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劉詩詩倪妮拍雙生大片,她們最近有什麼交際
劉詩詩和倪妮一直都是娛樂圈的氣質女神,她們兩個人的鎖骨、天鵝頸、優越氣質一直被拿出來討論和比較。可以這么說,劉詩詩和倪妮相輔相成、一個猶如高貴純潔的白天鵝,另外一個猶如性感神秘的黑天鵝。兩個人都有非常高的顏值,非常好的氣質,沒有誰會落入下風。
這兩個人與其他的娛樂圈塑料姐妹花不一樣,劉詩詩本人是非常佛系的、被稱作娛樂圈失蹤人口。倪妮也是很少傳出緋聞,雖然起點很高,但是一心一意揣摩自己的角色,給觀眾帶來一場又一場美麗的製作,收獲了非常多的高度好評。兩個人同為氣質女神,雖然常常放在一起比較,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到兩個人的感情,這兩個人可以算是娛樂圈的真閨蜜。
2. 何謂自閉症何謂抑鬱症
自閉症,也稱社交障礙或者社交焦慮障礙。跟抑鬱症有一定聯系,但不是一回事。
http://www.chinaxl.net/forum_view.asp?forum_id=56&view_id=15282
社交焦慮障礙的認識與治療現狀
社交恐怖症往往容易被人忽視,甚至認為是害羞或是性格問題,對其引起的功能殘疾認識不足,患者得不到適當的診斷和治療。隨著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服務領域的拓寬,對社交恐怖症的認識、診斷和治療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本文對有關問題作一簡要綜述。
一、社交焦慮障礙的本質
社交焦慮障礙(socialanxietydisorder)即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是一種常見、損害社會功能、影響相當數量人口的慢性疾病。美國、加拿大、德國的流調數據顯示其終生患病率10%%~13%,12個月患病率5%~8%〔1〕,法國基層醫療機構中的調查其終生患病率14.4%〔2〕。故不少學者建議用診斷術語"社交焦慮障礙"取代"社交恐怖症",以避免在人們的觀念過於淡化了這一疾病。
定義社交焦慮障礙的本質應注意2個問題:①社交焦慮障礙的核心症狀是什麼?②何為正常害羞與病態的社交焦慮的分界點?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社交焦慮障礙造成的損害僅僅是病人個體的,還是社會化的。通常,社交焦慮障礙的確定是根據發生率、功能損害水平和需要治療程度〔3〕。
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普遍存在的人類體驗。一定水平的焦慮對個體保持正常功能是必需的,但過分嚴重的焦慮干擾了正常功能時則成為一種心理病態狀況。DSM-Ⅳ與ICD-10的診斷標准有助於定義正常害羞與社交焦慮障礙兩者之間的劃界及社交焦慮障礙與其他疾病的鑒別。兩個診斷系統中社交焦慮障礙的基本特徵是患者害怕被眾人注視或評價,認為別人能看出他的不自然表情或窘態,預計別人對他的評價是否定的或蔑視的。
DSM-Ⅳ社交焦慮障礙診斷標准:
對暴露在生人面前或有可能被眾人注視的一種或多種社交或職業場合感到明顯和持久的害伯。害怕會作出令人難堪或窘迫的行為。
處於所害怕的社交場合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焦慮,可能發生驚恐發作。
認識到這種害怕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
這種對所恐怖的場合設法迴避、預期的焦慮或痛苦煩惱,顯著干擾了個人的正常日常生活、職業(或學業)、或社交活動及關系。
ICD-10社交焦慮障礙診斷標准:
中心症狀圍繞著害怕在小集體中被人注視,通常導致對社交場合的迴避。通常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可有臉紅、手抖、惡心或尿急的主訴,症狀可發展至驚恐發作。
對害怕的場合迴避或痛苦忍受,迴避往往十分明顯,在極端情況下可引起完全的社會隔離。
焦慮必須局限於或主要發生在特定的社交場合。
如果社交焦慮障礙與廣場恐怖的區分十分困難,廣場恐怖應予優先診斷。驚恐發作僅在缺乏恐怖時才下診斷。
恐怖場合可以是待定的(只限於公共場合進食、公開講話、與異性接觸),也可以是泛化的(幾乎所有社交場合)。
兩個診斷系統不同點:①對有大量聽眾(眾人面前)的公開講話的恐怖在DSM-Ⅳ屬於社交焦慮障礙;而在ICD-10不屬於恐怖情境,特指在小團體中害怕被注視。②DSM-Ⅳ特別指出患者因職業或學業功能受損而有社會經濟負擔。③ICD-10列出了軀體症狀可為主訴。
Wacker等(1992)採用兩個診斷系統對470名成人的調查發現,社交焦慮障礙的終生患病率按DSM-Ⅲ-R系統為(16.0%),ICD-10系統為(9.5%),後者標准嚴格一些。但兩個系統都強調社交焦慮障礙與正常害羞的區別是痛苦體驗的強度和認識到害怕是過分且無理由〔3〕。
