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哈西算法英文

哈西算法英文

发布时间:2022-07-19 22:50:50

⑴ 我不知道pascal一些算法的简称,例如动态规划等,希望得到一些算法的简称,有人能帮我列举出来吗谢谢了

枚举法: Enumeration

排序:Sort

贪心法:Greedy algorithm

递归:Recursion

分治:Divide and Rule

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DFS)

宽(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 First Search(BFS)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DP) 也有人叫它 Dynamic Process

离散化:Discretization

栈:Stack Last in First out (LIFO)

队列:Queue First in First out(FIFO)

顺序表:Array Array-Based List

链表:Chain Linked List

广义表:Lists

串:String

集合:Set

树:Tree

二叉树:Binary Tree

完全二叉树:Complete Binary Tree

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BST)

堆:Heap

图:Graph

哈希表:Hash Table

并查集:Union-Find Sets 或 Disjoint Sets

最大匹配:maximal matching

线段树:Segment Tree

树状数组:Binary Indexed Tree

伸展树:Splay Tree

左偏树:Leftist Tree 或 Leftist Heap

斐波那契堆:Fibonacci Heap

后缀树:Suffix Tree

网络流:Network Flows

凸包:Convex Hull

叉积:Cross Function

高斯消元:Gaussian Elimination

匹配:Matching

矩阵:Matrix

⑵ 什么是哈希算法,公式是什么

哈希是 hash的音译,就是 散列, 散列算法是把一系列的值转换为地址(位置,数字)的一类算法, 没有公式. 实际上这不是一种而是一类算法, 好的散列算法和不好的散列算法差别很大. 散列一般是难以反向运算的.原因是输入和输出理论上是多对一的操作. (把无限的问题空间映射到有限的地址位置,肯定必须多对一)

加密本质上是换了一种编码方式,使得不可阅读. 实际上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对一个不懂中文的老外来说,这也是一种不严密的加密. 加密和散列不同,加密是存在一个解密的算法的,所以加密运算一般是可逆的, 一般是一对一的.

⑶ 什么是hash

提到hash,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不会陌生,之前很火现在也依旧很火的技术区块链背后的底层原理之一就是hash,下面就从hash算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等几个角度,对hash算法进行一个讲解。

1、什么是Hash
Hash也称散列、哈希,对应的英文都是Hash。基本原理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Hash算法变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这个映射的规则就是对应的Hash算法,而原始数据映射后的二进制串就是哈希值。活动开发中经常使用的MD5和SHA都是历史悠久的Hash算法。

echo md5("这是一个测试文案");
// 输出结果:
在这个例子里,这是一个测试文案是原始值,
就是经过hash算法得到的Hash值。整个Hash算法的过程就是把原始任意长度的值空间,映射成固定长度的值空间的过程。

2、Hash的特点
一个优秀的hash算法,需要什么样的要求呢?

a)、从hash值不可以反向推导出原始的数据
这个从上面MD5的例子里可以明确看到,经过映射后的数据和原始数据没有对应关系
b)、输入数据的微小变化会得到完全不同的hash值,相同的数据会得到相同的值
echo md5("这是一个测试文案");// 输出结果:echo md5("这是二个测试文案");// 输出结果:可以看到我们只改了一个文字,但是整个得到的hash值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c)、哈希算法的执行效率要高效,长的文本也能快速地计算出哈希值
d)、hash算法的冲突概率要小
由于hash的原理是将输入空间的值映射成hash空间内,而hash值的空间远小于输入的空间。根据抽屉原理,一定会存在不同的输入被映射成相同输出的情况。那么作为一个好的hash算法,就需要这种冲突的概率尽可能小

