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局节目传输中心人事管理考勤制度
当地
❷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招聘属于事业编制吗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南疆运营中心照片属于事业编制吗
您好,事业编制招聘一般都会在本省份人事厅网站发布公告的,一切以公告为准。
❸ 有谁知道新疆电视台杨洪新台长的生平履历
杨洪新,男,1962年11月出生,满族,高级记者,现任新疆电视台台长。
1982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
国传媒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9月在自治区党校接受培训,获得结业证书。1986年7月—1995年在新疆电视台新闻中心当记者。1995年—2001年4月在新疆电视台任新闻中心副主任。2001年4月—2006年7月在新疆电视台任新闻中心主任。2006年7月—2009年1月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2008年4月至今任新疆电视台台长。
2008年4月至今担任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2009年10月担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曾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自治区先进工作者”。
自工作以来一直在从事新闻工作,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新疆新闻奖一等奖。
❹ 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学校怎么样啊
是广播电视方面的专科学校。
面积不大,环境一般。在自治区广电局对面,你可以去看一看。
是公立的,近千学生吧。
最好是形象好、声音好,要么就喜欢电脑,要么喜欢摄影,总之将来的工作是和广播电视挂钩。
他们培养的是播音员、主持人、记者、编辑、制片和值机员等等。
学费大概一年3300元。
真正好好学,找工作比较容易,尤其是基层缺人。
❺ 新闻联播的幕后故事
冀惠彦:架着机枪去吃晚饭
记者必须要有职业精神,伊拉克战争曾经被媒体定性为被直播的战争,那么就要求记者走在士兵的前面,这就是一种职业精神。军事记者有时候真的是要面对死亡抢拍最新镜头。
2005年3月,我带队到利比里亚、刚果(金)采访中国维和部队。我们到达刚果(金)前一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就有9人在部族冲突中被打死。担任西南战区司令的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最高长官,听说中央电视台来人了,一定要请吃饭。到了约定时间,两辆满载全副武装士兵、驾驶室顶上架着机枪的卡车来接我们,一前一后严加保护,沿途所有路口都派有士兵把守。虽然赴宴回来大家又都吃了一碗方便面,但这却是我有生以来享受到的最隆重的一次晚宴。
我们去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他们担负着公路桥梁修建养护任务,工地大多在丛林地带,现场的白天气温平均45℃以上,而中午我们就要去拍摄。为防蚊虫叮咬,还必须长衣长裤,并扎紧裤管袖口,地下蒸、上面烤,最后连汗都没得可出时,头便阵阵发蒙。
而最恐怖的还是疫病。中国维和部队在刚果(金)的驻地就是疟疾高发区,我在联刚团的局域网上看到一个统计,2004年联合国在刚果(金)的维和人员共死亡260人,其中40%死于疟疾。虽然出国前打了预防针、吃了预防药,但防不胜防。
在苏丹采访维和部队时,由于刚刚布防,营地还在建设中,我们就和官兵一起住帐篷、啃压缩干粮、喝限量供应的饮用水,每天在50℃的高温下干10个小时的体力活儿。当地除疟疾、脑炎、霍乱等疫病高发外,水中还有一种虫卵,进入人的皮肤后会导致永久性失明,叫“河盲症”,那阵子水净化装置未到货,澡也不敢洗,几乎人人都出现了皮疹和烂裆。
高伟强:看猴子是童年的愿望
1996年春节前夕,关于过年的报道正在紧锣密鼓准备当中。当时大多数新闻在倡导 “春节送礼的新观念”,送软盘、书籍、录音带等等,但我就觉得还是缺了点对文化的关注,于是就想做一期关于年俗的特色报道,但无从下手。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儿子在做小老鼠的剪纸,突然茅塞顿开,找到了打通整个报道的切入点,这才有了后来持续了12年的生肖年俗报道。
1996年除夕,轻松有趣的年俗新闻“鼠年说鼠”在《新闻联播》里播出,引起了不小轰动,第二天,新闻中心接到了很多电话,纷纷询问:“《新闻联播》是不是要改进啊?”主任回答,《新闻联播》一直在改革。
《新闻联播》所有的新闻在播出时都有标题和记者名,唯独我的2006年年俗报道“狗年说狗”,播出时既没出标题也没记者名字。我当时还很纳闷,以为技术上出现了漏洞,后来才知道,这是台里领导的慎重决定,理由是“画面拍得太美了,实在不想破坏画面”!
