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
config首先配置内核,生成内核配置文件,如果是服务器上的,建议使用编辑好的内核配置文件,自己在服务器上配置比较麻烦;
make再根据生成的配置文件进行编译;
找到新的内核就可以使用
⑵ 如何在本地计算机中配置.net服务器
在默认网站属性的常规属性中选择配置--然后单击调试选项卡--起用那里的两个ASP和ASP.NET的调试环境就可以了
.其他配置我就不说了.你应该知道.如果不知道的话我下面提供了一个详细的调试环境文章以供参考.
大家知道,Microsoft为了更好地预防恶意用户和攻击者的攻击,在默认情况下,没有将
IIS6.0
安装到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的成员上。而且,当我们最初安装
IIS6.0
时,该服务在高度安全和"锁定"模式下安装。在默认情况下,IIS6.0
只为静态内容提供服务即,诸如
ASP、ASP.NET、在服务器端的包含文件、WebDAV
发布和
FrontPage
Server
Extensions
功能只有在启用时才工作。在windows
2003
IIS
6.0中安装部署ASP.net环境,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IIS6.0
新的特点,在windows
2003
Server下如何安装IIS6.0,在IIS6.0的配合下我们如何来安装和部署ASP.net环境,以及它们之间关系,下面的内容将给大家一个解答。
1、使用"配置您的服务器向导"安装
IIS6.0
1)从"开始"菜单,单击"管理您的服务器"。
2)在"管理您的服务器角色"下,单击"添加或删除角色"。
3)阅读"配置您的服务器向导"中的预备步骤,然后单击"下一步"。
4)在"服务器角色"下,单击"应用程序服务器
(IIS,ASP.NET)",然后单击"下一步"。
5)阅读概要信息,然后单击"下一步"。
6)单击"完成"。
2、使用控制面板安装
IIS、添加组件或删除组件
1)从"开始"菜单,单击"控制面板"。
2)双击"添加或删除程序"。
3)单击"添加/删除
Windows
组件"。
4)在"组件"列表框中,单击"应用程序服务器"。
5)单击"详细信息"。
6)单击"Internet
信息服务管理器"。
7)单击"详细信息"以查看
IIS
可选组件的列表。
8)选择要安装的所有可选组件。
9)单击"确定",直到返回到"Windows
组件向导"。
10)单击"下一步",然后完成"Windows
组件向导"。
三、在Windows
2003
Server
安装
ASP.NET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利用
ASP.NET
和
IIS
集成改善了开发人员体验。ASP.NET
识别大多数
ASP
代码,同时为创建可作为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的一部分工作的企业级
Web
应用程序提供更多的功能。使用ASP.NET
允许我们充分利用公共语言运行库的功能,如类型安全、继承、语言互操作性和版本控制。IIS
6.0
还为最新的
Web
标准,包括
XM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SOAP)
和
Internet
协议版本
6.0
(IPv6.0),提供支持。
ASP.NET
是一个统一的
Web
开发平台,它提供开发人员创建企业级
Web
应用程序所需的服务。尽管
ASP.NET
的语法基本上与
ASP
兼容,但是它还提供了一个新的编程模型和基础结构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安全性、缩放性和稳定性。通过逐渐向现有的
ASP
应用程序增加
ASP.NET
功能,我们可以自由地使其增大。ASP.NET
是一个编译的、基于
.NET
的环境;我们可以用任何
.NET
兼容的语言(包括
Microsoft
Visual
Basic.NET,Microsoft
Visual
C#
和
Microsoft
JScript
.NET)创作应用程序。另外,整个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可用于任何
ASP.NET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很容易地从这些技术受益,这些技术包括管理的公共语言运行库环境、类型安全、继承等。
ASP.NET的优点如下:
1)可管理性:
ASP.NET
使用基于文本的、分级的配置系统,简化了将设置应用于服务器环境和
Web
应用程序的工作。因为配置信息是存储为纯文本的,因此可以在没有本地管理工具的帮助下应用新的设置。配置文件的任何变化都可以自动
查看原帖>>
⑶ 开发团队有14个人是做android开发的,想为他们配置 一台linux编译服务器,该怎么配
配置maven,svn,配置maven库,代码用svn同步
好处么~大约就是依赖包版本统一啊,版本控制方便神马的
⑷ 如何编译配置Apache中的Configure
./Configure文件是一个经常被遗忘的Apache工具。本文介绍如何用./Configure进行编译配置,避免每次编译Apache时进行重复的操作。文章比较了常规方法与使用./Configure这两者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手工编辑配制文件进行编译配置。 一、优缺点比较 我们知道,配制Apache编译选项使用的是configure。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Configure。注意两者的差别:常用的那个配制工具是小写c开头的“configure”,这里要讨论的“Configure”以大写的C开头。 解开Apache源代码之后,configure脚本位于顶级目录下面。一般我们按照如下步骤使用它: tar -zvxf apache_1.3.14.tar.gz cd apache_1.3.14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ache make make install Configure是位于src子目录下的脚本。它的参数不是通过命令行指定,而是在一个名为Configuration的配置文件中指定。Apache提供一个默认的配置模板文件Configuration.tmpl,其中包含了通用的默认配置值。 用Configure进行默认安装的过程如下: tar -zvxf apache_1.3.14.tar.gz cd apache_1.3.14/src cp -f Configuration.tmpl Configuration vi Configuration ... 