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济源来源码

济源来源码

发布时间:2022-07-13 09:09:47

① 济源外地回来的需要人去接吗

不需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济源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所有外市来(返)济源人员必须24小时内完成落地核酸检测,抵济源48小时后再到就近采样点采样检测1次,有中高风险及所在地市旅居史的来(返)济源人员抵济源后尽快向所在社区、单位和酒店报备,严格按照省的要求落实管控措施。其他外地来(返)济源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抵济源14天内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有疑似症状及时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就诊。违反防疫有关规定的,将被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② 济源凭什么成为河南惟一一个省辖县级市

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有一亿人口。河南18个地市中,人口多的市超过1000万人,但有一个市只有70多万人,这个市就是济源。

济源成为地级市的历史并不长,曾先后属新乡地区和焦作市。1997年才改由河南省政府直辖的副地级市,2005年正式升格为省辖市,至少从行政区划和管辖人口上,它和那些省管县级市并无太大区别。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位于黄河北岸,北隔太行山与山西省相接,西为王屋山,南临洛阳,东接焦作。除了脍炙人口的愚公精神以外,济源悄没声地在经济上创造了很多“先进”。

从自然资源方面来说,济源已探明的矿藏有40余种,煤、铁、铜、铝、磷、铝钒土、石英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储量可观。动植物资源3200多种,药材118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逾百种。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济源水资源充沛,地下水年可开采利用量达10亿立方米。这都不是水,是钱!

济源最大的世纪广场,东头有个愚公像,肌肉结实、眼神坚毅、双腿修长,那副双手抡镐头的pose。

如果你来瞻仰过愚公像,你会发现,愚公老爷子是左撇子!小的时候常听老人们说左撇子的人,都可聪明,而且能干大事,后来我查查了好些名人也是左撇子,比如说古罗马的凯撒大帝、法兰西帝国缔造者拿破仑,还有海涅、尼采、亚里士多德,以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2)济源来源码扩展阅读:

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为轵邑,为韩都,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1396年的历史。保留有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文物遗存、遗迹25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济渎庙、奉仙观、大明寺、延庆寺舍利塔、阳台宫、轵国故城)、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2处(庙街遗址、关帝庙、栗树沟遗址、沁河古栈道、五龙口水利设施、迎恩宫、盘谷寺、静林寺、二仙庙、清虚宫、沁园遗址、南姚汤帝庙和关帝庙),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93处。在所有的文物遗存中,古代木结构建筑所占比例较大,

共计约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190余座600余间,并且许多单体建筑无论是从规模、价值或结构来说,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济渎庙的寝宫(宋开宝年间)、清源洞府门(明)、奉仙观的三清大殿(金大定年间)、大明寺的中佛殿(元至元年间)、

阳台宫的大罗三境殿(明)、玉皇阁(清)等。因此,着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赞誉济源为“中原地区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

③ 济源市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济源市属于河南省,是河南省直辖县级市,直接由河南省管辖。

济源市为中国河南省下辖的一个省直辖县级市(副地级市),也是河南省唯一的省直辖县级行政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山西省接壤。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济源县,1988年撤县设市,1997年实行省直辖,直辖前由焦作市代管。

(3)济源来源码扩展阅读:

1986年3月,撤销新乡地区,划归焦作市。

1988年6月,撤销济源县,设立县级济源市。实行计划单列,由焦作市代管。

1997年,济源市由河南省直辖(副地级市)。

2005年,济源市升格省辖市(按正地级市所有行政管理机构配置)。

2017年3月被确定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是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

