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sin函数解集公式
SINX=A A=1
X=π/2+2Kπ
A=-1
X= 3/2π+2Kπ
COSX=A A=1
X=2Kπ
A=-1
X=π+2Kπ K为整数 (-2 -1 0 1 2……)
㈡ C语言编写sin函数求教!
1.
C语言中要编写sin函数,实质上要利用sin的泰勒公式,然后根据泰勒公式,将其中的每一项进行分解,最后用循环,累加计算出最终结果
2.
下面用for循环实现sin的算法,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void
main()
{
int
i;
float
x,sum,a,b;
//sum代表和,a为分子,b为分母
char
s;
printf("please
input
x");
scanf("%f",&x);
s=1;
sum=0;
a=x;
//分母赋初值
b=1;
//分子赋初值
for(i=1;a/b>=1e-6;i++)
{
sum=sum+s*a/b;
//累加一项
a=a*x*x;
//求下一项分子
b=b*2*i*(2*i+1);
//求下一项分母
s*=-1;
}
printf("sum=%f\n",sum);
}
3.
关于上述程序的几点说明:上述程序的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上述程序运用了sin的泰勒展开式
sin
x=x-x^3/3!+x^5/5!
......
,程序中将sin泰勒公式中的每一项拆成了分子,分母以及每一项前的符号这三项,以便于每一项的累加
㈢ 正弦函数公式是什么
正弦函数公式:sin(α+β)=sinα。
正弦是股与弦的比例,余弦是余下的那条直角边与弦的比例。
勾股弦放到圆里,弦是圆周上两点连线。最大的弦是直径。 把直角三角形的弦放在直径上,股就是∠A所对的弦,即正弦,勾就是余下的弦——余弦。
正弦函数的性质:
(1)最值和零点
①最大值:当x=2kπ+(π/2) ,k∈Z时,y(max)=1
②最小值:当x=2kπ+(3π/2),k∈Z时,y(min)=-1
零值点:(kπ,0) ,k∈Z
(2)对称性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1)对称轴:关于直线x=(π/2)+kπ,k∈Z对称
2)中心对称:关于点(kπ,0),k∈Z对称
㈣ 正弦函数公式
sin(pi/2-a)=cosa;cos(pi/2-a)=sina(即: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pi/2+a)=cosa;cos(pi/2+a)=-sina
sin(pi-a)=sina;cos(pi-a)=-cosa
sin(pi+a)=-sina;cos(pi+a)=-cosa
sin(3pi/2-a)=-cosa;cos(3pi/2-a)=-sina
sin(3pi/2+a)=-cosa;cos(3pi/2+a)=sina
sin(2pi+a)=sina;cos(2pi+a)=cosa
sin(2*k*pi+a)=sina;cos(2*k*pi+a)=cosa
(sina)^2+(cos)^2=1;
tana=sina/cosa
(前提:a不等于(pi/2)+2*k*pi)
sinA/a=sinB/b=sinC/c(正弦定理)
cosA=(b^2+c^2-a^2)/(2*b*c)(余弦定理)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sin(2a)=2sinacosb;
cos(2a)=(cosa)^2-(sina)^2
其余的公式都是根据上述的公式变形得到的!
㈤ sin cos tan度数公式。
如图所示: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以角度(数学上最常用弧度制,下同)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或其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
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在航海学、测绘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中,还会用到如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正矢函数、余矢函数、半正矢函数、半余矢函数等其他的三角函数。
㈥ sin加sin函数公式
sinnx求和公式为sinx+sin2x+sin3x+sinnx=sin(nx/2)sin((n+1)x/2)/(sin(x/2))。
解:令A=sinx+sin2x+sin3x+sinnx。
sin函数公式是sinA=a/c。sinx函数即正弦函数,三角函数的一种。正弦函数是三角函数的一种。对于任意一个实数x都对应着唯一的角(弧度制中等于这个实数),而这个角又对应着唯一确定的正弦值sinx。
性质
两个奇函数相加所得的和或相减所得的差为奇函数。
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相加所得的和或相减所得的差为非奇非偶函数。
两个奇函数相乘所得的积或相除所得的商为偶函数。
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相乘所得的积或相除所得的商为奇函数。
㈦ 正弦函数公式是什么
正弦函数公式:sin(α+β)=sinα。
正弦是股与弦的比例,余弦是余下的那条直角边与弦的比例。
勾股弦放到圆里,弦是圆周上两点连线。最大的弦是直径。 把直角三角形的弦放在直径上,股就是∠A所对的弦,即正弦,勾就是余下的弦——余弦。
正弦函数
一般的,在直角坐标系中,给定单位圆,对任意角α,使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u,v),那么点P的纵坐标v叫做角α的正弦函数,记作v=sinα。
通常,我们用x表示自变量,即x表示角的大小,用y表示函数值,这样我们就定义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y=sin x,它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值域为[-1,1]。
㈧ sin函数公式
sin(-a)=-sin(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a)=sin(a) sin(π+a)=-sin(a) tgA=tanA=sinAcosA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sin2a=2sina*cos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积化和差公式 sin(a)sin(b)=-1/2*[cos(a+b)-cos(a-b)] cos(a)cos(b)=1/2*[cos(a+b)+cos(a-b)] sin(a)cos(b)=1/2*[sin(a+b)+sin(a-b)] 诱导公式 sin(-a)=-sin(a) cos(-a)=cos(a) sin(pi/2-a)=cos(a) cos(pi/2-a)=sin(a) sin(pi/2+a)=cos(a) cos(pi/2+a)=-sin(a) sin(pi-a)=sin(a) cos(pi-a)=-cos(a) sin(pi+a)=-sin(a) cos(pi+a)=-cos(a) tga=tana=sina/cosa 万能公式 sin(a)= (2tan(a/2))/(1+tan^2(a/2)) cos(a)= (1-tan^2(a/2))/(1+tan^2(a/2)) tan(a)= (2tan(a/2))/(1-tan^2(a/2)) 其它公式 a*sin(a)+b*cos(a)=sqrt(a^2+b^2)sin(a+c) [其中,tan(c)=b/a] a*sin(a)-b*cos(a)=sqrt(a^2+b^2)cos(a-c) [其中,tan(c)=a/b] 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2 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 csc(a)=1/sin(a) sec(a)=1/cos(a) 双曲函数 sinh(a)=(e^a-e^(-a))/2 cosh(a)=(e^a+e^(-a))/2 tgh(a)=sinh(a)/cosh(a) 祝您愉快.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