如必要,修改默认配置值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缺点 用Configure进行配制有几个明显的缺点,至少对初学者来说是这样的。 首先,这种配制方法并不广为人知。只要是对开放源代码软件有所了解的人,解开源代码并进入它的目录之后,或许会对它的configure脚本感到熟悉,但往往不会进入src子目录去寻找其他什么东西。 即使知道可以用Configure进行编译配制,Configuration文件本身也可能成为小小的障碍。这是因为,虽然Configuration文件内部包含的说明相当完善,每一行都有丰富的注解说明其作用,但这个文件实在过于庞大,包含了许多大多数人永远不想要加以定制的选项。 最后,虽然有关这两种配制方法差别的资料略显缺乏,但总地看来初学者最好使用configure,而Configure只适合于经验丰富的用户使用。虽然这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缺点,但它无疑使许多用户驻足而不敢尝试。 优点 使用Configure进行编译配制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方便了我们将特定的配置信息保存下来以后再用,无需记住冗长的configure命令行选项。 例如,本人上次编译Apache时使用的configure命令如下: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ache --enable-mole=most --enable-shared=max --enable-mole=auth_dbm --enable-mole=auth_mysql 这还应该算是一次比较简单的编译。问题在于,即使是输入上面这行命令,我也要查看各种参数的语法并努力记住各个模块的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由于我经常要重新构造Apache,这个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了。 configure也有它的好处,它实际上会在src目录下生成一个配制文件,我们可以保存这个文件供以后参考。这个文件就是src/Configuration.apaci。 如果我们为测试目的构造Apache,完成后又要在正式运行的系统上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构造Apache,configure的这个功能将是非常有用的。此时,我们只需要复制一份Configuration.apaci文件,将它拷贝到正式运行的服务器上,然后用这个文件编译Apache服务器即可。 应当说明的是,虽然默认情况下配制选项由Configuration文件提供,但我们可以用-file参数指定另外的文件: ./Configure -file Configuration.saved_prefs 二、手工编辑配制文件 以前,指定编译选项的唯一方法是手工编辑Configuration文件。当然,那时候我们还要步行上学,跋山涉水。这一切现在都已经过去。 不管怎样,如果你准备直接使用Configuration文件,你就得仔细地了解一下它到底由什么内容构成。Configuration文件中的大多数选项都是无需定制的,不过了解一下它们的用处是有好处的。 Configuration文件的前面是关于本文件的一个简短说明。下面摘录了这部分内容并给出其译文: # There are 5 types of lines here: 这里共有5种类型的代码行: # &single;#&single; comments, distinguished by having a &single;#&single; as the first non-blank character “#”注释,以第一个非空字符为“#”区别 # # Makefile options, such as CC=gcc, etc... Make文件选项,例如 CC=gcc,等等... # # Rules, distinguished by having "Rule" at the front. These are used to # control Configure&single;s behavior as far as how to create Makefile. 规则,以前面的“Rule”区别,用于控制Configure的行为以至 如何创建Make文件 # # Mole selection lines, distinguished by having &single;AddMole&single; at the front. # These list the configured moles, in priority order (highest priority # last). They&single;re down at the bottom. 模块选择行,以前面的“AddMole”区别。这些行以优先级为序列出 了已经配制的模块(高优先级的在后面)。模块选择在文件最后进行。 # # Optional mole selection lines, distinguished by having `%Mole&single; # at the front. These specify a mole that is to be compiled in (but # not enabled). The AddMole directive can be used to enable such a # mole. By default no such moles are defined. 可选模块选择行,以前面的“%Mole”区别。这些行指定了必须 编译的模块(但不启用)。AddMole指令可以启用这种模块。默 认不定义这种模块。 大多数用户只需修改模块选择行,其他内容只适合于深入了解其含义的用户进行修改。在文件的最后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如下形式的行: AddMole moles/standard/mod_cgi.o 它表示本次编译Apache应启用指定的模块(这里是mod_cgi模块)。我们可以用注释掉相应行的方法来删除特定的模块;反之,如果取消已注释行的注释将启用该模块。 我们可以通过SharedMole指令(而不是AddMole)将模块编译成DSO(共享对象,shared object): SharedMole moles/standard/mod_vhost_alias.so 注意在编译DSO时必须启用mod_so模块。 用configure生成Configuration.apaci文件,然后检查其改动之处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一旦在Configuration文件中完成了所有必须的改动,只需运行./Configure即可开始编译过程。 三、使用哪种方法好? 显然,使用configure和使用Configure都有着各自强硬的支持者,但可以相信每一种观点都有其派别和历史的原因。 我们建议两种方法都用。用configure生成Configuration文件,阅读这些文件了解其作用,然后保存其中的部分文件供以后在Configure命令中使用。 如果你打算只进行默认安装,而且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改变任何一个选项,那么使用哪一种方法进行配制就无关紧要了