社交焦慮障礙的典型恐怖情境包括:被介紹給別人,與上級見面,與異性會面中開始交談時,約會,接電話,接待來訪者,在被人注視的情況下寫字或吃東西,公開場合講話,上公廁,在商店與人談價或試穿衣服。
二、社交焦慮障礙的亞型
劃分為三種亞型〔4〕:①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害怕各種社交和職業場合。②非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只對2或3種社交場合感到害怕。③公共場合講話恐怖,為獨立的或特定性社交焦慮障礙。
提出的問題是:這些亞型是否只是社交焦慮障礙不同嚴重程度的譜系。亞型間是否有明確的定量劃界。
Mannuzza等(1995)研究發現,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比非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有更多的是獨身,起病更早,更多的害怕人際交往,更高的酒依賴及不典型抑鬱的同病率。認為兩型代表不同的臨床症狀群〔5〕。
Heimberg等(1990)比較了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與公共場合講話恐怖,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具有:年齡較小,受教育較少,就業成功率較低,社交迴避和痛苦分、害怕批評分、被動社交分、焦慮特質分及抑鬱分均較高〔4〕。
遺傳方面: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比非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及特定社交焦慮障礙更具家族遺傳傾向性。Stein等(1998)的直接訪談家系調查發現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患者一級親屬的患病危險性是正常對照的10倍,而其他兩型的一級親屬患病危險性與正常對照無差異。Kendle等(1992)發現社交焦慮障礙的單卵雙生子同病率(24%)高於雙卵雙生子(15%)〔5〕。
三、社交焦慮障礙的負擔
社交焦慮是一種慢性疾病,平均病程20年,自發緩解的可能性很小。只有1/4的患者隨年齡增長而緩解。高教育水平、起病年齡大和不合並其他精神疾病的社交恐怖患者的緩解可能性大一些。
因為社交焦慮障礙大多起病於少年青春期(13~19歲),在社交、教育與職業的發展階段受到影響。由於害怕和迴避社交,學習的機會與社會技能鍛煉的機會減少,工作學業能力與社交生活能力下降。因此,社交恐怖患者女性多於男性,未婚獨身、教育程度低、社會階層低及失業者居多。
Wittchen等(1996)採用社會功能問卷調查了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生活質量,發現有明顯受損,在情緒表達、社會功能和生命活力三方面的功能明顯局限。50%的患者有嚴重或顯著損害,而正常對照僅5%。患者的工作能力明顯受損,11%的患者被解僱(正常對照為3%)。8%的患者因為症狀每周平均減少工作12小時。23%的患者有持續的工作能力受損。
社交焦慮障礙通常與其他精神障礙同病,80%的社交恐怖患者至少合並一種其他精神障礙。其中45%合並廣場恐怖,17%合並抑鬱,19%合並酒濫用。同病增加了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總體負擔〔1,8〕。
四、社交焦慮障礙的識別
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社區中的社交焦慮障礙患者僅有小部分(大約5%)的患者為他們的狀況尋求醫生幫助,在美國推算有240萬的患者沒有接受任何治療。
Weiller等(1996)在巴黎的社區一般醫療機構訪談了2000名連續就診的患者,發現5%的患者被診斷現患社交焦慮障礙,在這部分患者中,僅24%被醫生給予焦慮障礙的診斷。僅有5%的社交焦慮患者以心理問題求助於醫生。大量患者失去了診治的機會。
妨礙患者就醫的因素有:①缺乏信息,大眾及醫務人員不知道社交焦慮障礙是一種可治療的障礙。②患者認為只是害羞或是性格問題。③因為每個人均在社交或職業場合體驗過一定程度的焦慮,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家人、朋友,甚至醫生都認為只是一般化問題。④對精神疾病的羞辱感。⑤患者本身迴避接觸陌生人而不去看醫生。
如何在病人中識別社交焦慮障礙:①對非常害羞和拘謹的患者要注意有無社交焦慮障礙。②在酒濫用者和有抑鬱症狀的病人中也要注意有無社交焦慮障礙,因為二者往往同病。③對有焦慮發作的病人,應確定是否主要在社交場合發生。