⑷ SSL协议都使用相同的对称密钥算法吗

要理解ssl先要知道一些加密算法的常识.
加密算法很容易理解啦,就是把明文变成人家看不懂的东西,然后送给自己想要的送到的地方,接收方用配套的解密算法又把密文解开成明文,这样就不怕在路世上如果密文给人家截获而泄密。
加密算法有俩大类,第一种是不基于KEY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要加密"fordesign"这么一串字符,就把每个字符都变成它的后一个字符,那么就是"gpseftjhm"了,这样的东西人家当然看不明白,接收方用相反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原文。当然这只是个例子,现在应该没人用这么搞笑的加密算法了吧。
不基于KEY的加密算法好象一直用到了计算机出现。我记得古中国军事机密都是用这种方式加密的。打战的时候好象军队那些电报员也要带着密码本,也应该是用这种方式加密的。这种算法的安全性以保持算法的保密为前提。
这种加密算法的缺点太明显了,就是一旦你的加密算法给人家知道,就肯定挂。日本中途岛惨败好象就是密码给老米破了。设计一种算法是很麻烦的,一旦给人破了就没用了,这也忑浪费。
我们现在使用的加密算法一般是基于key的,也就是说在加密过程中需要一个key,用这个key来对明文进行加密。这样的算法即使一次被破,下次改个key,还可以继续用。key是一个什么东西呢?随便你,可以是一个随机产生的数字,或者一个单词,啥都行,只要你用的算法认为你选来做key的那玩意合法就行。
这样的算法最重要的是:其安全性取决于key,一般来说取决于key的长度。也就是说应该保证人家在知道这个算法而不知道key的情况下,破解也相当困难。其实现在常用的基于KEY的加密算法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很多革命同志(都是老外)都在想办法破解基于key的加密算法又包括俩类:对称加密和不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指的是双方使用完全相同的key, 最常见的是DES. DES3, RC4等。对称加密算法的原理很容易理解,通信一方用KEK加密明文,另一方收到之后用同样的KEY来解密就可以得到明文。
不对称加密指双方用不同的KEY加密和解密明文,通信双方都要有自己的公共密钥和私有密钥。 举个例子比较容易理解, 我们们假设通信双方分别是A, B.
A, 拥有 KEY_A1, KEY_A2, 其中KEY_A1是A的私有密钥,KEY_A2是A的公共密钥。
B, 拥有KEY_B1, KEY_B2, 其中KEY_B1是B的私有密钥,KEY_B2是B的公共密钥。
公共密钥和私有密钥的特点是,经过其中任何一把加密过的明文,只能用另外一把才能够解开。也就是说经过KEY_A1加密过的明文,只有KEY_A2才能够解密,反之亦然。
通信过程如下:

A-------->KEY_A2------------>B

A<--------KEY_B2<------------A

这个过程叫做公共密钥交换,老外管这叫key exchange.
之后A和B就分别用对方的公共密钥加密,用自己的私有密钥解密。
一般公共密钥是要发布出去的,然后你通过自己的私有密钥加密明文,人家用你的公共密钥解密,如果能解开,那么说明你是加密人,这就是SSL使用的验证机制。
常用的不对称加密一般有RSA, DSA, DH等。我们一般使用RSA.
数字签名也是不对称加密算法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解它对于理解SSL很重要的,放在这里一起介绍一下。
签名是什么大家都很熟悉吧?证明该东西是你写的,是你发布的,你就用签名搞定。看看那些重要文件都要头头签名。数字签名就是数字化的签名了。记得公用密钥和私有密钥的特征吗?只有你一个人有你自己的私有密钥。而你的公用密钥是其他人都知道的 了。那么你在写完一封邮件之后,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加密自己的名字,接收人用你的公共密钥解开一看,哦,是你发的。这就是你的数字签名过程了。
上面的解释是很简化的了,其实数字签名比这个复杂多了,但我们没有了解的必要,知道数字签名是这么一回事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我们需要知道的加密算法,其实我不觉得那是加密算法 ,应该叫哈希算法,英文是message digest, 是用来把任何长度的一串明文以一定规则变成固定长度的一串字符串。它在SSL中的作用也很重要,以后会慢慢提及的。一般使用的是MD5, SHA. base64不是加密算法,但也是SSL经常使用的一种算法,它是编码方式,用来把asc码 和二进制码转来转去的。
具体的加密解密过程我们不需要了解,因为SSL根本不关心。但了解加密算法的一些基本原理是必要的,否则很难理解SSL。
对加密算法的细节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去网络上找这些加密算法的原理的文章和实现的程序来研究,不过先学数论吧。不懂数论看那玩意还是一头雾水。

