环路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而环路的设计与主电路的拓扑和参数有极大关系。为了进行稳定性,有必要建立开关电源完整的小数学模型...

[图文18]一种小型化高压小功率电源
摘要:论述了一种小型化的高压电源,它一改传统的高、低压组合式为一体化式,从而使体积、重量都大大减小。同时指出了开关电源技术在高压小功率电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在研制和实验过程中应用了PSPICE仿真技术,给出实测和仿真波形。 关键词:小型化 高压变压器 高压电源 仿真引言高压电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医学、工业无损探伤、...

[图文18]基于DS80C的主从逆变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介绍了基于DS80C的主从逆变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从硬件结构,软件编制和抗干扰措施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对单片机锁相技术进行了介绍。实际运行表明,本监控系统完全满足实际需要,性能良好。 关键词:单片机;逆变电源;锁相;抗干扰引言本监控系统是为铁路用4kA/25Hz主从热备份逆变电源系统设计的。 4kA/25Hz主从逆变电源是电气化铁路区...

通信终端电源管理设计原理
摘要:通信终端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普及,因此,其设计的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就终端产品安全隐患最大的地方——电源管理设计,提出了一些设计理念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关键词:通信终端;电源管理;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引言通信终端产品如G、及PHS已经深入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促进了中国事业的发展,也为我们的...

[图文18]基于谐波补偿的逆变器波形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谐波补偿的逆变器波形控制技术,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探讨了控制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并得出了试验结果。 关键词:谐波补偿;逆变器;波形控制引言逆变器是一种重要的DC/AC变换装置。衡量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输出电压波形质量,一个好的逆变器,它的输出电压波形应该尽量接近正弦,总谐波畸变率(THD)应该尽量小。在实际应用中逆变器经常需要接整流型...

[图文18]一种简单有效的限流保护电路
摘要: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限流保护电路,论述了该保护电路应用于宽范围输入正激变换器和宽范围输入反激变换器时工作状况的区别,并给出了一个适用于宽范围输入反激变换器的补偿电路。最后的实验结果验证了限流保护电路及补偿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有效性。 关键词:过流保护;正激;反激引言过流保护电路是电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其控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关断方式和限流方式...

[图文18]混合逻辑电平的接口技术
摘要:介绍了3.3和5.0逻辑电平、RS-C逻辑电平、LDS的电特性,讨论了它们相互间的接口技术。 关键词:接口 逻辑电平 电源变换在功耗低、体积小的便携式设备(蜂窝、PDA、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等)的应用需求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器件采用低电压设计技术,很多半导体器件厂家纷纷推出3.3和2.5等一系列超低功耗集成电路。这样使很多低电...

[图文18]基于柔性锁相环路的动态电压恢复器控制方案的研究
摘要:动态电压恢复器(DR)是一种新型电能质量调节装置,它能有效抑制电网电压波动对敏感负载的影响。介绍了应用于DR的一种新型的锁相技术—柔性锁相环路〔soft phase locked loop(SPLL)〕和以此为基础的控制方案。 关键词:动态电压恢复器;锁相技术;电压跌落 1 概述动态电压恢复器(dynamic voltage restorers简称D...

[图文18]基于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全数字伺服控制系统
摘要: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原理,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出一套基于DSP控制的伺服系统,并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数字处理器引言目前,交流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在这些要求高精度,高动态性能以及小体积的场合,应用交流永磁同步电机(PM)的伺服系统具有明显优势。PM本...

[图文18]两种优化开关模式在高频SPWM逆变电源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数字化高频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源的特殊要求,对SPWM算法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两种适用于高频SPWM算法的优化开关模式。最后分别采用纯软件方法和硬件结合DSP内部空间矢量PWM集成硬件的混合方法,来实现两种优化开关模式在一高频SPWM逆变电源样机中的应用。该样机采用TMSLFA构成的最小控制系统,可输出0~Hz连续可调的三相交流电。 &nbs...

[图文18]次级控制的单端正激变换器
摘要:对比了初级控制的单端拓扑与次级控制的半桥拓扑的异同,给出了次级控制的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并介绍了一个由初级启动控制器UCC实现的实际电路及其实验结果。 关键词:单端正激变换;初级控制;次级控制;启动控制器;脉冲边缘传输引言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及信息产业进一步向小型化、智能化发展,电源在这些产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开关电源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得...

[图文18]功率因数校正(PFC)的数字控制方法
摘要:控制技术的数字化是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相对于传统的模拟控制技术,采用数字控制技术的功率因数校正(PFC)具有显着的优点。详细讨论了采用数字处理器(DSP)作为控制核心时的设计事项和方法,最后提出了数字控制技术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控制;数字处理器;功率因数校正;开关电源引言电力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对电网造成了严重的谐波污染。这使得功率因数...

[图文18]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在AC-PDP开关电源小型化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传统的交流等离子显示器(AC-PDP)开关电源采用的是功率因数校正加DC/DC变换的两级电路。针对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单级功率因数变换器,实现了小型化的目的。 关键词: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反激变换;彩色交流等离子显示器引言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先进工艺的不断提高,作为大屏幕壁挂式电视和高质量多媒体信息显示的终端——彩色交流等离子...

[图文18]一种具有恒功率控制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摘要:提出了一种具有恒功率控制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该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级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具有较低的总谐波畸变和较高的功率因数。该电路的直接能量传递方式降低了直流母线电压并且提高了电路的效率。采用恒功率控制方式使得电路具有良好的输出特性。并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电路的可行性。 关键词:变换器;单级功率因数校正;恒功率控制引言近年来,功率因数校正(PFC)...

[图文18]改进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换器的拓扑综述
摘要: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简称单级PFC)由于控制电路简单、成本低、功率密度高在中小功率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单级PFC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储能电容电压随输入电压和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在输入高压或轻载时,电容电压可能达到上千伏;变换器的效率低;开关损耗大等缺点。介绍了几种改进的拓扑结构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换器;单级 1 概述为了减...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2
摘要: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简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机理理论研究状况,总结归纳了作为核心技术的锂电池正负电极材料的现有的制备理论和近来发展动态,评述了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和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的问题和改进发展情况。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电循环容量;嵌锂化合物引言电子信息时代使对电源的需求快速增长。由于锂离子...

[图文18]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摘要:介绍了将电源模块并联,并构成冗余结构进行供电的好处,讲述了几种传统的并联均流电路,讨论了各种方式下的工作过程及优缺点,并对均流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并联;冗余;均流 1 概述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装置对电源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流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但受构成电源模块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磁性材料等自身性能的影响,单个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参数(如...

[图文18]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
摘要:针对蓄电池的特点,研究了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提出和了几种充电方式,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蓄电池;充电;极化引言铅酸蓄电池由于其成本低,容量大,价格低廉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若使用不当,其寿命将大大缩短。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而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研究发现:电池充电过程对电池寿命影响最大...