社交恐怖與廣場恐怖和驚恐發作的鑒別診斷:與廣場恐怖難以鑒別時,優先診斷廣場恐怖。驚恐障礙的誘發情境在患者之間是明顯不同的,而且驚恐可在任何情境下發作。但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驚恐發作只在社交或職業場合發生。與迴避性人格障礙存在較大重疊,有時難以鑒別。
評定社交焦慮已有一些專用量表,這些評量表有:①Liebowitz社交焦慮量表(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②社交迴避與苦惱量表()。
自評量表有:①害怕負性評價量表(FearofNegativeEvaluationscale)。②害怕問卷(FearQuestionnaire)。③杜克簡便社交恐怖量表(DukeBriefSocialPhobiaScale)。④社交恐怖和焦慮問卷()。
五、社交焦慮障礙的治療〔6,8〕
治療目的:
①緩解對恐怖情境的害怕情緒和認知,②減輕期待性焦慮,③減少恐怖性迴避行為,④減輕警覺性增高和焦慮的植物神經症狀或軀體症狀,⑤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損害和生活質量。可用於治療社交焦慮障礙的方法包括SSRI、認知行為治療(CBT)、BZ、MAOI、β受體括抗劑、CBT與葯物結合治療。因為患者本身對疾病缺乏認識,應確保患者接受的依從性;對患者應強調社交恐怖是一種醫學疾患,引起嚴重的焦慮,能夠被有效的治療,而且治療的葯物沒有成癮性。
TCA治療社交恐怖尚未被好的研究證實,一些早期報道氯丙咪嗪可改善社交恐怖,但缺乏對照研究資料及很多患者合並有其他焦慮障礙。已有的資料提示TCA對社交恐怖基本無效。
丁螺環酮療效也不夠理想,兩個開放研究顯示平均劑量45~50mg/d的有效率為50%,有效者的平均劑量(57mg/d)高於無效者(38mg/d)。一個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顯示與SSRI合用時有效率達到70%。
通過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證實MAOI(苯乙肼,Phenelzine)治療社交恐怖的有效率為63%~75%,安慰劑<20%。但MAOI的不良反應限制了其難以作為治療社交恐怖的一線葯物。近來發現可逆性MAOI(brofuramine)對社交焦慮障礙也有效。但嗎氯貝胺的療效不理想。
氯硝安定能有效治療社交恐怖,有效率為78%,阿普唑侖也對社交恐怖有效,但有效率不及氯硝安定。SSRI中的帕羅西汀近幾年被較多地用來研究治療社交恐怖。有一些很好的大樣本安慰劑雙盲對照研究已證實對社交恐怖有效。如歐洲(1998)的多中心研究,美國(1998)的多中心研究和治療劑量研究,三個研究共納入850名廣泛性社交恐怖患者治療12周。
評定工具採用:
①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LSAS),測定在24種社交與職業場合的害怕和迴避,輕度<50分,中度51~80分,重度>80分。
②席漢殘疾問卷(SheehanDisabilityInventory),用於評定工作、社交和家務功能殘疾。入組患者基線LSAS均分>80分,達到嚴重社交恐怖程度,結果顯示帕羅西汀治療2周後即出現療效,治療3個月顯效率達到70%,席漢殘疾問卷分明顯改善。安慰劑組75%的患者LSAS分僅輕微的下降。在不同劑量帕羅西汀治療社交恐怖的研究中,發現20mg/d,40mg/d,60mg/d三個劑量組的療效均顯著好於安慰劑組,但各劑量組間的療效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帕羅西汀治療社交恐怖的劑量不需要超過20mg/d。而帕羅西汀治療驚恐障礙的最佳劑量是40mg/d。
如果患者對SSRI無效,可考慮SSRI與BZ合用。如果仍無效,可考慮MAOI與BZ合用。治療社交恐怖的葯物還包括β受體拮抗劑、丁螺環酮、可樂定、丁胺苯丙酮、萬拉發新。但這些葯物治療社交恐怖的研究資料還十分有限。在葯物治療的任何治療階段均可合並認知行為治療。
已有部分研究顯示在葯物維持治療階段社交恐怖患者能保持良好的緩解狀態。在停葯後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復發。Stein(1992)發現帕羅西汀有效者在3個月的維持治療中,復發率為12%,而停葯改服安慰劑的復發率為62%,認為維持治療3個月以上是必需的。
長期治療能否降低社交恐怖功復發率還需研究來證實。對有社交恐怖與其他精神障礙同病的患者、具有迴避人格傾向的早發的社交恐怖患者、以前有過復發的社交恐怖患者均應提倡長期治療。
CBT是治療社交恐怖的有效心理治療方法,主要有認知行為集體治療:(cogniti-vebehavioralgrouptherapy,CBGT)與社交效能訓練(socialeffectivenesstraining,SET)兩種正規治療方法。兩者都包括對恐怖情境的暴露和脫敏,但CBGT著重於糾正錯誤認知,SET利用社會技能訓練應付恐怖情境。研究證實兩者均比心理安慰劑有效,與葯物治療相比,起效較晚,但療效持久。對社交恐怖,葯物加心理治療不失為一種治療期和維持期的有效治療方法。