⑸ 密钥管理的管理技术

1、对称密钥管理。对称加密是基于共同保守秘密来实现的。采用对称加密技术的贸易双方必须要保证采用的是相同的密钥,要保证彼此密钥的交换是安全可靠的,同时还要设定防止密钥泄密和更改密钥的程序。这样,对称密钥的管理和分发工作将变成一件潜在危险的和繁琐的过程。通过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实现对称密钥的管理使相应的管理变得简单和更加安全,同时还解决了纯对称密钥模式中存在的可靠性问题和鉴别问题。 贸易方可以为每次交换的信息(如每次的EDI交换)生成唯一一把对称密钥并用公开密钥对该密钥进行加密,然后再将加密后的密钥和用该密钥加密的信息(如EDI交换)一起发送给相应的贸易方。由于对每次信息交换都对应生成了唯一一把密钥,因此各贸易方就不再需要对密钥进行维护和担心密钥的泄露或过期。这种方式的另一优点是,即使泄露了一把密钥也只将影响一笔交易,而不会影响到贸易双方之间所有的交易关系。这种方式还提供了贸易伙伴间发布对称密钥的一种安全途径。
2、公开密钥管理/数字证书。贸易伙伴间可以使用数字证书(公开密钥证书)来交换公开密钥。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X.509,对数字证书进行了定义该标准等同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发布的ISO/IEC 9594-8:195标准。数字证书通常包含有唯一标识证书所有者(即贸易方)的名称、唯一标识证书发布者的名称、证书所有者的公开密钥、证书发布者的数字签名、证书的有效期及证书的序列号等。证书发布者一般称为证书管理机构(CA),它是贸易各方都信赖的机构。数字证书能够起到标识贸易方的作用,是目前电子商务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
3、密钥管理相关的标准规范。目前国际有关的标准化机构都着手制定关于密钥管理的技术标准规范。ISO与IEC下属的信息技术委员会(JTC1)已起草了关于密钥管理的国际标准规范。该规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密钥管理框架;二是采用对称技术的机制;三是采用非对称技术的机制。该规范现已进入到国际标准草案表决阶段,并将很快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公开密钥加密技术的另一类应用。它的主要方式是:报文的发送方从报文文本中生成一个128位的散列值(或报文摘要)。发送方用自己的专用密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来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报文的接收方。报文的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报文中计算出128位的散列值(或报文摘要),接着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来对报文附加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如果两个散列值相同,那么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报文的鉴别和不可抵赖性。
ISO/IEC JTC1已在起草有关的国际标准规范。该标准的初步题目是“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附件的数字签名方案”,它由概述和基于身份的机制两部分构成。 密码学简介 据记载,公元前400年,古希腊人发明了置换密码。1881年世界上的第一个电话保密专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方启用“恩尼格玛”密码机,密码学在战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和保密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于是在199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公布实施了“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民间力量开始全面介入密码学的研究和应用中,采用的加密算法有DES、RSA、SHA等。随着对加密强度需求的不断提高,近期又出现了AES、ECC等。
使用密码学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保密性:防止用户的标识或数据被读取。
数据完整性:防止数据被更改。
身份验证:确保数据发自特定的一方。
二. 加密算法介绍根据密钥类型不同将现代密码技术分为两类:对称加密算法(秘密钥匙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公开密钥加密)。
对称钥匙加密系统是加密和解密均采用同一把秘密钥匙,而且通信双方都必须获得这把钥匙,并保持钥匙的秘密。
非对称密钥加密系统采用的加密钥匙(公钥)和解密钥匙(私钥)是不同的。 在对称加密算法中,只有一个密钥用来加密和解密信息,即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常用的算法包括: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
2000年10月,NIST(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宣布通过从15种侯选算法中选出的一项新的密匙加密标准。Rijndael被选中成为将来的AES。Rijndael是在 1999 年下半年,由研究员Joan Daemen 和 Vincent Rijmen 创建的。AES 正日益成为加密各种形式的电子数据的实际标准。