感触最深的是2004年“猴年说猴”,因为看猴子曾是我整个童年时代的愿望。我在宁夏长大,小时候爷爷就给我一枚清朝时的北京动物园门票,票面上那两只动物就是猴子,可那时宁夏根本没有猴子。直到上世纪80年代,借着来北京出差的机会,在动物园里把猴子看了个够。看到“猴年说猴”在《新闻联播》播出时,我真是百感交集。那则报道中也融入了我对猴子所有的情感和记忆。
沙依然:我是“新疆的罗京”
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新疆的南疆和北疆偏远的地区,少数民族还没有完全掌握汉语,我们从1980年开始,把《新闻联播》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播出。
翻译播出《新闻联播》开始时周期比较长,1980年时,我们把《新闻联播》一周之内的重要新闻汇编成半个小时的节目,每周播出一次;到1982年改为每周三期;1986年是隔日一期;到1999年9月1日,我们进行了“大提速”,把编译后的《新闻联播》提前到当天晚上11点播出;2006年9月15日,我们再次提速,晚9点半开播。
节目提前播出,我们的工作累了,但观众再也不用半夜看《新闻联播》了,所以收视率骤然提高,观众给我们的电话也越来越多。有些观众不叫我名字,而是直接叫我“新疆的罗京”。
2006年11月,我们编译中心代表团到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参观,这是20多年来我这个“新疆的罗京”首次到北京。虽然以前看了无数遍在《新闻联播》里出现的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等,都非常熟悉,但亲临其境还是让我感到非常自豪。特别是参观《新闻联播》演播室时,坐在罗京坐的椅子上我有种回到“娘家”的感觉。
其实我们的节目还走向了国外。因为语言相近,新疆电视台哈萨克语频道在中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地都可以看到,并在哈萨克斯坦落地。那里的观众对我们的节目非常喜欢。蒙古国的哈萨克族观众也经常收看我们的节目。
上官文青:导播是直播现场的“老大”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延续了18年的录像播出的方式正式被直播取代。直播虽然时效性增强了,但出现意外和错误的机会也增加了。导播成为《新闻联播》顺利播出的一个有力保障。
《新闻联播》是新闻编辑部里唯一一个编播合一的节目,导播有两个基本的职责:一是新闻节目直播过程的协调员、指挥员;二是相当于报纸版面的责任编辑,要编排节目,为节目把关。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直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同时又是需要播音员、放像编辑、字幕编辑、视频切换、音频切换、灯光等多工种配合。因此导播要协调各工种、各系统,现场所有的人员一切都要听从导播的指挥与调遣,导播是直播线上最权威的声音,就像是神舟六号发射前喊“5、4、3、2、1”的那个人。台领导就曾开玩笑跟我说:“在直播现场,导播就是老大,都要听你的。”
其实播出一线的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播音员到导播,几乎每个人都做过有关播出的噩梦,如突然没电了,播到一半,后面带子没有了,马上要播出了可找不到演播室了等等,经常在半夜被惊醒,“腾”地坐起来,还在后怕。
而家里人有时也要承担更大的压力。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生病的时候,当时怀疑是癌症,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的当天,我正好值导播班。下午我一直给妈妈打电话询问结果,结果终于出来时,妈妈在电话里笑着对我说:“没事,不是癌症。”但当我晚上回到我母亲那里时,推门看到的却是我母亲躺在床上号啕大哭,她这才告诉我,父亲是癌症,而且是晚期,已经转移了。
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的领导介绍
党组书记、副局长安思国:主持局党组全面工作。主持局党组会议、局编委会议和局党组人事工作、财经工作、科技工作三个领导小组会议,负责宣传、党务和干部人事教育工作。分管局人事处、宣传管理处、广播电视协会,与局长共同分管局办公室。协助局长抓行政管理、事业建设工作。
党组副书记、局长:主持全局行政工作,协助书记抓宣传工作。主持局务会议及各项工程领导小组会议,负责行政管理、计划财务、事业建设、外事工作。分管局规划财务处、机关服务中心、网络公司,与书记共同分管局办公室。协助书记抓党务、干部人事和民语宣传。
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郝军:主管全局广播电视技术工作,协助局长抓安全生产、安全播出、应急管理、电子政务工作。分管局科技处、科技委、安监中心、村村通运维中心、科研所。
党组成员、副局长艾力哈孜.别克库尔曼:协助书记抓宣传工作,协助局长抓行政管理、安全保卫工作。分管哈语宣传、综合治理及保密委工作。分管局保卫处。
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西林:协助书记抓宣传、纪检、机关党建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协助局长抓监察工作。分管蒙语宣传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室、机关党委、共青团、工会、妇委会。