3. 是不是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很多都不被理解
我覺得每個人多少都有些社交恐懼吧,畢竟要耗費很大的精神心力來面對別人,這種消耗自己情緒的事情確實讓喜歡安靜的人感到不舒服。平常喜歡宅在家裡面的人,突然要出去面對新鮮的事物會感到難以適應,那麼每天都要應付別人做社交活動的人也會疲倦這種狀態,大家的承受能力不一樣嘛。
4.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 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多在17~30歲期間發病,男女發病率幾乎相同;常無明顯誘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狀圍繞著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故迴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常見的恐懼對象是異性、嚴厲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親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可有臉紅、手抖、惡心或尿急等症狀,症狀可發展到驚恐發作的程度。臨床表現可孤立限於如公共場合進食、公開講話、或遇到異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幾乎所有情景。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廣場恐懼與抑鬱障礙;一部分患者可能通過物質濫用來緩解焦慮而最終導致物質依賴,特別是酒依賴。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復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
社交恐懼的確切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與其它恐懼症類似,目前認為社交恐懼與以下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
恐懼症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尤其影響到女性親屬。雙生子研究結果同樣提示廣場恐懼可能與遺傳有關,且與驚恐障礙存在一定聯系。某些特定的恐懼症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懼,先證者中約2/3的生物源親屬患有相同疾病,這類患者對恐怖刺激所產生的反應也與一般的恐懼症患者不同,他們表現心動過緩而不是心動過速,易發生暈厥。
神經生化研究
有研究發現社交恐懼症患者出現恐懼症狀時血漿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狀腺素釋放激素升壓試驗陽性,可樂定激發實驗引起的生長激素反應遲鈍。
心理社會因素
19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用條件反射理論來解釋恐懼症的發生機制,認為恐懼症狀的擴展和持續是由於症狀的反復出現使焦慮情緒條件化,而迴避行為則阻礙了條件化的消退。
5. 神判雙生聖龍地圖上在哪
點擊最新精靈就可以進入了。
本活動出自奧奇傳說。
《奧奇傳說》是廣州百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面向7-14歲兒童社區養成類網頁游戲,於2012年4月15日發行。
該游戲集休閑、社交、娛樂為一體的,充滿冒險、精靈養成與角色扮演。游戲中玩家扮演小奧奇,在奧奇城裡經歷各種傳說,收集各種精靈,體驗陣型作戰游戲特色。
2020年12月26日,獲得第七屆游戲行業金口獎「2021年最受期待產品」獎項。
6. 社交恐懼症另一種說法是什麼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
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復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
Magee等報告,在美國三種恐懼症亞型的終生患病率為:廣場恐懼為6.7%,社交恐懼為13.3%,特殊恐懼症為11.3%。三種恐懼症起病年齡的中值分別為29歲、16歲和15歲,女性多於男性。在25~44歲年齡段人群中患病率最高。
多數恐懼症患者病程遷延,有慢性化趨勢,病程越長預後越差。兒童期起病、單一恐懼者預後較好,恐懼對象廣泛的恐懼症預後較差。