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于 2002 年 5 月 26 日制定了新的高级加密标准(AES) 规范。
算法原理 AES 算法基于排列和置换运算。排列是对数据重新进行安排,置换是将一个数据单元替换为另一个。AES 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执行排列和置换运算。
AES 是一个迭代的、对称密钥分组的密码,它可以使用128、192 和 256 位密钥,并且用 128 位(16字节)分组加密和解密数据。与公共密钥密码使用密钥对不同,对称密钥密码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通过分组密码返回的加密数据的位数与输入数据相同。迭代加密使用一个循环结构,在该循环中重复置换和替换输入数据。
AES与3DES的比较 算法名称 算法类型 密钥长度 速度 解密时间(建设机器每秒尝试255个密钥) 资源消耗 AES 对称block密码 128、192、256位 高 1490000亿年 低 3DES 对称feistel密码 112位或168位 低 46亿年 中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如下:
RSA:由 RSA 公司发明,是一个支持变长密钥的公共密钥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块的长度也是可变的;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是一种标准的 DSS(数字签名标准);
ECC(Elliptic Curves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密码编码学。
在1976年,由于对称加密算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Diffie 和Hellman发表了一篇叫《密码学新动向》的文章,介绍了公匙加密的概念,由Rivet、Shamir、Adelman提出了RSA算法。
随着分解大整数方法的进步及完善、计算机速度的提高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RSA的密钥需要不断增加,但是,密钥长度的增加导致了其加解密的速度大为降低,硬件实现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这对使用RSA的应用带来了很重的负担,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算法来代替RSA。
1985年N.Koblitz和Miller提出将椭圆曲线用于密码算法,根据是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上的点群中的离散对数问题ECDLP。ECDLP是比因子分解问题更难的问题,它是指数级的难度。
原理——椭圆曲线上的难题 椭圆曲线上离散对数问题ECDLP定义如下:给定素数p和椭圆曲线E,对Q=kP,在已知P,Q 的情况下求出小于p的正整数k。可以证明由k和P计算Q比较容易,而由Q和P计算k则比较困难。
将椭圆曲线中的加法运算与离散对数中的模乘运算相对应,将椭圆曲线中的乘法运算与离散对数中的模幂运算相对应,我们就可以建立基于椭圆曲线的对应的密码体制。
例如,对应Diffie-Hellman公钥系统,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在椭圆曲线上予以实现:在E上选取生成元P,要求由P产生的群元素足够多,通信双方A和B分别选取a和b,a和b 予以保密,但将aP和bP公开,A和B间通信用的密钥为abP,这是第三者无法得知的。
对应ELGamal密码系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在椭圆曲线上予以实现:
将明文m嵌入到E上Pm点,选一点B∈E,每一用户都选一整数a,0<a<N,N为阶数已知,a保密,aB公开。欲向A送m,可送去下面一对数偶:[kB,Pm+k(aAB)],k是随机产生的整数。A可以从kB求得k(aAB)。通过:Pm+k(aAB)- k(aAB)=Pm恢复Pm。同样对应DSA,考虑如下等式:
K=kG [其中 K,G为Ep(a,b)上的点,k为小于n(n是点G的阶)的整数]
不难发现,给定k和G,根据加法法则,计算K很容易;但给定K和G,求k就相对困难了。
这就是椭圆曲线加密算法采用的难题。我们把点G称为基点(base point),k(k<n,n为基点G的阶)称为私有密钥(privte key),K称为公开密钥(public key)。
ECC与RSA的比较 ECC和RSA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对绝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抗攻击性强。相同的密钥长度,其抗攻击性要强很多倍。
计算量小,处理速度快。ECC总的速度比RSA、DSA要快得多。
存储空间占用小。ECC的密钥尺寸和系统参数与RSA、DSA相比要小得多,意味着它所占的存贮空间要小得多。这对于加密算法在IC卡上的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带宽要求低。当对长消息进行加解密时,三类密码系统有相同的带宽要求,但应用于短消息时ECC带宽要求却低得多。带宽要求低使ECC在无线网络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ECC的这些特点使它必将取代RSA,成为通用的公钥加密算法。比如SET协议的制定者已把它作为下一代SET协议中缺省的公钥密码算法。