⑸ android 编译服务器大概需要什么配置 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团队整体的开发效率,尽可能的提前完成开发任务,必须要配备一套配置给力的开发设备。源码编译服务器硬件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系统固件升级和ROM版本发布的速度和效率。
由于目前Google发布的最新版本的Android系统源码体积越来越大,因此,越是定制高版本的系统,对编译服务器的硬件配置要求就越高,这里根据调研,给出目前Android
6.0及以下版本源码定制开发的基本配置,供大家参考。
首先进行一波企业级android源码编译服务器的推荐,这类推荐网上绝无仅有,这还是我进行了很久的调研,询问很多朋友【其中包括不乏6年以上系统开发的大牛,也有之前公司的主管等】,也查了很多资料才挑选出来,提出需求后让上级审批,目前上一级已经认可比审批,等待领导签字。给力。
详细
⑹ linux系统中dns服务编译安装配置详细
用LINUX拱建DNS服务器有三种类型:缓存域名服务器,主域名服务器,从域名服务器。
缓存的是类似于内存的服务器,可以提高访问速度,比如同一个网页,第一次要从互连网上连,然后就会存到缓存里,后面的再有访问同一个网页就直接从缓存服务器上读取了。
主/从域名服务器就像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主服务器上有相关的配置文件,从服务器就没有,要从主服务器上复制的。
一般的企业要有缓存和主服务器就好了。对于大型的,搭建个从的更好咯。
⑺ 如何编译,配置ACE
ACE是个很有用的开放源代码的C++网络编程开发包,利用它比直接用API更有利于代码的健壮性,可移植性,并相对简单。
估计大家刚接触ACE时,都有一定难度,说不定就半途放弃了,这是我学ACE两天中的总结,基本上不成文,但我想研究到ACE的你一定会明白下文的意思。
一、ACE官方主页: http://www.cs.wustl.e/~schmidt/ACE.html
下载地址: http://deuce.doc.wustl.e/Download.html
Building and Installing ACE:http://www.dre.vanderbilt.e/~schmidt/DOC_ROOT/ACE/ACE-INSTALL.html
我下载的是Latest Beta Kit中的ACE.zip(Latest Release中的压缩包好像有问题,我有WinRAR3.30解压缩报错)
二、解压缩后放在D盘
D:\ACE_wrappers
三、在D:\ACE_wrappers\ace目录下新建文件config.h加入一行
#include "ace/config-win32.h"
四、编译:用VC6.0打开D:\ACE_wrappers\ace\ace.dsw
左侧显示 ACE DLL classes
ACE LIB classes
或1、从菜单上选择“编译”,“放置可远行配置”,选择你需要的工程配置
“编译”,“重建全部”(或任一,如ACE DLL - Win32 MFC Debug)
此过程可能持续半小时至一个小时不等
或2、从菜单上选择“编译”,“批构建”,选择你需要的工程配置
此过程可能持续二至四个钟头
产生的.lib文件位于D:\ACE_wrappers\ace\下,
产生的.dll文件位于D:\ACE_wrappers\bin\下
同样打开ace_static.dsw
编译
ACEs.lib
ACEsd.lib
ACE_RMCasts.lib
ACE_RMCastsd.lib
TMCasts.lib
TMCastsd.lib
ACE生成的dll和lib文件的命名规则:(d = debug,s = static)
debug - aced.lib、debug+static - acesd.lib、release - ace.lib、 release+static - aces.lib
五、样例程序的编译
用VC打开D:\ACE_wrappers\tests\tests.dsw
“编译”,“批构建”
六、自写程序的工程配置
中篇:ACE程序员教程.pdf中的样例程序:
网址:http://www.cs.wustl.e/~schmidt/ACE_wrappers/docs/tutorials/guide-tutorials.html
将网页上的原代码复制到一新建文件,并命名为server.cpp
用VC打开,编译,重建全部,弹出对话框,“This build command require ...“,点”是“
会出现以下错误
如果有“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ace/SOCK_Acceptor.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工程-设置-C/C++: Preprocessor,附加包含路径:D:/ACE_wrappers
如果有“ You must link against multi-threaded libraries when using ACE (check your project settings)”
工程-设置-C/C++: Code Generation - Use run-time library : Debug Multithreaded Dll
如果有“error C2065: 'ACE_ERROR' : undeclared identifier”
error C2065: 'ACE_DEBUG' : undeclared identifier
#include "ace/Log_Msg.h"
error C4716: 'ace_main_i' : must return a value
在main中加入
return 0;
“error LNK2001: unresolved external symbol "__declspec(dllimport) int __cdecl”
工程-设置-Link-Input: 对象/库模块:添加aced.lib 附加库路径:D:\ACE_wrappers\ace
编译client中遇到的问题
1、error C2039: 'sprintf' : is not a member of 'ACE_OS'
#include "ace/OS_NS_stdio.h"
2、error C2039: 'strlen' : is not a member of 'ACE_OS'
#include "ace/OS_NS_string.h"
3、error C2059: syntax error : '?'