附:神經症
神經症是一組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鬱、恐懼、強迫、疑病症狀或神經衰弱症狀的精神障礙。
神經症分為多種亞型,盡管各亞型存在各自不同的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治療反應及病程與預後。但多年的研究發現,神經症性障礙仍有不少共同之處,包括:
1.一般沒有明顯或持續的精神病性症狀 神經症性障礙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鬱、恐懼、強迫、疑病症狀,這些症狀可以單獨存在,但大多是混合存在,尤其是焦慮症狀;很少有明顯或持續的精神病性症狀。
2.缺乏明確的器質性病變為基礎 於感染、中毒、物質依賴、代謝或內分泌障礙及腦器質性疾病等多種器質性疾病中可能出現各種神經症的症狀表現,但不能診斷為神經症。診斷神經症性障礙須排除器質性疾病。
3.患者往往對疾病存在痛苦體驗 多數神經症性障礙的患者在疾病的發作期均保持較好的自知力,他們的現實檢驗能力通常不受損害,他們不僅能識別他們的精神狀態是否正常,也能判斷自身體驗中哪些屬於病態。由於患者對神經症性障礙的體驗常常十分痛苦,症狀常常與現實處境不相稱,患者常能深切的體驗到這一點並加重其痛苦,故常有強烈的求治慾望,而找不到明確的病因的診療歷程可能加重患者的痛苦體驗,並對患者的社會功能產生一定影響,他們的工作、學習效率和適應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疾病的加重和病程的慢性化也可能使少數患者喪失自知力。
4.心理社會因素、病前性格在神經症性障礙的發生發展中起一定作用 心理社會應激因素與神經症性障礙的發病有關。
病因
社交恐懼的確切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與其它恐懼症類似,目前認為社交恐懼與以下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
恐懼症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尤其影響到女性親屬。雙生子研究結果同樣提示廣場恐懼可能與遺傳有關,且與驚恐障礙存在一定聯系。某些特定的恐懼症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懼,先證者中約2/3的生物源親屬患有相同疾病,這類患者對恐怖刺激所產生的反應也與一般的恐懼症患者不同,他們表現心動過緩而不是心動過速,易發生暈厥。
神經生化研究
有研究發現社交恐懼症患者出現恐懼症狀時血漿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狀腺素釋放激素升壓試驗陽性,可樂定激發實驗引起的生長激素反應遲鈍。
心理社會因素
19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用條件反射理論來解釋恐懼症的發生機制,認為恐懼症狀的擴展和持續是由於症狀的反復出現使焦慮情緒條件化,而迴避行為則阻礙了條件化的消退。
臨床表現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多在17~30歲期間發病,男女發病率幾乎相同;常無明顯誘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狀圍繞著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故迴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
常見的恐懼對象是異性、嚴厲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親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可有臉紅、手抖、惡心或尿急等症狀,症狀可發展到驚恐發作的程度。
臨床表現可孤立限於如公共場合進食、公開講話、或遇到異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幾乎所有情景。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廣場恐懼與抑鬱障礙;一部分患者可能通過物質濫用來緩解焦慮而最終導致物質依賴,特別是酒依賴。
7. 奧奇傳說雙生龍皇諾雅惡之始挑戰進度為零什麼意思
奧奇傳說雙生龍皇諾雅惡之始挑戰進度為零表示任務還沒開始做或者游戲出bug。
如果完成任務之後會出現領取獎勵,只不過現在還沒有辦法領取而已。可以看一下登錄的帳號和游戲用的帳號是否為同一個。如果確定的話,我建議找客服問了。
《奧奇傳說》是廣州百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面向7-22歲兒童社區養成類網頁游戲,於2012年4月28日發行。