[图文18]电源系统中多个子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
摘要:通过一个实例了在一个电源系统中多个子系统之间出现的电磁兼容问题,并且给出了解决方案。同时也提供了布局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关键词:电源;子系统;电磁兼容引言电子产品间会通过传导或者辐射等途径相互干扰,导致电子产品不能正常工作。因此,电磁兼容在电源产品设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若处理不当会带来很多麻烦。开关电源是一个很强的骚扰源,这是由于开关管以很...

[图文18]PWM控制电路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摘要:介绍了PWM控制电路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给出了美国Silicon General生产的高性能集成PWM控制器SG的引脚排列和功能说明,同时给出了其在不间断电源中的应用电路。 关键词:PWM SG 控制器引言开关电源一般都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其特点是频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然而,由于其开关器件工作在高频通断状...

[图文18]解析几种有效的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抑制措施
摘 要 本文先了开关电源产生电磁干扰的机理, ,就目前几种有效的开关电源电磁干扰措施进行了比较,并为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 开关电源 电磁干扰 抑制措施&...

[图文18]锁相放大技术在蓄电池内阻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锁相放大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采用交流注入法在线测量蓄电池内阻的装置,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大批量采用锁相放大技术实现内阻测量实际电路。在该装置中通过采用平衡调制解调芯片AD有效地抑制了噪声和干扰,并且简化了设计。 关键词:蓄电池内阻 交流注入法 锁相放大 AD 国内外的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蓄电池的内阻与容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蓄电池内阻...

[图文18]SA三相PWM发生器的原理与应用
摘要:SA是英国MITEL推出的三相PWM发生器集成芯片。该芯片采用全数字化操作,工作方式灵活、频率范围宽、精度很高?并可与微处理器接口以实现智能化控制。文中介绍了该芯片的内部结构、引脚功能、主要特点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典型的应用电路。 关键词:PWM发生器;SA;微处理器1 SA的功能特点PWM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电路按一定规律来控制...

[图文18]新一代单片PFC+PWM控制器
摘要:CM是美国CMC半导体生产的新一代单片PFC+PWM控制器,该芯片采用了LETE(同步前沿PFC/后沿PWM技术)等多项专利技术,从而减小了电路中的滤波电容值且不再需要前馈电阻,同时具有绿色模式、软启动、故障检测、欠压、过压保护等功能,其主动式PFC(功率因子校正)可使功率因子接近于1。文中介绍了CM的主要特点、引脚功能及内部结构,给出电压模式及电流模式的应用电路。 ...

[图文18]4A高效化学电池充电器控制LTC
摘要:LTC是一种同步电流模式PWM降压转换开关电池充电控制器。该控制器的充电电流可编程,输出电流不小于4A,效率达96%,输出电压范围为3~28,适合于对多化学电池充电器的控制。文中介绍了LTC的功能特点?给出了它的应用电路。 关键词:频率合成器;分频器;电荷泵;LTC 1 概述LTC是美国凌特生产的一种恒流/恒压多化学...

[图文18]用负阻原理设计高稳定度CO
摘要:介绍了利用负阻原理、采用改进型克拉泼电路设计的高稳定度LC压控振荡器(CO),其频率范围为MHz~MHz。用ADS进行了仿真,最后给出了测量结果,实际表明它们是一致的。该电路采用相角补偿,提高了频率稳定度,降低了相位噪声。该方法设计简单、调试方便、成本低。 关键词:负阻 CO 克拉泼电路 相位噪声压控振荡器(C0)是锁相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文18]DC-DC变换器AP控制方法的
摘要:随着电压调整模块(RM)输入容量的越来越大和动态要求的越来越严格,适应降压(AP)控制在RM中的应用被人们重新认识。本文对AR控制策略的有源法和无源法进行了理论,并采用一种新式检测方法实现AP控制,并通过比较实验证实了AP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关键词:电压调整模块 降压控制 有源法 无源法 CPU和DSP对数据处理速度和容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电源...

[图文18]IPM驱动和保护电路的研究
摘要:介绍了IPM的基本工作特性和常用IPM驱动和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一个驱动和保护电路的设计实例。 关键词:IGB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 IPM(智能功率模块) PIC(功率集成电路)智能功率模块(IPM)是Intelligent Power Mole的缩写,是一种先进的功率开关器件,具有GTR(大功率晶体管)高电流密度、低饱和电压和耐高压的优点,...

[图文18]一种实用的逆变桥功率开关管门极关断箝位电路
摘要:针对1kA高频在线式UPS主功率电路的设计,并结合实际电路调试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电路——逆变桥功率开关管门极关断箝位电路,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开关管门极的干扰,从而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同时给出了部分电路的实验波形和实验结果。 关键词:逆变 抑制 可靠性 箝位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简称UPS)是一种稳频、稳...

‘贰’ 路由优先级与DR选举优先级的区别

这两个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作用的区别。主要区别如下:
1.路由优先级的概念:是计算机分时操作系统在处理多个作业程序时,决定各个作业程序接受系统资源的优先等级的参数。简介:每一-种路由协议都由自己的优先级,当不同路由协议之间的路由发生冲突时,选择其中优先级最高的路由协议获得的路由。路由优先级是根据路由算法的优劣等因素得出的经验数值,也可以由网管员手动修改。举例:三种路由协议RIP、OSPF、IGRP各自得到了一条到达目标网络10000的路由。假定三种协议之间的路由优先级的次序是0SPF、IGRP、RIP,则最终选定OSPF路由作为最优路由。
2,DR选举优先级:选举优先级最高的成为DR,优先级数字越大,表示优先级越高,被选为DR的几率就越大,次优先级的为BDR,优先级范围是0-255,默认为1,优先级为0表示没有资格选举DR和BDR。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采纳我的回答,谢谢。

‘叁’ Dr新建超级链接样式如何命名与之前的超级链接样式区别开来

给超级连接单独定义的方法举例:
如果你之前写了个样式
a:link {color:#f00; text-decoration:none:}
a:visited {color:#800;}
a:hover {color:#f60;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现在另外一个地方用到别的超链样式:
.other a:link {color:#000;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只要把超链接的上一层的样式名写上就可以了。
现在的效果:只要是.other 下面的样式都是a:link {color:#000; text-decoration:underline:}个了。

‘肆’ 路由DR 模式是什么

DR模式,即(Direct Routing)直接路由模式

DR模式的网络拓扑:

请求报文:MAC地址字段是空的。

应答报文:所有字段都又内容。


The arp_announce/arp_ignore reference:


arp_announce – INTEGERDefine different restriction levels for announcing the localsource IP address from IP packets in ARP requests sent oninterface:0 – (default) Use any local address, configured on any interface1 – Try to avoid local addresses that are not in the target’ssubnet for this interface. This mode is useful when targethosts reachable via this interface require the source IPaddress in ARP requests to be part of their logical networkconfigured on the receiving interface. When we generate therequest we will check all our subnets that include thetarget IP and will preserve the source address if it is fromsuch subnet. If there is no such subnet we select sourceaddres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for level 2.2 – Always use the best local address for this target.In this mode we ignore the source address in the IP packetand try to select local address that we prefer for talks withthe target host. Such local address is selected by lookingfor primary IP addresses on all our subnets on the outgoinginterface that include the target IP address. If no suitablelocal address is found we select the first local addresswe have on the outgoing interface or on all other interfaces,with the hope we will receive reply for our request andeven sometimes no matter the source IP address we announce.The max value from conf/{all,interface}/arp_announce is used.Increasing the restriction level gives more chance forreceiving answer from the resolved target while decreasingthe level announces more valid sender’s information.

arp_announce用来限制,是否使用发送的端口的ip地址来设置ARP的源地址:* “0″代表是用ip包的源地址来设置ARP请求的源地址。* “1″代表不使用ip包的源地址来设置ARP请求的源地址,如果ip包的源地址是和该端口的IP地址相同的子网,那么用ip包的源地址,来设置ARP请求的源地址,否则使用”2″的设置。* “2″代表不使用ip包的源地址来设置ARP请求的源地址,而由系统来选择最好的接口来发送。当内网的机器要发送一个到外部的ip包,那么它就会请求路由器的Mac地址,发送一个arp请求,这个arp请求里面包括了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而linux默认是使用ip的源ip地址作为arp里面的源ip地址,而不是使用发送设备上面的 ,这样在lvs这样的架构下,所有发送包都是同一个VIP地址,那么arp请求就会包括VIP地址和设备 Mac,而路由器收到这个arp请求就会更新自己的arp缓存,这样就会造成ip欺骗了,VIP被抢夺,所以就会有问题。现在假设一个场景来解释arp_announce:Real-server的ip地址: 202.106.1.100(public local address),172.16.1.100(private local address),202.106.1.254(VIP)如果发送到client的ip包产生的arp请求的源地址是202.106.1.254(VIP),那么LVS上的VIP就会被冲掉,因为交换机上现在的arp对应关系是Real-server上的VIP对应自己的一个MAC,那么LVS上的VIP就失效了。arp_ignore – INTEGERDefine different modes for sending replies in response toreceived ARP requests that resolve local target IP addresses:0 – (default): reply for any local target IP address, configuredon any interface1 – reply only if the target IP address is local addressconfigured on the incoming interface2 – reply only if the target IP address is local addressconfigured on the incoming interface and both with thesender’s IP address are part from same subnet on this interface3 – do not reply for local addresses configured with scope host,only resolutions for global and link addresses are replied4-7 – reserved8 – do not reply for all local addressesThe max value from conf/{all,interface}/arp_ignore is usedwhen ARP request is received on the {interface}

“0″,代表对于arp请求,任何配置在本地的目的ip地址都会回应,不管该arp请求的目的地址是不是接口的ip;如果有多个网卡,并且网卡的ip都是一个子网,那么从一个端口进来的arp请求,别的端口也会发送回应。“1″,代表如果arp请求的目的地址,不是该arp请求包进入的接口的ip地址,那么不回应。“2″,要求的更苛刻,除了”1″的条件外,还必须要求arp发送者的ip地址和arp请求进入的接口的ip地址是一个网段的。(后面略)


本文来自网学网(http://www.myecs.c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yecs.cn/sys/yunwei/LVS-desanzhongmoshiqubiexiangjie.htm

‘伍’ 什么是路由协议实体

路由协议作为TCP/IP协议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其选路过程实现的好坏会影响整个Internet网络的效率。

路由协议按应用范围的不同,路由协议可分为两类:

在一个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统,指一个互连网络,就是把整个Internet划分为许多较小的网络单位,这些小的网络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中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内的路由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AS之间的路由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这里网关是路由器的旧称。现在正在使用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有以下几种:RIP-1,RIP-2,IGRP,EIGRP,IS-IS和OSPF。其中前4种路由协议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IS-IS和OSPF采用的是链路状态算法。对于小型网络,采用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易于配置和管理,且应用较为广泛,但在面对大型网络时,不但其固有的环路问题变得更难解决,所占用的带宽也迅速增长,以至于网络无法承受。因此对于大型网络,采用链路状态算法的IS-IS和OSPF较为有效,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IS-IS与OSPF在质量和性能上的差别并不大,但OSPF更适用于IP,较IS-IS更具有活力。IETF始终在致力于OSPF的改进工作,其修改节奏要比IS-IS快得多。这使得OSPF正在成为应用广泛的一种路由协议。现在,不论是传统的路由器设计,还是即将成为标准的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均将OSPF视为必不可少的路由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最初采用的是E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形拓扑结构设计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和网络加入Internet,给EGP带来了很多的局限性。为了摆脱EGP的局限性,IETF边界网关协议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的边界网关协议--BGP。

RIP协议: RIP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的缩写,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RIP分组分为两种:请求分组和相应分组。

RIP-1被提出较早,其中有许多缺陷。为了改善RIP-1的不足,在RFC1388中提出了改进的RIP-2,并在RFC 1723和RFC 2453中进行了修订。RIP-2定义了一套有效的改进方案,新的RIP-2支持子网路由选择,支持CIDR,支持组播,并提供了验证机制。

随着OSPF和IS-IS的出现,许多人认为RIP已经过时了。但事实上RIP也有它自己的优点。对于小型网络,RIP就所占带宽而言开销小,易于配置、管理和实现,并且RIP还在大量使用中。但RIP也有明显的不足,即当有多个网络时会出现环路问题。为了解决环路问题,IETF提出了分割范围方法,即路由器不可以通过它得知路由的接口去宣告路由。分割范围解决了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环路问题,但不能防止3个或多个路由器形成路由环路。触发更新是解决环路问题的另一方法,它要求路由器在链路发生变化时立即传输它的路由表。这加速了网络的聚合,但容易产生广播泛滥。总之,环路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带宽。若采用RIP协议,其网络内部所经过的链路数不能超过15,这使得RIP协议不适于大型网络。