错误在这一句: ACE_DEBUG((LM_DEBUG,?Usage egX <hostname> <port_number>\n?));
将?改为"
4、无法找到动态链接库aced.dll于指定的路径
为系统变量PATH加上D:\ACE_wrappers\bin
静态包含:
工程-设置-C/C++-预处理程序定义中加入 ,ACE_AS_STATIC_LIBS
例1server编译后生成
server.exe 16K serverd.exe 97K servers.exe 124K serversd.exe 669K
(servers.exe较适合发布)
例2 client编译后生成
client.exe 16K clientd.exe 97K clients.exe 124K clientsd.exe 669K
(clients.exe较适合发布)
测试 clients 127.0.0.1 1919
servers 1919
下面是马维达老师写的:(转自huihoo)
发表于: 3/31/2003 - 04:24
翻译的一点小东西,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其实也不敢称为是翻译的,水平太烂了,大家将就着看吧 :)
使用Microsoft Visual C++ 在win32平台上生成和安装ACE:
注意:关于MSVC5.0和Service Pack 3的使用有一些问题,过去一些用户在sp2中使用良好的代码在sp3种却会引发一些问题。感谢Bill 的细心查找,这一神秘的问题被解决了。答案?(哦,这儿有一个好答案。。。)这可能是因为有多个版本的sp3较早版本的sp3有一些bug,而后来的版本修正了这些错误,从微软网站上下载的1998年6月16日版本的sp3是一个良好的版本。如果X03-50158是那些拥有sp3的光盘序列号的一部分,那么这些版本也是良好的。但是不管任何版本的sp3,其STL的实现都有错误,详细情况请浏览http://www.dinkumware.com/vc_fixes.html。感谢Ben Eng对这些错误的修正。
现在的SP4(希望只有一个版本)已经修正了STL中的死锁问题。
我们现在将不再积极的支持MSVC 4.X以及以前的版本,ACE可和这些编译器一起工作但是可能会丢失一些好处。
1. 将ACE分发包界压缩到一个目录中,这将在那个目录中生成一个包含ACE的目录ACE_wrappers。接下来的步骤中假设ACE分发包被解压缩到ACE_ROOT=C:\ACE_wrappers中,因此ACE将会存在于ACE_ROOT\ace目录中。
2. 在ACE_ROOT\ace目录中创建一个文件,命名为config.h,其内容为:
#include "ace/config-win32.h"
3. 在VC++中加载ACE的工程文件(ACE_ROOT\ace\ace.dsw)
4. 每个工程都会包含多个配置,这些配置是Debug/Release, MFC/Non-MFCh和Static/Dynamic库版本等选项的混合。确定你所需要的构造(例如,调试代码需要ACE的调试版本)。所有这些不同的配置可以为你提供一些便利,你可以或者采用不同的模式以构造不同配置的应用,或者通过改变ace\config.h来改变在NT上的不同配置。
注意:如果你使用动态连接,请保证ACE_ROOT\bin被添加到你的path环境变量中,否则你将在运行程序的时候碰到寻找ace.dll或者aced.dll的问题。
5. 如果你在Windows NT或者Windows 2k上构建ACE,你可以马上开始构造她而不需任何改变,如果你在Windows 9x/me上构建,那么你必须在
ACE_ROOT\ace\config.h.的#include块之前添加一行:
#define ACE_HAS_WINNT4 0
这将在ACE中移掉一些WinNT/Win2K中特有的代码。
6. 如果你希望使用MSVC自带的标准C++头文件(C++ Standard Draft 2种定义的iostream,cstdio…..),则应该在
ACE_ROOT\ace\config.h.的#include块之前添加一行:
#define ACE_HAS_STANDARD_CPP_LIBRARY 1
7. 如果需要和MFC一起使用,增加如下定义到你的config.h文件中,注意,如果你想使用spawn一个新的线程,则必须保证使用THR_USE_AFX标志来spawn线程。
#define ACE_HAS_MFC 1
缺省的,ACE工程使用MSVC运行时的动态DLL版本,你也可以选择使用ACE的不关心运行时库的静态(LIB)版本。我们选择仅与动态运行时库连接的原因在于基本上所有的NT机器上都会安装这些库,而我们则可以因此而减小代码的大小。如果你希望ACE与MFC的静态版本连接,则可以在config.h中定义ACE_USES_STATIC_MFC。然而,如果你希望静态的连接所有的库(包括MSVC运行时库),就需要自己修改工程文件了。
8. 如果要构建ACE的静态版本,则需要在config.h中定义ACE_AS_STATIC_LIBS,此宏在那些希望使用ACE的静态版本的应用工程中也必须定义。
作为一个可选项,你可以在
#include statement in ACE_ROOT\ace\config.h.之前添加一行:
#define ACE_NO_INLINE
来取消函数内联从而减小静态库(和你的运行码)的大小。
9. ACE DLL和LIB库的命名规则:
我们使用如下的规则明明使用MSVC的ACE的DLL和LIB文件。