党组成员、副局长阿不力米提.阿不来提:协助书记抓宣传工作,协助局长抓行政管理。分管维语宣传、民语译制工作。分管局传媒机构管理处、译制中心。
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进军:协助书记抓宣传工作,协助局长抓行政管理、老干工作。分管汉语宣传。协助书记分管宣传管理处,分管局老干处、广播影视学校。
党组成员、巡视员、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党委书记:协助书记抓宣传工作,主持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党委全面工作。
党组成员、局节目传输中心党委书记张军:主持局节目传输中心党委全面工作。
党组成员、副巡视员潘大光:协助局长抓事业建设,负责规划财务处工作,协助局长分管机关服务中心、网络公司。
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小光:协助书记、局长分管走出去工作和影视工作。分管局影视管理处、农村电影管理中心、天山电影制片厂、新疆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党组成员、新疆电视台党委书记徐樟梅:协助书记抓宣传工作,主持新疆电视台党委全面工作。
❼ 新疆乌鲁木齐广播电台都有那些频道
新疆乌鲁木齐广播电台都有以下11个频道
1、汉语综合广播
AM738—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汉语综合广播
频率定位:新疆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是目前新疆唯一覆盖全疆的广播频率,是新疆最大的广播传媒,全疆63个中波频率转播新疆台综合广播的节目。从1949年诞生到2006年,新疆台走过了52年风雨历程,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奠定了很高的公信力,是新疆名副其实的第一广播。
听众市场:综合广播的收听对象定位在全疆各年龄段的汉语听众。他们分布在城市、乡村、牧区,年龄从少年到老年,文化程度从小学到高级知识分子。收听对象从农牧民、个体户、企业家、学生、军人、各级领导和基层干部。
节目框架:以新闻节目为龙头,以对象性品牌专题节目为龙骨,以文艺节目和为两翼,突出了综合广播的特色和优势。
汉语广播覆盖主发射频AM738千赫,功率100千瓦,能够直接覆盖以为乌鲁木齐中心的周边100公里的广大地区,乌鲁木齐地区同时使用FM89.5兆赫进行发射,功率10千瓦,能够覆盖乌鲁木齐及周边各大城市。
2、汉语新闻广播
FM96.1—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汉语新闻广播
新疆广播电视台先锋961新闻广播是新疆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的一家广播电台,信号覆盖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区,受众听众500多万。961新闻广播每天7:30分开播,次日凌晨2点结束,全天播音18.5小时,播出频率为FM96.1兆赫。
961新闻广播拥有先进的数字化采编播设备,能充分满足听众对调频广播“动感、优雅”的听觉享受。应听众的要求,961新闻广播通过网络“在线同步直播”,从技术上实现了“全球覆盖”。961新闻广播一向以“新闻音乐见长”。
由着名主持人东方领衔的《百姓热线》早已是家喻户晓,被市民亲切的称之为“百姓挚友”;由着名音乐节目主持人柳丛领衔,打造出具有“创举性”意义的“情感类节目《我听你说》,使晚间广播节目更具魅力。
3、交通广播
FM94.9—新疆交通广播
新疆交通广播是新疆广播电视台旗下的一套交通广播频率,开播于1994年4月28日,通过调频94.9兆赫覆盖新疆地区。
新疆交通广播节目内容以流行音乐、古典民族音乐赏析为主,辅以热线互动等方式。2001年1月,交通广播开通交通节目《交通天地》。2002年,开播全天13小时的交通节目。2009年至2011年,新疆交通广播在新疆地区收听率排名第一。
4、私家车广播
FM92.9—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私家车广播
新疆广播电视台私家车广播开播于1993年3月28日的929,是我国广播改革发展的缩影。23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五个阶段:TBC天山经济广播电台;新疆经济广播电台;新疆卫星经济广播; 929生活消费频道;
929城市广播;929私家车广播。23年来929置身于广播市场改革的潮头,始终充满了创新和变革的气质。2012年底,为了体现"一个频率如何满足一类人的不同需求"的广播新理念,频率全新定位:"为私家车主服务的快乐广播。
5、民生广播
FM92.4—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民生广播
新疆广播电视台民生广播2013年5月18日正式开播。924民生广播作为西北地区首家获批的民生广播,全天播出19个小时,内容以民生服务、党建宣传、实用资讯、互动娱乐为主,重点开设《民生第一线》《昆仑之声》《924在社区》《924新闻议事厅》《924在路上》《向幸福出发》等栏目。