該游戲集休閑、社交、娛樂為一體的,充滿冒險、精靈養成與角色扮演。游戲中玩家扮演小奧奇,在奧奇城裡經歷各種傳說,收集各種精靈,體驗陣型作戰游戲特色。
8. 雙生視界特訓終端回復自動提升好感輔助,了解過嗎
在Apple store搜索蜂窩玩,就可以找到。 它提供的免費的iOS工具,操作體驗也好,深得玩家的喜愛。 「虛擬社交玩法」好感養成·加深命運羈絆,為豐富角色羈絆系統,進一步提升養成樂趣,好感度的培養除了摸頭、送禮、特訓等互動,更有朋友圈與私信等虛擬社交玩法。好感度的提升將解鎖更多劇情,揭開少女們包括性格特徵、同伴關系、個人經歷、參戰動機等在內的,那些深藏心底的秘密。
9. 有社交恐懼症咋辦啊上班時候他跟那個人聊天我都不知道咋辦只能在旁邊聽著但是特別難受
10. 自閉症是不是一種病,主要有哪些表現
自閉症,也稱社交障礙或者社交焦慮障礙。跟抑鬱症有一定聯系,但不是一回事。
http://www.chinaxl.net/forum_view.asp?forum_id=56&view_id=15282
社交焦慮障礙的認識與治療現狀
社交恐怖症往往容易被人忽視,甚至認為是害羞或是性格問題,對其引起的功能殘疾認識不足,患者得不到適當的診斷和治療。隨著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服務領域的拓寬,對社交恐怖症的認識、診斷和治療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本文對有關問題作一簡要綜述。
一、社交焦慮障礙的本質
社交焦慮障礙(socialanxietydisorder)即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是一種常見、損害社會功能、影響相當數量人口的慢性疾病。美國、加拿大、德國的流調數據顯示其終生患病率10%%~13%,12個月患病率5%~8%〔1〕,法國基層醫療機構中的調查其終生患病率14.4%〔2〕。故不少學者建議用診斷術語"社交焦慮障礙"取代"社交恐怖症",以避免在人們的觀念過於淡化了這一疾病。
定義社交焦慮障礙的本質應注意2個問題:①社交焦慮障礙的核心症狀是什麼?②何為正常害羞與病態的社交焦慮的分界點?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社交焦慮障礙造成的損害僅僅是病人個體的,還是社會化的。通常,社交焦慮障礙的確定是根據發生率、功能損害水平和需要治療程度〔3〕。
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普遍存在的人類體驗。一定水平的焦慮對個體保持正常功能是必需的,但過分嚴重的焦慮干擾了正常功能時則成為一種心理病態狀況。DSM-Ⅳ與ICD-10的診斷標准有助於定義正常害羞與社交焦慮障礙兩者之間的劃界及社交焦慮障礙與其他疾病的鑒別。兩個診斷系統中社交焦慮障礙的基本特徵是患者害怕被眾人注視或評價,認為別人能看出他的不自然表情或窘態,預計別人對他的評價是否定的或蔑視的。
DSM-Ⅳ社交焦慮障礙診斷標准:
對暴露在生人面前或有可能被眾人注視的一種或多種社交或職業場合感到明顯和持久的害伯。害怕會作出令人難堪或窘迫的行為。
處於所害怕的社交場合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焦慮,可能發生驚恐發作。
認識到這種害怕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
這種對所恐怖的場合設法迴避、預期的焦慮或痛苦煩惱,顯著干擾了個人的正常日常生活、職業(或學業)、或社交活動及關系。
ICD-10社交焦慮障礙診斷標准:
中心症狀圍繞著害怕在小集體中被人注視,通常導致對社交場合的迴避。通常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可有臉紅、手抖、惡心或尿急的主訴,症狀可發展至驚恐發作。
對害怕的場合迴避或痛苦忍受,迴避往往十分明顯,在極端情況下可引起完全的社會隔離。
焦慮必須局限於或主要發生在特定的社交場合。
如果社交焦慮障礙與廣場恐怖的區分十分困難,廣場恐怖應予優先診斷。驚恐發作僅在缺乏恐怖時才下診斷。
恐怖場合可以是待定的(只限於公共場合進食、公開講話、與異性接觸),也可以是泛化的(幾乎所有社交場合)。
兩個診斷系統不同點:①對有大量聽眾(眾人面前)的公開講話的恐怖在DSM-Ⅳ屬於社交焦慮障礙;而在ICD-10不屬於恐怖情境,特指在小團體中害怕被注視。②DSM-Ⅳ特別指出患者因職業或學業功能受損而有社會經濟負擔。③ICD-10列出了軀體症狀可為主訴。
Wacker等(1992)採用兩個診斷系統對470名成人的調查發現,社交焦慮障礙的終生患病率按DSM-Ⅲ-R系統為(16.0%),ICD-10系統為(9.5%),後者標准嚴格一些。但兩個系統都強調社交焦慮障礙與正常害羞的區別是痛苦體驗的強度和認識到害怕是過分且無理由〔3〕。