"Library/DLL name" + (是静态库吗 ? "s" : "") + (包含调试信息 ? "d" : "") + {".dll"|".lib"}
在MSVC环境中使用ACE的更多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
-----------------------------------------------------------------------
一、安装TAO,需要先编译并安装ACE。
二、ACE的编译和安装步骤见http://www.cs.wustl.e/~schmidt/ACE_wrappers/ACE-INSTALL.html。TAO的编译和安装步骤见http://www.cs.wustl.e/~schmidt/ACE_wrappers/TAO/TAO-INSTALL.html。如果你英文程度还可以的话,最好直接阅读这两篇文档。说到底,中文文档只是“权宜之计”;汉语并不太适合进行逻辑性的表述。
但我还是把其中的一些段落编译如下(VC 6.0 + ACE-5.2.1 + TAO-1.2.1):
ACE的编译与安装
一般规则
ACE中的许多特性可以通过在$ACE_ROOT/ace/config.h中定义一些宏来进行修改。这些宏应该总是在包括针对你的平台的配置文件之前出现。
但是,如果你想要取消/重定义在针对特定平台的配置文件中定义的宏,#undef应该在配置文件之后出现。
如果你计划在多种平台上编译ACE,你也许需要考虑克隆源码树。
步骤:
1. 将ACE发布文件解压缩到某个目录中,在其中将会创建含有所有文件的ACE_wrappers目录。在下面的步骤中,ACE_wrappers目录将以ACE_ROOT为名来指称。
2. 在ACE_ROOT\ace目录中创建一个名为config.h的文件,在其中包含:
#include “ace/config-win32.h”
3. 现在加载ACE的项目文件(ACE_ROOT\ace\ace.dsw)。
4. 其中的每个项目都含有若干不同的配置(可混合Debug/Release、MFC/Non-MFC、Static/Dynamic library版本)。你可以从中选择你所需的配置,或是使用ace/config.h来进行调整。
注意:如果你使用动态链接库,在运行使用ACE的程序时,确定你在PATH中包括了ACE_ROOT\bin。
5. 如果你的系统平台是WinNT或2000,那么无需任何改动你就可以开始编译了。如果是Windows 9x/Me,你需要在ACE_ROOT\ace\config.h中的#include语句之前增加:
#define ACE_HAS_WINNT4 0
6. 如果你想要使用MSVC标准C++头(iostream、cstdio……),在ACE_ROOT\ace\config.h中的#include语句之前增加:
#define ACE_HAS_STANDARD_CPP_LIBRARY 1
7. 要与MFC一起使用ACE,再增加下面的定义:
#define ACE_HAS_MFC 1
注意如果你想要通过CWinThread派生新线程,一定要设置THR_USE_AFX。在缺省情况下,所有的ACE项目都使用DLL版本的MSVC运行时库。尽管如此,你仍然可以选择使用static(LIB)版本的ACE库。如果你想要将MFC作为静态库链接进ACE,你可以在config.h文件中定义ACE_USES_STATIC_MFC。但如果你想要静态链接所有的东西(包括MSVC运行时库),你就需要自己修改ACE的项目文件。
8. ACE的静态版本是通过定义ACE_AS_STATIC_LIBS来编译的。在链接静态ACE库的应用项目中也应该使用这个宏。
你也可以在config.h文件中增加
#define ACE_NO_INLINE
来取消函数内联并减小静态库(和你的可执行程序)的大小。
9. ACE DLL和LIB的命名方案:
"Library/DLL名" + (是否为静态库 ? "s" : "") + (是否启用了Debugging ? "d" : "") + {".dll"|".lib"}
10. 配置完毕后编译即可。选择dll版本,编译生成的dll文件在ACE_ROOT\bin中,相应的lib文件在ACE_ROOT\ace中。
ACE测试
各测试程序在ACE_ROOT\tests中。在其中也有一个工作空间文件可用来编译所有的测试程序(tests.dsw)。
一旦你编译了所有测试程序(可使用批编译),你可以运行tests目录中的perl脚本run_test.pl或批处理文件run_tests.bat来进行所有测试。
TAO的编译与安装
确定VC的CL.EXE在你的访问路径上。设置ACE_ROOT或TAO_ROOT环境变量。例如:
set ACE_ROOT=C:\ACE_wrappers
TAO最好放置在ACE_wrappers(这也是缺省情况)。
1.确定ACE已经编译和安装。
2.确定ACE_wrappers\bin已在“Tools|Options”中的“Executable Directories”中列出。如果在MSVC下使用TAO_IDL编译器就需要进行此设置。
3.加载tao\TAO.dsw,并编译TAO库。
4.要编译Cubit测试,加载performance-tests\Cubit\TAO\IDL_Cubit\IDL_Cubit.dsw,并编译客户和服务器。
TAOACE.dsw
TAOACE.dsw是一个Visual C++ 5.0/6.0工作空间文件,它加载的项目包括ACE、TAO、TAO_IDL(编译器)、gperf、orb服务库,以及一些单独的可执行程序(比如Naming Service,等等)。它可以用于编译所有的用于编译/运行TAO应用的文件。