OSPF协议:为了解决RIP协议的缺陷,1988年RFC成立了OSPF工作组,开始着手于OSPF的研究与制定,并于1998年4月在RFC 2328中OSPF协议第二版(OSPFv2)以标准形式出现。OSPF全称为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pen Shortest-Path First),OSPF中的O意味着OSPF标准是对公共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专有路由方案。OSPF采用链路状态协议算法,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保存整个AS的拓扑结构(AS不划分情况下)。一旦每个路由器有了完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该路由器就可以自己为根,构造最短路径树,然后再根据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对于大型的网络,为了进一步减少路由协议通信流量,利于管理和计算,OSPF将整个AS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区域内的路由器维护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保存该区域的拓扑结构。OSPF路由器相互间交换信息,但交换的信息不是路由,而是链路状态。OSPF定义了5种分组:Hello分组用于建立和维护连接;数据库描述分组初始化路由器的网络拓扑数据库;当发现数据库中的某部分信息已经过时后,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请求分组,请求邻站提供更新信息;路由器使用链路状态更新分组来主动扩散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或对链路状态请求分组进行响应;由于OSPF直接运行在IP层,协议本身要提供确认机制,链路状态应答分组是对链路状态更新分组进行确认。

相对于其它协议,OSPF有许多优点。OSPF支持各种不同鉴别机制(如简单口令验证,MD5加密验证等),并且允许各个系统或区域采用互不相同的鉴别机制;提供负载均衡功能,如果计算出到某个目的站有若干条费用相同的路由,OSPF路由器会把通信流量均匀地分配给这几条路由,沿这几条路由把该分组发送出去;在一个自治系统内可划分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根据自己的拓扑结构计算最短路径,这减少了OSPF路由实现的工作量;OSPF属动态的自适应协议,对于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可以迅速地做出反应,进行相应调整,提供短的收敛期,使路由表尽快稳定化,并且与其它路由协议相比,OSPF在对网络拓扑变化的处理过程中仅需要最少的通信流量;OSPF提供点到多点接口,支持CIDR(无类型域间路由)地址。

OSPF的不足之处就是协议本身庞大复杂,实现起来较RIP困难。

BGP协议:RFC1771对BGP的最新版本BGP-4进行了详尽的介绍。BGP用来在AS之间实现网络可达信息的交换,整个交换过程要求建立在可靠的传输连接基础上来实现。这样做有许多优点,BGP可以将所有的差错控制功能交给传输协议来处理,而其本身就变得简单多了。BGP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协议,缺省端口号为179。与EGP相比,BGP有许多不同之处,其最重要的革新就是其采用路径向量的概念和对CIDR技术的支持。路径向量中记录了路由所经路径上所有AS的列表,这样可以有效地检测并避免复杂拓扑结构中可能出现的环路问题;对CIDR的支持,减少了路由表项,从而加快了选路速度,也减少了路由器间所要交换的路由信息。另外,BGP一旦与其他BGP路由器建立对等关系,其仅在最初的初始化过程中交换整个路由表,此后只有当自身路由表发生改变时,BGP才会产生更新报文发送给其它路由器,且该报文中仅包含那些发生改变的路由,这样不但减少了路由器的计算量,而且节省了BGP所占带宽。

BGP有4种分组类型:打开分组用来建立连接;更新分组用来通告可达路由和撤销无效路由;周期性地发送存活分组,以确保连接的有效性;当检测到一个差错时,发送通告分组。

IGRP协议: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在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中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路由协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常用的内部路由协是路由信息协议(RIP)。尽管 RIP 对于实现小型或中型同机种互联网络的路由选择是非常有用的,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受到的限制也越加明显。思科路由器的实用性和 IGRP 的强大功能性,使得众多小型互联网络组织采用 IGRP 取代了 RIP。早在上世纪90年代,思科就推出了增强的 IGRP,进一步提高了 IGRP 的操作效率。

IGRP 是一种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内部网关协议(IGP)。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采用数学上的距离标准计算路径大小,该标准就是距离向量。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通常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s)相对,这主要在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是对互联网中的所有节点发送本地连接信息。

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IGRP 支持多路径路由选择服务。在循环(Round Robin)方式下,两条同等带宽线路能运行单通信流,如果其中一根线路传输失败,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另一根线路上。多路径可以是具有不同标准但仍然奏效的多路径线路。例如,一条线路比另一条线路优先3倍(即标准低3级),那么意味着这条路径可以使用3次。只有符合某特定最佳路径范围或在差量范围之内的路径才可以用作多路径。差量(Variance)是网络管理员可以设定的另一个值。

EIGRP协议:增强的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是增强版的 IGRP 协议。IGRP 是思科提供的一种用于 TCP/IP 和 OSI 英特网服务的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它被视为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而作为域内路由选择的一种外部网关协议,它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Enhanced IGRP 与其它路由选择协议之间主要区别包括:收敛宽速(Fast Convergence)、支持变长子网掩模(Subnet Mask)、局部更新和多网络层协议。执行 Enhanced IGRP 的路由器存储了所有其相邻路由表,以便于它能快速利用各种选择路径(Alternate Routes)。如果没有合适路径,Enhanced IGRP 查询其邻居以获取所需路径。直到找到合适路径,Enhanced IGRP 查询才会终止,否则一直持续下去。

EIGRP 协议对所有的 EIGRP 路由进行任意掩码长度的路由聚合,从而减少路由信息传输,节省带宽。另外 EIGRP 协议可以通过配置,在任意接口的位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

Enhanced IGRP 不作周期性更新。取而代之,当路径度量标准改变时,Enhanced IGRP 只发送局部更新(Partial Updates)信息。局部更新信息的传输自动受到限制,从而使得只有那些需要信息的路由器才会更新。基于以上这两种性能,因此 Enhanced IGRP 损耗的带宽比 IGRP 少得多。

ES-IS和IS-IS协议: 在ISO规范中,一个路由器就是一个IS(中间系统),一个主机就是一个ES(末端系统)。提供IS和ES(路由器和主机)之间通信的协议,就是ES-IS;提供IS和IS(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通信的协议也就是路由协议,叫IS-IS。

IS-IS协议属于OSI模型,在网络层中,分为两个子层: Subnetwork Dependent Layer: 它在Subnetwork Independent Layer上把链路状态屏蔽掉了,提供上层一个透明的工作环境。功能: 完成了PDU从连接网络上的接受和发送; 负责Hello PDU的发送接受,完成邻居的发现和链接关系的建立,维护;负责把IP和IS-IS的PDU交给各自的Process进行处理,特性:由于它是负责和地下链路打交道的,所以它决定了IS-IS路由协议支持什么网络类型。广播和点对点两种类型。 使用show clns is-neighbors命令可以查看邻居表:Circuit ID:是一个只有8位bit长度的ID用来确定IS的接口,如果这个接口是连接着一个广播网络,那么它的Circuit ID变成了连接多播网络的DR的System ID+Circuit ID。LAN ID:System ID+Circuit ID,也就是由DR产生分发的一个ID,来表示路由器邻居的特性。