924民生广播以“大民生服务”为方向,用动感新锐的视角,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集资讯,音乐,娱乐,服务于一体,全方位服务百姓生活,贴近百姓心声。
6、维语综合广播
FM101.7—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维语综合广播
新疆广播电视台维语综合广播全天播音18.5小时,播出频率为调频101.7兆赫,中波558千赫,短波11885千赫、7275千赫、7195千赫、13670千赫、6120千赫、9560千赫,全天播出18.5小时。以维吾尔语播出新闻资讯类节目为主。
维语广播覆盖主发射频AM558千赫,功率200千瓦,能够直接覆盖以为乌鲁木齐中心的周边200公里的广大地区,乌鲁木齐地区同时使用FM101.7兆赫进行发射,功率10千瓦,能够覆盖乌鲁木齐及周边各大城市。
7、维语文艺广播
FM107.4—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维语文艺广播
新疆广播电视台维语文艺广播全天播音18.5个小时,播出频率为FM107.4兆赫。
8、哈语广播
FM98.2—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哈萨克语广播
新疆广播电视台哈萨克语广播全天播音18.5小时,播出频率为调频98.2兆赫,中波1107千赫,短波4330千赫、7340千赫、6015千赫、8470千赫。主要以哈萨克语播出各类节目。
哈语广播覆盖主发射频AM1107千赫,功率200千瓦(2020年),能够直接覆盖以为乌鲁木齐中心的周边200公里的广大地区,乌鲁木齐地区同时使用FM98.2兆赫进行发射,功率10千瓦(2020年),能够覆盖乌鲁木齐及周边各大城市。
9、蒙古语广播
AM1233—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广播
2012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新疆台蒙语、柯语广播分频播出。分频后,蒙语综合广播播出时间延长了4小时,全天播出14.5小时,播出频率为中波1233千赫,短波4500千赫、7230千赫、6190千赫、9510千赫 。
蒙语广播覆盖主发射频AM1233千赫,功率200千瓦(2020年),能够直接覆盖以为乌鲁木齐中心的周边200公里的广大地区
10、音乐广播
FM103.9—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
新疆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于2011年1月开播,播出频率为FM103.9兆赫。FM103.9致力于为25岁-39岁的都市时尚男女打造乌鲁木齐最流行的类型化音乐广播。
11、故事广播
FM102.8—新疆人民广播电台1028故事广播
2007年5月,新疆广播电视台1028故事广播璀璨开播。一批充满理想、乐观自信的年轻人怀着对故事广播这一新锐广播媒体的向往与信心,加盟故事广播,立志要开辟新疆广播新天地,打造中国西部故事第一台。
1028故事广播现发射功率为5千瓦,采用调频发射,收听频率为FM102.8兆赫,每天从7:00到次日凌晨2:00,19个小时与听众相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疆广播电视台
❽ 新闻联播是什么啊
新闻联播是指一种电视或广播新闻节目形式,即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同时联合播出的新闻节目。如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河北电视台《河北新闻联播》、山西电视台《山西新闻联播》、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新闻联播》、吉林电视台《吉林新闻联播》、黑龙江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浙江电视台《浙江新闻联播》、安徽电视台《安徽新闻联播》、江西电视台《江西新闻联播》、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湖北电视台《湖北新闻联播》、湖南电视台《湖南新闻联播》、重庆电视台《重庆新闻联播》、贵州电视台《贵州新闻联播》、西藏电视台《西藏新闻联播》、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青海电视台《青海新闻联播》、新疆电视台《新疆新闻联播》、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联播》等等。当中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影响力最为广泛。
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时长为30分钟,但是如果当天发生的事件与中国关系重大,或是在中国发生突发事件时,则会加长时间。加长的时间会根据事件的大小和性质做出调整。过去,央视技术水平不够,不能24小时播出。只能从每晚6:55开始,国歌和节目预告之后,倒计时5秒推出《新闻联播》。也就是说《新闻联播》是打头炮的重点节目。播报日期,也表明它是每天第一个跟观众见面的栏目。当然,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概念了。