④ 原氏的由来和发源地

原姓
一、姓氏源流
原(Yuán)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的裔孙原轸之后,以国(邑)名为氏。据《姓氏急就篇》载,西周初,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受封于原(古称轵邑,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世为伯爵,史称原伯贯,建立原国。春秋时原国被晋国所灭,原伯之后转封于先轸,号为原轸,官为晋国上卿,其采邑在原邑。《水经注》说:“辽山县西南黄崖山,先轸所出也”。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子重耳为避难流亡国外,漂泊达十九年之久,先轸与狐偃等一批近臣随行,为五贤之一。原轸其后世子孙以国(邑)名“原”为姓,称为原氏,遂形成原姓。
得姓始祖:先轸(?-公元前627年)。因采邑在原(今河南省济源西北),又称原轸。春秋中期晋国大夫,杰出的军事将领。初为下军佐,后升为中军元帅,掌握国政。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既有元帅职衔,又有元帅实绩的着名统帅。论才干,他既有军事家的韬略又有政治家的头脑;既有筹谋策虑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而且他的谋略很多都具有普遍意义或理论价值。论人品,他性情暴烈不驯,却耿正忠诚,是一位不惮以身殉义的丈夫。据《英贤传》载,周文王之子封于原建立原国(原国初在今山西沁水县后迁河南济源市),国君称原伯,原伯后裔有原伯姓。又据《姓氏急救篇》云,原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六子,封于原邑(今河南省济源),为伯爵称原伯,后为晋国所灭,原伯子封于先轸,号称原轸,其后有原姓。故原氏后人奉先轸为原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原氏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商朝,建立西周。封周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伯爵),史称原伯贯,受封于原国(古称轵邑,今为河南济源市)。原伯是他的氏。官职先是卿大夫。春秋时原国被晋国灭,其后人以原为氏。古城济源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晋国毗邻。是愚公的故乡。《水经注》曰:“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杨守敬《水经注疏》曰:“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现济源市西北2公里的庙街有原城故址。20世纪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周代遗存。史传夏帝宁都于原,周初的原国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于前635年围攻原国。原国人跟愚公一样坚韧不屈,说:“晋(山西)人想霸占我们,咱不干”。 晋文公只好屯兵攻打,跟士兵约定三天为期。过了三天还没打下来,晋文公就命令撤退。军官们请求等一下,说:“原国就要投降了”。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珍宝。得到原国失掉珍宝,我不这样做”。终于离开了。没走多远,原国人听到消息,文公守信,主动撤军,哪儿找这么好的守信用的国君啊。原人感动得赶紧下城,把晋文公接进城里。 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原氏后裔主要居住于太行,王屋山中以及纷河,漳河两岸,在别的地区及世界各大地区也有他们的身影。无论在那里,他们都在象愚公移山一样刻苦耐劳,奋斗不息。河南省济源市,在温县西北60公里处,有原社、原庄等遗址村名。据《济源志》云,为春秋是原国所在地。《温县志》云,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晋文公率师勤王,夏四月在温败太叔带,襄王将温、州、原、向等四邑赐给晋国,说明此时原国被晋文公所灭。“温”邑即今温县西部、孟州市东部,“州”即今温县的赵堡镇、武德镇、武陟县的西陶镇、大虹桥乡,“原”即济源市北部,“向”即济源市南部。据《济源志》载,西周武王封弟原叔为原国,为苏忿生苏国之邑。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宣王封仲山甫为樊侯即樊国。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皇父孔圣作都于向为向国。这说明今河南济源市,周初武王时此地封弟原叔称原国,宣王时赐此地给仲山甫为樊国,幽王时又把此地给皇父孔圣为向国。所以,济源周时有原、樊、向之称。春秋时晋文公灭原邑时,在王屋山封门口(古称轵关),晋军与原军打了几天几夜,后围邑城原国降晋。此时,原国人大批逃往各地,一支逃到温地的邢丘处(今北平皋村),他们不忘祖先和国家以原为氏,落户于邢丘古地(邢丘到西汉初改名平皋)。由此可知,原国人虽以国(邑)为氏,但却是在温地开始姓原的。温县邢丘(今北平皋)可为原氏祖地,今住着原氏族人数千人,有原氏宗祠,海内外原氏多来此寻根(余略)。原姓望居济源悬(今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济源县)。
三、历史名人
原 轸:又称先轸,春秋晋中军主帅,标准读书人出身,据说好学不倦,熟读《诗经》,最辉煌战绩是辅佐晋文公城濮一战,创造我国战争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战例,一举奠定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当然入选十大儒将之列。
原 宪:字子思,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是孔门中的一个贤者,以安贫乐道而着称。他比孔子小三十六岁,曾当过孔子家的总管,但不贪财,不把物质的东西看得太重。据《论语·雍也》记载:“原宪(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又据《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死后,原宪遂隐居在草泽中。子贡相互,而结驷连骑来到原宪居住的穷僻之地,过谢原宪。原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贫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为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不免感到惭槐,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显然,原宪不愿出仕,甘于贫困,并自认队为这种近乎怪异的行为更合乎孔子的真精神。据此,原宪不仅合乎韩非的批评原则,而且完全可以因退除而获得大名,成为当时甚有影响力的学术派别。
原 壤:春秋时鲁国人,孔子之故旧。孔子骂人也真不少。今之从政者何如,孔子说:“噫,斗筲”是盛米器,就是说:“那些饭桶,算什么!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骂了不足,还举起棍子,打那蹲在地上的原壤的腿。《论语·宪问篇》载: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称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译:原壤采蹲姿如夷人,孔子批评他说:“从小不知道谦让兄长,长大后没有出息,现在老了,该死不死的学那些野蛮民族的蹲姿,真是败坏礼俗的老贼!”说完用手杖打他小腿。孔老头子打原老头子,这是发飙,不是体罚。
原 复:唐代人,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
四、郡望堂号
济源县:周朝原地、轵地,汉于此置轵、波、沁水三县,均属河内郡。轵在今济源治所甫,波在轵东,沁水在波北,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后三县先后废,隋开皇间析轵县置济源县,属怀州。而轵县亦省人河内县,唐初复置轵县,旋省入济源,昔三县分立之局卒形成一统。后济源之隶属关系多有变动,于元初曾一度改置原州,寻复称济源,至今不变。
============================================================
【原姓宗祠通用对联】
〖原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冀州贤吏;
泗水圣徒。
——佚名撰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原复,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原宪,字子思,孔子的弟子,生活贫困而洁身自好。戴帽子时带子断了,穿上衣时胳膊肘露在外面,穿鞋时脚后跟出来了。子贡见了问他:“你病了吗?”他答道:“无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实行叫作病。像我,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大为惭愧。
-----------------------------------------------------------------
〖原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泗水圣徒,虽贫非病;
冀州贤吏,有政皆兴。
——佚名撰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原宪,孔子弟子,为鲁国泗水人。下联典指唐代人原复,为冀州刺史,政兴令举,境内肃然。