在IS-IS中,DR路由器的选择: 通过接口的优先级,只不过这些优先级分成L1和L2,如果优先级为零,那么这个路由器无权进行DR选举。如果优先级相同,根据System ID来进行选择,最高的成为System ID。

和OSPF不同的是,在广播网络中,IS-IS路由器和所有的邻居都会形成adjancency,而不只和DR形成;没有BDR的概念,如果一个Dr fail了,会在区域中重新选一个出来;而且IS-IS路由协议的DR不是恒定的,如果有一个优先级更高或SystemID更高的路由器加入,会导致整个区域重新进行DR的选择,并重新泛洪LSP报文通知DR的信息。 一个路由器可以同时是L1和L2区域的DR,取决于不同接口的优先级设置。

‘陆’ OSPF协议中DR的作用是什么

DR即指定路由,其负责在MA网络建立和维护邻接关系并负责LSA的同步。
DR与其他所有的路由器形成邻接关系并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其他路由器之间不直接交换链路状态信息,这样就大大减少了MA网络中的邻接关系数据 及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消耗的资源。
DR一旦出现故障,其与其他路由器之间的邻接关系将全部失效,链路状态数据库也无法同步,此时就需要重新选举DR、再与非DR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完成LSA的同步,为了规避单点故障风险,通过选举备份指定路由器BDR,在DR失效时快速接管DR的工作。
DR的选举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只有在广播或NBMA类型接口时才会选举DR,在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类型的接口上不需要选举DR。
2、DR是指某个网段的概念,是针对路由器的接口而言的。某台路由器在一个接口上可能是DR,在另一个接口上有可能是BDR,或者是DR Other。
3、若DR、BDR已经选择完毕,当一台新路由器加入后,即使它的DR优先级值最大,也不会立即成为该网段中的DR。
4、DR并不一定就是DR优先级最大的路由器;同理,BDR也并不一定就是DR优先级第二大的路由器。
拓展资料:
OSPF路由协议是用于网际协议(IP)网络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该协议使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IGP),在单一自治系统(AS)内部工作。适用于IPv4的OSPFv2协议定义于RFC 2328 ,RFC 5340 定义了适用于IPv6的OSPFv3。
OSPF适合在大范围的网络:OSPF协议当中对于路由的跳数,它是没有限制的,所以OSPF协议能用在许多场合,同时也支持更加广泛的网络规模。只要是在组播的网络中,OSPF协议能够支持数十台路由器一起运作。