下面两张表示是RSA和ECC的安全性和速度的比较。 攻破时间(MIPS年) RSA/DSA(密钥长度) ECC密钥长度 RSA/ECC密钥长度比 10 512 106 5:1 10 768 132 6:1 10 1024 160 7:1 10 2048 210 10:1 10 21000 600 35:1 RSA和ECC安全模长得比较 功能 Security Builder 1.2 BSAFE 3.0 163位ECC(ms) 1,023位RSA(ms) 密钥对生成 3.8 4,708.3 签名 2.1(ECNRA) 228.4 3.0(ECDSA) 认证 9.9(ECNRA) 12.7 10.7(ECDSA)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7.3 1,654.0 RSA和ECC速度比较 散列算法也叫哈希算法,英文是Hash ,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又叫做预映射, pre-image),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而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HASH主要用于信息安全领域中加密算法,它把一些不同长度的信息转化成杂乱的128位的编码,这些编码值叫做HASH值. 也可以说,hash就是找到一种数据内容和数据存放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散列是信息的提炼,通常其长度要比信息小得多,且为一个固定长度。加密性强的散列一定是不可逆的,这就意味着通过散列结果,无法推出任何部分的原始信息。任何输入信息的变化,哪怕仅一位,都将导致散列结果的明显变化,这称之为雪崩效应。散列还应该是防冲突的,即找不出具有相同散列结果的两条信息。具有这些特性的散列结果就可以用于验证信息是否被修改。
单向散列函数一般用于产生消息摘要,密钥加密等,常见的有:
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是RSA数据安全公司开发的一种单向散列算法。
SHA(Secure Hash Algorithm):可以对任意长度的数据运算生成一个160位的数值;
在1993年,安全散列算法(SHA)由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NIST)提出,并作为联邦信息处理标准(FIPS PUB 180)公布;1995年又发布了一个修订版FIPS PUB 180-1,通常称之为SHA-1。SHA-1是基于MD4算法的,并且它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MD4的。现在已成为公认的最安全的散列算法之一,并被广泛使用。
原理 SHA-1是一种数据加密算法,该算法的思想是接收一段明文,然后以一种不可逆的方式将它转换成一段(通常更小)密文,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取一串输入码(称为预映射或信息),并把它们转化为长度较短、位数固定的输出序列即散列值(也称为信息摘要或信息认证代码)的过程。
单向散列函数的安全性在于其产生散列值的操作过程具有较强的单向性。如果在输入序列中嵌入密码,那么任何人在不知道密码的情况下都不能产生正确的散列值,从而保证了其安全性。SHA将输入流按照每块512位(64个字节)进行分块,并产生20个字节的被称为信息认证代码或信息摘要的输出。
该算法输入报文的最大长度不超过264位,产生的输出是一个160位的报文摘要。输入是按512 位的分组进行处理的。SHA-1是不可逆的、防冲突,并具有良好的雪崩效应。
通过散列算法可实现数字签名实现,数字签名的原理是将要传送的明文通过一种函数运算(Hash)转换成报文摘要(不同的明文对应不同的报文摘要),报文摘要加密后与明文一起传送给接受方,接受方将接受的明文产生新的报文摘要与发送方的发来报文摘要解密比较,比较结果一致表示明文未被改动,如果不一致表示明文已被篡改。
MAC (信息认证代码)就是一个散列结果,其中部分输入信息是密码,只有知道这个密码的参与者才能再次计算和验证MAC码的合法性。MAC的产生参见下图。 输入信息 密码 散列函数 信息认证代码 SHA-1与MD5的比较 因为二者均由MD4导出,SHA-1和MD5彼此很相似。相应的,他们的强度和其他特性也是相似,但还有以下几点不同:
对强行供给的安全性:最显着和最重要的区别是SHA-1摘要比MD5摘要长32 位。使用强行技术,产生任何一个报文使其摘要等于给定报摘要的难度对MD5是2数量级的操作,而对SHA-1则是2数量级的操作。这样,SHA-1对强行攻击有更大的强度。
对密码分析的安全性:由于MD5的设计,易受密码分析的攻击,SHA-1显得不易受这样的攻击。
速度:在相同的硬件上,SHA-1的运行速度比MD5慢。 对称与非对称算法比较
以上综述了两种加密方法的原理,总体来说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不同:
一、 在管理方面:公钥密码算法只需要较少的资源就可以实现目的,在密钥的分配上,两者之间相差一个指数级别(一个是n一个是n)。所以私钥密码算法不适应广域网的使用,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不支持数字签名。
二、 在安全方面:由于公钥密码算法基于未解决的数学难题,在破解上几乎不可能。对于私钥密码算法,到了AES虽说从理论来说是不可能破解的,但从计算机的发展角度来看。公钥更具有优越性。
三、 从速度上来看:AES的软件实现速度已经达到了每秒数兆或数十兆比特。是公钥的100倍,如果用硬件来实现的话这个比值将扩大到1000倍。