三、我选择编译的是dll版本(Release),并在ACE的config.h文件中定义了“#define ACE_HAS_STANDARD_CPP_LIBRARY 1”。编译后我所得到的ace.dll的大小是1.13MB,相应的ace.lib的大小是1.77MB;TAO.dll的大小是1.47MB,相应的TAO.lib的大小是2.74MB。所有文件约有 MB,包括源程序、编译生成的中间文件,等等,但有些例子及服务我没有编译。
祝学有所成!
马维达
-------------------------------------
将ACE与VC6集成在一起
一.打开 Tools>Options>Directories
加入以下内容:
Executable File:
C:\ACE_wrappers\bin
Include File:
C:\ACE_wrappers\
C:\ACE_wrappers\TAO
C:\ACE_wrappers\TAO\orbsvcs
Library Files:
C:\ACE_wrappers\ace
C:\ACE_wrappers\TAO\tao
C:\ACE_wrappers\TAO\orbsvcs\orbsvcs
Source Files:
C:\ACE_wrappers\ace
C:\ACE_wrappers\TAO\tao
C:\ACE_wrappers\TAO\orbsvcs\orbsvcs
二.加入 C:\ACE_wrappers\bin 到系统环境变量 path中
三.设置系统变量
ACE_ROOT=C:\ACE_wrappers
TAO_ROOT=C:\ACE_wrappers\TAO
⑻ 服务器的配置
WebLogic Server Scripting Tool(WLST)是一种命令行脚本工具,BEA公司计划在WebLogic Server 9.0版本中包含它。现在,该工具及所有的服务包(service packs)都可以从BEA公司的dev2dev站点下载得到,并在WebLogic Server 7.0和8.0下运行。
背景知识
人们一直希望WebLogic Server支持一个脚本解决方案,以允许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可靠地、交互式地对WebLogic Server配置执行简单和复杂的更改。当前,WebLogic Server 支持三个命令行工具:weblogic.Admin、weblogic.Deployer和WLConfig Ant 任务工具。
这三个工具都需要一个运行的Weblogic Server实例。其中Weblogic.Admin和WLConfig用来修改配置和查询MBean,weblogic.Deployer则严格用于部署应用程序。还有一些工具WebLogic Server不支持,但是用户很熟悉,例如WLShell、Config2Admin和MBeanExplorer等。
许多用例如果使用一个简单的脚本工具将会非常容易处理。例如,开发人员和管理员可能需要编写脚本来配置服务器,并且想要通过循环和其他流程控制结构来为服务器增加配置元素。类似这样的用例使人们迫切希望有一种可以读取用户脚本并且在WebLogic Server上运行的脚本语言解释器。
WLST试图解决一些当前WebLogic Server开发人员和管理员者所面临的难题。这包括捕捉那些可重复的配置和部署工作,其中配置工作主要是将环境(应用程序和依赖性)准备为大环境的一部分);在生命周期的某一级别或各个级别之间(例如开发和分段级别之间)的用户间共享复杂的配置更改;以及跨一个拓扑结构的多个节点或者在一些其他范围,迭代地应用相同的更改。向WebLogic Server增加对用户定义脚本编程的支持,可以极大地增强可用性,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使用WLST,用户可以定制WebLogic Server,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简化日常任务,扩展其他功能。通过提供脚本来处理,重复的任务和复杂的过程现在可以被简化。脚本语言扩展了Java语言,提高了开发速度。
简介
WLST是WebLogic Server的一个命令行脚本接口。WLST脚本环境基于Java脚本解释器(Jython)。WLST使您能够利用所提供的WebLogic Server脚本功能,以及解释型语言的共同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局部变量、条件变量和流程控制语句。WebLogic Server开发人员和管理员可以根据Jython语法,扩展WebLogic Server脚本语言来适应自己的需要。
Jython是高级、动态、面向对象语言Python的一个与Java平台无缝集成的实现。Jython是100%纯Java的,由于它清晰简单的语法,使得Jython非常容易学习。Jython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您可以通过Jython解释器调用任何Java对象。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重用自己编写的任何Java代码或者Java工具。本文我们对Jython不做太多深究。关于Jython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jython.org。
