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人均粮食消费量的算法

人均粮食消费量的算法

发布时间:2022-07-12 03:11:37

㈠ 中国人民一年能吃多少粮食

中国人民一年能吃至少1万亿斤左右的粮食。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粮食丰收,去年产量为13277亿斤,且连续五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说明中国已经有了这样的生产能力。

现在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标准线。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的自给率达到百分之百,库存超过一年的产量,可以供全国人民吃一年。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一些国家增加粮食储备,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有人担心,我们国家会不会发生粮食危机。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1)人均粮食消费量的算法扩展阅读:

中国粮食足够中国人吃主要取决:

第一,我国的粮食产量足够稳定且高位。每年都高达6.5亿吨左右,而今年这一数据可能会更高一些,因为国家明显加大了对于春耕引导力度和帮扶支持。

以2019年为例,我国当年度的粮食消费总量包括油脂油料在内,大概是七亿吨左右,但是在这高达七吨的粮食消费中,有大约六亿吨左右是完全国产化的粮食,其中特别是像小麦,稻谷米这样的口粮以及谷物几乎可以做到完全的自给自足。

第二,我国的粮食库存足够应对突发事件。而我国目前的粮食库存总量大概在2.5到3亿吨之间,当然,具体数值这个属于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范畴之内,也算是一个机密官方,并没有对外透露,但是2.5亿到3亿吨之间,这个数据是业内的普遍共识。

在国际上对于粮食储存以及国家库存有一个明显的界限,那就是一个国家,每年的粮食储存量大约在这个国家,年度粮食消费量的40%左右,最为科学,如果少了,再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会有些乏力,而如果粮食库存过多,咋也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说库存偏多,造成财政压力过大以及粮食流通受阻,陈化粮现象严重等等。

㈡ 一个人一年吃多少斤粮食

按一个人一天两斤算,一年大概700斤。

中国人民一年能吃至少1万亿斤左右的粮食。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粮食丰收,去年产量为13277亿斤,且连续五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说明中国已经有了这样的生产能力。

现在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标准线。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的自给率达到百分之百,库存超过一年的产量,可以供全国人民吃一年。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一些国家增加粮食储备,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有人担心,我们国家会不会发生粮食危机。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中国粮食足够中国人吃主要取决:

我国的粮食产量足够稳定且高位。每年都高达6.5亿吨左右,而今年这一数据可能会更高一些,因为国家明显加大了对于春耕引导力度和帮扶支持。

以2019年为例,我国当年度的粮食消费总量包括油脂油料在内,大概是七亿吨左右,但是在这高达七吨的粮食消费中,有大约六亿吨左右是完全国产化的粮食,其中特别是像小麦,稻谷米这样的口粮以及谷物几乎可以做到完全的自给自足。

以上内容参考:四海网-中国库存口粮可供全国人民吃一年:不存在粮食危机

㈢ 请问人均粮食占有量怎么计算

是的。总产除以总人口

㈣ 全国一天浪费多少粒粮食,够多少人吃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除各类果蔬、肉食之外,我国人均每年的主粮消费量(包含原粮、谷类、豆类以及薯类)的消费分别为132.8千克、122千克、8.3千克、2.6千克。

人均主粮一年的消费量为:132.8+122+8.3+2.6=256.7kg,相当于513.4斤,折合为每天消耗1.45斤各类主粮。那么14亿人,每天需要消耗的主粮为:1.45斤*14亿=20.3亿斤=10.15亿千克。

按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左右,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按照计算的14亿人,每天消耗10.15亿千克,国家的储备粮食可满足全国人民消费:4500/10.15=448.3天,相当于1年又3个月的时间。

㈤ 为什么说人均粮食产量是强度相对指标,而人均粮食消费量是平均数指标呢它们分别是怎样计算啊

平均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是以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算术平均数要求所有变量值都大于零,而强度相对数不需,所以说人均粮食产量是强度相对指标,而人均粮食消费量是平均数指标.

㈥ 今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83公斤,我们一个人一年能吃掉多少粮食

我们一个人一年能吃掉190公斤的粮食。

国家也把农业生产发展问题放在国家的核心位置

只有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能有更大的安全感。最后,我国有严格的粮食收储制度。之所以有这样的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平衡好年景和坏年景。当粮食丰收的时候,那么国家粮仓就会开启收粮模式,需要粮食的时候可以放粮。如果当年的粮食产量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可以向市场投放一批粮食,以此来平衡粮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㈦ 14亿人每天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国内库存大概能支撑多久你知道吗

14亿人,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除各类果蔬、肉食之外,我国人均每年的主粮消费量(包含原粮、谷类、豆类以及薯类)的消费分别为132.8千克、122千克、8.3千克、2.6千克。人均主粮一年的消费量为:132.8+122+8.3+2.6=256.7kg,相当于513.4斤,折合为每天消耗1.45斤各类主粮。那么14亿人,每天需要消耗的主粮为:1.45斤*14亿=20.3亿斤=10.15亿千克。