⑤ 为什么济源市那么小还要建市,建县不是更好么

这个涉及到经济问题,发展经济需要钱。政府钱需要上级拨付,级别提升后。每年税收大部分会返还当地政府。打个比方,济源返80%的话,沁阳只能30%。这样,政府才能给你修路,绿化,拿着钱招商。本人拙见。。。

⑥ 为什么国家不承认济源是地级市

因为济源市原来是济源县,2001年才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撤销县级济源市,设立地级济源市,但是国家并未承认有滴剂济源市,所以地图上还是按照原本的县级市图标来进行标注。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济源市由河南省直接管辖,成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2017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函复河南,支持济源市建设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

济源市作为一个省辖市可以说享受了地级市的待遇(政策、招商引资等)在人口不多的情况下经济发展迅速实属必然,也可以说济源市的发展与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离不开的。

需知:

济源,由河南省直辖,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是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济源市常住人口为727265人。济源市下辖5个街道、11个镇。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

但受季风影响显着,冷热分明,干旱或半干旱季节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少雨、干旱频发;夏季炎热,热量充足,降雨集中,局部易涝易旱;秋季秋高气爽,气温降幅较大,雨量减少;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⑦ 古代济源的行政区划是什么

【面积】 1931平方公里

【人口】 66万

【邮编】 454650

【区号】 0391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从最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是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为中原历史文化名城。

济源市市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辖8镇4乡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6万人,济源城市规划区面积 5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35 平方公里,道路、绿地、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作为一座年轻城市,济源坚持“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理念,在城市特色上下工夫。投资 2.3 亿元建成的济源篮球城已成为 CBA 和 WCBA 的河南主赛场,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篮球训练基地。投资 2.5 亿元新建的济源一中,被命名为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文化城、世纪广场、综合服务中心等城市重点工程现代气派、别具风格。 湨 河、蟒河纵贯城区,绿树、花草、小品加上流光溢彩的夜晚,展现出北方水城的醉人美景。

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济源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人民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放带动、工业强市、科技兴市、三产富市、文化立市五大战略,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荣获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篮球城市”等。

1.行政区划

济源市共有4个乡、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50个居委会、484个村委会。

2.地理位置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毗邻;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市隔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省运城市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市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在区位上是沟通晋豫两省、连接华北平原和中西部地区的枢纽。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具有东引西进、南下北上的有利条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良好的区位优势。

3.人口民族济源共有17个民族成份,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8.5%,其他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5%,其中超过1000人的民族有回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近1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0%以上。2005年末济源总人口66万。

4.历史概况

济源因系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夏二世曾在此建都,史称“原”。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境内文物保护单位达260余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4处,文物总数量列全省各直辖市第二。济源又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千百年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一直是激励济源人民加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5.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济源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适时调整发展思路,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八五”之前,济源的发展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坚持发展“五小工业”。在此基础上,1987年,济源将发展路子定位于工业旅游城市。1990年,济源进一步提出了“以市属骨干企业为支撑,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路,把加快发展的主要增长点锁定在工业经济上。199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突出工业带动,坚持‘四轮’(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旅游业)驱动,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思路,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进入新世纪,济源制定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十五”发展纲要,确定了12%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并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济源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提出了“一争一创”的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争第一,城市品位在全省创一流”。2003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又结合济源实际,及时提出了在中原地区提前十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这一系列重要决策的指导下,济源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作为主题,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产品、城乡、所有制、企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5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又快又好的发展。生产总值按新的计算方法初步核算143.83亿元,增长18.5%,人均达到2686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1.08亿元,增长4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9亿元,增长4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98亿元,增长32.6%;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7.18%,比上年提高41.8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95亿元,增长16.2%;招商引资18.6亿元,增长72%,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74万美元,增长2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亿元,增长14.9%;外贸出口2.36亿美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7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3889元,增长14.5%。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三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四项指标总量已不同程度超过部分省辖市。