社交焦慮障礙的典型恐怖情境包括:被介紹給別人,與上級見面,與異性會面中開始交談時,約會,接電話,接待來訪者,在被人注視的情況下寫字或吃東西,公開場合講話,上公廁,在商店與人談價或試穿衣服。
二、社交焦慮障礙的亞型
劃分為三種亞型〔4〕:①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害怕各種社交和職業場合。②非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只對2或3種社交場合感到害怕。③公共場合講話恐怖,為獨立的或特定性社交焦慮障礙。
提出的問題是:這些亞型是否只是社交焦慮障礙不同嚴重程度的譜系。亞型間是否有明確的定量劃界。
Mannuzza等(1995)研究發現,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比非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有更多的是獨身,起病更早,更多的害怕人際交往,更高的酒依賴及不典型抑鬱的同病率。認為兩型代表不同的臨床症狀群〔5〕。
Heimberg等(1990)比較了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與公共場合講話恐怖,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具有:年齡較小,受教育較少,就業成功率較低,社交迴避和痛苦分、害怕批評分、被動社交分、焦慮特質分及抑鬱分均較高〔4〕。
遺傳方面: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比非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及特定社交焦慮障礙更具家族遺傳傾向性。Stein等(1998)的直接訪談家系調查發現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患者一級親屬的患病危險性是正常對照的10倍,而其他兩型的一級親屬患病危險性與正常對照無差異。Kendle等(1992)發現社交焦慮障礙的單卵雙生子同病率(24%)高於雙卵雙生子(15%)〔5〕。
三、社交焦慮障礙的負擔
社交焦慮是一種慢性疾病,平均病程20年,自發緩解的可能性很小。只有1/4的患者隨年齡增長而緩解。高教育水平、起病年齡大和不合並其他精神疾病的社交恐怖患者的緩解可能性大一些。
因為社交焦慮障礙大多起病於少年青春期(13~19歲),在社交、教育與職業的發展階段受到影響。由於害怕和迴避社交,學習的機會與社會技能鍛煉的機會減少,工作學業能力與社交生活能力下降。因此,社交恐怖患者女性多於男性,未婚獨身、教育程度低、社會階層低及失業者居多。
Wittchen等(1996)採用社會功能問卷調查了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生活質量,發現有明顯受損,在情緒表達、社會功能和生命活力三方面的功能明顯局限。50%的患者有嚴重或顯著損害,而正常對照僅5%。患者的工作能力明顯受損,11%的患者被解僱(正常對照為3%)。8%的患者因為症狀每周平均減少工作12小時。23%的患者有持續的工作能力受損。
社交焦慮障礙通常與其他精神障礙同病,80%的社交恐怖患者至少合並一種其他精神障礙。其中45%合並廣場恐怖,17%合並抑鬱,19%合並酒濫用。同病增加了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總體負擔〔1,8〕。
四、社交焦慮障礙的識別
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社區中的社交焦慮障礙患者僅有小部分(大約5%)的患者為他們的狀況尋求醫生幫助,在美國推算有240萬的患者沒有接受任何治療。
Weiller等(1996)在巴黎的社區一般醫療機構訪談了2000名連續就診的患者,發現5%的患者被診斷現患社交焦慮障礙,在這部分患者中,僅24%被醫生給予焦慮障礙的診斷。僅有5%的社交焦慮患者以心理問題求助於醫生。大量患者失去了診治的機會。
妨礙患者就醫的因素有:①缺乏信息,大眾及醫務人員不知道社交焦慮障礙是一種可治療的障礙。②患者認為只是害羞或是性格問題。③因為每個人均在社交或職業場合體驗過一定程度的焦慮,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家人、朋友,甚至醫生都認為只是一般化問題。④對精神疾病的羞辱感。⑤患者本身迴避接觸陌生人而不去看醫生。
如何在病人中識別社交焦慮障礙:①對非常害羞和拘謹的患者要注意有無社交焦慮障礙。②在酒濫用者和有抑鬱症狀的病人中也要注意有無社交焦慮障礙,因為二者往往同病。③對有焦慮發作的病人,應確定是否主要在社交場合發生。
社交恐怖與廣場恐怖和驚恐發作的鑒別診斷:與廣場恐怖難以鑒別時,優先診斷廣場恐怖。驚恐障礙的誘發情境在患者之間是明顯不同的,而且驚恐可在任何情境下發作。但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驚恐發作只在社交或職業場合發生。與迴避性人格障礙存在較大重疊,有時難以鑒別。