加密算法的选择 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了对称解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有很多人疑惑:那我们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究竟该使用哪一种比较好呢?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使用特点来确定,由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运行速度比对称加密算法的速度慢很多,当我们需要加密大量的数据时,建议采用对称加密算法,提高加解密速度。
对称加密算法不能实现签名,因此签名只能非对称算法。
由于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密钥的管理直接决定着他的安全性,因此当数据量很小时,我们可以考虑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管理对称算法的密钥,然后用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数据,这样我们就集成了两类加密算法的优点,既实现了加密速度快的优点,又实现了安全方便管理密钥的优点。
如果在选定了加密算法后,那采用多少位的密钥呢?一般来说,密钥越长,运行的速度就越慢,应该根据的我们实际需要的安全级别来选择,一般来说,RSA建议采用1024位的数字,ECC建议采用160位,AES采用128为即可。
密码学在现代的应用, 随着密码学商业应用的普及,公钥密码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除传统的密码应用系统外,PKI系统以公钥密码技术为主,提供加密、签名、认证、密钥管理、分配等功能。
保密通信:保密通信是密码学产生的动因。使用公私钥密码体制进行保密通信时,信息接收者只有知道对应的密钥才可以解密该信息。
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技术可以代替传统的手写签名,而且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数字签名具有很好的防伪造功能。在政府机关、军事领域、商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环境。
秘密共享:秘密共享技术是指将一个秘密信息利用密码技术分拆成n个称为共享因子的信息,分发给n个成员,只有k(k≤n)个合法成员的共享因子才可以恢复该秘密信息,其中任何一个或m(m≤k)个成员合作都不知道该秘密信息。利用秘密共享技术可以控制任何需要多个人共同控制的秘密信息、命令等。
认证功能:在公开的信道上进行敏感信息的传输,采用签名技术实现对消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公钥证书实现对通信主体的身份验证。
密钥管理:密钥是保密系统中更为脆弱而重要的环节,公钥密码体制是解决密钥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利用公钥密码体制进行密钥协商和产生,保密通信双方不需要事先共享秘密信息;利用公钥密码体制进行密钥分发、保护、密钥托管、密钥恢复等。
基于公钥密码体制可以实现以上通用功能以外,还可以设计实现以下的系统: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电子现金系统、电子选举系统、电子招投标系统、电子彩票系统等。
公钥密码体制的产生是密码学由传统的政府、军事等应用领域走向商用、民用的基础,同时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密码学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加密算法的未来 随着计算方法的改进,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加快,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算法被破解。
在2004年国际密码学会议(Crypto’2004)上,来自中国山东大学的王小云教授做的破译MD5、HAVAL-128、MD4和RIPEMD算法的报告,令在场的国际顶尖密码学专家都为之震惊,意味着这些算法将从应用中淘汰。随后,SHA-1也被宣告被破解。
历史上有三次对DES有影响的攻击实验。1997年,利用当时各国 7万台计算机,历时96天破解了DES的密钥。1998年,电子边境基金会(EFF)用25万美元制造的专用计算机,用56小时破解了DES的密钥。1999年,EFF用22小时15分完成了破解工作。因此。曾经有过卓越贡献的DES也不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了。
最近,一组研究人员成功的把一个512位的整数分解因子,宣告了RSA的破解。
我们说数据的安全是相对的,可以说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是安全的,随着硬件和网络的发展,或者是另一个王小云的出现,目前的常用加密算法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被破解,那时我们不得不使用更长的密钥或更加先进的算法,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因此加密算法依然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更高的加密安全强度和运算速度。
纵观这两种算法一个从DES到3DES再到AES,一个从RSA到ECC。其发展角度无不是从密钥的简单性,成本的低廉性,管理的简易性,算法的复杂性,保密的安全性以及计算的快速性这几个方面去考虑。因此,未来算法的发展也必定是从这几个角度出发的,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这两种算法结合起来,也需将来一种集两种算法优点于一身的新型算法将会出现,到那个时候,电子商务的实现必将更加的快捷和安全。