‘柒’ 网络中的ospf 是什么意思

[编辑本段]OSPF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对,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一。OSPF起源
I E T F为了满足建造越来越大基于I P网络的需要,形成了一个工作组,专门用于开发开放式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以便用在大型、异构的I P网络中。新的路由协议以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的一系列私人的、和生产商相关的、最短路径优先( S P F )路由协议为基础, S P F在市场上广泛使用。包括O S P F在内,所有的S P F路由协议基于一个数学算法—D i j k s t r a算法。这个算法能使路由选择基于链路-状态,而不是距离向量。O S P F由I E T F在2 0世纪8 0年代末期开发,O S P F是S P F类路由协议中的开放式版本。最初的O S P F规范体现在RFC 11 3 1中。这个第1版( O S P F版本1 )很快被进行了重大改进的版本所代替,这个新版本体现在RFC 1247文档中。RFC 1247 OSPF称为O S P F版本2是为了明确指出其在稳定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实质性改进。这个O S P F版本有许多更新文档,每一个更新都是对开放标准的精心改进。接下来的一些规范出现在RFC 1583、2 1 7 8和2 3 2 8中。O S P F版本2的最新版体现在RFC 2328中。最新版只会和由RFC 2138、1 5 8 3和1 2 4 7所规范的版本进行互操作。
链路是路由器接口的另一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
二.OSPF的hello协议
1.Hello协议的目的:
1.用于发现邻居
2.在成为邻居之前,必须对Hello包里的一些参数协商成功
3.Hello包在邻居之间扮演着keepalive的角色
4.允许邻居之间的双向通信
5.它在NBMA(Nonbroadcast Multi-access)网络上选举DR和BDR
2.Hello Packet包含以下信息:
1.源路由器的RID
2.源路由器的Area ID
3.源路由器接口的掩码
4.源路由器接口的认证类型和认证信息
5.源路由器接口的Hello包发送的时间间隔
6.源路由器接口的无效时间间隔
7.优先级
8.DR/BDR
9.五个标记位(flag bit)
10.源路由器的所有邻居的RID
三.OSPF的网络类型
OSPF定义的5种网络类型:
1.点到点网络
2.广播型网络
3.非广播型(NBMA)网络
4.点到多点网络
5.虚链接(virtual link)
1.1.点到点网络, 比如T1线路,是连接单独的一对路由器的网络,点到点网络上的有效邻居总是可以形成邻接关系的,在这种网络上,OSPF包的目标地址使用的是224.0.0.5,这个组播地址称为AllSPFRouters.
2.1.广播型网络,比如以太网,Token Ring和FDDI,这样的网络上会选举一个DR和BDR,DR/BDR的发送的OSPF包的目标地址为224.0.0.5,运载这些OSPF包的帧的目标MAC地址为0100.5E00.0005;而除了DR/BDR以外的OSPF包的目标地址为224.0.0.6,这个地址叫AllDRouters.
3.1.NBMA网络, 比如X.25,Frame Relay,和ATM,不具备广播的能力,因此邻居要人工来指定,在这样的网络上要选举DR和BDR,OSPF包采用unicast的方式
4.1.点到多点网络 是NBMA网络的一个特殊配置,可以看成是点到点链路的集合. 在这样的网络上不选举DR和BDR.
5.1.虚链接: OSPF包是以unicast的方式发送
所有的网络也可以归纳成2种网络类型:
1.传输网络(Transit Network)
2.末梢网络(Stub Network )
四.OSPF的DR及BDR
在DR和BDR出现之前,每一台路由器和他的邻居之间成为完全网状的OSPF邻接关系,这样5台路由器之间将需要形成10个邻接关系,同时将产生25条LSA.而且在多址网络中,还存在自己发出的LSA 从邻居的邻居发回来,导致网络上产生很多LSA的拷贝,所以基于这种考虑,产生了DR和BDR.
DR将完成如下工作
1. 描述这个多址网络和该网络上剩下的其他相关路由器.
2. 管理这个多址网络上的flooding过程.
3. 同时为了冗余性,还会选取一个BDR,作为双备份之用.
DR BDR选取规则: DR BDR选取是以接口状态机的方式触发的.
1. 路由器的每个多路访问(multi-access)接口都有个路由器优先级(Router Priority),8位长的一个整数,范围是0到255,Cisco路由器默认的优先级是1优先级为0的话将不能选举为DR/BDR.优先级可以通过命令ip ospf priority进行修改.
2. Hello包里包含了优先级的字段,还包括了可能成为DR/BDR的相关接口的IP地址.
3. 当接口在多路访问网络上初次启动的时候,它把DR/BDR地址设置为0.0.0.0,同时设置等待计时器(wait timer)的值等于路由器无效间隔(Router Dead Interval).
DR BDR选取过程:
1. 在和邻居建立双向(2-Way)通信之后,检查邻居的Hello包中Priority,DR和BDR字段,列出所有可以参与DR/BDR选举的邻居.所有的路由器声明它们自己就是DR/BDR(Hello包中DR字段的值就是它们自己的接口地址;BDR字段的值就是它们自己的接口地址)
2. 从这个有参与选举DR/BDR权的列表中,创建一组没有声明自己就是DR的路由器的子集(声明自己是DR的路由器将不会被选举为BDR)
3. 如果在这个子集里,不管有没有宣称自己就是BDR,只要在Hello包中BDR字段就等于自己接口的地址,优先级最高的就被选举为BDR;如果优先级都一样,RID最高的选举为BDR
4. 如果在Hello包中DR字段就等于自己接口的地址,优先级最高的就被选举为DR;如果优先级都一样,RID最高的选举为DR;如果选出的DR不能工作,那么新选举的BDR就成为DR,再重新选举一个BDR。
5. 要注意的是,当网络中已经选举了DR/BDR后,又出现了1台新的优先级更高的路由器,DR/BDR是不会重新选举的
6. DR/BDR选举完成后,DRother只和DR/BDR形成邻接关系.所有的路由器将组播Hello包到AllSPFRouters地址224.0.0.5以便它们能跟踪其他邻居的信息,即DR将泛洪update packet到224.0.0.5;DRother只组播update packet到AllDRouter地址224.0.0.6,只有DR/BDR监听这个地址.
简洁的说:DR的筛选过程
1.优先级为0的不参与选举
2.优先级高的路由器为DR
3.优先级相同时,以router ID 大为DR。
router ID 以回环接口中最大ip为准。
若无回环接口,以真实接口最大ip为准。
4.缺省条件下,优先级为1
五.OSPF邻居关系
邻接关系建立的4个阶段:
1.邻居发现阶段
2.双向通信阶段:Hello报文都列出了对方的RID,则BC完成.
3.数据库同步阶段:
4.完全邻接阶段: full adjacency
邻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都是靠Hello包完成的,在一般的网络类型中,Hello包是每经过1个HelloInterval发送一次,有1个例外:在NBMA网络中,路由器每经过一个PollInterval周期发送Hello包给状态为down的邻居(其他类型的网络是不会把Hello包发送给状态为down的路由器的).Cisco路由器上PollInterval默认60s Hello Packet以组播的方式发送给224.0.0.5,在NBMA类型,点到多点和虚链路类型网络,以单播发送给邻居路由器。邻居可以通过手工配置或者Inverse-ARP发现.
OSPF路由器在完全邻接之前,所经过的几个状态:
1.Down:此状态还没有与其他路由器交换信息。首先从其ospf接口向外发送hello分组,还并不知道DR(若为广播网络)和任何其他路由器。发送hello分组是,使用组播地址224.0.0.5。
2.Attempt: 只适于NBMA网络,在NBMA网络中邻居是手动指定的,在该状态下,路由器将使用HelloInterval取代PollInterval来发 送Hello包.
3.Init: 表明在DeadInterval里收到了Hello包,但是2-Way通信仍然没有建立起来.
4.two-way: 双向会话建立,而 RID 彼此出现在对方的邻居列表中。(若为广播网络:例如:以太网。在这个时候应该选举DR,BDR。)
5.ExStart: 信息交换初始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本地路由器和邻居将建立Master/Slave关系,并确定DD Sequence Number,路由器ID大的的成为Master.
6.Exchange: 信息交换状态:本地路由器和邻居交换一个或多个DBD分组(也叫DDP) 。DBD包含有关LSDB中LSA条目的摘要信息)。
7.Loading: 信息加载状态:收到DBD后,使用LSACK分组确认已收到DBD.将收到的信息同LSDB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DBD中有更新的链路状态条目,则想对方发送一个LSR,用于请求新的LSA 。
8.Full: 完全邻接状态,这种邻接出现在Router LSA和Network LSA中.
六.OSPF泛洪
Flooding采用2种报文
LSU Type 4---链路状态更新报文
LSA Type 5---链路状态确认报文
(补充下)
{
Hello Type 1 ---Hello协议报文
DD(Data Description) Type 2----链路数据描述报文
LSR Type 3----链路状态请求报文
}
在P-P网络,路由器是以组播方式将更新报文发送到组播地址224.0.0.5.
在P-MP和虚链路网络,路由器以单播方式将更新报文发送至邻接邻居的接口地址.
在广播型网络,DRother路由器只能和DR&BDR形成邻接关系,所以更新报文将发送到224.0.0.6,相应的DR以224.0.0.5泛洪LSA并且BDR只接收LSA,不会确认和泛洪这些更新,除非DR失效 在NBMA型网络,LSA以单播方式发送到DR BDR,并且DR以单播方式发送这些更新.