其实考虑我国每年的粮食产量以及目前的科技技术(要像古代那样颗粒无收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发生,遇到自然灾害,最多也就是减产),加上现有的储备粮食,我们目前基本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特别是在库存仓容满仓的情况下,可以在全国停产的情况下,支撑全部人口2年半的时间的消费,如果进一步控制食用量,按照配比核发,那么支撑全国人口3年以上的消费都没有任何问题。

总结

粮食、豆类这些可以长期储备的,其实影响不大。比如2月18日,针对网友关于湖北粮食够不够吃的问题,湖北省粮食局官方消息回复,目前,湖北省粮食库存充裕,可供全省居民口粮消费一年以上,其中:湖北境内的中央事权粮食可供消费半年以上。对此中储粮也在官博上进行了答复。真正有影响的主要是储存难度较大的果蔬产品。

㈧ 统计学,人均粮食消费量

强度相对数
人均粮食消费量=粮食消费总量/人口总数。是两个不同但又联系的总体间的比较。
与平均数的区别在于,平均数的计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其大小取决于各单位标志值的大小和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㈨ 人均粮食消费量、人均粮食需求总量、人均粮食产量 它们之间的区别,我疑惑了。

看《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上面说,到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公斤。好极了,但是我看《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上都是城乡居民分开统计,而统计的人均粮食消费量,09年农村不超过189.3公斤/人;城市不超过81.3公斤/人。怎么也不可能达到389公斤。
与此同时,在《纲要》上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公斤,后面又提到了“粮食需求总量”达到5250亿公斤。难道它计算的所谓“人均粮食消费量”是用需求总量除以总人数的么?亲啊。疯了。那么“粮食需求总量”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是产量加上进口出口净额么?那么这样计算下来的09年的“人均粮食需求量”就达到了434.27公斤了。远远超过《纲要》规划的了。
拓展资料:
我国的粮食消费的主要方式大致有六种:
1. 口粮,(也就是居民日常粮食消费,小麦和稻谷是主要的 )
2。 饲料用粮(就是把粮食加工成特殊饲料, 主要是玉米,用来饲养和繁殖动物性产品)
3。 工业用粮 (就是粮食特殊加工用于工业生产产品,比如,调味品,药品,燃料等等)
4. 种子用粮
5. 粮食损耗 (主要是农户储存粮食出现的受潮等的损耗)
6. 贸易用粮 (内地和外地,国内和国际间的粮食贸易)
浪费粮食的原因?
浪费粮食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铺张浪费的社会风气。
粮食供应紧平衡,国人还有多大资格来浪费粮食呢,如果再考虑到中国还有1.3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浪费粮食是极大犯罪”就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说教,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因此,从遏止公款宴请和铺张浪费入手,让社会风气为之转变,让节约粮食成为自觉行动,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策。
节约粮食建议: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
8、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中国粮食产量有哪些结构组成?
中国粮食作物主要由禾谷物、豆类和薯类组成,习惯上又称为中国有四大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小宗粮豆和薯类。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大豆在国外不为粮食作物;在中国人们越来越趋向把大豆视为经济作物,然而,迄今统计中还是把大豆计算在粮食作物之内。
中国的粮食生产作物种类结构,自1950—1999年的50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表1-4),中国粮食作物中,四大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下同)产量在50、60年代分别占粮食总产量的70.25%和71.59%,到了70年代则达到79.36%,而到了80年代、90年代上升为86.04%和88.78%,也就是说四大作物在粮食作物中的比例在50年中上升了17个百分点,而其中大豆的比例很低,也只有平均3.2%左右。除去大豆的三大作物,在粮食作物中的比例由50年代的66.28%上升为85.96%。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薯类所占比例由50年代11.39%持续下降到90年代的6.74%。而小宗粮豆也由50年代占粮食作物的比例18.37%持续下降到90年代的4.48%,仅有50年代的1/4左右。

阅读全文

与人均粮食消费量的算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喷油螺杆制冷压缩机 浏览:578
python员工信息登记表 浏览:376
高中美术pdf 浏览:160
java实现排列 浏览:512
javavector的用法 浏览:981
osi实现加密的三层 浏览:231
大众宝来原厂中控如何安装app 浏览:913
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 浏览:242
3d的命令面板不见了 浏览:525
武汉理工大学服务器ip地址 浏览:148
亚马逊云服务器登录 浏览:524
安卓手机如何进行文件处理 浏览:70
mysql执行系统命令 浏览:929
php支持curlhttps 浏览:142
新预算法责任 浏览:443
服务器如何处理5万人同时在线 浏览:250
哈夫曼编码数据压缩 浏览:425
锁定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383
场景检测算法 浏览:616
解压手机软件触屏 浏览: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