WLST 介绍
WLST有两种版本,脱机版和联机版。脱机版用来在用户没有连接到任何一个WebLogic Server实例的情况下,通过与域文件和配置模板交互来配置域。该功能类似于WebLogic Server 9.0中反对的配置向导(Configuration Wizard)静寂模式脚本编程。联机版用来在用户连接到一个运行的WebLogic Server实例的情况下,更改配置工件或者监视运行时数据。现在两个版本作为两个独立的JAR包提供下载。在WebLogic Server 9.0发布的时候,这两个版本将会整合成为一个工具。
操作模式
WLST提供三种操作模式:交互模式、脚本模式和嵌入模式。在交互模式下,用户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命令并查看响应。这种模式对于学习脚本工具及其功能是有用的。另外,对于原型设计命令语法以在编译较大的脚本之前验证选项,也是有用的。清单1中展示了一个交互式会话的例子。在脚本模式下,用户可以把许多脚本命令写在一个文件中,工具将该文件作为程序执行。清单2展示了一个可以在WLST上作为程序执行的简单脚本。在嵌入模式下,用户把WLST解释器嵌入Java应用程序中(参见清单3)。
特性
WebLogic Server实现了JMX 1.0,并且所有子系统(JMS、JDBC、Security等)都被作为相应的MBean并包含属性,可以按这些属性来配置、监视和管理子系统。所有的MBean被组织为层次结构,DomainMBean是所有Configuration MBean的父节点,DomainRuntimeMBean是所有Runtime MBean的父节点。用户可以通过调用不同的WLST命令定位任何MBean。为了简单,定位大致相当于任何操作系统中的文件表示方法。
定位
按照操作系统的说法,WLST有三个驱动:config、runtime和custom。config驱动管理所有的Configuration MBean(DomainMBean是它们的父节点)。runtime驱动管理所有的Runtime MBean(DomainRuntimeMBean是它们的父节点)。custom驱动管理所有的Custom Mbean(非WebLogic的,而是用户在WebLogic Server上注册的)。MBean的类型或者实例就像目录,用户可以“cd”或者定位到这些MBean,以查看属性名和值或操作(即文件)。清单4中的例子展示了一个用户定位到不同的驱动和MBean然后列出其属性和值。
配置
通过“configToScript”命令,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把资源从一个域移动到另一个域。这个命令以config.xml作参数,并将之转换为相应的WSLT脚本,该脚本被应用于另一个域,以创建一个类似的配置。这个命令也可以创建一个包含名称-值对的属性文件。这些名称-值对可以被修改,以创建具有不同域名、服务器名等的配置。清单5演示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其中config.xml被转换为WSLT脚本。用户也可以创建新的配置信息,以及检索和更改存储在域config.xml文件中或者是使用Template Builder创建的域模板JAR中的现有配置值。清单6展示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用户读取一个现有的medrec模板,以创建一个medrec域。
当前托管对象(cmo)
每当用户定位到一个MBean实例,他就具有通过cmo变量对这个MBean对象的访问权。这个变量保存MBean的代理对象,所以用户可以调用该MBean接口支持的所有方法或操作。清单7展示了一个可以使用这个变量的例子。
从WLST调用Java程序
如果您用Java编写了命令行工具,并且想要在WLST中重用,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例如,我编写了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用来查询MBeanServer并检索注册在这台服务器上的所有MBean,然后打印它们的对象名称。好处是我不必抛开这些有用的代码或者用Jython重新进行编写,只要从WLST中调用这个程序就行了。清单8显示了这个用Java编写的程序,以及用户如何从WLST中调用该程序。
从Ant中调用WLST
许多用户使用Ant自动完成Weblogic域的配置,如果您愿意把您的WLST配置脚本嵌入Ant编译文件(build file),那么您也可以这样做。清单9展示了编译文件的一个片断,它调用WLST来运行脚本。
扩展WLST命令
WLST定义了一些常用的命令,但这并不限制用户去定义自定义的命令或者模块,然后把它们导入WLST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清单10定义了两个自定义的命令:“creatServer”和“deleteServer”。它们创建和删除具有指定名称的服务器。这些命令将会对于WLST会话是活跃的。用户也可以编写一些定义几个有用功能并能导入WLST中的模块。清单11展示的例子中,用户定义了一个安全类,这个类包括创建用户、更改密码等实用功能。
WLST模块