6.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2002—2004年免除山区中小学生的杂费和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书费,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助贫困中小学生27700人次,完成了农村中小学57个项目的D级危房改造。率先在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济源一中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市一职高被命名为“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等工业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

7.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2005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9.1万册,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31%,电视人口覆盖率96.92%。全市出版发行报纸2种,总印数466.3万份。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涌现出了荣获“文华新剧目奖”、全国“五个一工程”提名奖的大型现代豫剧《王屋山下》和全国“群星金奖”的大型舞蹈《愚公魂》等一批优秀艺术精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济源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11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50项,获得专利授权142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8.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005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个体)24个,床位177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690张;卫生技术人员2039人。年末全市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76人。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31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2个,床位440张,卫生技术人员426人。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防控体系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设施条件和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9.交通

济源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焦枝铁路横贯南北,电气化复线已建成营运,侯月铁路在济源境内与焦枝铁路接轨,使济源成为南北、东西两大铁路干线的“丁”字通道。公路运输四通八达。 207国道北抵山西晋城,南接郑洛高速公路及310国道。新济公路东起新乡连结107国道,西达山西垣曲。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乡村道路为基础,以工业区、旅游区、沁北电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道路为重点的四面辐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规划到2010年,高速公路完成与省会郑州及周边地市联通,济洛、济焦、晋济高速公路全面贯通;国、省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标准,主要进出口及旅游路高标准绿化、美化;重要市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按照铁路运输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加快铁路发展,实现客货分流,优化路网结构。完成济钢、豫光、豫港三条铁路专用线建设。

10.旅游

济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近些年,济源市依托众多的名山胜水和文物古迹,本着“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指导思想,突出“一山一水一庙一猴”,投资数亿元强力开发旅游资源,建成了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三大景区,并与济渎庙一起,形成了我市旅游业的四大品牌。

王屋山景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王屋山,是我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洞天”。有奇峰秀岭三十八,神洞名泉二十六,碧波飞瀑八大景,洞天福地五奇观。主峰天坛峰,海拔1715米,因轩辕黄帝在此设坛祭天而得名,是华夏子孙寻根问祖之地。天生丽质的九里沟,奇峰绝壁,悬泉飞瀑,植被葱郁,被誉为“夏天里的童话世界”。保持着原始自然山水风貌的小沟背还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亟待开发的处女地。2003年,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绩入选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

小浪底景区。黄河小浪底风景名胜区位于济源市西南25公里黄河中下游交界处,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此建成。水库蓄水后在大坝上游形成272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呈现出高峡平湖、港湾交错、山水交融的壮丽画面。景区内有万里黄河上惟一有人居住的河心绿洲——西滩,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张岭半岛,有自然风光与民间传说交相辉映的黄河三峡。现在已经开工建设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配套的西霞院水库建成后,将为该景区再添新景。

五龙口景区。五龙口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观68处,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以猕猴和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境内盘谷寺(又称盘古寺),是传说中人类起源的地方。近年来,景区投资4000余万元相继建成了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华夏第一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荆浩展馆以及五龙大型群雕、中华猕猴园、大圣宫、观光缆车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精品景点,是河南省的“十佳风景名胜区”和“十佳旅游景区”,2002年8月16日又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

济渎庙景区。济渎庙坐落于济水发源地,隋朝为祭祀济渎神而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我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现有宋、元、明、清历代建筑22座,唐、宋、元、明、清碑碣石刻四十余通,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庙内现有我省规模最大、价值很高的明代木牌楼建筑“清源洞府门”,有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宋代“济渎寝宫”,有我国惟一幸存的宋代“石勾栏”以及堪称国内孤例的隋“复道回廊”遗址,保留着具有隋唐遗风、神似紫禁城太和殿的“渊德大殿”遗址等。

阅读全文

与济源来源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喷油螺杆制冷压缩机 浏览:578
python员工信息登记表 浏览:376
高中美术pdf 浏览:160
java实现排列 浏览:512
javavector的用法 浏览:981
osi实现加密的三层 浏览:231
大众宝来原厂中控如何安装app 浏览:913
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 浏览:242
3d的命令面板不见了 浏览:525
武汉理工大学服务器ip地址 浏览:148
亚马逊云服务器登录 浏览:524
安卓手机如何进行文件处理 浏览:70
mysql执行系统命令 浏览:929
php支持curlhttps 浏览:142
新预算法责任 浏览:443
服务器如何处理5万人同时在线 浏览:250
哈夫曼编码数据压缩 浏览:424
锁定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383
场景检测算法 浏览:616
解压手机软件触屏 浏览: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