⑹ 必须采用字符串哈希,hash散列算法将所有的英文单词生成一个字典Dictionary。

我是你的老师,别想偷懒!

⑺ hashtable 与 concurrenthashmap 区别.怎么实现线程安全

术语定义
术语 英文 解释
哈希算法 hash algorithm 是一种将任意内容的输入转换成相同长度输出的加密方式,其输出被称为哈希值。
哈希表 hash table 根据设定的哈希函数H(key)和处理冲突方法将一组关键字映象到一个有限的地址区间上,并以关键字在地址区间中的象作为记录在表中的存储位置,这种表称为哈希表或散列,所得存储位置称为哈希地址或散列地址

⑻ 散列法的散列算法

也称为哈希函数——哈希的英文意思为“无用信息”,因此哈希函数一词的由来可能是因为最终形成的哈希表里面是各种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描述值的混合。除用来快速搜索数据外,散列法还用来完成签名的加密解密工作,这种签名可以用来对收发消息时的用户签名进行鉴权。先用哈希函数对数据签名进行转换,然后将数字签名本身和转换后的信息摘要分别独立的发送给接收人。通过利用和发送人一样的哈希函数,接收人可以从数字签名获得一个信息摘要,然后将此摘要同传送过来的摘要进行比较,这两个值相等则表示数字签名有效。
利用哈希函数对数据库中的原始值建立索引,以后每获取一次数据时都要利用哈希函数进行重新转换。因此,哈希函数始终是单向操作。没有必要通过分析哈希值来试图逆推哈希函数。实际上,一个典型的哈希函数是不可能逆推出来的。好的哈希函数还应该避免对于不同输入产生相同的哈希值的情况发生。如果产生了哈希值相同的情况,称为冲突。可接受的哈希函数应该将冲突情况的可能性降到非常小。

⑼ MD5加密和哈希算法是什么

MD5(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 5),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是计算机广泛使用的杂凑算法之一(又译摘要算法、哈希算法、Hash算法),主流编程语言普遍已有MD5实现。将数据(如英文字符串,汉字,文件等)运算为另一固定长度值是杂凑算法的基础原理,MD5的前身有MD2、MD3和MD4。 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固定长度的较小二进制值,这个小的二进制值称为哈希值。哈希值是一段数据唯一且极其紧凑的数值表示形式。如果散列一段明文而且哪怕只更改该段落的一个字母,随后的哈希都将产生不同的值。要找到散列为同一个值的两个不同的输入,在计算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数据的哈希值可以检验数据的完整性。
哈希表是根据设定的哈希函数H(key)和处理冲突方法将一组关键字映象到一个有限的地址区间上,并以关键字在地址区间中的象作为记录在表中的存储位置,这种表称为哈希表或散列,所得存储位置称为哈希地址或散列地址。作为线性数据结构与表格和队列等相比,哈希表无疑是查找速度比较快的一种。

阅读全文

与哈西算法英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喷油螺杆制冷压缩机 浏览:573
python员工信息登记表 浏览:373
高中美术pdf 浏览:156
java实现排列 浏览:510
javavector的用法 浏览:978
osi实现加密的三层 浏览:229
大众宝来原厂中控如何安装app 浏览:909
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 浏览:238
3d的命令面板不见了 浏览:520
武汉理工大学服务器ip地址 浏览:143
亚马逊云服务器登录 浏览:520
安卓手机如何进行文件处理 浏览:68
mysql执行系统命令 浏览:925
php支持curlhttps 浏览:141
新预算法责任 浏览:442
服务器如何处理5万人同时在线 浏览:246
哈夫曼编码数据压缩 浏览:421
锁定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382
场景检测算法 浏览:615
解压手机软件触屏 浏览: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