用户常常想将WLST与其他Jython模块一起使用。这只要把WLST模块写入一个文件,并把这个文件导入到您的Jython模块中就可以了。清单12展示了如何编写WLST模块并在Jython模块中使用。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dev2dev.bea.com/codelibrary/code/posample.jsp。
WLST 工作方式
让我们完成一个简单的用例,其中展示了使用WLST的端到端场景。假设一个管理员打算为开发人员配置一个域。本质上,他会从头开始创建一个域(一个admin 服务器),启动服务器,配置托管服务器,并群集和部署应用程序。他也会通过一个简单的脚本监视这些服务器的状况。步骤如下:
根据模板创建一个简单的域(一个admin服务器),并启动服务器(见清单13)。
配置两个托管服务器和一个群集。在连接到正在运行的admin服务器之后,添加这两个托管服务器到这个集群,并启动该群集。另外,部署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到该群集(见清单14)。
使用一个简单的监视脚本,监视服务器的状态(见清单15)。
前瞻
WLST可以在BEA公司的dev2dev站点上下载。这个工具可以与WebLogic Server 7.0和8.1(以及所有的服务包)一起工作。BEA公司的Management新闻组提供对这个工具的支持。这个工具可以在明年发布的WebLogic Server 9.0中正式得到并受到支持。BEA公司也打算在WebLogic Server 7.1和8.1两个版本中直接支持WLST。
一些您所期待的WLST的新特性:
通过JSR 88 API进行的部署,包括通过WLST进行的部署计划的编辑。
通过WLST对所有诊断框架(WebLogic Server 9.0中新引入的)工件的访问。
脱机版WLST(现在可以单独下载)与现有联机版WLST的合并。
对新的 (WebLogic Server 9.0) 管理API的访问。
支持WebLogic Server 9.0中所有的新节点管理器特性。
结束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介绍了一个新工具——WLST,它使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能更方便地管理WebLogic Server(联机或者脱机都可以),并能对WebLogic Server执行配置更改。WLST有三种使用模式:交互模式、脚本模式和嵌入模式。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访问WebLogic Server中的MBean,并且提供了一些方便的命令用于监视WebLogic Server实例的生命周期。WLST是用Jython(Jython是流行的Python语言的纯Java实现)语言编写的。
参考资料
Online WLST Tool: http://dev2dev.bea.com/codelibrary/code/wlst.jsp
Offline WLST Tool: http://dev2dev.bea.com/codelibrary/code/wlst_offline.jsp
Jython's Main Web Site: www.jython.org
PO Sample: http://dev2dev.bea.com/codelibrary/code/posample.jsp
⑼ 如何对lighttpd进行交叉编译安装并配置lighttpdweb服务器
1. 编译、安装
1.1. 先到lighttpd官网下载对应版本的软件包:
http://www.lighttpd.net/
我下载的是 lighttpd-1.4.30.tar.gz
1.2. 将压缩包解压到任意目录(我的是 /root/Desktop/common)得到文件夹 lighttpd-1.4.30
1.3. 在文件夹 lighttpd-1.4.30 中创建shell脚本,命名为:configure-arm.sh
1.4. 在shell脚本 configure-arm.sh 中输入如下代码:
#! /bin/sh
CC=arm-linux-gcc
AR=arm-linux-ar LD=arm-linux-ld RANLIB=arm-linux-ranlib
STRIP=arm-linux-strip ./configure --prefix=/opt/web/lighttpd-1.4.30-arm
--host=arm-linux --build=i686-pc-linux --disable-FEATURE --enable-shared
--disable-static --disable-lfs --disable-ipv6 --without-PACKAGE
--without-valgrind --without-openssl --without-kerberos5 --without-pcre
--without-zlib --without-bzip2 --without-lua
1.5. 打开控制台,cd进入 lighttpd-1.4.30 目录
1.6. 给 configure-arm.sh 文件添加可执行属性,执行命令:
chmod +x configure-arm.sh
1.7. 配置lighttpd,执行命令:
./configure-arm.sh
1.8. 编译lighttpd,执行命令:
make
1.9. 安装lighttpd,执行命令:
make inst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