LSA通过序列号,校验和,和老化时间保证LSDB中的LSA是最新的,
Seq: 序列号(Seq)的范围是0x80000001到0x7fffffff.
Checksum: 校验和(Checksum)计算除了Age字段以外的所有字段,每5分钟校验1次.
Age: 范围是0到3600秒,16位长.当路由器发出1个LSA后,就把Age设置为0,当这个LSA经过1台路由器以后,Age就会增加1个LSA保存在LSDB中的时候,老化时间也会增加.
当收到相同的LSA的多个实例的时候,将通过下面的方法来确定哪个LSA是最新的:
1. 比较LSA实例的序列号,越大的越新.
2. 如果序列号相同,就比较校验和,越大越新.
3. 如果校验和也相同,就比较老化时间,如果只有1个LSA拥有MaxAge(3600秒)的老化时间,它就是最新的.
4. 如果LSA老化时间相差15分钟以上,(叫做MaxAgeDiff),老化时间越小的越新.
5. 如果上述都无法区分,则认为这2个LSA是相同的.
六.OSPF区域
区域长度32位,可以用10进制,也可以类似于IP地址的点分十进制分3种通信量
1. Intra-Area Traffic:域内间通信量
2. Inter-Area Traffic:域间通信量
3. External Traffic:外部通信量
路由器类型
1. Internal Router:内部路由器
2. ABR(Area Border Router):区域边界路由器
3. Backbone Router(BR):骨干路由器
4. ASBR(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Route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虚链路(Virtual Link)
以下2中情况需要使用到虚链路:
1. 通过一个非骨干区域连接到一个骨干区域.
2. 通过一个非骨干区域连接一个分段的骨干区域两边的部分区域.
虚链接是一个逻辑的隧道(Tunnel),配置虚链接的一些规则:
1. 虚链接必须配置在2个ABR之间.
2. 虚链接所经过的区域叫Transit Area,它必须拥有完整的路由信息.
3. Transit Area不能是Stub Area.
4. 尽可能的避免使用虚链接,它增加了网络的复杂程度和加大了排错的难度.
OSPF区域—OSPF的精华
Link-state 路由在设计时要求需要一个层次性的网络结构.
OSPF网络分为以下2个级别的层次:
骨干区域 (backbone or area 0)
非骨干区域 (nonbackbone areas)
在一个OSPF区域中只能有一个骨干区域,可以有多个非骨干区域,骨干区域的区域号为0。
各非骨干区域间是不可以交换信息的,他们只有与骨干区域相连,通过骨干区域相互交换信息。
非骨干区域和骨干区域之间相连的路由叫边界路由(ABRs-Area Border Routers),只有ABRs记载了各区域的所有路由表。各非骨干区域内的非ABRs只记载了本区域内的路由表,若要与外部区域中的路由相连,只能通过本区域的ABRs,由ABRs连到骨干区域的BR,再由骨干区域的BR连到要到达的区域。
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的划分,大大降低了区域内工作路由的负担。
七.LSA类型
1.类型1:Router LSA:每个路由器都将产生Router LSA,这种LSA只在本区域内传播,描述了路由器所有的链路和接口,状态和开销.
2.类型2:Network LSA:在每个多路访问网络中,DR都会产生这种Network LSA,它只在产生这条Network LSA的区域泛洪描述了所有和它相连的路由器(包括DR本身).
3.类型3:Network Summary LSA :由ABR路由器始发,用于通告该区域外部的目的地址.当其他的路由器收到来自ABR的Network Summary LSA以后,它不会运行SPF算法,它只简单的加上到达那个ABR的开销和Network Summary LSA中包含的开销,通过ABR,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和开销一起被加进路由表里,这种依赖中间路由器来确定到达目标地址的完全路由(full route)实际上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行为
4.类型4:ASBR Summary LSA:由ABR发出,ASBR汇总LSA除了所通告的目的地是一个ASBR而不是一个网络外,其他同NetworkSummary LSA.
5.类型5:AS External LSA:发自ASBR路由器,用来通告到达OSPF自主系统外部的目的地,或者OSPF自主系统那个外部的缺省路由的LSA.这种LSA将在全AS内泛洪
6.类型6:Group Membership LSA
7.类型7:NSSA External LSA:来自非完全Stub区域(not-so-stubby area)内ASBR路由器始发的LSA通告它只在NSSA区域内泛洪,这是与LSA-Type5的区别.
8.类型8:External Attributes LSA
9.类型9:Opaque LSA(link-local scope,)
10.类型10:Opaque LSA(area-local scope)
11.类型11:Opaque LSA(AS scope)
八.OSPF末梢区域
由于并不是每个路由器都需要外部网络的信息,为了减少LSA泛洪量和路由表条目,就创建了末节区域,位于Stub边界的ABR将宣告一条默认路由到所有的Stub区域内的内部路由器.
Stub区域限制:
a) 所有位于stub area的路由器必须保持LSDB信息同步, 并且它们会在它的Hello包中设置一个值为0的E位(E-bit),因此这些路由器是不会接收E位为1的Hello包,也就是说在stub area里没有配置成stub router的路由器将不能和其他配置成stub router的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
b) 不能在stub area中配置虚链接(virtual link),并且虚链接不能穿越stub area.
c) stub area里的路由器不可以是ASBR.
d) stub area可以有多个ABR,但是由于默认路由的缘故,内部路由器无法判定哪个ABR才是到达ASBR的最佳选择.
e)NSSA允许外部路由被宣告OSPF域中来,同时保留Stub Area的特征,因此NSSA里可以有ASBR,ASBR将使用type7-LSA来宣告外部路由,但经过ABR,Type7被转换为Type5.7类LSA通过OSPF报头的一个P-bit作Tag,如果NSSA里的ABR收到P位设置为1的NSSA External LSA,它将把LSA类型7转换为LSA类型5.并把它洪泛到其他区域中;如果收到的是P位设置为0的NSSAExternal LSA,它将不会转换成类型5的LSA,并且这个类型7的LSA里的目标地址也不会被宣告到NSSA的外部NSSA在IOS11.2后支持.
f)totally stub area完全的stub区域,连类型3的LSA也不接收。
OSPF的包类型:
类型号 包 作用 可靠性
1 HELLO 1、用于发现邻居2、建立邻接关系3、维持邻接关系4、确保双向通信 5、选举DR和BDR
2 Database Description 数据库的描述 DBD 可靠
3 Link-state Request 链路状态请求包 LSR 可靠
4 Link-state Update 链路状态更新包 LSU 可靠
5 Link-state Acknowledment 链路状态确认包 LSACK
AS 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一组相互管理下的网络,它们共享同一个路由选择方法,自治系统由地区再划分并必须由IANA分配一个单独的16位数字。地区通常连接到其他地区,使用路由器创建一个自治系统。
OSPF单区域及多区域的基本配置命令
配置LOOPBACK接口地址
ROUTER(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
ROUTER(config)#ip address IP地址 掩码
1.ospf区域的配置
router ospf 100
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
router-id 192.168.2.1 手动设置router-id
area 1 default-cost 50 手动设置开销
#clean ip ospf process
2.配置ospf明文认证
interface s0
ip ospf authentication
ip ospf authentication-key <密码>
3.配置ospf密文认证
interface s0
ip ospf authentication
ip ospf message-digest-key 1 md5 7 <密码>
4.debug ip ospf adj 开启ospf调试
show ip protocols
show ip ospf interface s0
5.手动配置接口花销,带宽,优先级
inter s0
ip ospf cost 200
bandwith 100
ip ospf priority 0
6.虚链路的配置
router ospf 100
area <area-id> virtual-link <router-id>
show ip ospf virtual-links
Show ip ospf border-routers
Show ip ospf process-id
Show ip ospf database
show ip ospf database nssa-external
7.OSPF路由归纳
Router ospf 1\\对ASBR外部的路由进行路由归纳
Summary-address 200.9.0.0 255.255.0.0
Router ospf 1\\执行AREA1到AREA0的路由归纳
Area 1 range 192.168.16.0 255.255.252.0
8.配置末节区域
IR area <area-id> stub
ABR area <area-id> stub
9.配置完全末节区域
IR area <area-id> stub
ABR area <area-id> stub no-summary
10.配置NSSA
ASBR router ospf 100
area 1 nssa
ABR router ospf 100
area 1 nssa default-information-orrginate