自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节目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但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的。其大致内容按播出顺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外交、访问、会议以及视察活动,中共中央或中央政府开的某项会议,思想教育类短片,简讯(中国境内各个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采),最后是时长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等。
在中国大陆,境外媒体、甚至地方电视台的采访皆有一定限制(例如灾难事故、军事演习等),而央视在此一般没有限制(与新华社同一级别),故《新闻联播》亦变相成为某些重要新闻片段公开发布的唯一途径。各大新闻媒体在无可选择下只能引用其片段和文字等。有些地方台甚至只引用央视的片段播放国际新闻。
另外,此新闻节目在形式上与主播风格、片头音乐上皆甚少变化,主播之一的罗京曾介绍说,主持人剪头发得台长批准。当中变化较显着的只有片头动画由中国书法字随着台徽的两次演变成电脑制作的动画片头。
全国地方电视台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曾经中断,发生在2005年1月7日,中断原因是直播南亚海啸筹款节目《爱心无国界演艺界大汇演》。
其他国家例如日本各大电视联播网(如日本放送协会在晨午晚间的全国联播新闻),美国各大电视联播网都有类似新闻联播的栏目。
[编辑本段]◆ 播出时间
节目于1978年1月1日启播,现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1套)、新闻频道19:00首播;新闻频道21:00、中文国际频道(4套)01:00重播。(北京时间)
[编辑本段]◆《新闻联播》栏目定位
百姓们说:“这里有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衣食住行。”
干部们说:“这里有百姓的苦乐冷暖,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新闻联播》与中南海有最迅捷的通道,是国家级电视新闻发布机构。CCTV-4的徐俐同志指出,《新闻联播》对于一则消息的论述,代表着中央对它的表态和“定调”。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并跃升为世界上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
《新闻联播》拥有遍布世界的优秀记者,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是国内外大事的真实记录者;通过国际广播转播、央视国际频道重播、网络视频、台港澳媒体收录,备受全球瞩目。
《新闻联播》是“专题纪录”领域的开路者。新闻中心梁晓涛主任说:“不仅关注新闻事件,还更重视新闻价值。原来教科书上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可能不太全面。(比如美国‘水门事件’发布的时候,就不是新近的。)还有就是,我们说新闻是一连串的事件,而不是单纯的点。”
《新闻联播》注重规范、客观,坚决不走“说新闻”的娱乐路线,也不说“我们来看下一条消息”之类的“废话”。
[编辑本段]◆《新闻联播》发展历史
1976年党的生日那天,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向微波干线沿线的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早期《新闻联播》的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快则一周,慢则半月才能跟观众见面。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伊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她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新闻联播》创办当年的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历史的巧合,使《新闻联播》肩负起记录时代变迁的重任。因此她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忠实的记录者。
《新闻联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无所不包,它以客观、生动、丰富的纪实手段记录了中华大地30年来每一天发生的变化。因此她是一部最真实的历史教科书。
从党的总书记,到普通党员;从耄耋老人,到少年儿童;从白领阶层,到蓝领职工……都是她的忠实观众。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同一时空下,情系祖国的振兴,关注民族的未来。因此她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1979年9月1日起,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新华社每天专门为它编发5分钟国际简讯;加播英美合资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外景片;并从香港收录新闻,航寄北京。