評定社交焦慮已有一些專用量表,這些評量表有:①Liebowitz社交焦慮量表(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②社交迴避與苦惱量表()。
自評量表有:①害怕負性評價量表(FearofNegativeEvaluationscale)。②害怕問卷(FearQuestionnaire)。③杜克簡便社交恐怖量表(DukeBriefSocialPhobiaScale)。④社交恐怖和焦慮問卷()。
五、社交焦慮障礙的治療〔6,8〕
治療目的:
①緩解對恐怖情境的害怕情緒和認知,②減輕期待性焦慮,③減少恐怖性迴避行為,④減輕警覺性增高和焦慮的植物神經症狀或軀體症狀,⑤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損害和生活質量。可用於治療社交焦慮障礙的方法包括SSRI、認知行為治療(CBT)、BZ、MAOI、β受體括抗劑、CBT與葯物結合治療。因為患者本身對疾病缺乏認識,應確保患者接受的依從性;對患者應強調社交恐怖是一種醫學疾患,引起嚴重的焦慮,能夠被有效的治療,而且治療的葯物沒有成癮性。
TCA治療社交恐怖尚未被好的研究證實,一些早期報道氯丙咪嗪可改善社交恐怖,但缺乏對照研究資料及很多患者合並有其他焦慮障礙。已有的資料提示TCA對社交恐怖基本無效。
丁螺環酮療效也不夠理想,兩個開放研究顯示平均劑量45~50mg/d的有效率為50%,有效者的平均劑量(57mg/d)高於無效者(38mg/d)。一個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顯示與SSRI合用時有效率達到70%。
通過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證實MAOI(苯乙肼,Phenelzine)治療社交恐怖的有效率為63%~75%,安慰劑<20%。但MAOI的不良反應限制了其難以作為治療社交恐怖的一線葯物。近來發現可逆性MAOI(brofuramine)對社交焦慮障礙也有效。但嗎氯貝胺的療效不理想。
氯硝安定能有效治療社交恐怖,有效率為78%,阿普唑侖也對社交恐怖有效,但有效率不及氯硝安定。SSRI中的帕羅西汀近幾年被較多地用來研究治療社交恐怖。有一些很好的大樣本安慰劑雙盲對照研究已證實對社交恐怖有效。如歐洲(1998)的多中心研究,美國(1998)的多中心研究和治療劑量研究,三個研究共納入850名廣泛性社交恐怖患者治療12周。
評定工具採用:
①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LSAS),測定在24種社交與職業場合的害怕和迴避,輕度<50分,中度51~80分,重度>80分。
②席漢殘疾問卷(SheehanDisabilityInventory),用於評定工作、社交和家務功能殘疾。入組患者基線LSAS均分>80分,達到嚴重社交恐怖程度,結果顯示帕羅西汀治療2周後即出現療效,治療3個月顯效率達到70%,席漢殘疾問卷分明顯改善。安慰劑組75%的患者LSAS分僅輕微的下降。在不同劑量帕羅西汀治療社交恐怖的研究中,發現20mg/d,40mg/d,60mg/d三個劑量組的療效均顯著好於安慰劑組,但各劑量組間的療效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帕羅西汀治療社交恐怖的劑量不需要超過20mg/d。而帕羅西汀治療驚恐障礙的最佳劑量是40mg/d。
如果患者對SSRI無效,可考慮SSRI與BZ合用。如果仍無效,可考慮MAOI與BZ合用。治療社交恐怖的葯物還包括β受體拮抗劑、丁螺環酮、可樂定、丁胺苯丙酮、萬拉發新。但這些葯物治療社交恐怖的研究資料還十分有限。在葯物治療的任何治療階段均可合並認知行為治療。
已有部分研究顯示在葯物維持治療階段社交恐怖患者能保持良好的緩解狀態。在停葯後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復發。Stein(1992)發現帕羅西汀有效者在3個月的維持治療中,復發率為12%,而停葯改服安慰劑的復發率為62%,認為維持治療3個月以上是必需的。
長期治療能否降低社交恐怖功復發率還需研究來證實。對有社交恐怖與其他精神障礙同病的患者、具有迴避人格傾向的早發的社交恐怖患者、以前有過復發的社交恐怖患者均應提倡長期治療。
CBT是治療社交恐怖的有效心理治療方法,主要有認知行為集體治療:(cogniti-vebehavioralgrouptherapy,CBGT)與社交效能訓練(socialeffectivenesstraining,SET)兩種正規治療方法。兩者都包括對恐怖情境的暴露和脫敏,但CBGT著重於糾正錯誤認知,SET利用社會技能訓練應付恐怖情境。研究證實兩者均比心理安慰劑有效,與葯物治療相比,起效較晚,但療效持久。對社交恐怖,葯物加心理治療不失為一種治療期和維持期的有效治療方法。