‘捌’ 什么是drlab

DRLab创新实验室系统的核心是DRLab系列软件平台。 DRLab系列软件由DRVI可重组虚拟仪器平台、DRLink可重组计算机控制平台、DRScene机电设备控制仿真平台构成,它们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DRLab系列软件全部自主研发,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DRLab系列软件主要针对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求而设计,采用的标准PC架构及软件总线和软件芯片技术,取消传统程序设计中的编译、链接环节,实现系统开发平台和运行平台一体化。
DRLab系列软件采用软件总线结构,具有总线型系统开放结构和软硬件模块组件化、积木化的特点,用户无需具备高深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就可以象组装计算机一样,根据应用需求在线编程、调试和重组新型虚拟仪器系统以及搭建个性化的工业测控系统。
DRLab系列软件同时还能与A/D卡、I/O卡等信号采集硬件进行组合与连接,进行实际信号的检测,与相应的实验对象和传感器相结合,可以迅速组建一个开放性网络化实验室,真正让学生针对实际对象去选择测试手段、信号分析和处理方法,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DRLab系列软件内置嵌入式Web服务器和ActiveX客户端程序,支持网络化运行,能够以浏览器/Web服务器方式提供多学生终端支持,不到3M的客户端程序就可在学生计算机上提供一个完善的虚拟仪器和虚拟实验的开发及运行平台,实现网络化的软、硬件共享。
DRLab系列软件支持自动化脚本技术,教师和学生可以用VBScript语言编制小程序,实现一些特殊的分析、处理功能或者某个基本原理的验证,从更深的层次了解虚拟仪器、虚拟实验的设计和工作原理。
DRLab系列软件采用“虚拟仪器网页”技术,以脚本方式对所设计的虚拟仪器进行描述。便于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和学生上交实验作业。
DRLab系列软件能广泛适用于工程测试、机电一体化、控制工程等专业,是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乃至博士生理想的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工具。

DRLab功能简介
1.DRLab 系列软件是一个可视化、图形化的支持软件芯片插接的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提供了虚拟仪器软面包板、软件芯片插件组、快捷工具、嵌入式Web服务器、VBScript脚本语言、浏览器信息栏等功能支持.用户可以利用操作平台提供的菜单、工具条、软件芯片表,在软面包板上可视化插接虚拟仪器软件芯片,快速进行虚拟仪器的设计、调试和运行。
2.为适应网络环境下实验教学需要,DRLab 系列软件提供了一个ActiveX形式的网页插件,学生可在线安装并使用DRLab 系列软件。客户端计算机的程序安装量不到10M,下载程序量5MB,适合在校园网上建立网络化虚拟实验室使用。DRLab 系列软件平台内置了嵌入式Web服务器,这样一套网络版的DRLab 系列软件就可以在网络中共享,同时供多个学生终端使用,最终形成一个网络化的虚拟实验室。
3.DRLab系列软件平台将虚拟仪器面板和浏览器合二为一,两者之间的切换通过面板左下脚的“浏览器/虚拟仪器窗口切换”按钮进行。用户可以在DRLab系列软件平台的地址栏中可以输入域名或IP地址信息访问网页,比如基于HTML格式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直接访问实验指导书,并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也可以通过窗口切换按钮切换到虚拟仪器操作面板,进行虚拟仪器的设计、调试及运行。
4.为方便进行功能扩展和二次开发,DRLab系列软件平台提供了三重扩展方式:
a. 采用VC设计DLL扩展插件,通过添加扩展件的方式添加到ActiveX控件工具条使用;
b. 采用VBScript设计ActiveX扩展插件,通过“扩展件”菜单中的“添加VB ActiveX控件”功能添加到DRVI操作平台上使用;
c. 使用VBScript脚本芯片,用Signal VBScript中的函数进行编程,设计用户自定义芯片,完成特殊功能。
5.DRLab系列软件平台提供了从操作按钮、信号源、硬件控制、曲线显示到信号分析处理、微积分环节、振荡环节、PID调节环节等共计150余个软件芯片,利用这些软件芯片可很方便的搭建各种测试和控制环节。
6.DRLab系列软件平台内置了微型Web服务器和嵌入式Web服务器,为避免和普通Web服务冲突,它们分别采用了8600和8500端口,使用8600端口的微型Web服务器提供实验指导书和脚本解析功能,使用8500端口的嵌入式Web服务器提供数据交互和共享功能。任何一台装载了DRLab系列软件平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计算机间都可以互相传递命令和数据,实现网络远程控制和硬件设备共享。
7.为便于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和学生上交实验设计结果,DRLab系列软件平台采用了与浏览器显示相似的超文本网页技术即“虚拟仪器网页”来描述所创建的系统,读入一个“网页”就是一个不同的仪器和实验。
8.DRLab系列软件平台还提供了方便的教学演示芯片集,利用该芯片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的需求很方便的搭建一些教学演示模型,比如传送带模型、齿轮检测模型、弹簧阻尼系统、运动小车控制等等。
9.为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实验,蓝津信息在提供DRLab系列软件平台、实验对象和各种传感器的同时,还根据教学需求提供了多种实验的实验指导书和参考实验脚本,使教师能够迅速的开出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蓝津信息提供的实验指导书基于WEB模式的,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发布,学生可以预先通过网络浏览并准备实验,提高实验的效率。
10.使用DRLab系列软件平台可以很方便的搭建各种虚拟仪器、测试、控制和仿真加工环节,比如频谱分析仪、数字滤波器、数字频率计、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噪声测试仪、PID调节控制、脉冲激励估计系统特性和仿真车削加工等等,
11.DRLab系列软件平台集成了传感器定标曲线拟合工具、VBScript脚本编辑器、数字滤波器设计工具、网络视频图像接收器、AVI教学短片制作工具和图形打印等多种工具,极大地丰富了DRLab系列软件平台的功能

阅读全文

与drlink算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喷油螺杆制冷压缩机 浏览:579
python员工信息登记表 浏览:377
高中美术pdf 浏览:161
java实现排列 浏览:513
javavector的用法 浏览:982
osi实现加密的三层 浏览:233
大众宝来原厂中控如何安装app 浏览:916
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 浏览:243
3d的命令面板不见了 浏览:526
武汉理工大学服务器ip地址 浏览:149
亚马逊云服务器登录 浏览:525
安卓手机如何进行文件处理 浏览:71
mysql执行系统命令 浏览:930
php支持curlhttps 浏览:143
新预算法责任 浏览:444
服务器如何处理5万人同时在线 浏览:251
哈夫曼编码数据压缩 浏览:426
锁定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385
场景检测算法 浏览:617
解压手机软件触屏 浏览: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