1980年劳动节起,《国际新闻》保留栏目名称并入《新闻联播》。后来,《新闻联播》改进编排,不再把口播国际新闻与国际新闻外景片分开,《国际新闻》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巩固了《新闻联播》的龙头地位。此间,地方台新闻由航送改为微波干线传送,《新闻联播》播出时间增至30分钟。
1981年春天举行的青岛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这使她在短时期内拥有了最庞大的记者队伍,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全新的管理理念、杰出的人才队伍、务实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新闻联播》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视新闻事业不断进步。因此她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创新的领军者。
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开始,中央把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前至《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从此,不论国际新闻还是国内新闻,不论中央政令还是地方民生,《新闻联播》都是最权威的发布机构。
1982年9月1日开始,重大时政消息由《新闻联播》首发,确立了她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的地位。
1984年起,《新闻联播》派遣驻外记者,收录台湾中华电视台《华视新闻》;并和亚广联A、B、C区的国家、地区交换新闻,加强了有关第三世界的报道。
1987年起,《新闻联播》收录美国CNN等国际新闻。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点),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成为她的宗旨与特征。世界重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新闻联播》“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新闻联播》播报的内容也往往成为境外主要媒体的国际报道。因此她是中国了解世界与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时效性进入争分夺秒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到《新闻联播》,《新闻联播》走向世界。
2005年以来,《新闻联播》越发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越发关注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关注普通党员的奉献,关注普通单位的经验。弘扬了真善美,起到“感动中国”的公益效应,遏制了不良现象蔓延。
2006年新闻频道改版后,各节目都有自身的侧重点,而《新闻联播》则是全部新闻的精选与总结。其间,播音员的新老更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编辑本段]◆《新闻联播》主持阵容
《新闻联播》最早的播音员是李娟,1961年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73年被选调入北京电视台。吕大渝、刘佳、赵忠祥、卢静、杨柳、贺红梅、薛飞、杜宪、张政等人也播过《新闻联播》。邢质斌在《新闻联播》站岗最久,作风低调、正襟危坐、掷地有声,正退居二线,进行“传帮带”工作。
罗京1983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播音平和、稳重、权威,气息和共鸣水准很高。
李修平同志1989年由甘肃电视台上调央视,气质出众,端庄典雅。
业务指导主席李瑞英的声音恰当地把王小丫的甜美、敬一丹的严肃相结合,播音对象感强,任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广电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全国人民政协委员。
王宁1981年毕业于青岛31中,1983年进入青岛电视台,1986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后被选入中央电视台任新闻播音员。
张宏民1982年从北广毕业后进入央视,播音平易近人,很有观众缘。
2006年6月5日,2007年12月6日至9日, 李梓萌、康辉、海霞、郭志坚四位新人先后亮相《新闻联播》,目前已与四位老主持人交替主持节目。
[编辑本段]◆《新闻联播》幕后故事
冀惠彦:架着机枪去吃晚饭
记者必须要有职业精神,伊拉克战争曾经被媒体定性为被直播的战争,那么就要求记者走在士兵的前面,这就是一种职业精神。军事记者有时候真的是要面对死亡抢拍最新镜头。
2005年3月,我带队到利比里亚、刚果(金)采访中国维和部队。我们到达刚果(金)前一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就有9人在部族冲突中被打死。担任西南战区司令的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最高长官,听说中国中央电视台来人了,一定要请吃饭。到了约定时间,两辆满载全副武装士兵、驾驶室顶上架着机枪的卡车来接我们,一前一后严加保护,沿途所有路口都派有士兵把守。虽然赴宴回来大家又都吃了一碗方便面,但这却是我有生以来享受到的最隆重的一次晚宴。
我们去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他们担负着公路桥梁修建养护任务,工地大多在丛林地带,现场的白天气温平均45℃以上,而中午我们就要去拍摄。为防蚊虫叮咬,还必须长衣长裤,并扎紧裤管袖口,地下蒸、上面烤,最后连汗都没得可出时,头便阵阵发蒙。
而最恐怖的还是疫病。中国维和部队在刚果(金)的驻地就是疟疾高发区,我在联刚团的局域网上看到一个统计,2004年联合国在刚果(金)的维和人员共死亡260人,其中40%死于疟疾。虽然出国前打了预防针、吃了预防药,但防不胜防。
在苏丹采访维和部队时,由于刚刚布防,营地还在建设中,我们就和官兵一起住帐篷、啃压缩干粮、喝限量供应的饮用水,每天在50℃的高温下干10个小时的体力活儿。当地除疟疾、脑炎、霍乱等疫病高发外,水中还有一种虫卵,进入人的皮肤后会导致永久性失明,叫“河盲症”,那阵子水净化装置未到货,澡也不敢洗,几乎人人都出现了皮疹和烂裆。
高伟强:看猴子是童年的愿望
1996年春节前夕,关于过年的报道正在紧锣密鼓准备当中。当时大多数新闻在倡导 “春节送礼的新观念”,送软盘、书籍、录音带等等,但我就觉得还是缺了点对文化的关注,于是就想做一期关于年俗的特色报道,但无从下手。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儿子在做小老鼠的剪纸,突然茅塞顿开,找到了打通整个报道的切入点,这才有了后来持续了12年的生肖年俗报道。
1996年除夕,轻松有趣的年俗新闻“鼠年说鼠”在《新闻联播》里播出,引起了不小轰动,第二天,新闻中心接到了很多电话,纷纷询问:“《新闻联播》是不是要改进啊?”主任回答,《新闻联播》一直在改革。
《新闻联播》所有的新闻在播出时都有标题和记者名,唯独我的2006年年俗报道“狗年说狗”,播出时既没出标题也没记者名字。我当时还很纳闷,以为技术上出现了漏洞,后来才知道,这是台里领导的慎重决定,理由是“画面拍得太美了,实在不想破坏画面”!
感触最深的是2004年“猴年说猴”,因为看猴子曾是我整个童年时代的愿望。我在宁夏长大,小时候爷爷就给我一枚清朝时的北京动物园门票,票面上那两只动物就是猴子,可那时宁夏根本没有猴子。直到上世纪80年代,借着来北京出差的机会,在动物园里把猴子看了个够。看到“猴年说猴”在《新闻联播》播出时,我真是百感交集。那则报道中也融入了我对猴子所有的情感和记忆。
沙依然:我是“新疆的罗京”
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新疆的南疆和北疆偏远的地区,少数民族还没有完全掌握汉语,我们从1980年开始,把《新闻联播》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播出。
翻译播出《新闻联播》开始时周期比较长,1980年时,我们把《新闻联播》一周之内的重要新闻汇编成半个小时的节目,每周播出一次;到1982年改为每周三期;1986年是隔日一期;到1999年9月1日,我们进行了“大提速”,把编译后的《新闻联播》提前到当天晚上11点播出;2006年9月15日,我们再次提速,晚9点半开播。
节目提前播出,我们的工作累了,但观众再也不用半夜看《新闻联播》了,所以收视率骤然提高,观众给我们的电话也越来越多。有些观众不叫我名字,而是直接叫我“新疆的罗京”。
2006年11月,我们编译中心代表团到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参观,这是20多年来我这个“新疆的罗京”首次到北京。虽然以前看了无数遍在《新闻联播》里出现的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等,都非常熟悉,但亲临其境还是让我感到非常自豪。特别是参观《新闻联播》演播室时,坐在罗京坐的椅子上我有种回到“娘家”的感觉。
其实我们的节目还走向了国外。因为语言相近,我们新疆台的哈萨克语频道在中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地都可以看到,并在哈萨克斯坦落地。那里的观众对我们的节目非常喜欢。蒙古国的哈萨克族也经常收看我们的节目。
❾ 有关新疆的电视剧有哪些
《阿娜尔罕》,《戈壁母亲》,《在那遥远的地方》,《雪豹行动》,《苍茫天山》,《走天山的女人》,《兵团往事》,《静静的叶尔羌河》,《愤怒的叶河》,《雪浴昆仑》,《大漠高墙》,《有一个古丽》
拓展资料:
1.《阿娜尔罕》是新疆大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近代革命剧。由阎清秀 、于德安执导,迪丽热巴·迪力木拉提、阿卜力克木·阿卜来提、吐尔洪·依明及尼加提·吐尔逊共同主演。该剧讲述了新疆喀什地区,贫农斯地克的女儿阿娜尔罕反抗大地主乌斯满的威逼利诱,在解放军的帮助下与旧恶势力进行斗争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